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和谐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新空间,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作用越来越凸显,已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平台。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精神的要求,坚持“弘扬先进网络文化、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以及“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的原则。由此学校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网络管理机制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等多方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学校特色,把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努力把校园网络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积极构建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环境。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以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为重点,按照“特色性、先进性、示范性”的要求,全面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为先、特色竞争、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区域特点,充分发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将具有时代特点,有较强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地方红色文化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内涵引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之中,宣传科学真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二、强化校园网络文化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定期召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研究会、研讨会,定期研究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总结交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经验,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规划,制定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案。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全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要求,各部门对口管理,各负其责,确保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不断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对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将以适当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同时,要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形成领导有力、各部门密切配合、师生广泛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机制。

此外,在网络文化建设中,为加快建设一支政治意识强、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包括网络管理专家、网络教育专家、网络心理专家在内的高素质专业化校园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根据建设需要,学校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网络建设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出去参观、考察、学习和交流,不断拓宽视野,提高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时性、主动性和服务性的作用,坚持“引导者”角色,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健康、正确、有益的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监管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严格依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校园网络秩序,严肃上网纪律,坚持依法办网、依法监督、科学管理、有效传播。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规范ip地址管理和使用流程,对于校园bbs、qq校友等实行用户注册实名制度,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和处理,对网上反动、迷信、庸俗、污秽等不良信息采取及时封堵和删除,以加强对校园网的舆论监督。通过“文明上网讲座”、“大学生文明上网万名

签字”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向,要求师生文明上网、文明聊天、文明交友、文明用网,提高广大师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构筑“网上个人防火墙”。

四、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网络交流平台,建设服务性、立体式校园网络文化交流体系。以数字校园系统为条件,精心设计网页,恰当设置内容,合理划分层级,在集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学校主流网站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校园网上聊天室、bbs和qq(群)等互动式网站建设、通过博客、bbs、qq(群)、公共邮箱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开展社会热点重点问题探讨,及时公布各种相关信息,为师生学习、查询和服务提供便利。不断创新网络校园文化建设沟通渠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紧密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以“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书香校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完善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体系,全力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学校活动品牌。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园网的文化功能,扎实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不断开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和谐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新空间,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作用越来越凸显,已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平台。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精神的要求,坚持“弘扬先进网络文化、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以及“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的原则。由此学校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网络管理机制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等多方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学校特色,把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努力把校园网络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积极构建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环境。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以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为重点,按照“特色性、先进性、示范性”的要求,全面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为先、特色竞争、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区域特点,充分发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将具有时代特点,有较强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地方红色文化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内涵引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之中,宣传科学真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二、强化校园网络文化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定期召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研究会、研讨会,定期研究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总结交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经验,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规划,制定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案。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全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要求,各部门对口管理,各负其责,确保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不断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对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将以适当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同时,要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形成领导有力、各部门密切配合、师生广泛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机制。

此外,在网络文化建设中,为加快建设一支政治意识强、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包括网络管理专家、网络教育专家、网络心理专家在内的高素质专业化校园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根据建设需要,学校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网络建设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出去参观、考察、学习和交流,不断拓宽视野,提高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时性、主动性和服务性的作用,坚持“引导者”角色,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健康、正确、有益的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监管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严格依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校园网络秩序,严肃上网纪律,坚持依法办网、依法监督、科学管理、有效传播。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规范IP地址管理和使用流程,对于校园BBS、QQ校友等实行用户注册实名制度,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和处理,对网上反动、迷信、庸俗、污秽等不良信息采取及时封堵和删除,以加强对校园网的舆论监督。通过“文明上网讲座”、“大学生文明上网万名

[1] [2] 

签字”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向,要求师生文明上网、文明聊天、文明交友、文明用网,提高广大师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构筑“网上个人防火墙”。

四、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特色 网络文化 建设 管理 网络环境

0 引言

网络文化,它是互联网技术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结合催生出的全新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的划时代成果,包含着丰富的经济、科技、教育、艺术等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而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既有网络文化的共性,也有我们的个性,即“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就是基于我国网络空间,源于我国网络实践,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收世界网络文化优秀成果,面向大众、服务人民,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的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总的概括起来就是两大点:一是积极建设,二是善于管理。网络文化事业和网络文化产业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方面,要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和社会公益性投入,以网络化的方式实现文化的共建、共享,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与此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科技为手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推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创作和生产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网络文化产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从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管理是网络文化繁荣和健康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加强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充实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网络化事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在体制和机制上建立适应网络文化市场的管理制度,在执法和监督上加大网络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结合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手段,逐步解决网络文化市场中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矛盾突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离不开政府、行业、网民、公众的共同参与,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形成、壮大网络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营造健康网络环境,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而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阵地则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创造文化氛围,提升网站效益。

1.1 要把重点新闻网站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平台。推进重点新闻网站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既保证导向正确又富有发展活力的新型管理模式。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影响力要日益扩大,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要积极做大做强,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批知名商业网站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为网络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1.2 加强阵地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网上信息海量庞杂,各种社会思潮、敏感事件话题相互交织,这种情况下,我们加强主流思想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上发出强音。要在网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主平台,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为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遏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为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提供坚实平台。

1.3 是主动出击、先声夺人把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互联网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且传播无疆界,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它既传播先进文化观念,同时也在传播一些错误或者是不良文化的,包括一些我们认为 “垃圾”之类的东西。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新闻报道机制,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争取在第一时间夺得网上舆论的主导权,让更多网民在我们主导舆论的引导下,自主创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其次加强网上宣传工作的联动机制。

2 加大国家、政府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网络文化服务

一方面,政府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新闻网站、政府网站的主导作用,主动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水平,使虚拟世界更好地呼应实体社会。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和网络文化内容的管理力度。

2.1 通过建章立制,日常管理和长效机制有机结合,把基础性的制度落实起来,使守法经营成为每一个网络经营者自觉的行为。

2.2 通过内容审查、内容监管等制度,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开展综合执法,严肃查处网上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在网上从事色情、诈骗、等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净化网上的文化内容,营造良好、文明的网络环境。

2.3 全国人大、国务院和相关部门要多颁布实施有关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文化进步等法律法规,有效地规范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秩序,传播内容,促进网络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 建设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网络文化内容多出自网民自发创作的,或者是一些企业创作的,他们网络文化经营活动主要是在网络游戏、网络音像、网络影视剧节目、网络艺术品、网络动漫等方面,并且从个人出发,讲究个人利益,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这样,更多的网络文化很难做到真正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甚至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建设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建设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就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

3.1 我们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加快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富有民族风格、时代特点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快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等网络文化工程,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积极构建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3.2 政府、文化部门要多督促如“绿色游戏”等绿色文化的开发和供给,一款好的游戏应该是题材好、有创意,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讲究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社会效益,国家要多设立一些引导资金,引导网络文化产业开发好的产品,先要做好宣传,做好产品的推荐,再就是适当用国家有限的财力来引导好的产品的出台。

3.3 采取更多措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使文化企业断努力给自己创造的网络文化注入更多文化内涵、文化因素,或者说文化的灵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以此带动整个网络文化产业的品位,营造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产品,达到大家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4 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队伍建设,推动网络建设管理工作健康开展

网络文化队伍既包括网络文化建设人才,也包括网络文化管理人才。面对新兴的网络文化产业,要着力培育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管理、技术等专业人才,努力形成一支与网络建设相适应、与市场竞争相适应、与品牌塑造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网络文化队伍。一是要举办网络评论员培训班,网络文化评论员要既要积极主动、认真全面地履行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充电,以备更好地投入到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中。二是文化部门,作为文化事业的主管部门,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旗帜鲜明的举起网络文化建设的大旗,在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队伍中起引导和先锋作用。作为文化部门,在于拥有一支雄厚的工作者队伍上,要通过政策创造条件,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一切爱护文化工作的各界人士的积极性,投身于文化创造,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服务和共进的能力。三是要建立一种领导机制,扶持一批拥有优秀的网络文化内容的网站,再就是推动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发现和研究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指导网络文化的建设实践。

5 调动广大公众和网民的积极性,发挥舆论和公众对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监督作用

中国的网民不断增多,截止目前,中国网民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每一位网民从某种角度既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者。现代社会的发展,文明的标志应该是社会越文明,他感觉到的自由度越高,他感觉各个方面有自由,而互联网的发展恰恰为其自由需求开拓了空间。互联网没有总编,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获取者,每个人可以在网上自由言论,通过博客、播客、论坛、网页等等不断地进行自我抒发和展现。要建设文明的网络环境,这样的网络环境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来努力做得一件事情,非常复杂,每个人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其他人也有权对你的见解进行评判和质疑,在这样一种发表、质疑、重新发表、重新质疑的循环中形成一种舆论态势,并不断地进行网络文化的优胜劣汰,共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因此,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也对网民提出了要求,比如一些不良文化都隐藏得很深,在论坛里或者网页的深处,网民如有看到,要直接举报到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再由相关部门对举报的情况进行核查、处理和完善,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

6 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利用使优秀文化、腐朽文化在网上相互交织,有用信息和虚假信息同时并存,时尚生活与、色情、、欺诈等行为一起显现,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是对人们心理、思维方式、社会行为的道德考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努力消除网络文化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领网络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1 要注重网络文明及有关法律、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思想政治以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加入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和规范、倡导文明上网的内容;我国网民年龄结构正朝年轻化、低龄化方向发展。调查显示,我国网民中,24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2.4%,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7.2%。我们要重视学生健康上网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从小培养学生文明上网、有效用网习惯。

6.2 要引导网络文化经营者的经营意识,通过宣传,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引导经营者积极落实,依法办网,文明办网,使这种理念成为社会风尚,务实我们网络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作为网站的经营者就要落实谁开办、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谁开办的网站就有义务为这个网站里的内容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当你发现这个不良信息时要及时删除。谁接入谁负责,接入服务商为网站提供接入服务业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对于提供接入服务网站里面的不良内容,如果发现或者接到通报要及时删除。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7 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利用现代化科技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 A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一场规模巨大的传媒革命爆发了,强烈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文化,即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提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如此巨大的网民规模,越发凸显了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唱响网上主旋律,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新空间。2003年7月1日,由文化部制定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2003年10月23日,首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幕,迈出了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扩大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增强我国的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化为内核,在网络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实现多元文化信息、多样艺术形式的创造,获取、传播、交流与融合,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存在,它不是全民的文化,而是网民的文化。它只是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用于社会文化,进而影响到其他人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取向。因此,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重要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信息交流等诸多现代层面的文化活动。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遍布全球的借助网络为媒介的,并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现代技术为融合手段,从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二、当前地方政府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把网络文化发展纳入到本地发展的整体布局上。“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传统媒介,轻网络传播”、“重负面封堵,轻热点疏导”等思想观念还不同程度存在。

2、网络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当前地方政府主要有宣传部、公安局网安支队、文广新局、办、网管办等涉网管理部门,但这些部门的职能职责不明确,力量不平衡,形成多头管网的局面。

3、网络文化的内容良莠不齐。当前,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供给不够充足,网络文化创新的能力不够强,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不到位,个性化、特色化服务还不够多,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网上色情、欺诈、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虚假信息、违法信息在网上传播,给人们思想和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响;网上攻击、谩骂、造谣、恶搞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出现,干扰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

4、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人才缺乏。从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人才数量看,当前地方政府网络文化从业人员明显不足,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人才构成不均衡,既懂网络技术又懂文化传播、既有实战经验又懂网络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少。

三、加强地方政府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平台。首先,地方政府要规范网站、论坛、微博等的内容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官方网络媒体并逐步扩大其知晓面和影响力。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尽快建立适应各类群体需要的网站,着眼于广大群众的现实精神文化需求,为广大网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拓宽传播渠道。最后,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网络技术、网络新闻、网络宣传、网络评论方面的人才,同时加强对网站、论坛、网吧等网络文化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进行党的文化方针政策和法规纪律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这些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传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价值取向,建设和谐的网上家园。

2、加强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网络舆论热点的引导水平。首先要加快“网络问政”步伐,加强“舆情执政”能力建设,积极借助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信息公开,充分满足网民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借助网络修复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其次要精心打造一批主流网站、论坛和微博,让主流、权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市场,不断提高热点网络舆论引导水平。最后要提高对网上热点问题、重大舆情、突发事件的研判分析和应急处置的能力,要完善快速预警研判机制,建立24小时不间断的舆情监测系统,第一时间发现、掌握重大敏感舆情,并作出分析判断,迅速采取行动,引导网络舆论走向。

3、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着力强化对网络文化的行政监管。

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将“唱独角戏”变为“集体大合唱”,多部门联动,多渠道互动,保持信息的有效及时互通,采取依法、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相结合,合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网络舆论引导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要建立网络管理联动机制,使内容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做到一体化协同配合,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提出引导和管理意见;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特定条件下媒体管理和信息沟通的机制;加强网站登记备案、接入服务等基础资源管理,严格规范域名和IP地址管理,确保网站登记备案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坚持对涉及公共利益的网络文化服务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完善网络文化服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联合执法、定期巡查、限期整改的方式,切实加强对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4、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营造健康网络文化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全社会的共同要求。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打牢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社会基础。一是开展文明办网活动,引导各类网站做到不链接不健康网站,不发送不健康短信,不登载不健康广告,不运行、不传播有暴力色情内容的游戏、图片、视听节目和文学作品,及时发现、过滤和删除网上有害信息,自觉抵制一切有悖网络文明、有碍社会稳定的行为。二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网民正确认识网上行为与社会责任、网络文明与社会文明、网络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三是开展网络道德评议活动,对恪守职业道德的网络文化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网上违法和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处理和批评,为创造良好网络文化环境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地方政府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人民网理论频道2013年9月6日

[2] 党的十八报告

[3]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网络文化在大学校园的现状与影响

自1995年中国互联网接入和服务向社会开放以来,网络用户逐年增加,1996年底国内网络用户仅10万人,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3年1月16日的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2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已达2083万台,网络用户已达5910万人。其中18~30岁的青年人占54.3%,占到网络用户的大多数;上网用户学历为大专以上者占56.5%,显示了上网用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的特点。认为互联网对其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影响非常大的用户分别占到37.5%,33.6%,26.6%,可见,互联网对青年人的工作方式、学习方法、生活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还显示,目前学生占中国网络用户的28.0%。始于1993年的校园网近年来发展迅速,1994年7月,由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建立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试验网开通。到2001年底,CERNET已通达160个城市,联网的教育科研机构900多个,联网主机120万台,网络用户800多万,成为国内仅次于中国电信的第二大互联网络,世界上最庞大的校园网。

网络的广泛使用,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视野,拓宽了其思维,也使教育资源共享成为现实。但由于目前大学网络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网络环境还未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准则无法制约网上行为,容易造成大学生网上道德法律观念的偏差。网络空间“虚拟现实”的特点,使“网络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非控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多元性。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文明和行为主要体现为文明上网,合理用网。但是,在校园中却有一些同学痴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以致成瘾。“网络毒瘾”,即: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沉迷网上虚拟世界,迷失自己真实人生。因此许多“网虫”会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热衷虚拟交往,而疏远现实社交,脱离集体和社会实践,从而容易陷入盲目疏懒、空洞贫乏、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容易诱发心理障碍,情感冷漠,社交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化。

加强高校网络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网络是当今世界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进行交锋和竞争的重要场所和渠道。作为一种全球化、开放性的虚拟系统,网络的出现不仅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形式扩展自己的空间和影响提供了便利,而且也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形式的斗争提供了便利。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通过因特网,向我国输出其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乃至腐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干扰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就显得十分必要。相对于我们已经开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而言,网络文明建设无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运用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分析网络以及人们网络行动的具体特征及其实际后果,有效地建立起在网上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和机制。比如,人们网络行动的展开,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其注意力为中介的,能否有效地开发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资源,将是能否有效地进行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网络文明的时候,必须适应网络以及人们网络行动的虚拟性、瞬时性和超时空性等特征,努力开发能够有效地、长久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内容的展示,把人们的网络行动引向文明的方向和轨道。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必要保证。网络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应该充分关注网络这一阵地,因为它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领域工作中的一个重大的新课题。2000年12月7日,由文化部、团中央等8家单位发起的“网络文明工程”正式启动,提出“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的网络文明建设口号。团中央、教育部也提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指出在网络文明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应对六个方面的反文明现象:网络信息垃圾、网上欺诈行为、计算机病毒、侵犯知识产权、信息垄断、个人隐私侵害。这些旨在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倡导网络文明,形成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规范,已拉开了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序幕。

高校是网络时代的主战场,只有用正确的、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内容来占领网络阵地,建设有吸引力、说服力、影响力的主流网站,才能弘扬主旋律,为网络文明建设服务。

学生党员在网络文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1.职责定位

由于学生党员在广大学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为学生党员顺利开展工作,开创网络文明工作新局面创造了条件。学生党员究竟是普通学生还是纯粹意义上的党员或者是并列的两种身份?在实践中,其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错位。这里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笔者认为明晰学生党员的角色定位是使学生党员高效地开展工作的基础。实践中笔者对其工作性质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党员是学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员不但是广大学生的亲密朋友,也是引领学生前进的一面旗帜,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及发展。

2.功能定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众多企业、机关、学校的党组织在互联网或局域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党建网站,延伸了党组织的宣传教育阵地,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学生党员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倡导主旋律,比如,从党的建设入手,引导大学生,积极靠拢党组织,追求进步。这实际上是对社会积极价值和主旋律的适应。其次,学生党员应当帮助开发利用党建网站这个信息平台、知识平台、交流平台的潜力,富有成效地开展党员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方式。党员网站的建立要强调思想性和知识性,更加注重趣味性和服务性,尤其突出对同学内心思想的关怀,对同学精神世界的关注,对同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理想信念的引导。

3.发展定位

普通媒体对从业人员有着基本的要求,而网络媒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网络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起着小的、发散社会新闻的媒体作用。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网络文明建设比一般意义上的媒体文明控制难度更大、意义也更大。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给网络虚拟社区规定了基本的道德底线,每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遵循一种基本道德规范,即“八荣八耻”,这是一个基本核心价值。大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去认识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区分、辨别、选择社会价值。因为简单的理念传授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学生面临的多元化状况,尤其是网络,新的东西不断出现,学校应当更多地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在这方面,学生党员应以网络积极建设者的姿态,坚持发展性和专业化, 网络道德建设就会有新的发展和进步,譬如,通过学生党员专业化的发展辅导,入校以后建立团体的关系适应性训练等等。当然,网络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就是让大学生立足社会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笔者认为,道德和规则都是能力,具备了道德规则能力,具备了价值选择能力,具备了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主动、清醒地把握时代。过去简单传递的方法,会带来很多问题,如逆反、不能解决需要应对的所有问题等等。

加强学生党员在网络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对策和建议

1.网络文明应该从语言做起

语言文明是大学生网络文明的一面镜子。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校园BBS已经成为大学生朋友们名副其实的第二校园。它不仅仅是大家交流感情的主要平台,还是校园信息的重要载体。细心的人会发现,BBS语言已经成为大学生交流沟通的一道奇特景观,甚至有些词汇已经渗透到现实的交流当中,成为大家的日常用语。“DD”(弟弟)、“GF”(女朋友)、“PMP”(拍马屁)、“酱紫”(这样子)、“偶(我)”、“KPM”(肯德基、皮萨饼、卖当劳)、BT(变态)等等已经成为BBS上的惯用语。据经常上BBS的同学反映,如果不能融入到它的话语体系中就会遭到大家的冷落甚至是鄙视。一些同学甚至会不自觉地将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视为一种时尚,为了赶时髦而单纯追求新奇古怪的表达方式。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甚至变异本是正常现象,但是,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理应讲求文明。网络语言的文明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要讲究沟通的规范;二是要讲究语言的文明。虽然BBS语言作为这一平台内部交流的工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却有失规范。汉语拼音的缩写,中英文词汇的混杂,甚至还有很多同音字的混用大量充斥着校园BBS,某种程度上正颠覆着语言的正常使用规则,给语言的规范化使用带来较大阻碍。另外,虽然大多数同学在使用BBS时会注意用语的文明干净,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一些不文明的词汇,或是发泄情绪,或是诋毁他人。不仅仅污染了语言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恶化BBS的舆论氛围。相较于语言的不规范来说,语言的不文明更应是我们急需改进的地方。语言的进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创新是必然的,我们无意为网络语言的新奇个性而惊恐,没有生命力的语言自然会在慢慢发展中逐渐被大众所抛弃。作为同学中的先锋队,学生党员有责任维护并倡导网络语言的规范和文明,为建设健康、科学的网络世界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2.积极倡导大学生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党员在网络中能够发挥作用的有两方面:一是在平时生活中积极督促,引导同学,改正同学养成的关于网络的不良习惯,例如沉迷游戏或者聊天等等,与他们多多谈心,使他们正确看待网络,劳逸结合安排好自己的空余时间。党员自己要以身作则,正确、合法、合理、充分地使用网络资源。 二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党员网络体制。学生党员除了要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还要监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隐患,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党员可以担任所谓的网络文明使者,担任网络阵地上的红旗“斑竹”,通过开展热点问题讨论、征文等活动,与同学在网上直接对话,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在网络上形成强大的正面声音,推动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这方面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堪称成功典范。

3.全面推进高校大学生伦理道德信息化建设,培养网络文明使者

建立健全高校网络德育系统;开设网上团校、党校;提供网上心理咨询,网上答疑,网上爱心求助等服务。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道德教育效果,加强网上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高校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式网上教学模式。制定切实有效的校园网络管理办法,约束学生网络言行,建立个人上网责任制,实行党员、干部责任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建设网络文明工程,关键要发挥网络主体――人的作用,特别是要培养一支既有较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又懂得网络技术、了解网络特点、善于运用网络进行宣传的学生党员队伍。这支队伍是网络法制的捍卫者、法制实施的监督者和硬件技术方面的强有力的支持者,成为大学生网上的良师益友,是网络文明的使者。通过学生党员队伍,加大宣传力度,提倡大学生上网坚持做到“五不”即:一不做“网虫”;二不做“黑客”;三不抛垃圾;四不浏览、传播、反动内容;五不进行网上欺诈。

4.强化网络法制观念

加强法制教育,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果断采取扬善弃恶的态度。同时,要增强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其在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信息面前坚定立场,遵纪守法,防止道德堕落,具有强烈的“网络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为我所用与受缚于网络本无鸿沟。网络文化走进校园,在为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怎样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是值得当前的教育工作者乃至全民都来思考的问题。作为学生先锋队中的党员,更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开创文明网络新时代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尽一份微薄之力,甘当国民表率,共同谱写时代文明的新篇章!

总之,在网络文明建设过程中,高校要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网络文化作为着力点,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用高尚精神塑造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校园网络育人中的作用,真正把网络建设成造就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实阵地。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人民日报,2003―01―17.

[2] 黄东桂.关于网络社会的伦理思考[J].学术论坛,2000(6).

[3] 亓利兰.网络文明与青少年健康成长[J].理论学刊,2004(9):96-97.

[4] 张再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发展历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

[5] 迈克尔・海姆著.金吾仑,刘钢译.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