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一、财务风险概述及特征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经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风险。随着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行业企业财务逐渐转向资本企业财务,使得财务与风险之间相依相存,进而极易引发企业财务风险。财务工作贯穿于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环节,财务工作可能会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财务工作具有不确定性等显著特点,这些都是企业易出现财务风险的相关原因。财务风险根据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特征分为,其一具有客观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并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能将风险约束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二具有不稳定性。企业财务风险存在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其三具有风险收益性。企业财务风险通常与经济收益之间存在关联,取得收益的同时即承担一定的风险;其四具有复杂性。企业财务风险不但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内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形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政策实施不够具体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起来,围绕中小企业融资政策陆续出台,比如创业基金、小额贷款、小额担保、小额众筹等,这些相关政策都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和扶持作用。然而,这些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企业对其意识程度偏低,具体实施依然不到位,未能真正的发挥出其重要作用;其次,融资、土地使用等相关优惠国家政策偏重于国有企业和上市企业,中小企业这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较少,政策缺乏有效性;最后,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且运营资金较少,而我国当前税收和收费项目较多,这无形之中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局限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和经营。

2.财务风险意识较匮乏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财务风险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其风险意识相对匮乏,风险控制与防范极为忽视,未能实现对风险控制的持续有效性。其一,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工作人员较少,常常出现一人多职现象,同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较多的关注销售和收益情况,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偏低,因此不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其二,中小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未给予足够重视,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极差。在经营过程中如果一旦发生财务风险,那么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其三,财务风险意识的匮乏,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而对财务风险的发生、防范、控制和处理能力较差;其四,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对专业型人才的吸引力偏低,很难吸引和留着专业能力强的财务工作人员,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普遍偏低。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且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这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中小企业营运资金较少,其财务风险管理主要集中表现在对事后管理的实施,对事前预算、事中实施这两个环节则较为忽视,未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有效实施。正是由于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不当,使得企业应收账款逐渐增多,资金流动和使用受到限制,极大的降低了企业资金利用率,影响了企业的良性经营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当前中小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与管理。资金控制、应用以及经济收益情况管理较为混乱,企业内部管理缺乏必要的审核与审计,使得企业资金使用较为随意化,没有系统的、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参考依据,造成经济利益的流出和企业亏损。

4.财务结构分配不合理

中小企业负债筹资不但对中小企业经营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其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当前,企业经营和发展需要必要的资金做为保障,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和渠道较少,一些企业在取得资金的过程中并未能考虑自身经营形式,使其选择并采取了不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方式或方法,这使得企业财务结构分配并不够合理化。与此同时,存货、应收账款等比例所占增多,不利于企业发展,企业结构分配偏差情况越发严重,久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良性经营。然而,对于资金严重不足的中小企业而言,不论财务结构如何分配,只要能够筹集到足够的需用资金即可,对成本和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考虑极少,这导致企业财务负担加剧,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加强。

5.企业融资筹资较困难

随着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资金短缺成为局限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经营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使得其在融资和筹资方面受到忽视,加大了企业的融资筹资难度。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和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且无抵押资产、信用度较低,对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而言,给中小企业贷款存在较大风险;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并不完善,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一些中小企业通过利用民间融资来进行资金取得,进而导致企业负债大幅度增加、利息负担加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随时可能发生。

三、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1.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根本,同时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和采取正确经营决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首先,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相关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并对自身经营管理展开合理规范;其次,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管理,规范企业经营;再次,确保相应会计制度实施,不应出现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现象,加强制度执行力,确保企业经营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后,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并制定考核制度,对企业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根据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全面的考核,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2.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当构建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其一,通过利用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应收账款回款和使用情况、经济营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财务信息,如实反映和分析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其二,通过利用企业产品销售情况来反映,即消费群体、供应商、中间商等。通过这些数据反映出企业产品在同行业市场中的销售情况,进而分析其经营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其三,通过利用企业管理者决策,将其与实际市场情况相结合,分析得出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情况。管理者决策对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明企业前进方向,控制整个企业的存亡。通过分析和利用以上三方面信息情况,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针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反常问题来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及时发现不足,采取正确的有效处理措施。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化培训,进而控制并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企业资金使用、人员分配、车辆调派等都属于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因此,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整体经营息息相关,并起到有效规范与管理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督促相关监督人员提高内部审计执行力度,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在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每一生产经营环节,且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制度内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避免财务风险发生。

4.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结构

实现中小企业长期经营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做为支撑,而中小企业往往存在经营规模小、资金不足等缺点。为确保企业持续经营,应当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使得企业通过利用财务杠杆取得经济收益最大化。企业要构建合理的资金使用框架,确保负债平衡,在企业采用负债经营的情况,也不会对财务杠杆产生一定影响,进而避免发生财务风险。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应当重视资金占用和资金使用情况,对债务分配采取科学化方式,让企业债务与投资相结合,并达到有效统一和抵消,增强企业偿债能力,从而避免财务管理结构不当所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

5.加强企业融资能力培养

资金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确保企业良性运作的根本,企业经营一旦出现资金不足或断链现象,则会使得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阻碍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应重视以下几点,其一,提高社会各界和银行金融界对中小企业融资、筹资的重视度,利用各行各界职能和力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筹资渠道,并实现融资筹资方式多元化,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筹资能力,确保资金需求的充足;其二,降低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对企业自有资产的运用能力,实现资产流动性,提升资金使用率;其三,加强对企业自身货币资金和资产的应用与管理。加大对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有效管理,提升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和存货周转率,实现中小企业内部经营周转;其四,建立健全内部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拥有的客户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客户经营情况制定并分划不同等级并进行合理化管理,实现企业持续经营;其五,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和盈利能力情况,制定有效的收益分配制度和标准,进而确保企业所需资金充足。

参考文献:

[1]董晓晨.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J].经济师,2013(6).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第2篇

一、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产生背景与运行机制分析

(一)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

金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尽管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各不相同,但大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不同的融资模式会使企业采用不同的融资结构和形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筹资成本、风险分担以及净收益等方面的因素,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融资结构和模式。企业的融资模式一般为两种: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以企业留成收益为资金来源的内部融资和以股票发行筹集资金为主的外部融资;债权融资是指向企业外部各种金融机构借款和向公众发行公司债务。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普遍资金规模小,交易活动单一,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普遍不具有发行股票、配股、债转股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发行公司债券。我国银行信贷接受的抵押一般都是房地产、土地等固定资产。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往往不拥有对厂房的所有权及对土地的经营权,导致其无法以房产或土地作为有效抵押物进行贷款。因此,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债券融资的方式筹措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是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存在,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运行机制分析 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运行以自愿、互利为原则,中小企业之间通过平等协商组成信用互助机构,签订互助协议,成员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互助基金,并根据出资金额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信用互助机构以互助基金为成员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当某个成员需要融资时,则信用互助机构启动部分互助基金来为该成员的融资进行担保,银行经过对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和寻求贷款企业的信贷审查,将资金贷款给信用机构,由信用机构根据该企业为信用互助基金出资的数目占总资金的百分比来确定贷款给该企业的额度。借用贷款的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应返还资金,并交纳一定利息给信用互助机构。如果逾期返还要承担一定的费用补给信用互助基金。当某个成员被信用互助基金担保后无力还款,则视为不遵守约定,被驱逐出信用互助机构,并承担信用损失,永远得不到信用贷款的风险。

中小企业信用互助具有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特点,在资金补偿、运作机制、风险规避、经营规则和服务意识等方面对于其他担保机构而言有着明显的优势,符合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现状和前景,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需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由于不需要抵押担保,企业具有较高的合作积极性,有利于其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强化金融融资功能,维护金融稳定。通过信用互助机构,加强了银行和企业间的联系,提高了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减弱了对民间融资的依赖。信用互助机构的运行,可以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经济秩序,维护金融稳定。二是有利于银行和信用互助机构加强对企业的信息管理。银行与信用互助机构建立联系后,既要对各个成员企业进行调查,也要对信用机构整体考核,提高了银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全面性,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三是有利于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信用互助机构内成员企业一旦违约,则不仅破坏了信用互助机构的秩序,更会使自身在经营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受到其他企业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得不到金融信贷支持,加大了企业的违约风险。

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风险特殊性与主要财务风险

(一)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风险特殊性 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性质、结构和运行上,并直接影响了它风险上的特殊性。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风险不同于一般组织,信用风险是影响信用互助机构财务风险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主要有:

(1)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抗风险能力弱。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实时信息无法有效掌握,难以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控制的机制;对受助企业的调查方式仍然使用常规问询及简单的报告方式,缺乏对真实情况准确、及时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信用互助机构运作制度、内部控制等方面不够完善,信用互助机构缺少有效的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尤其是在风险发生后,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无力筹集更多的风险赔付金以应对风险的再次发生。

(2)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风险集中。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不完善,信用互助机构往往承担着过大的风险。在为成员企业进行担保以争取从银行贷款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与银行往往很难就风险分摊的问题达成一致,存在着银行强势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弱势的局面。合作银行往往只要求权利而不愿意承担义务,银行享受贷款利率的收益而基本不承担风险,风险全部集中在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这对信用互助机构而言很不公平。

(3)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令人担忧。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逃避债务的现象,并且由于企业规模小,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够透明。还有中小企业领导者素质较低,管理机制不完善,再加上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格、信息随意性大,企业内部信用观念缺失,使得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

(4)专业人才匮乏。信用互助是一个需要很强专业性的行业,涉及金融、财务、法律、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我国,信用互助业务发展还并不成熟,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信用互助机构经营管理、业务开发的滞后以及发展的不平衡。

(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主要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或机构的各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而言,筹资活动表现为向内部成员集资形成互助担保基金和向银行吸收外部贷款,它的投资活动表现为对内部需要融资的企业成员进行放贷,而信用互助机构的运营活动主要表现在各中小企业成员的合作、财务人员对于机构的管理方面。因此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财务风险就存在于这些活动当中。结合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特殊性,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存在以下主要财务风险:

(1)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筹资活动分为向内部成员集资形成互助担保基金和向银行吸收外部贷款,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也来自内外部两个方面。内部方面,尽管各参与企业需签订协议共同出资组建互助基金,但各中小企业具体情况差异性大,再加上信用互助机构管理分散化的缺点,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必然引发财务风险。从外部来看,信用互助机构对合作银行的选择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信用互助资金的安全。一些银行出于转嫁风险等动机而进行贷款宽容,使本来不应获得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进入信贷序列,一旦借款的中小企业无力还款,则面临被银行承接企业的经营权和抵押资产的危险,这样一来,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抵押资产就会被银行的插入所破坏,互助基金受到威胁。在风险分担方面,中小企业发展和经营主要依靠银行借贷解决,这就形成了强势的银行业和弱势的中小企业的局面。双方地位的不对等往往衍生出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银行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而把风险转移给信用互助机构。

(2)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投资活动主要为对内部需要融资的企业成员进行放贷。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分为两方面。首先,来源于受助企业的风险。主要指受助企业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实际控制人缺乏诚信意识、内部管理混乱、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原因,缺乏履约能力或履约意愿低而无法偿还贷款。这样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就会由于信用互助基金的短缺而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可能会造成整个信用互助机构的瘫痪。另外,来源于资助方企业的风险。资助方企业是指自身不需贷款而为互助机构内其他企业提供了信用互助的企业。如果出现了债务人无法履约情况,信用互助机构发生代偿,要求机构内部所有资助方成员履行义务时,资助方存在清偿能力不足或清偿意愿差的情况。或者因抵押物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无法按有效法律程序办理登记公示手续,另外如果抵押物价值严重贬值,也会给信用互助机构带来损失。

(3)运营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运营活动主要表现为各中小企业成员的合作、财务人员对于机构的管理方面。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运营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包括管理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和运营环境产生的财务风险。管理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匮乏,信用互助机构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等。运营环境产生的财务风险包括信用互助机构债权人或债务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如国家方针政策的改变、经济周期的变化、利率汇率的变动。以及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

三、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宏观环境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存在、发展时间不长,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从产生到发展至今也仅有二十几年的运行经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都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指导,会导致信用互助机构操作上存在差异并产生风险和隐患。另外,各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与银行的协调、沟通程度不够,也容易导致融资及信用互助过程中出现问题,引发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虽然与财务并不直接相关,但是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财务管理。客观条件的复杂形势要求信用互助机构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以应对风险,然而目前来看信用互助机构并没有形成一个能灵活应对各种风险的财务管理系统,这样给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三)信用风险过高引发财务风险 信用互助机构的信用风险过高并且难以控制,是引发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本身存在一大特点就是资金规模小,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信用不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资产质量普遍较差。而信用互助机构又要求各成员企业支付部分资金作为信用互助基金,为内部成员需要信贷时所使用。这些用于信贷方面的资金,如果借款人由于经营不善或主观恶意等发生债务危机,无力全部或部分偿还债务,会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风险,资金回笼困难,严重影响了信用互助机构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这样一来,不仅给借款人的信用造成严重损害,也损害了信用互助机构其他成员的利益,同时信用互助机构也面临着无法继续运行的危险,给信用互助机构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之间只是资金互助,没有形成融资管理方面的规范机制,对相关的融资、理财等基础管理没有形成共性理念,造成财务风险隐患。

(四)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建设在近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调整。目前会计的内部控制仍在各中小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分散存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信贷业务内控制度、资金内控制度没有进行有机结合,影响了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效率。

(五)信用互助机构中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匮乏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这种互助型组织的结构更为特殊,风险情况更为复杂。财务管理人员对信用互助机构的财务风险的认识过于片面,没有从信用互助机构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及总体效益出发去认识和管理财务风险,缺乏全面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四、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针对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具体如下:

(1)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管理机制。督促保证互助机构成员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并重,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制度执行。只有先让信用互助机构的成员企业管理规范、制度完善,才能保证信用互助机构的正常运行,才能使信用互助机构有效发挥它的作用。建立科学的互助机构奖罚制度,在信用互助机构中,根据成员对信用互助基金的出资率、使用效率和企业综合情况分析,实行分级管理,确定不同的使用权利。根据成员企业信用风险损失程度,实行经济处分、察看和开除等惩罚制度。

(2)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坚持“会员化资金,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在坚持成员与出资与权利对应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实行企业管理方式,在内部设立不同的管理机构,使各机构相互监督,分工合作。信用互助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提高效率,注重效益。

(3)对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风险通常有一个逐步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可能通过一些财务指标反映出来。这就需要企业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建立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的风险管理机制,把财务指标体系与管理者对风险的判断相结合,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为了提高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效率,应注重实时监控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标数量不宜过多,合理确定监控指标的标准值,及时编制财务实时监控分析报告。

(4)加强透明度,严格信息披露。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是以信用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独立组织,具有自己的运作和管理机制。中小信用互助机构以各成员企业共同出资建立的互助基金为成员进行贷款担保,成员企业根据出资金额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其组成和运作的特点决定了信用风险成为主要的财务风险来源,就要求信用互助机构必须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披露,适时公布相关信息,严格控制风险缺失的成员企业。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各成员的活动,保证信用互助机构不受财务损失。

(5)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实施文化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风险的高效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和全员参与,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一样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加强信用互助机构中成员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起全面的风险观,进行自发地协调和团队化风险控制。成员企业内部管理层完善本公司的风险制度建设,努力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对信用互助机构做好实时监控,对各种风险严加控制。同时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二)针对外部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从外部来看,主要是必须选好合作银行并与银行确立有效的合作制度。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选择的合作银行需要对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信用进行调查,还要对内部各成员企业坚持信贷审查,以减少贷款风险。由于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而银行较少承担信用风险,导致合作上存在不公平现象。因此慎重选择合作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而言非常重要。要保证信用合作机构与银行的良好合作,需要建立科学的合作机制和制度,形成科学的风险和收益共担共享机制。这种由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和银行共同承担风险的做法也比较符合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形势。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一方面提升了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能力,改善了贷款条件,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改善了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关系,增加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良性互动倾向增加;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完善了信用担保体系并控制了融资风险,同时提高了参与企业间的信任水平。因此,应从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财务风险的特征出发,深入分析其风险的成因,同时采取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机构的财务风险控制,加强对信用互助机构的管理,提高运行效率,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第3篇

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其环境的复杂性,企业时刻面临着财务风险。虽然内部控制建设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但其仍未充分发挥预警和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两者关系的梳理来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

内控;内控有效性;财务风险管理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拥有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企业才能保证各级管理层的职责得到正确履行。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文献中,主要涉及到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内控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在企业自身因素方面,内部控制缺陷更可能存在于规模更小(朱荣恩,2004)、成立时间更短(郑石桥等,2009;张继德等,2013)、财务状况不好(张颖、郑洪涛,2010)、经营活动更复杂(田高良等,2010)、企业文化建设不足(程晓陵、王怀明,2008;张继德等,2013)的企业中。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高管薪酬激励、高管持股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等(吴益兵等,2009;张先治、戴文涛,2010;李育红,2011;刘亚丽,2011;李颖琦等,2012;刘启亮等,2012)都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外部监督方面,主要从是否聘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曹建新等,2009)、是否对内控评价报告进行审计(薄澜、姚海鑫,2012)等审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蔡军等(2006)、王希全(2009)、池国华(2010)、张先治等(2011)、戴文涛等(2013)从不同角度出发,构建了内控评价整体框架。很多学者从COSO的内部控制五目标出发,构建了内控评价指标体系,如张先治和戴文涛(2011)、张兆国(2011)、黄曼行(2013)等。由于COSO五要素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制、逻辑性强,能够反映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全貌(池国华等,2011),绝大多数学者从五要素出发构建了内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王素莲(2005)、孟林和任志宏(2007)、林钟高等(2007)、方敏(2009)、袁晓波(2010)、王宏等(2011)、陈关亭(2013)。在内控评价方法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集中于德尔菲法(周瑜等,2008),熵值法(敖世友,2009),层次分析法(骆良彬和王河流,2008;韩传模和汪士果,2009),多层模糊评价法(王卫星,2008;王希全,2009;张先治和戴文涛,2011;杨洁,2011),BP神经网络模型(朱卫东等,2005)和IC-CMM(王海林,2009)等。

二、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其环境的复杂性,企业时刻面临着财务风险。本文主要从制度层面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两方面对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制度层面,国内学者基本上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探讨财务风险的管理。企业的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总经理与董事长二职分离等对企业财务风险有一定影响(于富生等,2008;迟旭升和李明,2011;张红英和钱文彪,2012),因此,可通过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刘健海,2012)及从公司治理角度入手,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方面,我国学者主要通过确立相关指标,构建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其中使用比较多的有F分数模型(周首华等,1966),概率模型(吴世农等,1999),主成分分析法(张爱民等,2001),Logistic模型(刘翰林,2002;吴勤、周国强,2005;罗晓光、刘飞虎,2011),BP神经网络(杨保安等,2001),RBF神经网络模型(刘磊、郭岩,2012),粗集神经网络(周敏,2002;刘洪,2004),逻辑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李娜,2008)。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文献综述

首先,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有效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资产安全,这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其次,良好的内部控制依赖于企业对其所处风险的正确评价,内部控制是实现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它的目的是适当地管理与控制风险。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一种最小化风险的机制,企业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有效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理论研究方面,黄秋菊(1994)最先提出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王飞跃(1998)梳理了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的作用及在具体实施中需把握的关键点,对企业内部控制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蔡韧(2003)分析了内部控制的优点及局限,给出了内部控制制度降低财务风险的前提是:制度完善、执行正常且有效、坚持不懈,并且需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雷振华(2005)、张智勇(2007)也都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财务风险预警及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王福涛(2011)提出企业应基于内部控制的不同视角(会计控制、管理控制)建立不同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战松涛(2011)基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负相关提出了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管理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王团现(2013)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国内实证方面,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呈负相关关系。鄂秀丽(2008)统计分析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程度随着时间、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周凌(2012)、黄曼行(2013)分别对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结论。而董育军、黄益雄(2013)在考虑多种内部控制质量衡量指标及财务风险指标、采用不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仍然得出了此结论。COSO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在从五要素出发的实证分析中,袁晓波(2010)提出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关注薄弱环节,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郄萌(2013)从微型企业的视角得出:管理者薪酬、管理者持股数量和财产保护是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李丹(2013)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控制活动和风险评估因素与财务风险相关性最高。杨艾(201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提高独立董事有效性可有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从而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然而,也有学者得出不同结论。金烨(2012)实证得出五要素对抵抗财务风险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总体内部控制质量与抵抗财务风险能力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四、文献述评

在关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提出了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来管理财务风险的原因及对策,但基本都是基于COSO整体框架提出的。不分行业特点、发展阶段、规模大小等给出的笼统建议并没有实际意义,缺乏可操作性。实证研究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学者们多基于COSO五要素或目标构建了内控评价系统,但却没有一致的评价标准和针对性,对模型的适用条件、实际运用情况考虑也较少。而国外研究多采用收集公司样本进行研究的方法,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高秀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融合研究[J].财会通讯,2010,20:139-140.

[2]林钟高,王书珍.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J].财贸研究,2006,05:117-122.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第4篇

2、21世纪中叶的中国特色经营

3、ERP环境下企业财务监控分析

4、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5、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研究

6、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

7、财务管理体制的理论思考

8、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发展

9、财务软件的发展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0、财务总监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

11、董事会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2、对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

13、风险投资和财务管理研究

14、高校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以某高校为例

15、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16、关于经营者业绩评价问题的探讨

17、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18、关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

19、关于我国管理层收购(MBO)问题的探讨

20、关于债转股问题的思考

21、国际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22、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管理

24、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会计政策选择

25、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财务管理目标思考

26、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27、基于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28、基于收益法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参数分析

29、基于网络经济的财务管理创新

30、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机制研究

31、加强财务分析 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3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33、江西省普通高校贷款财务风险分析

34、江西省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与对策

35、经理人股票期权问题研究

36、可持续发展观下绿色财务管理的新目标

37、论财务并购

38、论财务风险

39、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40、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41、论财务管理中的人性因素

42、论风险投资决策

43、论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44、论破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论企业资产重组

46、论述我国财务报表体系的局限性和改进工作

47、论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制度

48、企业“资金链”断裂防范措施

49、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50、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51、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52、企业财务风险现状与控制问题研究

53、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

54、企业财务能力分析

55、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研究

56、企业筹资的困境与出路

57、企业筹资风险与对策分析

58、企业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研究

59、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60、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

6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6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问题探索

63、企业税收筹划

64、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65、企业物流资金紧张的原因及援解对象

66、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67、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

68、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69、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问题研究

70、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71、浅谈物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72、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目标

73、浅谈小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74、全面预算管理探讨

75、全面预算管理推行的保障机制研究

76、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中的运用研究

77、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8、人力资本经营的财务分析

79、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与探索

80、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81、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82、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83、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研究

84、试析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85、树立全新理财观念,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86、税收筹划-财务管理的新概念

87、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

88、特许经营的财务管理

89、完善经理层薪酬激励制度的思考

90、我国钢铁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91、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问题研究

93、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94、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95、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96、我国造纸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97、县域经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98、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99、小企业成本控制及财务目标管理

100、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

101、应收帐款投资的机会成本探讨

102、战略型财务管理探讨

103、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104、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研究

105、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106、中国企业筹资的困境与出路

107、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

108、中西方财务管理的比较分析

109、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11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111、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12、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113、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研究

114、资本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的研究

115、最优资本结构研究

116、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研究

117、房地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

118、基于筹资需要的不动产评估研究

119、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120、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与控制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在目前的相关研究中,中小企业还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仅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英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还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但在习惯上又将三者合并一起称为“中小企业”。

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各不相同,这里仅对我国的做法进行详细说明。2003年我国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将中小企业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二)财务风险的定义

理论界对财务风险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对未来收益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而使财务实际收益偏离预期目标,造成经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在研究中,使用财务风险广义上的定义,更有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成因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受自身条件限制,且国家扶持力度不大。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如规模较小、资金相对匮乏等,难以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瞬息突变的市场,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并且长期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体系不健全,使得很多机遇就此流失。

金融机构放贷门槛较高。金融机构在放贷时看重两个因素,项目市场前景和企业偿债能力,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规模较小、资产数额低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不完善、货币汇率变化、国际经济环境、通货膨胀也成为影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管理模式陈旧,管理观念落后。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族企业,造成了管理模式陈旧,且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一方面,一般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管理者,在企业面临重大决策时,往往是管理者一人说了算,可能因为个人的决策失误,而给整个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风险意识薄弱,导致财务管理环节薄弱,产生诸多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多实行粗放式管理模式,造成内部监控缺失,如重钱不重物,对存货、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管理,导致企业大量库存积压、资产流失、物资浪费等;资料保存不完整,现金管理不严,导致现金流闲置或资金;对客户信用等级不了解,应收账款中坏账、呆账比率增大,资金回收困难。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大多一人多岗,甚至存在一人从事不相容岗位的现象,体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较大的漏洞。这都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企业未来面临的财务风险埋下隐患。

资金管理水平较低,资本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往往缺少对资金使用的合理计划,导致公司资金捉襟见肘,易陷入财务困境;另一方面,负债比例过高,企业需为此支付高额的利息而使利润大幅度下降。这都增大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一)加强风险意识,科学强化企业财务运作

中小企业要保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长期合作的关系,保证企业有稳定的物资供应来源;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优化产品品种结构,使产品向“多元化”发展,以增加企业的收入;重视市场调研,生产、销售对路产品,加强业务整合,促进企业收入的稳定增长。除此之外,还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走向,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财税货币政策、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等,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要降低财务风险,就要在优化资本结构上下功夫。一方面,运用定性的方法建立科学的数理模型来确定企业的最优资本属性结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资产规模、可融资渠道和经营现状等因素出发,平衡权益资本融资时的风险与成本;另一方面,定量核算企业筹集到的资本,与企业现金流进行匹配,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阶段资金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三)谨慎选择投资策略,实现由“利润”向“财务”的跨越

在过去,中小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有时会采取一些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短期化行为。现代企业自主经营、自担风险,不能只是单纯地“以利润为导向”,利润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忽视了企业财务的健康、持续发展,这就要转变观念,“以财务为导向”,实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跨越。维持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实现收益性与流动性的统一,应该是现阶段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低速成长的时期,企业不再可能以获取高利润来加速自身的增长,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从完善自身经营的角度出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利润。

参考文献:

[1]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郑雯颖.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4).

[3]张晓峰.加入WTO后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2).

[4]杨松令.中小企业会计管理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