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管理学重点知识

教育管理学重点知识

教育管理学重点知识

教育管理学重点知识范文第1篇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经济又称为新经济、信息经济,它建立在知识的分配、使用与生产基础上,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新型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有着本质区别。总体而言,知识经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也是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当前,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物质投入逐渐被知识投入代替,进而提升了经济效益,节约了物质资源。知识的掌握和传承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开展又必须以教育管理为基础。其次,知识密集型产品比例逐步增大。传统的工业经济主要以物质生产为主。知识经济则是将知识生产与物质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合理运用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极大地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与知识含量。通俗而言,即是说产品包含的知识日益增加,包含的物质则相对减少。再次,知识经济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物质资源高消耗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形势必将被时代淘汰,而信息、计算机技术、电子则会逐渐普及和应用,这都可以极大地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物质消耗。当前,数字化形式作为知识经济的载体,正在改变着人们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而教育则对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探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既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题中之义。

二、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建立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直接决定教育教学管理的成效,特别是对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管理的规范有着直接影响。目前,许多学校在教育管理中过于“规范”,对不同年级、性格、能力的学生运用同样的管理标准和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若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多样化的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灵活地调整和修正教学管理制度,并通过有效的措施、组织结构加以实行。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二)建立网络型教育管理体系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管理理念被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点。传统教学管理体系缺乏师生互动,单一僵化,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因此,若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就必须运用网络工具和平台构建网络型教学管理体系,以提升管理者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网络教学管理体系首先要求注重师生沟通交流。简单而言,即是指无论是在教育系统外部,还是在教育系统内部,都必须实现双向沟通,在融洽的师生氛围中有序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构建互动平台,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并给予帮助和指导。其次,要重视学生在网络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一切教学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教师利用网络设计教育管理方案或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完善基本管理机制

教育管理学重点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知识管理;现状;策略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管理从以前的企业领域拓展到教育领域,教育所面临的变化是重要而深刻的。现今的“知识型社会”,大幅度提高知识的产出量,让以传播知识为工作的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不断增强技术和知识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现代化。受宏观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校教育迎来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学校程序化、单一、传统的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各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逐步应用在学校中,在教育、研究、管理等不同领域进行创新,更好的优化配置学校高校资源,促进学校管理的改革进程。知识管理是全新的管理思想,是目前学校战略选择和管理创新的新切入点。怎样科学的搜索、保存、应用及共享知识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1知识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于1986年第一次对知识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在而后十多年的时间内,知识管理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知识管理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探索、分析、总结、得到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知识管理的流程包括识别、得到、归纳、细化、储存与使用知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发展信息和技术并不是其工作重点,其重点是增强集体与个人的创造与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并非是一类技术,是结合各种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借助集体智慧与知识共享增强知识的创新与使用。在学校中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两个类型,即学校方面与教师方面的知识管理。学校知识管理重点在于共享,而教师知识管理则更重视反思和日常积累。组织知识管理以教师个体知识管理为基础,以更好的实施学校知识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知识管理中,使其成为教师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管理的重要辅助方式,提升显性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化,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综合发展,增强培训与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进而逐步增强学校管理的竞争力。

2实施知识管理的作用

现在,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承担起特别重要的使命。技术与教育妥善结合,教育彰显出多种形式、特征和学习风格,教育领域也受到知识管理的影响。而教师是创造知识、分析知识和传输知识的专业人员,要使用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对知识进行系统管理,增强自身专业水平。学校拥有数量庞大的信息,如期刊、参考材料、教科书等需要进行管理;同时,教师在教学工作积累的教学知识和个人经验也要进行管理。因此,教师、学校都要实施知识管理。学校知识管理以教师知识管理为前提和基础,能够有效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重视教师知识管理,可以为增强学校竞争力指出前进方向。教师知识管理能够推动其增强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要逐步丰富知识内容,特别是努力收集学术前沿知识,将其妥善的融入科研和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管理个人知识,基于个人知识需求来搜索、获得知识,让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实现相互转化,达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教育信息化和知识管理具有特别密切的关系,通过教育活动能获得教育信息,再借助信息技术管理教育信息。重视研究教师知识管理,可以为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提供策略与措施。

3教师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教师不具备自主管理教学知识的意识

首先,现在很多学校仍旧将科研成果当作是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导致科研与教学之间出现冲突。实际上,科研和教学相矛盾、相冲突的情况不在少数。一些教师在科研中投入过多精力,没有对教学主体地位给予应有的重视。其次,教师没有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大部分教师没有建立起自主管理知识的思想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创新精神和知识积累习惯,更没有形成和其他教师分享与交流知识的思想。较差的知识管理意识,影响教师得到信息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增强教师建构技能有不良影响,甚至阻碍其专业化发展。

3.2没有深入开发隐性知识,知识缺乏创新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有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明显高于教育专家已整理和总结的范围及种类,在教学教育经验中体现出更多的才能和知识。但长久以来,教师的集体和个人隐性知识没有得到全面开发。这是由于无法借助语言将隐性知识传递给他人,而且大部分学校现行的管理方法、组织文化和管理系统也深刻的影响隐性知识的使用与开发。而教育体系内拥有很多隐性知识,所以为教师建立良好的传播和表达隐性知识的氛围和环境是特别重要的。教师要积极、深入的反思和总结隐性知识,通过个性化方式总结自己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并要清楚地将其表达出来,推动个性化知识的建立和共享。

3.3没有建立起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条件与平台

目前,在学校管理上依旧应用传统的、官僚化的管理模式,更重视使用专制管理、行政命令、统一要求的管理方式。学校没有更多考虑教师的情感需求与业务需要,没有设身处地地分析教师的想法,同时在教学管理上教师的发言权较少,对其话语权没有给予应有尊重,影响、限制教师价值的增强,让教师难以有效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和自主决策意识。

3.4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师知识管理制度

现在我国采取科层制度对学校进行管理,该制度要求成员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是要遵循管理原则,严重影响组织和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科层制度也难以提升和优化组织文化,是因为科层制以行政权力为管理重点,所建立起的组织文化一般是以行政权力为前提的,但因为行政权力所提供的利益和资源诱惑,导致大部分优秀教师争相竞聘管理性岗位,导致科研和教学面临较大影响。不完善、片面的教师知识管理机制,会影响教师的智力资源,导致知识浪费,阻碍教师积累与创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当前科研管理领域缺少合理的制度,教师面对大量科研任务时经常不求质、只求量,加上科研水平决定教师职称晋升,造成很多的教师在科研上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影响其归纳和总结个人知识,进而影响到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所以,逐步健全教师知识管理机制,对增强教师知识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增强教师知识管理的方法

4.1校领导提升重视与支持力度

知识管理与学校政策制定、教师及学校本身具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学校领导要了解知识管理所体现出的引领作用,进而将知识管理思想融入学校管理改革中。要想在学校管理中推广知识管理并产生预期影响,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领导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支持,保证开展知识管理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分析、得到、传递、创造、分享知识。知识管理体系对知识进行结构化、标准化处理,将其收录相应的知识库中,让用户不必查询知识原始来源就能够重复利用知识。教师要使所拥有的知识能实现有效搜索和访问,能够快捷的编辑和修改知识,并定期检查数据库中知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2教师要不断增强知识管理意识,摒弃惰性思想

教师管理个人知识的过程能够体现出主观能动性,其个人知识中的隐性知识所占较大比例,而显性知识通常比例较小。假如没有妥善管理知识,难免会流失大量信息,无法建立起更完善的知识系统,教师之间也无法畅通的分享和交流优秀教学成果。教师知识管理既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逐步增强教师个人能力的过程。

4.3教师要自觉反思知识,实现知识的创新和转化

反思知识就是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和储存知识的过程,反思知识能更好地创新和转化知识。教师自觉的反思和完善教学,要不断反思平时文化生活及教学活动,全面分析教学活动假设。教师要使用多种方式,通过概念阐述或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将蕴含在教学中的隐性经验采取显性概念来显示。此类概念化会促进教师解释本人的教学行为,另外也引导教师之间基于自己的隐性个人教育理念开展沟通和共享。

4.4建立健全的教师知识管理机制

知识管理是持续开展的,并不是低关联度或者暂时的。通常来说,持续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由严格、全面、健全管理机制提供规范或保障的。所以,要遵守以知识为重点的管理思想,以精神和物质两方面为着眼点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与管理机制,全面增强教师知识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教师不断挖掘、归纳、转化、创新、分享内在实践经验和外在理论知识,以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创新性,进而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符合时代要求的应变能力。借助健全的教师知识管理机制,能够通过制度来固定教师学习和教学任务,并将其深刻在教师意识中,推动学校建立起现代化的学习型组织和机构,进一步增强学校竞争力。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深化教育改革的现阶段,教师开展个人知识管理,能够更好地挖掘、创新、利用知识资源,推动知识的增值。如果教师具备将个体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时,就能全面体现出知识的内涵与价值,教师也由于创新知识和提升知识价值而拥有更多的活力,全面彰显教师知识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焱,陈廷俊,李如密.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17(11):39-41.

[2]陆菊.知识管理视野下的教师知识共享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31):191-192.

[3]朱焱,陈廷俊.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10):45-50.

教育管理学重点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动态管理 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ts Impact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CHEN Qianqi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Knowledge management mainly refers to a process of dynamic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and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we are pursuing is the maximum range of shar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to achieve the aim of improving cop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groups or organizations, and ultimately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n collects research statu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ructional design based on this, and teaching design inspiration and advice.

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dynamic management; teaching analysis

1 关于知识管理的概述

1.1 知识管理

对于知识管理的界定,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定论,各国的不同研究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其中,约格什马尔蒙特拉博士对知识管理的界定获得大部分学者认可,他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他比较完整地概括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目的及实质。我国的一部分研究者对此也有相近的观点。例如,张浩良、卢泰宏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地能动地发掘、优化、控制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并使之增值的活动与过程。通过以上国内外代表性观点的阐述,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知识管理主要指的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对象是人和信息资源,它的目标是最大范围的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传播,目的是提高团体或者组织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整体学生的发展。

1.2 知识管理的特点

(1)注重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社会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意识到未来社会会更大程度的依赖知识与信息。其中,人的智力因素将会成为最有价值的潜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者推进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定位自身价值观和提高个人素质就成为了今后知识管理发展的标志之一。(2)改变更新传统的观念,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整体学生的发展,这样一来,必须改变传统的关于知识的观念,首先对知识的开发和整理,其次,人与人之间将知识不断传播,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最后,全体学生学习知识,促进整体学生的发展。其中的知识共享是知识与生产之间的连接点。更新观念是促进发展的推动器,为实现目的奠定基础,使人们意识到信息共享对于促进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1.3 国内外有关知识管理的理论概述

(1)我国知识管理的研究。我国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发展、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知识管理技术以及知识管理体系四个方面。首先,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的发展,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着重介绍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另一方面指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其次,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界定、本质、特点等。然后,知识管理技术,国内的研究指基本技术和平台技术及软件等。最后是关于知识管理的体系,指构建它的结构,过程中要结合特定部门和项目来完成。(2)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国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有四部分,首先,知识管理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教育、产品开发和各类企业的研究中。其次,知识管理系统实施,根据文献查找结果来看,要着重强调知识转移活动的背景,以及动态性要求。再次,知识共享与知识集成,以及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在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多。

从上述总结可以看出,国内国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在研究层次上,我国比较重视理论层次,国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有一部分是基于国外发展的基础上借鉴而来,在今后的研究上,我国在此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在借鉴的基础上,找出适合我国知识管理和教育发展的方式,以更好促进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

2 知识管理对教育的启示

从教育定义出发,教育指学校教育,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就是对学习对象和知识活动进行管理,从教育的定义可以知道“管理”在教育的界定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对教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将知识管理对教育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几方面:(1) 两者都体现出了“知识的价值”。谈到教育,我们会联想到教育资源,教育过程要对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和评价,这样一来,就突出了知识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而知识管理包括很多基本环节,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2)教育与知识管理处理的都是与密集的知识相关的任务与活动。教育工作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体系,是教育整体布局的思想者,能够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优良的设计,在研发产品中要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合理组织管理不同的知识类型。(3)教育活动严格来说,属于典型的知识管理活动,知识管理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为教育提供帮助与指导。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育活动的良好运行,要求教育者拥有操纵全局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一些策略和技术,相应的,这些策略和技术是知识管理在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和知识管理有着相类似的背景,因此,可以互相借鉴和吸收学习。

3 知识管理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建议

(1)在设计教学目标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共享信息,共同进步。教学目标的设计最好先看看课程标准,把握基本要求和大致方向。结合知识管理定义,重点以人为中心,在目标设计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结合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信息,对所要接受的知识进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教学目标我们现在缺乏教学经验比较难把握,可以参考网上一些教学设计,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思路和学生情况。

(2)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对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以便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播和共享。以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掌握信息处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创新与信息处理能力相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可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处理。对于知识结构,即知识的内在逻辑,在设计知识结构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能轻松把握教学过程,自然过渡。其次,教学的各个知识点先梳理出来,然后根据每个知识点的特点和在教材中的地位来选择一定的教学素材(情境),将知识点与一定的生活情景或问题联系起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便实现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播和共享。

4 总结

教学设计一直被认为是进行成功教学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教学设计专家设计了很多教学模式,这些模式自身都有着抽象而精美的逻辑。他们将这些模式交给学科教师,希望通过学科教师的教学得到充分运用,然而教师有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把自己的思想付诸实施。当教师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这些脱离实际的模式不能为他们提供帮助,最终形成专家与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无法融合,这时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通过人性化的知识管理模式,不断地和大家分享交流,那么老师们在实施所谓的经典“教学设计模式”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就很有可能找到解决办法了。

参考文献

[1] 张桂平,易宝生,蔡东风.知识管理综述[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5.

[2] 郝建苹.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3.8.

[3] 刘咏梅,王琦彭,连刚.中国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4.

[4] 潘连芳.试谈知识管理的特点[J].情报科学,2000.7.

教育管理学重点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业;非经管类;教育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各高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业教育。并且重点从创业知识传授转向创业实践锻炼,积极鼓励、引导在校生和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实践,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创业勇气、创新锐气、创优志气的适需人才和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劳动者。广东纺织职业学院是较早开展创业教育与研究的高校之一,该校创业教育于2004年就已经列为部级精品课程。我们就该校在非经管类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予以介绍。

一、创业教育知识结构的特点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能力、形成创业知识结构。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有4种实施载体: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创业实践课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结构、知识水平、专业特点等因素,注重选择性和层次性的有机结合,通过开设此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业能力。

创业知识结构包括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专业、职业知识是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一般是与专业、职业能力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经营、管理知识是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综合性知识是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专门知识,其中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在创业知识的构成中,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它们与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一样,具有内部资源配置和社会关系运筹的特征,并与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在创业知识的传授中、重点是形成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而非大量系统全面的知识,重点是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而非死记硬背教条和课本,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主动性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以及善于扩大知识视野和灵活运用各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以上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错进行,只有切实保证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实现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其中不难看出,经济管理类的知识占据了创业教育的主要部分。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往往是他们的专业知识,但对于非经管类学生。

二、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特点

非经管类学生主要课程设置为各自的专业知识,对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接触较少,这对学生的创业形成了一些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相当多的专业结构偏重于非商业化思维,如文科类的中文、媒体、法律等文化教育类专业,而另一类偏重于技术能力培养,如工科类的机械制造,建筑科学等专业。这类的学科的思维培养不利于学生商业思维的形成,对于经济管理类知识缺乏学习方法与学习动力,存在学术思维环境和创业思维环境的差异。

2.学校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以及就业教育方面,对自主创业的知识传授很少,根据我们的调查,国内将创业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的学校少之又少,大多作为一种公共选修课开设,学生自由选择是否参与创业教育的学习。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掩盖了自主创业的教育。

3.教育基础设施因素阻碍有效的创意思维,大多数高校非经管类专业侧重于工作为基础的学习,法侧重于权变的学习,或是对工业的贡献课程学习。各专

业配备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

4.专业教师创业意识缺乏阻碍创业的种子萌芽,专业教师往往把知识看做创业。突出了知识的作用,也引导人们把知识本身看成经济。

三、进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

知识≠经济,经济中包含知识,而知识中没有经济,知识本身也不可能成为独立增值的“经济”。尤其是对创建一个经济实体的产业投资而言,知识同土地、厂房、设备、原材料、劳动力一样,是构成项目的资源或要素,尽管与其他要素相比有时更重要,但它终归是要素。结论是:经济中有知识,知识中没有经济。知识是一种资本形式但不是经济。走出知识创业的误区,把知识与经济联系在一起,叫“知识经济”,突出了知识的作用,也引导人们把知识本身看成经济。而大量的事实证明,任何传承的专业知识都代替不了创业的真正本事,光凭知识投资创业的,都避免不了在历经失败之后,补上“经济”这门课。

广东纺织职业学院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将创业教育设置为全校学生公共课,所有学生必修,占1学分。专业知识作为创业的前提,创业知识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准备。创业与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创业率与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经过多年的创业教育,该校1万多名毕业生中,实现自主创业并且创办的企业有一定规模的毕业生人数约500人,有力地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优质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涛.创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管理学重点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人性化管理和谐策略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校的发展有一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教师的互动效应等方面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觉得管理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根据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律,通过一系列协调性活动,有效的整合、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组织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创造力性的实践过程。因此学校管理者认为对人性的认识与研究是搞好企业管理的重要前提,重视运用人性,发展人的工作价值,能提高人的经济力和创造力,促进企业内职工的精诚合作,增进机械的运用程度和提高工作效率。把这一思想运用到学校管理中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又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人势必成为管理的中心对象,所以重视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是学校发展与管理的关键。

一、教师的劳动特点、心理特点

教师处于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是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得,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抓好教师工作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办好学校的首要条件。我们在教师管理中,就必须把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起来,对教师实行科学化的管理。

(一)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首先是由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教育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人的成长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与人的自觉能动性因素,哪一方面受到忽视,都可能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损失。人的不同成长历程还会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它也成为影响教育的因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也是由教育任务的复杂性决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是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就智育目标和任务说,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德育、体育、美育的结构和任务也很复杂。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也是由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复杂性决定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完成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任务目标,即形成人。

(二)创造性

就以知识的传授来说,教师不是把科学家发现和概括出来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对知识进行加工,使知识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为帮助学生掌握某一概念或原理,往往需要选择多方面的资料,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通过练习达到掌握的目的。这都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劳动。更不用说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和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了。同时,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十分迅速。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当融进最新的现代知识,使知识的学习具有新鲜感、时代感,这也需要教师的创造。再有,教师面临的教育无日 经常变化莫测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成长的条件,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这样,教师所面临的教育现场就是复杂的,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

二、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创建和谐校园

学校管理的对象蛤而不是物,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学校管理的中心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学校管理归根到底主要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使被管理者对指令或目标的认同,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畅和有成效。

(一)以人为本,尊重教师

一所学校的发展和壮大,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从学校工作的特点来看,教职工是学校办学的中坚力量,校长的办学理念靠广大教职工去贯彻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赖于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只有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搞好学校各项工作才有保障。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教育、看待教师,对教师工作的认识高度不仅要体现在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充分肯定上,更应充分关注教师自身个性发展、自身价值的体现,实现将个人的成长、成熟与学校的组织目标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