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第1篇

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五条:

1.经济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因推行物流成本管理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管理而丧失的收益。任何物流活动都要讲求经济效果,也都需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这种代价不能太大,不应超过建立这项管理所能节约的成本。

2.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管理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具体说来,要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要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要适合职务与岗位责任要求,要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

3.全员参加原则。任何物流活动都会发生成本,都应在物流成本管理的范围之内。任何物流成本都是人参与物流作业的成本,只能由参与或者有权干预这些活动的人来管理。所以,每个职工都应负有成本责任。

4.领导推动原则。由于成本管理涉及全体职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因此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5.系统性原则。实施物流成本的系统管理可有效地克服物流成本的“此消彼长”现象。因为系统管理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成本费用,以总成本降低为主要目的,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可加快物流合理化过程。物流成本的系统管理认为物流作业质量、成本和时间经过协调,可以达到长期消减成本的目的。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物流成本被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完成诸种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

物流成本管理是管理者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在控制物流成本与降低物流成本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手段,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期的目的。物流成本管理按其目的和方法分为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成本降低两种。

三、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及途径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

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其结果,一是由于忽视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效益背反关系,虽然在某一项物流活动上支付的费用降低了,但总体物流成本并没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出现增加;二是将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变成只是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项服务收费标准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务供应商无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绝的话,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无功而返。

3.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与物流服务水准联系起来,也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采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abc——activity-basedcosting)。

按照物流理论,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关系,物流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寻找二者的平衡点。但是,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大可能的。物流部门的任务是满足销售部门提出的物流需求,物流服务水准的决策权掌握在对方手里。这里的问题不是费用的大小,而是上升的这部分物流费用是由于什么原因、哪个部门的责任导致的。物流部门具有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但是,引起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简单的讲来自于单价和数量两个方面。物流部门只能对单价,即单位作业成本负责,而数量责任则应归咎于物流的需求部门。物流部门虽然无权干涉销售部门的决定,但是可以通过向销售部门提供详实的成本数据来促使销售部门考虑物流成本对于利润的影响,而能够影响销售部门的就是成本数据。销售部门根据物流部门提供的成本资料,会重新考虑物流服务水准的设定,或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维持现在服务水准,或是出于盈利的考虑降低物流服务水准。

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切入点

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就是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该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所应当成为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优化物流系统不仅是物流部门自身的工作,还涉及到生产、销售等部门,物流部门在企业的地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系统化工作的质量。

从物流部门的角度出发,作为优化物流系统的基本方法之一,首先从改善物流作业效率入手,以此为切入点,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但仅此还不能达到物流系统优化的最终目的,还需要将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生产和销售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销售和物流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

总之,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摘要】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关心日渐浓厚,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但是,如果深入观察便会发现,目前由于用以指导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比较缺乏,因此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仍比较粗浅或存在着一些偏差。鉴于此,本文拟围绕物流成本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谈几点认识。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教学;《企业物流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42-02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1]。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得益于20分钟以内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教学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2]。自2013年起,全国已开展两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3],本课程内容作品曾先后参加两次比赛,比赛中不断提升,并积极探索将微课教学引入到日常的本科生课堂教学中,与现有的大纲体系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概述

企业物流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物流的基础。《企业物流管理》是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企业物流管理》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航空物流方向的成组选修课,教学计划学时数为36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物流运作管理有一个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概念,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企业物流问题的分析,具有解决一般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本校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本专业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航空物流展开,本课程虽然是普通高校物流专业的重点课程,但在本学校的物流学科中属于非特色类课程,学生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总是觉得将来从事民航领域工作用到的可能性相对较少。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经过近三年的时间相处,同学之间具备了较高的相互熟悉度,讨论开展相对较快,较容易得出基本问题的答案。因此,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民航特有课程提供支撑为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梳理,突出重点,以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三、《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知识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36个学时的教学要求,本课程所选用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赵启兰主编的《企业物流管理》。通过对11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六个模块:模块一:企业物流的战略与组织。主要分析企业物流和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重点理解企业物流战略的含义、地位、目标、内容和框架。重点理解延迟战略、运输集中、预期性与反应性战略。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有关因素、建立物流组织结构的原则、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的职能范围设计、企业中的物流组织的设置,了解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模块二: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主要了解供应物流管理的概念,供应物流管理的内容,供应物流管理的理念。重点理解供应计划管理,采购流程的控制与管理,供应商选择。模块三:企业生产物流原理、计划与控制。主要了解生产物流的含义、生产类型。重点理解生产运作系统设计与生产物流、运用科学的系统设计方法优化生产物流系统。重点理解MRP、MRPⅡ和ERP的基本原理、理解JIT系统的结构体系、TOC的理论依据及原则。并了解柔性制造系统中的物流系统、基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块四: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主要分析销售物流的功能、组织与管理等。了解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销售物流。模块五:企业库存控制理论。主要分析企业物流活动中的库存控制理论与技术。理解库存管理思想、库存控制目标、库存控制模型。重点掌握定量订货模型、定期订货控制系统、ABC分类法、零库存的概念,实施环节及运作形式。模块六:企业物流绩效、标杆与质量管理。主要分析企业物流绩效指标、标杆管理以及通过变革改善企业物流绩效等。

四、微课在《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一般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分为新授类、习题类、问题解决类、复习类、思想方法类等[4]。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可以发现,对于本课程教学最有用的当属新授类和复习类小型知识点的微课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前序课程部分知识遗忘,影响课程内容消化吸收,影响课堂讨论效果,同时部分新授内容,对于已经做好自学的部分同学,再在课上进行相当长时间讲解,占用过多时间,将逐步打消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因此,针对本课程知识体系中的6个模块,梳理出可进行微课教学制作的点如表1所示:调查研究表明,教学质量评价一般从教学态度、教辅材料、教师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评价[5]。其中,教辅材料和教学内容是最容易完善的两个方面,并能直接看到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可见,以微课视频丰富教辅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是促进《企业物流管理》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洋,伍京华,王冬梅.基于微课程理念的高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学园,2014,(20):63-64.

[2]樊宁.利用微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62.

[3]冉雪峰.论高质量物流微课的制作———学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的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2):129-131.

[4]张园园.论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J].新校园(上旬),2015,(06):106.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第3篇

(1)持续改善原则

用户需求、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采购管理要营造一种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氛围去顺应这种变化。通过跟踪业务先进的理论和实践,评估自身的实际运营成效,制定改善计划,并组织实施。

(2)最小成本获得高质量原则

最小成本获得高质量原则是采购管理优化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一种优化原则。最小成本获得高质量原则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找到引起成本差异的最终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对采购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最小成本获得高质量原则的运用,需要采购中心严把成本关,将成本控制最少来获得期望的高质量物资及服务等。

二、高校采购管理优化

(一)策略优化

在采购管理的优化中,主要将物资划分以下几种来进行,根据不能的物资划分,采取不同的优化策略。采购物资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重要物资、瓶颈物资、普通物资、一般物资。

(二)流程优化

综合运用现代物流优化方法及整体优化的理念,在传统的采购流程基础上进行整体优化,建立相对合理化的采购方案。通过优化后的采购流程,虽然采购环节略有增加,暂不能解决现存在的全部问题,但在制度上、管理上可以填补很多不足之处,在管理上可以实现信息公开化,促使采购中心信息获取更加及时准确,管理更加方便,功能更全面。

(三)供应系统流程优化

针对采购管理的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物流的思想,这里引进类超市化的供应模式,其主要思想是将需求物资分类别,分部门,按照需求程度来进行超市化的布置,建立物资需求超市。

首先,将采购好的物资整合、归类。将战略性物资、瓶颈物资、重要物资及一般物资分类别存储,在不同类别的物资划分中,在具体的将每种物资标号,并记录库存信息,以此来方便工作人员的拣选工作。

再次,需求部门可以直接到物资超市来获取物资,如果是小量、单一物资可以直接拣选;如果是需求量大的物资,物资超市可以在预订的时间内送达到指定的地点。物资超市的工作人员都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做好记录,记录每次拣选信息及其需求部门等信息,同时更新库存数据。

最后,物资及时获取、更新物资需求信息及库存信息,保障校内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

三、结论

由于我国高校采购管理改革起步较晚,我国高校物流采购管理建设从整体上来说还落后于国外高校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当前高校社会化举步维艰和现代物流概念还未能具体引入到高校工作实际中。综合运用现代物流理论知识及整体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对采购管理进行全面的优化。主要针对现阶段采购管理现状出发,引入信息化优化理念,在原有的采购及供应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

(1)信息化方面:采购管理信息获取更加准确、及时,信息处理能力有很大的改善。

(2)采购工作方面:采购信息更加具体,引入信息技术,采购工作更加准确、可靠;类超市化供应模式的有效运用方便需求部门及时获取物资信息;

(3)制度建设方面:建立采购管理基本工作手册,定期的对采购管理测评,学校管理层以监管者身份出现,制订规章制度时更具合理性与公正性。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会计基础;课程体系

1分析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会计基础课程体系的背景

随着全世界经济的发展联系,我国物流行业从传统的服务发展成先进的信息化综合物流服务,物流系统涉及到生产、流通及消费过程,是当下经济最新发展的重大产业。在现代物流业与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会计人才。然而,我国物流行业是个新兴行业,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又是个新建专业,培养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也是如今我国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所需,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既要掌握物流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会计方面的知识。

2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2.1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面向基层和生产、服务在管理第一线、实用技能型的具备各方面知识能力的初级物流专业人才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职业教学过程中,由于物流专业招收的学生参差不齐,学校教材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学生实践不足,考评体系不完善等众多原因,导致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并不能在毕业之后顺利就业并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近几年来,企业“招人难”和毕业“找活难”现象尤为明显。经过多方面分析,我们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较好的政治道德修养,三观正确,社会职业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好,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较好,仓储、运输及配送等物流重要环节的根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如财务类管理的技能很熟练掌握,为企业提供所需求的物流人才。

2.2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是个宽口径专业,综合性、应用性和交错性的涵盖内容较广:①根据对应岗位,分仓储岗位群、运输岗位群等。②根据就业范畴来看,分生产制造业、贸易、物流业等。本专业学生将来能够在有关物流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其工作岗位有仓储配送管理、运输采购管理、商品包装、流通加工、国际货运、物流作业信息管理和物流设施设备管理等。这些岗亭须要学生会操作,会管理,还要懂经营,还要具备有财务管理方面能力,看得懂财务报表,对经济成本实行分析与核算,控制物流各环节的经济信息,成本管理及控制才能做得好。

2.3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岗位需要的《会计基础》课程知识与能力

根据上面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知道,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熟悉管账方面内容。在我国国家职业资格中具体要求仓储物流员岗亭人员的技术和素质.

3浅析在培养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能力中会计基础的作用

3.1通过会计核算,能够培养学生严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

会计核算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为经济管理供给会计信息;物流方面是核算物流成本管理。采取统计与会计联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来核算制造企业的物流资源,通过在现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物流成本辅助核算账户,使物流资源核算更为简单明白。学会计核算,培养核算能力,可以使学生养成严密的思维方法,给使用者供给完整信息。

3.2通过会计管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对中职的学生现状的分析,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由于初中阶段的落后,很多学生都是基础较差,素质方面也差,他们会有一种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若是让学生用管理者或以创业者的身份去接触《会计基础》课程,会使学生心理感到满足轻松自信并且有成就感,还能让学生积极自觉去学习会计,进修自身的管理能力。由此,对《会计基础》课程的设计如下:如何从原始凭证上辨认以防止交易人员做假,如何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上辨别以预防会计人员工作不规范,如何预防会计人员记错账、做假账,虚报会计信息等等。

3.3通过会计控制,养成学生成本节制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面向基层和生产、服务于管理第一线实用技能型的专业集成化、共同信息网络化等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而物流的成本核算是物流管理的根本,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对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对物流成本控制的能力。掌握财务基本知识不仅可以养成学生成本节制的意识,还能掌握物流成本的方法,在素质上也能形成学生的自控意识。

4基于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浅析探索会计基础课程

由以上几点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地培养目标和岗位分析,可知会计基础课程对其的应用能力及重要性。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不全同于会计专业,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开设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结合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特点,其知识和能力所需,还有企业的物流岗位需求授课,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的物流人才。对此,以下就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开设会计基础课程,谈谈本人的观点。

4.1按照教学的对象特点设定对应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学《会计基础》课程目标是联系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考虑提升学生将来就职技能,从物流专业角度去学习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懂得用会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头脑方式,学习会计核算,让学生增强核算能力,养成谨严的工作立场,为物流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物流相关操作和管理岗亭的一般性财务工作奠定专业根基。综上所述,定位教学目标:①知识的基础性。②知识的应用性。

4.2基于物流管理能力设计

《会计基础》课程实训的教学内容①中职学生总体文化知识较低,在授课时,结合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以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根据,以需要的会计知识为焦点,可以重在介绍物流成本会计的相关内容,会计报表的格式,以及经济业务的分析,注重应用性,加强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掌握会计知识。②根据中职生的水平,对于《会计基础》课程,组合其内容,可以采用分四个项目式设计教学,即原始凭证发票、入库单、出库单等:a.认识;b.填写;c.鉴别外来原始凭证的真伪及规范性记账凭证:a.认知会计科目及账户;b.认知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c.记账凭证的填写;d.鉴别记账凭证的真伪及规范性账簿:a.认识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b.记账;b.查账;c.错账查找及更正会计报表:a.认识财务会计报告;b.资产负债表分析;c.利润表分析;d.现金流量表分析。

4.3联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会计基础》课程的对象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专业化的会计知识理念,可是他们有其专业特点,也须要懂得会计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物流专业特点,组织相关的教学。教师可以将会计学基础知识及账务处理和企业的物流经营、管理等实践操作和案例相结合,讲授“物流市场”的知识内容。如此,物流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教学的方向就会越来越清晰,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4课程评价体系设置合理

中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会计基础课程一定要联合开设课程的目标和要求。设置课后评价体系时,要与会计专业学生相区别,多看重实践操作,这可以看出会计课程对物流岗位应用的效果;加强考评学生的职业技能,着重考查学生应用会计基础知识来解决物流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财务问题的能力;评定学科成绩主要考查学生严谨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成本控制意识,全面分析,综合应用所学的会计基础课程知识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丽.中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时代金融,2017(08).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德国物流;物流

德国,是欧洲现代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其城市物流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基础完善,很多技术与经验都值得借鉴。

1.太原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太原市委市政府根据生产力布局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区位优势和经济圈发展实际,培育了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推进物流业向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主要特点表现为:

1.1物流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初具规模

太原市已初步形成北部不锈钢物流园区、西部钢材及机械加工物流园区、东部商贸仓储物流园区、西南部农产品物流配送园区的格局。同时,太原市陆港口岸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太原至广州等铁路干线中心城市物流专列已开通,物流外包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延伸。

1.2第三方物流开始起步,物流业中私有经济比重较大

太原市原有的一些流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手段,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过渡。如中铁物流集团2009年完成组织结构重组,成为大型物流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运营经验,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航空运输为辅的全国物流网络,集运输服务、仓储管理、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延伸服务为一体;太原邮政物流发挥品牌优势,积极拓展物流服务市场,通过与中铁快运太原分公司的合作,将邮政营销和末端配送优势与铁路干线运输优势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在服务老客户的同时拓展新业务。太原市物流企业私人控股企业268个,比重为79.1%。国有控股企业29个,比重为8.5%。私营企业占比较高。

2.太原市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太原由于物流业发展“滞后”,物流成本占GDP的30%-40%,据德国权威的物流研究机构(由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和弗劳恩霍夫集成电路研究所联合组成的物流课题组)发表的研究报告,德物流成本(即营业额)约1500亿欧元,占德国内生产总值的7.2%,占欧盟原15国加瑞士和挪威的物流成本总额(5850亿欧元)的四分之一。假如物流成本减少10%,按2010年太原市生产总值(GDP)1778.05亿元来计算,可以节约资金177亿元。

2.1 政府监管不到位,政策环境差

近年来,物流的理念逐步得到普及,但对于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还认识有限,管理部门重管理轻服务,重处罚轻引导,条块分割,难以协调,特别是地方保护、暗箱操作、恶性竞争等问题造成的行业诚信体制不健全,对现代物流发展不利。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效率低下。而行业规范的缺失,制约了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的发展。

德国政府在促进和引导物流发展中,首先是做好物流的发展规划、建设和协调工作,在全国规划了 40个物流中心及货运中心,合理的规划,使物流中心形成网络;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围绕着规划中的物流中心,积极做好选址、征地工作, 并负责物流中心地面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连通物流中心的道路、铁路的建设,同时通过政策调整、 引导企业从事专业物流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其次是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形成综合运输网。再次是政府监督物流中心的建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入物流中心,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的物流企业进入物流中心。如不莱梅市政府为争取不莱梅港、不莱梅物流中心成为韩国大宇汽车公司在欧洲的大宇汽车转运中心和南非新鲜水果在欧洲的分销批发中心,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第四是在现代物流发展中,非常注重绿化和环保建设工作。所有运营车辆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使用节能环保设备,政府给予补贴;对驾驶员进行节能驾驶培训,节约成本的一半奖励司机;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运输组织,对不同物流企业的货物重新组合,增加满载,减少空驶;对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超过300公里运距,就要考虑铁路或水运。

2.2 物流市场不够健全、准入门槛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在全国物流企业评估中,太原市的物流业尚处于传统流通方式向现代物流过渡的阶段,物流的行业地位不明确,各类物流企业的传统业务背景、经营规模及服务质量差别较大,明显存在着散、小、弱、差等突出问题,一方面,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市场准入门槛低,物流企业之间竞争行为不规范,造成物流市场混乱,无法形成比较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呈现出一些无序发展的状态。一部电话加一辆货车就可以组成一家物流公司,有的连工商营业执照都没有,物流企业从业者90%以上没有物流职业资格证书。

在德国,要从事物流的企业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有一定资本,其资本额按国家或行业的最低注册资本;二是具有经营物流的能力,具备一定数量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管理技能;三是企业法人没有犯罪记录。在德国不莱梅,其物流中心现有52家物流企业,其中加大的企业有14家,由这些物流企业按资产组成物流中心股东大会,股东大会下设物流中心发展公司,发展公司负责物流中心的对外联系、招商、统一安排、解决供电、供水、电话等共用的资源问题,整个物流行业处于一种井然有序的市场状态。

2.3 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尽管近年来太原市物流基础设施日益改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但与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相比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建成;县乡公路维护不到位,损毁严重;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尚未覆盖全部行政村;铁路运能不足,运输成本高、效率低;铁路专用线偏少,利用率普遍偏低。二是仓储设施、搬运和运输工具现代化程度低,专业市场、配送中心普遍规模小,辐射范围有限,功能不够完善,客货运场站建设滞后。

德国建成的高速公路成网状并与欧洲的高速度公路网连通;水运资源丰富,河流交错,与国际大港相联;铁路网密集,通达欧洲各大城市,并且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转换方便,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方便了货物的转运,降低了不同运输方式转换的成本和运营风险。

2.4 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在太原,物流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物流适用人才严重短缺,在工作流程管理上停留在手工制单、人工搬运状态,物流信息化推广困难,制约其进一步的发展。人才培养渠道单一,高校和企业合作不够深入,毕业的专业人才实践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在德国,德物流产业从业人员约206万,且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

2.5太原物流园区发展缓慢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太原物流园区的发展初具规模[4],但园区的规模、管理水平与德国物流园区相比,差距还相当明显。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太原市各级领导虽然很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制定了一些发展指导意见,但目前的规划、方案多数都只停留在战略层面,具体经营层面的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差。另外,虽然有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和引导物流业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园区中的物流基地、商品加工配送中心、商品配送中心以及专业市场的建设,基本上由企业自行开发、建设和管理。物流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各不相同,再加上地区分割,园区内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和手段,使园区难以统一协调发展。

德国高度重视发展物流园区,促进物流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其物流园区与周边交通干线连接,由统一的园区管理中心提供服务,吸引大量的物流企业和相关的贸易、制造业以及报关、维修、餐饮等配套服务企业进驻,为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如德国最早兴建的不来梅物流园区,入住率非常高,不仅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德国物流园区建设的典范。

3 发展太原市物流业的若干建议

3.1 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创造有利于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首先要做好物流发展规划。尽快编制物流行业发展规划,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物流产业的布局安排,为物流业的发展留足空间。在整体布局上,要划分城区和中心城区,由外到内布局物流中心、转运节点、配送中心三个定位不同的环形物流功能带。其次是要加快制定促进物流业的规范化、信息化发展的政策,通过降低、减免物流企业的税费负担扶持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加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力度,提高技术利用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3.2 提高准入门槛,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对申请开办物流企业的经营者进行从业人员、经营场地、经营能力、管理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资格审查,限制不合格者进入物流市场。重点培育有实力、信誉好、经营管理完善的大型连锁物流公司。实行法人负责制和押款经营,加强监管监控。通过设置专业零担物流市场,杜绝场外交易,将各种托运部、货运部门引导加盟至正规合法的物流公司。在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对企业的生产和业务流程合理再造、整合,培育核心竞争力和降低运营成本。鼓励物流企业以现有的业务为基础,逐步实现规模化,信息化,通过提供定制化、长期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培育并扩大物流市场。

3.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在铁路路网的基础上,太原市还应加快“战略装车基地”建设。围绕大秦、侯月、石太等主要煤运干线,努力打造千、万吨战略装车点的建设,实现集约运输。在公路建设中,需要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改善道路条件,加快与周边地区连接的公路建设,尽快形成一个以太原为中心、辐射全省各市、南通中原、北出长城、东连京冀、西达秦蜀的高速公路网。

3.4 加强物流园区内的协调和资源整合

要在城市布局建设多个功能不同、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承担物流中心的核心枢纽功能。可以在城北规划建设工业物流园,以服务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为重点;结合南部的特点以及城南地区开发后的巨大消费需求,可以把城南地区可以规划建设综合性物流园,提供针对性的运输、保管、包装、装卸、加工、信息等服务;武宿机场附近可以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以电子商品的包装、加工、运输为重点,提供高效率、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在建设物流园区的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工和长远的规划,既要避免各物流园区间的不良竞争,更要着眼于推动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切实对拉伸城市框架、对加快城市发展形成带动作用。

3.5 鼓励物流人才引进和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人才培养

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物流企业、物流合作项目和技术,实现现代物流人才的群体引进;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吸引现代物流人才的有关政策、建立畅通的人才流进渠道,促成国内外各层次的现代物流人才流入;同时通过推动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培养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人才等物流行业急需的各种专业人才,为太原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凌峰.聚焦德国物流业.现代物流,2010(10)

[2]李 虹.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产业论坛,2010(6)

[3]李 伟.山西物流业发展分析.经济师,2010(4)

[4]高博渐.用第三只眼看山西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报,200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