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责任管理学

社会责任管理学

社会责任管理学

社会责任管理学范文第1篇

斯晓夫,美国管理学博士,终身职正教授。2008年至今任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海外特聘院长、教授、博导。同时担任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斯晓夫博士是我国较早从事管理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之一。赴美后曾师从世界著名管理学家John B.Cullen。共发表英文学术论文几十篇。目前是英文SSCI管理核心期刊――美国国家管理学会期刊(AMP)和管理研究期刊(JBR)编委。

提供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战略来指导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在大航海时代取得成功,这是职业管理学家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新沪商:斯教授,请您先介绍一下您的学术背景。

斯晓夫: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曾经师从上海交通大学杨锡山教授和上海工业大学胡钟京教授,两位恩师使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门学科。我在1991年与1996年取得MBA学位与管理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国外几所著名的商学院任教和任职。2004年,作为MBA中心主任成功领导美国宾夕法尼亚布鲁斯堡大学管理学院MBA通过了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的资格认证。目前只有不到20%的美国管理学院通过了AACSB资格认证。

就学术研究来讲,我也经历了比较广的领域。出国前,我是上海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的讲师,从事的是在工业经济背景下的管理,到美国之后长期注意并研究成熟经济背景下的管理。回上海后我始终在思考,从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转换过程中,从新兴经济到成熟经济的转换过程中,我国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应该怎样改变才是最有效的,并且成本(尤其是社会成本)是最低的。

新沪商:听说您还是一位优秀的财经专栏作家。

斯晓夫:不算是财经专栏作家。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的时候,当时香港有中国管理背景的教授并不多,因此我每个星期都为香港的报纸写文章,谈论我们国家的财经、管理教育的热点问题。前后发表过100多篇文章,主要是在《香港商报》上面。现在很久不写了。

管理学家的社会责任

新沪商:您担任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海外特聘院长以来,说得最多的是“管理学家的职业精神”与“管理学家的社会责任”,这种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怎么体现?

斯晓夫:关于提倡管理学家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这并非标新立异,也不是自我标榜。因为管理的水平与社会进步直接相关。因此,作为一个管理学家的职业要求之一就是要从管理的层面来研究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当然,打铁须得自身硬,我认为中国大学的管理学者和教授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博士毕业后集中注意力做基础研究、学术研究,以论文的质量与数量来决定进入第二阶段的时间。从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中感悟和逐步建立一种管理学人的职业精神。在提升到副教授以后的第二阶段,管理学者和教授应该要找到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如何为社会做贡献的结合点,更多地尽到一个管理学家的社会责任。现在我们的管理学院,年轻老师在第一阶段花费太多的时间做盈利性的横向课题,它的好处是研究联系实际,以及经济上的回报。但问题是这种成长模式使我们的老师很难做出一些具有世界共享性的研究成果,也无法使我国的管理理论水平得到真正提高。这也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本管理研究期刊被列为世界SSCI期刊目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已有30年历程,客观地说,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已经过去,水深了,石头也不容易摸了。全球化以后,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收购行为一波接一波,这证明了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风险与回报并存的大航海时代。中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有一些好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有一批应对不确定性情景的战略高手,以及有一批经验丰富、擅长海战的舵手,他们必须适应在大海中的航行,清楚大航海时代的行进方向,明白大航海时代对于中国与中国经济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从而提供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战略来指导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在大航海时代取得成功,这是职业管理学家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大航海时代的定义和特征

新沪商:大航海时代的提法很有新趣,应该怎么去定义和理解这个概念?

斯晓夫:大航海时代源于15世纪的海上探险,原本是一项危险而耗资巨大的工程,最初作为一种贵族活动受到一些欧洲王室成员的倡导。但是当探险队将他们发现的第一块陆地据为己有的时候,海上探险就与殖民扩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有利可图的大事业。

第一个大航海时代在欧洲各国为瓜分殖民地不均而进行的连年混战中结束,但最终开启了在东西方对抗中长期处于劣势的西方从此开始对东方占据优势的新纪元。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再次发生了变化,竞争的内涵也产生了变化,在全球经济和高新科技的双重驱动下,大航海时代的企业竞争在比新大陆更加辽阔的领域进行。美国管理大师达・维尼1994年提出的亢奋竞争理论――也有翻译成“超优势竞争理论”或“动态竞争理论”的――很好地概括了大航海时代的核心特征。就是说,当今企业处在一种优势迅速崛起并迅速消失的竞争环境中,如果想长久地占有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核心科技、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否则,竞争优势就会断裂。从根本上说,核心科技、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是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企业生存环境。这个环境可能会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变化,也可能因为高新科技的进步而变化,深谙亢奋竞争理论、保持最高效率的公司还会战略性地破坏现状,使自身从一个暂时优势迅速转移至另一个暂时优势,而超越原有的竞争模式,让竞争对手无从赶超。

大航海时代的成功要诀

新沪商:您的意思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之下,不得不进入了一个新的大航海时代?成功的全球化企业到底有什么共同特性?

斯晓夫:确实如此。而且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应该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进入这个大航海时代。

在大航海时代,我们要从一些在相对长时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企业身上,学到它们的普适性成功要诀。我认为,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高新科技,全球化企业应该追逐三个方面的成功:经济上的成功、战略上的成功和组织学习上的成功,由于它们的重点不一样,因此这三个成功应该形成一个互补系统去共同支持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

先说经济成功。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最引人瞩目的成就,就是30年GDP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上取得成功的模式不是从农业到工业、从工业到城市这样一种比较普遍的模式,而是通过允许国外直接投资与引进国外技术的模式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这种模式使中国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中得到了好处,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严重的,一是出口带来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二是我们在市场交换资金与技术的计划中,失去了市场,虽然得到了国外的资金,但在很多领域并没有得到它们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我们的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缺乏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的问题,但出口的急剧下降又迫使我们的企业必须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可见,中国企业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

其次,战略上的成功。中国要获得更持久的经济上的成功,必须要研究战略、运用战略于经济领域和商业实务,并且要取得战略上的成功。然而,我们做的很多事情似乎声音很大,譬如热衷于讨论V字型,L字型经济复苏模型,但却无法掩盖缺乏战略内涵的实质。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前不久说中国正试图以处理短周期的方案解决长周期的问题,“所做的都是短期的刺激计划,但不是根本上的改革”,中国经济在目前阶段对世界经济也没有巨大的影响力。

第三,组织学习的成功。组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动态匹配,这是经济或战略成功都都难以做到的。大航海时代企业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与易变性决定了它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与成功都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产生了一批很好的产品,已经在国内打出了响亮的品牌,但在国际市场举步维艰,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与环境不匹配。因此中国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在组织学习方面要艰苦努力的地方不少。

美国金融海啸缘起危机战略

新沪商:至今仍然有人认为金融海啸是美国人为制造的一场危机,而其中就隐藏着危机战略的运用。

斯晓夫:信不信由你!我们应该知道,危机对强者永远是机会,对弱者永远是灾难。美国在战略危机的设计和运用方面具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当美国发现情势已经发展到不能安稳地度过危机的时候,制作与策划新的危机往往是一种最有效的战略与变革。去年更早的时候,大量次贷问题暴露,美国人觉得这次银行的问题大了。为了挽救金融业与国家经济,美国人最终选择了出奇制胜的危机战略,他们利用更大的经济泡沫来对付眼前次贷问题引起的经济大泡沫,他们不是加税而是减税与退税,使金融海啸迅速蔓延全球。但是美国人相信他们可以对付这场危机,因为美国坚信自己是强者,它有军事力量、核心科技、优质人力资源与大学、成熟经济体系和足够的黄金储备。因此,相对很多国家而言,美国不那么害怕危机。

新沪商:听说您认真分析了美国的黄金储备问题,说来听听。

斯晓夫:这是一个战略的选择。中国前些年买了那么多美金资产,而不是黄金,现在中国的黄金储备量不到美国的八分之一,这也是战略制定与战略执行不当造成的问题。

截止2008年9月的数据,美国国库黄金储备是8133.5吨,而中国是1054吨。如果按照两国的总人口数量平均一下,美国人均占有黄金量相当于中国的35倍左右。

尽管我国非常关注购买的美国国债是否会缩水,但是根据我的了解,美国学者在战略上做过严格的分析,表示美国不认为中国在目前阶段会大抛美元。所以,形成这种战略上的被动可以清楚地说明不管是企业战略,还是国家战略,中国都存在着一个战略制定和执行不够成熟的问题。

新沪商:中国企业在这个时代应该选择哪一种走出去的战略?

斯晓夫:中国企业应该怎么走出去,“农村包围城市”应该是一种切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所谓“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指国家要大力支持让中小企业先走出去,逐步占领国际市场的农村地区,然后大企业走出去联合各方力量最终夺取城市的胜利。

创业教育应成为大学必须课

新沪商:说到中国中小企业创业激情不高涨,反映在大学毕业生身上是就业难,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自己创业,是否请您谈谈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

斯晓夫:现在我国很多人在讨论“保八”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保增长跟保就业中间并不是相等的。现在中国的形势是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候,恰恰与此同时,进口也出现负增长。所以,哪怕就是今天看到出口跟进口都出现大幅度的衰退,我们的“保八”有可能还是达成的。但是,保证“八”,不一定能够保证就业,为什么呢?因为当出口跟进口都出现严重衰退的时候,就业会出现很大的麻烦,所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要这么看。因此在“保八”之余,如果关系到这个就业的话,我们就必须专门针对就业提出一些相对的对策。其中一个对策是创业教育。

在美国,创业教育现在是大学的必修课,怎么创业这是深入人心的。经过大学创业教育后,美国大学生具备怎么去创业、怎么寻找机会的兴趣与能力。与此相比,比如就在上海大学,老师要拖着学生去找工作。其实为学生寻找就业机会并不是老师的工作。中国大学生在目前的社会体制下面,创业精神几乎是零。肯德基做成快餐商业模型,其过程中充满了创业与创新的交织。肯德基在中国这个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反过来说,鸭子比鸡的味道好。但世界上有多少地方能够看到北京烤鸭的品牌呢?北京烤鸭的商业影响能够与肯德基相比吗?

从经济层面上来看,美国的今天也许就是中国的明天。我们的创业者,虽然也知道创业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创业灵感。我问过学生,你到美国来,两个星期你做什么?他说找人谈谈,参观参观。我说你还不如多研究一下美国城市的电话黄页,你可以看到无数创业的小公司。如果是美国有的而中国没的,回国创业提供这种服务或产品,这也许就是创业的机会。如果你不做的话,就没有机会。我认为,中国的大学应该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的主修课并对社会开放,政府发培训券还财于民开展创业教育,它可以对社会就业问题产生很好的影响,又可以提高我国就业者素质。美国全社会失业率8%左右,这与他们的创业教育与学生的创业热情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应该选择先进制造业

新沪商:先进制造业在国外有没有明确的定义?

斯哓夫:关于先进制造业,国外并没有先进制造业这种说法或定义,在国内对先进制造业定义也不太清楚。一种说法是先进制造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的先进性;二是技术的先进性;三是管理的先进性。人、技术、管理是成功实施先进制造业的要素。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部分的代表。说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根据地,因此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争之地。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先进制造业除了内容以外,还要有战略,它应该是全球化+质量+创新。其中,全球化是趋势,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三者需要齐头并进。

新沪商:为什么您认为先进制造业是目前中国乃至上海在大航海时代的切入口?

斯晓夫:中国企业在大航海时代追逐成功方向一定要对,方向不对,速度就失去意义。我国目前有太多的人爱讲GDP。其实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时中国的GDP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但那又有什么用呢?对GDP既要做经济层面上的分析,更要做战略层面上的分析。一个国家的GDP与核心科技、综合竞争力不匹配,意义是不大的。因此,我们的企业在大航海时代应该追求的是核心技术,其切入口应该是先进制造业。

我们看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业,它们在几十年前就曾经历了从组装至代工,从逆向开发到自主创新的一系列转变,最终凭借自身廉价的劳动力,精细化质量控制和节能环保的特性一举赢得了被欧美汽车列强霸占的国际市场。日本本土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例如丰田生产系统原来并不先进。后来用新的质量与过程管理系统,至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先进制造业称雄世界。现在的印度也在试图通过发展制造业来发展经济。目前欧美日制造业的萎缩,事实上给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而且是极好的机会,中国企业可以先进制造业来发展经济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尤其是上海,企业基础很好,中央又批准了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上海的发展战略之一。如果上海现在只搞服务业不搞制造业,肯定会出问题,再者,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也是不可分开来的。上海的各项条件与日、韩相近,因此发展先进制造业可以是首选之地。中国企业在这一波大航海时代的竞争,只要避免被外资热钱(可能有1万亿至2万亿美元)大量收购中国的制造业,控制中国的制造业,就有机会使我国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我国经济持续性发展在6%至8%以上,但不再是没有核心技术的“世界工厂”。

社会责任管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90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管理策略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它是指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应该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如今,“90后”已经进入大学校园,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又区别于其他本科学生,那么“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如何?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加强和改善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此我们做了针对“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编制《“90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从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五个方面对“90后”高职学生的责任感意识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2011级新生,男女比例为5∶5,所有参与调查者出生年月均在1990~1993年之间,共发放问卷1100张,去除无效问卷108张,有效率为90.18%。通过原始数据的输入、筛选、整理、排列得出一手数据,从而为 “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奠定基础。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在行动上能自觉履行对社会、集体和个人应尽的权利和义务。即个体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安定与变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将自己的存在与活动同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社会责任感是伦理道德的重要方面,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中最主要的品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因素,它包含以下五个层次:第一是对自己的责任感;第二是对家人的责任感;第三是对他人的责任感;第四是对集体的责任感;第五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下面就以上五个方面对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对自身的责任感

(1)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51%的学生回答“全部由家庭支持”,27%的学生选择“各类奖学金”,9%的学生选择“社会资助”,13%的学生选择“家庭负担的同时自己勤工助学”。从调查结果上看,90后高职学生在经济上过于依赖家庭和社会,自我责任意识只在较少的一部分人身上觉醒。

(2)在校规校纪方面:在问及“考试作弊或作业弄虚作假”问题时,有9%的学生表示“强烈反对,从未做过”,38%的学生选择“知道不对,但偶尔为之”,53%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从调查结果看,90后高职学生对自我行为负责的意识不强。

(3)在规章制度方面:在问及“闯红灯或横跨护栏”问题时,1%的同学选择“经常会”,46%的同学选择“偶尔会”,“53%”的同学选择“从来不”。从调查结果看,有将近一半的90后高职学生有过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不文明行为,表现出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2.对家人的责任感

(1)在赡养家人方面:有82%的学生选择“子女负责”,14%的学生选择“老人自己”,4%的学生选择“社会或其他”。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90后高职学生有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但另外两项选择比例也不低,也反映出部分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

(2)在欺骗家人钱财方面:有59%的学生选择“从未骗过父母钱财”,36%的学生选择“偶尔会”。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的90后高职学生对父母充满感激之情,认为骗父母钱财是不孝敬行为。但也有少数学生有过欺瞒父母的行为,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

3.对他人的责任感

(1)在对待同学朋友方面:在问及“同学朋友犯错如何做”这个问题时,有63%的同学选择“会多次提醒”,19%的同学选择“会提醒一次”,18%选择“不必参与别人事情”。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90后高职学生还是关心同学朋友,对朋友负责,但也有少数同学的态度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冷漠。

(2)在对待他人方面:在问及“他人需要帮助时如何做”这个问题时,有18%的学生选择“围观”,36%的学生选择“立即帮助他人”,39%的学生选择“看情况通过其他方式帮助他人”,17%的人选择“离开”。从调查结果看,较大多数的90后高职学生能够不求回报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人,体现了他们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选择围观和离开的比例也不低,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4.对集体的责任感

(1)在班级管理问题上:在问及“上课时秩序混乱如何做”这个问题时,有4%的学生选择“会及时制止”,63%的学生选择“不确定”,33%的学生选择“不予理睬”。从调查结果看,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停留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作为层面,还没有达到主动参与、关心集体的作为层面。

(2)在社团活动问题上:在问及“是否乐于参加学校社团活动”这个问题时,有18%选择“根据兴趣积极参与”,27%的学生选择“偶尔参与”,55%的学生选择“没兴趣”。从调查结果看,90后高职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对社团的责任感淡漠。

5.对社会的责任感

(1)在志愿服务方面:在问及“志愿服务西部或基层”这个问题时,有64%的同学选择“不会去,条件艰苦”,25%的同学选择“会考虑,但会考虑家人态度”,11%的同学选择“会去,对将来发展有好处”。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90后新生在为西部和基层做贡献上显得不是很积极,当然这也跟参与调查的学生绝大多数为北京生源有关。

(2)在为社会做贡献方面:在问及“为和谐社会做贡献”这个问题时,有26%的学生选择“愿意”,42%的学生选择“不太强烈”,32%的学生选择“丝毫不”。从调查结果看,有相当一部分的90后高职学生并不具有强烈而清晰的社会责任意识,根本没有思考过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通过这些数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90后高职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上的总体表现为对家人的责任感稍强,对他人和自己的责任感稍差,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在理论上认同行动上不积极等。因此,基于上文的分析结论,特对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针对“90后”高职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非理性化、理想信念模糊和急功近利倾向严重等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用主导价值观念教育学生。要加工、整合、滤清多元的价值观念,从而确立起新的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不是一个孤立的价值单元,而是一个囊括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个人精神生活层面的价值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自身的时效性和生动性,多联系大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成为大学生交流、沟通和讨论的重要平台。通过采取课堂讨论、专题演讲、案例讨论等教学模式,进行主导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价值轴心”,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规范自我的言行。

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1)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体系。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就业指导网等主题的教育网站或网页,为广大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引领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2)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网络犯罪,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注重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的培养,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3)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主动掌握网络技术,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的研究,充分利用网络的时效性、交互性、多媒体性来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应加大力度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和管理,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通过专题宣传、演讲辩论等形式,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网站等各种学校资源,应到学生关注国家、社会、民族、民生等问题,创造一种科学、求实、文明、创新的文化,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能力

调查显示,“90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艺术和科学活动参与不足。所以,此时高校应担负起责任,不断拓宽途径,深入加强大学生在法律、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高校可以通过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研究会、社会调查、校外参观等多种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此情况下,学生可以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思想道德规范与要求;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检验,在此基础上需要给与正确的引导教育,不断促进其全面发展。

5.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1)高校应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符合大学生心理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心理教育形式。

(2)高校应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开展从心理知识普及、咨询、治疗到问题研究四个层次的工作和实践,逐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必须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机构,建立一支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工作者和学生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完善的工作队伍,同时重视工作队伍的正规培训以及必要的考核和上岗资格认定,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权威性为

6.加强公益劳作教育,实现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最终目标

公益劳作服务的经历是一个让参与者不断获得人生感悟的极有价值的实践。他们在无偿付出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收获了被他人需要、被社会认可的非物质回报,实现了心灵充实、精神升华、潜能发挥和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精神追求。同时,他们在对社会上的各种弱势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扶助活动中,缓解了个人的心理压力,完善了个人的道德品格。公益劳作也使得高职学生走出了校园,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协调与合作能力、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等,加快了高职生的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思坤.论学生责任教育的切入点与着力点.教学与管理.2009(1)

[2]王怡.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6)

[3]姜立英.在高职教学中加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商业经济.2009(4)

[4]刘申辉.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6)

[5]邓洞天.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

社会责任管理学范文第3篇

(一)ISO26000关于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容ISO26000中的重要术语是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为其活动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ISO26000标准强调:社会责任指组织在活动过程中行为的性质,即通过透明和合乎道理的行为,表明对社会负责的组织行为;组织通过怎样的运作模式使组织行为得以保证并对社会负责任;组织愿意对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决策或活动对社会所造成的负担和影响承担责任。(二)ISO26000中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共有七个部分:(1)范围;(2)术语和定义;(3)理解社会责任;(4)社会责任原则;(5)识别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6)社会责任核心议题指南;(7)组织贯彻社会责任指南。其中,第六部分中关于社会责任指南和第七部分组织实施社会责任的具体指导为核心内容。如,了解组织特点和社会责任的关系,从社会责任议题的相关性、影响力以及组织影响范围确定组织实施社会责任的优先序列;在组织体系和程序中贯穿社会责任;建立社会责任沟通机制;强化社会责任的信用机制;社会责任的自愿倡议。

二、ISO26000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喻剑利、曲波在《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下的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中提出: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喻剑利、曲波从相关利益方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在招用人才、工作设计、培训发展、薪酬福利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认为从以上方面去改善企业管理,让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能够充分的融入企业社会责任,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保持一致,将其实践于日常工作中,能进一步承担社会责任。刘藏岩在《ISO26000与中国民营企业的质变成长》中强调了ISO26000的颁布及实施再次推高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准,民营企业需借机ISO26000完成质变成长,树立全新的社会责任理念、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建立完备的社会责任推进体系是中国民营企业质变成长的可行路径。刘藏岩认为一定要持续改善并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的效果,可以让企业在全球的竞争过程中,保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完成自身的质变成长。孙高向、陶伶俐、黄光绍在《ISO26000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中认为,ISO26000的出台提供了践行社会责任的框架性指南,也为我国开展企业责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风险。孙高向、陶伶俐、黄光绍对于ISO26000在我国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需要参照ISO26000,尽快研究制定我国的社会责任指南;提高地方政府的执行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积极发挥第三方组织的中介作用,以此来推动相关工作的进行。

三、将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引入学校管理的分析

(一)ISO26000与学校社会责任的分析学校作为教育事业承载的主体以及教育事业的社会组织,必然要正确认识并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借鉴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学校社会责任可界定为:学校管理在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对自身的管理行为的外部效应或外部影响承担责任,并在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方面承担起其职责及义务。学校的社会责任的实施及应用必须自觉地引入外部监督力量。ISO26000则是最国际化的社会责任指南标准,在ISO26000国际化的社会责任指南标准指导下,学校能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二)学校对教师与学生权利的责任分析ISO26000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中的第五点是“公平运营”。学校在对待每个学生方面,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学校招生或学校所举行的各种竞赛时,一律保证学生的公平竞争性。此外,尽可能满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相关要求,对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相关的特长训练,针对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开设相关特长班,集中培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歧视学生。ISO26000标准指出:工作条件不仅对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保护在维护人类尊严和促进公平观念和社会正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学校要尊重每个教师的人权,尊重教师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按时支付教师的工资和其他劳动酬金;学校应该给所有的教师提供公平、公正并且有利的工作条件,确保教师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及节假日,保证教师生育及同工同酬,提供合理的工时以及双亲育儿假;尊重教师的宗教传统文化与习俗,禁止强制性加班和无偿加班,并考虑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以及福利。在ISO26000的劳工实践主题指南中,第五个重要的劳工实践议题是“工作场所中人的发展与培训”。教师作为在学校场所工作的人员,学校应该对他们的发展与培训采取相应行动,学校应该在平等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对所有在校教师根据他们不同的教学经历以及不同层次的工作技能,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及技能开发,保证他们能获得职业晋升的机会。(三)学校对社会整体发展的责任分析ISO26000对学校来说,是学校对社会整体发展的责任问题。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是所有学校共同的社会责任,学校的影响不只是对学生的影响,而是对全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为此,学校需要对未来的教育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在ISO26000中被视为社会广泛期待的一种表达方式。学校所承担的责任,不是为了敷衍当前的职责要求,而是需要为了实现未来更美好的教育理想及社会理想。这种责任的实践与实施,需要在社会力量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一起努力,为社会整体发展作贡献。

四、结语

社会责任管理学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ISO26000;薄弱学校;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047-03

一、ISO26000与社会责任

ISO26000,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项国际标准,旨在为组织社会责任活动提供相关指南。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瑞士日内瓦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这项指南的标志着国际相关研究领域将社会责任的研究和规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使其更具国际化和标准化。其中,ISO26000将对社会责任的定义范围延伸到了公共部门。

ISO26000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项对于指导企业社会责任有效规范的指南方法,它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推广到任何形式组织的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扩大了其指导范围,并统一了全球性的科学界定。其中,对社会责任的原则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并确定了践行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ISO26000中,组织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所需遵循的原则是:一,组织要考虑社会、环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组织的多样性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同时尊重国际行为规范。二,组织应遵循七项核心原则,包括担责、透明、良好道德行为、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尊重法治、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尊重人权。为确定社会责任范围,ISO26000明确了组织践行社会责任应处理的七个核心主题:组织管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ISO26000还确定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社会责任融入组织战略和日常活动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对社会责任发展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并全面概括了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明确了社会责任的最佳实践发展和未来趋势。

二、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

人类社会越文明,教育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整个社会的希望与未来,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社会组织,都应当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薄弱学校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某个特定区域内,学校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质量偏低、学校管理不善、社会声望较低的学校。薄弱学校在同类学校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所处的环境经济相对落后,办学经费不足,教学设备不齐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校的管理水平较低,师资水平不足,学生素质较差等。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使得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有它自身的特点。

1. 薄弱学校应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危机随时潜伏在我们周围,而薄弱学校设施不够完善、管理条件相对较弱,一旦危机爆发,必然会对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并或多或少地对学校的发展带来影响。因此,预防薄弱学校中可能存在的危机事件,在危机爆发时尽最大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是薄弱学校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2. 薄弱学校应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如今,校际之间竞争激烈,各行各业的就业门槛都在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面对升学、面对就业、甚至面对生存时都空前的迷茫和负重,教师出现职业倦怠,薄弱学校的教师和孩子面临更大的精神压力。这就要求薄弱学校除了传授孩子知识以外承担起健全孩子人格的社会责任,同时对教职工要承担提高其生活质量的责任。

3. 薄弱学校应使学生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全球化的今天,使得我们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舞台去接触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让薄弱学校的孩子也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薄弱学校的界定是动态,在不同划分标准下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薄弱学校也可能变成优质学校,因此带领全校师生不断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也是薄弱学校的责任和使命。

4. 薄弱学校应呈现学校的教育特色。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中关于“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充分考虑薄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扭转薄弱学校弱势局面,在困境中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突破管理、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观呈现学校的教育特色。这也将是薄弱学校长期的责任。

三、ISO26000在薄弱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责任的概念从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到SR(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推广表明,社会责任的现象和关注点从企业向全社会转变。ISO26000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并实现履行和实践社会责任的目标。将ISO26000应用于薄弱学校管理是践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突破,也是薄弱学校规范组织管理的重要途径。

1.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学校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面对着更多的挑战,在薄弱学校应用ISO26000,首先应该在全校普遍开展对ISO26000标准的学习,提升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意识,明确社会责任对薄弱学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校师生和管理层中形成提升社会责任的理念,对外形成一种关注社会责任的氛围,以得到更多人的监督。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意味着满足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或者协调好利益相关方的冲突,包括学校的公共服务质量、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和使用效率,社会凝聚力和学校的升学率等。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一种机遇,薄弱学校对师生员工、对政府、对社会的责任越大,影响力就越大。

以云南某农村中学为例。该中学曾经一度因为学校基础设施环境薄弱、管理者管理能力薄弱、教师教学能力薄弱、学生学习能力薄弱被定义为薄弱学校。面对生源较差的现状,学校教师积极发扬“敬业奉献”――“守”的精神,以“苦干、实干、巧干”相结合,在三年的时间里将每一届学生初中升学的成绩提高至县级第二或第三的水平,并连续多年为市重点高中输送了许多优质生源,成为了在当地老百姓中口碑极好的学校。由于项目的参与,笔者有幸于2012年12月开始持续至今对该中学李校长的生物课进行近距离的随堂观摩,李校长自身对工作、对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多次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谈到学生的责任,他曾经引用自己喜欢的书《自动自发》中的话和同事、学生们分享:“世界上很少有报酬丰厚却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便宜事。想要一时不负责任当然有可能,但是要免除世间所有责任可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当责任从前门进来,你却从后门溜走,你失去的可是伴随责任而来的机会!”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和管理者,李校长强烈的责任意识带动的是全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氛围。

2. 践行社会责任。ISO26000履行社会责任的七项原则分别是:受托责任原则、透明性原则、合乎道德行为原则、尊重利益相关者原则、尊重法律规则原则、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原则和尊重人权原则。根据这七项原则,薄弱学校践行社会责任应该做到:(1)确定核心价值观,传道授业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自觉抵制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2)关注员工和孩子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薄弱学校应该提高和改善教职工生活水平,加强与教职工的互动和交流,定期举办职业道德教育,使教职工配合薄弱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健康、愉快的环境下成长。(3)建立透明的信息系统,使信息通道保持畅通,让公众和有关部门及时获得相应的信息,对薄弱学校的发展现状、已知的和可能给公众带来的社会影响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公之于众。(4)制定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指南细则和认证体系。ISO26000虽然申明不能用于认证,但是可以依托它的相关条款,结合薄弱学校实际情况,将社会责任标准量化,开展合法的认证程序,督促薄弱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前面提到的云南某薄弱农村中学在践行学校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不断努力。由于学校本身有着强烈的“想改变”的意识和决心,2008年,该校参与了由云南师范大学张晓霞教授主持的由福特基金会资助的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改变薄弱学校的管理现状,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该中学从最初破旧的教学楼,没有防护栏的学生宿舍床和师生满不在乎的教与学态度的转变;通过改善学校管理,转变师生固有、落后的观念和教与学的态度、方法,通过重视改善学生、教职工的生存质量,建设了崭新的学生宿舍、每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实验室的设施处于市级一流水平,建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报告厅、音、体、美楼,门卫制度严格,筹办了高中部,最终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这与该中学的一步步成长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是密不可分的。

3. 衡量社会责任效果。形成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报告,引入评估工具对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不只评估薄弱学校社会责任策略效果,还便于管理者,公众进行交流。在ISO26000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系统的衡量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引导薄弱学校改善并规范社会责任活动,满足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将ISO26000应用于薄弱学校的尝试,明确和清晰了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将成为薄弱学校衡量自身行为的重要工具,也将成为公众监督薄弱学校行为的工具,对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薄弱学校的竞争力并走向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宁德煌.ISO9000族标准与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改进应用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6.

[2]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李伟阳,肖红军.ISO26000的逻辑――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深层解读[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9.

[4]孙继荣.ISO26000―社会责任发展的里程碑[J].WTO经济导报,2010,(10).

[5]刘坤.关注ISO26000,引进社会责任体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1).

[6]高汉祥,郑济孝.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同源、分流与融合[J].会计研究,2010(6):32―36.

[7]李伟阳.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要有“元定义”[J].融慧责任视点,2011(2).

社会责任管理学范文第5篇

摘要:管理者特征既会影响社会责任也会影响盈余管理,年龄越大、教育水平越高、任期越长、持股数量越多的管理者越有可能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抑制盈余管理活动;而越年轻、教育水平越低、任期越短和持股数量越少的管理者比前者更可能出现以社会责任为掩饰进行更多盈余操纵活动的现象。这对于如何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降低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盈余管理;管理者特征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近些年来财务造假案频频发生,不仅反映了治理盈余操纵的紧迫性,也体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社会责任能否抑制盈余操纵活动?要想回答以上问题必须找到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连接点,而管理者这一履行社会责任与进行盈余操纵的主体正是分析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切入点,本文将管理者特征引入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探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目前有许多学者研究管理层特征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也有许多学者研究管理层特征与盈余管理的特征。李四海(2012)实证检验了作为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形式的对外捐赠与管理者特征之间存在的关系,发现具有政治背景的管理层比没有政治背景的管理层更多的进行对外捐赠活动,当社会处于低信任环境下管理层教育背景对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显著影响。张国华(2006)发现持有公司股份的高级管理层人数越多,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越低,同时,管理者同时兼任董事时所在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越高,从而提出鼓励公司实行期权期股激励制度进一步改善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何威风(2010)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实证检验管理者特征与企业财务重述的关系,发现企业财务重述与高管团队规模和高管性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财务重述与高管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证明了管理者背景特征影响着企业财务重述行为,对提高高管团队质量和完善企业内部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不确定关系

如今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了履行社会责任的长期价值,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保证相关利益者利益,而盈余操纵活动为了满足管理者的私欲损害了其他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从这一点来看管理者重视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抑制盈余管理活动。Kim et al.(2012)发现履行社会责任越好的企业越少的进行利润操纵以及经营活动的造价行为,会披露更透明的财务报告,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然而,早在1976 年Jensen 就提出企业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可能出于利己主义的观点。即管理者之所以履行社会责任并非处于道德层面而是为了掩饰私下进行的盈余管理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放松相关监管机构和公众对企业的监督力度,更方便企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Prior et al. (2008)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可见,关于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呈现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学术界存在不一致的观点。

三、管理者特征对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不确定关系的影响

在我国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普遍存在管理者与董事长两职合一的现象,因此研究管理者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在企业中正是管理者来具体权衡各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冲突,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所以管理者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根据行为科学理论中“管理者是非理性人”的假说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者具有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动机和盈余操纵的机会,因此管理者特征也对企业盈余管理起主导作用,可见管理者特征正是分析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之间的不确定关系的共同的交集。管理者特征属于心理学因素,很难测量,直到高阶理论提出可观测的管理者背景特征(如管理者性别、年龄、教育、任期等)可以部分测量管理者价值观和认知,才拉开了研究管理者背景特征的大幕。因此,本文从管理者特征角度,研究了其年龄、教育背景、任期和持股数量等特征对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不确定关系的影响。

(一)年龄

管理者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倾向于作出常规化、合规性的决策,更希望按部就班的管理企业,对风险容忍度下降,这样的特征无疑降低了管理者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同时,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年龄越大的管理者在物质条件得到一定满足后,更看重自身声誉,更具有社会责任感,会减少对利润的操纵。所以对于年龄大的管理者来说,出于保障企业声誉、获得自我满足和保障相关利益者利益动机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会抑制管理者从事盈余操纵,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更多的呈现负相关关系;相反年轻的管理者更喜欢冒险,同时由于阅历较少更注重眼前利益,比前者更容易从事盈余操纵活动,甚至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以履行社会责任为掩饰来更大程度的进行盈余管理活动,更容易出现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关系。

(二)教育背景

管理者教育背景会影响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首先管理者受教育程度越高,会具备越高的道德素养,越会出于道德层面履行社会责任,即履行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不是出于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的动机来履行社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往往打着履行社会责任的幌子在私底下进行更多的利润操纵,使得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现正相关关系。其次教育水平越高的管理者具备较高的辩证思维和长远目光,比低教育水平的管理者更看重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协调,更看重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基于此高学历管理者会更出于真心的履行社会责任,避免盈余操纵行为的出现,而不是为了方便进行盈余管理违心的履行社会责任,制造一种良好公民的假象。最后,高教育水平的管理者物质条件一般高于低教育水平的管理者,高教育水平的管理者更看重自身的声誉,更少的冒险进行盈余管理,而低教育水平的管理者更看重眼前利益,有时为了掩人耳目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掩盖盈余操纵的真实目的。综上,教育水平越高的管理者比教育水平低的管理者更可能真实的履行社会责任,减少盈余操纵行为,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现负相关关系;教育水平低的管理者更可能出现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的关系。

(三)任期

管理者应聘到企业会面对被解雇的风险,这就导致管理防御的存在。管理防御指管理者面对解雇压力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权益最大化的一种行为(黄国良,2013)。管理防御与管理者任期具有紧密联系,在管理者上任初期,管理者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体现自己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业界声誉,有更大的动机进行盈余操纵,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掩盖利润操纵的真正目的;随着上任时间的增加,管理者获得了股东的信任,管理者面临的被解雇风险下降,管理者冒险进行盈余操纵的动机减弱,同时任期时间长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减少盈余操纵来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来建立企业声誉为企业创造价值。综上所述,任期短的管理者比任期长的管理者更有可能利用社会责任来掩盖盈余管理活动,即更可能出现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四)持股数量

当管理者持有较多企业股份时,管理者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当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盈利发展下去,管理者才能有稳定地薪酬来源,所以持有较多企业的股份的管理者比持有较少企业股份数量的管理者更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声誉价值,更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声誉价值,会更少的进行盈余管理。因为盈余操纵虽然能粉饰当期的业绩表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造假活动会被市场发现,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危害,管理者在被解雇的同时在业界的口碑急剧下滑,很难有企业愿意再次聘用其管理企业。基于此,持股数量多的管理者比持有较少股份的管理者更看重社会责任的长期价值,会抑制盈余操纵的鼠目寸光行为,相对于此,当管理者持股数量较少时,更容易出于满足自己私利的动机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更多的盈余操纵。

四、结语及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不确定的关系,从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角度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具有约束作用,即社会责任企业会越少的进行盈余操纵,同时管理层出于投机主义也可能把社会责任作为掩饰盈余操纵的工具,进行盈余管理越多的企业可能推广更广泛的社会责任。文章分别从管理者年龄、教育背景、任期、持股数量四方面特征分析对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不确定关系的影响,发现当管理者年龄越大、教育水平越高、任期越长、持股数量越多时更看重企业声誉,从而倾向于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进行较少的利润操纵,而对于年轻的、受教育水平较低、任期较短、持股数量较少的管理者更看重眼前利益,比前者更可能以社会责任为掩饰来进行利润操纵。

参考文献:

[1]何威风, 刘启亮.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财务重述行为研究[J].管理世界, 2010, 7(144.155).

[2]黄国良,刘婷,楚婧.管理防御视角下CEO 任期与会计盈余质量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 (012):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