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学技术培训

线上教学技术培训范文精选

线上教学技术培训

线上教学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在线教学;教学管理;制度完善

1在线教学及其管理的内涵

在线教学及其管理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结合后,呈现出“在线”的特征,也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结合互联网技术后能够实现良好的资源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的交叉跨界的特征。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结合之后,能够将教学资源有机融合起来,师生通过互联网完成教学工作,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知识得以流畅地在各个节点传递,补充了传统课堂中的不足,进一步激发出传统教育潜力。在线教育的融入对于高校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前者是后者的完善与补充,互联网帮助高校教育摆脱地域的限制,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对课程教师进行选择,在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有效缓解了高校传统教育的问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要点。基于种种原因,在线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趋势,而教学管理就是对在线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

2高校在线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过程中缺乏监控

当前学生评教的积极性比较弱,而评教属于教学监控的重要一环,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管理需要以学生的评教内容作为依据进行调整,评教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成为了走形式的环节,特别是评教的次数越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低。就学生的教学利益来说,通过评价来帮助教师改善教学,但评教之后结果一般不会向学生进行公布,学生没有基本的知情权,学生没有获得后续的反馈,觉得自己的评价石沉大海。因此在之后的评教中,学生的随意性更大,评教结果不具备足够的可参考性,也就难以起到监督作用。此外由于在线教学仅有教师与学生双方参与,双方通过电子设备在不同地点开展教学工作,授课过程中没有进行教学监督,相比传统教学管理中的直接监管,在线教学管理的透明性较差,第三方难以直接地介入监督。

2.2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

2.2.1高校的教学评价缺乏以人为本的底蕴高校教学仍然延续着传统管理的由上而下的模式,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参与进来,高校管理者完成评价标准的制定,并搭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经验主义和主观性,教师与学生没有参与度,最后的教学评价也就缺乏以人为本的底蕴。在开展教学评价过程中,管理部门为了完成评价任务而开展评价环节,学生为了应付评价任务而进行评价,教师也为了获得达成评价标准而进行教学。评价成了走过场的形式,无法起到提高在线教学管理的效果。另外,当前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重点在于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没有重视学生学的体验和效果,评价主体未能转移到学生身上。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人心理情感变化等没有得到重点关注。2.2.2线上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目前国内高校逐步建立各自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不过在线上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方面仍有所欠缺,比如督导线上听评课制度、教师线上教学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在教学管理的监控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线上教学已经开展多年,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质量评价制度,部分高校仅依据原有的评价制度进行修改,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缺乏相应的参照对象,得出的评价结果参考性不强。2.2.3线上教学评价产生的大数据并未进行合理运用在线教学评价会产生大量数据,高校的每个任课老师都会得到对应学生数量的教学评价数量,另外加上教学平台的其他信息,包括课件、音视频、互动评价等,教学在开展的时候会不断产生新的数据,数据的种类和量都会不断变多。在这些数据的管理上,教学管理部门仅做出简单的查询功能,储存之后并没做好二次利用,在线教学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大量数据没能充分利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大数据的挖掘并不充分,更没有利用大数据进行做好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

2.3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不足

由于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结合是近几年才逐渐在高校得到普及,而学校管理人员往往对于新生信息技术较为生疏,需要重新去学习在线的管理技术,养成线上管理的习惯。部分年龄较大管理人员在学习线上管理的初期会感到一定的难度,内容繁多的界面和入口,容易让人不知所措。对于部分较少使用电子设备的管理人员来说,操作起来并不轻松,因此也就影响了高校的在线教学管理质量。

3在线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3.1提高在线教学的监督效力,完善监控制度

监控可以通过制度化管理来完成,对在线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包括在线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应急处理、线上的学生管理、课后的答疑辅导等,对一系列事件进行规范化管理。尽量对每门课程进行实时监控,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管控。另外,还可以在管理系统中设置实时监控选项,让在线教学不再局限于师生双方,让监督的第三方加入在线教学当中,以此提高在线教学的监督效力。此外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调动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在开始评教之前大力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开讲座等线下方式,以及校园官网、学校论坛等线上方式对评教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让学生意识到评教对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增加其参与感,从而多方面地提高在线教学中监督效力。

3.2建立科学的线上评价制度

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别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通过面对面授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直观的了解。但在线上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掌握,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教学管理也就无从开展。所以,通过建立线上教学效果评估机制将有利于教学的管理,做好线上教学效果的评估制度才能保证好教学管理质量。3.2.1更新线上教学评价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让教学管理部门建立起评教制度,让教师加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列入各大会议的讨论重点,让任课教师意识到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更清晰的认识,把握好在线教学的方向,从而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位。另外,教师要以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展开教学,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学生上。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在线教学需要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将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到位,将视频等学习资料准备好并推动给学生,对于课前预习任务,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使用学生经常使用的软件,例如微信、QQ等,注意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线上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让学生加入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上,收集学生的建议,将其加入高校的在线教学管理的改进当中,如此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出来。3.2.2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制度高校要认真落实好教学管理职能,搭建起新的符合在线教学特点的管理机制,将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出来,将评价的作用最大化,从而推动相关制度的建设。高校的管理部门要主动出台或者完善相关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将在线教学评价贯穿在线上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而完善高校的在线教学管理制度。在线教学并不轻松,需要将大量精力和时间投入,高校的行政部门可以设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将教师的利益与在线教学质量挂钩,包括职称、绩效考核等,以此加强在线教学的管理强度,推动在线课程,制定合理规范的在线教学管理制度,对于一些评教中的难点问题,要鼓励教师进行积极讨论,做好反思总结进而攻克难点,提高在线教学管理的质量。3.2.3充分利用大数据评价线上教学质量高校要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充分利用数据对教学进行管理控制,不少学者都提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在于在反馈中改进,成立一个专门的在线教学质量监控队伍,成员主要由学校的管理人员组成。然后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对教师的上课质量与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获取有富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从而指导教学的下一步开展。在制定教学方案与目标时,教师可以根据数据进行调整,并通过数据掌握不同群体的特征,进而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线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评价和教学反馈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对平台数据进行更新,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同时要做好大数据的分析与统计,针对异常数据要重点处理,高校管理部门要进行实时的在线教学监控,目前高校通常使用在线教学的方式,结合在线教学使用的基本数据采集,对教学质量监控,采集线上教学的基本数据,非常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形成全员闭环的线上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总的来说,在线教学管理主要由网络完成,为了完善在线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教师、教学管理者、督导以及学生等多方共同配合完成,共同推动高校的线上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形成一个健康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此外,对于当前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的部门要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对教学管理措施方法进行创新,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管理机会。高校还可以不定期邀请名师开展讲座,引导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加强教师的线上教学技术培训,让教师熟悉在线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研究显示,教师的在线教学操作熟练度越高,其教学信心越高,教学质量越好,高校的教学管理质量也随之提高。

3.3构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

学校要主动开展相关的培训,以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互联网技术素养,帮助管理人员熟练操作技能,并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内部学习讨论,让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分享自己的操作技巧,形成内部的积极探索和相互学习氛围。举行信息化教学大赛,通过教学积分的形式激励管理人员学习信息化技术,并辅导教师与学生学习使用高校的信息化平台,满足各方的教学与管理需求,形成一个成熟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提高其在信息化平台的管理技能,进而真正将互联网技术高效地应用到教学管理当中。

3.4构建在线教学管理的总结制度

总结与反思能够帮助人类矫正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走老路犯同样的错误。在教学管理中也是一样,设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管理总结制度能够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在良性循环中发展完善。在一定监督和检查的前提下,构建起在线教学的周总结、月总结制度。在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总结自己在线教学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对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有新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分析,并体现在周报告、月报告当中,在一次次总结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制度还可以配合会议开展,教师在会议中分享自己的总结经验,相互学结方式方法,以此提高对教学及管理的总结效率。

4结语

为了解决当前线上教学管理制度存在问题,重点在于搭建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效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搭建灵活多变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监控制度、评价制度、总结制度等方面,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在线教学管理制度完善需要从多方入手,可以激励教师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形成符合信息时代的教学管理制度。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打造新时代的教学管理人才,针对高校不同专业、年级等特点,制定出符合在线教学管理的方案,将管理制度具体化、实际化,从而提高在线教学质量,推动高校在线教学的管理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于泽.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提升路径的思考[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

[2]侯艳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的运行与完善[J].科教文汇,2019.

[3]嵩天.以在线开放课程为引领的大学课程改革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9(11):13-17.

[4]侯艳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的运行与完善[J].科教文汇,2019.

线上教学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从当下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求,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寻求改善,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改革既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又要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这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因此,课题组基于前期问卷调查的研究内容,在学校积极扶持下,考虑本校高职生的学情及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必然性

(一)网络信息化助推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其中尤其以移动网络技术、课堂媒体技术、网络云计算等为代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一国教育水平中的作用。美国在1993年率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指的是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教育中。由此开始,一些国家逐渐实施了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案,我国也从1994年开始大力倡导实施教育信息化。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职业教育也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二)“网络课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2012年,“慕课”出现在美国,它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载体,并且迅速席卷全球,标志着教育进入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思政课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模式不利于学生自由学习,“慕课”突破了时空制约,采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平台上共享学习资源库,用户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章节的限制,提升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更满足高职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师生间、学生间可以方便地互动交流;同时存储下师生互动的相关数据,便于实施学习效果、行为的综合梳理,较好地推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三)混合式教学模式自身具有的巨大优势。虽然网络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网络资源,更有利于知识传播,但这种网络学习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学习。因为网络学习在实施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反馈,对学生深入学习知识不利,这就不容易达到既定的学习效果。同时传统课堂学习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沟通,实现了教师对课堂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融合,达到优势互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更好学习体验。

二、基于网络环境进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重要性

(一)实施教学新模式,助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优质教育资源库,借助网络信息课程,优化整合面对面授课的传统教学与在网络平台上的在线学习,实施教学模式的新设计。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研究包含“慕课”、“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新方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高质量学习资源实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变革,这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课堂教学,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二)助推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为高职信息化改革提供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需要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微课”、“慕课”、“移动学习”的出现使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建设一批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特点、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的思政课程成为必然趋势,这必然会推进网络课程的建设。而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对传统教学方法产生巨大冲击,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为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拓宽渠道。(三)促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混合式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满足学生交流的需求,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成绩考评方案等方面的表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促进了高职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三、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举措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线上:依据在线网络学习的理念,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习任务,包含教师课前拍摄的微课、短视频、课堂录像等网络课程资源、指定提前学习的网络课程,高职生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先预习观看相关视频,再进行在线测验,做课程相关习题作业,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状况,实施课堂现场教学的新设计。线下:把握课堂学习主渠道,加强课堂学习管理,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展开讨论、展示成果及小组互评等活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解答学生学习中的难题,掌握好学习进程。2.基于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构建混合式的学习新模式。学校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力度,投资改造学校的网络环境,达到网络覆盖大部分教学区域,最大程度满足高职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支持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高职生添置移动学习设备,如笔记本电脑、iPad等,利用好手机APP。无条件购置电脑的学生,学院提供机房免费学习。特别对部分老教室进行网络改造,创设学生学习环境,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3.打造一支适合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师团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课程设计水平。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上的欠缺,学院以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重点,通过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系统进行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在线自主学习、专家专题讲座、校内校外培训等方式,建立长期信息技术培训机制,提升思政教师信息化水平。促使教师及时更新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驾驭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二)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实施思政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后,高职生的学习状况产生了很大变化。1.在线学习人数增多。学生线上学习、做测试、线上讨论、课上课下互动、完成作业,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2.学生考核更加公平。成绩透明化,整个学习过程都有记录,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也是公开的,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开展科学有效评价更为方便。3.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学习热情极大提升,在学好规定课程内容外,甚至有部分同学通过网络选取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深度学习。总之,通过相对系统的培训与自身努力,思政课教师越来越适应现代课程设计与开发,从整体上实现了对信息化教学先进理念的精确定位,提升对教学设计方法、视频设计技术、“翻转课堂”技巧等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利用微信等新媒体的能力等,较大提高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

四、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

(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需要不断加大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能力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课程整体设计效果直接受到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做好。思政课教师的年龄、业务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不适应的状况,需要加强学校专项培训与单独跟踪指导。(二)陈旧落后的网络教学平台软硬件,滞后的新设备配备都制约了线上课程后续开发设计。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应用受限于学校网络速度、理实一体化上机教室数量、使用时间长短等软硬件条件,如果网络速度较慢对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最终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机房使用时间不足,也直接影响思政课网络课程的学习,所以要加强学院网络建设和机房维护等软硬件建设,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三)在思政课学习中出现过度娱乐化现象。在实施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中,一些教师把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娱乐化,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表现娱乐内容,整个学习过程缺乏知识点的嵌入,出现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网络流行语言,带来课堂语言不规范、课堂气氛不庄重的后果。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好娱乐手段,不能出现过度娱乐的情况。要立足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坚持思政课的教育意义,又要贴近学生个体发展。这就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行修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保证教学效果,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五、结语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中,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非常好的一种尝试,在实践教学中依然还有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与创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伴随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也会不断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这必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4,3

[2]苑秀芹.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理论研究),2015,1

[3]许永华.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J].现代教育,2015,23

线上教学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一、教育教学工作:

在学校教务的工作安排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认真专研教材,认真备课,把课标、教参与实际操作能力有机结合,按时完成了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并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语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认真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和撰写工作总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德、校本教研、新课标、教育技术培训、科学发展观知识等培训学习,每次学习都能提前安排好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此外,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认识本民族文化,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创新,并结合本民族文化内容进行文学创作,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其他方面:

在课余时间里,我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还创建了个人博客和网校个人空间,把平时的教育工作、教学得失、听课感受、培训心得、教学困惑和生活随想等内容上传和网校同行交流分享、共同进步,还丰富了业余生活。

三、努力方向:

线上教学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专业;应用型人才;BIM技术;培养

1信息化时代下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加速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全球经济更加多元化,产业格局面临大变化,数字化转型更是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中,明确了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塑造建筑业新业态的指导思想,并制定了发展目标和各类企业(包括勘察设计类、施工、工程总承包)信息化任务,大力推进BIM等技术的应用。建筑业中的“领头羊”已经开启了BIM技术全要素、全过程、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模式,建筑业数字化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如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总承包项目部引入BIM技术,为工程主体结构进行建模,然后把各个专业分别建好的模型与总包建好的主体结构模型进行合模,有效地修正模型,解决施工矛盾,消除隐患,避免了返工、修整。597m高的天津117大厦工程,通过GBIMS施工管理系统应用打造了天津117项目BIM数据中心与协同应用平台,实现全专业模型信息及业务信息集成,多部门多岗位协同应用,为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实现了成本节约、管理提升、标准建设。

2信息化建筑业人才的需求

行业BIM技术的发展速度,使得建筑业信息化及BIM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建筑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在高校、研究院开展了BIM技术相关的培训和教学。建筑信息化所需要的BIM人才可以分为三类,即BIM准制定人才、BIM工具开发人才、BIM专业应用人才。其中,BIM专业应用人才涉及BIM支持和完成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参建各方各种任务的专业人员,是BIM专业人才中需求量最为庞大的一部分。

3基于BIM技术培养建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建筑职业教育是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是建筑业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而职业学校在建筑职业教育中担负了建筑信息化人才输出的重要使命,承担了BIM专业应用生力军培养的主要任务。职业学校有健全的教学设施、科学的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同时各类职业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力求培养出与行业需求、岗位技能相适应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随着技术的发展,建筑业的转型,BIM技术成为行业需求,具有前瞻意识的职业学校已经开启了BIM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的探索。

4建筑职业教育中BIM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途径

4.1重视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BIM知识、技能的师资队伍是进行BIM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基础。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大部分教师并不处于技术发展的前沿,也很少有机会参与创新性项目实践。因此,学校要为教师的BIM专业化成长提供条件,引导教师学习和掌握BIM知识和技能。如通过参加宣讲BIM的讲座更新理念;参加各类BIM技术培训,提高BIN技能;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在项目实践获得专业锻炼、提高专业能力。国内BIM软件开发企业,如广联达、鲁班等,都给学校提供了专业化的培训指导,并且开展了多项线上、线下的BIM讲座和课程,学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学习,提高全体专业教师BIM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专业过硬、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的BIM教学团队。

4.2关注BIM技术发展,完善BIM教学条件。BIM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与BIM技术发展息息相关的软件也越来越多。BIM应用能力培养离不开BIM软件教学。目前BIM软件主要有三类:(1)BIM基础类软件,如BIMMACK、REVIT等,这类软件用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可以为多个BIM应用软件提供基础数据。(2)工具类软件,能够开展算量、计价、进度编制、场地布置等工作的应用软件。(3)平台类软件能够对基础、工具类软件产生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支持建筑全生命周期BIM数据共享的软件。以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其购入了工具类BIM算量、计价软件,但是软件更新跟不上升级需求,BIM基础软件REVIT的教学实施从2019年开始,没有采购BIM平台类软件,缺乏完善的BIM实训机房,BIM应用技术教学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硬件体系。教学设施投入不足是大部分建筑类职业学校的现状,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更需寻求政府的支持,与行业、企业对的合作,通过资源共建共享补充学校实训条件。

4.3调整专业教学,提高学生BIM应用能力。(1)教学手段信息化,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时代在进步,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最初教育通过口授、笔写的方式传播,到19世纪90年代课堂上开始使用幻灯片。如今,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教学手段信息化已成为趋势,“云课堂”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如“职教云平台”“建筑云课”“超星学习平台”“QQ”“微信”“钉钉”等,都为“云课堂”提供了便利的线上教学条件。线上与线上同时开展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更多样化,电子教材随时可查阅、建筑构件信息模型与3D可视化相结合解决抽象思维的难点、施工工艺展示视频紧贴生产现场、微课教学视频实现课堂教学翻转、线上测评即时反馈便于巩固知识。直观、动态、互动性强的信息化教学贴合了新时代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只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学生满足信息化建筑业的基本需求,才具备未来工作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调整课程体系,加强BIM应用教学。BIM应用不仅仅是技术,也是一种理念,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BIM知识传授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学BIM软件去完成。为了融合传统专业课程与BIM技术,增加BIM应用技术在原有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强化BIM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将需要独立开设的BIM课程加入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将BIM技术融入与专业知识相匹配的现有课程中。如BIM基础软件REVIT单独开设,而BIM工具类软件,如BIM算量与计价软件融入建筑(装饰、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进度计划编制软件、施工场地布置软件融入施工组织课程,而平台类软件如BIM5D则融入综合实训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也可以有效利用BIM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增加BIM相关的内容,如在建筑识图与构造中利用BIM3D模型演示节点构造。将BIM理念和方法渗透在各项教学活动中,是目前培养BIM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可行之路。(3)BIM应用虚拟仿真实训,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BIM应用技术已经进入BIM5D/3D(实体)+1D(进度)+1D(造价)时代,通过BIM5D平台,在建筑工地上已经实现土建、安装、场地等专业模型的全匹配。技术员、施工员、预算员、物资员、监理员工程一线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PC端或移动端接收项目部下发的各项指令,上传工地实时信息,工各阶段进度、物料、资源和成本的实时反馈,现场和商务报表数据的实时联动,使甲方、项目部、政府监管等部门能实现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从而进行有效决策。建筑施工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是建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也是建筑职业教育更新实训模式的参照模板。

5结束语

建筑的体积庞大性、长周期性、建造复杂性、生产的安全性都决定了建筑专业很难开展系统性、全面性的实训。但是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虚拟仿真的BIM综合实训,把工程项目开发成全面模拟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参与主体的职责与业务流程的仿真实训,把项目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按照实际岗位流程设置成任务,呈现整个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各专业上、下游之间的业务关系。在建筑职业教育中,让学生进行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现场操作工人等角色扮演,完成相应工作,实现与岗位工作过程的对接,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专业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虚拟环境中的岗位实践满足现实的岗位要求,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荣,杨龙龙.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的思考[J].建筑技术,2019,50(7):794-798.

线上教学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1互联网对高中生学习生涯规划的相关分析

1.1加强教师对青少年的了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青少年有着越来越多的影响,但是影响总有好坏之分,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积极作用,网络不仅仅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了高中生的学习空间,快速丰富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想要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帮助高中生打开了发展格局。但是在积极影响的对立面就是消极影响,网络使青少年上瘾的负面看法到互联网,网络上的有害信息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在网络中的生存状况,以及网络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正确引导和处理青少年上网,积极与学校和家庭沟通,通过关注学生的日常网络动态,了解学生人际交往,娱乐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展。

1.2提高高中生对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

高中生需要提高适应网络环境变化的能力,科技发展导致互联网环境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高中生需要保证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这些变化,了解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听从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的规律,适应科技发展的变化,熟悉网络环境环境,正确对待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然而,高中生们自然无法跟上和适应这种认识和心态的变化。他们普遍缺乏主动适应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使高中生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合理规划学习,树立职业意识,初步确立学业规划和学习目标,踏出坚实的一步。

1.3培养学生学习生涯规划意识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说,绝大部分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和网络保护意识普遍缺乏,极大地影响了高中的健康成长。这与学习生涯规划引导和网络健康引导教育缺失有关。因此,在高中学习教育期间,学校教师要及时对高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于此同时要科普学生的学习生涯规划意识,使学生能够科学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促进其健康成长和成功。教师要帮助学生面对网络环境状况的变化,不能被网络引导偏离方向,出现自我评价的失衡和目标的丧失,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教师要及时进行学业规划教育,合理利用互联网,这样学生可以积极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综合分析客观环境和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为学业规划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互联网对高中生学习生涯规划的策略探究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虽然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但也使教师教学面临诸多新挑战。这就需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中教师在线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要转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观念,优化高校课堂教学方式;二要加强高中师资培训,提升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三,还要重构高中教师课堂角色,积极响应新时代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四是打造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适应新时代高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在不断进步,高中生学习内容主要基于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环境,高中生群体将利用计算机、移动终端设备进入学习、生活和娱乐,在此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行为特征和价值等。高中生上网的地点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而且主要是在家里上网,有的去网吧,有的去过WIFI网站,比如商场、肯德基等。主要原因是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教室里度过,所以业余时间主要是在家里上网,不同年级学生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但是每个学生上网的时间有很大的不同。

2.1学生使用网络现存问题

大部分学生接触过在线学习,包括学习网站、在线获取学习资料、试卷搜索、答题咨询、在线观看课程等。少部分学生在线学习在线课程,但难以坚持在线学习系统培训。一个原因是他们担心占用大量时间,另一个原因是某些内容不是针对他们的。所有在线学习过的学生都认为在线学习网络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尤其是文言古诗解说、地理历史知识等自然意识。网上资料丰富,易于学习。但教师师和家长并不完全赞成,因为担心学生过于依赖网络,不假思索地立即向百度求助,不利于他们积极思考,尤其是部分学生直接抄袭网上作业的答案。近一半的学生玩网络游戏,尤其是男生对网络游戏的抵抗力低,容易上瘾。这个也是学生上网的不良影响,是家长和老师最担心的。看互联网上的视频,看动漫和听音乐是高中生最喜欢的娱乐活动

2.2关注并引导学生安全使用网络

在网络普及的时代,高中学生上网更方便,网络畅通无阻。互联网已经成为高中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高中生以移动互联网接入为主,其在线活动主要是娱乐、学习、在线社交和商业交易。由于学习任务繁重,高中生的上网时间低于网民的平均时间。高中三年级学生的网络生活没有显着差异,但男孩和女孩之间存在差异。在网络娱乐方面,男生偏重网络游戏,女生偏重网络新闻和网络音乐影视。高中生普遍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学校和家长给他们更多的上网时间。高中生认为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源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高中生对网络游戏、视频和音乐的热情高于普通网民。在网络娱乐方面,他们愿意玩网络游戏,也愿意看、听、下载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少数高中生沉迷于网络娱乐。高中生网购率低于网民平均比例,网购不活跃。高中生愿意参与网络活动,接受网络思维,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作品。他们的在线社交主要是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聊天。他们通常加入5-6个群组聊天,在线社交的主要对象是他们的同学和朋友,主要话题是他们的爱好。高中生对互联网的信任度较高,普遍信任网络上的信息传播,这与其社会经验较少,不善于辨别是非有关。高中生网络依赖性强,网络安全意识低。这样教师应该针对这些现象进行相关引导。

2.3家长及教师正确转变观念

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的网络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的快乐成长。家长要经常与中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正确认识和处理青少年此时的叛逆心理和行为。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抵御网络诱惑和屏蔽网络有害信息的能力。政府管理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和监控,给他们一个干净、真实的网络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的互联网、一个健康的互联网并为他们提供绿色互联网。政府需要对网络游戏进行监控,严格审查游戏内容,相应要求游戏厂商生产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游戏,以减少网络游戏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避免他们沉迷网络游戏,达到通过网络游戏学习、放松的目的。

2.4转变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任何教育改革都离不开学校教师的支持与配合。教育参与和参与水平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比,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新型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更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和创新性培养。新的教学方法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唯师理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冲击。作为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建立新教学方法的机会。一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有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取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依托学习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平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评价形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例如,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其他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他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拓展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自主设计和管理平台。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评价的指标之一。评价方式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达到因材施教、个性化育人的效果

2.5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就学校教育而言,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互联网+教育”时代,高中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高中教师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新技能。一些政策文件指出,“高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积极适应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新技术变革”。可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中教师要积极应对新技术,主动适应时代和学生成长发展,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以满足专业需求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是要在学习生涯培训上,以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分级多元培养体系,丰富教师培养内容,提升教师培养效果。二是引导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与互联网+专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训。其次,拓展教师培训形式,通过专项培训、线上培训、线上线下混合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最后,要转变高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有效地将他律转化为自律行为,让高中教师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2.6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满足新时代高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