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小企业集群

中小企业集群

【摘要】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存在着产业集群不明显、企业间分工协作不够、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产业政策制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等途径,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发展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界定和类型

中小企业集群就是一群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中间性体制组织,这种组织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级两种组织之间,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借助于这种组织结构,中小企业之间建立长久的交易关系而且不一定以契约来维持,而主要通过信任和承诺来进行协作。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

1.集群内各企业彼此独立。表现在各企业依然是独立的法人,保持各自的所有制、隶属关系、投资渠道,实行独立核算,按市场原则进行平等交易等方面。

2.集群内企业间联系密切。集群内企业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已从工厂联系延伸到产业联系,包括实体的物质和非实体的信息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日益成为企业间联系的核心内容。

3.集群内企业间存在多种特定关系。表现在企业间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以获取外部经济。这种特定的关系表现使得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从以往零散、杂乱状态走向系统化和有序化。

4.集群呈现动态化。由于进入或退出集群的障碍较小,集群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集群才能保持长久的活力。

5.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这种人文因素是维持集群内企业所形成的长期关系的纽带,并使集群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类型

由于中小企业集群在结构上具有高度的离散性和易变性,按其基本结构可分为:“市场型”、“中卫型”或“椎型”和“网络型”三种。

1.“市场型”中小企业集群

它是指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市场交易为主,工人生产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或成品的生产。这类中小企业集群的典型代表是浙江的义乌、温州、诸暨等。

2.“中卫型”或“椎型”中小企业集群

它是指众多中小企业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在其周围集聚,并与之配套或关联,进行特定的专业化分工、根据需要提供专门化产品或进行限制性稍售,从而形成中小企业集群。这类集群常见于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

3.混合网络型中小企业集群

这种集群是产业组织对信息时代的适应。集群内企业间是以信息联系为主而不是以物质联系为主,现代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业的柔性生产方式的革命促进了混合网络型中小企业集群的涌现。

二、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速度快,并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提高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着集群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发育不健全等问题。

(一)产业集聚不明显

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集群的专业特色并不明显,集群企业中同质企业的数量偏少,集群内各个行业的企业都有,因此,企业集聚并没有真正促进产业集聚。此外,我国企业集群建设存在着严重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种类型的开发区有4200多个,其中擅自设立的有3000多个,另外还有近万个乡镇工业园区,在经济发达地区,几乎个个乡镇都有乡镇工业园区。虽然,开发区和工业小区是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有效形式,但是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得集群内产业结构趋同、缺乏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等,容易造成集群内企业间过度竞争,最终使集群内企业失去了其自身竞争优势。

(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够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组织化程度不高,核心企业的内聚力薄弱,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集群内企业间合作主要采用转包合同这种生产形式,这样可以使一个小企业既可以与其它小企业进行协作生产,也可以为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生产上“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非常普遍,终端产品多,中间产品少,中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明显不足,“小而专”、“小而精”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品少,很难与大企业进行协作配套。因此,集群内中小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并不多。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企业间的专业分工协作,从而使中小企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企业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不通畅

生产要素的流动有利于集群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中小企业发达的日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老板会鼓励自己的员工甚至是企业的骨干脱离企业单独办厂,目的是让新办企业为老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但这种现象在我国却非常少见,老板生怕员工办企业后与自己竞争,一般不允许员工脱离原企业办厂,即使允许员工出来办厂,也只准许其经营与原企业没有联系的项目。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种产业不可能孤立存在,与相互联系的上游和下游产业有密切联系。同时,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还需要公共信息、人员培训、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对外宣传、公共设施建设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各种类型的中介服务组织,如会计、法律、经营管理、市场调查、国际贸易、职业培训等服务机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很少,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服务领域较狭窄,仅限于为企业提供一些财务、会计知识等培训,为企业解决一些经营过程中自身难以解决的行政性事物,而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经营方面的服务很少。

三、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区域要加强规划,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

1.推动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集聚。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内,改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2.加快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是促进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要加快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专业化特色园区。综合性开发区也要围绕不同的产业链做大规模,提高专业化竞争力。

3.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强化专业市场与产业的配套,通过市场建设加快产业的集中,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建设改造市场,完善市场功能,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发挥市场的信息传播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二)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中小企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特定关系中本身就隐含着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它是集群化的基础条件。专业化形式不同,出现不同的中小企业组织模式,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集群能否正常运营和良性发展。此外,地区专业化不仅能给各个中小企业之间协作提供空间上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形成一种专业氛围,有利于企业和地区文化的发育成熟。在知识经济时代,专业化与分工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意义更为重大。随着信息传递日益加快,交通运输越来越便利,地区间的贸易障碍进一步减少,贸易竞争会愈加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更多的则是智力资源的较量。在这种情况下,地方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上。专业化与分工的一个间接效应便是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可以提高集群内部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

(三)加强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合作

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将自己的生产经营与发展相对固定地融入到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成为大企业生产中的组成部分,会有更大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依附大企业,配合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将自身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集中在某一特定细分市场或产品,为其提供零部件或专门从事某种工艺加工,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市场竞争压力,形成生产经营的差异,培植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进行诸如转包的合作,可以增强企业柔性,通过吸收中小企业最初的、专业化的专有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技术力度。所以,在集群的发展中应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共同打造优势集群。

(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中小企业实现高度专业化生产、通过企业间协作获得外部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实质上是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的社会分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协作。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中小企业群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集群健康、稳定发展。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服务内容上包括(新企业的)孵化、生产、技术、资金、信息、市场、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在组织结构上包括政府、行业、跨行业的专门服务系统以及多家企业的联营或协作形式。

2.改变过去各中介服务机构各自为政、独立行事的状况,对各机构进行分工与协作,发挥其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

3.根据各企业集群的行业特点及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其服务重点有异。如在集群形成之初,重点是培育孵化新企业,培训企业家,为企业提供资金、市场、投资分析,而在其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则应为企业间的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协作等方面创造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3]陈乃醒.中小企业经营与发展[M].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蓝海林,蒋峦,卫红.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11).

[5]魏守华,赵雅沁.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5).

[6]朱华晟.中小企业集群化的几点思考.改革与战略,2000,(2).

[7]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姜红.产业集聚效应与中小企业群的发展[J].理论学习,2001,(9).

[9]王缉慈,童昕.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经济地理,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