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管制的原因

交通管制的原因

交通管制的原因

交通管制的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通监理;社会利益;管理体制对比;道路交通管理

一、前言

中国过去十几年来在经济增长和减贫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重要成就是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高速公路,是一个公共产品,要保证这个公共产品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有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与之相适应。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讲,根据系统原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体制必须具有系统运转所要求的统一性、整体性、综合性,各种管理职能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机的整体。发展的同时,相对应的会出现一定的隐性问题。本文就针对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展开一定的分析。

二、国内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体制

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两家分管”(1949~1984年):这一阶段,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由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在不同的区域实行“两家分管”。

第二阶段:“三家分管”(1984~1986年)。这一阶段,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基本上形成了以交通部门管理为主,实行交通部门、公安部门与农机部门分别管理不同地区或不同领域的格局。

第三阶段:“两家共管”(1986年至今)。这次改革从原则上赋予了公安机关统一负责全国城乡道路交通管理的职责,实行道路交通安全公安部门负责,道路交通管理的其他要件主要由交通部门负责的“两家共管”体制。

三、国外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体制比较分析以及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现状

实行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纵向机构格局,有利于保证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平和效率。与美、英、德等国的道路交通管理现状相比,我国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差距。造成这种落后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就、科技实力、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落后,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体制方面的问题。目前,道路交通管理体制上的弊端是制约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乃至国家运输事业发展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国外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基于资源合理利用、部门之间便于协调和机构人员精简的原则,都进行了道路交通管理各项职能的整合,并由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而其他部门,包括警察部门,更多地是发挥辅助和协助执行的功能。

目前从总量上看,我国高速公路已经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基本能够满足经济和生活的需求;从面积密度来看,东部等发达地区并不亚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甚至还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目前高速公路发展存在的另一主要特点是区域之间差异化明显。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同其经济发达情况大体保持一致,经济发达的地区,高速公路面积密度比较大;经济较落后的地区,高速公路面积密度也相对滞后。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同我国之前推行的优先发展发达地区交通基础建设的战略规划有很大的关系。从我国高速公路规划布局情况来看,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将参考经济发展状况的同时,兼顾区域间的均衡化发展。这将有助于减小和改善东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巨大差距和区域协调发展。

四、高速公路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对策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失误是指由于管理方面的缺陷和责任,导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虽然管理失误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间接原因,它却是背景原因,且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本质原因。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科学化管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与我国高速公路现状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由于高速公路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管理法规建设滞后,专业管理人员不足,致使管理水平总体不高。

1.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是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对其收费、养护、交通、安全、服务等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确保安全畅通、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的同时,使高速公路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它的主要内容养护管理、收费管理、路政管理、交通管理、监控与通信管理、服务区管理和综合开发。

2. 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尚处在初级阶段,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养护标准、效率和机动性不高,质量难以保证。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公司的养护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营的高速公路养护模式,与其它管理自成一体、配套齐全,但造成养护人员和设备的大量浪费;另一种是采用外包的手段,把养护管理推向市场,自己则少买设备、少设人员,这样往往较难及时完成养护维修任务;二是路政管理中的失误现象比较突出。我国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出于管理体制不顺、执法主体不明、执法通道不畅、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客观原因导致其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路政管理中的危险品运输车辆检查、非正常情况下交通管制、紧急救援等工作的失误现象在日常管理中比较突出,没有完全发挥路政执法管理的应有功能;三是交通管理体制不畅,信息化水平不高。按照我国有关法律,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在分工上属公安部门的职责,但又是高速乡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国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特殊,对交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明确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的职责分工。必须在重新确立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明确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在道路交通管理体制上的职责分工问题。其次,理顺交通系统内部的管理体制问题。必须切实理顺交通系统内部的管理体制问题,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其三,建立统一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模式,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从网络布局规划、公路建设养护就、交通基础设施的设置,到收费管理方法、公路运营办法、交通控制手段、交通安全执法等各个方面,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标准。

五、结语

实现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顺畅、高效,需要从法律上明确界定交通部门主管的高速公路统一执法机构的地位,理顺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的关系。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群体,要认真完善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体制相关的其他管理体制,保证这项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实现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体制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交通管制的原因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飞机数量迅速提高,航空不安全事件不断增加。飞机数量增加的同时,空中交通管制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使管制员的压力显著增加,出现的人为差错随之增加,由此带来的航空不安全事件增多,给航空运输造成诸多安全隐患。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安全;人为差错

一、研究空中交通管制中人为差错的意义

人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容易发生变化的因素,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和倾向,错误是人类行为的必然组成部分。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前空管航空事故和不正常情况机器和设备原因大约23%,其它原因大约占1.5%,而人为原因大约占75.5%。在人为因素中因为机组原因约占35%,管制员原因占25%,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70%—80%的事故是由“人和人为因素”导致的。

根据人的因素的概念模型-----SHEL模型。影响安全的必不可少的四个因素有Software(软件),Hardware(硬件),Environment(环境),Liveware(人)。四个要素都是其组成成员,人位于模型中心,说明人在四个因素中最为重要,强调了以人为中心与其它各要素之间接口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方式,直接关系到整体安全运行。因此,对管制员在管制工作中的人为因素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减少和防止管制员人为因素造成空管事故的方法和对策,对提高空管工作的质量、保障飞行的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空中交通管制中人为错差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压力或者精神压力过大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日常的工作中,管制员存在一定的生理局限性,经过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工作后,或者人的体力和精力不能很好的保持高质量的工作状态的时候,判断对错及特情处置的能力都会有所下降。

(二)自身能力及业务水平不足造成差错。由于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的差异,不同的管制员在面对同样的问题的时候,可能反应时间,处置方式的合理性,特请处置的及时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沟通协调的能力的差距也同样会产生大的影响,空中交通管制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管制员需要和各个内外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因此,管制员是否能够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直接影响了工作的安全性。

(三)管制员心态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外界的工作环境的影响: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家庭、工作、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等;内部工作环境的影响:飞机特请情况的突然出现,会导致管制员精神状况和情绪的巨大波动,注意力分配出现偏差,导致精力不够,容易出现差错。恶劣天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雷雨,颠簸等极端天气的出现会加大管制通话量,占用波道资源,增大管制员的冲突调配量,导致空中飞行秩序改变,往往也会导致管制出现被动等等。

三、减少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应对策略

(一)重视思想教育,增加管制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好管理工作,管制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对管理进行重视,管制人员必须保持工作的严肃性,发挥主动能动性。在岗一分钟就要安全60秒。其次,规范工作流程和标准。现代的工作标准都是汲取以前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所以管制人员必须正确掌握先进的技术经验,在实际的工作中,按照正确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规范自己的操作,从而达到减少发生差错几率的目的。

(二)提高管制员的技术能力。在管制员培训过程中应该着力培养以下管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应变能力。

(三)增强管制员的心理素质。管制工作中任何微小的差错都可能造成航空安全事故,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无形中使管制员承受着巨大的心里压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胜任的。因此加强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四)提高管理手段,改善管制环境。管理层应该提高管理手段,合理、科学的安排管制人员的工作时间,增强设备的精度,使得管制环境能够得到大大改善。改善管制环境,有利于管制员工作强度的降低,提高工作效率。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严格管制纪律,规范工作流程和标准。规章制度是对管制员行为的约束,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因此必须加大管理力度,才能做到令行禁止,规章制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语

人为因素是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研究问题,它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差错的发生。降低人员因素带来的安全事故,关键在于提高管制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制环境,使管制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确保技术、安全水平,保证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继新.人为因素与空中交通管制员素质优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交通管制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品质;扇区容量;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前言:扇区容量主要反映空中交通交流,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水平提升前提是对扇区容量正确评估。按照国际民航部门推荐的法规,在对扇区容量类别划分上,直接对交通管制人员工作负荷进行判断,同时从时间角度,对管制人员工作负荷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交通管理人员在达到规定工作数值上所对应的交通流量数值,就是容量值。现阶段,扇区容量评估上,主要还是对管制人员工作负荷进行转变,进而对空中交通进行约束。但是扇区流量影响因素较多,现阶段扇区容量评价方式应用过于局限。

1、扇区容量评估策略

1.1评估流程

1.1.1确定综合评价指标

现阶段,扇区管制运行品质主要受到四方面因素影响,分别为交通流密度、管制运行安全性能、管制运行效率性能与管制人员工作负荷。在对扇区管制运行品质判断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判断,分别为成熟程度、指标综合程度与典型程度。在综合评价指标确定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专家调查法采集有关数据信息,从而保证扇区管制运行综合评价指标的科学合理。

1.1.2收集原始数据

扇区容量评估需要以有关数据信息作为前提条件,进而在评估之前,需要对扇区容量与有关基础数据进行统计,保证扇区容量评估具有充足数据作为保证。与此同时,按照数据类别,构建样本集合[1]。

1.1.3主成分分析

在对扇区管制运行品质综合评价指标有关数据采集完毕之后,需要对扇区管制运行品质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综合得分可以作为扇区管制容量评价的结果。

1.1.4拟合分析

在得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与扇区容量数据综合评价结果之后,还需要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拟合研究,综合评价高区间数据就是所对应的就是扇区流量,也就是扇区容量结果。

1.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利用降维技术,对多个变量内所包含的主成分统计分析方法。这些主成分内包含了大量信息,能够有效对原始变量进行反馈,正常情况下,主要体现的为原始变量内线性组合。主成分分析法需要以有效信息作为前提条件,让主成分包含多维指标内容,这样所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为:假设Z={Z1,Z2,Z3,Z4,....Zn},其中n为随机变量,M={M1,M2,M3,M4,....Ma},其中a为随机变量,a小于n。要是存在M=ZU关系结构,同时符合一定要求,这样就可以将Mi判断为原变量Z的主成分。

按照以上关系式可知,U为Z方程式的n个特点数值,同时对应针对集合。在对贡献率判断上,主要利用M和Z特征数值之和,同时对原始变量信息进行衡量。正常情况下,在保证信息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仅仅利用几个主成分数据,就能够显示出原始变量特点,真正落实降维目标[2]。

2、实例分析与验证

本文在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扇区容量评估分析研究中,就以某进近南在终端区进场与进近管制职责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2.1扇区管制运行品质指标确立及采样

按照研究人员所给予的建议,笔者一共选取了7个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扇区管制运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这7个原始数据分别为扇区饱和度、跑道跟进到达航空器间隔余度均值、终端区到达航空器平均延误时间、跑道跟进到达航空器间隔余度方差、终端区到达航空器延误架次率、扇区短期冲突告警频度、扇区管制工作负荷。本次分析内所应用到的数据,全部都是以北京时间作为判断依据,一共统计了将近200个扇区管制运行品质数值,按照扇区流量数据,形成样本集合。

2.2扇区管制运行品质综合评价

在对扇区管制内原始数据预处理过程中,需要应用MSTLAB7.1标准,在进行主成分分析算法之后,将原始的7组数据划分为四种主成分,同时将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计算出样本综合分数。综合分数要是较高,也就表示在该段时间内,扇区管制质量良好;反之综合分数要是较低,表示在该段时间内,扇区管制质量较低[3]。

2.3扇区容量评估

在对原始数据评估过程中,应用的标准为MATLAB7.1,在对扇区管制流量分析的同时,还对管制运行品质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拟合Y果。如图一所示,为利用高斯函数进行拟合所得到的结果。

由图一可知,某进近南扇区交通流量大约为每小时29架,在对该进近南扇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扇区容量评估之后发现,扇区容量评估数值基本上停留在高分位上,所得到的结果对该扇区容量配置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2.4评估结果

本文在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扇区容量评估分析研究中,以某进近南扇作为研究案例,对空中交通管制运行扇区容量评估方法进行了阐述,在研究之后发现:首先,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具有一定随机性,这就需要对这空中交通流密度与管制运行安全性能进行确定,有效降低不同因素对扇区综合评价指标所造成的影响;其次,扇区容量需要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重点内容就是管制运行品质水准。现阶段,扇区容量评价在落实过程中,主要通过扇区管制人员工作负荷数值进行判断,这种判断方式具有局限性。按照实际案例,从各时间段管制运行品质进行判断,能够有效对扇区容量评估结果进行全面反映[4]。

结论:本文在分析研究中,是以大量原始数据作为分析前提,对扇区容量调整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评估方法并不适合在战略规划阶段过程中的扇区容量进行评价,所以在今后分析研究中需要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红勇,刘文,赵嶷飞.一种基于交通流模式的扇区运行容量计算方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06:188-193.

[2]王红勇,赵嶷飞,王飞,温瑞英.空中交通管制扇区复杂度评估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3,06:147-153+183.

交通管制的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01

面临当今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交通运输业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因此交通运输业应当建立规范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建设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障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内部控制的真正含义,它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各部门的员工共同组成的,体现内部控制的统一性,同时,企业的控制目标是保障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推动企业经营效益提高的发展战略。

一、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

内部控制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首先其保证了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而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数据系统;规避与防范风险的基本状态就是保障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防范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防范企业风险的一种长效机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是全面性原则,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应当涵盖其中;第二是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保障全面性的同时,要有重心的关注某些特定的领域;第三是制衡性原则,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以及部门与部门自检要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同时也要相互合作,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第四是适应性原则,建设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当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企业的竞争状况等因素,并在应用的过程中根据新出现的问题不断做出修正;第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要控制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二、内部控制规范和风险防范管理的关系

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实现对风险的防范,风险防范也依托于内部控制来实现,两者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风险管理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涵盖风险对策等要素,因此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

三、交通运输业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

(一)企业风险识别

交通运输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因此识别各类风险的存在原因,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才能规避风险。首先识别企业内部风险的因素包括企业内部各阶层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组织机构和经营方式、科技应用、财务发展现状、运营安全模式等;识别企业外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形势与市场竞争形势、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因素、技术更新等;还有某些特定的风险因素,主要是交通格局规划风险,随着各种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本交通运输业应当考虑到这一威胁;燃油价格变动风险,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提高,对企业的经济利润会有影响;营运安全风险,也是一大隐性的威胁,综合各种因素都会对运营安全有所影响。

(二)风险防范措施

1.密切关注企业外部风险

交通运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其面临的风险也有特殊性,比如客运站点的布局,燃油价格的变动等外部威胁,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同样重要,不能忽视任何一种威胁,要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外部各种风险的威胁,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2.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交通运输业每个领域的发展规模、发展趋势和经营特点都不一样,因此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从最大的程度上保障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利益不受到损失。

3.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长期的社会文化的积淀,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于推动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也有着巨大的作用,保障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实施。

4.进行风险规避和风险分担

企业应当针对自身的发展现状和特定阶段的发展模式做定期的风险评估,权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做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比如当企业遇到的经营活动不能承受其所带来的风险,可以放弃此经营活动来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也可以通过风险分担的方式减少企业的损失,比如交通运输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高风险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来减少企业自身应当承受的风险,同时面临外部各种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企业自身应当调整产业链,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四、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策略

(一)交通运输业应当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为企业营造一种健康的发展环境

第一,在企业内部建立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制度,有利于形成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监督,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提高各项经营活动的效率。第二,各部门之间应当限制其职权的范围,以及相关的审批程序,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对于一些重大事项要得到上级的批准方可执行。第三,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应依据相关的会计原则和各项法律法规来制定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第四,企业应设置相关部们定期对资产的采购和验收工作做检查工作,确保企业的财产安全。第五,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对于防范风险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第六,高层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并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加以修正。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的运行有着巨大的作用,比如现今的售票系统、GPS安全监控系统等都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三)成立内部审计机构

审计工作对于保障日常工作的实施和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科学和实用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审计工作的配合,在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渐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推动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员工的执行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融入到内部控制的工作当中,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崔文书.浅析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财务内部控制[J].科技展望, 2014,14:158+161.

[2]庹登坤,郭垂江.铁路专用线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4,12:67-69.

交通管制的原因范文第5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motor vehicles, congestion has been the chief problem of urban traffic. The paper identities the cruxes of the congestion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urban traffic based on analysis of congestion causes from macro and micro levels. By analyzing basic features the recurring and non-recurring congestion, establishing some corresponding traffic control and dispersion strategies, and putting forward basic principles of managing traffic congestion.

关键词: 交通拥挤;拥挤原因;拥挤影响;疏导策略

Key words: traffic congestion;causes of congestion;congestion effects;dispersion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296-02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突出。最近一二十年,虽然城市管理者在交通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但其交通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或缓和,而是愈加严重。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1]。合理制定相关拥挤策略和实施控制策略对于预防、缓解交通拥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剖析交通拥挤,提出了众多的解决途径。文献[1-3]提出了交通拥挤管理体系,试图从宏观层面建立拥挤解决策略;文献[4]从交通拥挤制因的属性出发,得出基于案例推理的交通拥挤管理方法,此方法需要大量的拥挤实例;文献[5-7]通过对交通状态信息的采集、分析等得出交通拥挤并给出一些疏导措施,均是利用或推导相关模型算法得出路段交通流状态。根据实践经验表明:单一的技术措施无法解决或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甚至会加剧拥挤蔓延。

2 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及不利影响

2.1 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 从宏观上来说,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仍是供需不平衡,不合理的土地开局产生了大量的出行需求,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剧了拥挤的程度;从微观上说,城市交通管理设施落后,管理措施执行不利,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出行者安全意识低等也加剧了拥挤。从拥挤制因的具体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物理瓶颈、交通事件(事故等)、施工影响、不良天气、交通控制装置与管制措施、特殊事件与需求扰动[8]。

2.2 城市交通拥挤的影响 在拥挤的道路网络中,交通状态很不稳定,影响交通出行的可靠性。出行者必须通过提前出行以避免因拥挤未能按时到达目的地。这就意味着出行者需要在路网中停留更长的时间,这反过来加剧了路网交通负荷,致使城市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形成全局性的交通拥挤问题。

拥挤对交通的直接影响包括产生排队、降低车速和增加出行时间,这会加大出行成本,还会影响出行安全,提高事故率等。同时,交通拥挤消耗更多的能源,产生过多的尾气排放,不仅加剧环境恶化,也会影响出行者的舒适性。

由于拥挤疏导措施的不利,某条道路的拥挤可能会“漂移”到相邻道路,致使拥挤范围和程度扩大;拥挤将会使得出行者花费更多的出行时间并且增加路网的交通负荷。大范围的交通拥挤甚至会使城市陷入瘫痪,直接影响城市正常功能的实现。

3 拥挤疏导策略

根据拥挤原因的不同,交通拥挤可以分为常发通拥挤和非常发通拥挤[8]。常发通拥挤主要由某些路段及交叉口流量过大或者通行能力不足导致,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交通供求不平衡。非常发通拥挤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等交通事件引起的通行能力骤减或者流量急剧增加而导致的拥挤。

3.1 常发通拥挤及控制策略 常发性的交通拥挤常常由于刚通需求引发的,其解决途径的主要着力点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等宏观措施。实施公交优先策略,发展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施TOD形式的土地开发模式。与此同时,优化信号控制系统,合理设计交叉口形式,提高城市交通管控的信息化水平。合理实施拥挤区域的交通流组织也是降低拥挤程度和影响的有效途径。

3.2 非常发通拥挤 交通拥挤的控制要求是第一时间消除拥挤,使道路恢复通畅。其基本途径一是恢复道路或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二是控制需求增长。总体上将疏导拥挤的控制策略分为以下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