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方法的利弊

教育方法的利弊

教育方法的利弊

教育方法的利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作弊;成就目标定向;学习自我效能感;性别;年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12-02

一、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归因分析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高职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要在有效管控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当事学生的合法权益,就要通过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分析,厘定该问题的实质。

1.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本质原因分析。在理性经济人和系统不对称的假设下,高职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实际上是在既定偏好和制度约束下的利益得失的计算结果。事实上,就学生自身的学业、性格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是否接受或选择作弊行为直接取决于两方面利益关系的博弈的结果,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博弈,二是学生与监考老师之间的利益博弈。

2.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直接原因分析。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利益的博弈和成本效益的计得决定了高职学生的作弊行为的本质原因。之所以称为本质原因,在于其具有极强的根源性、稳定性和普遍性,其在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环境中对行为或事物的影响是具有差异的。而笔者认为,个体的心理变化和差异在客观上能够直接反映本质因素与不同个体或环境的交互作用,故作为直接原因。

3.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间接原因分析。从前文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成本效益分析来看,对同一作弊行为,不同的考试管理规则体系则会表现出不同的评价结果,而立法则是考试管理规则的最高位阶。因此,笔者把高职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评价规则体系,特别是立法体系作为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间接原因。其一,高职学生考试规则体系尚不健全。稳定的成文规则是反作弊的重要手段。近代以来,随着以高职教育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专门针对高等教育的考试作弊违纪处理处罚的立法工作才逐步展开。其二,对高职学生考试严重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且缺乏依据。考试作弊行为往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凭的社会,社会成员的社会收入、社会地位以及婚姻家庭状况等诸多方面都与文凭、学历具有很直接的关系;现行的行政处罚体系缺乏法律依据。当前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一项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作弊的成本效益关系失衡,即选择考试作弊所获取的额外收益明显高于其风险支出,其中就考试作弊受到的处罚而言,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高职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对策探究

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考试管理制度及配套机制。①优化高职学生学习绩效的考评结构。由于高职教育具有学时短、生源普遍文化理论基础薄弱、课程以职业性实践为主导的特点,其无形中减少了考试的次数以及内容、增加了某一考试对学生的期待利益,从而形成了单一、低频的学生学习绩效考评机制。这种考评机制一方面降低了学校的考试管理制度的实践机会,减少了考试管理制度甄别作弊行为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增加了考试作弊的偶然性,学生作弊与否更多的倾向于临场答题状况及监考状况,从而提升了学生在某一考试中通过作弊获取巨大的额外期待利益的成功率。故此,建议:将集中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评;将笔试与技能实操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考核;将专业学习成果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注重通过学科竞赛、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水平的考核;将任课教师的考评与班级考评、年级考评、家长考评等多元的考评主体相结合,注重对非任课老师考评意见的甄别及运用。②严格、规范组织考试,及时、准确甄别作弊行为。通过前文对学生与监考老师的博弈关系的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发现,监考老师是否认真、严格监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作弊与否的行为决策。事实上,监考老师仅是考试管理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部分,而考试管理制度就是真实与虚假、监督与舞弊、有效与失效的对立统一过程,考试的组织人员及方式的科学合理则决定着监考老师的监考效率。故此,建议:增强考试命题的严谨性和针对性,并加强在出题、印刷、运送等环节的保密措施,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及保密管理的应急机制;监考中采取现代甄别、监控的技术手段,对考生的身份以及考试过程进行无缝隙的锁定;建立健全考试组织规则,对考试时间、考生入离场时间、考试地点、监考老师的配置以及学生答题的纪律要求进行细致、准确的说明,消除理解疑义;增加对监考人员监考工作的绩效考核,提升监考老师的工资待遇,形成监考老师认真监考、学生守纪考试的最佳策略组合;加强评卷和考试结果评价管理,包括集中交叉阅卷、流水作业,严格统一评分标准,确保评卷的公正、科学、准确。③加强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降低考试作弊的风险偏好。学生考试作弊既是一种道德诚信的缺失,也是一种纪律观念的模糊。显然,无论是道德诚信还是纪律观念均是一种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其大多缺乏具有公信基础的强制力。因此,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诚信和纪律观念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内化过程,且即便养成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或消退。然而,对于学生来讲考试过程中对作弊行为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规避两种策略的决定因素确是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纪律观念,通常而言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设法降低考试作弊的风险偏好。故建议:设置诚信教育、纪律教育专栏,通过校园广播、报纸、网络以及团日活动、学生活动等多渠道宣传诚信守纪的榜样,公告违纪的警示,以营造诚信考试光荣的良好环境;确立诚信教育和纪律教育在高职学生德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设立诚信教育和纪律教育课程形式和内容;将诚信教育、纪律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学生个人的诚信档案,并完善与之配套的档案交接、管理、提取等相关制度,使之形成对当事学生切实有力的约束力。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问题伴随着高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而一直存在,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但是高职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是一方而效、一蹴而就的,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现有调查数据的分析仍然局限于一种或几种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今后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尽量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历,不断丰富高职学生作弊问题的研究样本,并通过更为丰富、科学的分析工具,以期在该问题上取得具有更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洁.考试舞弊查处不力的原因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2003,(5):14-16.

[2]梁小挥.考试法律学初探[J].教育科学,2004,(2):18-2l.

教育方法的利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统一考试 舞弊行为 作弊手段 威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49-01

一、高等教育统一考试的基本含义

高等教育统一考试都是由国家教育部的考试中心统一的制定好考试大纲、进行统一的命题和阅卷评分,考试时间也是统一规定好的。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以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中常见的舞弊行为

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在广义上是针对两方面,一方面是指考生在参加监考者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者实际操作等方式的考查中通过不正当行径参加考试,在考核不允许的范围内寻求答案或者试图寻求答案,与公平公正原则相违背的行为。另一方面,考试舞弊行为不只是针对参考者,同时还针对监考者,监考者通过不正当行为泄漏考试题目或者在考试过程中协助参考者以不正当行径获取答案也属于考试舞弊行为。

1.针对参考者的舞弊行为进行的分析

1.1利用传统工具或方法进行舞弊行为

所谓的传统作弊方式主要是指偷窥他人试卷、夹带小抄、传递答案、找人代考等。传统作弊方式在高等教育统一考试当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偷窥他人试卷的方式,之所以这种作弊方式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因为这种作弊方式不容易被监考人员发现而且很难被抓到作弊的证据,很多胆大的考生经常在考试中偷窥左右前后人的试卷。夹带小抄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有的考生会在考试前事先准备好把考试复习的重点资料抄写在小纸条上或者缩印在小纸片上带进考场伺机翻阅。找人代考,顾名思义就是找其他人来为自己考试,一般代考人员都是雇主花了钱或者其余好处找来的,有的甚至是有拉皮条的中介人在其中牵线搭桥,获取利益。

1.2利用高科技产品及技术进行舞弊行为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深入发展,高科技产品不单单是应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去,很多的高科技产品被不法人员应用到了考试当中去了。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统一考试当中发现的高科技作弊工具是五花八门,什么手表啊、眼镜啊、圆珠笔啊,甚至是橡皮都能作为作弊工具。当然高科技作弊工具也包括手机等电子存储设备,其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之高。

2.针对监考人员的舞弊行为进行分析

很多人也许会以为作弊行为只出现在参考人员身上,实际上,监考人员参与作弊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常见的监考人员舞弊现象为在考试前收取他人财物并向其泄漏考试信息以及在考试过程中包庇参考人员并协助其作弊。有的监考人员甚至在考试开始后将试卷题目带出考场由场外人员做好后将答案再带进考场传递给参考人员。

三、对舞弊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

1.监考工作的严谨力度不够

高等教育统一考试的参考人员数量相当庞大,因此考点的数量也是相当之多,这对于考点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很多考点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导致考生舞弊行为时有发生。

2.对考试中发现的作弊人员的惩罚力度不足

一般监考机构对于在考试过程中发现的舞弊行为所做出的处罚都是取消该考生的本次科目成绩并予以警告,惩罚力度比较小,严重的也至多是取消该考生本年考试资格。惩罚力度不足容易导致部分考生对考试的考风考纪不重视,即使作弊被监考人员发现也没有丝毫悔改之意。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当今社会上有许多不法人员利用参考人员的投机心理来赚取不义之财,例如有的不法人员利用不正当手段从教育机构获取考生信息并向考生散布不良信息,向考生兜售所谓的考试答案或者是兜售高科技作弊工具,甚至是提供代考人员。与此同时,参考人员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很多考生对于舞弊行为已经司空见惯了,很多考生甚至不以作弊为耻,肆意在考试中进行舞弊行为。

4.招聘单位对文凭的过分重视

许多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文凭过分看重,不在乎其实际的操作能力以及工作经验,这也使得高等教育统一考试的功利性过大,很多考生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利用各种手段。

四、如何看待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中的舞弊行为

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对考试的公正性有着十分严重的恶劣影响,与此同时作弊行为的司空见惯严重影响了考生们的思想品质,因此对待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中的舞弊行为的态度应当是坚决抵制,一旦发现舞弊行为必须对违纪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决不姑息。

五、如何有效的抵制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中的舞弊行为

1.树立良好考风考纪

要从根本上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考生们以及监考人员的思想工作。要加大力度宣传良好的考风考纪,加强各大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学校应当在考试前给考生们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考生们建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让考生们清楚地认识到舞弊行为的严重危害性。

2.加大违纪行为惩罚力度

历年来教育机构对考试中发现的违纪人员所作出的惩罚力度都相对比较轻,没有做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因此加大对违纪人员的惩罚力度也相当的重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考生们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能有效地减少考试中舞弊行为的发生率。

3.完善监管机构管理制度

良好的考风考纪当然离不开监考人员的严谨的工作态度,有关监考部门应当加强对监考人员的素质培训,杜绝监考人员受贿参与舞弊的现象。对于社会人员从教育机构窃取考试资料的行为也应当加大力度找出漏洞并对其进行打击。同时对各类作弊手段都要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考场里安置摄像头,同时安装无线信号屏蔽器能有效减少通讯设备以及其他高科技作弊工具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徐明. 高等教育统一考试舞弊行为防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教育方法的利弊范文第3篇

典型案例

2007年12月份的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刚结束,就从四面八方传来许多关于考试舞弊及学生被开除的消息,这再度引起我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了深入的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及寻找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我专门走访了比较典型的江西某高校,也调查采访了相关的老师和同学。据了解,在此次考试中,此校共发现了12人作弊,并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苑同学,男,工学院06级通信专科班,在2007年12月22日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通过手机舞弊被监考人员发现,后来被学校开除学籍。通过采访他本人得知,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四级考试,第一次考试只差几分,这一次他考前其实准备得已经比较充分,如果正常发挥,是很有可能通过的。但可能是受了前一次考试失败的影响,总觉得不够自信,担心过不了。他觉得如果再过不了,是会很丢面子的,而且会影响到评优。于是经同学介绍,在考前一两天,他与几位也要考的英语成绩很优秀的同学及几位不考的同学串通,开考后那几位英语很优秀考生按事先的分工先做其中的一道题,然后将答案通过手机发给不考的那几位同学,再由那几位同学把各题的答案传给他,不料后来被监考员发现。事后他痛悔不已并感叹到他不应该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一时糊涂。据了解,其实苑同学平时表现良好,一直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平时很积极参加院里和校里举办的各项活动并多次获奖,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获得过二等奖学金及“江西省杰克助学奖学金”,上一学年还并被评为优秀团员和文明大学生,还是中共预备党员。

案例二:王同学,女,商学院04级本科班,在2007年12月23日的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前在网上购买答案,然后开考后一小时通过手机答题,被监考人员发现,事后被处以开除学籍。通过访谈,我了解到,她已过英语四级,而且在校时学习成绩也是不错,曾多次获得校奖学金,在校还获得过文艺奖项,被评为过优秀团员和文明大学生,并是正式党员。因考虑到毕业后就业压力大,认为获得英语六级证书可能会给找工作增加一个砝码,便报考了六级。但考前准备又不太充分,又考虑到毕业在即,想一次通过,于是就把希望寄托于购买答案上了。结果也是为自毁前途而追悔莫及。

案例三:张同学,女,艺术学院05级本科班,在2007年12月22日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找“”替考,结果被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听她讲,她们艺术班的学风都不太好,很少有同学会刻苦学习书本知识,这三年都是浑浑噩噩过来的,英语更是一塌糊涂。之前考过一两次,都只是很低的分数,如今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便有些紧张起来。而凭自己能力过级已不太可能,于是只有寄希望于舞弊。况且她见识的“世面”比较多,觉得四级舞弊已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因为可能之前有太多的人都是这样过的,所以她也就随波逐流,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事后她也是后悔不已,不过同时她又有些愤愤不平,因为还有好多同学舞弊没有被抓到,觉得自己很倒霉,不公平。

案例分析

1.主要舞弊手段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舞弊的行为涉及到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同学,舞弊的手段也是不断翻新,从原来的夹带、偷看等传统型作弊到现在的利用手机等高科技作弊,单个作弊到现在的联合作弊,一般性作弊到如今的严重性舞弊,呈现出花样繁多,人数甚众的新特点。就目前来看,利用高科技舞弊及请人代考的现象特别盛行也特别恶劣。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一是夹带或携带书籍、电子词典等。这种方式在全国性的考试中也许不是很普遍,但是在校内组织的一些考试中很常见。二是通过手机、网络、隐形耳机、隐形笔等高科技手段抄袭答案。这几种方法一般都要在考试前与一位甚至几位同学串通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三是请人代考。这也是情节最严重的一种舞弊行为。一般是在考前利用替考者的相片假造考生的身份证和准考证,想利用监考人员一般情况下对考生报考相片验证疏忽的特点蒙混过关。

2.舞弊的原因分析

第一,内在的原因。首先是诚信缺失,道德行为失范。考试作弊其实就是一个“诚信”问题。为什么要作弊?要取得好成绩,取得自己能力达不到的成绩。每个人在作弊的时候都知道这是不对的,是弄虚作假,可没有人在乎,这就是对“诚信”的淡漠。在大学校园里,作弊者最初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动力随着对学习兴趣的衰退甚至失望,逐渐演变成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直至以作弊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学生人生观的玩世不恭和及时享乐的态度是其消极社会心理的又一重要方面,这种态度集中反映在精神上的“疲”和态度上的“混”。由于社会变迁和就业的迷茫,一部分大学生迷失了人生的价值和目标。他们寻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因而产生了精神上的空虚感,丧失了自信和进取的勇气,采取一种游戏人生、放任自我的态度。这种精神上的“疲”带来人生态度上的“混”。他们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不投入,混考试、混毕业、混文凭,陷入一个不能自拔的“混”的怪圈。对大学生而言,作弊与其说是欺骗别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如说是欺骗自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为什么学生对作弊持默认态度?因为在一些学生看来,大学考试作弊不同于高考等升学考试,不存在竞争,别人能否过对自己并不构成威胁。如果他们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对学习不重视,那么,作弊除了有被发现的风险之外,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就如案例三中的张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而且对舞弊行为也是司空见惯,以致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其次,学生自身的心理作祟。考试舞弊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分不开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急功近利的浮躁侥幸心理。这应该也是舞弊者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浮躁风气对大学教育系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导致了大学生学习观上的一些不务实的现象。它不仅表现为某些大学生心理上的急进、狂躁、骚动、做事无恒心、学习工作不安分,这种浮躁心理很容易同时产生侥幸的心理,折射到考试中便是作弊现象的泛滥。二是虚荣的心理。有些同学一直以来表现都不错,但好面子,虚荣心很强,每到考试非常在意结果。就像案例中的苑同学,平时学习也比较认真,成绩也比较好,但为了能通过而不至于丢面子,他还是不惜铤而走险。三是从众心理。考试舞弊现象在大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当看到有些同学靠舞弊轻松通过考试时,有部分学习目标不明确、意志薄弱的同学难免会产生一种从众心理,舞弊也就在所难免。

第二,外在的原因。首先,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社会和家庭中长期形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而使学校长期重视和实施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正如一则顺口溜说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视分数为命根的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作弊也就成为了其中的一种捷径。二是校园外的不良社会风气也对大学的学风带来消极的影响。如社会中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三是就业压力及不良的择业风气带来的消极因素。这就出现了两种极端。有部分同学认为,当今社会,学得好的大学生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于是有的学生在校时就开始自暴自弃,混日子、混文凭,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而另一部分则认为,我国现在还是个学历社会,文凭依然是毕业后找工作的一块很重要的敲门砖。为了获得这些“硬件”,于是就有人不择手段,这也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之一。其次,高校教学和管理体制不完善。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领导、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以及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或疏于管理等因素,使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教学方面:一是德育工作不实。其症结在于片面强调意识形态、重表面文章,而没有把如何培育做人的品质和信念放在突出的位置。在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上,忽视了人文文化的价值,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了精神空虚的现象。二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方面。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对大学生们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所学的知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否真的有用、大学生们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做更多的考虑。三是考试观念和方式方法方面。大学教育中有的知识除了考试以外,基本派不上用场。我们现在的不少闭卷考试,主要是考核大学生的记忆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大。大学生们经常被困在一些教学情境中,学着死板的步骤、僵化的概念和陈旧的知识。这些因素都助长了舞弊之风的盛行。在管理方面:一是考试制度不完善,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不痛不痒,表现为执“法”不严。二是考前教育和宣传工作不到位,监考力度及监考技术水平有限,监考制度不完善。三是考试形式单一、固定,这让一部分在此类课程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产生厌倦心理,同时也埋下了想投机过关的种子。

应对措施

当前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如此普遍,它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大学生考试舞弊行为实际上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很严重的道德危机和教育危机。目前,很多大学对有考试舞弊行为的学生都采取了诸如开除学籍之类的严厉处罚措施,应该说惩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这当然也是防止舞弊现象发生的手段之一。但我认为,这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我们应该努力在源头上预防大学生舞弊,这就应该好好在道德培养及教育改革上下功夫。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一是我们要扎实推进德育模式的创新,突破旧的德育模式的制约,积极构筑新的德育模式,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常年以来,我国道德教育模式单一,盲目说教的方式非但没有让学生提高素质,反倒使很多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考虑到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师生间应注意多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动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在心理与道德方面的素质。

二是我们要扎实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重新审视、选择教育的价值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将德育目标、过程和智育目标、过程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在全球化背景中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必须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深刻理解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诚实信用教育及纪律观的教育,使学生理解诚实守纪的重要意义,善于引导,帮助学生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三是我们要扎实推进道德文化传承途径的创新,在全社会形成“以人为本”的共识。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同时,我们要扎实推进道德教育技术的创新,优化网络环境,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2.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考试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由于大幅度的扩招,很多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素质都很难保证。舞弊热潮也非空穴来风,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唯高分数为先的观念。这就应该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逐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师的个人影响力,改变以高分数来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真正将学生从沉重的考试中解救出来。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的培养,挖掘学生潜力,实施因材施教。

二是改革考试方法。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是目的。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质量的人才。考试是必要的,但选择最佳的考试方式则是提高考试的功能、提高其信度和效果的有效途径,选择适当灵活的考试方式,既能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检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更好地杜绝舞弊现象。首先要把考试由单纯的书本知识测试转向以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的测试,既不单要测试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测试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考试这一手段真正具备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其次,考试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应该重视其实际应用能力。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大学应主要教会大学生如何运用资料、查找信息、借鉴理论和观点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在大学阶段的考试应多采取开卷式,比如说在同等的时间和条件下,看谁最能利用信息、数据、资源和书刊,写出最好的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

3.加强学校对考试制度的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的考试环境

首先高校应该在考前多做宣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舞弊行为是可耻的,而且晓以利害,动之以情。其次,应维持好考场的纪律,严格监考,让伺机舞弊的同学无机可乘。毕竟舞弊的同学还是做贼心虚的,只要监考员认真监视,很多情况下学生还是无计可施的。再次,就是最好能在考场安装些高科技的设备,比如说摄像头、信号屏蔽设备等,让那些伺机作弊者及行为无影遁形。

当然,消除大学生舞弊现象需要各方面长久的努力。近日获知这么一条信息:由教育部起草的国家教育考试法草案目前进入最后完善阶段,即将提交国务院法制部门通过。这应该是条喜讯,这将有利于规范考试行为,维护考试的公主、公平,有利于构建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参考文献:

[1]廖迎春.从大学生考试作弊弊谈高校教学管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教育方法的利弊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文章从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观及科学的改革考试方法和教育方法、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加强考试的监督与管理方面提出了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为高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检验方式,成为学生不断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当前大学生对待学业和考试的态度让人担忧。虽然高等院校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考风考纪一直严格管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对考试作弊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个人作弊、群体作弊,利用通信手段作弊等方式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分析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完善考评制度,强化质量监督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新特点

1.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普遍现象。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大学生的作弊现象存在于各类高校,作弊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作弊现象渗透在大学各种类别的考试中,无论在结业考试还是各种取得资格证书的考试中都能发现作弊现象。另外,作弊主体呈现多元化,不仅成绩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存在作弊的行为。曾经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作弊比例较大,现在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作弊行为也有增多的势头,甚至一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和人情关系也参与作弊。

2.大学生考试作弊潜在的“认同”。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更有甚者,则在公开场合议论作弊手法,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作弊成功的经验,视作弊为一种“技能”、一种值得炫耀的“本领”,全然不把作弊当作丢人的事。作弊纯属个人事情,并不损害社会利益以及他人利益,更谈不上违法或个人道德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折射出作弊者心理上对作弊不应有的“认同”。

3.大学生考试作弊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大学生的作弊手段朝着多样化和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夹带纸条、交头接耳、换卷子等传统的作弊手法,没有因为高科技的运用而消失,而是不断地翻新。利用现代复印技术将答案缩小复印后折成手心大小的纸条,不易被监考老师发现。委托其他同学冒名顶替进入考场代考或者二人同在一个考场,由成绩好者做完试卷写上成绩差者的姓名,将试卷交上,差生则反之署名,反正成绩好的学生下次补考还能通过。有的学生为了保证考试过关,雇用“”考试,因此大学的校园里随处都有“”的广告。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作弊工具不断涌现。例如,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中,很多大学生使用只有黄豆大小的隐形无线耳机,这些工具无一不是科技与作弊的完美结合。还有的学生一起凑钱上网买答案,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转卖。

二、分析大学生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等外部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局限性,诚信意识不强,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将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产生了投机行为,非但不以作弊为耻,甚至炫耀作弊方法的高明,以作弊成功为荣,这就助长了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增多的不良风气。

2.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感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所学专业有很大差距,产生了“学非所用”的思想。因为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将主要精力转向了社会活动、谈恋爱等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考试时只能采取作弊的手段过关。

3.对大学生学习情况考核的方法单一。标准化考试在高校中已很普遍采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单一化,以标准化答案作为衡量答题内容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造成整个教育价值观只在追求一种一元价值,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被淹没在这种考试方式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使学生应接不暇,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思想,着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不注意学生对内容的全面掌握,而将讲解重点放在考试范围内会出现的问题。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呆板,命题教条,仅凭一张试卷和分数就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应付的心态。

4.学校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合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很多本科院校规定,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学校不授予学士学位。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那些英语基础较差、多次考试通过不过的学生为了拿到学位证不惜铤而走险,雇佣“”或花钱买答案,虽然学校对作弊的处理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将不授予学位,但学生都存在侥幸心理,妄想用作弊手段通过考试。

在学校对学生的激励方面,一般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发展党员、选拔学生干部、保研、评定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直接挂钩,忽视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察造成了对学生价值观的误导,导致学生为了获得这些精神和物质奖励而想方设法得到高分,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和得与失的选择中选择作弊。因为学生重视考试,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工作后未必能成为单位的骨干,但学习成绩一般而素质较高的学生却成为行业里的精英。

5.社会激烈竞争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带来的影响。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就业紧张,优秀毕业生倍受社会青睐。各类资格考试、等级考试将用人单位迷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首先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在招聘人才时只选用成绩好、证书多的学生。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造成了很多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用作弊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能在找工作时胜过别人,也加入到作弊的行列。

三、预防大学生作弊的对策

杜绝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有序竞争环境。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平时要加强考试纪律的教育,考试前组织诚信考试动员大会,举行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学生是作弊的主体,考试作弊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和集体舆论错位有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及其危害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品格,启发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齐抓共管,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高校中形成一种以诚信为荣,以作弊为耻的文化氛围。

2.科学地进行考试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应打破原有考试方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测验、写论文、课堂表现、口试、开闭卷结合等相结合,在试题考核内容上,应减少记忆性的题目,将重点转向考核学生的能力方面,在题型上应当尽量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校任课教师应加强教学基本功的练习,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把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3.积极深化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大学生们为了给自己镀金,为了考公务员或以后晋升增加砝码,努力地参加各类文凭考试,而考试又以分数的多少为合格标准。“以分数定终身”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唯文凭是举”的用人制度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因。高校应改变目前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评奖学金、三好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综合德、智、体、美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改变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综合素质高的陈旧观念。

4.健全并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学校应制定并健全关于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考场规则,对命题、印刷、存放、组织考试、评卷、登分等各个环节周密部署,严格把关,防止试题的泄露和工作失误。应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把重点放在防止作弊和抄袭上,比如考试前清场、排座位、宣布考场规定、提醒学生将手机关掉等措施,将作弊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此外,还要加强监考教师的管理,使他们正确履行监考职责,对考试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必须按照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一视同仁,必要时应开除学籍,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维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5).

[2]江畅.论教育考试作弊及其防治[J].教育学研究,2008,(1).

[3]齐爱朋.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文化教育1996,(4).

教育方法的利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预防对策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特点

(1)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普遍现象。大学中的考试不仅关系到学生课程的通过与否,同时与奖学金、单项奖挂钩,所以不仅成绩差的学生要作弊,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会作弊。(2)大学生考试作弊潜在的“认同”。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作弊纯属个人事情,并不损害社会利益以及他人利益,更谈不上违法或个人道德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折射出作弊者心理上对作弊不应有的“认同”。(3)大学生考试作弊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现在的学生已经从小抄变成了缩印,在国家考试中已从交头接耳、看人试卷变成了现代化的通讯器件作弊,甚至出现了替考、代考现象。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觉得可以放松自己,在没有题海的压力和老师的紧迫盯人下,原本刻苦学习的学生找不到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多年高考压力下所产生的厌学情绪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变得越来越多,为了通过考试,作弊之风盛行。

2.客观原因。(1)(学校原因。学校把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任课教师好坏的标准,以致于有些老师就给学生划范围、露重点,这样一些需要记忆的科目,做答案抄袭容易得高分,再加上有些监考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让学生更加倾心于这种轻松过关的方法。(2)社会原因。表面上看考试作弊是一种校园现象,但深层追究,考试作弊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小学到大学,社会评价体系就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作弊,因为考试分数高能得到家长和邻居的表扬,某种程度上自我价值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只看结果的浅表评价,对那些平时学习用功但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考场发挥不好的学生是一种彻底的否定。所以就有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说法,在这种体制下顽强生存下来的大学生们就深深地印上了这种思想的烙印。(3)家庭原因。部分家长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他们希望孩子将来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便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报考学校和专业,部分大学生选择的不是自己喜欢的学校或专业,他们就没有兴趣来学习,考试时为了过关,就只有通过作弊的方式来解决。同时大学生家长并不严格反对子女作弊,反而经常向子女灌输很多世俗思想、功利思想,便利大学生容易产生作弊的心理。

三、预防大学生作弊的对策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是作弊的主体,考试作弊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和集体舆论错位有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及其危害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品格,启发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2.科学的教育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应加强教学基本功的练习,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把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3,严格完善考试管理制度。(1)科学编排考场,严格监考制度。对考场编排按考场的大小确定考生人数,实行单人单桌、拉开考生座位、减少考场人数、考前清场、AB卷交叉发放等措施,不给学生提供作弊机会,减低作弊率。严格监考制度非常重要:首先对监考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提高监考教师的思想素质;其次对监考教师进行监考业务培训,制定职责范围如考前宣布考场纪律,让监考教师了解大学生作弊的常规手段,了解作弊行为多发的学生特点,了解大学生作弊前的一些征兆,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再次监考教师在严格执行考场纪律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作弊企图的学生,并采取有效措施(如警告、调换座位)等形式消除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2)制定法规,严惩违纪作弊和严格考务管理。首先制定切合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特点的考试制度;其次凡是作弊者,不管是谁都得“对号入座”,从严处罚,不得,否则整个制度将只停留在纸上,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再次迅速处理、排除干扰,发现作弊立即要以公告的形式向全校公布;最后要把握好严惩考试作弊的“度”,对学生处理轻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重了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作弊的惩处应能有效地遏制作弊现象的发生;对作弊的惩处应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对作弊的惩处应适当留有出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