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职业教育

初中生职业教育

初中生职业教育

初中生职业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

职业是个体谋生的手段,引导个体开展职业探索、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之路,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职业意识对个体的各种职业行为起着重要的支配与调节作用。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有助于个体尽早学会依据自身特点确立发展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与未来的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1]。20世纪以来,职业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直到1971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生计教育,才使人们开始关注职业意识的启蒙教育[2]。在我国,初中毕业意味着义务教育的结束,部分初中毕业生需要面临就业与择业的问题。但由于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造成了许多人在就业与择业过程中对“职业意识”的无意识,从而导致了“新失业群体”等就业难题的产生。因此,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现存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应对之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1.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概念

职业意识是指个体对各类职业劳动的总体认知,及在认知基础上对各类职业所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职业意识就是在对具体职业进行认知的基础上,把自己对未来的各种美好憧憬,寄托在具体的职业上,并按照相应职业的有关标准去进行日常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3]。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是指为激发初中生对职业的兴趣与好奇,培养其完整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对初中生的初步职业认知进行的一系列与职业相关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初中生具备最基本的职业基础知识,使初中生获得正确的职业意识[4]。

2.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2.1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对我国现阶段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本研究共选取赣州市10所初中(其中,城镇初中3所,农村初中7所)的506名初中在校生(其中,148名为城镇初中在校生,358名为农村初中在校生)和98名初中在职教师(其中,42名为城镇初中在职教师,56名为农村初中在职教师)进行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2.2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现阶段,应试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仍然很大。在升学率的影响下,教师对初中生职业启蒙意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校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也不够重视,普遍缺乏对初中生的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指导。在教师方面,只有29.6%的初中教师认为在初中阶段有必要开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91.8%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及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都没有涉及职业意识或职业启蒙的相关知识。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重视不够,多数没有给学生讲授过有关职业意识启蒙方面的知识。在学校方面,80.2%的初中生对学校开展的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不满意,超过72%的初中生认为,学校并没有开设职业启蒙方面的相关课程;83.2%的初中生认为,学校没有举办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相关的讲座或活动。这些数据表明学校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并不关注。

受到学校和教师影响,初中生对职业启蒙的重要性也缺乏应有的认识。调查显示,仅有16.4%的初中生认为在初中阶段有必要开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仅有5.9%的学生主动关注过有关职业发展的信息。在问及“找到一份好工作重要还是学习成绩好重要”时,超过95%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好更重要。可见,学生很少主动关注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只知道盲目追求学习成绩,却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缺乏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意识。但在问及“如果你正在从事一项你不喜欢的工作,你会认真地完成此项工作还是敷衍应付”时,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会认真完成,只有6.9%的学生选择敷衍应付。可见,尽管初中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但他们的职业责任感还是比较强的。在问及“你毕业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时,49.8%的学生选择轻松舒适的工作,39.9%的学生选择有权利和地位的工作,另有10.3%的学生则不清楚以后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问及“你擅长做什么样的工作”时,32.8%的学生能说出具体的工作,超过60%的学生则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样的工作,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考上好的大学,到时候自然就有好的工作适合自己。调查发现,仅有7.5%的学生为了以后能从事某项工作而在当前的学习和业余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从事该项工作应具备的能力。而在职业体验方面,仅有29.2%的学生参加过相关的职业体验,而且这些职业体验基本是通过自己打假期工的方式获得的。另外,受到目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仅有约10%的学生认为自己未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从调查结果看,初中生的享乐主义、思想比较严重,职业定位不够明确,缺乏职业规划,职业自我效能感比较低。这就要求初中教育阶段需要对初中生进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特长,并引导其进行恰当的职业定位,使其逐渐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调查还显示,83.4%的初中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有很大影响;但仅有16.4%的学生父母会特意带子女去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工作内容,让孩子有意识地了解与职业有关的知识。这表明,尽管家长对孩子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初中阶段,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学业成绩方面,而很少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职业意识启蒙与职业规划。

3. 建议与对策

3.1 学校方面

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有效开展与学校的教育理念、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学校只有在认识上重视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发展,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才能得以有效开展。首先,学校应培养一批具有丰富职业启蒙意识教育经验的教师。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围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这一主题开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关于职业启蒙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学校应开设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相关课程。鼓励学生们根据的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以满足他们未来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再次,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职业意识启蒙的讲座或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职业活动方面的丰富信息,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通过让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观摩,体验真实职业,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其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特长,从而达到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目的。

3.2 家庭方面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安全港湾。家庭生活环境、教养方式和教育期望等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其他任何教育因素都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职业意识启蒙同样具有关键性的作用[5]。为此,家长首先要摒弃片面追求孩子学业成绩的错误思想,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些接触工作的机会,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其次,家长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发现孩子“天赋”的本领。通过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仔细观察孩子的性格特征、爱好及兴趣,对孩子进行总体分析,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并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参加相关的活动,为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此外,家长可以有意地带孩子到自己或亲友的工作单位,向孩子讲解他们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发展前景,让孩子了解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增加孩子直接体验职业的机会。

3.3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对人、对社会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教书育人绝不仅仅是学校及教育者的责任,它是整个社会的职责。初中生职业启蒙意识教育的质量将影响到未来人才的质量,因此社会各界应大力支持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工作。首先,社会要重视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工作。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应积极为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引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其次,各企事业单位应发掘自身潜能,为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初中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职业启蒙的活动中去,以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认知、职业技能、劳动态度、公德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4.结束语

在我国,每年有几百万初中生在毕业后因无法进入更高一级学校接受教育而面临着就业与择业的问题。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他们在面临就业与择业问题时常难以适从。因此,对初中生进行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尤为必要。积极落实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有助于初中生对自我进行合理定位,踏实学习,健康成长;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站在国家前途与利益的高度来审视与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更好地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提供参考视角。

参考文献

[1] 刘华,马丽群. 中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上海样本[J]. 中国德育, 2012, (1): 17-20.

[2] 薄晓丽. 从英国职业指导计划论及我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J]. 职业教育研究, 2012, (11): 79-80.

[3] 张桂宁. 基于就业质量的职业意识教育探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5): 139.

初中生职业教育范文第2篇

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中留守子女教育面对的难题

(一)学习方面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源的素质。众所周知,来中等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差,而其中的留守子女大部分的成绩更差。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祖辈或亲属对其的监管不到位,他们大多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心理健康方面

据研究表明,留守子女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由于留守子女最缺少的是家庭的亲情和父母的关心,所以他们经常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1. 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由于父母长期在外,身边多为祖辈或是其他亲戚,造成他们不愿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自闭的心理状态。此外,在与同辈交流中,由于缺乏长辈的正确引导,他们的内心更易产生自卑感和受挫情绪。

2.个性冷漠,缺乏应有的自信心。由于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得不到应有的亲情,造成他们在一个缺乏亲情的环境中成长,使得他们不懂得享受爱、不懂得关心别人。同时,他们还缺乏应有的鼓励,所以他们普遍自信心比较差,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状况。

3.个性乖张,多有偏激的心理和行为。由于留守子女很早就离开父母的庇护,所以他们相较于非留守子女来说,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三)思想品德方面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加之隔代看管难免有宠溺、纵容等现象的出现,大多留守子女都缺乏良好的家庭管教氛围,这就造成他们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缺失。

(四)父母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留守子女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感情很淡漠,从而造成子女对他们也没有什么感情。

二、解决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留守子女教育的建议

(一)用爱温暖孩子们的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爱学生,爱自己崇高的事业。而为了热爱,就得了解。了解青年人心房的每一次博动,了解每一颗心的心扉能被什么样的影响推开。”杭州名师郑英老师也说:“我们应努力保有那透明的爱和那善感的心,以对待水晶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学生,我们不能“挑肥拣瘦”,而应该是“一视同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职业的本质。师爱本无痕,但我们要警惕空谈。师爱需要通过教师的具体教育言行来承载,并以实践的态度融入教育中。这样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爱,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应该怎样关心社会和关爱他人。

(二)正确引导家长,形成家校教育一体化

其实,在我与留守子女家长的接触中,我感到大多数留守子女的家长还是很关心和关爱孩子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所以在工作中,我采用适时引导的方式,给家长和学生营造良好沟通的氛围,形成家校教育一体化。比如,我班有个女孩,家长都在外地打工,她跟着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由于老人比较骄纵孩子,所以养成了她乖张、偏执的个性。有一次在她与母亲打电话要学费时,由于母亲多问了两句,她就大发雷霆,甚至把电话挂断,不再接母亲的电话。当她母亲把这件事情反映给我的时候,我首先采用的是安抚,帮助女孩澄清了误会,并告诉了其母亲一些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必要技巧。等晚自习见到这个女孩时,我没有先批评她,而是设身处地的为她着想,为她解释发脾气的原因,在得到她的认同后,我又趁热打铁地指出了她的错误之处。与她深谈之后,她理解了母亲的苦心。此后,学生比较理解父母,父母也更关心学生,而学校教育管理的效果也比较好。

(三)用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而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还专门开办心理咨询室,咨询老师全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由于留守子女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所以在他们到校的初期,我就积极向他们介绍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的相关情况。为打消他们的顾虑,我会给他们介绍外国关于心理咨询比较先进的思想,并向他们保证他们的心理咨询记录是会严格保密的。由于介绍到位,很多学生在出现情绪波动时,会积极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和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到位,对于帮助学生,特别是留守家庭的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大有益处。

(四)正确引导,夯实学生理想的基石

对于来到中等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和态度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特别是留守家庭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对学习是不置可否的。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和实践是其以后工作安身立命之根本。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与其让他们自怨自艾,不如让他们奋发向上。所以在入学教育时,我就帮他们把目标放到搞好学习、做好实践上来。由于目标设定比较合适,近期目标的实现又需要她们付出努力,所以她们每天就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当然,每个学生的理想信念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到对每个学生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帮助他们在这种理想和信念的感召下做好人生规划。当他们感到有事做、有可为时,对于其他与学习、成长无关的东西就会关注的较少,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当然,作为中职卫生学校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仅仅依靠学校、家庭也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理解。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做好留守家庭子女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留守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生职业教育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要做好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仃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择业、就业、敬业、创业指导;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中职学校开始使用新的德育课教材,中职学生第一学期的德育课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好专业技能,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由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

作为一名职业生涯规划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没有能力进行科学规划,又怎么能去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呢?但现实是很多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仟课教师并没有经过相关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绝大多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由德育课教师担任。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制度。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规划任课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是这个道理。首先,应自学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辅导班,讲授教学方式、方法,各校派代表参加,再回校推广。这方面,广西做得比较好,委托广西师院培训任课教师,按体验式教学法的要求,结合当今中职生文化水平低的实际,编写整套教案,制作课件,设计游戏、音乐欣赏等学生参与环节,组织教师按实际授课的模式演练一遍,手把手教会教师怎样上好这门新课。再次,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参加职业鉴定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通过考试获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2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诚信是做人的一条重要原则,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活动,将“学会做人”放在首位,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成才‘,先成人。然而在社会大环境下,不少中职生染上了弄虚作假、撒谎等陋习,这需要学校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加以纠正,教会学生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敬业教育是进行技能教育的思想指一导,要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本领,才能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做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反映主要就是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科学的职业理想应该将个人条件与社会实际、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3教会学生设足职业生涯目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择业、就业、敬业、创业指导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在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设定最佳的职业目标和发展途径,明白实现目标应具备哪些素质,学生对学习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指出的是,要将学生的职业个性和职业的市场需求、学校的专业培养特色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确定职业目标,选择专业。在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结合起来。重点在于近期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也就是中职三年的学习目标和措施:学好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或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择业、就业、敬业、创业指导。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发挥中职生动手能力强的特长,先就业再择业。举办应聘知识讲座,开设创业课堂,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到校现身说法,讲授他们就业、创业的成功经验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4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在当前,课堂教学仍然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任课教师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结合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别于以往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之前的德育课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则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实施,重在“做”,要在学中做,做中学。讲授职业选择的时候,通过让学生做“职业倾向测试题”,正确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长的职业;讲授求职、应聘技巧的时候,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进行模拟演练;组织学生做培养团队精神的小游戏;指导学生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参加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等等,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

初中生职业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 预防医学 课程改革 必要性 教学内容

卫生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全能型的医疗人员。预防医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属于重点课程,这也说明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现代医学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大都忽略了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形成预防意识。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并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运用预防医学知识,就成了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且能够应付各种突发问题的学生,加速改革预防医学课程的脚步,成了必然趋势。受目前大环境的影响,各行各业对于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严格,不但要求学生有极高的专业水平,对于学生的个人魅力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学生只有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才有可能不被社会淘汰。预防医学课程是临床专业的必修课程。加强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使现代医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培养优质的综合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很多人开始认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具有预防和治疗等技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就显得非常重要。医术的核心在于实践。对于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来说,也要以实践为主,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育理论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对于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来说,要让学生树立预防意识,并将预防知识与医学理论相结合运用在实践当中;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教学内容改革

(一)理论教学改革

把对人身体产生巨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便于学生对预防方法的学习。要让学生全面地学习疾病的预防、康复以及保健知识。还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加强对学生进行应对突发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等方面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知识进行筛选,摒弃一些落后繁复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可以熟练地将这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以便更好地应对真实的病例。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这也是预防医学课程总是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理论制作成学生更易接受的图形、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实践教学改革

医术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探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医学问题。让学生对一些与生活贴合度高的集体事件进行探讨,可以有效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学生针对心血管疾病、感冒等病症进行分析,探究这些生活中常见病例的预防和控制技巧,以此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可以利用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对各种素材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逻辑性。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规划与组织,以此训练学生的团体感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规划、分析和总结,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提升动手能力,才能紧跟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避免被社会所淘汰。

(三)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预防医学课程的改革要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为起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师生互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相互探讨中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多鼓励,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一步步接触预防医学的各种概念。

教师还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医学知识理论比较枯燥,尤其是预防医学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极大的耐心。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有趣,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为了了解“带着问题学习”这一授课方式的成效,笔者对某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觉得采用“带着问题学习”的方式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授课内容,并且认为这样的方式更加形象,有活力;80%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另外,认为采用这种授课方式的课堂教学环境更加轻松有趣的学生达到75%以上。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带着问题学习”的授课方式是认可和接受的。特别对于案例讨论课堂而言,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预防医学课程考核方式及内容的改革

过去的课程考核更重视对知识点的考查。在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后,实践显得越发重要。因此,改革后的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也将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更加系统规范的考核方式。可以将考试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等内容;第二部分考核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并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熟悉程度,如对社区常见病的调查研究、通过论文的形式进行展示等。采用分段式的考试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对下一步教学进行改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情况有所了解,了解自身的优势,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这样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结语

对预防医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预防意识也非常有帮助。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为培养全能型的医疗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初中生职业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初等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育核心在于“知识+技能”,同时也算是一种独有的优势。因此,学生除了要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进一步的掌握这些知识所对应的技能,以便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未来就业都具有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针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而言,语文教学技能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快的掌握课堂教学技能显得十分必要,这能够让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获得提高。

一、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基本概述

初等教育专业俗称为“小学教育”或“基础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为受教育者打下基础的教育,是学生日后发展获得有利保证的教育,是文化知识积累的准备阶段的教学。一般而言,初等教育是指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所针对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适龄儿童,它也正是国家整体教育所重视的关键部分。在初等教育中,我们从儿童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让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令国家文化的整体水平得到稳定的提升,使国家轻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目标。同时,初等教育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范畴,其根本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以便满足人们接受初等教育的基本权利。而就高职初等职业教育专业而言,它是初等教育者成长的摇篮,是初等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势头变得愈发迅猛起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质量的初等教育人才,使初等教育在教学改革的不断催化下迎来了新的发展。

二、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特点浅析

目前,就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而言,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职业性,即若要判断高职初等教育是否取得了成功,那么就需要看學生是否能够在日后的教育岗位上胜任相应的教育工作。在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要想培养出有用的初等教育人才,那么院校和教师必须先弄清楚初等教育的基本特性,找到初等教育的关键核心,从而对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基础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就目前的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而言,教师需要考虑到小学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切实落实初等教育上承幼儿园教育,下启中学教学的基础性过渡作用,让此阶段的教育体现出保育性和教育性的双重属性,让小学生在学习到有用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进一步的成长指引,这样小学生才会变得会学习、能学习、善学习。

另外,在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职业性体现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将教学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日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够将各项教学活动予以有序开展。换而言之,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关键在于“教育”,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技能。从目前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开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予以重视,其中校企间的合作变得愈发的频繁起来,但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初等教育专业所要学生掌握的是小学职业技能,这和其他技能的教育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故学校在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索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到学生学成后从事教育工作对小学生起到的相关榜样作用,适当的将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学能力规范性予以强调。这样一来,才能够使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更趋于合理,能够完全满足儿童学习的基本需求。

三、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

高职初等职业教学专业的学生若要能够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那么就必须要先读懂小学语文教材,读懂整个教材表现知识的基本意图。目前,对于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小学教材的内容是日后教育工作推进的一大关键,若学生想要具备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那么读懂小学语文教材就是其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因此,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看懂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以便让后续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进行拼音知识的学习时,教学的安排可以稍微的灵活一些,不要将拼音的声母和韵母直接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而是将声母和韵母进行适当的拟人化,让二者愉快的玩耍起找朋友的游戏,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了解到拼音声母和韵母的拼写规则。

同时,在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因此,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将教学的目标予以合理的设计,令学生开始懂得如何从整体上去把握整个教学的初步脉络,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对教材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明确。也就是说,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去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理解,以此来让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井然有序,这样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才算是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最后,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了解了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大致内容过后,为了让日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其还需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多元化整合,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使师生之间的联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总之,我们这里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从初等教育的特点入手开始探索,然后再针对具体的技能培养进行了适当的深入,希望能够为高职初等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初等教育之中,为未来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良菊

    参考文献: 

[1]黄丽华,廖智勇.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以识字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5(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