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知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物理;学科;知识体系

被称之为“自然科学之母”的物理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它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研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因此,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理工科各专业知识体系建构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开设大学物理非物理专业

目前,全国各高校下设专业中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农学、教育技术、生物、光电信息工程、环境工程、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通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材料物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几十个专业开设有大学物理课程。这些专业涉及到的领域有生物、化学与化工、医学、计算机科学、通讯、电子等,由此可见物理学是非物理学专业应掌握的一门重要是基础课。

二、物理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力、热、声、光、电等形形物理现象的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规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思想方法体系,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到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以数学为工具,以物理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基础,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如:量子力学成功的揭示了化学键的本质,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及医学奖、甚至经济学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但却未发现非物理学专业出生的科学家问鼎物理学奖的事例。由此可见,物理学在整个自然科学中起指导作用,各自然科学尽管研究对象不同,但复杂的运动总是以简单运动形式为基础,致使物理学的研究成果被运用与研究复杂运动的学科中去,推动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大学物理在非物理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一)为专业知识体系建构奠定知识基础

普通物理学课程内容包含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五部分,它们互相渗透,紧密联系,组成了普通物理学课程的整体。这些知识为非物理类理工科各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储备,为其他课程开设和讲解铺平道路。若没有这些基础知识,非物理专业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学生会对很多知识感到突兀、不解,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为让学生理解,必然要补充相应知识,给专业课程教学带来负担。例如:学生若没有学过电磁学,通讯类专业学生在学习通讯原理、信号传输方式、就很难理解。由此看出,理工科专业学生要学习专业知识、形成专业知识体系,离不开大学物理知识铺垫。如果说专业知识体系是一座塔,各专业课程是砖,那么大学物理就是这座塔的基石。

(二)为专业知识体系建构奠定研究思想与方法基础

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包括:守恒的思想、等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放大的思想、比较的思想、近似的思想、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思想、类比的思想等。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物理学思想的体现,具体有:控制变量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的方法、等效法、图像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整体与隔离法、分析与综合法、图像法、比值法、假设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这些研究思想和方法在理工科领域中有共通之处,如物理学中守恒的思想在化学领域中表现为: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物理学中力及力矩的平衡、理想气体中的P、V、T变化的平衡问题,在化学上表现为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由于有大学物理的研究思想与方法为基础,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理解、接受。从而促进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培养适合大学学习的学习方法

大学物理是非物理类理工科各专业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这个时期学生接触到的专业课程大多数只有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不适应大学学习。因此在这一阶段开设大学物理课程一方面与中学物理有一定衔接过渡,能帮助学生从熟悉知识过渡,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一种适合大学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高等数学的作用,为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大学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思想、方法等方面为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并且对大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作为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知识同时,学会研究思想与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找到物理与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点,从而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在专业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克椿.物理学在促进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J].物理,1992(21).

[2] 吴好东.物理学对其他学科和社会发展的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9(07).

[3] 马文蔚.物理学(第五版)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初中生物知识体系范文第2篇

一、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环境等方面,且重点都只是对生命现象粗浅的描述,仅仅将各类生物知识进行了不同类别的概述,但却没有将生物界各个领域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高中生物教材的基础和起点是初中生物知识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初中生命现象及形态结构产生的原因、过程等根本性问题,主要包括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物质分子等知识.如:在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书中,对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进行了基本的阐述,明确遗传信息是在细胞核中转录的.高中生物教材进一步揭示了对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一个遗传过程,明确了基因决定了生物性状,并对遗传学中的两大遗传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并介绍了遗传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物归属于初中自然科学,主要要求学生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掌,掌握一定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在知识层次的构架上以科普为主.而高中生物是在初中生命科学知识基础上更加有深度的、有内涵的、揭示本质规律的生物教育,是整个知识框架更为系统化、理论化,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知道这个现象,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生物现象.

二、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虽然没有资格来改变课程设置,为实现初高中生物知识的全面了解,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必须重视初高中生物知识的有效衔接.这里的衔接不光指的是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巩固和加深,还要对学生在认识层面上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探讨,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得知识构建理论体系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依旧在误区里面不能自拔,教高中的时候完全抛开初中的知识点不谈,认为初中知识太过于简单没有必要涉及,这也就将初高中的知识在完全割裂和隔离开来了,相反的在高中教学中好药人为地将这两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才对.此外,知识点教学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味地重复初中知识,或者直接进入高中更为深入的知识,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降低教学质量.

2.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对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着准确、清晰的把握,对整体的知识框架要有着系统化的梳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对教材衔接处的真空地带进行补充,使初、高中生物知识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初中生物强调的是在生物圈中人类的活动以及人体的构造;高中生物课程的必修部分强调的是生物科学最基础的、本质的原理和规律,选修课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等等.有助于学生拓宽科学视野,养成科学思维,加深对于生物这个领域的了解.

3.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过于浅薄,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授受式教学手段,并以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青春期,学习心理也完成了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改变.因此,高中生物的教学方融入探索性、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将书本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理论框架.高中生物教师不能依旧使用初中教学的那套老办法,在课堂教学上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对生物感兴趣,从而自发地进行对问题的思考.

4.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初中生物知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物 衔接 教学

一、充分认识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在高中的起始阶段,教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在初中所学习的本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复习旧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对于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得较差,而高中学习又必须很好掌握的知识,要加以补充。

生物学科因初中结业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了一系列衔接问题。从高中教学上看,存在着两大方面的明显欠衔接的问题:

一是学生知识衔接上的断层问题。

初中生物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在初三和高一有两年断层期。进入高二,就算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掌握得很好,在经历了两年以后,也基本忘得一干二净,高中生物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

二是教材知识体系问题。

初中新课标和原教学大纲差别较大。原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以文字加以表达,新教材以活动和图片来体现知识点。初中新课标删减了较多内容,原来系统的知识变为零散的知识。但这些内容又都是高考考纲所要求的,所以高中教学必须适当补充和扩展。

二、做好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衔接教学的策略

1、深入研究高初中课标及教材,确保教学有的放矢

通过对初高中课标的研究发现,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是按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命基础知识,是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高中生物学是将初中阶段生物学的知识加以综合、概括和提高,使学生获得关于生物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要学生知道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从中可以看出,初、高中两个学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要互相衔接。因此在教材编写时,有些内容虽在初高中都有,但各有侧重,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有些内容只在初中教材中出现,如有关生物的分类知识,由此来看有必要明确初高中的衔接点,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

2、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应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知识结构图等多种形式来构建知识结构,利用概念图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辅导和因材施教,而学生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统领概念,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将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并举。

3、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高中生物学习中不能够像初中年那样只是上课听听,下课把作业做完就了事,而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增强自学效果。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有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并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学生予以鼓励。一定要有意培养学生以下4种自学习惯:

① 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了解,对那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② 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作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工具书有《辞海》、《词典》、《百科全书》和《教学参考书》等,鼓励学生购置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③ 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初中生物知识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学科学,衔接,学习方法,教学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阶段,初中物理是入门课程阶段,两者存在着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因此,中小学衔接教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做好这个衔接呢?我想并不是指教师简单地将小学的相关知识再拿到初中课堂上复习一遍,而是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计划和准备,有目的、分步骤地进行。在此以初中为主体对科学衔接教学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物理学科从初二年级开设,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接触一些物理现象,但是一般不介绍严格的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周密的实验、复杂的计算等等。当物理学科正式开设后,严格概念的界定、定理定律的证明与推导、周密的实验操作、复杂的计算就逐步引入。初二学生在接触物理学习之前,就会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们有自己对物理学的憧憬,诸如神秘感、探索的欲望,来自高年级学生的影响,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初中物理做好了知识和情感上的铺垫。如果能把初中物理教学与小学科学课教学有机的衔接起来,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系统,就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减少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物理学习的不适应,使学生在小学养成的科学素养、探究兴趣顺利地转化为初中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能从流畅的过渡中更为轻松地学到物理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衔接

初中物理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在基本理念上明显地表现出一致性,其核心理念包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初中物理课程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把它作为课程内容之一,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了以往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成为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研究科学课与物理课课程标准,明确小学3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课学习之后,应该或可能达到的程度,对指导初二年级物理教学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本知识的衔接

科学课的科学知识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方面。其中物质世界与初中物理联系紧密。小学科学课的物质世界部分从内容上来说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学生升入初中后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小学科学课程密切相关。但由于多数情况下初中和小学是分开办学,教师又缺乏沟通的平台,导致物理课的教学与科学课相互脱节。中学物理教学和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应研究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在内容和科学思想上有哪些衔接点,思考如何利用学生在科学课中已形成的初步概念,通过同化与顺应,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

三、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小学科学学习主要以探究为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或许是小学教师在探究教学时过于包办探究思路,只“扶”不“放”,学生缺乏独立探究简单问题的能力。多数学生还不具备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一般探究性问题时不知所措,思维受阻。初中物理则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把小学科学中培养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顺利过渡到初中物理要求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

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衔接

初中生物知识体系范文第5篇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概述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即物理教师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把物理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制定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教学规划时,把初中物理的相关理论与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有关物理知识进行紧密连系,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对物理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乐趣.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教师把物理知识生活化,让物理理论实际化形象化,增加了教学可操作性,提高了物理知识的易懂性.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在物理教学研究中,是一种新的改革创新,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不仅对物理教学研究中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物理知识的形象性,初中生对物理理论知识接受起来更加轻松,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1.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使得难懂难理解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容易掌握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从小学升初中,物理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有别于语文、数学、英语,它所涵盖的知识和理论是非常多,对一些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知识,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初中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仅困难,而且对物理知识的应用不灵活.实行物理生活化教学后,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密切联系,不仅能容易理解那些难懂的物理概念、公式、规律,还能让学生把物理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电器的开关、多个电器的关联等等把这些实际的生活应用与物理知识挂匀,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讲授物理理论、规律等知识时,往往把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地进行教学.比如教师讲授物理的“沉”“浮”相关知识时,把物理生活化,让学生拿平时常用的文具盒、橡皮檫等放在放在水中进行试验观察,然后讲解“沉”“浮”知识,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吸引他们挖掘更多的物理知识.

3.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提倡学生把物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造创新能力

把物理知识教学生活化,一方面能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到具体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探究;另一方面,物理生活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当实际生活遇到问题时,如电线短路、电器开关坏了等,能凭自己的能力及知识进行解决.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对更多生活物理知识的探究,激发他们的物理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提高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措施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生活化,并不难做到,要在课前备课、课堂讲授知识、课后引导中多注重联系生活,认真做好每一项准备就可以,而且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不仅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更加简单透彻,教师也能提高整个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提出几点方法策略共大家参考.

1.教师对每一节的物理新知识应该从生活导入

我们知道,学生对每一个新知识的接受和应用都有一个过程,教师如何利用这个过程,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这是教师授课应该考虑的.要想学生能对所学的新物理知识感兴趣,提高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每一节物理课教学前,应该注意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导入.物理生活化教学,就是用生活中的东西导入课堂新知识,如力的大小、力的受力面积等,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先拿出大小相同的两枚图钉,但是图钉一个是圆头、一个尖头,让学生演示把两枚图钉同时按入面板中,看那个用力多,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

2.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进行物理教学

把要教授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进行密切联系,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相关物理知识的讲授.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如梳子梳头发时产生静电,通过这个现象,跟学生讲授摩擦生电的原理及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滴现象中发掘、学习、探索物理知识的,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更加容易理解,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3.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教给学生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能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效的解决所遇到的物理现象或者问题.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把物理的受力面知识,应用于重物的搬运,把物理的关于材料特征的知识,用于对物体的性能的辨别等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拓展课外物理实践活动,比如参加各种物理竞赛、各种社会活动等.

4.开展物理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