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而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实验室安全存在不少隐患,其原因在于安全管理欠佳。因此,要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增加不定期安全检查的频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安全无风险的实验环境。因此,认真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总结管理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为适应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环境监测机构纷纷开展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然而,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规章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很多工作尚在不断的摸索之中,还普遍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例如:有不少单位还没有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部门,很多都是由单位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管理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极为不重视。此外,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不断增加。

1.2安全硬件设施不到位

目前,我国很多单位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非常大。大部分实验室都是由于资金不足,相关设备仪器陈旧;例如:一些单位在配置硬件设施时,忽视了洗眼器、应急喷淋装置、灭火器、通风管道、通气线路等设施的良好配备。此外,调查发现,有很多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消防设施配备严重不足,按规定,实验室应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器具,但因资金缺乏而未配备或配备数量不足,已配备的消防设施又因维护不到位,致使其功能丧失,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3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当前,少数实验室不注重抓安全管理,在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之中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难以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工作人员未能树立起应有的安全意识,导致安全管理体系难以得到完善。例如:在监测实验室,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自觉性差。在实验室内随手将废弃的有毒有害试剂倒进下水道;生物安全柜内实验用品过多,堵住通气格栅;戴污染的实验手套直接接听公用的办公电话;在实验区内进食;将防护服穿出实验区域等。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却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2 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议

2.1完善和健全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

毋庸置疑,完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建立安全的实验室环境的重要基础,为此,相关单位可以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方法。同时,各监测站还要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度的内容要尽可能涵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工作人员管理、菌(毒)种及样本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努力使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

此外,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后,还有落实责任制,严格按照规章执行,进一步明确职责,防止出现责任不清的现象。

2.2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并减少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危害。为此,环境监测实验室要依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在工作间内,各种仪器和样本的分布要合理,防止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对于环境监测必须要用到的各类器皿与试剂一定要分类存放,含有剧毒的试剂必须存储在指定的保险柜中,并交由两个及以上的人分别保管。此外,我们各级领导应高度关注监测站实验室建设,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适当添置一些必备的安全设施,更换一些过于陈旧的设备,为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降低污染排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3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构建单位、实验中心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者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加强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力度。在安全管理中要加大监测工作的监督、检查、整改和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执行层面上要运作规范,依法按章办事,工作落实到点到位。最后,制定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各项详细的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在环境监测实验室里是十分重要、必不可缺少的。随着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任务的日益繁重,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实验室内各种复杂危险因素的威胁也日益突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若干对策。针对这种现状,就要求环境监测站的各级主管部门要不断强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瑶.实验室环境管理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S1).

[2]乔晋忠,张丽萍.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09(1).

[3]方淑琴.加强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探讨[J].才智,2010(5).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包括各种操作、训练室),是隶属学校或依托学校管理,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

第三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必须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条实验室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置。要做到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队伍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提高投资效益。

第二章任务

第五条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完善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教学资料,安排实验指导人员,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第六条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应当吸收科学和教学的新成果,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根据承担的科研任务,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工作。努力提高实验技术,完善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以保障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科学实验任务。

第八条实验室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

第九条完成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计量及标定工作,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开展实验装置的研究和自制工作。

第十条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的各项规范,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第三章建设

第十一条高等学校实验室的设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和饱满的实验教学或科研、技术开发等项任务;

(二)有符合实验技术工作要求的房舍、设施及环境;

(三)有足够数量、配套的仪器设备;

(四)有合格的实验室主任和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

(五)有科学的工作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实验室建设、调整与撤销,必须经学校正式批准。依托在高等学校中的部门开放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调整与撤销,要经过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要纳入学校及事业总体发展规划,要考虑环境、设施、仪器设备、人员结构、经费投入等综合配套因素,按照立项、论证、实施、监督、竣工、验收、效益考核等“项目管理”办法的程序,由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归口,全面规划。

第十四条实验室的建设要按计划进行。其中,房舍、设施及大型设备要依据规划的方案纳入学校基本建设计划;一般仪器设备和运行、维修费要纳入学校财务计划;工作人员的配备与结构调整要纳入学校人事计划。

第十五条实验室建设经费、要采取多渠道集资的办法。要从教育事业费、基建费、科研费、计划外收入、各种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实验室建设。凡利用实验室进行有偿服务的,都要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实验室建设。

第十六条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申请筹建开放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等实验室,以适应高科技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十七条高等学校应通过校际间联合,共同筹建专业实验室或中心实验室。也可以同厂企业、科研单位联合,或引进外资,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建立对外开放的实验室。

第十八条凡具备法人条件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可取得法人资格。

第四章体制

第十九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归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或本系统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

第二十条高等学校应有一名(院)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并建立或确定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行政机构(处、科)。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实验室工作的实际,拟定本规程的实施办法;

(二)检查督促各实验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组织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归口拟定并审查仪器设备配备方案,负责分配实验室建设的仪器设备运行经费,并进行投资效益评估;

(四)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情况的审核评估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任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在用物资的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

(五)主管实验室仪器设备、材料等物资,提高其使用效益;

(六)主管实验室队伍建设。与人事部门一起做好实验室人员定编、岗位培训、考核、奖惩、晋级职务评聘工作。

规模较大的高校,系一级也可设立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岗位或机构。

第二十一条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规模较大、师资与技术力量较强的高校、也可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

第二十二条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高等学校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由主管校长、有关部门行政负责人和学术、技术、管理等主面的专家组成。对实验室建设、高档仪器设备布局科学管理、人员培训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咨询,提出建议。

第五章管理

第二十四条实验室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要针对高温、低温、辐射、病菌、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切实加强实验室环境的监督和劳动保护工作。凡经技术安全的环境保护部门检查认定不合格的实验室,要停止使用,限期进行技术改造,落实管理工作。待重新通过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第二十五条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国务院颁发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安全保密的法规的制度,定期检查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等方面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要经常对师生开展安全保密教育,切实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二十六条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不随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不得污染环境。

第二十七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物资的管理,按照《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高等学校物资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规、规章执行。

第二十八条实验室所需要的实验动物,要按照国家科委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及各地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具体规定,进行饲育、管理、检疫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重点高等学校综合性开放的分析测试中心等检测实验室,凡对外出具公证数据的,都要按照国家教委及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进行计量认证。计量认证工作先按高校隶属关系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实验室验收合格后部委所属院校的实验室,由国家教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进行计量认证;地方院校的实验室,由各地省政府高校主管部门与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计量认证。

第三十条实验室要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要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水平考核。

第三十一条实验室要实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物资、经费、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实验室情况的准确数据。

第三十二条要逐步建立高等学校实验室的评估制度。高等学校的各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实验室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效益、实验室特色等方面的要求制定评估指标体系细则,对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开展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作为确定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六章人员

第三十三条实验室主任要由具有较高的思想政党觉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修养,有实验教学或科研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相应专业的讲师(或工程师)以上人员担任。学校系一级以及基础课的实验室,要由相应专业的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的人员担任。

第三十四条高等学校的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均由学校聘任或任命;国家、部门或地区的实验室、实验中心的主任,副主任,由上级主管部门聘任或任命。

第三十五条实验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编制实验室建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二)领导并组织完成本地规程第二章规定的实验室工作任务;

(三)搞好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

(四)领导本室各类人员的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负责对本室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及考核;

(五)负责本室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工作人员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六)定期检查、总结实验室工作,开展评比活动等。

第三十六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作。各类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要各司其职,同时要做到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第三十七条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要参照在校学生数,不同类型学校实验教学、科研工作量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状况,合理折算后确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流动编制。

第三十八条对于在实验室中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工作人员,可参照国家教委(***)教备局字00*号文件《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在严格考勤记录制度的基础上享受保健待遇.

第三十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由实验室主任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对不同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作职责的有关条例定及实施细则具体确定.

第四十条实验室各类人员的职务聘任、级别晋升工作,根据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和本人的工作实绩,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高等学校要定期开展实验室工作的检查、评比活动。对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鼓励,对违章失职或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损失者,提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直至追求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第3篇

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室能否予以有效管理,对化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实验室管理相应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科学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对于改善学生的实验环境,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应进一步强化化学实验室管理,以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规章制度建设

实验室的规范管理离不开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对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等加强管理,保证各项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应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还要对仪器的维护及报损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化。尤其对于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应做出特别规定,如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由于这些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应对其使用和操作程序严加规范,尽量防止损坏。其次,制定针对药品的规章制度。对于药品的使用也应予以规范,尤其对于一些有毒、易腐蚀等危险物品的使用,应作出严格说明,以保证实验的健康环保进行。再次,应对废液、废气以及废渣等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做出详细规定,以防违规处理破坏实验室环境,并造成空气污染。第四,对参与实验的师生的行为应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

二、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

除了对实验室仪器药品的使用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外,实验室教师还应注意在日常对仪器药品做好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1.化学仪器分类存放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仪器应分开做好保管工作。精密仪器应与普通仪器区别对待,重点保管,应对每台仪器设置编号,并用卡片进行标示;对于较大型且贵重的精密仪器,应分派专人进行保护维修;机器每次使用后,都应做好相应的使用记录,并由使用者进行签名,以通过加强实验人员的重视程度,尽量减少精密仪器的磨损。对于玻璃仪器,由于数量多且易破碎,应进行科学摆放,并做好标注,一般按照外低内高、由小及大的顺序进行归类存放。

2.药品的存放管理。药品一般需按有机药品和无机药品进行分类保管,并同仪器一样,分别按一定的顺序,贴制标签予以分类管理。对于危险品应进行专柜保管,并实行双人管理的制度,以确保危险品保管的安全性。另外,应对危险药品定期做好检查工作,防止它们发生某些反应,导致不能正常使用,或对人产生危害。

3.应做好药品仪器的选购工作。仪器药品的购买应根据实验情况合理购入,避免多购浪费资金,少购影响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每次购买后均应做好详细记录,以方便今后使用中遇到问题时,能有迹可查。

三、实验程序管理

对于各个具体的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流程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尤其是要保证学生能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因对实验不熟悉而损害仪器药品。应让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规定下,在每次实验前做好认真预习,对实验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防止在实验中出现意外情况而措手不及。另外,在实验中,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细心操作、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对实验结果做好分析,以能提交较为详实的实验报告。最后,实验后,应对实验中使用的所有药品和仪器按照要求进行归位,归位前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仪器做好检查及清洗等工作,并按照原来的顺序贴上相应标签予以标注。另外,对于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应做好清理工作,防止出现意外问题。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研究分析;措施研究

引言

目前阶段的高职院校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我国的教育部逐步的开展人才的培养评估计划以来,各个高职院校对于实验室管理的力度都有所加强,同时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增加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实验室的各个设备数量,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在现今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的模式当中,还存在有较多的问题急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进行整改,诸如针对实验室的管理缺乏一个长久性的规划、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不合理、实验室的管理意识观念较为淡薄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高。所以,在相关工作当中需要切实的研究整改的方案,以便进一步的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准的提升。

1.我国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深入细致的对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从总体上来讲,相关的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的管理缺乏长远的计划。这一点是当前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高职院校一般的来讲都是由中专院校转变成的高职,而实验室的建设并没有经过合理化的研究,并且缺乏必要的整合与管理模式的优化,各个实验室之间相对都比较独立,没有一个整体性的、全局的发展意识和发展的观念。而在部分的院校当中,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主管实验室的部门,各个工作单位的工作项目都较为独立,责任制度不是非常明确,管理也缺乏应有的规章和制度。所以,针对上述的问题,还需要进行切实的改进,以免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的整体效益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

(2)实验室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当中,一大部分的实验室人员都有专业知识较为缺乏以及实践能力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的问题,与现今的发展建设理念有着一定的差距。另外一个方面,在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也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缺乏上进心,高职院校也难以保留优秀的人才,最终就导致实验室师资队伍的结构不稳定,教学的水准不过硬,知识和技术等的更新较慢,难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之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质量第一额提高。

(3)实验室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规章制度,而在有效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要遵循的工作准则以及工作规范这一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在针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评估的过程之中,需要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近年来的发展规划进行总结,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使得材料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规范性等得到加强。但是在这一方面工作当中现今还存在有较大的不足,管理的意识淡薄,仅仅关注的是设备的拥有数量,而不关注设备的使用效益,管理过程比较分散,不够集中,而部分院校为了使得管理方便,没有办好相应的借用和申请登记等手续,最终造成实验室的管理更加混乱,不能保证改革收到应有的成效。

2.完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措施分析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现阶段工作当中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有着全面的了解和细致的掌握。接下来,将针对完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措施和技术方式进行探究,力求更进一步的为相关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健全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全面的实施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实验室管理达到现代化需求的根本性保障之一,这一点在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以及保证实验教学成果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相关工作当中,需要全面的对学校制度进行研究,结合教学的规划和总结等,全面的保证实验室的工作可以稳步的进行,同时根据教学的需求,对设备的最优化利用原则进行制定,明确基本的信息和资料。其次,原始材料的收集也需要具有时间性,将原始材料等传统的记录方式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目录导航框架,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展望,更进一步的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2)完善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的分工机制。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基本义务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得管理的内容可以更加细化、更加规范。同时,实验室的长期建设规划方案,也需要依照现阶段的基本情况进行制定,结合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实验室的教学可以与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相互有机结合起来,对其中存在的矛盾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化解,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建立有章可循。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严格的执行相应制度,提升管理的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措施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为相关实验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平.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M】.民营科技,2011.9:23-26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工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1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化工作为传统行业涉及到工业、农业、航天航空、水利建设和食品安全等国民经济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行业对化工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也对高校毕业生在动手能力、专业特长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化工实验室是提供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和科研实体,在化工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1,2],是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进行科学研究、开展教育教学、培养科技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化工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加强、巩固和创新,并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开展这些工作的保障,只有管理的规范,才能更好的为科研和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近几十年,高校实验室建设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有所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管理和责任制度不够健全。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结构系统。实验室设备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方式又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规划,使高校实验室存在管理机制不统一、理不顺等问题,对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由于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做到有章可循。此外,有些实验室虽然建立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执行力不够,管理不到位,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3]。负责仪器操作的实验室人员责任心不够强,普遍存在会用就行的思想,对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并不上心,有的甚至没有对仪器使用说明进行认真研究,不能很好的按照说明书使用仪器,严重影响了仪器的使用寿命,更有甚者造成仪器不同程度的损坏。对于已经损坏的仪器不能及时加以维修,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管理和责任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很难执行。有时,有些制度也会对仪器使用者产生束缚作用,造成仪器的闲置[4]。

2.安全制度不严。实验室工作,尤其是化工实验室,因其复杂的安全环境,十分具有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预防。然而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不顺,安全制度不严,没有建立起化工实验室全面安全管理的领导体制[5],极大束缚了实验室安全工作建设。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废液、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生安全意识不足,使化工实验室的管理规范留下安全隐患。

3.高端仪器的利用率不高。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需要,购买了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但由于实验的易耗材料昂贵、维护成本高等原因,只能由指导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很难了解仪器的使用及操作原理。此外,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需要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但培训名额有限,只有科研需要的教师会比较熟练地操作,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的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

4.设备的重复购置。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长期依附于理论课,实验室也是依托于教研室建立,实验室人员和实验教学主要受教研室管理。实验室设备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没有统一进行规划。在这种体制的作用下,教研室各自为政,实验室的管理存在过于分散,集中管理力度差,缺乏全局和整体意识的问题,导致部分实验设备和设施存在重复购置和建设的现象,在管理上得不到优化合理的配置,使用效率低。

5.实验管理队伍建设不合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统称为教辅人员,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实验技术队伍结构的建设不合理[6]。实验技术工作人员少,工作薪酬较低,职称难评,因此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安心于实验室工作,纷纷调离此岗位,使得一些实验室成了高校老、弱、病、残以及家属的安置所。这些人员由于身体、年龄、学历和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应实验室工作,因此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另外,很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还是过去的老一套,已完全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知识,与实验教学改革、发展要求尚存一定的距离。

二、实验室管理的改善

1.制度化管理。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学生实验记录登记》、《易燃易爆化学试剂使用登记》、《有毒化学药品使用登记》、《实验室废液的绿色化管理》、《损坏仪器登记》等[7,8]。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不仅能让实验教师及时了解仪器和化学试剂的使用情况,切实保障实验课的正常进行,也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化学药品等耗材的优良习惯。为使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强,还应根据实验室的不同功能,进行管理制度的细化,如气相色谱室管理制度、原子吸收光谱仪管理制度等。制度的进一步细化,规范了实验室人员及使用行为,有利于减少问题的发生。

2.安全管理。建立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有效保障学生和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务安全,使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达到良好有序的要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的管理: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对实验人员及师生安全观念的灌输,明确安全管理职责,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责任到人,注重安全管理的落实,保证实验室工作安全。(2)实验室基本设施的管理,包括水、电、火等。实验室中的水管、电线、开关、灭火器等因长期使用或受腐蚀等原因,存在老化等问题而造成漏水漏电,给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带来损害。因此,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设法解决。(3)化学试剂的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应了解化学试剂的理论性质。在存储方面上,易燃易爆、易制毒和易挥发的试剂,要分类存放,同时仓库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有毒有害的危化品要单独建库存储,采取双人保管制度。实验后的化学废液应进行统一回收,不能直接排放,并定期将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统一送到废物处理厂处理。

3.规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应围绕教学需要进行。建立设备档案,建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档案,整合优化实验室资源,可以将部分被闲置的设备纳入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复购置和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另外,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坚持人员落实和责任落实[9]。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要定点存放,专人保管和维护,并对外开放,充分提高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制定后,实验人员便是决定性的因素了,必须做到人员到位和能力到位。责任落实是加强管理的最有效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人,如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以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工作上的差错。同时,将仪器设备进行计算机管理,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全方位过渡,达到仪器设备的最优配置,发挥科研和教学的最大效益。

4.加强专业实验队伍建设管理。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思想,可以从内部发现和培养人才,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得以实现。采取岗位辅导、定期培训、与生产厂家联合培训、到外校进行深造、留学等形式,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保持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活力;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狠抓思想素质工作,对实验人员定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求实验人员以自身为表率,培养和引导学生尊重教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作风,自觉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三、结论

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安全机制,把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更好地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探索和研究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才能够真正使实验室成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何晓梅,韦传宝,陈存武.开放型实验室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2):119-121.

[2]梁传杰,吴晶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前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1(3):23-27.

[3]熊江波.基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职能整合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5,14(7):52.

[4]邓型深,姜吉琼.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现代装备,2009,(6):112-113.

[5]梁建国,于燕梅.实高效化工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29-231.

[6]周齐佩.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21.

[7]娄阳.浅谈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J].贵州职教论坛,2015,1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