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

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

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

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范文第1篇

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该课程是研究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类学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经济学作为一套完整阐述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国家调节作用的体系,一直受到我国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核心课,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这门课对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思维方式,建立起完整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经济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因此,学好这门课程非常重要,需要教师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分析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及实践总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深入发展,西方经济学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逻辑性严密,理论流派众多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我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模块,在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这两大模块联系紧密,逻辑性严密,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学科体系。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经济单位的具体经济行为,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以个量分析为方法,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才能达到最优的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经济周期、国际贸易等经济总量。宏观经济学以个量分析为方法,研究资源如何利用才能达到最优。概括地说,西方经济学是从宏微观的层面研究经济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理论自产生到现在,其理论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主要分为三部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理论学派:以凯恩斯学派、剑桥学派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派,以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派。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些不同理论流派中借鉴发展。

(二)实践性与意识形态并存

西方经济学不仅产生和发展于经济生活,而且也对现实经济生活有指导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西方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西方经济学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对经济运行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进行研究。但是,西方经济学同时也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的理论体系,其产生和发展的目的就是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鉴于此,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摒弃西方经济学固有的意识形态,选择性地对其先进的经营及管理方法加以借鉴和吸收。

(三)方法体系与现实经济相连

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对某种具体经济问题和现象的分析研究及总结的基础上。博弈论、信息不对称、选择理论等理论就是从研究和分析新问题和新现象中产生的,因此这些经济理论的实用性较强,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四大类: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和静态分析方法;短期分析方法与长期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与非均衡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包括其含义、假设、范围、原理、政策观点贯穿了经济学方法的运用,都展现出经济学方法的思想。

(四)抽象理论和数学模型并存

相比其他应用性学科,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专业术语较多。西方经济学运用多种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剔除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创造出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西方经济学借助于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去分析人们日常的经济活动。

(五)数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由多种经济变量结合在一起的具有较强逻辑关系的社会学科,它所涉及的多种经济变量关系联系紧密。数学则是一种最严谨的逻辑体系,数学关系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把逻辑关系严密精确地分析推演下去,能更好地反映现实、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与阐释离不开数学工具,几乎所有的经济学论题都需要借助于数学分析工具。通过借助数学分析工具,西方经济学建立起了一套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理论体系。从简单的基数效用理论到复杂的经济增长理论,数学分析工具都涉及其中。所以,数学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支撑性将会越来越明显。

(六)内容与分析工具不断创新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人们对经济现象认识的深入和各种经济分析工具的创新发展,经济学理论也随之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充实,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新经济增长理论等最新前沿动态的内容不断出现。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流理论与前沿理论介绍不对称

我国高校使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这些教材主要介绍主流经济学理论和观点,对西方经济学最新最前沿理论以及非主流理论介绍较少。这种情况就会使学生缺乏对西方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完整而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多元化能力和思维的培养。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不对称

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有很大的不同,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与阐释离不开数学工具和数学模型,这种情况就会使得学生对定性分析感兴趣,而不愿深入思考定量分析。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课程的教学案例感兴趣,而对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逻辑推导、数学工具运用、数学计算及图表不易理解和接受。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不对称会使学生对知识肤浅的理解,只知道浅层次内容而不了解深层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对抽象复杂经济问题的理性分析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三)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

我国高校使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都是以国外经济问题和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缺乏对中国改革发展中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面对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大量的深奥理论和专业术语,即使教师形象生动并附有案例地讲解,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部分学生也还是会很难理解。章节内容的难度逐渐增大,使得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没有兴趣,学生会认为西方经济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不合理

西方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模块,这两大模块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繁多、难度较大,而大多数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时安排较少。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教师很难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多。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不适宜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学习。这种形式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培养具备分析经济问题并解决经济学问题的能力。

(六)经济学思维和方法练习不够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采用经济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西方经济学的各种理论都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导而来,教师讲授西方经济学理论和观点时,要重点讲解逻辑推导过程。否则学生就无法准确理解这些理论和观点的深层含义及形成思路,会使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既难学又难懂。

(七)知识点复杂且繁多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这两大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较困难的。

(八)对数学工具的运用缺乏理解

西方经济学借助数学工具研究和分析经济现象,而数学模型的运用给研究分析带来许多的便利。但是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知识时,大多不理解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图形,很难把这些公式和图形的经济学含义与文字描述统一起来。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新思路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核心课,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放在重要位置,要培养锻炼学生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在他们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锻炼了学习分析能力。因此,提出几点教学新思路: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省去教师板书的时间,节省出的时间能使授课的信息量大幅增加。新型教学模式能将知识点繁多、数学模型复杂的西方经济学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整直观、形象地讲授给学生,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水平。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梳理成一个完整的框架,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知识点展现为一个简单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采用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教学模式的缺点和局限。多媒体技术很难将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几何图形的分析完整直观地演绎出来,而这些只能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板书方式进行推导和分析。

(二)封闭教学模式与开放教学模式相结合

与国外西方经济学教学相比,我国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呆板、手段单一、教材陈旧。虽然,我国高校使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这些教材普遍存在理论抽象、更新缓慢、案例陈旧的现象。所以,部分高校引进国外具有实用性、前沿性的教材开展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改革的方向正确,但双语教学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扎实和教材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所以,针对我国当前的教学情况,应该是在借鉴国外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修订和编撰具有我国基本国情的西方经济学教材。

(三)基础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着重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现象的分析研究能力。就我国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而言,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反而会让学生望而止步。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教师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讲授贴近日常经济生活的、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构式教学模式与创新式教学模式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是系统全面的。国内很多高校安排的课时量相对较少,从而影响了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要从专业的实际情况和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出发,适当地增加课时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理解西方经济学知识。

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抛弃过去那种满堂灌、呆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氛围,让他们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从而达到教学互动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应该采用教学与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比如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西方经济学知识对日常经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要求学生写一些关于经济学著作的读后感,以达到学用结合的教学效果。

(五)增加前言理论和非主流理论的介绍

当今世界主流经济学是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义流派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局限,不能有效地解释和解决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所以,国内高校除了介绍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外,还应该介绍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学派、新凯恩斯学派等流派的理论和观点。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发展较快的社会学科,所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关注西方经济学最新发展动态,保持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及时向学生充实国外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及时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动态,而且能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经济学思维。

(六)培养经济学思维,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掌握经济学思维和方法是学好西方经济学的根本途径之一。教师不仅要重视西方经济学知识的讲授,更要重视学生研究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加大对数学工具的运用,通过运用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把复杂的经济问题和现象阐述清楚,使学生养成运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经济问题和现象的习惯。

结束语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摸索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系统传授西方经济学基础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教师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为我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洪涛.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265-267.

[2]蔡秀玲,邓春宁.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2007,(6):43-46.

[3]张华,王美霞.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2009,(8):86-88.

[4]于善波,刘洪彬,张忠慧.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2):126-128.

[5]张萍.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今日南国,2009,(11):61-62.

[责任编辑王玉妹]

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范文第2篇

中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要防止“生搬硬套”。中国古语讲,“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理论的产生和运用是有条件的,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将其普遍化和绝对化,难免会导致理论指导和实践成效上的偏差。以个人主义为基本理论倾向的西方经济学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政治、社会制度休戚相关。它以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适用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体制和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健全,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等等,都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比如,长期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重视对经济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在研究中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推导,但这些模型大多是建立在假定前提基础上的,与我国的现实相差甚远。如果不顾我国的具体国情而拿来指导我国实践,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现实中有些人明知西方经济学的许多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并不适用,却硬要生搬硬套,这只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总之,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必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经过认真分析,科学地予以辨析、选择、改造和利用。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根本社会制度与具体运行机制的关系,因此,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可“本末倒置”。由于根本社会制度的不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不是对等的关系,社会主义是基础、是主体,市场经济是手段、是工具。市场经济在西方国家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在我国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时,只能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际和需要,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下,将那些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介绍进来,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

西方经济学理论有其自身的明显缺陷,因此,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不能“饥不择食”。富裕之邦,并非就是真理之地。西方经济学理论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这并不等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应灵药。须知,西方经济学是以维护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益为根本着眼点的,其研究视角无不是面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运行实际的。毫无疑问,仅仅是这种特定时空背景的限制,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更不用说其中为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始终存在的理论盲点甚至误区了。比较典型的是,新古典主义学派在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时,忽视了实践中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市场失灵”,常常使经济运行处于混乱无序状态;西方经济学中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往往视农业为不发达经济部门,忽视了农业中非农业部门的存在,忽视了农业通过自身的改造发展起来的现实可能;在西方经济学中还形成了诸多流派,不同流派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理论研究,相互之间壁垒森严,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忽视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等等。

西方经济学理论自身存在的这些缺陷和不足,要求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时,不能“饥不择食”,不分优劣正谬照单全收;更不能盲目崇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缺陷和不足也看成金科玉律。事实上,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全新的事业,经典作家没有论及,前人没有实践过,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更不可能找到答案。因此,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要善于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和筛选。

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要防止“邯郸学步”。经济活动不能离开特定的政治、文化、历史背景而孤立存在。事实证明,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既取决于经济自身的因素,同时也取决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等其他方面的因素。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哲学传统。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时,应当立足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历史传统的丰厚基础,努力做到“洋”为“中”用,综合创新。反观现实,发人深思的是,一些人对西方经济理论盲目崇拜,醉心于引进西方经济学而又“食洋不化”,结果将一些本来易懂的概念说得花里胡哨,将一些原本比较明了的问题阐述得艰深玄奥,到头来,不仅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而迷失了自己。

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1-0172-02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经济理论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西方经济学课在各高校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怎样教好这门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是一种单纯的“讲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把精力投放在记录、整理和记忆课堂笔记上,即“老师当演员,学生坐当听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学习目标狭窄,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与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由于不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更谈不上独立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同时学生也习惯通过死记硬背,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目标过时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往往是理论内容多,联系实际较少。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如在教学中不能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有所思考与共鸣,就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实践中,教师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自己分析经济问题,学生仅仅满足于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记住一些结论性的原理,而对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却不甚了解,学生自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结果可想而知。另外,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西方社会的市场经济,其教科书上讲述的例子大多是西方社会的经济现象,较少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而我国许多现实的经济现象不同于西方社会。因此,许多学生觉得西方经济学离他们很远,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也无助于培养学生解决中国现实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问题的能力。

3.教材选择不当

目前有许多高校在初级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由于这些教材依据的是西方国家的具体经济体制和具体经济实例,中国学生学完了经济学的课程之后,只知道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是如何运行的,却不知道中国的经济体制是怎么运行的,这会使他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范例,在研究我国的经济问题时简单地用美国的范例来对照,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考试方式单一

目前对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真实的测评考查。如实践中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考核,仍采用期末考卷作为主要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而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状态进行考评的过程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目标

1.注重训练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而且更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研究、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授课过程中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经济学思维习惯的优点以及经济学思维习惯的形成方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日积月累,最终学会用专业思维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及其相关专业知识,也是保障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有效手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批判的思维,对西方经济学各个部分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其庸俗的成分要进行辩证的批判,对其科学合理的成分要谨慎借鉴。

2.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之余,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现实生活,使人们更好地生活与发展,脱离实际生活的经济理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学中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增强理论与现实的贴合度。在教学中应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之外,也应注重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实践热情。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教师讲授西方经济学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科学评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评论西方经济学时,要准确理解“批判”和“借鉴”的含义。只有按批判和借鉴的原本含义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批判和借鉴,才可以避免全盘肯定西方经济学或全盘否定西方经济学的片面性。西方经济学教学应“述评并重”,“述”就是把西方经济学理论介绍给学生,不能断章取义,不能“为评而述”;“评”的过程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对其作出全面和科学的评价,既要肯定其合理的成分,又要批判其辩护性和庸俗性。

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普通院校 西方经济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108-02

我国高等学校按隶属关系一般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两类。地方所属高校按规格又可分为5大类,即省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地方重点院校;地方普通院校;独立学院和地方高等专科学校。本文所指的是地方所属高校中的地方普通院校。该类学校在全部高校中占有较高比重,其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地方普通院校在办学条件、资金来源及生源质量等等方面均与重点院校有别,地方普通院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被我国高校引进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以曲线和模型为分析工具,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经济主体进行长、短期分析。高校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是一门较难理解和应用的课程,尤其是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始终存在一些问题困扰着教师与学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地方普通院校的具体情况及西方经济学本身的课程特点等都对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地方普通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奠定了近代经济学的基础,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一个相对完整成熟的学科体系。在我国,西方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12门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地方普通院校表现尤其明显。抽象性与现实性并存,大量数学知识与图形并用是西方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专业课的最大特点。目前,地方普通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1)受各种因素制约,教师无法完整、全面讲完西方经济学。

第一,学生缺乏经济敏感性和自学能力。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只在升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专业课。对经济的感知只源自于高中之前的生活经验,要将之转化为专业课学习,既需要浓厚的兴趣,又需要思考角度、学习方法的转换。授课之初教师要花大量时间,将大量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经济的敏感性,这将占用一定课时。地方普通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及重点院校学生,大多习惯于被动接授知识,如果教师将知识点面面俱到,又将占用一定课时。以微观部分为例,供求理论、效用论、生产论及成本论的讲授一般会花费全部课时的近3/5。市场结构、生产要素理论及一般均衡和市场失灵相关知识则无法细致讲解,甚至草草收尾。

第二,图形和推导占用大量时间。借助曲线与数学模型阐述经济学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效用函数、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是微观部分最常用的函数关系,相应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效用线、等产量线、各类长短期成本线也是在分析消费者和厂商行为时借助的工具。国民收入恒等式、各类消费函数、投资函数、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是宏观部分最基本的函数关系,相应的IS曲线、LM曲线、AD曲线、AS曲线以及相应的IS-LM模型和AD-AS模型又是宏观部分分析国民经济中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以及国民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必须用到的曲线和模型。经济学专业中,除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等经济学课程较多用到数学知识外,经济学专业中再没有哪一门课程会用到如此多的数学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地方普通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其数学基础多停留在高中数学阶段,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及概率论的学习则相当薄弱,学生初学时的好奇心和兴趣往往受挫于较多的图形和计算,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讲解相关模型,从而影响教学计划的进行。

第三,课时所限。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又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应当给予较为充为的学时安排,但现实教学中,却经常受到其他专业课学时的挤占,导致学时有限使学生无法系统学完西方经济学。以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为例,一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部分,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及后面章节,都会因课时原因,无法讲完。

(2)微宏观转变困难。

一般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知识的把握表现出如下特点:微观学习好于宏观,前面章节的学习好于后面章节,对于局部均衡的理解好于一般均衡的理解。虽同是西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但微观和宏观的学习方法和切入角度是不同的。许多学生感觉微观的知识比较好接受,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消费者,对商品有需求,同时又是未来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在讲解微观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感同身受,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微观理论比较具体,又是个量分析,不需要延伸太多知识即可理解,但学习宏观经济学时,一方面由于微观章节中的一般均衡问题和市场失灵因种种原因没有全部学完,致使学生对一般均衡的学习不透彻,同时,由于宏观经济学涉及内容从封闭到开放,从二部门到四部门,变量多且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把握。

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西方经济学属于基础理论核心课程,应用性强,地位重要。通过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理论、方法和相应的思维方式,进而建立期属于自身的完整经济学知识体系。无疑,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了解其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在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中,总结归纳了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不同发展阶段,西方经济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一是逻辑性、系统性强,且理论流派众多。主要包含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模块相辅相成,前者以价格分析为核心,后者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二是在西方经济学中,意识形态和实践性并存,理论产生于经济生活,亦可用于指导经济生活。当下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已十分完整,可用于研究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和利用,但该理论依附于资本主义制度,对该制度更具偏向性。三是西方经济学中,方法体系和现实经济联系紧密,其产生和发展均立足于F实中的具体经济问题和现象的分析研究之上。四是西方经济学中不仅包含有抽象理论,而且会灵活应用数学模型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且具有逐渐数学化的趋势。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中缺乏前沿理论的介绍

我国高校使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内容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观点,忽视了对西方经济学最新最前沿理论和非主流理论的收纳和介绍,导致西方经济学教材整体理论体系不完整,影响学生多元化能力的思维的培养。

(二)缺乏对西方经济学的定量分析

在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阐释和研究相关理论均会用到相应的数学工具和数学模型,进行不同程度的定性分析,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时更习惯进行定性分析,而少用或不用定量分析,但是在西方经济学学习过程中,理论逻辑的推导、数学工具的运用等均需要进行一定的定量分析才能深入的理解。

(三)理论与实际脱节

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材中主要针对研究了国外的经济问题和现象,但是对中国市场经济下存在的问题分析甚少。此外,教材中虽有相关的案例分析讲解,但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学生依旧很难理解。

(四)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理解难度大,理解和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但在高校课时安排中,西方经济学课时较少。除此之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仍旧停留讲授阶段,教学方法单一,学习被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差。

(五)思维方法和工具应用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并灵活应用这些能力分析解决现实中存在经济现象核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讲解相应的逻辑推导过程。同时西方经济学学习过程中,经济现象的研究和分析需要借助于数学工具,但多数学生对于各类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图形并不了解。

三、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并重的核心课程,高校教师在教学时,还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针对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措施:一是融合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直观、形象的展现教材中的内容和相应案例,同时梳理知识点,进行系统教学,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传统教学则着重逻辑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结合封闭教学和开放教学模式:高校需注重实用性、前沿性教材的引入,同时在教材中融入我国现实经济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的实用价值;三是结构式教学和创新式教学相结合:一方面适当增加西方经济学的排课,另一方面灵活应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于璐,秦少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基于四川大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的总结[J].科教导刊,2015,(9):85-87.

[2]李光勤.基于创业教育视角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68-70.

[3]蔡乌赶.基于问卷调查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1):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