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教育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智能控制课程;教材选用;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学过分偏重理论、脱离工程实际、内容比较陈旧;英语语言教学也采用低效的应试教育方式,因而教育部和科技专家都提出了在高校开设双语专业课程[1],选用英语原版教材,甚至引进外国专家授课的建议。从2008年起,教育部连续3年推出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我国现阶段开展大学双语教学非常有意义,有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使教学内容务实、结合工程实际,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2];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效率低,学生掌握慢、兴趣降低等[3],教学管理难,教学难度大,很多学校主动愿望不强,一些非顶尖的应用型、教学型高校,一般每专业只选择1~3门简单的基础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现在,各层次科研、技术人员的工作与国际科学技术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不可分[4]。因此,教师应逐渐加强双语课程的比例。首先是专业导论课,其次是发展快的新技术课程,太过宽泛的基础课程反而不是首选,因为专业词汇少、新概念少。比如对自动化专业,我们的开设选择顺序是:自动化导论、计算机控制、智能控制技术。相反,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并不适宜作为首选。

1双语教学的问题

目前,智能控制课双语教学中的问题表现在教与学两方面:

1) 教师教学难度大、教学效率低。目前的双语教学主体基本都是国内老师,英语水平有限,交流能力不强。智能控制课需要理解理论,更需要掌握应用技术,内容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同时,英语讲解慢,课堂传授的信息量减少,按原来的教学课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表1是双语教改前采用全双语教学与未使用双语教学的普通班教学效果对比。

2) 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开始学习的兴趣还是很高的,但由于英语水平不够、学习效率低、理解差,会导致很快失去兴趣。作为专业选修课,开始选课学生人数还很多,最后坚持下来的人数少。表2是教改前学生选课人数变化对比。

从表中的数据也可以看到,采用双语教学后,虽然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提高,但专业学习反而受到影响,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意见也很大。

2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

结合学生情况和意见进行分析,我们学校是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英语水平比较差。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和双语比例上进行了改革。

目前,国内还找不到很满意的双语教学教材,而直接选用国外教材,难度太大,学习效率低。值得借鉴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机器视觉算法与应用》教材[5]直接译自德语原著,同时双语对照,虽然占用版面,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在尚未有好教材的情况下,采用教师自编讲义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自编讲义基本采用双语对照方式,核心概念、新技术内容完全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内容,同时介绍一些最新技术文献,供学生自学阅读,介绍相关计算机软件英语版的使用。

由于智能控制学科起源于西方,很多基本概念、理论都翻译自国外文献,直接使用原文的概念定义、理论解释、应用举例,对于更准确地理解概念、掌握基础理论是很有帮助的。

3英语讲授比例掌握

在双语教学中,英语讲授比例一直是困扰双语教师的问题。过去只强调英语教学,口语、课本几乎全是英语,教学效率低、学生兴趣差,教学效果很不好。结合双语教学的目的、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汉语入门、英语加深、双语互助、师洋根本”的教学思想。不把英语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数据作为开设双语课程教学的一个指标,而是根据需要采用英语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1) 新概念、新课程入门时先使用中文介绍,使学生有基本概念,能先入门。

2) 再学习英语材料,对关键概念、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和正确理解。

3) 对最新技术和发展快的技术知识,较多地使用英语材料,并侧重于阅读,使学生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核心根本,并能灵活应用。

4) 淡化口语、听力教学。绝大多数学生以后主要是阅读英语文字资料,所以双语教学应以专业教学为核心,英语是教学辅助,学习国际最新的先进技术知识是根本。

4教学方法改革

智能控制课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很强;相关技术发展很快,不断有新的研究突破和技术进步;而且该课程的工程应用性很强,是一门技术应用型课程。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

4.1结合英文原著阅读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比较复杂的,照本宣科的讲解不仅使学生没有兴趣,而且也难以准确理解。在教学中,我通过中文介绍,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先有一个简单了解,然后直接选用著名学者的经典原著、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作为学习材料。西方学者的研究原著、科技论文是深入浅出的,而且结合理论的图解、实例非常丰富。通过教师讲授,专业词汇学习,学生可以很快看懂、理解这些英语材料,而且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准确。

例如,学生对模糊集合、模糊推理等概念的理解不好,我在教学中讲授了模糊逻辑创始人扎德教授标志性的研究论文《Fuzzy Sets》[6]。论文中对模糊逻辑的研究背景、思想起源、概念定义、结论推导的翔实介绍,使学生对整个技术的起源、发展都有了了解,对概念理解和知识掌握很有帮助。

为了使教学内容与最新技术成果联系得更紧密,我们还从IEEE数据库下载了很多最新研究论文,布置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进行讨论。

4.2知识讲授结合工程设计应用

智能控制课是技术应用型课程,要培养学生应用开发智能控制系统的能力。美国Matrix公司的MATLAB软件有专门的智能控制技术相关软件工具箱,如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而且有很好的仿真平台,用户可以利用该软件开展设计和仿真实验。在教学中,我们就是结合MATLAB专业工具箱的智能控制系统开展设计开发和仿真实验。MATLAB软件目前还是英文版,对英语专业词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使用该软件。

在学习了模糊控制技术后,学生可以使用MATLAB的模糊逻辑工具箱设计水箱液位模糊控制器、倒立摆模糊控制器,而且进行仿真实验。动态仿真显示实验效果、曲线显示控制数据,使教学形象生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工程设计应用能力。

在学习遗传算法工具箱时,如果不学习专业词汇,学生根本无法看懂大量的参数设置,更无法使用该工具进行应用开发[7]。图1是MATLAB的遗传算法图形用户界面,可见参数设置要看懂大量的专业词汇。

5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改革后,我们在2006级自动化专业同样开设了双语班和传统全中文教学普通班,对表1和2的统计项目重新进行了统计对比,如表3和表4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经过双语教学改革后,学生不仅英语能力提高了,而且专业成绩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大大改善。

6结语

由于我国在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领域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措施。对双语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还必须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改革,适当掌握双语讲授比例,注意双语教学的根本。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 [2007-01-22]. edu. cn/gao_deng_781/20070205/t20070205_217843.shtml.

[2] 韩秋.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9(19):37-38.

[3] 吴平. 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 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4] 黄明.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与国外双语教育之比较[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49-54.

[5]C. Steger, M. Ulrich, C. Wiedemann. 机器视觉算法与应用[M]. 杨少荣,吴迪靖,段德山,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1.

[6]L. A. Zadeh. Fuzzy Sets[J]. Information Control,1965,8(3):338-353.

[7] 雷英杰,善文,李续武,等.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及应用[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60-172.

Reform on Bilingual Teaching of Intelligent Control

LUO Bing, GAN Jun-ying, ZHANG Jian-m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529020, China)

双语教育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双语;兴趣培养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与经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的经管类基础课程,其主要概念、理论以及学科体系都源于国外,中文专业词汇往往不如英语表达得贴切。但是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外语水平不同,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双语教学实践,从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设计的角度,探索宏观经济学双语课程学生兴趣培养的相关思路。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快乐教学的设计师

双语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到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系统性工程。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的课程设计内容和需要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1.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双语教学的一些问题

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构建能力和学习幸福感常被忽视。在课程设计上,大多数教师仍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融合传统的“主智主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注重灌输、演绎而忽视了主客体互动及知识与经验双向建构的重要作用,互动环节设计不多,教学手段不丰富。

2.转变教学理念,做快乐教学的设计师

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到快乐学习的设计师。为此,教师要有同理心,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不仅要根据课程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而且要尽量消除双语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的部分学生的抵触情绪,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兴趣

1.课堂教学语言和双语课件的制作

考虑到学生的学科基础和英语水平,课堂讲授部分中文占60%、英文占40%。通过对教材章节按照长短模型、流派等进行合并设计,让学生对课程有总体把握。从学生的思维水平、课程难度和提升学生幸福感的角度出发,通过融入经济学笑话、漫画、视频、图表、案例、小组讨论、阶段汇报等多种手段进行双语课件制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度。

2.课程导入和讲授

笔者主要采用经济学双语笑话和漫画来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这样就摒弃了教条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更多地把概念原理等相对枯燥的内容借助漫画、关系图表、视频、例题、案例讨论和再现等形式展现,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非教学语言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了帮学生更好地厘清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部分章节采取了漫画和短片的形式;应用双语关系图对抽象的模型和计算方法直观地进行诠释;紧跟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是经济社会参与者和亲历者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例题和图表让学生对一些具体方法和数据产生直观的印象;重视重要概念、计算方法和章节重点内容的再现;有同理心,注重非教学语言在构建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方面的作用。

3.作业设计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外语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掌握学科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和计算方法、能对经济社会运行状况和相关政策进行评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了小组查阅经济学家轶事、汇报展示和计算题及论述题目三种主要作业形式。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宏观经济学双语学习重在兴趣的养成。兴趣的养成关键在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前精心准备

注重提升学习的趣味性;注重经济信息和案例的积累;注重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框架体系,便于学生对课程整体和具体章节的把握。

2.注重双语学习的渐进性

根据授课班级的外语水平、经济学基础和课程过程反馈,适时调整中英文授课比例,保证双语教学不被学生排斥,既能达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又能增强学生的英文应用水平。

3.善用案例教学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案例教学中主客体互动及知识与经验双向建构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

4.重视目标激励

课程试卷、课堂发言、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汇报展示都作为对学生课程评价的部分。教师要善于分解目标并能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强化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增强双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宏德.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4,(06).

[2]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双语教育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双语教学 物理教学 教学目标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为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双语人才,满足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实现中小学与大学在教学语言上的衔接,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语言人才,中学学科教育中的双语教学显得非常必要。

1.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交流工具,其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不少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针对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把英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看待,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应当在交际方面基本过关,能在英语交际需求日益增强的环境中,顺利地为以后的学习,进入社会,及参加社会活动打好基础。所以双语教学有一定的必要性。

1.2信息和网络技术环境下交流的需要。

新世纪信息和网络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和网络技术营造了一个信息化的环境,它正逐渐改变、发展我们的社会,推动学习和生活效率的提高。我国要真正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就必须运用网上的通用语言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在信息环境的背景下,英语特别是学科英语的熟练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3物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研究主要是对备课、讲课、命题、考试等教学环节进行综合研究,这显然不适应面向世纪的教学要求,加强国际合作,资源共享,经验互通也成为必然趋势。物理教材中很多公式、定理的证明都要借助于相关的国外原版教材,这就要求在中学引入双语教学,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物理定理、定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正确英语表达,了解物理的推理过程,同时还可以提高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

2.上好物理双语课需要注意的方面

2.1课堂用语的规范性。

课堂常规用语的标准化有助于学生多听、多说日常交际用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增强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如“Open your books,please,who wants to make a try?let’s discuss the problems,etc.”将英语课上所学到的交际用语合理地运用到物理课堂上,增加学生听、说的机会,营造了说英语、用英语的良好互动氛围,使学生能够适应自然说出英语的状态,对于听说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这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词汇量、知识面、口头表达能力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边教边学,当然最好能够参加有针对性的专业系统培训。

2.2根据物理学科教学要求,制定恰当的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

物理是中学理科学习的重点,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结构复杂、内容多、程度深,很多习惯性思维还会干扰课业的学习。双语教学作为正常学科教学的补充,也具有独特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应该是正常教学的简单附属品。在一节双语课中不仅要求达到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还要达到一定的英语教学要求。一定要考虑到物理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恰当处理汉语和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

在一堂双语课中母语与外语一般是交替使用的,能否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决定了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这方面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教师要鼓励学生如果能用英语说,就尽量用英语说(允许有一些小的语法错误,教师及时纠正),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定理、规律,则主要用母语表述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理解英语的叙述有困难,则应及时用母语给予解释。例如在教学“力的种类”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摩擦力、万有引力、弹力等的中文名称,还要掌握它们的英文名称。在习题练习中中英文可以交替使用,如学生在听英文名称时有困难,则应及时说出中文名称,减少学生理解上的障碍。

3.物理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

3.1新课引入力求妙趣横生。

引入一段新课时,引入的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投入程度,还对整堂课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恰到好处的课堂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除此之外,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学生对物理充满热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一种成就感。另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英语资料,并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他们所要学习的语言,把双语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3.2概念表述遵循由浅入深。

物理语言的运用应当准确规范,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在对物理概念进行讲解时,应努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层的涵义明朗化。对此,在双语教学中,可以先用汉语把概念的内涵解释清楚,后译为英语,不过一定要注意物理学有的英语表达方式。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双语教学,所以,不经过训练和强化是很难学会物理方面的应用英语的。这是高中物理双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讲清物理概念,又要用相应的英文表述。

3.3例题讲解注重层次。

物理例题的严谨性和层次性,对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口语交流的训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一些轻松和谐,具有科学性、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自主研究、讨论,给每一个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英语的专业表述、口语的训练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尽管双语教学在我国还没有大范围展开,但双语教学的优点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比如,通过双语教学可以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尽早得到发展。随着素质教育学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入,双语教学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双语教育的概念范文第4篇

    一

    “一语双文”论中的“一语”指语言,“双文”指文章和文学。曾老由“一语双文”构想了“一系列‘三足鼎立’的语文概念和语文教育范畴”[1]。这些构想都以语言、文章、文学的并立为前提——曾老称语言、文章、文学“三足鼎立”,即表明他认为这三者是并立的。然而,若按曾老的说法,“语言、文章、文学,三者并非同一层次的划分,而是两个层次的基本分类:语言形态的一分为二——口语和书语;文字作品的一分为二——文章和文学”[1],“静态的语言潜存于动态的言语中。对语言规则的运用表现为鲜活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活动的口语形式是日常说听的‘生活语言’;这种言语活动的书面形式是读写所用的另外两种书面语言——规范而科学的‘文章语言’和特殊而艺术的‘文学语言’”[1],那么,语言与文章、文学就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出来的隶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将语言分成口语与书语两种形态是初次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语言媒介的不同;将文字作品划分成文章和文学是二次划分,其依据则是语言风格的不同。而在逻辑上,隶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是不能并立的。另外,在“一语双文”论中,无论是语言、文章、文学,还是生活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都是静态的、单向度的。从方法论上讲,不管是研究语文,还是教学语文,都不应停留于静态,而应跨越到动态,在言语交互活动中进行。这样,“一语双文”论就有了问题。笔者以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将“一语双文”发展成“双语双文”,立足于交际的高度来架构语文教育内容。

    将“一语双文”发展成“双语双文”,需要按照曾老的既有思路再向前跨一步。这就是在将文字作品划分成文章和(书面)文学的同时,也按其语言风格(是“规范而科学”,还是“特殊而艺术”)将口语作品分成平实性口语作品和文学性口语作品(口头文学作品)。如此,平实性话语、文学性话语、文章和(书面)文学就处在了同一层次而可以平起平坐了,“一语双文”就发展成了由这4个模块构成的“双语双文”。在曾老看来,“一语双文”中的“语”仅指“生活语言”,而事实上“言语活动的口语形式”不仅包括“日常说听的‘生活语言’”,而且包括“艺术语言”,比如演讲语言、曲艺语言、口头广告语言。因此,将“一语双文”发展成“双语双文”,才真正架构起了曾老孜孜以求的“语文教育内容的完整结构”。否则,这个结构就会缺其一角而难称完整。

    架构“语文教育内容的完整结构”,当然是为了完善语文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在笔者眼里,语文教育的目标就在学习语文交际,就在培养、提高生成文质相称、言意和美的“言意场”或“言意体”进行交际的能力[2]。尽管在语文教育的性质问题上一直众说纷纭,尽管语文的功能很多,但是,众论家都认为,语文最本质、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在交际,语文具有交际性。正是因为这个原故,“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才被写进不同时期、不同学段、不同教育类型的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大纲)。语文既有交际性,语文教育既以语文为内容,语文教育内容也就必然具有交际性。因此,交际意识理应成为语文教育内容的核心意识。交际既为语文教育内容的核心意识,语文教育内容也就理应紧扣其架构,因为课程教育内容的架构必须抓住课程教育内容的核心,切合课程教育内容自身固有的特点、规律。简言之,就是语文的交际性决定了语文教育内容的架构应该紧扣住语文交际这个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就会发现,语文原来不仅是名词,而且应该读如动词。作为名词的语文,指口语作品和书语作品;读如动词的语文,则指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口语作品包括平实性口语作品和文学性口语作品,书语作品包括平实性书语作品和文学性书语作品;口头交际包括平实性口头交际和文学性口头交际,书面交际包括平实性书面交际和文学性书面交际。语文交际的过程就是话语生成的过程[2]。口语作品、书面作品都是交际过程中生成的话语作品。交际是藤,作品是瓜。顺藤便可摸瓜。交际当头,作品也就在其中,即曾老所谓“静态的语言潜存于动态的言语中”[1]。如果以此来架构,语文教育内容就有了“双语双文”的“完整结构”:

       二

    如果以此对曾老列举的由“一语双文”构想的“一系列‘三足鼎立’的语文概念和语文教育范畴”来一番“活剥”,则可获得一系列“四仙围坐”的语文概念和语文教育范畴,开辟出语文教育研究的新天地。

    (1)4种言语形式:平实性口语,文学性口语,平实性书语,文学性书语。

    (2)4种言语作品:平实性口语作品(日常生活话语),文学性口语作品(口头文学作品),平实性书语作品(文章)和文学性书语作品(书面文学作品)。

    (3)4个语文学科分支:平实性口语交际学,文学性口语交际学,平实性书语交际学(文章学),文学性书语交际学(书面文艺学)。

    (4)4种言语文化:平实性口语交际文化,文学性口语交际文化,平实性书语交际文化,文学性书语交际文化。

    (5)4种语文素养:平实性口语交际素养,文学性口语交际素养,平实性书语交际素养,文学性书语交际素养。

    (6)4种语文知识:平实性口语交际知识,文学性口语交际知识,平实性书语交际知识,文学性书语交际知识。

    (7)4种语文能力:平实性口语交际能力,文学性口语交际能力,平实性书语交际能力,文学性书语交际能力。

    (8)4大语文课程模块:平实性口语交际课,文学性口语交际课,平实性书语交际课,文学性书语交际课。

    (9)4种语文教材:平实性口语交际教材,文学性口语交际教材,平实性书语交际教材,文学性书语交际教材。

    (10)4种语文教学法:平实性口语交际教学法,文学性口语交际教学法,平实性书语交际教学法,文学性书语交际教学法。

    (11)4种语文教育:平实性口语交际教育,文学性口语交际教育,平实性书语交际教育,文学性书语交际教育。

    从“一语双文”到“双语双文”,不仅拓开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天地,使语文教育内容真正拥有了“完整结构”,而且赋予语文教育以交际意识,显著提升其育人成效。

双语教育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操作系统;双语教学;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23-02

一、引言

在非英语国家的高等教育中,以英语为媒介的双语教育(English-Medium Instruction)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推广[1,2]。实施双语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教育部[2007]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全局观。因此,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课程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就业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双语教学与操作系统课程相结合,对操作系统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探索了双语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并开展了一次双语教学实践和一次全英文教学的实践,最后,结合两次实践,对操作系统的双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现有操作系统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操作系统课程具有内容广而杂、知识点难且跨度大、概念多而灵活、内容更新快等特点[3]。在这样的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也必定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一)学生对英语的活学活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操作系统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学生此时已经参加过英语四级考试,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不得不注意,国内英语教学过于重视应试教育,这导致学生们并不能有效地将这些技能真正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从纯英语学习的环境过渡到以英语为媒介学习专业知识的环境,学生需要适应的过程。操作系统课程概念多,复杂算法也多,双语课程要求学生主要通过听和读来掌握这些知识点,在第二语言环境中,学生对复杂概念和算法的理解会更缓慢。

(二)双语师资面临短缺

据文献[4]对国内111所双语教学高校的调查显示,94%的高校管理者认为双语师资充裕与否是影响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师资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培养的教师、海归教师以及引进的外籍教师。与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相比,国内计算机专业的双语课程还太少,主要原因在于能够开设或愿意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还不多;针对双语教学所需能力和素质提供的师资培训也还不够。

(三)双语教学底子薄,相关课程资源还不完善

尽管适用于操作系统课程的英文教材并不缺乏,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还较为单一,双语教学的底子较薄,这些都导致了无论是进行双语配套教学资源整合建设,还是利用国际文化背景指导学生都存在不小的困难,从而阻碍该课程国际化的步伐。另外,国内操作系统教材绝大多数都是偏重于对概念进行理论性的描述,并且内容较陈旧,已经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教材中的知识点多且杂,在课程内容上也不能体现与其他课程间的关联,这导致学生对操作系统课程不能进行系统、深入地理解。

三、操作系统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本文第一作者于2014年上半年担任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工作,期间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授课对象为该学院三年级84名本科生。

(一)教学方法

本次双语教学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一律进行英文释意。考虑到学生们对英文的接受能力,英文讲授并没有覆盖全部知识点,而是挑选出一些,采用了“英文课件+英文讲述”的方式,其余则仍采用中文教学。在选择英文教学知识点时,遵循中英文对比、先易后难等原则。比如处理机调度有多个算法,可先用中文讲授部分算法,再用英文讲授其他算法。在每个章节结束时,都会用英文来讲授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实例的原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整个章节。

本课程中文教材使用的是汤子瀛、哲凤屏、汤小丹合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英文教学内容则参考了A. Silberschatz,P. Galvin,G. Gagne等合编的“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John Wiley&Sons,Inc.,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

(二)教学反馈

期末时对参加课程的84名学生做了关于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调查在北京交通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发出问卷84份,收到回复75份。认为该课程的英文教学提高了自己学习效果的占80%,没有效果的占13.3%,降低学习效果的占6.7%。在问卷的“意见与建议”部分,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学可以使他们提前适应英文教学;也有学生认为英语教学学习比较困难,课后还需重返中文教材才能理解。

四、操作系统课程英语教学实践

本文第一作者于2014年下半年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大学计算机学院讲授“Operating Systems”部分课时,授课对象以该学院二年级本科生为主,共计96名学生。

(一)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为全英文教学,使用教材为Abraham Silberschatz等合编的“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John Wiley & Sons,Inc.,第9版)。本课程包括CPU调度和内存管理两个实验,另外还有11个课程辅导(tutorial)。课程辅导主要讲解教材上的习题。

教学采用了启发式、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比如讲解内存管理算法时,先不急于给出任何算法,而是把问题描述出来,然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讲解加密、中间人攻击等复杂概念时,采用板书、图例等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引入对云计算、Android、IOS等新技术和新操作系统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课程都可以录制视频并上传到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后复习使用。学生可以在课程网站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任课老师和助教会及时回复。

(二)教学反馈

期末对教学效果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7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思维能力;68%的学生认为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多样性。学生在具体意见中认为教学中所举的例子有助于他们理解一些较难的概念。

五、对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通过操作系统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我们针对当前操作系统双语教学的不足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如下建议仅供探讨。

(一)改进现有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现有的操作系统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而在双语教学中直接套用这种模式就会导致教学效果下降。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建议教师要提前公布教学大纲、英文课件,提醒学生要课前预习。在课堂讲授中也要注意使用简单词汇,深入浅出。对于复杂的知识点,可以采用中英文混合的讲解方式,比如“中文课件+英文讲授”或“英文课件+中文讲授”。课堂要多提问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课后作业也要给出专门的时间来讲解。

(二)双语课程教材选择与内容设置

合适的配套英文教材是实行双语教学的基础。目前广泛采用的英文教材为Silberschatz等的“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这本书在国际上是一本口碑极好的操作系统教材,对操作系统原理的剖析非常清晰。该书作者也在个人网站公布了与教材配套的英文课件。此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国内影印出版。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也要将书本中的基本原理与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实例,如Linux、Windows等尽可能相结合。同时也要联系操作系统发展方向,将嵌入式操作系统、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也引入课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专业技能提高和就业也会有很大帮助。

(三)提供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

鉴于目前国内高校双语师资紧缺的状况,建议高校在引进外来人才之外,也应该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双语教学培训。比如,邀请双语或英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做专题报告,开展双语教学教师的讨论会,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等。培训也不应仅限于外语能力,对于外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都要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六、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在教育部和各类高校的推动下,国内双语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国外高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介绍了两次相关教学实践,并基于此提出了后续开展双语教学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完善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Baker C. 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M]. Multilingual Matters,2011.

[2]Byun K,Chu H,Kim M,etc. English-medium Teaching i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Policy Debates and Reality[J]. Higher Education,2011,62(4):43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