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形象思维;归纳思维;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86-0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各种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也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本研究以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了探究教学在培养初中学生思维能力以及他们获取、处理、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的过程和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法的可行性

探究教学是指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个人、小组、集体等通过多种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众多内容为探究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应用、物态变化、压强和浮力等不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更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听得见,而关于电与磁、功率、运动和力、机械能等众多知识点也为学生所熟知,其实验条件不苛刻,探究过程不复杂。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施条件非常成熟。而运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假设、抽象、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实验、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课程,而且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使得他们习惯使用形象思维去思考物理问题。而形象思维能力是一切思维能力的基础,因为抽象思维、归纳分析总结思维、创新思维无不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而物理学科是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它的很多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对物理事实的观察或实验获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引用形象思维的生活型、形象性、二维性、动态性等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法,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如在讲述分子运动知识中,其“看不见”的特性让学生非常迷茫。因为在他们生活习惯中运动的东西都是可见的。对此,笔者也从生活中入手,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那些看不见得,或者是很微小的运动。对此,学生列举出风、烟、雾等常见的现象,但是为什么烟、雾是可见,而风是不可见?考虑到学生的物理基础,笔者初步介绍了色素及其混合的效果,并引申出单纯的气体是有颜色的,然后让学生探讨如何观察气体的运动。学生:既然烟、雾是可见的,用瓶装的烟雾就可以观察了。老师:雾本质上是水,水大家是可见的。既然空气是可以运动,如果用瓶装空气就可以观察了。学生:空气是无色的,看不见。老师: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体,但是纯色的气体可能是有颜色的,如二氧化氮。学生:那就用瓶装二氧化氮,观察其如何运动。

讨论到此暂时结束,教师开始进行试验,用两只是广口瓶,一只装有空气,一只装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两个瓶口对置,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书写实验结果,如现象、时间等。该过程通过现实的实践,让学生从微观上理解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事实上,探究教学还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如“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运动与压强压力的关系”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力去证明这些物理规律,如通过加热、压缩气体等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分析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2.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一般原理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在形象思维分析的基础之上找出它们共同点,发现其一般规律的过程。物理学是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运动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基础科学,而物质运动和结构的都是以一定规律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分析、归纳这些物理规律的能力。初中物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就非常注重通过提供感观材料,进而到分析其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如在分析电压、电流、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如果直接让学生记忆电阻R=电压U/电流I,就失去了一次探究的机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方法:(1)组织学生根据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池组一对,电阻随机5欧、10欧、15欧各一个,测定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各个小组根据已学知识和经验,画电路图,组装电路。该过程教师不做任何提示。结果:每个小组都按照图1(或类似)的方式组装了电路。(2)根据改图,让学生分别测量电阻为5欧、10欧、15欧时电压和电流。记录结果如下(当电阻为5欧时):

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数学思维是既要严密客观,强调逻辑性,又要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思考问题时要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多途径、多方式。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高速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却不严密,勤学好问却又缺乏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性和独创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够始终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

一、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的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数学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就是作为课堂的主角,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则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地去消化所学习到的知识.

2.片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学校到老师都只是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来达到高分数,而对于学生是否真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熟练地运用则是缺少关注.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一个高的分数,提升学校的升学率,而对于所谓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判断能力等相关能力则缺乏应有的重视.

3.学生自身对数学学习认识存在偏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学习的主体,想要把一门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要求他们能够熟练并牢记,首先需要学习者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明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到什么样知识,以及锻炼自己那些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接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个,许多学生知识片面的认为自己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考试使用,只要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够应付考试就可以了.因此,许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去接受老师的讲授,而不愿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分析、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初中生笛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1.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们扮演小记者,调查中学生的视力情况,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认真地考察着,大家相互询问各自的视力情况,并将自己统计后获得的结果记录下来,接着,教师让学生们进行分析,于是学生们开始进行议论,并进行了总结和对照,最后,教师再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掌握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并给予肯定与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认真地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利用数学思维能力,顺理成章地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在生活中能够灵活地利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处理问题。

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范文第3篇

近年来,笔者在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导入要奇――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物理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并不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探究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课堂导入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可以设计几个非常有趣的游戏。(1)踩影子。试一试,你能将物体的影子踩在脚下吗?(2)手影。想一想,手影为什么会随手形改变?同学们带着一些问题去认识、分析、概括,教师及时予以评价,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这一阶段,从教育教学目标上,舍弃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必须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精讲点拨――科学性

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教师此时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阻滞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但对学生是一种变相的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地位。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广泛搜集现实的材料,设定使用的媒体和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将会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上课的工作量。

三、巧设疑问――思维性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设疑也应有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的递进,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有意巧设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要保护好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小结精简――逻辑性

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 英语阅读 教学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英语阅读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所以教师必须要针对问题研究解决的策略,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打破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有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同时也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多元化,但是现阶段我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没有形成灵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还比较单一,很大一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还是根据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所以课堂的教学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的时候只是重视对关键语言点的讲解,并没有对课文中的重点材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所以整个课堂活动非常单一,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也就无法主动进行学习。

(二)阅读模式不合理

在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虽然大部分学校都设立了独立的阅读课,但是这种阅读课的有效性比较低,因为在课堂上教学没有足够的组织,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高中英语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无法掌握具体的英语阅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学的效率非常低。除此之外,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是秉承传统的教学理念,因此英语阅读模式不合理,教学模式老化,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第一位,这样一来就会阻碍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也会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阅读受到习惯制约

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英语是第二语言,所以在英语教学中的效果也会受到中文的影响,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也会有一些中文的习惯,所以在高中英语阅读学习和教学中会面临一些困难,教师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和制约,在给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为英语的阅读需要有非常好的英语文化知识素养,尤其是一些英语国家的习俗和习惯,对于阅读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但是现阶段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里大部分的高中英语教师都是将文章翻译为汉语,这种以翻译为主的教学方式大大影响了学生英文对整体文章的把握,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非常不利,不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情境

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创新思维,教师需要从创新教学情境入手,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学生就会被吸引,能够切身的融入到情境中去,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境的设计,在每一节课的课前都要设计好相应的教学问题,在课堂上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启发。教师必须要从自身素质入手,加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材的研究和把握,只有充分的掌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思维点,才能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进行创新的思考。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思维非常重要,所以在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需要进行情景的创新,讨论形式不拘一格,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创新思维空间,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形式

为了能更好的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对英语阅读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创新教学形式。因为只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教学方式一定要呈现出多元化和灵活化的特点,才能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思考,也才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三)增加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教学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培养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更好的保持。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效果最明显的就是探究性学习和任务型教学,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设置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对学生提供指导,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可以让学生自行创新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大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利用现行教材,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让学生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发挥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作用,积极的改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更好的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丁晓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4).

[2]石蕴玉.批判性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周春鲜.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4,(02).

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感悟

在小W阶段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创新,并且能够有效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育理念进行更新,探究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去进行思考探究,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之下,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可能会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未有严密的论证,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对这些知识进行仔细探究会发现,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判断推理,这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根据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虽然所具有的逻辑思维仅仅是基础,但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创新史,所以要想进行创新,首先要更新自身的观念,这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许多教师都以应试教育为主,仅考虑分数未能实际考虑学生的发展,经常会出现一堂课上,教师一直在煞费苦心的进行讲解,学生安静地听,之后再进行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这样做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幅度降低。如果学生在这种环境之下进行学习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二)问题启发教学

学习来源于思考,思考源之于问题。问题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很强,并且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具有疑问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让他们能够主动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问学生我们去商店买东西必须要带什么东西啊?之后学生就会积极回答“钱”,之后可以将带有钱的卡牌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其进行认识和理解,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不同价值的钱进行换算。这种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之中,学生也会对此非常感兴趣,进而才能够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用情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善于运用和蔼的表情和激情的评价来对待学生,这样在进行讲解时,可能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能够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注意力等,这也是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需要注重的。同时在讲课时,教师设置问题后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思考,大胆回答,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让问题牵着学生走,同时问题的设置也必须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水平。例如,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伸个懒腰”让学生一起做,之后再摆正姿势认真听讲,题目:张村要修1500m的路,3天修了这条路的,这样的速度多久可以修完。学生可能不会,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即线段图的使用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自行对题目进行解答,并寻找多种解答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作业具有创造性

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特定的题目解答过程中能够有多种解题方式,因此,教师在设置题目的过程中,应该减少练习的次数,求问题的一题多解,这样做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即教师要对自身的理念进行更新,改善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情境,通过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