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竞技体操;教练员队伍;现状;对策

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及各个工作环节,都是在教练员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的。教练员既是这个过程的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一名优秀的教练员能够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管理水平,能最终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后备人才培养的规模与水平。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体操教练员的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06年-2009年我国各地区的竞技体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期刊和互联网权威网站、阅读国内外关于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方面的文献资料和专著。结合2006-2009年的《中国体育事业年鉴》对有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

(2)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收集的有关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的数量分布情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东部地区一线队伍教练员人数占一线教练员总人数的67%,说明东部地区一线队伍的教练员比较充足,但是二、三线队伍教练员人数相对偏少,因此不利于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中部地区:一线、二线、三线教练员人数所占比例分别是23%、26%、28%,总体看一、二、三线教练员分布比较均匀,但是人数偏少,特别是一线教练员人数较少。西部地区:一线、二线、三线教练员人数比例分别是10%、22%、17%,西部地区一线教练员人数是东部地区的1/7,教练员人数差距明显。从东、中、西部教练员人数总体来看,二线队伍教练员人数整体偏少,而且我国东、中、西部的教练人数差距非常明显,体操教练员人才分布呈东强西弱的态势。

2、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年龄结构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东、中、西部40岁以上的教练员分别占总人数的47%、47%、49%,30-40岁的教练员分别占34%、32%、33%、20-30岁的教练员分别占19%、21%、18%。40岁以上的所占比例较多,平均年龄稍微偏大,一般在30-45岁是最合理的年龄结构。从上述比例来看,三个地区没有明显的差异。年轻教练、中年教练及大龄教练比例相对合理,但西部地区的教练员数量偏少。

3、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文化层次

东部地区:研究生学历有1人,本科学历有186人,占全国教练员的61%;专科学历有235人,占全国教练员的51%;中专以下学历有75人,占全国教练员的59%。从文化程度来看东部地区的整体文化程度比较高,但是高学历教练员偏少。中部地区:各个学历人数占东部地区的1/2―1/3。西部地区教练员学历层次与东部地区对比相差很大,教练员的数量不足。本科学历教练员人数偏少,专科以下学历也明显不足。

4、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职称结构

东部地区部级教练员有11人,是中部地区部级教练员4人的3倍,是西部部级教练2人的5倍。高级教练员82人,中级教练员只有214人,初级教练员112人。中部地区有部级教练员4人,高级教练员40人,中级教练员86人,初级教练员7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97%、19.70%、43.36%、35.97%。教练员结构相对合理。西部地区的教练员总人数仅有127人,教练员严重短缺。部级教练员和高级教练员人数仅有14人。呈现出明显的高等级人力资源欠缺的特点。然而技术职称的高低,是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它与业绩、学历直接连接在一起。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就必须要有更多高职称、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练员指导训练。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员进行训练指导,也很难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出现。

三、结论与建议

西部地区教练员人数和东部教练员人数差距较大,教练员整体人数普遍不足。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练员较少。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对教练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学历层次的提高,以促进教练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管理能力。注重对年轻、高学历教练员的培养。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使我国各地区的教练员队伍结构进一步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松山.河南省竞技体育现状及其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2) 65-68.

[2]吴燕波.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4(1) 56-58.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无线网络;稳定性;无线局域网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已成为局域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院在已经拥有的有线网络上,为满足学校师生随时随地共享教育网络资源的需要,在校园的教学楼、会议中心、图书馆建立了无线局域网。

本单位的校园无线网络因有用户广泛、使用地点范围广、移动设备参差不齐、使用者素质水平高低不同等特点,对无线网络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使用各种措施能有效避免无线网络因稳定性引起的相关问题。

1 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因为无线网络的特殊性,无线电磁波信号容易受到干扰或者是非法入侵,从而影响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同时也影响着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因此,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无线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这两个指标也影响到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率等其他性能指标。

无线网络的稳定性是指无线网络中信号应该是持续良好的,信号强弱程度应该是保持不变的,信号强度不受外界干扰而影响,即使是信号弱的地方也不能出现一会弱一会没有一会又良好的现象。

2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要使无线网络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提高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就必须对影响无线网络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网络稳定性的原因,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解决对无线网络稳定性与安全性带来的影响,就可以更好地管理学院的校园网,使校园的无线网络能更加可靠安全地为学校师生服务。

2.1 环境及干扰

无线网络设备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只在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范围下才能稳定工作,特别是南方的夏天,设备容易因为受潮及散热必不好造成设备工作不稳定的情况。

环境及干扰是影响无线网络信号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有以下两种干扰源会影响无线网络的信号,从而使其稳定性下降。

一是网络周围其他类型的射频信号干扰,如区域内的空调、蓝牙设备、电子遥控器和电教的无线扩音设备、无线话筒等,其工作的电子信号频率和无线网络的频段很容易产生冲突,从而对网络信号造成干扰,特别是对支持IEEE802.11b和IEEE802.11g协议的无线网,其采用的是2.4GHz的频段,由于家电、微波炉和高频治疗仪等装备也运用这一频带信号,因此同时运用这些装备时,就会相互争夺同一带宽,从而就会造成通信速度和质量的降低,影响了网络信号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在大多数学校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教学实训室和电教多媒体教室,这种干扰占用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例如,在教学楼相邻的教室中,其中有一个教室的教师在使用无线语音设备进行教学,会对相邻的教室的无线网络造成很大的干扰。因为基于2.4GHz频段被广泛应用于数字无线语音系统,与大多数无线网络频段是相同的。

二是网络本身之间的干扰,如区域周边存在的其他无线网络、区域内相邻无线接入点(AP)之间造成的干扰,相邻两个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内的如果使用相同的信道,也容易出现干扰,这种干扰是最难发现的,但是只要设置好区域内无线AP的信道,这种干扰在学校出现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2.2 设备及安装位置

无线网络是靠无线设备的高频无线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无线设备本身及其安装位置也是决定无线信号是否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无线设备本身,二是设备在无线网络区域内的安装位置。

无线网络信号不稳定,与设备如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AP)、无线网桥、无线路由器、天线等设备本身有一定的关系。这些无线设备本身的参数及性能指标如连接速度、信号强度等是影响信号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还有就是设备内部自带的软件如驱动程序等都是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无线网络信号的稳定性不仅与无线设备也有很大的关系,还有无线网络终端的无线网卡本身的驱动程序和连接速度等都是影响无线信号稳定性的因素。

另外,无线设备的安装摆放位置也会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和稳定性,因为无线设备天线发射的信号是一个圆形的区域范围,发射天线放在室内区域某个角落,就只有半圆的空间,影响了无线信号的覆盖面,使无线性能下降。还有在室内区域空间有墙壁或柱子等拐角时,每个拐角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使信号的传输性能下降,从而影响了无线信号的稳定性。

2.3 其他因素

其他影响稳定性的因素:除了环境干扰和设备及其安装位置的因素外,影响信号稳定性的还有其他因素,包括网络利用率太高和信号覆盖有盲点(盲区)两个因素。

正如有线网络一样,当无线网络区域内的用户太多或操作占用带宽过多的应用时,对网络的应用会达到接入点的最大容量,在这种条件下也会影响到网络的性能,从而影响到稳定性,同时也影响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另外,因为无线网络的覆盖特点及环境的变化,会产生某些区域内仅有微弱的无线信号存在甚至没有信号的存在,这些也会影响到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3 无线网络稳定性的保障

提高无线网络的稳定性是无线网络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又是安全保障的基础,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无线网络的稳定。

3.1 环境的保障措施

对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无线网络的稳定性,主要的措施除了采用抗干扰强的设备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排除周围的射频干扰,在专业仪器的辅助下,找到与现有无线网络使用相同频段的其他家用设备,如区域内的空调、蓝牙设备、电教的无线扩音设备、无线话筒等,根据其使用的时间频率相应的处理,能改变频段的设备改为与无线网络不相同的频段,如多媒体教室的语音设备,可将其改变为其他的频段。

(2)更改无线AP或天线的信道或采用其他频段的无线设备。对于区域内当无线AP的信号相互覆盖造成无线AP之间的干扰时,对于支持IEEE802.11b/g协议的无线网,可将相邻的无线AP信道分别设置为相邻的1、6、11信道,这样就可以避免因AP之间产生干扰造成的稳定性下降,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办法。

对于环境影响因素,在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具体的环境,做好适当的规划,特别是整个校园区域都采用无线网络时,更要考虑此因素。

3.2 设备及安装位置

无线设备(主要是无线AP和无线路由器)在区域中的摆放位置也是决定无线信号是否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

无线AP和路由器最好安装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域的中间位置,不管是信号覆盖面还是传输速度方面都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另外我们所在的房间中会有很多个墙体拐角,每个拐角都会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所以在设计无线网络和设备摆放位置时应该尽量避免拐角。因为无线发射天线的信号覆盖是一个圆形范围,如果把设备放在区域的一个角落的话就等于白白浪费了一半的空间,自然严重影响了无线信号的覆盖面,无线网络的范围也从默认的整个圆变成了半个圆,使无线性能和稳定性大打折扣,同时还会因无线信号的外泄造成安全问题。在图书馆阅览室的无线AP安装位置,发尽量位于房间的中间,同时还要注意房间内建筑结构,如柱子和梁的影响,两个AP的采用不同的信道。

对于因无线设备自身的问题影响无线网络信号的稳定性。主要从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网络终端的无线网卡两类设备进行优化配置或更新软件。

对于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本身的问题,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到无线产品厂商的官方主页去下载最新的补丁包或firmware驱动程序。升级驱动法对于因无线路由器本身信号不稳定或者每间隔几分钟无线网卡自动掉线的情况特别有效。

对于网络终端设备的无线网卡,主要是更新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和调节无线网卡的速度。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一定要用随产品附带光盘上的驱动或去产品的官方主页下载驱动来安装无线网卡,而且安装过程中要区分不同的操作系统。还有就是无线网卡的速度选择,一定要与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的速率相匹配。

3.3 其他措施

对于无线网络,还可以用其他的措施来保障信号的稳定性,其他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是提高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当无线区域内的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数目及安装位置受限时,可以用提高发射功率的方法来提高稳定性,减少信号的盲区或盲点。当然这要取决于设备本身是否具备此类功能,还有提高了某区域的信号功率,也有可能影响或干扰其它区域的无线网络信号,造成其它区域无线网络信号的不稳定,故要综合对整个无线网络的性能进行操作。

二是增加无线设备的数量,在经济及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无线AP或路由器的数量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但要注意相邻AP之间的信道设置。本学院的教学楼无线网络就是采用此方法来实现信号的稳定性,本学院教学楼原来每层AP数目1个,增加至2个并适当调整位置后整个教学楼无线网络的信号稳定性增强,同时提高了无线网络的利用率。

4 总结

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相互联系的,有了稳定的网络,才能在此基础上采取更有效的安全措施,提高无线网络安全性。

本文只是根据本学院的校园无线网络为实例,结合本人管理无线网络的经验,向读者介绍了一些有效提高无线网络信号稳定性的方法,但并不能保证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适应,毕竟无线网络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很难一步到位。

【参考文献】

[1]张瑞生,刘晓辉.无线局域网搭建与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15,23-45, 224-248.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第3篇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江苏 徐州 221151)

【摘 要】“铁碳合金相图”表明了金属(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随成分、温度变化的规律。而且在铁碳合金相图可以帮助学生根据金属材料的成分推断其组织,根据组织定性分析其力学性能,另外在选材、铸造、锻造、焊接以及热处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铁碳合金相图是学生全面认识碳钢、合金钢和铸铁的必要的工具,因此学生对铁碳合金相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对本课程的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同素异晶转变;铁碳合金的基本相;铁碳合金相图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理论抽象概念较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在基础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能够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够合理运用。全书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理论基础及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是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铁碳合金相图”表明了金属(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随成分、温度变化的规律。而且在铁碳合金相图可以帮助学生根据金属材料的成分推断其组织,根据组织定性分析其力学性能,另外在选材、铸造、锻造、焊接以及热处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铁碳合金相图是学生全面认识碳钢、合金钢和铸铁的必要的工具,因此学生对铁碳合金相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对本课程的学习。我认为铁碳合金相图是全书的重点内容。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所学知识思考、理解、内化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从而使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对于理论知识更是感到枯燥无味而铁碳合金相图是一个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更是难以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学科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由于受学校教学设备的和实验室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实验中亲自绘出相图!并且相图包含内容较多,乍一看来——较多的点和线,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抓不住重点,对其理解起来较难。所以铁碳合金相图也是全书的难点。如何使学生够彻底地掌握铁碳状态图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我从教学中总结出如下几方面:

授课时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阐述、前面所讲的为后面所学的知识的基础,后面所讲的知识又是前面知识的必然发展和结论。所以时刻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循序渐进。在分析铁碳合金相图时要注意对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铁碳合金的基本相等基础知识的复习,由于内容较散、概念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笔者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通过公式将分散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内容直观易懂,减轻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负担。例如:在复习铁碳合金的基本相时设计了如下公式;

铁素体存在温度在912°C以下,而奥氏体A碳的溶解度较高 1148°C时最大达到2.11%在727°C时为0.77%渗碳体纯铁Fe3C的熔点在1227°C以下,含碳量碳量为6.69%珠光体P(F+Fe3C)的存在温度是727°C以下,含碳量:0.77%,P是A共析转变的产物。莱氏体Ld的存在温度:1148°C~727°C——Ld=A+Fe3C

纯铁的熔点是1538°C

共晶点:LC (A+Fe3C) 共析点:AS P(F+Fe3C)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及作图步骤

相图分析时以点和线为中心,依据液相的成分沿液相线变化,固相的成分沿固相线变化的结晶原理,围绕共析转变——共析线,共晶转变——共晶线,两个典型的转变过程(两条线)及线上两个典型的点——共析点、共晶点,推断其周围的点、线的含义及各区域对应的组织。

围绕二条平线(共晶反应线,共析反应线),六个关键点,画出简化铁碳合金相图。首先画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水平线(共析线、共析线)及竖直线(按奥氏体的溶碳能力、莱氏体的含碳量)然后在画点(特性点),接着连线(按相存在的温度范围和含碳量的范围进行连线),就可得到一个清晰完整的简化状态图。最后填写相组成物(先填写四个单相区,即铁素体区、奥氏体区、液相区与渗碳体区。再填写五个两相区。凡是两个单相区之间必夹有一个两相区,且该区中的两相分别为左右相邻两个单相区的相组成,填写时可按此规律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分别填写)。

例如:

1)画线:两条横向线有共晶线ECF1148°C温度线上所有点都会发生共晶转变。共析线PSK727°C温度线上所有点都会发生共析转变。对于三条纵向线分别是奥氏体A碳的溶解度:较高1148°C时最大为2.11%。

727°C时为0.77%那么首先:第一条线:以横坐标上含碳量2.11%为点画纵向线,交1148°C温度线于E(碳在奥氏体中最大溶解度点)第二条线:以横坐标上含碳量0.77%为点画纵向线,交727°C温度线于点S即共析点。莱氏体:是含碳量为4.3%的液态铁碳合金在1148°C时的共晶产物。第三条线:以横坐标上含碳量4.3%为点画纵向线,交1148°C温度线于点C即共晶点。

2)找点:912°C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点为G点。1127°C渗碳体的熔点为D点。1538°C为纯铁的熔点——A点。

3)连线:连接A、C、D点为液相线,连接A、E、C、F点为固相线,连接G、S(A3)为奥氏体与铁素体的相互转变线。

连接E、S(Acm)为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

4)划分相图区域:分四个单向区:液相线ACD以上是液相区L,固相线AESG是奥氏体相区A,DFK:渗碳体相区Fe3CGPQ:铁素体相区F。

纵线4.3%:727°C~1148°C为Ld线左为A+Ld+Fe3CⅡ线右Ld+Fe3CⅠ。

727°C以下为L’d线左为P+L’d+Fe3CⅡ线右为L’d+Fe3CⅠ。

纵线0.77%:727°C以下为P线左为P+F线右为Fe3CⅡ+P。

727°C以上,S点以左为A,S点以右为Fe3CⅡ。

ACD与AECF线之间为二向区:AEC相区为L+ACDF相区为A+ Fe3CⅡ。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第4篇

考研国家线公布 2011考研学术型复试线普遍上涨.北京地区学术硕士

仅一学科分数线下降

以北京所处的A类地区看,其中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变化较大。总体而言,12个学科门类(专业)上升。这些学科门类(专业)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工学、理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中医学。而分数线下降的是教育学,与去年分数线持平的是农学和体育学。

北京地区学位硕士

管理类总分与去年持平

一同公布的北京地区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线,分数线所属专业与去年不同。

总分要求的为翻译、新闻与传播和出版专业,至少355分,两类单科成绩不低于55分和83分。

分数最低的是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专业,最低分数要求260分。

MBA与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划定复试分数线,总分要求为165分,与去年持平。不过,两类单科成绩要求,与去年的47分和94分相比,双双降至45分和90分。

招生人数

学位硕士增至近三分之一

教育部表示,为解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紧缺问题,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今年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和规模,在38个类型专业学位共安排计划14.9万人。这占今年硕士研究生49.5万人的招生计划的近三分之一。

2009年前,我国每年招收40多万研究生,其中学位研究生仅占一成。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图 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习者的拐杖,也有人说地图是地理的语言,现今的地理考试,无论是小高考还是正式高考,似乎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无图不成题。要想学好地理,提高地理成绩,必须会读图,但是,现在很多学生,读图能力较低,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浅显看法:

一、熟悉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信息量很大,包含的内容很多,会读图,必须知道地图有哪些基本知识,比如基本要素: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标注。这些内容最好强化,并且贯穿到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要细化,不能一带而过,要多练。这看起来很容易,却容易忽略,那么最后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尤其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形起伏高低,对于学生来讲,是有难度的,和平常生活常见的立体图不同,就显得抽象。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生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的方法,最好其中再补充一些知识点,以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图。

二、明确读图、表步骤

从教材入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当学生拿到一幅图,告诉他们“读图四步走”: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的有哪些地理事物;三读坐标轴,若有坐标轴,就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内容;四读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1】。“读图四步走”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这也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高考中因读图习惯不良,漏读、误读图例和漏读、误读图名而导致失分的事例实在是举不胜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基础、最关键的途径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自觉运用“读图四步走”。

三、注重图表的阅读与识记

地理课本中汇集了大量的图表,把这些图表做到熟记于心,有助于认识出现的各种大比例尺的区域图、变式图等等难度大的图。通常对变式图采取局部放大,整体恢复,回归基本的处理方法。比如有关晨昏线的一些读图题,学生们普遍感觉较难,就是因为变式图太多(大约有20种),但只有侧视图和俯视图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复习时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图形,再弄清每一种变式图与基本图形的关系,是怎么“变”的。解题时先将局部图还原为整体图,将变式力回归为基本图,这样可以使将此类题大大简化。同时,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总结一些读图“法则”。例如要认识小范围、大比例区域图,除了要根据经纬线进行定位外,还要求学生识记一些地面上点状的重要标志以及线状的轮廓,点状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矿产地、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岛屿、海陆、行政区等,识记基本图,有助于认识区域图。

四、加强图表归类的训练

经过以上两步,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读图习惯和基本的读图技能,要想更快的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还要将图表归类,了解不同图表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各类图表的读图方法和关键注意点【2】。在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式图、 统计图、 区域图、等值线图和叠加图。

1、变式图

通常是从教材中的基本图演变而来。这类图形虽然看上去没有见过,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追根溯源,并非无从读起。如:地球公转变式图、光照变式图等。下面主要说说光照图的阅读技巧:光照图的种类很多,此类图的解题关键首先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基本图形,再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读图的技巧和方法。假如解题的已知条件不足,就要充分发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其经线的地方时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其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还可以利用地球的自转方向确定“东”和“西”,等等【3】。

2、统计图

包括扇状统计图、饼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有纵向的和横向的)、三角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这类图表读图的关键,是要读懂、读通坐标的含义,还要注意坐标轴上数字的单位。

3、区域图

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域的图形。这类图又可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分为区域地形图、洋流图、气候图、交通图、农业地域图、资源图、工业分布图等。读区域图,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加以识别。要提高此类图的读图能力,就要对重要经纬线经过的区域重点关注,再加上以上对各类图表的归类分析和总结,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网络状的地球,尤其要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复洲、大洋时,让学生记住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的大地形和气候区;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时,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这些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线、城市、重要国家等,经过以上训练,当给你地球上任意一幅区域图时,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涌现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地理事物。

4、等值线图

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类图大都遵循“等值线原理”即:凸向高(指数值)处反而低。(如山谷、低压槽、寒流等),凸向低处(指数值)反而高。(如山脊、高压脊、暖流等)。具体含义是:若为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凸向低处为山脊;若为等压线,凸高处为低槽,凸向你处为高压脊;若为海洋表面等温线,凸向高处为寒流,凸向低处为暖流。

5、叠加图

就是几种地理要素的内容叠加在一幅图上。虽然读起来相互之间有些干扰,但只要采取“分而治之”并注意其交叉点,找出其相同和不同处,还是不难解决的。

五、根据要求绘图

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 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现今社会,高科技已贯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媒体也成为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之一。教学中遇到不同类型的图表,要多展示。此时,可以充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然后大家共同讨论、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形成统一的结果。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并非朝夕可成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带,主编,高中地理读图导学,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 (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