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城市道路与交通》,教学改革,开放式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是为规划设计打下坚实基础的课程。它着重阐述城市道路设计、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两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城市道路的分类、城市道路平横纵断面和交叉口规划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方法,城市各类交通规划内容。这些内容对城市规划设计起着引导制约和具体表现的作用。

针对这门学科基础课的特点,特别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理论较少进行系统整理完善的特点,如何教好它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规划教育者。笔者以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城市道路与交通》教学,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尝试。

(一)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特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结合课堂讨论及现场观测,在一定实践中应用理论以加深理解,最后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通过一定难度的规划设计实践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

整个课程包括城市道路的分类、道路平横纵断面及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各项对外交通设施在城市中的用地规模和选址以及城市各类交通方式的作用和特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本课程有实践性强、涉及学科门类较多的特点:实践性强源于工程技术都是在具体的城市道路沿线地形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的;涉及学科不仅包括测量学、工程制图、工程地质(专业基础课)、路基路面工程,而且与城市总规、控规、详规等专业课紧密相关;同时课程教学中有大量图纸图片演示及较繁琐的推理计算和设计计算内容。

(二)对教学内容组织的思考――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1.研究重难点,合理分配课时

本课程两大部分涉及内容较多,全部内容的讲授宜用60~70学时,而实际情况是: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调整表现为增加课程门数以扩大知识面教学方法手段,课程的学时数相应减少,目前《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计划学时已减至45学时。

为了在极有限的学时中确保学生对较大量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领会并精简教材,充分利用有限学时,把教材变“薄”。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而对其它一些内容,如行人、车辆基本知识,城市交通特征、路面知识、城市桥梁隧道等,或者在其它课程有涉及,或者课程要求较低,建议引导学生自学,可略讲,甚至不讲。这样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教材、规范标准滞后于技术发展,对教材内容取舍、更新的高要求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技术及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教学用教材、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应随之不断更新修订。而实际情况是,教材较长时间只有建工80版,2005、2007年分别有一套系统针对性教材上下册,且教材编写摘要新于之教学方法手段,对教材标准内容进行有益的扩展与深化。

如交通规划方法中增长系数法,实际应用已不常用,但因其方法简单易懂仍以之作突破口介绍交通规划出行分布预测方法,同时具体讲解其他方法及应用状况,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关键性内容。

3.重视基础课教学,增强专业课内容联系。

《测量学》、《地质水文》等课程是城市道路与交通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城市规划原理》之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部分、《城市详规原理》是本课程学习应用相关部分,有知识衔接的关系,学生应结合、交叉掌握。如道路设计的平交口竖向设计中等高线设计方法沿用测量学相关知识。若基础课内容掌握不到位,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理解消化。因此,教学中应加强与基础、专业课知识的结合,对学生正确引导,避免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脱节,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

(三)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课程的教学一般为多媒体课堂教学+现场观测+课堂讨论+课程设计。

1.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仍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二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讨论、专题科学报告、网上自主学习等。

(1)加强启发式教学,善于运用设问策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被动学习模式,转而以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即主动学习)。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活动的启发和引导教学方法手段,注重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如在学习城市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后设计一些问题:平面、纵断面设计各自满足设计要求后,设计的道路是否就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寻求答案后再提出:既然道路平面、纵断面单独设计满足要求后仍不能使设计道路完全满足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要求,那么应如何检验并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质疑、思考解答自然引入“线形综合设计”内容,明显改善教学效果。

(2)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教学法

突破教材的束缚,变教材的绝对主导地位为辅助地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可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科学专题报告、网上学习等具体形式实施。如在讨论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时为了在对各类各国交通模式了解中学习先进的规划理念,引入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及私车交通等代表性出行方式在城市交通模式中地位的讨论,以宏观、发展的观点认识科学交通规划的基本点;对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等布置专题报告写作任务,学生从选题、查资料、提出论点论文、汇报展出等5个方面进行,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锻炼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建立多媒体教材体系,利用校园网课程辅助学习系统自主学习,辅助学习系统应包括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案例、授课录像、网上答疑等内容。学生通过校园网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解疑、自测。

(四) 对教学手段的思考

教学中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采用CAI教学、多媒体教学、投影电化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直观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图文并茂,加深理解

《城市道路与交通》需要演示、讲解大量图片图纸,如道路平、横纵断面图、道路交叉口平面及竖向规划图、路网构成及交通设施的类型、组织方式、规划布置等教学方法手段,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

如讲解平纵面线形组合时,配合适当和不适当线形组合的道路实貌透视图,加强空问想象能力,加深对线形组合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又如:讲授立体交叉内容时,由于立交特殊复杂的组成结构,不易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讲清立交的基本组成、功能和特点的目的。教学中考虑先选用图片介绍立交基本组成特点等,后用2学时观看录像,内容为某市环线上的各立交形式及交通特点,从而使学生以感性方式认识立交的基本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

(五) 重视实践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1.为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加强实践性环节。

课程设计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设计实践中,要求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正确运用规范和标准进行道路路线设计和交通模式规划设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我们选择城市新区进行纸上定线道路平横纵设计和交通模式组织规划作业,设计时间为2周。

2.因课程设计在学期末,为加深平时课程学习中的理论理解,宜在讲解中穿插一定的实习时间教学方法手段,亦可以吸收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工程规划项目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部分,考虑将课堂设于工地或设计院,让学生参加技术设计、方案讨论会等,在教师和交通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工程方案设计,既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积累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六) 对一些教学内容的思考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设计、交通规划的实践也随之发展,设计实践相关规范必随之修订更新,而我们的课程教学因与教材、规范等同步而出现内容整合不完善、滞后实际明显的情况,这要求教师能及时把握学科理论发展,掌握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将之直接输入到教学实践中,尽量缩小、减少与实践脱节、滞后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因实践发展其解答已与教材、规范有明显不同,这一点应该引起教师的特别注意。如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选用的问题,我国城市道路横断面因规划指标规定中推荐、交管部门的推广,一度几乎都采用三块板形式教学方法手段,我们的课程学习中也把三块板断面作为横断面的首选形式。但实际上,三块板断面在路段上有积极分流的作用,但在交叉口由于机非矛盾尖锐,容易引起严重的交通问题,如交通混乱、通行能力降低;比起一块板,比起放弃三块板改为多条平行支路,后者更容易合理安排保证路网畅通。再如其它知识点,路网中支路作用的重要性、交通方式结构中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合理停车规划的重要性等等,实践与理论之间都存在脱节问题,这要求教师理解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七)结束语

作为一门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课程教学过程的进行直接影响到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而教学过程的效果好坏关键在教师。教师不断学习本专业、本课程最新动态和发展,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真正做到使教学清晰、透彻,这样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我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2]徐循初.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徐循初.再谈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问题[J].城市规划汇刊,1994,(4)

[4]宗琦,叶静辉.精简教材内容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一浅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vol.6(1)

[5]陆建.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vol.24(1)

[6]郑祖武.中国城市交通[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教学改革 工程资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65

Abstract Some improving measures were suggested for practical problems in “Road engineering” teaching. Firstly, three major problems in teaching activities were presented: (1) comprehensive and massive content with inadequate class hours; (2) obsolete teaching materials; (3) lack of practice teaching. Subsequently, incorporated with course orientation and specialty featur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reform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ngineering data,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utiliz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ans, etc..

Key words road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engineering data

“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非道路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路线设计、路基设计与施工、路面设计与施工、道路排水设计和路面养护管理系统五部分内容,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道路工程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施工方法及材料要求。“道路工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道路工程结构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使其能够遵循本行业现行版本的规范规程、法律法规及手册等进行道路结构物设计。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力争使学生对道路工程的技术标准、施工工艺等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了解。①②③

“道路工程”课程知识面广,叙述性内容多,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广大教师亟需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齐头并进,以便更好地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内容庞杂,课时少

作为一门非道路系的土木类学生的专业课程,“道路工程”课时量较少。对于非土木类学生而言,替代开设的“高等级公路概论”等课程的课时量就更少了。但鉴于课程本身内容丰富、涉及知识点多,仅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忙于讲授完所有章节内容,课堂教学仍是以填鸭式单向灌输为主,师生互动较少。④

1.2 教材内容陈旧

近年来,道路工程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改版,但教材的改版更新步调却常难以与之保持一致。当前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标准滞后、与现行规范脱节等现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新规范中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1.3 实践教学内容欠缺

由于课时量少、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等原因,课程教学期间内,实践内容难以满足需要。对于非道路系学生而言,这种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课程认识仅仅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难以做到知行合一。

2 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

2.1 重视工程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关工程资料,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改善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⑤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大量工程视频或图片资料(如设计图纸、施工现场等);另一方面,采用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们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这对于锻炼其主动学习能力也大有帮助。教师应广泛搜集、严格挑选适用于该课程教学的工程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路线、路基设计图(平纵横向)与路基排水设计等,包括排水结构设计图如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边坡急流槽等。(2)路基防护工程,尤其是填挖较大的路基边坡防护工程设计图。(3)路面工程设计:①路面横断面布置图;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图;③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图。④路面排水设计。(4)桥梁与涵洞设计图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设计图纸这一“工程师的语言”,一方面可将冗杂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这类丰富的图文资料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学生预先熟悉这些图纸资料,对其以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都将会大有裨益。

此外,道路工程专业涉及到的各种规范、规程、细则、标准较多,这些既是学生们在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的工具书,又是部分教材章节知识点的来源。一方面,教师应及时追踪新规范的相关内容,对于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完善;另一方面,也应避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重在讲清讲透基本原理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不论规范如何改头换面,都可以通过自学来加以理解和掌握。以上提到的工具书主要包括:《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等等。

2.2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挖掘、补充和合理使用,准确地把握“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的最佳结合点。

由于“道路工程”课程内容庞杂,我们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突出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笔者认为“道路工程”应以路线线型设计、路基与挡土墙设计、沥青与水泥路面设计、排水设计、路基路面施工等为教学重点,注重讲课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同时为了节省课时,可舍弃一些不必要的理论阐述和公式推导,重点讲解公式理论的模型建构、应用条件和使用方法。⑥

2.3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时代进步,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图文书籍、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阶段。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语言、黑板、粉笔等,它以语言文字为主载体,以教师为中心。现代教学手段则是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又称为“电化教学”),它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以学生为中心。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比,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形象性和适应性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效率比传统教学手段要高得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后,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内,教学内容可以更显丰富和饱满,同时,由于可以大量节省板书、绘图等时间,教师可以将更多精力转移至学生本身(包括课堂反馈、师生互动等),而非教学内容的简单陈列上。

高校教师尤其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技能,积极探索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像、声音、文字三者的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直观、丰富、有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对于信息量大、难以描述的教学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重大工程介绍等,更应该也更适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在路基路面施工部分的讲授中,笔者会给学生播放相关工程活动的视频,并同步进行必要的讲解。同时,高校院系还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和力量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尽量实现数字资源的网络下载、在线教学与讨论等,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短板。

3 结语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关工程资料,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改善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大量工程视频或图片资料(如设计图纸、施工现场等);另一方面,采用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们自主搜集相关资料。

(2)教师应及时追踪新规范的相关内容,对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完善,也应避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重在讲清讲透基本原理和方法。

(3)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突出重点,注重讲课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应重视现代化教学技能,积极探索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同时,还要力争实现数字资源的网络下载、在线教学与讨论等。

注释

① 潘美萍.道路工程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J].科教导刊,2013(7):117-118.

② 张清峰.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2.38(7):277-278.

③ 巨锁基,查旭东.“道路工程”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12-113.

④ 张雪华.道路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1999.1(1):24-26.

⑤ 叶巧玲,杜铭,何兆益.文献资料在道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S1):100-101.

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69-01

0引言

哈工大(威海)素来重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2009年开始实施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对道路勘测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优秀课程建设之初,针对当前道路勘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组织在校学生座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同时普遍认为教学中存在着知识点丰富但重难点不突出、师生缺乏交互、理论和实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反馈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将当前教学中亟需实施改革的问题归纳如下:

1.1 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当前,高等教育扩大知识面的要求催生了繁多的课程体系,直接后果就是专业课授课时数的紧张。随着道路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断修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层出的先进科学技术,都进一步加剧了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这一突出矛盾。

1.2 多媒体教学手段存在不足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方式逐渐脱离了早期口授结合板书的方式,甚而完全依靠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具有内容形象化、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重点不突出、知识面过于宽泛、内容走马观花的缺点,造成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的课堂现象。

1.3 与其他课程缺乏学科联系道路勘测设计、测量学与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设计与施工过程的三个重要理论支撑。在现有教学计划中,存在着三门课程各自独立讲解、相互之间缺乏衔接的问题。

2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类学科发展的需要和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的特点,必须进一步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具体的改革措施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逐一展开。

2.1 教学内容改革①完善课程体系。要综合考虑本专业各相关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尤其要建立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勘测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课程整合和优化的综合体系改革。②精简课程内容。针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内容繁多的问题,应突出重点,删繁就简。重点放在平纵横设计、选线和定线,其次为平交、立交设计,再次为汽车动力性、沿线设施等的设计,三个层次要根据其重要性合理分配学时。③补充工程案例。鉴于学生基本上一直处于学校的环境内,极少有了解工程实际的机会,可利用视频、ppt等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解工程设计实例,以直观形象的实体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其加深理解。

2.2 教学方法改革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学内容枯燥,难以集中精神。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学生尚未认识到课堂知识的适用场合、应用方式。因此,在授课之初,可考虑聘请在职的设计和施工专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强化课程在工程实际中的重要性,凝聚学生的学习热情。②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路勘测设计内容多、学时少,为推进课堂讲授进度,教师被迫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疲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差显而易见。

2.3 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当前,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手段已由板书加挂图的方式转变为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本课程的讲授对象主体是道路,是一种三维空间构造物,非常适用于利用多媒体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带来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学生完全跟着课件走,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复习时,都参照课件,教师的指导作用被弱化。教学手段的改革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改善:①采用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结合方式。多媒体不像黑板、粉笔一样,只是教学的工具,它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多运用于理论和概念的叙述,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知识脉络;板书则偏重于公式推导,其作用在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且在板书过程中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所授内容应自成体系,涵盖所有需要掌握的内容。部分内容虽然由板书的方式讲解,但在课件中亦应有所体现。某种程度而言,课件是对教材内容、技术标准更新内容和其他补充内容的一个精简和完善。

2.4 实践环节的改革实践环节的改革受制于匮乏的教学资源,需要一个渐进式完善的过程。改革实践环节,需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构建实践环节体系。实践内容包括课程设计、室内实验、野外认识实习、录像、软件学习等。通过建立教学网站,提供参考资料,实现师生交互的平台;完善实验实习内容和方法;建立保障实践环节顺利开展的管理办法。②引入工程实际。通过录制野外道路勘测设计的过程录像,可将实际工程背景引入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伊始就建立道路勘测的直观印象。③增加设计和施工的实习内容。鼓励教师多参与工程实践,吸收学生加入相关科研项目或道路设计施工工程方案的探讨。④加强道勘应用软件的学习。实践环节可增加涉及计算机应用的内容。

3总结

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不断总结经验、转变观念的积累过程。为了满足社会对毕业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语言表达强等方面的需求,应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供更多的工程实践机会,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字】通信管道;设计要点;内容

一、前言

每个地区的通信网络是不同的,因此通信管道的设计也有所差异,但是施工中的要注意的问题和内容是大体相同的。通信管道的设计要考虑到整体性,以便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保障施工质量。

二、通信管道设计要点

2.1配合城市规划和设施建设

在配合城市规划和设施建设过程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将通信管道设置在管道线路密集区域。因为管道线路密集区域已经经过了前人的探索和实践,环境肯定比较优良且人群集中。第二,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城市规划和设施建设,通信管道设计一定不能和其产生冲突,这便意味着设计一定要合理。

2.2设计发展空间

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是高速的,各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在管道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一些发展变化需求,通过完成自身所具备的技术应用来满足对通信网络管道型号的要求。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更新速度和更新频率更是迅速,因此一些通信管道的建设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善和提高。管道设计如果不能为后续的技术突破和发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对通信网络的发展是一种阻碍。因此,设计人员在形成管道设计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新技术的加入和新电缆的加入,并为此预留发展空间,使通信网络的更新和升级更加方便。

2.3明确服务对象

通信管道的服务对象除了人民群众还有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通信管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的特征,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通信管道,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使用,提升通信网络的使用体验。

三、通信管道设计内容

1、通信管道设计的具体要求。

通信管道设计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较为复杂的内容,通信管道工作人员需要在整体把握管道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对施工位置和施工路由进行准确分析。具体来看,影响施工路由分布的因素有地下水分布、道路建设情况和城市规划等。在通信管道设计方面,要求合理规划施工周期和施工技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技术维护成本,然后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可酌情对施工方案进行微调,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2、路由勘测。

路由勘测的主要内容是在实地勘测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管道设计方案。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施工道路情况,地下管道结构及工艺,临近建筑物位置等。具体来看,路由勘测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实地勘测施工位置土质情况,选择不影响施工管道安全的优质土壤环境;其次,考察周围人群密度情况,优先选择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这样能够降低后期维护成本,提升路由使用效率;再次,优先选择施工较为便捷的区域,降低施工成本;最后,避开危险路段,提升施工的安全性。

3、通信管道定线。

通信管道定线指的是在确定路由的基础上,设计管道中心线的走向及其他相关参数,并最终绘制管道施工图纸。该部分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两部分:(1)平面勘测,在管道中心线上下2m位置处测绘周围街道和人口建筑情况;(2)高度测量,高度测量最终形成管道剖面图,主要依据管道和地面高程进行绘制。

4、通信管道埋深处理。

通信管道的埋深有明确的要求:水泥光和塑料管在人行道下埋深不得低于0.7m,车行道下埋深最小应为0.8m,电车轨道相交处埋深在1.0m以上,铁道轨道之下1.5m进行埋深作业。钢管具有较大的承载力,一般在上述指标的基础上降低0.2m。

5、通信管道管材的使用分析。

现阶段我国通信管道使用的管材主要有硬质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管、水泥管和钢管三类。水泥管是使用历史较久的一类通信管道管材,但是水泥管在施工周期和施工工艺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同时容易发生沉降、维护成本较高、施工灵活性不够,这几方面的缺点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现阶段不作为通信管道首选管材。塑料类的管材具有管壁光滑、密封性好、施工工艺简单、价格低廉、重量较轻等明显优势,在现阶段通信管材的施工中应用广泛。通常情况下,高海拔和高寒地区推荐使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一般情况使用聚氯乙烯管材。钢管一般在通信管道需要过路或者过桥的情况下使用。

四、结语

在通信管道设计方案形成过程中,要对当地的城市规划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完美的通信管道方案,促进通信网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军.通信管道工程设计实践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6,(19):23.

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公路 路基 安全

1 路基设计安全评价

路基设计师公路施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高标准的路基设计方案是公路安全运营的基础。对路基设计的安全评价目的是保证路基设计方案的合规合理性。对公路路基设计的安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路基的强度、边坡的稳定性、排水结构合理性等。路基的强度是保证公路路基稳定,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保障公路的行车安全。对于承载力强度小于150kPa的路基地面要进行施工加强,对于存在软基、岩溶等问题的地质通常采用袋装砂井、灌浆、碎石桩等手段进行治理。对于路基边坡的安全评价的主要因素就是边坡的稳定性。由于很多边坡失稳导致的事故频发,对于路基边坡设计的稳定性需要准确的计算并通过防护加固等措施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排水结构设施的设计目的就是针对雨雪天气,排水结构设施必须满足公路的排水要求,以保证行车安全。

对于路基设计的安全评价的根本目标就是保证施工质量,最大限度的保证公路建成后的行车安全,如何做到路基设计安全评价的有效性是安全评价的根本。

2 路基设计的安全检查内容

2.1 路基断面以及行车道的检查

各个等级公路的设计对应不同的交通量,同时对于安全行驶的要有在存在一定的区别。高速公路的行车速度是最高的,其次是一级公路,在车道设计方面不仅需要行车道设计,还需要变速车道、紧急停车带等专用车道的设置;而其他低等级的公路则需要对错车道进行设计;一些特别的路段,包括城郊结合路段、连续下坡等也需要按实际行车安全的需求进行特别设置。总之要充分考虑车道的实际运行的需求,将其特性充分的加以考虑,以避免为今后的交通问题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对公路的路基设计进行安检的要点总结为下:(1)检查典型的横断面设计图和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图;(2)检查不同等级路段的横断面不同的功能;(3)检查附属车道的设置条件和几何尺寸以及过渡段的设置位置和设置长度;(4)检查主线与附加车道的衔接协调性。

2.2 安全净空区检查

安全净空区是指行车车道的边线外部的空置区域,该区域是保证驾驶员的行车舒适度,如何净空区的设计不合理或里面有一些不合理的设置,如灯柱、标志杆、树木等,都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视距,提高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对安全净空区的检查主要有:(1)对公路横断面的侧向余宽的检查;(2)对行车道的安全净空区的设计宽度进行计算检查。

还有就是公路通道安全净空区设置的检查,乡村道路与公路向交叉时可以采用两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这两种方式分别是进行平面路口的交叉和立体通道交叉。过多的平面路叉对于公路的行车会产生干扰,多数的交通事故都是发生在交叉路口,严重的影响了公路的安全正常行车能力。因此应当保证一定宽度的通道净高和净宽。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1)检查交叉通道的位置是否设置合理;(2)交叉通道的净空设置宽度是否合理。

2.3 路肩与中间带检查

路肩的设置主要作用除了要保护行车道的稳定外,还包括为非机动车辆或行人提供通道、为故障车辆提供停车条件以及提供行车的侧向余宽。假如公路路肩的宽度过窄,那故障车辆的停车就会占用机动车道,影响其他正常行驶车辆的行车安全,路肩过宽就会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对公路路肩的检查主要内容包括:(1)对公路的路肩宽度设置进行检查;(2)检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在采用分离式断面时,左侧硬路路肩的设置宽度;(3)对行车速度20km/h的四级公路的土路路肩宽度进行检查。

公路中的平曲线路段其路肩横坡的作用是使积水的快速排出,以保证公路路面的有效摩擦系数,保证车辆雨天形式的安全,同时防止积水沉积下渗破坏路基路面结构稳定。对于路面的平曲线路段的路肩横坡值和路拱的坡度应当与路面的超高值保持一致性,并考虑折合成纵坡的大小。对于平曲线路段路肩的主要检查内容包括:(1)对平曲线路段的路肩横向走向的检查;(2)对平曲线路段的路肩横坡的坡度值的计算机检查;(3)对平曲线路段过度段的设置位置及距离进行检查。

2.4 路肩的稳定性检测

山区公路会存在很多陡坡路段,陡坡路堤与高边坡路堤的合理规范设计是保证山区公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基础,对于陡坡路堤和高边坡路堤的规范界定是:当路堤边坡的高度>20m时,则界定为高边坡路堤,若斜坡率大于1:2.5时则定位陡坡路堤。高边坡路堤和陡坡路堤与地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路堤边坡是否会发生沉陷或者滑坡等现象,加入公路的路堤出现不稳定问题,那直接影响行驶车辆的安全。安全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检测高路堤的边坡坡率值;(2)检测高路堤的稳定性计算过程;(3)检测高边坡的水土防护措施。

在高边坡挖方时的安全设计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如果挖土方的边坡高度>20m,则属于高边坡挖方,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出现边坡失稳等不良现象,造成边坡的坍方,同样会对行驶车辆产生重要的安全影响。安全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检测挖土方的高边坡的坡率大小和设计方案;(2)检测挖土方高边坡的边坡稳定性;(3)检测挖土方高边坡的防护和稳定措施。

3 公路路基设计安全评价工程实例

某高速公路是某省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干线公路之一,通过对交通量的计算预测,该高速公路通车后,预计2020年的交通量可能达到44500pcu/d。该高速公路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建设,设计路基的宽度为24.5m,行车速度为80km/h。2009年11月由完成施工设计图,2012年3月进行施工设计的安全性评价与运营速度及行车安全研究。

该高速公路项目的设计技术指标的情况见表1。

安全评价检查的内容依据表1中的各项指标为准,结合建设的实际情况,以通车运营后的行车安全为目标,针对各项指标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给出检查结果,以供路基设计方案的改进。

(1)路基横断面检查。路基横断面的构成主要分为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等,该高速公路的路基横断面设计符合高速公路设计规范的标准。对于行车道宽度的界定国内外的研究一直认为:假定车道宽度设计为特定某值时道路的通行能力为理论最大值,如果公路的行车道宽度小于该值,那该公路的通行能力会随之降低。但是各个国家对该数值的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日本的公路技术标准定为3.5m,美国的公路通行能力手册将该值定为3.65m,而我国的公路标准将该值定为3.75m。

该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满足80km/h,路基宽度满足24.5m,行车道宽度满足3.75m,车道设计为4车道,经检查其路基横断面组成设计安全。

(2)紧急停车带检查。紧急停车带的设置是为了预防车辆行驶是出现突发事件,根据公路安全检查标准中的规定:高速公路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2.50m时,为使发生故障的车辆因避让其它车辆能尽快离开车道,应按500米左右间距设置港湾式紧急停车带。在该条高速公路的路基设计中,紧急停车带的设置共有四处,设置位置为爬坡车道路段,紧急停车带的渐变段距离为25米,其紧急停车的有效距离为35米,路宽为3米,符合公路安全设计规范的要求,能够有效满足行车中的紧急停车需求。

(3)通道安全净空区检查。对于横穿乡村公路的问题,该高速公路设计中共设置了128道立体交叉,立体交叉有效避免了行车干扰,通过逐一检查该高速公路的立体交叉桥梁的桥下净高及净宽的设计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且设置的位置科学合理,有效满足各自的使用需求和行车安全。

(4)路肩和中间带检查。路肩和中间带的宽度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行车速度。根据交通组织的调查研究发现,路缘宽度不能低于0.5m,路缘宽度过窄会影响行车,造成行驶车辆向外偏移,路缘宽度应大于0.5米,必须与车道宽度相对应。该高速公路的路缘宽度设置为0.6m,符合大于0.5m的设计要求,有效保证行车安全和行车舒适度。

从整体来说,该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路基设计满足公路设计规范的要求,路基和行车道宽度满足设计交通量的需求,紧急停车带、通道安全净空区的设计比较合理,能够有效防范行车中的突发状况,路缘宽度的设计有效保证行车的舒适和安全,但山区路段的防护措施设计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需要根据实际采取有效的防护手段。

4 结语

公路路基设计安全检查是设计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检查内容全面合理的基础上要保证检查力度和质量,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为保证检查的有效性应采取不同单位分别进行设计与检查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证公路路基设计方案的合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高涵.公路路基设计中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路桥建设,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