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机;农艺;结合

1 如何开展农机农艺结合工作

开展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需要协调农机农艺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农业高校联合攻关,推广机构相互协作,建立农机农艺结合协调机制,进行符合大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农场农机服务体系,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积极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产出率,加快黑龙江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步伐。

2 建立专业化、高效化的管理机构

经过多年的实际工作体验,黑龙江越来越意识到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各自种植结构需求成立农机新技术推广小组,全面负责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解决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着重解决单一部门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无法完成及不相适应的难题。

3 建立农业综合技术体系

成熟高效的农业综合技术体系是开展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的关键,围绕农机农艺相结合为中心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索,制定了多项农业技术标准,形成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体系,并不断完善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形成了适合农业生产的技术体系。农业综合技术体系的建立为主营农作物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

4 建立多部门、多单位的协作攻关机制

建立农机管理部门、农业生产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及农业高校协作攻关机制是推动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的方向。农艺的不断进步必然要求新型农机具与之配套,而新型机具的出现又促使农艺的不断完善、巩固和充实,积极参与农机研发、制造、推广等相关科研项目,吸取农艺专家作为项目组成员,提高农机农艺相结合在农机新机具研发中的地位,在研发中要以农艺栽培技术为基础,研发与之相适应的农机技术及机具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建立重点农作物农机实验室,为优化农机装备机结构及提高农机装备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为农机新成果的转化提供有效途径,促进农艺技术不断更新、完善、充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是开展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培训编制(农机具培训手册)作为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的重要培训教材。在培训内容上增添农艺技术,使农机操作者在学习农机技术的同时也学习到农艺技术。

6 强化宣传引导

强化宣传引导是开展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的动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需要农业、农机部门及农业生产者接受新的理念,因此,要强化农机农艺相结合优点与缺点的宣传引导,通过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及举办现场会、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机农艺相融合工作的宣传。

7 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7.1加强组织协调

做好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涉及到农业、农机等多个行业的管理、科研、技术推广、生产制造等诸多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由农业生产主管部门牵头,农业农机科技人员参加的协调组织,认真制定本地化农机农艺配套协作技术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引进推广与本地农艺相适合的新式农机具。

7.2加快新型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步伐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属机械;加工制造;工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金属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与此同时,金属机械加工技术和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但是,社会发展对金属机械加工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在实际加工和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金属加工制造对社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其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不断促进金属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推动我国机械加工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1金属机械加工工艺可靠性内容

1.1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背景

简单来说,金属机械加工制造是一个整体性工程,包括金属产品制造的方案规划、设计、加工、检测,以及使用期间的维修等。对金属机械加工工艺可靠性的分析,不仅能够保证金属加工产品在制造环节中的质量,在完成加工制造之后,还能够对售后以及使用期间的相关问题提供有效的保障。制造工艺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整个制造工程的关键部分。企业的管理质量对金属加工制造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只有企业管理高效、科学,才能保证金属加工生产的效率。另外,社会发展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等,都是金属机械加工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因素[1]。

1.2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新要求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金属加工制造已经逐渐体现出专业性、多面性等特征。在对金属加工工艺的可靠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对金属加工方案设计、加工产品质量等内容的可靠性的关注。实现对金属加工工艺的充分重视,才能保证对金属加工工艺的可靠性研究,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进而充分体现研究的价值。同时,这一工作也需要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作为一名优秀的金属加工工艺科研人员,要求科研人员具有充分的职业道德感、高度责任感,以及是非分明的大局观念。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金属加工工艺的研究提供一份力量,积极实现新技术的研发,以促进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

2金属机械制造工艺现状分析

2.1缺乏对大局的认识

加强对金属加工工艺的研究,加深对金属机械加工工艺的多方面认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为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进而促进金属加工工艺的进步。但实际上,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对这一关键的认识,只关系眼前的利益,甚至为了企业的短期发展,忽视了对金属加工工艺的研究,使得企业的工艺水平难以得到提升。此外,部分企业仅仅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忽略了消费者的感受,导致工艺产品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降低。由于企业管理不够严格,在实际的生产中,还有可能出现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制造缺乏规范性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加工工艺可靠性不高的因素。

2.2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

科学的评估指标是保证机械加工工艺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行业竞争良性发展的关键。但是,大多企业都按照国家的相关行业标准,而没有适合本企业的特定标准。由于缺乏适应的评估指标,使得企业难以对生产中的金属加工工艺品进行科学的衡量和评定。这种管理方式使得企业难以对工艺水平和制造能力进行全面的管理,不利于企业对金属加工工艺的进一步管理[2]。

3金属机械加工制造工艺研究分析方法

3.1构建高效的研究制度,多方面考虑

加工技术、加工设备,以及加工人员是加工管理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对金属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程度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高效的研究制度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而高效的研究体系中,应包含了对员工、技术以及设备的要求和管理。高效的研究制度的构建,需要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以及不断更新参与加工的设备等,实现全方位的强化,进而保证金属机械加工工艺的可靠性。此外,构建高效的研究制度,还包括有关监督制度的实施。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监督,能够充分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强化工艺加工制造的可靠性

强化工艺加工制造的可靠性,是指强化金属加工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掌控和技术管理。工艺的可靠性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促使金属机械加工制造技术提升和改进的关键之一。为了实现长远发展,加快金属机械加工工艺的更新速度,进而提高加工工作的效率,提高工艺的可靠性是有效的方式。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企业可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在目前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并加强对生产加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以有效提高加工工艺的效率,保证企业的金属机械产品,能够实现长时间的有序进行。

3.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强化金属机械生产管理环节的重要的手段。严格管理制度的制定,包括了科学的管理方式的实现,以及对金属机械加工工艺监督的加强。科学的管理方式的实现,应包含了对人员和设备的管理,以实现持续的加工工艺的提升。另外,企业还可制定适合本公司发展的评定指标。评定指标的制定需要企业充分认识自己的实力和经营现状,依据当前的行业发展要求进行制定。并在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评定指标的制定,以促进金属机械加工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3]。

4结语

对金属机械加工制造工艺进行研究是促进加工工艺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促使企业实现综合实力增长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高效的研究制度,强化工艺加工制造的可靠性,以及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等方式,从各个方面对加工工艺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完善和提升,促进了我国金属机械加工工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海彦.机械加工制造工艺研究与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6-8.

[2]傅思杰.金属机械加工制造工艺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6,8(1):154-155.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范文第3篇

关键词:NiAl金属间化合物 Ni-Al合金 制备工艺 研究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080-02

1 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Ni-Al金属间化合物主要包括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等而被广泛应用在工程领域中。Ni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金属键和共价键共存的特点,所以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熔点,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等优点[1-5]。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作为耐高温抗氧化结构材料有望在高温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1-5]。由于Ni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性能而且制备成本较低,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优势。对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能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还存在室温脆性大和抗蠕变性能差等问题[1-5]。为此研究者对NiAl合金开展了广泛的研究[1-5]。NiAl合金的熔点为1638℃,NiAl合金的密度为5.86g/cm3,NiAl合金的弹性模量为294GPa,NiAl合金的热导率较高,NiAl合金的成分比例是Ni50:Al50[5-10]。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具有较高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良好的耐高温性能,但其NiAl合金在室温条件下塑性较差,断裂抗力较差以及高温强度较低等[5-10]。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使用温度更高[5-10]。所以NiAl合金可以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应用于更高的温度和环境中[5-10]。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较高的耐磨损性能,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在高温工程领域中。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组成是Ni元素与Al元素的摩尔比例为50∶50。本文主要详细讲述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以及研究发展现状等,并介绍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并简要介绍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NiAl金属间化合物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2 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技术

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可以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5-10]。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5-10],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可以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基体应用在工程领域中[5-10]。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类,制备工艺方法将会影响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性能。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机械合金化法、热压烧结法和热等静压烧结法,燃烧合成法等。

2.1 机械合金化法

机械合金化是一种制备高温合金粉末和金属间化合物粉末的高能球磨工艺。机械合金化工艺是将不同种金属粉末放入高能球磨机进行机械球磨,通过磨球,粉末和球磨罐之间的强烈相互碰撞,破碎和焊合作用,粉末颗粒发生碰撞粘结,变形断裂和冷焊并被不断细化,金属粉末颗粒就会被粘结在一起形成层状结构的颗粒,继续球磨破碎形成粉末粒度较细的金属合金粉末。从而使得金属混合粉末实现合金化形成金属合金粉末。采用机械合金化球磨工艺可以制备出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NiAl金属间化合物,在机械合金化工艺后形成具有纳米结构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可以将Ni粉末和Al粉末按照摩尔比例为50∶50进行混合然后进行机械合金化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得到Ni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并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备NiAl金属间化合物块材。

2.2 热压烧结法和热等静压法

采用热压烧结和热等静压可以制备致密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块材。热压烧结法和热等静压法适用于烧结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热等静压处理还能提高NiAl合金的致密性[5-10]。采用机械球磨和热压烧结法合成NiAl金属间化合物块材,按照摩尔比例为50∶50球磨Ni粉末和Al粉末,机械球磨过程中通过反应合成Ni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最后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NiAl合金块体材料。也可以将机械合金化得到的NiAl合金粉末通过热等静压烧结工艺制备致密的NiAl合金块材。所以可以通过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NiAl合金粉末,并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备NiAl合金块材[5-10]。

2.3 燃烧合成法

燃烧合成法可以制备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自蔓延高温合成,热压放热反应合成法等。将Ni粉末和Al粉末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可以制备Ni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并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备NiAl金属间化合物块材。通过热压放热反应合成法可以制备颗粒增强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

3 NiAl合金的改性研究

改善和提高NiAl金属间化合物性能的主要方法是向NiAl基体中加入合金元素,并且在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中取得成功[5-10]。向NiAl合金中加入Ti,Cr,Nb,Si,Fe等形成高温合金材料将提高NiAl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耐高温性能[5-10]。

4 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较高的熔点、较低的密度、较高的导热率、较高的弹性模量以及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等[5-10]。因此NiAl合金在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制备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是NiAl合金材料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制备NiAl合金基复合材料可提高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室温断裂韧性,室温塑性以及高温强度等性能。所以就需要制备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提高NiAl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抗蠕变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等[5-10]。

4.1 NiAl纳米晶复合材料

采用纳米颗粒增强和增韧NiAl合金制备NiAl基复合材料可以提高NiAl合金的力学性能、耐磨损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等。纳米级颗粒在NiAl合金基体中起到增强和增韧的作用。通过纳米颗粒的强化作用有助于增强NiAl合金材料的抗蠕变能力。制备纳米颗粒增强和增韧的NiAl基复合材料成为提高NiAl合金性能主要方法。此外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纳米NiAl合金粉末,并通过热压烧结工艺或者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纳米NiAl合金块材。

4.2 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性能

制备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颗粒、陶瓷颗粒、晶须和短纤维加入到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体中,从而制备颗粒增强,晶须增强或短纤维增强的NiAl基复合材料,制备NiAl基复合材料可以提高NiAl合金的室温韧性和室温塑性以及高温强度[5-10]。并通过增强相的增强和增韧作用提高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5-10]。通过TiB2、TiC颗粒的弥散强化使得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强度和韧性得到较大提高。通过原位反应合成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TiB2,TiC颗粒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还可以通过热等静压烧结工艺制备颗粒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5-10]。热压放热合成工艺是将放热反应合成与热压烧结工艺相结合,用热压放热反应合成工艺制备TiC、TiB2、Al2O3颗粒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现在已经制备出NiAl-TiC复合材料、NiAl-TiB2复合材料、NiAl/Cr(Mo)-TiC复合材料和NiAl-Al2O3-TiC复合材料等。还可以将晶须或者短纤维加入到NiAl合金基体中形成晶须增强和增韧的NiAl基复合材料。通过复合后得到的NiAl合金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度得到显著提高,韧性和塑性得到明显改善[5-10]。有些研究者研究TiC颗粒增强NiAl(Co)复合材料的合成和力学性能。有些研究者研究NiAl/HfC复合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和力学性能。有些研究者研究NiAl/TiB2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

4.3 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主要包括:NiAl/Al2O3复合材料,NiAl/TiC复合材料,NiAl/ZrO2复合材料,NiAl/WC复合材料,NiAl/HfC复合材料,NiAl/TiB2复合材料,NiAl/HfB2复合材料,NiAl/AlN复合材料等。还可以将连续纤维与NiAl合金相复合制备连续纤维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例如制备Al2O3纤维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Mo纤维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可以将短纤维或晶须加入到NiAl合金中制备晶须或短纤维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还可以制备具有复合层状结构的NiAl/Ni复合材料,NiAl/Al复合材料等。采用扩散粘结法可以制备连续纤维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例如连续Mo纤维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连续Al2O3纤维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5 结语

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等而被广泛应用在工程领域中。该文主要讲述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以及研究发展情况等。该文主要讲述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以及研究发展现状等,并介绍NiAl金属间化合物在工程领域的应用。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是开发新型制备工艺制备具有高性能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将颗粒、晶须和短纤维、连续长纤维等引入到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体中形成NiAl基复合材料;还可以通过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纳米级Ni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并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出NiAl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块材,可以显著提高NiAl合金的力学性能。

参考文献

[1] 夏东生,李博,李谷松.原位内生TiC颗粒增强NiAl(Co)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力学性能[J].金属学报,1999, 35(S2):452-454.

[2] 杨福宝,郭建亭,周继扬.HfC颗粒增强NiAl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合金化与力学性能[J].材料工程,2001(7):7-10.

[3] 杨福宝,郭建亭,周继扬.机械合金化合成NiAl/TiB2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J].金属学报,2001,37(5):483-487.

[4] 刘震云,黄伯云,林栋梁.La对富Ni的NiAl系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1999(3):11-14.

[5] 李谷松,丁炳哲,苗卫方.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J].金属学报,1994,30B(2):91-94.

[6] 夏冬生,郭建亭,李博.NiAl(Co)系机械合金化的研究[J].金属学报,1999,35(3):320-325.

[7] 李博,夏冬生,王铁力.Co元素对Ni-Al机械合金化影响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9,20(2):213-215.

[8] 王淑荷,郭建亭.制备工艺对NiAl-30Fe-Y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航空学报,1996,17(1):77-84.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范文第4篇

21世纪将是一个创意无限的世纪。

今天,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概念,其高附加值、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吸引着全世界目光。据称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有着巨大效益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全球。

在英国,创意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达8.2%,其增长速度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在1997年到2004年间,创意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5%。创意产业的出口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1%。全英国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超过15万个,创意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英国就业人口总数的8%以上(《英国创意产业驱动经济增长》)。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的工作岗位,为创意产业人才铺就广阔的市场。创意产业人才也必将成为21世纪的“宠儿”。

工艺美术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理念的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与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软件与电脑服务以及广播电视等13个行业包含于创意产业。这些行业在我国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和教育分类中,大部分归属创意设计类职业和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类专业。因此,培养和如何培养创新型现代各类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人才将是本世纪中国发展创意经济和发展工艺美术人才教育所面临的共同任务和挑战。机遇和竞争并存,作为培养各类创意设计人才的艺术设计类学校肩负崇高使命和责无旁贷。(图1)

创新型现代工艺美术人才是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工艺美术教育曾是人类最早的教育之一,历来与社会的经济形态、社会意识紧密关联。原始人类从游牧狩猎到垦荒种植,生活形态变化,经济生产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需求,发明越来越多的工具、用具,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工艺在发展、在传承。工艺美术本质上是人类的造物行为,而造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类的工艺美术历史可追溯到八千到一万年以前。当男人们手中惬意地使用最早的工艺品――磨制的石器工具;当佩戴在脖项上的彩石、兽牙、蚌壳穿成的颈饰赢得女人们羡慕眼光时,工艺美术的教育已在孕育之中。

当然,早期的工艺美术教育是处于一种萌芽阶段的教育,是基于人们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种技术传授,并不依赖文字,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专门的教师,与今天专指的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但工艺美术教育是人类一种有着鲜明特点的传授行为,即使是最原始状态的工艺美术教育,也已显示了其主要特征:即具有很强的操作技艺性;具有将人类审美思维通过材料物化的可视形象性;特别还具有融合艺术个体和与人们需求密切相关的特征。工艺美术创作的材料性、技艺性和实用性特点和工艺美术教育的艺术性、经济性和文化性特征构成了现代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综合目标。

因此,现代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特定的内涵。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工艺美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面向工艺美术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工艺技能,掌握一定的工艺美术理论,具有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与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能够适应从事工艺美术设计与生产、旅游工艺品生产与销售等部门工作岗位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教学道路是行之有效的。

所谓产、学、研,三者既各有所指,又互相联系。

产,按古文字解释:生也,也即含有制造之意。有制造就产生产品,就有使用价值,就可以进入市场交换。同时,产,生产就有效率、有量产和工业化的要求。产的另一个概念还具有财产的意思,工艺美术意味着其在人类文明中的工艺技术和文化遗产。

学,即代表学问,包含工艺美术的知识、技能、技术、技艺;也代表学习,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的学习组织和学习空间。学还意味着延续、继承等意。

研,则具有分析、研究、综合、可行性探索的内容。特别作为文化的传承,现代工艺美术不研究传统,不结合现代社会、现代生活和现代意识,文化之承既无源可寻也无脉可继,更谈不上发展。创意产业发展,研所代表的是极其重要的创新内涵。(图2)

国外虽然没有直接产学研结合这一提法,但产学研结合的活动则早就有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主要动力是工业化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和战争的需要所形成的巨大刺激。其萌芽主要的方式是企业提供大学所需要的资金和设备。作为回报,大学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技术指导。

社会需要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仅需要相关的知识,还要求掌握技能,能贴近企业、贴近市场,具备职业精神和多元拓展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全方位、多层次技能复合型人才,更要能够引领现代生产、时尚生活,成为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发展新增长点的重要推动力。

从现代创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的结构图可以看到,现代工艺美术人才具有技能性、创造性、开放性多方面综合特征。如果仅从产、学、研三者中某单一方面进行工艺美术教育,都不能全面覆盖现代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无论是从人才的定位还是能力结构角度,从发展方向还是就业岗位的角度,如何将学院多年积累的工艺美术教学人才资源转化为更贴近市场的创造能力,如何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转型、市场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结构的提升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都需要产、学、研三者密切联系。只有通过社会、行业、企业、学校联合,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才能达到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学特点决定了工艺美术教学产学研结合的特征

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同样决定了人才教学特征。现代创新型工艺美术人才的教学同样反映了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

工艺美术人才的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强调理性知识通过技能训练和实践体验获得;

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强调技能知识点内在关联性,强调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环状发展的特征,反对简单地将学习过程分割为孤立的技术个体,重视学习课程的循环提升的周始反复性;

在教学内容上,在重视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以丰富、多向、涉足面宽的博学、杂学为上,而不仅以某一领域的专门需求作为确定内容的标准,提倡规范性和特异性结合的多元取向;

在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重视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成果上鼓励“推陈创新、百花齐放”。(图3)

可以将工艺美术的教学特点归纳为三个特点:

1、实践性

工艺美术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特征。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要在学生的实践中,通过工具的运用、技能的操作和作业的完成得以体验和掌握,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动手能力,诸如绘写草图、模型制作、电脑虚拟效果、工具制作修整、材料辨识和制作技艺,也包括分析和归纳能力、口头及书面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工艺美术教学的内容大都以实物为主,尤以三维的、立体的、材质的为特色。教学的形式更多通过形象的、体验的、实际的技能传授为主。因此,在工艺美术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知识、技能、能力都需要通过学生主动实践的方式直接获取。产学研结合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和全面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2、工艺性

“工艺”二字是一个复合词,两字合用,含义丰富。“工”可以指有技艺的人,也指制作、造物方面的含义,又包括了“工巧”,技艺擅长、独特的意思。“艺”表示设计、谋划,进行艺术处理的才能。工艺美术的学习,不仅学习制作技能,还要学习工具制作,识别材料,特别是还要学习工艺的流程,在要求学习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处理的同时,要求制作者在创作中需遵循一定的工艺规范和规律,遵循一定的创作程式。同时,“艺”反映为工艺美术品的价值取决于材料和对材料加工后的艺术效果,取决于工艺美术品形式所具有的装饰功能和制作方法中技能运用的表现力,追求个性,讲求创新。

现在对工艺的一般解释是:最后使之成为成品的方法。是人在实践中积累起来并经过总结的技术经验。工艺学习既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完全机械的技术学习,也不是完全主观的、个性的如艺术品的创作。工艺美术是“审曲面势以饬材”,受制于材料,受制于流程,甚至受制于程式的手工之艺,在学习过程中,工艺性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

因材施艺不仅反映在对各种材料的天然形态进行最恰当的造型设计上,而且表现在对材料本身的优点和缺陷进行扬弃取舍,或者利用缺陷,使之转化成工艺品总体形象中的一个其它材料不能代替的优点。这样的学习如果不结合具体实践,不结合具体产品,没有设计创意是无法进行的。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这样的学习。

3、综合性

古代手艺人的创作是带有整体性的,梓人制也好,陶人为也好,不仅要有熟识驾驭材料性能的本领,也要知道整个工艺的每一个过程,还要有立意构思造型成器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靠的是口授、手把手传带和大量的实践获得的。《考工记》记述技艺传授“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从中也可以看出与当时生产相适应的工艺美术教育是言传身教,眼摹手习的师徒传授式或“父子世以相教”的具有经验性的直观传授式教育的特征。

工艺学习的过程是从学习单一技艺到诸技艺综合运用流程的学习过程。这种综合性恰恰是工艺美术学习的特征。技艺的综合性、不可分割性的特征决定工艺学习不仅是技艺学习更是技艺运用的学习。学习综合性更重要的还要激发学生洞察力和创造力,唤醒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技艺点,发现学习点和激发学习热情。(图4)

从工艺美术的教学三个特点中可以发现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创新型现代工艺美术人才的有效之途。

工艺美术教育的产学研根本目标就是把创新的种子埋到学生心里。走进社会,走向生活,通过课题项目,在任务和技术完成的困难、冲突和解决中使学生有意识地去拓展现有的能力并达到对学习的自我把握。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和眼感受生活和事物,用手中的笔、刀、鼠标,用自己的脑和手表现和体现设计构思。

另外,产学研结合教学,带来了师资的变化。通过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双师型”和“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依托行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从专业方案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课程标准制定、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建立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参与的长效机制。融合传统,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在通过产学结合的课题项目的综合学习中,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组织者。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传统的听众角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真正投入学习。每一堂课的项目任务和成果成为师生共同构建的产物。学习过程最后使学生发展成为自己学习的组织者,达到教改的最高境界。

教师中一部分来自企业、工作室的教师加入教学,使教师构成走出学校范围,与企业共同组建教师队伍。这方面一些创意产业先行的国家有先例。以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为例,有2000多名讲师,其中许多艺术和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到教学和研究活动中来。不仅涉及产业的各个科目有紧密相连人士参加,而且有关商业方面的人士也参与到课程中。并且进行评估,以保证课程和创意教学与制造、市场、商业相关。同时满足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这些对推动在英国的创业设计人才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

由于工艺美术教学是非常具有特点的教学,因此构筑培养创新型现代工艺美术人才的教学体系,学校不仅要在办学方向上适应社会需求,开展市场调研,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确定教学方向,而且在教学中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性,使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过程,从课程结构、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构成等方面,都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法适应和保持其教学的鲜明特征。

三、创新、建立产学研机制,促进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发展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发展的大好时机。近期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人才中长期规划,再次肯定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出重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政策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转向民生保障和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消费需求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城市转型为消费性城市,原来城区重建中产业功能逐步转向创意产业,好的就业岗位会增加收入,高收入会提高消费水平。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产值就已达到1125亿英镑,成为新兴的城市支柱产业。当年,英国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显示这一产值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图5)

在新经济时展中,产学研结合在教学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类学校的产学研要树立大目标,要立志为未来企业行业的发展做贡献。工艺美术教学的产学研结合目的明确,即:手工艺溶进时尚,设计转化为产品;技能转化为产品,设计物化到商品。创意是科学,设计是技术,教学是传承,生活、文脉、智慧、激情的碰撞和结合就是“产学研”,就能形成新的产业革命和教学改革!因此,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决定了产学研结合是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合作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和学校自我发展的需要。学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社会整个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主要内涵和支撑。可以说,没有广泛、紧密、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不可想象的。

产学研中学校的优势在哪里?主要在于智力资源。这其中包括:文化的资源、美学的资源、创新的资源、信息的资源、多元综合的资源和潜在市场的资源。缺乏的是生产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销售资源等。企业由于生存的压力、竞争的需求和商业的驱动,也必然会促使其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以降低技术创新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图6)

企业、学校、学生是产学研合作系统中三大主体,构成了三对互为资源要素供求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学生需要知识的获取和合适的就业岗位;学校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三者在实现自身价值目标过程中为其他主体提供服务。互相之间利益不同,却可以互惠、互补,充分尊重三者利益。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是成功合作的关键所在。

工艺美术教育的产学研道路并不会是一条平坦的路,要完成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的蜕变,千辛万苦。如果浅尝辄止,就难以到达彼岸。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追求的是性能、价格比达到最优,并非最先进的技术或最另类的创意对企业就最有用。从学校角度来说,追求的可以是最先进理念和创新。同时学校还会有日常教学、基础教学和项目教学之间的协调。所以,艺术设计类学校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会经历从技术思维向市场思维的转变,需要建立一个联系各方的有效通道。工艺美术传承和创新,工艺美术的产学研必须要融于生活、瞄准市场。应该说市场是工艺美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生活、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进行产学研的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

开展产学研应有各方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尝试以企业为主导。这种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模式,与传统的产学研模式很不一样。传统的产学研模式隐藏的路径是“学研产”或“研学产”,是研究导向、技术导向,是科技成果转化,容易忽视市场需求。而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模式走的是市场导向、产品导向、顾客导向,更符合产品开发的本义,更富有生命力。(图7)

因此建议:作为学校,在培养创新型现代工艺美术人才的产学研建设中可以建立一个教学公司和建立一个基金。

教学公司是一个联系学校产学研过程中各方的平台,也承担一个缓冲平台的功能。主要的职责:

1、加强与当地政府、社区和企业行业界的联系;

2、积极发展教学、学术研究和合作项目的立项;

3、项目组织和管理;

4、有偿服务,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密切与商业界的合作关系;

5、推进建立具有企业精神、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6、保护专利成果与设计、技术与产业化的转换;

7、负责利益分配。

基金会同样也是一个平台。主要的职责:

1、奖励扶持的平台。鼓励、资助一大批优秀设计人才、教学机构,形成规模效应;

2、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外设计机构创造互动合作的有利条件,多举办一些专业活动,与地方政府广泛建立合作,积极传播设计创新和提升竞争力的认识;

3、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利用资金,在实践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4、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通过引导教师、学生、设计公司,促进绿色设计理念的传播,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5、办学经费来源创新的平台。以资助为引导,使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纤维缠绕设备;发展;工艺;优化

引言

随着纤维材料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纤维缠绕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成为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机加工技术,也是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技术。在20世纪40年代,玻璃钢复合材料就开始在美国应用,在美国研制核技术的时候发明了纤维成型设备,进而研发了纤维成型工艺,这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军事工业的发展。纤维缠绕成型的过程主要是:首先将纤维和树脂粘结剂进行有效的浸渍,然后对纤维施加一定的张力,在力的作用下,使纤维按照一定的规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对纤维进行固化,最后对其脱模,从而产生工业产品的工艺过程。缠绕成型设备能够充分展现复合材料的优异的特点,在整个成型工艺的过程基本不需要进行机械加工,而且纤维铺设方向标准。在制造具有强度高和高可靠性的复合材料产品方面,最重要的一种工艺方法是进行缠绕成型工艺,这种工艺能够实现纤维拉伸高强度的优势,它可以用来制造的产品,常常可以有效的承受内外压力,以及承受弯曲和扭转力等其它力的作用品。所以它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和航天等多个部门。

随着纤维缠绕技术和工艺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在纤维缠绕中广泛应用CAD/CAM技术,可以将纤维缠绕的产品有效的进行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的缩短生产周期,纤维缠绕技术不光应用在军事技术方面也在逐渐民用工业应用发展,如大型储罐、火车、汽车零件制造等。由于纤维材料具有比较突出的物理特性,以及它的耐腐蚀性非常好,能应用在比较恶劣的环境,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应。

1 缠绕成型设备发展现状

我国在缠绕成型设备的研发方面起步较晚,加上国外对我国的技术限制,这些不利条件导致我国在缠绕成型工艺和成型设备研制上非常落后。但是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研发造缠绕设备技术和工艺都获得很大的进步和创新,逐步跟上世界的潮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缠绕设备已经被研制出来,而且它的功能更先进,用途更广。我国研制缠绕成型设备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它们是有机械进行控制的传统缠绕机,还有一种应用不是很广泛的缠绕设备,它是由程序控制的,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由微机控制的纤维缠绕设备,也就是所说的计算机式纤维缠绕机。在我国进行设计传统的缠绕成型模具时,它需要非常多的技术人员,而且要进行非常多的计算和重复的试验,知道将模具产品生产出来,纤维设备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需要进行不停的调试来检测和改进,传统设计工作缺点硬件存在了很多年,特别是在模具设计的领域,大量的加工工艺技术都要靠经验才能生产出来。随着纤维缠绕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以及成功研发了数控多轴缠绕机,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纤维缠绕机是一种专用设备,它主要用来生产复合材料纤维缠绕产品。复合材料纤维缠绕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有别于其它的机械制造行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门类。

但是,当前我国的缠绕设备对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建设水平很低,导致了产业化生产的水平低。由于缠绕产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且它的制造很复杂,不同领域对它的精度要求不同,同时对质量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别。在缠绕机传统的制造中,它的设计都是针对不同的订单进行设计,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工艺设计和生产布置,每一订单都要单独有一个设计过程。在这个设计制造过程中,不但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使缠绕设备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它成功应用在缠绕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工艺中,通过计算机处理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的进行各种信息处理,有效的将设计周期缩短。CAD/CAM技术是一个高效和高质量的技术,它能够快速地将人们的想法变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模型。利用CAD/CAM技术对成型设备进行设计、计算和分析,可以有效的预测产品的缺陷,在产品设计阶段可以解决有问题的结构模型,同时对缠绕成型设备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运用仿真技术可以有效评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效果,减少设计中的问题。应用CAD/CAM技术进行缠绕成型设备设计,不但可以有效缩短缠绕成型设备的寿命,而且能够让人们对新产品的期待不断提高,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缠绕成型设备得到了迅速发展。

2 缠绕成型设备的工艺

缠绕工艺流程:首先准备好缠绕模具,进行基体材料的配制,然后进行缠绕纤维的铺设,以及进行固化和脱模工作,最后进行纤维缠绕成型产品的检测。以下是纤维缠绕工艺注意的部分:

2.1在缠绕阶段缠绕时,保证温度在18-28℃,将相对湿度控制在65%一下,将环境洁净度提高到1509级以上;应严格控制纤维取向和胶的含量。

2.2吸胶时,将密封袋内的压力调整到8KPa,然后以0.5-1℃/min升到80℃,持续恒温半小时,最后查看含胶量是否准确。

2.3固化阶段,先通过抽真空的方式进行检漏,然后查看密封袋内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2.4检测阶段,查看尺寸和公差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无损探伤。

缠绕成型工艺简单易于实现,而且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产品质量较为稳定,易于生产高性能复合材料产品。产品的方向性明显,通过设计纤维的缠绕顺序,使之充分发挥纤维的优势,由于几何形状有局限性,通过采用维的有机复合,则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 缠绕成型设备的优化

3.1进行缠绕成型设备的结构设计时,通过采用C~/CAM技术进行计算和应力分析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设计出有用的模型,进而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和材料强度的提高。

3.2进一步提高缠绕成型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功能。要对增强材料的适应性能,并大力研究缠绕成型设备对耐高温和耐腐蚀等的性能。

3.3在加工制造方面,制定有效的工艺程序。通过研发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缠绕成型设备,使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能够稳定,产品更加可靠性和耐用,工艺生产更加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