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方针

职业教育方针

职业教育方针

职业教育方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特性;培养作用

职业教育不同于学校教学,它主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教学目的,是人们获得职业技能和职工提高工作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为社会快速输送人才的途径之一。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特点,职业教育的教职工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特点,并在教学中全面运用,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发挥其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而化学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中的较普遍的教学学科,只有在其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特性,才能够更好地将化学教学为职业学生培养服务。

1 化学教学对职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

1.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学生思维

化学教学对职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首先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方面。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其次化学中的模型、图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学生思维[1]。例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等属于物理性质,在实验中颜色的变化、沉淀物的产生、状态的改变等属于化学变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仪器的使用、教学方法的安排等都可以成为观察对象。

1.2 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学会互相合作

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学会互相合作也是化学教学对职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之一。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高要求、高素质、能够独立完成岗位要求的,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验问题、记录实验数据等方法来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2]。同时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必须学会同事之间的相互合作,也可以通过将一个化学实验分为若干步骤由学生互相配合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

1.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渗透人文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渗透人文教育也是化学教学对职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之一。化学产品在工作中是无可避免的,各种塑料、药品等都是人们工作常见的物品,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材料的特点、构成成份、以及使用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选用工作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自学觉悟

化学教学对职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自学觉悟方面。工作是一门实践艺术,必须具有极高的实践能力才可以胜任,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可或缺。化学教学在职业教育中也承担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任务,可以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自主造成实验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多多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觉悟,保证学生在工作中也能够积极学习,满足岗位能力的需求。

2 化学教学中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特性

2.1 职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化学教学中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特性主要是职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途径,其教育对象十分广泛,可以是初、高中毕业的求学学生,可以是在岗要求提高和发展职业水平的职工,也可以是下岗想要再上岗的求职人员,也可以是针对某个公司或部门的一次专业性培训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手段也应该是多种多样、满足社会要求的,化学教学的课程安排、实验设置、主要教学方向也针对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而有所区别。

2.2 职业培养目的的针对性

职业培养目的的针对性也是化学教学中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特性之一。职业教育的目的较之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和针对性,其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功能能力的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等专项人才,对职工能力的培养侧重于从业能力培养,要求职工能力必须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化学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和安排主要以不同岗位的需求而有所不同,例如煤炭开采岗位主要以煤炭检测实验和深加工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3]。

2.3 职业教育内容的技术性

化学教学中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特性还有职业教育内容的技术性。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由于职业教育目的的针对性,因此职业教育内容必须以技术性教学为主,要求教学和培训对象熟练掌握和操作一项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其职业水平能够达到岗位的技术要求。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化学课程的安排大多是实验和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旨在让学生多多掌握动手实践能力。

2.4 职业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化学教学中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特性还包括职业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所服务,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教学内容的技术性要求,其教育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多彩的,能够针对不同的职业教育对象来进行不同的转换,例如对与初、高中毕业学生的职业教学主要以学校教育和在岗培训为主,而社会专业培训则需要针对企业特点而组织在岗培训和室外培训两大内容。化学课程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其安排则可以具有多样性,去演示教学课件、学生自主教学、立体图示实验过程等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对职业学生教学来说具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学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自学觉悟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职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化学教学中也能够体现职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职业培养目的的针对性、职业教育内容的技术性、职业教育方法的多样性等诸多教育特性,只有仅仅抓住这些职业教育的特性针对性布置教学方案。才能够全面性地提高职业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黄文华.浅谈化学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前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6):136-137.

职业教育方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本套接 民办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 自学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

随着我们国家目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创新进步,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践教育有了新的更新变化。因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专科升至本科套读的人才培养形式,是我们国家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进步的成果,其中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与现阶段社会经济创新进步息息相关。在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专本套读的人才培养教育形式是针对改进创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关键因素。

1、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专本套读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专本套读,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来分析,针对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创新进步以及教育事业的健全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持之以恒创新进步的有效方案,其中进行针对改革更新高等职业院校相对比较单一的人才教育形式也起着关键作用。

1.1从宏观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创新进步的需要。现阶段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拓展要求方法多样化以及综合化,针对企业人才知识层面、工作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人才的应用要求更加严格。在现阶段,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想要提高自己本身的学历,来进一步满足社会企业实际就业企业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专科升至本科的教育形式关键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应用以及实际工作实力,提高学历层次,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就业情况。然而,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贯彻落实学校和企业以及社会发展共同进步,合理推动社会经济创新进步。健全职业教育制度的要求,我们国家职业教育进步比较晚,未能形成比较规范的教育制度。在现阶段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发展比较好,中等职业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关系衔接明确。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关键是经过专科升至本科或者经过自己学习考试的模式,来达到自己提升到本科学历,这样的情形并不能够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升学以及实践就业两方面的作用,所以就会导致整个职业教育在人才教育层面产生劣势。

1.2从微观角度能够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进步。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专科升至本科套读的教育模式,是现代以人为实质的教育观念的表现,又能够很好的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在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低,自我约束行为不严谨,没有建立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专升本套读可以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给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就业创建了有利条件。另外,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专本套读的教育模式,给学校未来创新进步,对学生的控制管理,高职院校稳定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由此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创新进步。因而,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专科升本科的教育模式必须要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条件,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系进一步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的每一项工作,增强高职院校每项保障体制以及教育机制,为了顺利实行专科升至本科套读创建了相当有利的发展条件。

2、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专本套读的条件和影响

2.1社会经济进步状况的要求。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是我们国家高等人才教育的关键构成要素,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创新进步中充分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创新进步,先进科学技术在各个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社会在用人时期针对人才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要求非常严格。因而,目前民办高等职业院校要满足社会针对人才的要求,就要从实质上打破高等职业院校的传统教育模式。使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专升本教育模式能够贯彻落实高等教育以及自学升本科教育两者互相结合,能够满足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好的增强学历层次需求,有助于满足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创新针对高文化素养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这样新的发展形势下,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实施专科升至本科教育模式是非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是非常可行的[2]。

2.2用人企业的需求。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创新,用人企业对人才要求方面思想观念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用人企业经常会需要专业知识比较夯实,又要相对比较强的工作技能的实践操作技能相对比较高的技术型人才。那么这就需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时期,要进一步增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平,拓展自己本身的科学知识层面,提高自己本身的综合素养,增强自己本身的实践就业竞争能力。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专科升至本科的教育模式,能够贯彻落实高职院校学生的科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在一定基础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够客观的满足用人企业针对人才的要求,最后贯彻落实民办高等职业W院实行专科升至本科套读的教育模式以后,大部分高职学生能够高质量就业,因而可以获得很多学生从实质上支持专科升至本科套读教育模式的目标。可是用人企业比较过分看重人才学历以及专业技能,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行这种教育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用人企业对人才合理的要求是针对人才教育形式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组成部分。

结束语: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以及自学本科教育都目前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形式。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关键在于学生工作实力的教育,因而自学本科教育重视学生专业理论内容的教育。在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经过把以上两者综合在一起实施人才教育,能够防止比较单一的教育形式在人才教育内容上产生影响,贯彻落实学生工作实践能力以及学历统一增强的目标。因此,民办职业院校专本套读依然会吸引学生,提高社会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认可,在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人才教育方面依然有很多优点。

参考文献:

[1]陈晓萌,王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和衔接 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70-71.

[2]于秀英.在专科职业院校实施专本套读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3):222-223.

[3]尧田坤.对高职高专与高等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思考[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26.5.

职业教育方针范文第3篇

高职院校学生与一般高校学生相比,其综合素质更加趋向于职业导向性的发展,要尽可能的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来保证学生的未?淼闹耙底酆纤刂省6杂诟咧霸盒5奶逵?课程开展也同样如此,体育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实践性以及实用性的方面的提高。但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影响,高职体育教学无论是在理念方面还是在课程开展的内容方面都表现出严重的缺陷,在未来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针对职业需求来对课程进行改革受到众多相关工作者的重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展存在那些问题,未来如何针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来对课程进行改革是本文接下来将要叙述的内容。

一、当前高职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体育课程的开展是依据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体育课程教学纲要来进行的,所以在高职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理念以及内容都十分的不契合高职教育对于职业技能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忽略了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身体素质方面的不同的职业趋向要求,也没有明确的以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单一传统,只能一般性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并不能真正的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未来就业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开展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理念落后:高职体育课程开展理念与一般普通高校的课程开展理念相同,脱离了高职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不明确: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依然与传统一般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相似,只是针对运动技术加以传授,为充分考虑到不同高职专业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各方面诉求,忽视了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未区分体育属性:高职体育教学既有一般的体育属性又有自身独有的特性,但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中只有一般的体育属性,自身的所独有的体育属性在正常的体育课程开中并未得到相关的展现。

(四)课程目标:未设立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师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并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只能对学生进行笼统的一般形式的教学,学生在完成体育教学后业并未切实的感受到自身相关专业素质得以显著提高。

(五)课程的构建体系尚未完善,在体育课程的体系构建中,对于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效果测评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在实际的教学效果方面,有着很大的不足。

二、高职体育教学融合职业需求的改进方法

高职体育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为更好的契合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高职体育教学的现实需求,融合高职教学的各职业需求的体育教学改革是促进高职体育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方法。具体策略如下:

(一)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征

落后的教学思想以及理念是造成告知体育课程开展现实效果不明显的根本问题。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的高职体育教学理念必定要以突出职业特征为主要的导向,深入的考虑不同职业在体育方面的不同的要求,深入贯彻职业技能导向的体育教育。不断的加强对体育课程的建设,围绕职业技能提高为导向不断的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努力的探索体育课程职业导向下更多的积极健康内容的丰富。

(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在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系中,针对体育教学的内容的完善是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的完善需要更加充分的考虑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技能辅助形式体育教学。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所从事的职业技能学习以服务业和基础技能行业为主,所以在对其进行实际课程培养的过程中针对其体能的强化进行更加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普及对于行业病的预防与处理知识,对于职业储备知识进行相关的补充。

(三)调整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高职体育教学中,对于教学模式的选择一直是体育教学开展的难点,在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课程中,调整课程结构,加强有着一定职业特色的突出岗位需要的实用性模式改革对于高职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方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幼师;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目前中职幼师专业面对着较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学前教育也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主要内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经常被报导有各种关于幼师体罚儿童的新闻,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而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幼师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幼师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

1、首先是学校方面的问题。对于中职幼师学校来说,部分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方法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不重视,目前大部分中职幼师专业只是将重心放在技能提升和理论教育上,在职业道德课程上的建设不足。首先,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被作为教学的核心,有针对性的列入教学内容当中,一般情况下,学校都将专业技能的学习作为幼师培养的重点内容,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于职业道德培养这些比较长远的问题来说,一般作为选修课程草草带过,同时也没有道德素质作为衡量学生综合成绩的内容;另外,部分学校的授课教师由于对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较低,对岗位职业道德的认识较少,并且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对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就会相应的较为匮乏。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来说,普遍较为单一死板,教学的过程缺乏体验和互动,这就导致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职业道德教育与技能课程不同,职业道德教育更多的需要来自本质的感染和熏陶,加上相应的理论指导,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就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来讲,其课堂往往以口头说教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较差[1]。

2、社会家庭原因。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对于幼师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在现在的社会的当中,利益分配是主流的价值观,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这样的价值观始终没有本质的变化,这就持续的影响着幼师学生的心理,使其在道德和利益之间产生相应的矛盾和冲突,加上目前幼师的整体收入和职业地位不高,使幼师学生在这样矛盾当中很容易失去本性,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也会逐渐降低;另外在家庭方面来说,幼师学生的年龄较小,过少的经历使其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并不深刻,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在遇到心理冲突的时候,往往缺少辨别的能力。

3、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经过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幼师专业大部分为女生,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缺少一定的认同感,另外部分幼师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之后的职业生涯并不期待,部分幼师学生常常以“高级保姆”来形容自己的职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对职业道德的认识程度不深,同时也缺少相应的兴趣。

二、改进中职幼师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

针对以上的叙述,发现影响中职幼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社会、学校和个人方面,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1、建立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中职幼师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来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体系,而这种体系的建立,需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辅助,其主要方法为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辅,学校内部需要用相应的理论指导和交流体验来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学生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感,同时也需要家庭的辅助,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几个方面的影响下,幼师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2]。

2、改变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首先,学校应该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列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其次,学校应该更新现有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以此来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行培养;另外,由于中职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所以说,实践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进行岗位实习,结合校内外资源来进行阶段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比如,在对职业道德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需要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在一年级的时候,需要向幼师学生讲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且安排学生进行幼儿园的参观和学习,使其建立初期的职业道德观念;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在具有一定职业道德观念的时候,学校则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幼儿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体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体会职业道德在幼师职业当中的重要性;而三年级则是学生的实践期,在这段时期当中,学校应当实时观察学生的动态和思想,并且结合学生的平常表现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道德素养,并且尽快适应幼儿教师工作。在这样三个阶段的职业道德培养下,学生不仅能够对职业道德有着较大的认同感,同时教育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3]。

三、结束语

针对目前中职幼师专业的教育现状,职业道德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且困难的教学内容,针对目前中职幼师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学校应该多方面结合,并且根据幼师专业的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作者:郭伟泽 单位: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斌.中职幼师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3(4):61-63.

职业教育方针范文第5篇

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主要有五类:一是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和地方举办的职业大学;二是独立设置的高等专科学校;三是成人高等学校;四是本科学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五是本科学校举办的成人或继续教育学院。m后两类我们可统称为地方高校高职教育,它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地方高校在发展高职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规模上,地方高校高职教育占高职教育比例较小;结构上,其专业结构还有待完善,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质量和效益的评价体系、监控机制等有待逐步健全和完善;经费投人主要靠收取学费运转,资金来源单一,缺口较大;缺乏“双师型”教师,等等。为使地方高校高职教育得以健康发展,必须巫待解决以下问题。

一、明晰人才质量规格,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确定的办学理念与方针,地方高校高职教育同样必须坚持这种理念与方针。这就决定了地方高校高职教育在人才质量的培养上,既与本科教育有别,又不同于中职教育,它必须要有自身特定的要求,即高职生既要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又要拥有专业核心理论知识。正如潘愁元先生所说:“今天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应有所要求。只讲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是不对的。我们既要培养一个职业技术人才,更要培养一个公民。人才不能够只是工匠。当然,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有其特殊性,也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做法。;y)地方高校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出现那种状况,即“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生如只掌握专业技能,而不拥有专业核心理论知识,那他就等同于中职中技生,在职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生只重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那他就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比不过本科院校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比不过中职中技生,从而在就业市场上陷人被动。;[3)“目前,社会各界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持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把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种则认为应该侧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由于培养目标定位的不统一,导致了在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上的盲目性和不一致性。n(4)地方高校高职教育应解决好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定位,要求学生掌握“核心技能、核心知识”,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方面既区别于本科生、又区别于中职生,通过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地方高校不仅要全面准确把握其实质,而且应根据自身办学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职育教育工作中加以落实。为此,地方高校应做好以下工作:(1)在高职生的培养模式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提高学生的适应市场、适应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诚信、竞争意识和敬业、合作、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就业本领,是否具备用人单住所要求的各项素质要求,以及能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要建立起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保障机制。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要充分认识“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师、管理人员执行这一方针的素质与能力,建立起校内外实训、实习的场所及符合办学方针所需的专业设备。

二、突破教学改革难关,形成立体式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要取得大发展,必须重新建立一套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以显示出技能型人才成才的优势。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地方高校高职教育必须对传统的教育过程进行改革:在教学思想上,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樊篱,明确岗位能力的目标;教学体系上,要突破学科体系的束缚,遵循技能体系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要突破单纯的认知学习,加强目标下的知识应用;教学评价上,要突破文化试卷的考试,检验学生会做什么事情。

地方高校高职教学改革存在以下因难:一是缺乏行业标准依据。高职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性,其发展的道路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靠企业、发挥行业作用。因此地方高校高职教学改革应建立适合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课程体系,但现在的问题是许多行业没有技能人才的岗位标准和人才体系标准,有些行业只有技术标准,这样就无形地造成地方高校高职教学与企业、行业实际分离的状况,高职生只能以文化成绩来分层次,而不是以岗位技能高低来分层次的境地,这又与高职教育的目的相背离,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受社会的欢迎。二是没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可借鉴。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职业教育是一种实用人才型的教育,从生源状况看,职教学生人学的文化分较低,决定了他们更需要应用型的教育方式。然而如何进行深人的教学改革,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还缺乏较成熟的模式可借鉴。地方高校高职教育应引领学生在职业目标下、在技能成才的目标下主动学习,学校应组织力量,加快研究探讨教学改革,建立适合学生在技能道路上发展成才的教学体系,建立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缺乏合格的师资。职教的教学改革需要师资的强力支持,但是,对地方高校高职教育来说,其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缺少合格教师。现有的教师都是从事普通高教的教师,他们虽然有较深的理论基础,但他们缺乏实践知识,一些教师甚至鄙视、惧怕企业实践,他们只熟悉传统的课堂教学,而缺乏岗位指导能力,从而给高职教学改革带来困难。因此,从事地方高校高职教育的教师应急需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学校应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并有针对性地从企业聘请或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学工作,加快职业化的教学环境的建设,形成立体式的教学方式,从而建立起一支职业化的专业教师队伍,带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三、合理设置专业.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服务于社会,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使命。近年来为顺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都创办起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存在着简单把一些普通专科专业转化为高职专业的倾向,而不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办学条件与能力来确定高职专业,这一现象在偏文科型的高校显得更为突出,这不利于地方高校高职教育的发展。区域性是高职教育的最显着的特点之一,这与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相符合。地方高校在设置高职专业时,一定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应,与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特别是要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产业的发展相适应,既立足经济发展需要,又要适度超前。地方高校应努力打造高职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教育主管部门在审定高校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时,应努力使高职专业设置能更好地贴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目前办学体制多元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环境中,地方高校发展高职教育应在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前提下,依据自身的办学资源和办学实际,力求避免趋同,体现差异性,充分显现各自的个性和特色,打造出自已的品牌。

职业教育应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目标,实行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模式,以及开展分层教学,探索灵活学制等改革内容,都必须以教学过程为基础。现代职教课程应该从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反向推出需要的课程;文化课、专业课和职业道德要根据岗位能力重新构建、重新组合,都为岗位能力服务,在岗位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按这样的体系展开教学,教学内容才能与工作岗位一致,学生具备了某一岗位的能力,才能开展工学结合,这样的教学,才有职教特色,才能落实就业导向。

在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中,要注重应用性课程与知识性课程的协调。目前在一些地方高校中,高职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恶性循环,其原因有:一是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就业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学生不感兴趣;二是课程内容陈旧,缺少新的信息;三是教师本身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缺乏前沿性、实用性,或者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课程讲解不生动,或者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就业压力下,学生希望得到技能,而学校希望坚持素质。但是,我们应正确认识到实用性、职业化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加大技术基础课程比重的同时,应注重对高职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构建一个“基础宽、技能精、针对性强、适应面广”具有高职教育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