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语学习计划

双语学习计划

双语学习计划

双语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努力提高“双语”学习培训组织领导

(一)为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与少数民族群众沟通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学校就如何提高教师的“双语”应用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使教师的“双语”应用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领导带头学,做好示范带动。学校制定了领导干部“双语”学习周期,从而促使领导干部自我加压,提高学习“双语”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实施“双语”学习培训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针对干部“双语”基础不同,采取“对症下药”方式一是请有一定基础的少数民族教师到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习,采取“引、促、教”的方式,“引”就是引导其运用正确的发音,正确的语法进行听、说练习;“促”就是督促其每天会话、交流,促其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交流;“教”就是让口语表达强的教师在“双语”课堂上对全体教师进行强化练习。二是针对能听懂“双语”但表达困难的教师,鼓励他们多用“双语”交流,多听、多说、多问。

(二)每周三下午是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利用隔周三下午开展“双语”课堂。“双语”课堂时间也可以抽调一名发音准确的少数民族学生负责“双语”会话,每堂课上每名教师必须进行“双语”会话,每周要熟记五个单词一句话,每月底进行一次“双语”测试。

(三)开展“1+1”结对帮扶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每位教师找一名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形成“双语”学习互助组,教师负责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少数民族学生负责提高教师的维语水平,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学习语言,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进步。

(四)利用学校广播对全体师生进行每周一句维语训练。

三、加强“双语”学习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保障双语学习的顺利开展,我们将对教师的双语水平进行考核。利用奖惩制度促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自学与集中学结合起来;把学习效果与考核、考评结合起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进行“双语”测试,测试主要以日常会话和工作、生活用语为重点,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限期进行补考,连续两次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通过制定“双语”学习奖罚制度,进一步增强教师学习“双语”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四、具体培训安排:

词汇、口语培训

口语对话系统训练

双语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学科;教材;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简介

双语教学在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热门话题,推动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掌握相关专业的英语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在将来的专业学习中,能够摆脱英语资料阅读的限制,最理想的情况是可以直接用英语来进行专业思考。这一初衷无疑是正确的,在英语作为学术界主要交流语言的今天,不能有效掌握英语,就无法深入了解当前专业的发展动向,无法尽快掌握熟悉开发工具,甚至无法根据项目的需要来做工作。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高校教学的现状是矛盾的,高校目前普遍展开的是缺乏针对性和应用场景的普通英语教学,课时多但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应用不足。专业英语的教学更加薄弱,学生毕业几年后,仍然很难掌握本专业英语的基本应用能力,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仍然无法阅读撰写专业的文档资料,提出双语教学的最初想法并不能完全顺利实现。

双语教学目前已经在很多学校展开,形式上,包括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教师准备英文电子教案,授课,学生用英语写作业等主要方式,其中最广泛的是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教师准备英文电子教案配合,以英文原版经典教材为纲,展开讲解,目前看也是教师最容易接受,学生相对比较配合的方式。

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特别是和社会学学科比,有很多显著的优势:

(1) 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属于相对较少,主要是英文缩写,容易记忆,容易掌握。

(2) 有大量原版经典教材可以参考,目前,各出版社先后引进了大量原版经典教材,并接近与国际同步,多数教材编写得非常合理,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都方便,同时原版教材的翻译工作不够理想,质量相对较低,反而不如直接用原版教材学习效果好。

(3) 计算机学科的教师一般来说,英语的水平比较高,相当数量的教师有在国外学习一年以上的经历,用英语教学游刃有余,编写教案也不会非常困难。

(4) 计算机学科的学生入学时成绩较好,英语水平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一定优势,运用英语的能力也要强一些。

(5) 计算机教学资源自身的多样性,也促进了英语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会接触大量的英文资料,耳濡目染,对计算机英语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基于以上的优势,计算机学科也是国内双语教学推广的主要学科,从语言教学,到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大量引入了双语教学模式,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过于仓促,面铺得很大,缺乏足够的准备,产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对此,笔者产生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对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有所帮助。

在本文的其他章节,将逐渐展开笔者的思考,第二部分阐述对于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弊端的主要思考;第三部分阐述课堂双语教学和课外专业课英语技能培训的关系;第四部分就未来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提一点粗浅的意见,并总结。

2 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的弊端

凡事有利必有弊,双语教学也是一样,从目前的情况下,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和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足以应对全面的双语教学。

在某些高校,双语教学的起点很高,很全面,甚至于教师和学生的课下交流答疑,都以英语为主,看起来一步到位了,对老师和学生的锻炼很强,但是问题也就因此而出现了。教师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或者可以很高,但是英语授课不仅仅是简单的英语口语,很多时候需要有接近英语母语水平的思维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这方面,即使教师准备很充分,试讲多次,仍然很难达到汉语上课时的灵活和机变,也很难激发教师的表演感觉,容易让课堂气氛平淡,学生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能力也会制约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国内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应对考试有余,应对英语的交流则比较困难,在普遍性大班上课的今天,在教师缺乏激情的英语讲解下,学生能够听懂多少,理解多少,会成为最大的问题。

从英语到汉语,汉语再到英语,这是目前国内大学生英语交流的主要方式,听到英语,翻译成汉语,用汉语思考,然后再把思考的结论翻译成英语说出来,即使是听流利而抑扬顿挫的英语朗读,也要错过30%左右的内容,对于平淡的照本宣科的英语,有时候还有发音错误,表达错误的授课,能听懂多少呢?也许不足50%,这样的双语教学,又有多大的效果呢?

(2) 目前各高校广泛采用的大班教学,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比较大的影响。

大班教学顾名思义,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数量相当多,学生程度,包括英语水平和专业课水平,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会对整体的教学工作产生比较大的副作用。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专业课的深度如何来界定。目前的国外原版教材,相对于国内的教学水平,对于多数学生偏深,即使有较好的翻译版本,学习的强度仍然比较大,如果课堂教学无法领会教师的意图,那么很可能课下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强度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推广双语教学最需要克服的困难,如果不能让学生融入双语教学的环境,仅仅是制造一些无法克服的困难,那么最终很难保证教学的效果,不仅英语学习没有推动,反而耽误了专业课教学。多数学生能否适应双语教学,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

在某些高校,由于条件限制,主要推广部分双语教学,比如使用原版教材,中文授课。这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确实是一种思路,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接受课堂讲授的内容,课后又有内容丰富的原版教材作为参考,解决了上面提到的两个弊端的主要问题,但是仍然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仍然是对学生外语学习的影响,容易形成双语教学的形式主义,有了原版的教材和英文的课件,但是学生下课后,仍然以中文教材为主,把原版教材抛开,这样对学生外语学习基本是没有帮助的,老师的准备工作也没有落在实处,仅有的收获是可以在课堂对某些常用术语做一些解释。

形式主义很可能是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最容易犯的错误,看起来很美,而没有实效。如何切实把双语教学具体落实,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两面性,双语教学存在部分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强的正面意义,在下一部分中,笔者将主要讨论如何趋利避害,让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真正产生实效。

3 个人的一点思考

从教学的实际工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出发,计算机学科的双语教学要从几方面来改善教学的效果:

(1) 首先是目的要端正,双语教学不是摆设,不能形式主义。

要从实际出发,学生能够接受多少,能够掌握多少,那么就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不能指望一口吃个胖子。在教学工作中,形式主义是非常可怕的,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从老师的角度,当双语成为形式的时候,他就无心在英语的教案上,更多是用中文来讲课,心不在其上,力更不在其上;对于学生来说,对于形式主义的逆反更为强烈,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不会注意到学生的态度,对于双语教学,特别是不成熟的双语教学,恐怕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积极的接受。所以端正态度,目标明确,通过切实的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能力,英语可以浅易一些,但是效果要明确保证。

(2) 其次是教学方式,目前常用的大班教学越来越暴露出各种问题,特别是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对教学工作的组织有很大的影响,双语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因人施教,最好能够小班教学,一个班的学生不宜超过50人,学生的专业课水平接近,英语能力也要比较接近。分班可以以平时成绩作为依据,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可以用原版教材,英语授课,对于50人以下的小班,教师应对的能力要求相对低一些,也可以更专注在教学的准备筹划中;程度中等的学生,可以用中文教材,英文课件授课,对于部分常见的英文术语,可以在课堂讲授中强调,学专业课,顺便学习学习英语;程度偏差的学生,不建议用双语教学。最终的考核仍然以中文为主,当然,双语班的学生,试卷和成绩上可以考虑特殊一些政策。

(3) 计算机学科的双语教学,要和培养计划结合,什么课程可以双语,什么课程不适合双语,要从培养计划的角度来分析和衡量,不能由各个课程自行决定。计算机学科的课程,英语难易程度差别很大,有些课程即使对于研究生来研习,双语的困难仍然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适合双语,比如离散数学相关的课程,一方面原版的教材难度超过中文教材较多,另一方面,英语的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复习都很困难,双语需要投入的精力可能超过培养计划所规划的;也有一些课程的中英文教材相比,难度和知识面基本相近,英语的专用名词较少,教材以例程范例为主,比较适合英语程度较低的学生学习,比如语言类的课程。从培养计划中规划双语教学的路线,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学习,逐步培养专业英语能力,这是推行双语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

(4) 配合计算机学科的双语教学,建议单独在大一或者大二上期开设计算机 英语的选修课程,并通过该课程的考核来决定学生是否具备接受双语教学的英语能力。一方面,计算机学科英语和普通英语有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一个课程来缩小这一距离,另一方面,计算机学科的英语专有名词,日新月异,变化很快,要通过对其规律的把握,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更快更好的掌握,单纯的死记硬背,事倍功半。有一门引路的课程会比较好一些。

4 总结

计算机学科的双语教学,对于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趋利避害,确保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克服双语教学初期的困境,这是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权当抛砖引玉,还希望能够引起这个话题更深入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 博. 双语教学与现代设计教育[EB/OL]. [2003-11-11]. http//:do/.

双语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工科院校;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78-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的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卓越背景对大学生的国际化教育培养提出了明确和更高的要求。高校要积极深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优秀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把英语教学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实施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这一术语来自拉丁语,布龙菲尔德将“双语”定义为“如果学外语学得跟本地人一样,同时又没忘掉本族语,这就产生了双语现象”。最早的双语教学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出现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学龄阶段就能掌握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本地或本国家通用的语言,熟练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进行交流和交往。随着社会的推进,双语教学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日益发展起来。当然,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双语所指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而在我国大陆地区,最早的双语概念主要指各种不同的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问题上。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逐渐扩大,近年来,国内又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这时的双语主要是指汉语和英语。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在大学的双语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双语教学的双重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学习过程就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点,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双语教学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必须明确双语教学不是单纯地学外语,而是用外语学,学生应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切忌将双语课变为普通英语课的翻版。由于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因此,如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双语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卓越背景下工科院校双语教学培养模式

双语教学通过在学校教学中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灵活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根据目前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可分为浸入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和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

1.浸入式教学法。浸入式教学法作为语言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校时,全部或一半时间被“浸入”在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语言环境中,教师使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同时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第二语言此时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并能有效地通过第二语言掌握学科知识,通过第二语言的学习增进对他国文化的理解。

2.维持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刚入学时全部采用母语教学,逐步过渡到部分学科采用外语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外语发展和母语维持并重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平衡使用两种语言教学,既保持学生的母语学习能力,又强化他们的外语听、说和写等能力,最终达到灵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教学目标。

3.过渡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入学初期采用母语教学,待其具备了一定的外语基础后,对部分学科使用外语教学,逐步过渡到完全采用第二语言讲授。它与沉浸式双语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开始借助母语作为学习和交流的媒介,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外语工具,最终向纯外语教学过渡,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种模式较适合母语背景一致且缺乏外语环境的学生。

三、卓越背景下工科院校双语教学培养模式的建立

1.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工科院校的运用。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参与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大规模组织大学生进行国际交流或是进行海外企业实习,对于我国的高校双语教学而言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在“卓越计划”的具体落实和推进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多方式、多层次构建双语教学平台。双语教学在学科教育中的实施,首先就要考虑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实施浸入式教学法和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听说基础,这样才能让两种语言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领会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地掌握并使用两种语言。然而目前大多数地方性工科院校在学科教育中两种教学语言不平衡,针对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学生英语的听力、阅读以及口语水平欠佳的现状,可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2.工科院校建立完善的双语师资引进和培训机制。工科院校双语教学能不能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有一支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因此,对于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建设要足够重视,不断地、有计划地加大、加快。工科院校应增加双语教学教师的对外交流机会,每年都可以“送出去”一定数量的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并选择一两门国外大学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跟班学习教学或是对其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观摩学习。同时,工科院校要充分利用“请进来”方式,欢迎那些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人加入到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来。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会逐步建立起来的。真正要搞好双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还要建立起有效的长期的激励机制。为了真正搞好双语教学,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及落实好“卓越计划”的要求。为了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需要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实践。双语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模式又不尽相同,因而对于该类课程的质量评估要求特别。在“卓越计划”背景下,为了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需要进一步开展双语教学实践。

双语教学目前在教育界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上海、辽宁、山东、广东、江苏等许多省市的许多地区和学校,双语教学实验大有由“星星之火”转为“燎原之势”的趋势。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个旧课题,在“卓越计划”背景下的英语双语教学研究是一个新课题。在这个大背景下,重视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工科院校的应用与研究,研究和组织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齐晶瑶,王文利.关于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03).

[2]滕小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5,(07).

[3]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走向[J].中国地质教育,2005,(03).

[4]李春华,严明.专业外语向双语教学过渡的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教育,2004,(04).

[5]王海燕,刘迎春.高校双语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6]钱春丽,赵五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03).

[7]康立新.从中加两国比较看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不可行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双语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工程学;双语课程;网络课程

1 《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早在2001年11月, 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第八条明确规定“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王本华(2003)在上海召开了 “英语(与双语)教学国际论坛”,在《双语教学论丛》书中对双语相关的概念、双语教学的理论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研究。并强调要在金融、国贸、法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国际性相对较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 《金融工程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近年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终身学习、教育公平化和教育全民化等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等特性,使得网络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由美国白宫发起的GLOBE计划,是一项由科学家和教育家共同策划、通过互联网将科学家、教师、学生、学生的家长和朋友组织起来,共同致力于研究和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研究和环境科学教育计划,由全世界人们共同建设的一门网络课程。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 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教 [2005] 1号),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网络课程逐渐成为传统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成为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可见,网络课程的建设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由此,本研究认为2013年教育部新增课程《金融工程学》设置为双语教学网络课程适应了当前金融学专业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 《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1929 年世界双语教学第一次会议在卢森堡召开的,标志着双语教学成为国际性教育问题。在此之后,众多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纷纷投入到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当中,他们的努力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浸入式双语教学名族运动标志着全球范围的浸入式双语教学革命运动拉开了帷幕。目前,加拿大被称作是世界上双语教学最为成功的国家,其发展成熟的浸入式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外语教育和如何强化外语学习以及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双语教学实验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王斌华,2003)。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这些科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双语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二是针对双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研究虽然有了一些成果但还仍然是处于发展初期,对双语教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

20世纪末全球就掀起网络教育的热潮。1989年英国的全国学习网络(NGFL);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正式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金融工程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源于以下理论:

2.1 阈限理论

阈限理论又称临界理论。它把双语学习者分为两类:精通型和不精通型。精通型和不精通型的双语学习者对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或负面效应。阈限是一个能力的分界线,达到第一阈限时负面效应则可以被避免;当达到第二阈限时正面效应则大大提升。阈限理论的关键是使学生从第一阈限达到第二阈限。

2.2 双语教育评价模式理论

斯波尔斯基认为,以往的双语教学太过于简单,仅涉及到部分问题。他对双语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变量进行了归类,并提出了自己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改模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第二层次,双语教学计划的目的;第三层次,双语课堂与双语学校的运作;第四层次,双语教学的效果。通过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双语教师更加明晰,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推进双语教学发展。

2.3 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基于自身原有经验与外界刺激相互整合的渐进过程。根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转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建构综合实践活动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立体实施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建构自己的新知识体系。

3 《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

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成功经验,本文以2013年教育部新开课程《金融工程学》为基点,通过对《金融工程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来实现第二语言学习目的和掌握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两个方面的目标。这两个目标包含了对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文化修养和情感意识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同时,通过网络课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双语教学网络课程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自身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参与社会竞争。对《金融工程学》进行双语网络课程设计如下:

双语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69-03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2001年教育部4号文件提出了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重大决策,要求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同时强调率先在金融、法律、生物技术、信息、新材料技术及其他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从2004年开始,我们陆续在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堂中采用双语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一些问题开始显现。课程组对近几年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讨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瓶颈问题,并提出了课程建设的设想,希望能通过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解决目前双语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衷心希望得到高教界同仁的指正。

一、双语教学模式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的内涵根据环境和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种情况是在多民族聚居区或旧殖民地地区,为了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或便于输出价值观、政治制度、科技等政治原因而推行的双语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同时掌握两种语言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两种教学语言既是获得专业知识的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双语教学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织部分,它涵盖了教育的全过程,因此也称为双语教育。加拿大、新加坡等移民国家以及印度、香港等旧殖民地地区开展的双语教学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因此开展得比较成功。目前关于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大多数来自上述地区的双语教学实践。关于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研究者对国外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双语教学根据第二种语言的使用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1.浸入型双语教学。学校使用不是学生母语的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

2.保持型双语教学。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学习,此外的学科仍然使用母语教学。

3.过渡型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采用母语,然后逐步增加第二语言的使用量,最终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学习。在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与上述地区的情况有明显不同,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有一定外语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学校对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要求,主要是对外语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作了规定。《华中科技大学全英语(双语)教学实施办法》规定双语教学是指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采用英文教材并且英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总课时的50%及以上,板书、课堂用补充材料、作业、考试等一般要求用英语。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双语教学不仅是一个实验的领域,而且已成为争论的焦点。教学模式方法和人才培养质量出现以前没有的新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严重两极分化。例如,我们对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近三年的考试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考试成绩中60分以下的人数明显偏多,从而使成绩不呈正态分布(图1)。这种现象在其他中文课堂非常罕见。从考试答题情况看,语言障碍制约部分学生准确、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阅读英语教材有困难,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国内教育界专家和教学一线教师的广泛讨论。本质上是缺乏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在我国,学生虽然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但是缺乏应用英语的环境。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较强,但听、说能力较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脱节,不能顺畅阅读外文教材。从教学模式看,在我国高校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只能采取保持型双语教学,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第二语言使用的量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的调查分析,找到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瓶颈,在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及语言环境短期内难以有明显改善的背景下,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目前国情的双语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堂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2009—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读的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总人数为678人。这些学生进入大学的前两年接受了普通英语语言教育,97.7%己经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74.3%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在学校具有代表性。研究内容包括课堂调查、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分析,发放的调查问卷收到522份反馈。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教学基础。大多数学生对双语教学持积极态度,92.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愿意接受双语教学。有7.9%的学生反映由于听不懂或看原版教材有困难等原因降低了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到课率在60%以下。关于双语教学开设的范围,82.3%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的量不应该太大,比较适合每学期一门,或在个别课程中开设。上述结果反映了学生普遍担心由于英语水平不够而听不懂专业课程,从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

2.双语教学对专业课程的影响。有81.4%的学生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外语对专业课程学习造成负担,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没有负担或者无所谓。在外语学习及专业知识学习的精力分配上,26.5%的学生花费在外语学习中的比例大于70%,30.1%的学生花费在外语学习中的比例在50%~70%,只有46.9%的学生能把50%以上的精力用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说明在目前的双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负担比较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3.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教材等对教学的影响。高达90.3%的学生都认为PPT课件对于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有很大帮助,64.6%的学生希望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述是中英文相结合,28.3%的学生希望以汉语为主,选择使用全英语讲授的只有7.1%。同时只有18.6%的学生认真阅读过原版英文教材,有高达56.6%的学生表示只阅读过原版英文教材中的一部分,24.8%的学生没有阅读过,67.3%的学生没有阅读过其他英文参考书。调查发现由于原版教材生词量大,部分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从而放弃阅读教材而改为阅读中文翻译版。

4.对双语教学的评价。通过双语教学,91.1%的学生认为英语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英文阅读能力的提高。13.3%的学生认为目前这种双语教学方式适合自己的接受能力,69.9%的学生认为比较合适,剩下16.8%的学生认为不合适。以上调查分析说明目前的双语教学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肯定,在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同时反映出制约双语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是学生的英语水平欠缺。这势必造成部分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比较少,对专业课程中概念的内涵、细节以及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解比较粗浅。双语教学在一定比例的学生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流于形式。不但对英语学习没有帮助,还影响了专业的学习。

三、双语教学的问题探讨

1.坚定双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合理定位双语教学的目标。关于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人才需求方面看,随着我国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产业对生物科学与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据统计,生命科学领域的现代权威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文发表,70%以上的信息由英语传播,因而,对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英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开展双语教育,逐步过渡到全英语教育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规划要求。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能够认同双语教学对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应该坚定双语教学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双语教学的最好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然而从目前双语教学反映的问题来看,无论是师资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语言环境都很难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要求。高校目前的双语教学主要依赖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很难做到把一门课程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也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这种状态在短期内难以有明显改善,因此,首先应该理清双语教学的目标。从现实情况看,把双语教学定位为培养具有一定英语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合适,而且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为主。大学生经过英语语言教育,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双语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词汇库,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文献的阅读和思维、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进而运用外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

2.双语教学不应以降低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代价。在准确定位双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该明确“双语教学”是一种“学科教学”,而非“语言教学”。早期的双语教学为了照顾学生的阅读能力,选用内容比较少的精简教材,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英语生词的补习,课堂信息量明显不足。这显然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安排双语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考虑适当增加教学学时。采用渐进式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初期降低授课进程速度,留给学生适应英文教材的时间。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回归到正常的专业课教学。通过适当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3.解决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瓶颈问题。①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培训。教师的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双语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求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做到在课堂上熟练地进行双语切换,准确地表达专业知识。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师匮乏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高校双语教师基本上是一些外语优秀的专业课教师,一般有一定的国外学习经历。但是他们距离用外语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很难用外语充分表达专业内容。因此,高校应有计划地着手建设一支双语教师队伍,在师资上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②改革英语语言教学,使之与专业人才培养衔接。目前的英语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年来受到一些专家的批评。英语虽在我国占据了仅次于汉语的第二语言的地位,学生从中学到大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英语学习中,但从语言教育学科的角度讲,它始终是“外语”,而不能成为“第二语言”,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考试能力很强,而应用能力很弱。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重新设计,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比重,采用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教学,在一年级进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在二年级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三四年级适当使用双语进行专业课的教学。③双语教学应从培养计划着手规划,形成系列化。目前大学的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的阶段,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往往是依赖任课教师的意愿,缺少根据学科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的系统性规划。大量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环境后表现出不适应,不能运用英语进行顺畅的阅读和交流。课堂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的关键问题是学生掌握的专业词汇量不足。因此应该从培养双语专业人才的目标出发,从教学计划开始进行系统设计,双语课程形成系列化。从二年级开始,每学期设置一两门双语课程,课程间做到内容衔接,从易到难。让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逐步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熟练掌握专业文献的阅读。④逐步开展双语教学教学辅导材料的建设,建立专业的词汇库,形成高效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开展教学方式的改革,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英语专业词汇多,影响了教材的阅读。专业词汇不熟悉是影响双语教学的关键瓶颈。首先,在课程初期就要适当地讲授一些英文专业词汇,减少学生阅读英文专业资料的困难,让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其次,组织翻译编辑与课程配套的专业词汇集,帮助学生迅速跨越生词障碍。目前专业词典很多,但是在阅读过程中频繁翻查词典严重降低阅读速度,影响学习信心,因此教学中可以组织对某一门专业课程,按章节编辑一个专业词汇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课外安排一定的教材阅读预习任务,然后组织课内讨论,引导学生阅读外文教材。

针对部分学生的阅读只是停留在表层的理解上,对整个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这是目前一种受到普遍欢迎的教学新方式,通过分析问题、实际解决问题的方式讨论,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将这一教学模式引入双语教学课堂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加深对课程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维佳.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20-26.

[2]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3]王海华,王同顺.双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的接口问题[J].外语界,2003,(1):26-31.

[4]俞理明,袁笃平.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3):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