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篮球课教学教案

篮球课教学教案

篮球课教学教案

篮球课教学教案范文第1篇

一、尝试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仿中创造,体验运动的乐趣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dden; OVERFLOW:hidden; WIDTH: 1px; HEIGHT: 1px">论文百事通

如在游戏练习中,注重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进行练习,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二、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好奇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这是创新人才的心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新《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2]。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尝试让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3]。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一个小胶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对活动形式、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游戏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四、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4]。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竞技性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练习中,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上等生用优秀的成绩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上等生高度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高度一般,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等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五、实行等级制教学评价,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篮球课教学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案设计,生动讲课,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写教案的方法,由于受格式限制,每次都要复许多固定的内容,浪费不少时间。写好教案的根本目的是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用的。因此,只要便于完整,科学地积累教学经睑,符合简练实用的原则,什么样的路子都可以试一试。在教改实践中,可采用文字式教材教案,根据单元教材和教学进度表,编写教材时,把每节课的开始部分、结束部分及器材场地等去掉,留下基本部分,使人们看就知是上什么教材、什么任务和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群众体育活动、业余训练工作的开展。相反,写教案很细,课的每一环节都写得很具体,在课上教师如果把自己注意力的大部分放在教案的回忆上,完全沉浸在教案中的回忆,那么,他的讲解肯定是不生动的,毫无感情的,这种讲解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在课前,教师要花费许多时间来写些每课相同的部分。加上课前器材准备工作,教师把许多时间放在编写教案和器材场地上,就不能更好地把许多时间放在钻研教材教法和业务学习上,时间长了,枯燥无味,最后连教案也不想写了,因为有许多的课课相同的。使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式教案,可为教师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学方法,体育锻炼和实标,保证教师为完成繁重任务必须具备的时间、能力和精力。改革中小学校现行的体育备课方式,把体育教师从繁锁的模式教案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寻求简明实用的教案形式,让教师有较多的时间来学习知识技能,钻研教材教法,加强实际备课和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活动,这是广大体育教师的共同心愿。下面试举两次课简明教案示例。

1. 耐久跑

耐久跑是周期性的大强度运动项目,能培养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它要求运动者的中抠神经系统具备较高的机能稳定性,心血管机能与运动机能相适应。经过长时间实际锻炼,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在冬冷夏热和疲劳的耐久跑练习中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长期体育课上坚持耐久跑是体育教学中一项必须长久贯彻的方针。下面设计出一份简明扼要的文字式教案,可为教师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学方法,体育锻炼和实标,保证教师为完成繁重任务必须具备的时间、能力和精力。

(一) 动作名称:途中跑(15分钟)

(二) 教学任务;改进途中跑技术,发展速度耐力。

(三) 教学重点:途中跑。

(四) 教学难点:保持速度、保持姿势。

(五) 教学要求:途中跑步伐均匀、轻松、动作协调。

(六) 教学六法:1、原地摆臂和呼吸配合练习。2、高抬腿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x3一5次。3、后澄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x3一5次。4、小步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3一5次。5、重复跑:中等速度,速度均匀。男100米x3次,女100米x2次。

(七) 易犯缺点:后蹬不直,造成坐着跑,前摆腿时,大腿抬不高。

(八) 教学组织:1、成体操队形站立,做原地摆臂动作练习,2、做行进间跑的辅助练习时,成六路纵队站立,每组一个人一起做练习。

此教案抓住耐久跑教学中的关键点,不失教学重点,又具备极大的灵活性,教师在备课记要点上花费的时间将非常的少,利于教师对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但此教案非常考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2. 趣味篮球课教学

篮球运动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其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它能全面锻炼身体,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想要打好篮球,传运球是最基本的。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有的学生就减少了篮球兴趣,特别是女学生。。。有的传、运球没学好就急着想打比赛。但使用一些特别的手段就会使学生对传运球也感兴趣。下面就介绍以下几种趣味运球教学法。

2.1运球互指

在一块长、宽各5米左右的篮球场上或者平地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

(1)球被别人拍掉或被逼出场外。

(2)球自拍停止或中途没拍到球。

出现以上两种情况的学生,就离开场地,由场外的学生补进,继续游戏。如果班上学生多,可多划几个场地。此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球兴趣,在游戏中提高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学生乐此不疲。

2.2一人运两球(接力)

利用半个篮球场,运球迎面接力。一人左右手同时各运一球,从起点一直至终点。球若被运丢,则拾回从丢球处理继续。。若一手推,一手运球则从起点开始,重来一次。

此游戏对培养学生左右手运、控球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2.3运传抢游戏

利用篮球场,游戏内与之平行1米处划一线为禁区(只许接球队员在内,其余任何人不许进)如右图,每队人数4―7人左右。游戏开始,在中圈跳球,获球的队通过运球和传球组织进攻,设法将球给本队的接球员,接球员接到球后,该队就得1分。同时守队则积极组织防守.努力断抢,利用运球和传球转守为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得分多者为胜。规则:

(1)不得推、拉、打、摔对方队员。不得持球跑。否则,算犯规。在就近罚界外球。

(2)球出界外,由对方在出界地点发界外球(不能直接传球给接球员)

(3)双方争球或同时击球出界,应在中因跳球。

(4)接球员出界接球或接球后出界则不得分,应发界外球。

(5)一队得分后,应由另一队在端线发界外球(接球员此时不得干扰球)。

此游戏是在学习了运球,并介绍了传球或初步学习了传接球后运用运传球组织比赛。它对学生掌握运传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2.4躲闪运球

在半个篮球场上进行。分成2组,一组在内4~7人,半场内每人一球进行运球,一组共三个球,把这三球滚或抛入圈中,击里面的人腰部以下,被击中或运球停止则出来,加入击球行列,至都被击中为止,换组进去继续进行。

此游戏在运球基本掌握下才能进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视野和灵活性,提高控球能力。

以上四法可根据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自行调整场地的大小和球的多少等进行。尤其对刚学篮球或篮球水平不在同一起点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情况下运用,不仅可使刚开始接触篮球的学生兴趣盎然,而且对于篮球技术有一定水平的学生也不失其兴趣而得以提高。

耐久跑与趣味篮球课教学在实践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上课的主动性提高了不少,教师的备课时间骤减,但教学质量却有增无减,所以,此教学教案可以说是成功的。

教案的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抓住重点 2.体现目标 3.尊重学生要求 4.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5.简明扼要

参考文献

[1]王莉.现代教育教学探索 [J],2009,(4).

[2]曲宗湖,吴志超.现代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 [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6.

篮球课教学教案范文第3篇

摘 要 结合高中篮球选项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篮球选项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为更好地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 选项教学 篮球

一、前言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重视运动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并且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学分制,而让学生进行选项学习体育运动项目。这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课外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然而,从我校的高中实施课程标准进行篮球选项教学过程可以看到,开展篮球选项教学效果更好,同时也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如何促使篮球选项教学工作得以更加完善,本文提出了有效性教学对策,旨在更好促进高中篮球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对象与时间

(一)研究对象

高一年1、3、5班学生(142人)为实验组,2、4、6班学生(144人)为对照组。

(二)研究时间

2010年9月―2011年5月。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学习体育教学相关论著与资料,确定研究课题与实施方案。

(二)按教学班分组,实验组按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篮球知识和技术的观赏等教学活动内容;对照组按正常的篮球模块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活动。

(三)实验一学年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实验相关数据,由计算机统计处理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四、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选项教学提高了学生技战术水平和上课态度表现

从表1可见,通过一学年的篮球选项教学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术成绩”、“战术意识”和“态度表现”三项指数都有明显变化。经检验,均有P

(二)高中篮球选项教学活动开展应结合学校的实际

体育选项教学是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关键,在学校确定的必修和选修范围内,学生应根据自己条件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按照新课标的精神,设计篮球选项教学,首先要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和降低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学习内容。因而,在实施篮球选项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体育教师专业特长和学校场地资源等特定条件,再确定开设篮球选项内容。如:要结合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实际情况、学生篮球水平、身体发展现状、学校班级数和篮球场地设备以及学校体育传统等。在实施篮球选项教学之前,均要先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后再结合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对所选的男女学生水平进行分析,在查看学校师资水平和场地器材是否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课程指导制度,同时提供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与内容,供给学生选择,以保障学生篮球选项得以满足。

(三)高中篮球选项教学要严格执行课堂管理制度

篮球选项教学,在一个选项班里将由不同层次的许多学生组成,课堂教学管理不能忽略。在新一轮的高一教学班里,有的学生缺乏交流合作意识;有的学生对知识、技术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容易出现兴趣转移现象;还有的同学因为场地器材不足无法满足需求而感到厌学;甚至还有同学因为身体特殊原因等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因此,在高中篮球选项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与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交流与培养。如:当学生学习篮球运、传、投基本功的兴趣消退或转移时期,应及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对抗练习和教学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以形成稳定的运动兴趣。同时还要发挥班干部作用,严守考勤制度,做好出勤率登记和上课表现情况登记工作,特别重要的还是要了解学生进步度情况,做好登记并及时鼓励表扬,以确保篮球教学工作能够安全有序地开展。

(四)篮球选项教学要正确对待班内水平差异

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在高中篮球选项教学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在每学年或每一阶段,可自主重新选择所学运动项目,也可再次选择相同和不同项目学习,在特定条件下,教学班内即会出现不同程度上差异性。如: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水平不一,上课积极性和表现欲不同等,造成了班内层次落差显著的现象。因此,在制定学目标时,先要深入了解学生运动基础和个性特征,而后再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运动内容与学习方法。在课堂组织教学中,除了安排让学生共同参加基础技术学习外,还要将学生按不同层次划分小组,鼓励他们参加小组不同层次的活动,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而保证个别教学,个别辅导,同时还要设置帮教活动,组织男女学生共同融入篮球选项教学的大集体之中,以确保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五)篮球选项班要适时结合田径项目上好课

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三年必须修满11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包含着田径必修学分。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田径运动基础项目的特殊功能,为后期篮球选项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田径教材要适时结合,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确实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因而,在高中篮球选项教学过程,有必要适时有选择地贯穿田径运动内容。如:从高一起始年级开始,即可将田径作为基础运动项目的教学溶入篮球选项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发展史和学习价值,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田径的兴趣和动机,在设计田径教学的活动方式、组织形式中,不要求学生对田径运动所有内容的学习,可以根据学校条件选择和改造动作内容,要改变以往单调的田径教学手法,同时还可以在篮球学习中以辅项内容出现田径教材,促使学生主动地参加田径运动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

五、结论与建议

(一)开展篮球选项教学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

篮球选项教学必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规划和组织下才能完成。学校首先要制定实施方案、分析校情,了解体育教师水平、场地器材配备情况,然后再对教研组建设和学生选课态度进行调研,在确定选配篮球教学班教师的基础上,建立专项备课小组,利用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组织篮球教学活动,特别还要在学校领导和教务部门重视下,编排特殊体育课程表,以实现篮球选项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篮球选项教学要指导学生掌握技能并形成特长

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是实现其它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要根据实际开展相应的篮球教学策略。教学中要按不同层次要求,分层让学生学习篮球基本技术和技能,指导学生主动地参加课外体育运动,鼓励学生借助篮球运动技术、战术、裁判知识参加课内外竞赛活动,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在掌握篮球技能的同时,注重发展身体素质,形成自己的体育爱好与特长。

参考文献:

[1] 肖紫来.试淡当前困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展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2004(6).

篮球课教学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运动教育模式;篮球运动技能;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28

1 前言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Siedentop)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游戏理论和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对篮球运动规则的修改和必要的运动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的水平。在整个教学实验过程中以篮球运动季为主线,教师根据运动教育模式理念制定教学设计并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始终以固定团队为学习形式,通过团队的合作学习和角色互换为学习方法,并采用Barrow and McGee于1979年所提出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体系进行教学检验。试图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篮球运动体验,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有运动教养和有运动热情的运动者。

2 研究目的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同一地区的、基本情况各方面都相似的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班采用国际上流行的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对照班以体育选项教学实施教学,通过篮球客观技能评量体系分别对两个班级学生在实验前、后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的情况进行检验,并分析运动教育模式中以固定团队特征开展教学为什么能有效促进学生篮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

3 研究方法

3.1 实验法

3.1.1 实验对象

笔者工作学校的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的对照班(高二理科班43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3人)和实验班(高二理科班41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12人)。其中,对照班以传统的体育选项进行教学,没有固定团队;实验班则以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依据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测试学生的篮球技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质性分组,团队规模为4或5人,每队选出自己的队长(固定)角色、教练(固定)角色和领操员(变动)角色成员,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在不同运动季中,某些团队会担任收发器材团队、裁判团队、比赛团队,针对每个团队的不同成员,根据不同课堂任务又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如担任裁判团队的成员会担任计时员(1名)、临场裁判员(2名)、记录员(1或2名)。

3.1.2 实验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7月,分为上、下学期,每学期共计18周,每周上两次课。

3.2 文献研究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收集和整理国内外与“运动教育模式”相关研究的文献,并通过手工检索查阅相关书籍与资料。

3.3 测验法

本研究方法应用篮球客观技能评价量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分别实施运动教育模式和体育选项教学前、后进行篮球运动技能测试获取相关数据。此量表是由Barrow and McGee于1979年所提出的测验,中文名称:哈里森篮球测验(Harrison Basketball Battery)。

3.4 访谈法

以不同技能水平(高技能组、中技能组、低技能组)作为访谈对象,结合观察被访谈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在访谈过程中,用DV录像或录音记录访谈情况,并以访谈材料作为参考,分析不同课程设计中的不同教学组织方式对学生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3.5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和SPSS14.0应用软件对文献、问卷调查及测验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篮球客观技能测试情况

在实验前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篮球客观技能的测试,综合两次所得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得知,根据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实验教学前所测得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满足做实验的要求,可以开展教学实验的研究工作。

为达到配对样本T-test检验的要求,并满足两个班的样本总量、男女生比例都要相等的情况下,特选定两个班的样本量男生28人、女生12人,共40人。

4.2 整体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

4.2.1 对照班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

依据学生篮球客观技能评价的前、后测成绩,以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了解对照班整体学生的篮球技能学习效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得知,对照班学生在体育选项教学前后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成绩(运球、投篮)有明显差异,即学生在体育选项教学后,不管在运球或投篮技能表现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明显差异(P<0.05)。

4.2.2 实验班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

依据学生篮球客观技能评价的前、后测成绩,以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了解实验班整体学生的篮球技能学习效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得知,实验班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实验教学前后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成绩(运球、投篮)有显著性差异,即学生在实验教学后,不管在运球或投篮技能表现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合分析表2和表3,在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教学环境都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实施不同教学模式前、后,学生的篮球客观运动技能评量成绩(运球、投篮)都有明显差异。但是,实验班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实验教学前后的篮球运动技能评量成绩显著性更明显,即在实施了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后的学生,篮球客观运动技能评量成绩增长的幅度更高。因此,学生在经过一学年运动教育模式的体育教学后,在技能学习方面获得了更加明显的学习效果。

4.3 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技能学习效果

4.3.1 对照班

对照班中高、中、低技能水平组的学生在传统体育选项教学实施前后,篮球运动技能(投篮+运球)学习效果都有显著差异(p<0.05)。换句话说,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在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前后,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有进步的。可以发现,高、低技能组的学习效果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是彼此之间的进步幅度呈现出高技能组较为突出,低技能组的进步幅度最小,这样的实验结果虽然证实了体育选项教学对不同技能水平组的学生在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上都有帮助,但是针对高技能组的学生会有特别明显的体现,反而对低技能组学生的帮助会少一些。

分析其原因:首先可能是投篮和运球项目的测验本身存在着偶然性的成分,如本来实力就一般的学生,有可能因为测验时的运气稍微差一些,或者可能因为测试前的紧张心理因素,从而影响了测试的成绩;其次可能是教师在完整的体育选项教学中,没有强调同伴合作学习,或者没有强调分组学习,或者是随意组织分组进行教学,导致小组学习中没有强调组长的领导作用,造成小组内的技能差或素质不好的学生得不到帮助或指导,有时会造成边缘化,或者技能组会失去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低技能组的技能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4.3.2 实验班

实验班中高、中、低技能水平的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前后,篮球运动技能(投篮+运球)学习效果都有显著性差异(P

分析其原因,首先可能是投篮和运球测验项目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如原本实力不错的学生,可能因为测验时运气差一些,从而影响了测试的成绩;其次,高技能组在运动技能的表现上容易受到“天花板效应”的影响,在课后技能测验上无法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进步空间。这也证明了实施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后,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在技能表现上都能发挥到不错的成效。

5 结论

5.1 实验班的技能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班

对照班和实验班在进行了不同体育课程设计开展教学前、后,两个班级整体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提高的程度更加明显,说明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方案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篮球运动技能。

5.2 实验班各个技能组进步幅度的一致性优于对照班

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方案的实施对实验班中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上都有明显的帮助,并且高、中、低技能组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进步幅度基本一致,说明了运动教育模式对不同技能组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促进作用,这一实验结果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5.3 以团队合作学习使团队成员得到共同进步

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的实施强调了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练习及比赛的权利和义务,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能使团队的同学共同进步,保证了低技能水平同学参与练习的时间,也得到支持和鼓励,提高了低技能水平同学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改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低技能水平同学或被“边缘化”同学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这一实验结果与国外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5.4 有效的团队目标和任务能培养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

运动教育模式中各个团队设置了有效的团队目标和任务,并能够圆满地完成,这种无形的团队精神能够在成员的行动和意识上形成了团队凝聚力,会调动队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团队成员配合完成活动任务的默契程度、加深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集体精神。

5.5 通过运动教育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成了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

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中以团队激励、团队合作、团队沟通等团队运作过程的有效开展,增加了不同技能组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与机会,增加了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并得到队友的支持与帮助,形成了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关系,从而促进了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的共同提高。

5.6 以固定团队进行活动能提高活动的质量

通过实验教学相比较,证明了运动教育模式结构特征中以固定团队形式开展活动比无固定团队的体育选项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进一步说明参与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的学生比参与体育选项教学的学生在篮球运动技能上的进步幅度更大。因此,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的宗旨更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更符合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的发展需求,具有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Siedentop,D.(1994).Sport education.Chanpaign,IL:Human Kinetics

[2] 黄月蝉,等.九年义务健康与体育课程教学方案--运动教育模式的实践.健康与体育,2004年, 44(3).

[3] 赵斌.运动教育模式课堂教学设计探析――以高二男生篮球传切配合课堂教学为分析案例[J]. 体育教学,2008(4):30―31.

[4] 毛浩波.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1):88-90.

[5] 高嵘,张建华,高航,李国红.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结构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2):116―119.

[6] 陈雁飞.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5,12(3):92-94.

[7] 蒋晓培.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8] 秦洪敏.“运动教育”模式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9.10.

[9] 颜嘉生.不同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比较研究----以国小六年级巧固球教学为例.硕士论文. 台中:国立体育学院, 2004.

篮球课教学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篮球课;学案;导学

一、学案的概念

学案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而提出的,是教师在充分掌握学情、大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出的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学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更多地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案与教案在角色定位、目标的选择和出发点上有很大的不同。教案侧重于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学案的着力点是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教案着眼于教师的主导性思路,而学案则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教案侧重于将知识掰碎了如何“喂”给学生,而学案则侧重于研究学生如何“取”。教案一般更多地考虑如何将知识讲深、讲透,而学案则更多地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二、学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1.教学理论依据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激励学生思维、探究成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理论的特征在于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有三个特点:(1)通过尝试活动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性问题。

学案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使知识的获取与能力培养于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

2.学习论依据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发展。基于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原理,在学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学案的设计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以诱发学习者思考,使其在认知上出现新的不平衡,并利用这种不平衡来刺激学习活动,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②在教学设计中,应提供机会并帮助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使其对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反思,认知结构从平衡经过不平衡到另一个新的平衡。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在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以区别“现有发展水平”。认为“教育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所以,运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首先检测学生对某类问题的掌握程度,然后是学习活动的选择,其目的在于使学习任务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而不至于过难或过易,最后是提供教学的支持,即在学生需要时,为搭建“脚手架”来支持他们的学习,教师的适时指导就是一种“脚手架”。

三、学案的设计原则

1.时间原则

学案应该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知道学习内容,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自我或与同伴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学习,发现学习的难点,使得课堂学习更有目的性。课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应尽量精而少,腾出时间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

2.方法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是学案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3.梯度原则

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难度适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大多数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认真努力能达到目标,体验成功,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4.参与原则

不仅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还可以邀请学生一起编写学案,融合师生共同的心智和学习方略。但是学案的设计无论是自学预习,还是课堂的演练,都不能离开老师的主导作用。

四、学案的基本内容

1.学习目标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认知目标、体能目标、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要在学案上明确、具体的体现出来。但不能面面俱到,而只能结合具体学习内容突出重点。

2.学习内容与重点难点

学案要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体、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深化理解,培养体育学习能力。

3.问题设计

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层次性、启发性、趣味性,又要通俗明了。

4.教法与学法设计

学案,不仅需要设计教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教的最优化与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5.媒体使用设计

媒体既能弥补示范之不足,突出重点难点,加快学生对基本技术的理解、掌握,又能变枯燥的说教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正确地使用媒体,如挂图、模型、幻灯片、教学视频以及学校的网络学习资源等。

五、大学篮球选项课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模式的分析

1.篮球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的主要优点

(1)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每次课都是教师宣布内容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教学(示范、讲解学生模仿分组或集体练习评价教学比赛)课堂小结,这样周而复始。教师讲什么学生预先不知道,课上学生被动地看、听、练,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不喜欢上篮球课。

学案教学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要根据学案自学相关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并反馈给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探究问题,再根据反馈的问题精讲并给出总结性结论,最后进行相关练习。在学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处主导和主体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只占总学习时间的小部分;教师引导过程中,尽量不给现成的答案,而以指方向为主,学生不靠教师“喂着吃”,而是自己学习探索新知识,并用自己独立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以体现自我价值,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2)体现篮球运动的特点。学案教学模式着眼于把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战术意识的培养视为核心,将训练大学生应对篮球比赛中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作为学习的关键,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教授各种技术动作。教学由比赛开始,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确定学习的重点,然后经自己和小组探究,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赛。不只是教单纯的动作技巧,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和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强调对战术的理解。教学比赛的经历强化了对篮球运动本质的认识,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又促使比赛水平的提高。

2.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1)精心备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钻研教学大纲,进行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根据学习重点设计问题,创设比赛情境,备好学法,促进学生领悟和掌握要点。

(2)合理分组。为了便于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探究、合作和比赛,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可以按水平分组、寝室分组或自由组合。每小组的人数在4-6人为宜,一段时间后视比赛情况可以再次分组,但不宜频繁变动组内成员。

(3)学习资源。学案必须提前一周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学案中学习内容与目标查阅资料、探究、演练,以便在课上更好地学习或展示。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学习材料,它不只是教材,还包括篮球图书资料、教学课件,如:图解、ppt、flash、教学视频等供学生在线观看或下载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论坛、邮件等进行在线或离线的咨询与交流。

(4)课堂导学。以“问题引入――比赛中发现问题――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尝试练习――评价反思――练习巩固――比赛运用――学习小结”为主线,通过学生看、听、问、练、演、赛、评等活动体验和分享学习成果。

3.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网的优势

将大学校园网与学案相结合,主要体现以下方面:学生可以下载或浏览将要学习部分的学案;可以将篮球教学视频、课件和技术图解挂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下载或浏览;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新知识;通过EMAIL反馈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教师组织学生们在统一时间在线讨论;教师根据反馈问题及讨论情况精讲等等。

基于校园网的学案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篮球基础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如果学会某个动作或不知道动作的技术细节,可以重新观看、模仿、练习;可以自己支配学习的时间;学习进度可以自己把握。

4.基于大学校园网的篮球课学案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教学所需的资料库。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新知识时,要用到大量的学习资料,教师要预先准备好充足的学习资源。在建立资料库后,要提供多种检索方式,使学生能按需“点播”,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和材料,更有利地利用各种网上资源,促进学习进程。建立资料库时,每个资源要给出其相关的其他知识的链接资源清单,使学生可以通过个别问题学习到很多相关联的知识。

(2)互动问题。与在线教师之间的互动。当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系统适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暗示和反馈,帮助学生做出适当的对策。

与同学之间的互动。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互助、小组评价等合作形式,以单元、活动、兴趣、话题等组织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与网络工具之间的互动。通过篮球学习的QQ群、论坛、邮件列表、答疑区等工具,保证自主学习的一些基本环节,如教学内容的、答疑、讨论等能在系统中获得很好的支持。

与学习评价系统之间的互动。学习评价包括学习者选择学习内容的难度评价;学习者的答疑情况评价;学习者的讨论情况评价;学习者参与的态度评价;最后通过加权评分作综合评价。

以上互动是直接影响师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能否准确评价学习状况,是决定网上自主学习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3)课堂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在课外(课前、课后)利用学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能代替课堂学习,相反更需要课堂学习。基于校园网的学案教学下的篮球课堂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体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大舞台。课堂要以模拟篮球比赛为主线,设置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课上不是简单的教授和练习篮球动作技巧,而是通过比赛强化学生对篮球运动本质的认识,对篮球运动的理解来促使比赛水平的提高。

六、学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案不能成为教案的翻版,学案也代替不了教案,二者的适用对象不同。教学过程要将学案与教案有机结合。教师要能充分预计学生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师不能将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成为答题的机器。问题要精、有深度,学案中要有一定的“留白”,能激发学生动脑筋去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总结,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贾如鹏.“学案”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4,

(7):35-37.

[2] 范一龙.试论“教案”与“学案”[J].宁夏教育,2001,(12):

42.

[3] 米祖林.基手WWW的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远程教

育杂志,2003,(1).

[4] 廖玉光.球类领会教学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5] 杜军,余勇.对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学案设计的思考

[J].体育教学,2007,(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