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范文第1篇

Abstract: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provide a mutual learning and exchange platform for learners, sharing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enable learners to become a leader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ideas, significance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open onlin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Bridge Engineering Test and Detection. This open online course is buil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civil engineering test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learning effect in a practical way.

关键词: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设计

Key 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Test and Detection;open online course;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187-02

0 引言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起源于美国,2012年以美国一批顶尖高校建设的网络课程为代表,为学习者提供免费优质的学习资源[1]。国内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鼓励高校建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掀起了国内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热潮。

《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96个,5.5学分。先修课程主要有材料力学应用、工程识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等,后续课程主要有试验室组建与管理等。为了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检测任务、内容和检测项目,合理选择检测仪器及了解仪器的使用性能;具备查阅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掌握常用技术规范规程的能力;能够正确填写试验记录,正确处理试验数据,并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学院智慧职教课程资源平台,本着“建以致用”的原则[2],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为将来开展线上和线下教学提供保障。

1 建设思路

本n程依据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按照职业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中的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工作项目设置。其总体设计理念与思路是以桥梁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施工验收阶段的检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利用检测项目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得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检测项目以桥梁工程建设顺序为引导,理论知识围绕指导工作任务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培养过程共管,培养质量共评。采用工学结合的形式,使得学生在真实检测工作条件下最终掌握职业能力。同时结合高职教育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对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融入相关内容,并由此形成过程性考核、项目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

1.1 合理设置学习情境,构建“岗位能力+职业目标”的课程标准

按照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双融共育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依据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课程标准,以桥梁工程为载体划分学习情境,以检测员真实、完整的工作内容构建学习情境内容,由桥梁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施工验收阶段为主线安排学习情境顺序。

1.2 紧密结合检测员岗位需求,构建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参照检测员岗位工作流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建立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

2 建设内容

2.1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图2)

2.2 构建情境化的学习项目

按照工作任务流程,从桥梁工程整体评价方法、检测试验仪器介绍着手,以桥梁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施工验收阶段的检测项目为设计思路,将课程划分为两个模块七个教学情境,基础模块包括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概述和桥梁工程结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连个学习情境,核心模块包括桥梁工程原材料试验检测、桥梁工程制品试验检测、桥梁工程地基与基础试验检测、桥梁构件状况及耐久性检测、桥梁荷载试验与承载力评定五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2.3 建设流程

在线开放课程具有知识“碎片化学习”特点[3],侧重于网络平台的在线交互学习交流[4],鉴于此制定相应的建设流程。

2.3.1 网络平台建设

由学院提供的职业院校数字化学习中心为网络平台,将课程分为课程公告、课程内容、作业、考试、讨论区、答疑、笔记、学习档案八个网络模块。

2.3.2 知识点设计

按照在线开放课程知识“碎片化学习”的特点,需要将《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课程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再进行教学设计并将他们串接起来,每个知识点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并设置相应的测试。

2.3.3 课程设计

《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简况、教学简况、课程设计思路、成果、考核评价、教学条件、参考资料、教学组织这八个方面。

2.3.4 课程录制

建设团队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录制的知识单元、录制场景和风格,将每个知识点做好脚本后进行录制。

2.3.5 课程上线

将制作好的课程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课程网址,课程正式上线。

3 数字资源规范要求

为了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维护效率和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数字资源的规范要求很重要,主要体现在结构的规范性和格式的规范性。

3.1 结构的规范性

在线开放课程结构的规范见表1。

3.2 格式的规范性

在线开放课程格式的规范见表2。

4 结语

《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使专业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开放性更好,可以与老师随时进行网络交互式探讨,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试验检测技能,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3):56-62.

[2]于歆杰.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建以致用[J].中国高等教育, 2015(24):9-10.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范文第2篇

在线课程平台设计

针对《电机与拖动》课程的三大块主要内容,设置了直流电机、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机三个教学情境,尽可能将知识点碎片化。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已经具有的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上,完善了相关教学资料,按照翻转课堂教学的要求重新整理了教学简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在教学视频中,除了提供一份《电机与拖动》课程完整的全程录播教学视频之外,还陆续增添了按照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所录制的若干短视频,同时将原有的试题习题电子版答案,也陆续逐个录制为短视频进行讲解,以供学生课前课后反复观看,就像教师在一对一教学,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设计

目前,传统的课堂面授式教学只能满足那些学习成绩较好、可以跟得上老师教学进度的学生,一般人数基本在所教授学生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学生则是学习成绩一般,当堂不能将老师所讲授知识全部消化理解的同学,这部分学生都需要课后再花费时间去消化理解课上知识。原有的简单的电子课件,经过这么多年的检验,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将知识点碎片化所录制的短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对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起到极大地促进。这样一来,也可以做到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目的。《电机与拖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变压器三部分,是将《电机学》与《电机拖动》结合起来的内容。由于课时有限,重点讲解电机和变压器的外特性。教学内容目前主要以教学情境为主,围绕直流电机、变压器和交流电机三个教学情境,梳理每一个教学情境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知识点碎片化,为录制微视频做好准备工作。以直流电动机为例,说明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任务:①直流电机的基本特性;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拖动及实现;③并励直流电动机的拖动及实现。

教学目标:①掌握直流电机基本工作原理与结构;②掌握直流电动机性能;③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④了解电枢反应、电枢电动势和电磁转矩公示、换向的定义及改善换向的方法;⑤熟悉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接线、启动、改变转向及调速方法。

碎片化知识点: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直流发电机工作原理、可逆原理、直流电机结构、额定值、额定功率、磁场、电枢反应、电枢电动势、电磁转矩、电磁功率、运行原理、电压平衡方程式、转矩平衡方程式、功率平衡方程式、工作特性、C械特性、换向。

教学重点: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用途、运行特性以及他励和并励直流电机的起动、调速和制动。

教学难点:直流电机的内部电磁过程、分析问题、计算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课上所讲授理论知识内容,我们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在课外增加了围绕直流电机展开的小型设计项目。通过分组完成小型设计项目的手段,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直流电机的各种特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

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特点,围绕直流电机、变压器和异步电机三大知识模块,将知识点碎片化;根据分解后的知识点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的38个短视频,每个短视频时间长度在5分钟至15分钟;同时配套相应的在线作业题目、在线测试题目以及讨论题目,认真梳理并完善相关网络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等内容。

教学设计与方法建设 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从学习者角度出发,继续深入探索课堂教学内容改革,完善基于建模和解模理念的项目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在课堂主讲方式。通过问题讨论、随堂练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尝试课堂面对面和在线自学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前需要提前观看课程微视频,完成相应的预习内容。在课堂上则侧重与教师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及掌握。课外增加围绕直流电机展开的小型设计项目,通过分组完成小型设计项目的手段,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内容。

结论

本论文依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电机与拖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对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能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完善传统教学与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索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策略。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范文第3篇

互联网+时代,教育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传统教育机构、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探索在线教育的最佳模式。精品开放课程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课程建设在未来的十三五规划中注重提升交互性、主打碎片化学习、课程知识点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二、当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精品开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课程建设需要优秀的教学团体和足够的资金才能顺利建设完成,部分学校领导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建设,忽视课程的建设问题,从而也导致师资和资金投入不足。

(二)课程建设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入融合

许多精品开放课程申报时只有申报书,没有建立专门的课程学习网站和平台,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达不到课程资源共享与应用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陈旧,资源更新缓慢

随着通讯技术和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课程资源对于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已经缺乏吸引力,过去长达40分钟以上的课堂视频已经显得冗长,学生更喜欢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视频或者生动有趣的动画进行碎片化学习。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形同虚设

部分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缺乏教师和学生参与和互动。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上只有教师上传资源,却没有学生利用资源,或者只有学生在学习平台提出问题,却没有教师解答问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传统教育领域的课程、教学、学习和评价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为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拥有一批内容质量较高、丰富多样、系统完整且充分开放共享教学资源的精品开放课程。该课程能满足凡具备会计基础及税法知识的高职院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学习会计理论知识、提升会计实务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证训练等需要。

(一)课程平台建设

课程资源的创生、储存、传播和获取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网站或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关键前提是课程资源平台建设,课程平台是课程资源实现共享的载体。“财务会计实务”开放课程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开发能够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或学习,能实现在线考试、在线自测、在线互动交流、在线作业提交、在线视频学习等功能的“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基于未来移动时代学习要求(个性化学习,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学习)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习平台”。详见表1。

通过“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能实现泛载、移动、个性化的技能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在线网络平台、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能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财务会计实务”是学院和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共同建设的重点课程,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通过分析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与任职需求,在整合财务会计(院级精品课程)、初级会计师资格的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师资格的中级会计实务和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理论教学基础上,结合“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 “真账实训”形成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结合课程特点与需要主要建设如下资源:

1.基本资源建设。建设能系统、完整、科学反映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及利用、课程改革成果,有力支撑教学目标实现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资源类型上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

2.拓展/创新资源建设。建设能反映会计基本技能特点,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支持教学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各类典型的反映当前“营改增”的真账案例、专题讲座、素材资源,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连接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系统、作业提交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以及集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建设能够涵盖课程标准和会计职业所需各基本技能点的微课程视频资源。修订和上传一批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涵盖会计基本技能的真账资源。

(三)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高校精品_放课程的建设需要完备的保障措施。网络平台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及更新、信息收集,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拓展和师资建设都需要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高校需要制定系列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在制度上保障各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在精品开放课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课程负责人、教师及有关人员、应给予一定教学工作量的减免和年度绩效考核上的加分鼓励、奖金分配支持奖励。对于精品开放课程教学团队,在晋升和聘岗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2.资金保障。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主要分为课程建设前期、建设中期和验收阶段。课程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课程平台服务器、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后期网站维护费用等。高校应设立精品开放课程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实施;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绩效考评”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3.技术保障。为保障精品开放课程的正常运行,提高课程网站的浏览速度,可以购置专用网络教学服务器,由网络中心专人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运行维护、网络服务器系统维护和网络课程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的畅通。

四、“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特色

(一)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建设

随着数字化学习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非正式学习逐渐受到学生的青睐,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微学习已成为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不可逾越的内容。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在网络在线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了具有科技含量高、课堂内容短小精湛特点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生使用手机扫描课程二维码,即可登录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碎片化、移动性的微课学习。移动微课堂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库,从而逐渐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产、教、学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依托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产、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根据会计典型工作任务和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编制课程标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校企共建“德永信订单班”,共同制定会计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计划、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系列教材,包括会计基本职业技能实训、财务会计实务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拍摄企业会计实操微课,为课程教学团队提供师资培训。

(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有特色,实用性好,访问量高

“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平台,课程网页特色鲜明,网站内容丰富实用,有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授课计划、实训项目大纲、实训项目指导书、教学视频、课后练习等基本资源,还有企业会计案例、专业素材库、会计实操微课,会计实操模拟动画、会计考证历年真题与习题、网中网实训、最新的企业准则和财税资讯,以及专业网站链接等网络教学拓展和创新资源全部实现网络共享,学生可以随时登陆在线阅读或者下载资料。此外,n程学习网站还设置了在线自测平台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在线自测提供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测平台及时测试知识的掌握程度。交流活动平台包括投票、话题和讨论模块,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课后互动交流平台。

五、结语

高职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先进的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理念作为前驱,专业的课程网站开发人员作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打造成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和教师创造性教学辅助平台。

参考文献:

[1]杨久红,王小增.互联网e时代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邰志艳.“互联网+”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3]梁飞媛.关于《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8).

作者简介: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流媒体;在线直播;开放式课程;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Innovative Curriculum Applications Based on Streaming Media Live Online

Bi Ye1,2,Zhou Zhengxin2,Han Xiuling1

(1.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201620,China;2.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Experiment Center,Shanghai201209,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network-based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courses began to enter teaching.Teachers how to use modern multimedia teaching network organization?Students how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apt to this new teaching methods?This is a hot topic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The paper combines network technology and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elaborat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ive online streaming media,streaming live online teaching system to build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plan.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CW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a series of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uccessful use,both to improve student participation,but also conducive to training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This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network platform is gaining attention and welcom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Streaming media;Live online;OCW;Teaching methods;Innovation capability

利用流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实现在线直播的多媒体课程教学,有利于师生运用网络这个现代化工具更好地组织教学。针对学校网络构架和学生在线学习的课程情况,构建了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在线直播系统。探讨了流媒体技术在线直播教学系统的构建技术、系统特点,对该系统在高校创新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做了探索与实践。在线直播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拓宽学生与受众的教育面,也是面向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进行终身学习模式的重要载体。

一、流媒体技术概述

流媒体是从英语Streaming Media翻译过来,流媒体是一种使音频、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元素在Internet及无线网络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流媒体文件格式支持采用流式传输及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式传输方式是将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像非流式播放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后才能看到当中的内容[1]。

这种媒体播放方式,用户只需要在观看前等上几秒或几十秒生成这个缓冲数据即可开始观看视频。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多媒体文件一边下载一边播放的流媒体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缩短,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对系统存储容量的要求[2]。

二、原理

流媒体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原理

Fig.1 Principle of Work

先建立网络TCP连接,通过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提交HTTP消息请求,要传送多媒体文件。We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定位媒体服务器的文件系统。定位成功后,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响应消息,把目标多媒体文件的详细信息返回。Web浏览器接收到HTTP响应消息之后,检查该类型和内容,如果请求被Web服务器批准,则把相应的信息传给该媒体播放器。通过媒体播放器与媒体服务器直接建立的TCP连接,向服务器请求文件的发送。在传输协议(如实时流协议RTSP),媒体服务器把指定的多媒体数据以媒体流形式传送到媒体播放器的缓冲池中,完成流式传播[3]。

三、视频系统设计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线直播系统建在实验实训中心的创新实验室,(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流媒体在线直播的系统框架

Fig.2 the Framework of Based on Live Broadcasting Streaming Media System

在线教学演播系统采用了iCAM摄像系统和iTalk电子发言系统。iCAM摄像系统分为三个部分:iCAM-I自动跟踪摄像系统、iCAM-II电子定位摄像系统、iTalk电子发言系统。生动的课堂情景可以完全记录下来,自动记录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情景,同样方便了后期的教学课件制作。使教学双方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在线远程教学的效果。

通过A/V采集压缩设备整合视频和音频,把整合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到流媒体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通过网络的方式向客户端在线直播的视频和音频。

使用现有的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可以把现场直播的教学内容传输给接收方,学生和教师在有网络接入点都可以在线实时收看到现场的直播教学。

四、在“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中的应用

(一)创新实验室构建

2006年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实践”系列课程列入了学校的重点建设项目,改造原来的专业实验室,形成了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全天候开放的创新实验室。开放型创新实验室是一个集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为一体的公共基地,具有良好的布局设计、创新环境和先进的设备。该开放型创新实验室以建设全校性的公共创新实践平台为出发点,尽力体现其先进性、多样性、实用性以及在全校范围内的高度共享性[4]。

在创新实验室中引入在线直播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网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在线直播模式的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具有“围墙”大学的理念,在线多媒体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流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实施,将彻底改变“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单位,这不仅有利于创新高校的教育模式,而且为成人继续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在线直播模式的运用

在线直播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资源的收集:通过iCAM摄像系统记录课堂实况,iTalk记录课堂问答实况。

2.教学资源的应用: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应用于远程教学、教研等领域,为学生的课后复习、补习提供了最丰富的资源。

3.对课堂实况(图像、声音、白板、视频)等教学资源记录、整理,自动记录课堂中交互式的教学情景,对于教学课件制作和后期编辑制作,节省了大量的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投入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实验室每年组织各类创新活动和创新竞赛,包括创新报告讲座、创新论坛、创新设计、创新制作竞赛和创意设计大赛等,每年有近千位学生参与了相关的创新活动。参与者从这些创新系列活动和创新竞赛中收获了大量的创新成果[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宣传效果。

五、结束语

本文构建了一种流媒体在线直播教学系统,客户端不需要下载以及安装任何插件和程序,只要打开Windows自带程序,用户就可以在任何有无线或有线上网环境的地方随时收看在线多媒体音视频图像直播,这是对原来传统的只能在教室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的拓展和补充。该系统自2007年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成为我校“创新系列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已经先后完成了创新系列活动在线直播、创新活动讲座、大学生科技节等大型活动的直播。此外,本系统还可用于在线远程教学的直播,是一种新颖实用的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在线开放课程 MOOC 慕课 爱课程 中国大学MOOC 图书馆 图书馆学

分类号 G250

DOI

10.16603/j.issn 1002-1027.2015.06.003

2012年,继麻省理工学院网络公开课之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中文译为“慕课”)在全球兴起。同年底,教育部在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的同时,为“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国内外在线开放课程的现状与趋势调研,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开始规划并于2013年起草MOOC背景下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导性文件。2015年4月,历时近两年,历经10余次修改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z2015{3号,简称《意见》)正式。《意见》的将推动我国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本文综述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就图书馆及相关组织、图书馆学人如何进一步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1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

1.1 发展历程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始于2003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三个发展阶段。

(1)精品课程建设阶段。

2003年,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z2003{1号),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通知》将精品课程定位为“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并提出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等7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z2007{1号),“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启动精品课程集成系统项目,以便集中展示和应用国家精品课程。截至2010年,共建设391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本科课程2515门,高职高专课程1043门,网络教育课程209门,军队(含武警)院校课程143门(详见表1)。

(2)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阶段。

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z2011{6号),正式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该项目旨在建设“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该项目的建设内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完善和优化课程共享系统,大幅度提高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即包含三个组成部分:部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1000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5000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其中,2012年、2013年入选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在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建设的,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发展性。

2011年8月25日,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z2011{12号),批准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建设1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7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

2012年和2013年教育部分别发文,批准2012年建设3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1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建设1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继续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推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顺利开展。

(3)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

在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的同时,结合国际上2012年以来MOOC的最新发展情况和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需求的变化,教育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国内外在线开放课程的现状与趋势调研,规划并制订《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于2015年4月28日正式。《意见》旨在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促进课程应用,加强组织管理,明确提出7项重点任务:(1)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2)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4)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5)规范在线开放课程的对外推广与引进。(6)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的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7)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意见》为在MOOC背景下继续推进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指明了道路。

从教育部历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从国家精品课程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再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整体进展与国内外教育大环境与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并逐步形成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和在MOOC基础上发展的SPOC(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等多种类型的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这几类在线开放课程的演变承继关系如图1所示。

2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现状

2.1 总体成就

(1)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丰硕。

陆续上线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含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2011年11月9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正式开通,由清华、北大等名校名师倾力打造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批20门上线。同时,通过镜像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向公众免费开放。截至2015年4月30日,视频公开课已立项1011门课程,上线810门课程,总讲数为5794集。

2013年6月26日,教育部召开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会,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改版后的“爱课程”网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截至2015年4月30日,资源共享课已立项2911门课程,上线2630门课程,资源总条数超过72万条。

(2) MOOC及平台发展喜人。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开通,首批16所高水平大学的56门课程上线。5月20日,首批10门MOOC正式开课。中国大学MOOC平台由“爱课程”网与网易公司联合建设,以“爱课程”网为主导。“爱课程”网负责平台的整体设计,与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为开课老师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审核课程内容,全程跟踪开课进度,制作证书、发放证书等;网易负责平台开发和技术支持,并利用多年在互联网运营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对外宣传推广等;中国大学MOOC平台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两个官方人口:“爱课程”网和网易云课堂。在强强联合的促进下,中国大学MOOC发展迅速。2014年9月17日,中国大学MOOC用户人数突破100万,成为中文MOOC第一大平台。2014年12月2日,中国大学MOOC选课人次突破100万。截至2015年6月底,“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已与国内的40余所“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合作,推出MOOC265门次,SPOC 204门次,总访问量高达1.16亿人次,选课人次接近220万。以参与建设高校及课程团队数量、课程及教学资源数量、选课人数等稳居国内MOOC平台之首,而成为中文MOOC第一大平台。

除“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之外,其他较成规模的MOOC平台还有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2015年5月23日于青岛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教育部选取了“爱课程”网、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作为MOOC平台代表,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高等教育应用”板块进行展示。

2.2 “爱课程”网的集成优势

“爱课程”网在承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完成平台功能和服务,助力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共享,自2011年11月9日开通以来,相继推出三项标志性成果――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和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坚持立足国情,自主建设,以公益性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具有较大的集成优势,主要表现为:(1)集聚与融通全国高校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和SPOC等多类在线开放课程。(2)参与建设的高校、课程团队最多。(3)课程及教学资源数量、选课人数全国第一。(4)首家发放学习认证证书,提供SPOC服务。(5)独家全程提供全学科编辑服务。(6)完备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7)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教、学服务。(8)首家构建中心站、省节点、校园课程平台三级应用服务体系。

自2011年以来,“爱课程”网坚持公益性为本,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免费提供近4000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受到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2014年1月4日,“爱课程”网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5年1月9日,“爱课程”网荣获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法兰克福书展、法兰克福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创意工业创新奖“新产品金奖”。“爱课程”网已成为我国有影响力的集聚优质课程和资源、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3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趋势

《意见》是政府层面的用以规范的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的第一份指导性文件。根据《意见》的指示和部署,我国在线开放课程正朝着建设与应用同步、开放与专业兼顾、公益与市场结合、引进与输出并重等方向发展。

3.1 建设与应用同步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最终是为了用。不管是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还是MOOC和SPOC,应用于教学是关键。应用正是MOOC与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相比的优势所在。《意见》强调,要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已经为高校提供了7种建用并重的方式:(1)学生免费自主学习MOOC,学校认定学分。(2)学校组织学生免费学习MOOC,并认定学分。(3)本校老师自建MOOC,并在MOOC基础上为本校学生建SPOC,兼顾大规模的优势和个性化的需求。(4)基于他校MOOC建立本校同步或异步SPOC(不配老师),常见于文化素质教育类的通识课。(5)基于他校MOOC建立本校同步或异步SPOC(配老师),老师在SPOC中为本校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视频、作业、测验等资源和应用MOOC的策略。(6)基于在线课程中心建立本校独立的SPOC,用于本校教学,相当于不对外公开的“小MOOC”。(7)基于在线课程中心建立本校独立SPOC,用于本校教学,并与特定的高校共享,常见于校际共建共享的情况。

3.2 开放与专有多元

MOOC和SPOC都必须基于平台,因此,平台的选择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不可回避的问题。建设平台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建设周期也较长,并不适合每个学校去建设。“校校建平台”生长出一批难成气候的“小土豆”,既不利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与共享,也是一批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普遍担扰。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司长在接受访谈时强调:“高校搭建慕课平台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并不主张高校都搭建难以形成规模的小平台,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采用云服务等方式搭建专属的慕课应用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此,教育部将在国内已运行的具备良好公益性、开放性的平台中择优遴选几家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并鼓励高校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5月,“爱课程”网推出在线课程中心云服务,已经为40余所高校建立适合高校个性化需求的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平台,支持高校MOOC和SPOC建设与教学应用,并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功能,受到高校的欢迎。

3.3 公益与市场结合

《意见》指出,坚持公益为基础,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拓展资源与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方式。这一公益与市场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对于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奠定了制度基础。以“爱课程”网为代表的平台在保证基本学习免费的前提下,已在认证证书收费、云服务平台建设与维护费、课程租赁等方面进行了市场化的有益探索,初步形成可持续运营的方向。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爱课程”中心负责人吴博看来,“除了学分认定之外,还有管理与应用,学校、机构、平台方要形成一个良性的科学化机制,整合技术和应用资源,促进社会参与,促进课程得到最大效率的应用,这是一个生态,要建立起在线开放课程的生态化体系,才有发展前景。”

3.4 引进与输出并重

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跨越国界传播,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意见》指出,对外推广或引进课程应遵守我国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互联网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教育服务的具体承诺,并择优推荐。学校或平台承担课程对外推广或引进课程的直接责任。鼓励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和境外平台积极对外推广我国优质课程。鼓励优先引进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学科优质课程。《意见》这一条款既表明了官方对于MOOC引进与输出的态度,又明确了引进与输出的责任主体,实际上确立了引进与输出并重的原则,为规范我国MOOC的输出与引进工作定了基调。

4 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就斐然

图书馆学一直以来注重课程建设,与其他学科相比,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成就毫不逊色。在精品课程建设阶段,图书馆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不俗成绩,截至2010年,图书馆学、档案学类共有15门课程入选部级精品课程,其中,有9门是以图书馆学核心课程申报的。这为其后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阶段,图书情报类共人选8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部级视频公开课,成就斐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MOOC兴起后不久,马费成教授的“信息管理学基础”和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两门课程在改造为资源共享课后,又于2014年9月率先转型为MOOC,这为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的课程建设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并树立了可供借鉴的典范(见表2)。

4 图书馆及相关组织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作为

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是无可争议的新常态。MOOC与图书馆具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起点,主要表现为:(1)均为重要的教育平台。(2)均有广泛的公益性。(3)均以用户为中心。(4)均注重应用。因此,无论是作为个体的图书馆,还是图书馆的联盟或学术组织,如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线均大有可为。

4.1 图书馆及其联盟或学术组织

(1)推进终身学习的新工具。

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拓展了教学时空,激发了社会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为推进终身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区及所辖区域内的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在利用MOOC优质视频、测验作业系统和互动交流机制为读者服务时更为得心应手,图书馆只需要解决MOOC与读者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开辟专区,提供学习的终端设备,解决网络流量费用,为老年和特殊读者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等。杭州市图书馆自2014年下半年起组织老年人集中学习MOOC,前两期的课程是由“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的浙江大学段治文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武汉大学潘迎春教授的“简明世界史(一)”,深受老年读者欢迎。

(2)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新形式。

学科馆员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之一。MOOC是一个新生事物,教师们接受起来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人文社科类教师和年长的教师尤其如此。学科馆员在提供服务时,可有意识地介绍和推介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如“爱课程”网免费提供近4000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近300门MOOC等),加快教师适应的步伐,帮助教师们抓住时机,更快地将新的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馆员还可作为课程的团队成员或助教参与MOOC建设,这不仅有利于创新与深化服务的形式,而且还有助于馆员的职业成长。

(3)馆员继续教育的新样式。

馆员继续教育是馆员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MOOC的兴起既为馆员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免费优质的课程资源,其游戏化的任务设计使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碎片化的短视频更为馆员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便利。MOOC本身的考评机制也减轻了管理的成本。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MOOC于2014年9月1日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来,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广西图书馆学会及多家图书馆均组织馆员学习并凭成绩或证书认定继续教育的学分。据统计,第一学期结课时共有1.5万人参与学习,1218人获得证书,其中在152名申请认证证书者中,有41人来自图书馆,占27%。

(4)阅读推广的新模式。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宽。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在多屏时代成长的新生代读者眼中,阅读的媒体与符号的区隔更趋淡化,纸书、电子书,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均成为阅读的对象,“大阅读”的时代将会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终身学习重要方式的MOOC,也将成为广义阅读的一部分。图书馆推广MOOC的应用与服务,也就成为阅读推广的新模式。

(5)公益性的合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MOOC是以公益性为基础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但公益并不等于免费,更不意味其他主体可以随意传播。MOOC课程是与平台绑定的,其公益性的权利主体是平台,在该平台或网站上的学习和观看都是免费的,但一旦脱离平台或网站的传播均应得到该平台或网站的授权,擅自“离站”或下载服务均是侵权的。图书馆及相关组织必须对此要有正确认识,在合理使用范围内,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服务目标用好公益性资源,或与公益性平台合作,征得其同意,真正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的积极正面的助推者。

4.2 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作为半官方的图书馆学专业的学术组织,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不仅在推动MOOC建设方面负有宏观指导作用,而且还应为MOOC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支撑,通过MOOC推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并最终为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落实“国标”的重要抓手。

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是《本科图书馆学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制定的终极目标与意义所在。人才培养是以课程教学为单元进行的,而MOOC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因此,落实“国标”,作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产物的MOOC是当下重要的突破口。教育部要求必须在“国标”中有所反映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也强调,“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可见,从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人手,可获一举两得之效。

(2)协调推荐的应有之义。

从整个学科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协调和推荐优质课程是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题中应有之义。所谓协调,即对不同学校同一课程建设MOOC的轻重缓急的合理调配。所谓推荐,即为集体决议的MOOC课程提供专业推荐意见或教学指导委员会集体推荐意见。根据“管办评分离”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学科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更多承担遴选评估的职能是大势所趋。因此,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其被动接受指令,还不如提前规划,主动将协调、推荐MOOC建设与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根据《意见》精神,图书馆学MOOC课程的选题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识课或公共课,如信息检索、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名著导读等;二是专业核心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版)列有图书馆学基础、文献目录学、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专业)、信息服务、信息分析、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可根据各校优势予以调配。同时,应充分发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优势与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北京大学“信息素养”MOOC建设,鼓励武汉大学在已建的两门MOOC的基础上扩充图书馆专业系列MOOC或SPOC。

应看到,图书馆学在多数学校仍属弱势学科,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发挥集体力量有计划地遴选并加大推荐力度,加大课程在所属学校中的分量,增加图书馆学优质课程面世的机会。

(3)专业课程群的建设重点。

《意见》鼓励高校间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而协同创新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天然优势,因此,多校协同的课程尤其是课程群将主要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来组织。在这方面,计算机类等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走在了前面。近来,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倡议并联合组建“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组成由相关高校自愿参加的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计算机教育共同体,旨在积极倡导、引领和推进MOOC建设,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改革,提高计算机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内外计算机教育领域的地位与影响。

(4)校际共享的突破口。

校际MOOC课程的广泛共享与应用,是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深入的体现,也是《意见》实施的难点。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的工作会议暨系主任联席会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设置相关议题,推动在学科与专业内部达成共识,共享建设成果。

(5)培训交流的生力军。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MOOC建设已经为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了一个好头,但还需要更多的教师加入。根据教师的现实需求和技术发展,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可牵头组织,开展MOOC或SPOC课程建设与应用培训,进一步推进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事实上,图书馆学已有一批MOOC建设的负责人(如马费成教授、黄如花教授)、教务组织者和研究的先行者,也不乏感兴趣的馆员和教师,完全能够组织起理论与实践结合、角度多样的培训与交流活动,整体提升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水平。

5 图书馆学人的作为

5.1 学MOOC

无论是图书馆员,还是图书馆学教师,要想在MOOC背景下有所作为,首先要以“学生”身份去注册并虚心学几门MOOC,最好能拿一门MOOC的证书。只有与众多学习者一起看视频、做作业、参加讨论,才能完整体验到MO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能更深理解MOOC老师是如何设计和组织知识点、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也才能体会MOOC学习者的真实感受,还会对MOOC平台的功能有感性认识,为自己参与或主持建设MOOC打下基础。

此外,学MOOC、拿一门MOOC证书,还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最好方式。据悉,天津市教委要求高校给学完MOOC的老师提供若干奖励,以鼓励老师在建设MOOC之前先学几门MOOC,加深认识。河南大学校领导则规定:教务处每个同志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要先学一门MOOC,申请纸质证书的费用由学校支付。

5.2 用MOOC

对于教师而言,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是教学示范。教师可以从观摩其他老师的MOOC中借鉴教法,改进教学。例如,许多从事文检课教学的馆员和教师在学习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MOOC后,把黄老师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等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此外,有条件的老师和馆员还可以在其他老师建的MOOC的基础上建立本校的SPOC,用于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而学习过MOOC、了解MOOC的馆员,能够更好地解答读者的咨询,向读者推荐适合他们的免费的“潮课”或学习资源;或为教师们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等。

5.3 建MOOC/SPOC

条件成熟的教师或馆员,可以尝试自己建设一门MOOC或独立SPOC,或参与建设一门MOOC,成为某门MOOC的团队成员或助教。通过建设MOOC或独立SPOC,完成一个教学周期,能够增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融合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