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151-01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以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以及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形成的。肝硬化的发病原因很多,而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疾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收住的21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便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正确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各项并发症,提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收住的21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岁,所有患者均按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肝硬化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肝硬化的。21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B超或胃镜检查可知均出现体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出现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11例,中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8例,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2例。患者出血量小于1000ml为8例,大于1000ml为13例。

1.2方法对21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应立刻告知医生并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加强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情况的观察,以便对突况进行及早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当患者出现呕血时,应指导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吸入呼吸道从而引起窒息等严重情况。若患者出现便血时,应指导患者取平卧位,或取患者认为舒适的。同时给予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1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上述护理措施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成功抢救患者20例,抢救成功率为95.23%,死亡人数为1例,死亡率为4.77%。且21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无其他各项并发症发生。由此可知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呕血或黑便,其特点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情往往十分凶险且出血量较大,甚至出现休克情况,且易反复出血,引起肝昏迷或肝腹水等,病死率极高,达到40%-50%左右。

患者在发病初期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抢救成功率。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进行抢救的重要性以及讲解将要进行的抢救措施,使患者了解抢救过程,消除患者紧张、恐惧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适当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应消除患者家属的紧张心理。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接受抢救,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抢救,达到满意的疗效。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若发生剧烈咳嗽或便秘;进食粗糙、过甜、辛辣以及过饱;患者情绪紧张、出现恐惧心理等都会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再次出血。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同时,应进行必要的饮食护理。处于急性出血期的患者应禁食,以便减少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使发生出血的部位免受食物刺激,禁食期间适当补充电解质以及营养,必要时应输入新鲜全血。出血停止一天后可给予少量无刺激的温凉流食或无渣饮食。若患者发生出血后饮食不当,则可能诱发再次出血,因此在饮食上应指导患者正确进食,避免食用坚硬、带刺、带骨等食物。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0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20-02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至201年9月收治的8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28至72岁间,平均年龄为(48.2±4.6)岁;病程在4d至8年,平均病程为(4.6±1.2)年;疾病类型:26例病毒性,14例酒精性。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26至71岁间,平均年龄为(47.8±4.2)岁;病程在5d至7年,平均病程为(4.2±1.1)年;疾病类型:29例病毒性,16例酒精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比较。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①常规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查看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便秘及嗜睡等症状。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些维生素含量丰富、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食物。若患者并发肝性脑病,不可进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若患者并发腹水症状,不可进食含盐量的食物[1]。③用药护理与运动护理。指导患者要按时按量用药,以确保临床用药合理性,同时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以增强患者体质。④感染护理。定期更换床被、衣服,对皮肤、口腔进行清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以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症状。

1.2.2研究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情况下,加以心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沟通。患者刚住院时,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其亲属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与患者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并确保病房环境干净清洁,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和情绪。②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病史、病历、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等进行有效评估,并依据患者评估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和支持,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③心理疏导。在临床护理前,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其亲属讲解护理操作的重要性,以稳定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同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疑问,告知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④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家属心理上的疏导,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消除患者孤独感,体会到亲情温暖,使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2]。⑤行为干预。患者对肝硬化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讲解与肝硬化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到心理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影响,能够对自身心理情绪进行调节,并纠正自身不良习惯。

1.3临床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白蛋白等指标均已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肝功能、白蛋白等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肝功能、白蛋白等指标未得到改善。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均用SAS与SDS,即焦虑自述评估表与抑郁自述评估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计数资料以X2验证,组间对比以t验证,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28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20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改善,临床护理从原有的以疾病作为护理中心的模式转变成为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的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疾病上的护理,同时要注重心理上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3]。肝硬化病程较长、病情反复,甚至引发肝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者感性脑病等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2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52-02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弥漫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肝细胞广泛性受损、变性、坏死、萎缩,并逐步被纤维组织代替,最后导致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脏变硬,形成肝硬化。临床以病毒性肝炎(乙型)所致的最为常见,血吸虫病、乙醇中毒、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次之。本病主要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引起的相应症状为主要表现,晚期常有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广泛的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增生并有再生小节的形成,从而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病变的晚期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肝昏迷、上消化道大出血、继发感染等,对身体的危害极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降低患者的临床护理问题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是护理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效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07年5月~2009年3月收入院的98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护理干预,其中男66例,女32例,年龄55~7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者69例,初中以下者29例。其中明确为肝炎后肝硬化76例,酒精性肝硬化22例。出血量为150~1000ml不等。小量出血40例(出血量1000ml)。主要的诱因有,饮食不当,劳累,情绪激动,无诱因等,经积极抢救及护理治愈92例,占93.88%,治愈出院4例,占4.08%,死亡2例,占2.04%。

1.2 方法:依据患者就诊期间的记录,护理记录以及问卷调查表等形式的回顾性调查,进行消化道出血诱因的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统计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1.4 结果:从(表2)显示的结果来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诱因与饮食不当、劳累关系极为密切。在98例患者中,饮食不当67例,占68.37%,劳累20例,占20.41%,情绪激动7例,占7.14%,没有诱因的4例,占4.08%。

表1 98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

治疗情况例数百分比%

治愈9293.88

治愈出院44.08

死亡22.04

表2 98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与诱因的关系

诱因例数百分比%

饮食不当6768.37

劳累2020.41

情绪激动77.14

其他44.08

2.护理干预措施

2.1 一般护理:根据病人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针对性有计划护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作好心理护理。首先取得病员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帮助病人消除恐惧心理及思想顾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时,要按其临床特点全面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缩短病程,使病人渡过难关,达到短期治愈的效果。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作好详细的记录。体温的高低、热程的长短、血压的变化都是反映病情轻重及病情变化的标志,所以,必须加强对生命体征的临床监护,掌握疾病转期的早期表现。[1]

2.2 预见性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除了临床上精心治疗抢救外,护理工作好坏也是关键。首先要做好抢救准备,提前备好急救用物及药品,特别是对那些以往有过出血史或出血倾向的病人,除查血型及血常规外,则应备足血源,必要时抽血放冰箱内保留血样,以便出血时及时配血、争取时间,及早输血。密切观察病情,尽早发现先兆出血,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往往突然发病,来势凶猛,在数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或循环血量的20%。一旦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等症状,应想到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心悸,皮肤粘膜苍白,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表现,既使无血压下降,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

2.3 心理干预:通过护士讲解有关肝硬化的知识,解除患者心理负担,获知只有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才会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护理人员不懈努力的工作态度,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取得家属的配合,提高治疗护理的质量,避免和减少临床护理问题的发生。

2.4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不仅是保证营养供应。而且还能起到治疗作用。做好饮食护理,增进病人食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责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病人饮食是由医生根据病情而决定的,一定要按照医生嘱咐的饮食种类和宜忌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变动。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另一原因是饮食,粗硬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可损伤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和胃粘膜而引起大量呕血及便血,故病人人院后先禁食24小时再给冷流质饮食,逐渐给半流质饮食。在保证病人合理饮食的情况下,认真检查家属送来的食物,防止有的家属不不遵守饮食制度,盲目的为病人提供不合理的饮食引起或加重出血。[3]

3.讨论

3.1 急救治疗护理原则。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常常达到1000以上或循环血量的20%。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系统性护理,积极采取上述措施,对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给予系统而科学的观察护理,是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重视护理可以有助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康复,从而达到保存生命、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的目的。[4]

3.2 腹内压增高、过度劳累、情绪不稳定也是导致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护理人员应指导并鼓励患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应强调活动量以运动中微汗、轻度呼吸增快、无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如慢步行走、打太极拳等,避免做抬举重物、用力蹬车等强度较大的工作。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护理进展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憋气排便。积极预防感冒,防止打喷嚏、咳嗽而致腹压升高;保证充足的睡眠。

4.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多合并休克,死亡率高,及时的救治与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应开辟“绿色通道”,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由护理人员护送到病区,保证规范化的专业护理。[5]

参考文献

[1] 董慰慈.护理学基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33-50,101-114.

[2] 王召芳,任淑萍.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5,(06).

[3] 胡艳波,陈向坤,王艳英.113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年07期.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51-01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肝功能受损,其发病率高、病情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目前常规治疗方案已能取得不错的效果[1],然而要更进一步提升其预后,我们必须格外关注护理环节。笔者所在医院深入研究了心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护理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现总结86例患者的护理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搜集86例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资料,患者临床症状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规定标准,入院时间均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纳入研究前均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协议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5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8例,年龄在27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8±3.3)岁,病程在3个月到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1.3)年,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27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为1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4岁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4.8)岁,病程在3个月到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1±0.8)年,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4例和19例。两组患者上述基本信息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行常规护理,具体包括饮食指导、密切关注病情、康复性指导、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强化沟通 从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开始,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保证患者对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从患者的兴趣入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

1.2.2 制定心理护理计划 彻底调查患者的病史、病历,兼顾其认知能力、经济基础、身心条件等具体情况,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具体措施可包括提供肝硬化相关医疗读物、积极表扬鼓励等。

1.2.3 心理评估干预 全面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各种措施,分析清楚患者的负面心理情况。当患者面对某项护理操作情绪不稳定时,首先需简明扼要地讲解该操作的流程和目的,只有当其情绪难以稳定时,才可施行其他干预措施;当患者出现疑虑,提出问题后,需要耐性地向其讲解;当患者出现其他不安心理后,需要给予恰当的关怀,消除其负面心理。

1.2.4 松弛疗法 主要包括鼓励患者适量活动、在病房中播放轻音乐、提供书籍报纸等,以此来调节患者注意力。

1.2.5 家庭干预 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还应保障患者家属能够对疾病产生一个基础的认识,不会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恐慌、厌恶等情绪,还应做适当的宣传教育,保证家属能够具备一定的基本护理能力,如能够通过简单的迹象监测病情等。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通过评定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况来评价护理的效果。其中抑郁情况采用SDS表格评定,焦虑情况采用SAS表格评定,两表结果均是数据越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患者的SDS和SAS评分进行处理,均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结果,如若需要对比,行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SDS和SAS统计结果见表一所示。分析可知,在患者入院开始护理前,其SDS评分和SAS评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月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明显降低,对比护理前,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院的要求已从以往的仅期望治好病,提升到目前的希望更快更好地治好病,这就要求医疗中心点从疾病转移到患者上[2],在提升治疗技术的同时,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各种护理干预模式应运而生。针对于肝硬化护理,由于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病程极长、反复性极高,患者饱受折磨,往往伴随有各种负面情绪,可能最终影响治疗效果[3],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本文的研究显示,心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这可能是因为本院所采用的强化沟通、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心理评估干预、松弛疗法、家庭干预等措施,使患者对疾病以及自身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升了其治疗信心。在多项措施齐下的前提下,观察组的SDS评分下降至39.9±7.4,SAS评分下降至40.5±4.7,结果与黄美燕等人的研究相似[4],充分证明了心理干预的有效性。

总之,对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进行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怡素,赵丽军,李娜等.延伸护理对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2(8):1542-1544.

[2]曾铄.论肝硬化护理的基本对策及其优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2):184-185.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0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20-02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至201年9月收治的8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28至72岁间,平均年龄为(48.2±4.6)岁;病程在4d至8年,平均病程为(4.6±1.2)年;疾病类型:26例病毒性,14例酒精性。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26至71岁间,平均年龄为(47.8±4.2)岁;病程在5d至7年,平均病程为(4.2±1.1)年;疾病类型:29例病毒性,16例酒精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比较。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①常规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查看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便秘及嗜睡等症状。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些维生素含量丰富、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食物。若患者并发肝性脑病,不可进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若患者并发腹水症状,不可进食含盐量的食物[1]。③用药护理与运动护理。指导患者要按时按量用药,以确保临床用药合理性,同时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以增强患者体质。④感染护理。定期更换床被、衣服,对皮肤、口腔进行清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以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症状。

1.2.2研究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情况下,加以心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沟通。患者刚住院时,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其亲属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与患者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并确保病房环境干净清洁,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和情绪。②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病史、病历、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等进行有效评估,并依据患者评估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和支持,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③心理疏导。在临床护理前,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其亲属讲解护理操作的重要性,以稳定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同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疑问,告知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④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家属心理上的疏导,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消除患者孤独感,体会到亲情温暖,使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2]。⑤行为干预。患者对肝硬化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讲解与肝硬化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到心理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影响,能够对自身心理情绪进行调节,并纠正自身不良习惯。

1.3临床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白蛋白等指标均已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肝功能、白蛋白等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肝功能、白蛋白等指标未得到改善。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均用SAS与SDS,即焦虑自述评估表与抑郁自述评估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计数资料以X2验证,组间对比以t验证,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28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20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改善,临床护理从原有的以疾病作为护理中心的模式转变成为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的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疾病上的护理,同时要注重心理上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3]。肝硬化病程较长、病情反复,甚至引发肝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者感性脑病等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情况下,加以心理沟通、心理支持、社会支持、行为干预及心理评估等干预措施,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和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以促进病情康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心理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改善效果更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肝硬化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郑晶.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8(03):90.

相关期刊更多

遥感技术与应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大理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教育厅

青岛医药卫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