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 民间艺术 珠绣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163-02

“珠绣”源于唐朝,鼎盛于明清,是中国四大名绣“粤绣”中“潮绣”工艺的一种,是岭南传统手工艺产品。中国历史上,皇帝头顶冕冠上的珠硫、文官颈上戴的珠链等,都是采用珠绣工艺。

珠绣是通过精巧的绣工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晶莹多彩的珠粒缝制而成的绣品,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是现代生活的时尚饰品,同时已成为传承国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良好载体。

一 民间珠绣艺术的教育价值挖掘

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现代文明的推进,孩子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接触得越来越少,把珠绣文化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非常有益的。

1.民间珠绣艺术可为养成正确的世界观提供导航

民间珠绣艺术,区别于戏曲、文学等艺术门类,区别于哲学、法律等意识形态,其表现形式有着醇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启发人们向往和憧憬美好的生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既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产物,又是物态的、实体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人们可感知、认识的客观对象,可以让幼儿的多重感官参与其中,符合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在活动中认识事物和经验化的特点。

2.民间珠绣艺术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载体典范

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却又密不可分。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或科学家,能在两个领域均拥有极高造诣,如爱因斯坦。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能更好地培养创造力。当前幼儿园科学活动环节,多表现为理性缺乏审美;艺术活动环节,多充满感性缺乏逻辑。民间珠绣艺术,既有科学理性的一面,又有艺术感性的一面,这种结合使其成为幼儿园科艺融合教育的优良载体。

3.民间珠绣艺术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智慧结晶

民间珠绣艺术来自于生活、反映生活,具有美育价值。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都会反映在珠绣艺术中。珠绣艺术的产生过程,是创造美的过程;珠绣艺术的欣赏过程,是感受美的过程。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是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综合提升人的素质的价值所在。

二 民间珠绣艺术融入园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珠绣艺术能融入美术手工课,体验珠绣艺术是幼儿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可及的。感受民间的、民族的、生活中的艺术,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指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将民间珠绣艺术融入幼儿园美术手工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1.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从幼儿教育开始,让幼儿从小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渗透培养民族情感。同时有利于影响下一代,使民族文化的血脉得到绵延,民族文化品格的优秀因子得到发扬。

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民间珠绣艺术需要在教育中传承,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珠绣艺术是民间艺术的典型形式,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手工课程,可以使幼儿在手工活动中,慢慢培养起生活艺术的概念,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感知力、专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

3.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幼儿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优势在于创新。通过融入民间珠绣艺术,可以丰富幼儿园办园特色,提升本幼儿园的特色能力,最终起到提升幼儿园的口碑形象的效果。

三 民间珠绣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方法策略

民间珠绣艺术的生活性、实践性和审美性,决定了珠绣艺术的教育价值。珠绣艺术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将珠绣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策略。

1.需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要尊重孩子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原则。针对托班、小班、中班和大班,需要在难度上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选择图案,低年龄段的幼儿,先从最简单的做起;高年龄段的幼儿园,则可以颜色上或形式上增加创意。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经验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二,遵循审美原则。融入幼儿园美术手工课程的珠绣艺术,一定要体现出审美价值。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和物态化形式,因此艺术在本质上是审美力的。艺术与审美的关系,决定了在融入珠绣艺术的教育理念时,必须摒弃不具审美价值的内容。

第三,遵循趣味原则。兴趣是使幼儿参与活动的最好老师。当珠绣艺术的趣味性与幼儿的心理需求吻合时,就会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加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他们对珠绣艺术有更深入的接触和认识。

2.方法策略的实施要点

第一,充分整合利用便利的社会资源。珠绣艺术要开发适合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必须注重其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对幼儿而言,珠绣艺术同时需要“动手”和“动脑”,需要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课程开展时,给幼儿提供操作和创造的材料,比展示成品更为重要。要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发掘充足的材料和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降低课程融入的难度。

第二,配置优秀的老师进行启蒙指导。幼儿园教师素养特别是艺术素养,是珠绣艺术融入幼儿园美术手工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技能知识会影响到珠绣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效果,可以邀请当地的一些专家对教师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系统培训。在幼儿体验珠绣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限于解释和教导,更多的应是启发和引导。

第三,营造良好的艺术创造氛围。民间珠绣艺术进入幼儿园课程,不是简单地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新的成分,而是要体现出新的视角,同时将珠绣艺术融合和渗透在其他课程之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平静的心情,逐渐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四 民间艺术价值与幼儿教育主张的深入思考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生成,是我国幼教改革的重要方向。将珠绣艺术融入幼儿园美术手工课程,能使幼儿园成为民间文化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幼儿对珠绣艺术的了解和认识来唤起幼儿最初的文化自觉。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主张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独立性和增添幼儿生活乐趣。将民间珠绣艺术价值纳入现代幼儿教育的范畴,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高尚情操、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还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张廷朝、白展展.浅议现代流行元素:珠绣的开发与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1(18)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艺术 艺术教育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通过艺术的教育”

通过艺术的教育,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知识技能是艺术能力的组成部分,但不是艺术能力的实质部分,知识技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大的自由,得以自由表达和自我关照,却从来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通过艺术的教育,一来是真正意义上的拓展视野,二来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鲜活充实、易于掌握。 改变知识技能的简单传输和训练,强调教学中的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探索、主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开发,而不是分出优劣。

笔者理解的“素质教育”,是从很多方面可以透过艺术,透过文化,来影响和改变孩子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把知识当成艺术和文化的组成附件来对待。

在幼儿园给孩子们上的艺术课上经常运用这个方法,效果很好,孩子也特别有兴趣。老师们一直在尝试突破传统的教学,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也不局限于“教”孩子画一张画的层面上。所谓“教”,可把它理解为是一种选择,先是对材料的选择,对颜色,笔的大小,不同的纸质的选择,然后是笔触的选择,布局或内容的选择,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关系的选择等。

通过艺术进行的教育,是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发现不同的教育。本文将通过笔者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来论述当今我们的教育应通过艺术进行教育的重要性。

2 对艺术教育的一般理解

人们重视艺术有许多不同的原因。例如,艺术使人心情愉快,使人多愁善感,给予人灵感,使人见闻广博,并且带给人意外的经验;艺术会带来一些经济、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它还可以使人们通过巧妙的造诣来深刻洞察社会、史学上的解释以及文化上的描述。由此可见,艺术是通过生成、记录和传递想法来与人交流的。

在个人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当参观画廊、博物馆或是聆听音乐会时,都会获得或多或少的特别的经验和经历。而这些场地以不同的风格设计和维持着,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激发和鼓舞那些有着特殊经历和体验的人。而伴随着参观者一同体验这一事物或对象特征的是他们唯一的态度、信仰和知识。所以带着期望进入这样的场所,也许会让他们收获更多。而人们一旦进入这样的场所,也会发现自己的精力充沛,想象力也被点燃了,处处流露着自身对事物的情感,发现着事物的特殊的含义。

这些艺术场所呼唤着我们充分体验我们人类的富有,而学校却常常限制学生认知潜能的充分挖掘。不幸的是,给予学生身体、情感、精神等方面的注意要比给予测试和排名、智力等方面的注意少得多,最终,对一个人头脑的严谨性和能力的判断也会以狭隘的方式定义。

所以艺术教育首先应是价值观的教育,这也是艺术教育的核心所在。因为个人意义上一个成功人士的意识在于他所具有的奇异性,在于他对想象力的充分把握。而这种“奇异性”是基于我们每个人本身的特质、我们存在的意义以及全部的价值,也就是说这种意识是在我们与世界的日常交流中建立起来的。即价值观是一个人已经把握住的存在。

其次,艺术教育是情感的教育。情感不是价值观,而是我们对某一特定情形的感觉体验,它是通过价值观念在起作用。学校的艺术教育往往就是借助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参与性学习来实现其教育目的的。

总之,艺术教育不应片面地关注物理上的一些特性,如元素和原则,因为这些都不能提供一种美学上的经验。因而缺乏对一部作品的情感以及意义的综合性和潜在性的把握,那么这样的艺术教育失去的不只是它的隐喻意义,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现今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也逐渐向艺术靠近,即主张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从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中可以看出,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

3 幼儿与艺术教育

陈世秀通过其十年的实验发现:艺术教育对儿童右脑的开发是最好的手段。

幼儿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如今儿童的艺术教育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出现,如片面追求作品的展示效果、特别针对个别表现好的幼儿进行教育、只顾幼儿一时的学成、手把手教幼儿这样或那样做、教师权威明显等。很明显,这样的教育根本不是促成幼儿全面的、终身的发展的教育,而是一种缺少对幼儿进行真、善、美等价值观和情感关怀的教育,是一种只顾艺术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的教育,根本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幼儿进行的艺术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他们自身的兴趣、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当今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相适应。

所以,对幼儿的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创新能力,重视发展和锻炼幼儿自信心、勤奋等非智力品质,使其心智健康成长。

4 总结

艺术是一种文化的源头和资源,它通过创造和表达那些难以言语的、有形的事物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而我们人类则通过艺术给予的感觉和审美经验来理解我们人类自身、我们的文化以及我们的历史。

幼儿园的教学以及课程设置都有一些需要从艺术、用来庆祝节日或作品展示的艺术场所中获得的东西。幼儿也总是通过故事、游戏,或是主动学习、感官参与等方式进行着他们各种不同方式的学习。作为老师,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切入点,有意识地扩展我们教学计划上的内容,这样孩子们才可能以各种方式通过艺术体验学习,真实地表达自我。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真正重视对幼儿艺术方面的教育,艺术活动不论是在造型上、视觉上还是空间上都会给人一种刺激,刺激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更刺激着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着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我们应积极地把教育与艺术教育联系在一起,通过艺术教育发现教育的支点,发现更好的促进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等途径,从而能够真正地通过艺术进行我们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世秀.神奇的儿童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4.

[2] 张卫民,郭倩汝.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我国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新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

[3] 许卓娅.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幼儿教育,2001(11):4-5.

[4] 罗魏.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读与写杂志,2008.10.

[5] 薄风英,薄树恒.以艺术教育促进幼儿人格和能力和谐发展[J].基础教育,2000.4.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范文第3篇

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教育价值

(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知识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众多研究表明,四岁儿童的创造想象力达到最高水平,五岁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下降时期。人的才能发展“递减原则”决定了幼儿阶段是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只有当更多的幼儿接受富于创造精神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发展。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创造性想象和探索不同的表现方法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幼儿会在美术活动中大胆而自由地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用富有创造性的造型语汇,解决内心的矛盾,使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发挥,情绪情感得以释放,思想观念得以表达,人格得以和谐发展。日本幼儿美术活动专家板光彦说:“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取向。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学前儿童健全发展的必然需要。

创造力是个人成才的工具,自我的价值主要是由创造成果表现的。特别是在未来,要想成才,必须具备相当高的素质,尤其是创造素质,而人的高创造力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幼儿时期是人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由于少有传统和经验的限制,常常运用自己的符号系统反映生活印象,表达思想认识,宣泄情感。他们的这种表达事物的符号系统就是发明创造,是想象的结果。这些创造的背后隐藏着孩子的认识和情感的发展,表面看是一幅图画和手工作品,实际上表现的是儿童纯真的心灵,严肃的思考,强烈的欲求,情感的平衡。这些创造来源于幼儿潜意识的表现,它的价值在于满足幼儿心理的平衡,促使幼儿的人格健全发展。而随着幼儿语言和推理在幼儿生活中的增加,幼儿的创造性渐渐退化。因此,从个人成长、成才角度看,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学前儿童健全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育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书《学会生存》强调:“人的创造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伤的能力。”只有富于创造性的幼儿园美术教师才能造就出富于创造性的幼儿,只有富于创造性的幼儿园美术教师才能用创造性的教育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习,用创造性的方法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使教与学合理地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一)幼儿美术教师要树立创新价值取向,转变传统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幼儿美术教师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前提。因此,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美术教师首先要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和质量观。要认识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美术实践经验,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科学选择美术教学内容,意识到对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要灵活地运用多种美术教育方法,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要正确评价幼儿的自由表现,尊重幼儿富有个性色彩的创造行为,保护幼儿的原创力,让幼儿成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健康和谐人格的人。要认识到创造力是与生俱来、自然产生的,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欲望与权利,教师要小心地呵护。

(二)幼儿美术教师要营造新型师幼关系,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源于幼儿园日常的美术教育过程。鲜明的情绪是激发幼儿强烈美术创造需要的基础。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种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民主师幼关系。要确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幼儿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鼓励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美术知识、运用美术知识的性格。要创设积极的课堂文化,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形成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

(三)幼儿美术教师要重视园本文化建设,创造个性发展环境。

首先,要重视幼儿园园本美术文化建设。幼儿园园本美术文化是一个育人的特殊环境,是一种潜在课程,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幼儿有意无意地在美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受到影响,实现着对幼儿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所以幼儿园要建立多元化的园本美术文化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如江苏省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在门厅屋顶设置了“天空的涂鸦”,是由每个幼儿绘画作品组合的“畅想2028”,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艺术在生活中创作的趣味性;长廊内是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大师的杰作,孩子们每天徜徉在“艺术长廊”里,置身于艺术世界中;班级内张贴、摆放着孩子自由创作的作品,成为幼儿艺术才华展示的窗口,交流互动的通道;“美劳创意屋”的创意柱上悬挂着颜色鲜艳的油画作品,搁架上摆设着特色鲜明的艺术作品和种类繁多的绘画工具及材料……这种特殊的氛围、浓郁的艺术特色激发了幼儿的艺术情感,点燃了幼儿创作的火花,满足了幼儿尽情挥洒的需要,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其次,要丰富园本美术文化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幼儿园美术活动,能够扩大孩子的美术视野,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丰富幼儿的美术实践经验,促进幼儿创造性地发展。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幼儿艺术教育;改革;新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是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升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关键时期应对各种社会矛盾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含着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没有和谐的教育,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为基础和先导,同时又赋予教育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构建和谐社会必然会对作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幼儿艺术教育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求“天人合一”的国家,所谓“天人合一”即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祈求“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望。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和谐是历代执政者的共同目标,中国古代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是形容那时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的和谐社会。对当今的中国而言,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更具有时代的意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长久以往的心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它主要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方面的基本内涵。

人类永远是自然之子,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无限制地掠夺自然会造成资源的枯竭,使得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和谐社会也无从谈起。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社会和则安。和谐社会需众人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社会要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和谐成分,才能够营造“贵和”的环境,建设理想的“和谐”社会。社会结构之间的协调统一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法律与道德,兼顾理性与情感,平等与仁爱,建立“合情合理”的良性社会结构,真正使得社会和谐、人际融洽。

人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在自然界中作为自然的存在物,人服从因果律,在这个意义上的人具有动物性,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必然会产生冲突、战争。在人类社会中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追求道德和自由,在这个意义上的人又具有神性,生活在理想化的精神世界里。怎样才能同时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呢?在这两者的冲突中,人怎么决定自己的行为?康德对此揭示了人还有一种独特的需求,在情感世界中对美的追求。康德提出把美作为沟通真与善的桥梁,从人性和教育的广阔视野证实了美育的价值与功能。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最直接的途径,艺术教育以其审美的本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构建和谐社会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发展历程,它包括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精神文化、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但是归根结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人去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所以人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只有人发展了、完善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才会真正获得内在的推动力。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支撑点,离开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此外,教育的和谐发展本来就是社会和谐发展有机的组成部分,要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就必须有与之相呼应的体现公平公正、均衡发展、和合一致、改革创新以及和谐育人,即以人为本,整体育人、全面育人、长远育人,而不是“分数式育人”、片面育人、急功近利育人等基本特征的和谐教育。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幼儿教育中一个领域的艺术教育,在微观上的确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教育目标,但在宏观上有着与整个幼儿教育完全一致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把幼儿的发展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个方面都要和谐发展。目前,儿童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诸多的不和谐,它不是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不是指向未来的教育,不是创新的教育,不是主体性的教育,不是愉快的教育,不是开放的教育,不是为了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是缺失审美素质,缺少真、善、美、爱、民主和心灵关注的、过分强化了艺术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功利价值的不利于幼儿和谐发展的教育,这一切折射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相差甚远,我们不仅有必要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发展的艺术教育的角度来规范当前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更有必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进行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幼儿艺术教育改革。

三、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考

1、确立和谐发展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人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综合确定的产品质量规格与要求,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的各种活动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应该拥有完善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就要通过审美理想,培养幼儿健全、完善的人格,和谐的灵魂。“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共同的文化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共同的审美理想则是营造艺术生态和谐环境的思想灵魂。”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与创美的,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美好、和谐的情感,丰富的创造力,使个体在充满诱惑的世界中能够保持宁静的心态、人性的纯洁。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教授简单的艺术知识与技能,而应该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帮助每个幼儿建造一个精神家园,提升美好、和谐的精神境界。越来越多的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关注和对幼儿审美情操的投入,是人们对异化的社会和教育的批判,是对和谐美好、充满创造活力的未来社会的呼唤,从而达到美化个体、美化社会、美化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转贴于

2、采择贴近生活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或者具体地说课程教学内容是学校或幼儿园向儿童所传递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教育内容的取向和选择,体现了教育决策者、学科编制者和教学执行者共同的知识观和质量观,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应该懂生活、会生活、在生活中升华自己,在提升自己全面素质的同时享受美好的生活。幼儿艺术教育内容要与幼儿的艺术生活和谐,贴近幼儿的艺术生活,包括幼儿自身、幼儿与自然环境、幼儿与社会环境、幼儿与身边的人群等。将幼儿的生活当成一个整体,不要人为地割裂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自然和谐地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发掘艺术教育资源,整合协调幼儿艺术教育内容的各方面,用爱和美的教育联通艺术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在艺术生活中,幼儿能够自觉地将一般生活经验与艺术性的生活经验相互沟通、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更高的具有普遍自我指导意义的经验。幼儿能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能够用丰富的艺术活动及其产品美化自己的生活。

3、运用灵活多样的幼儿艺术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和办法。教育方法是沟通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中介,对实现教育目标来讲,它起着“桥”与“船”的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应该是具有创新素质的,个性张扬的,敢于自我承担的,面向未来的新生势力。幼儿艺术教育方法应该以幼儿为主体,运用灵活多样的幼儿艺术教育方法,以充分调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保护幼儿的创新意识,满足幼儿的创新需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以往的幼儿艺术教育,人们总是关注教师如何教,设计一系列课程,幼儿始终处于被动,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中心地位的权利。在单向的灌输中,幼儿学会了缺乏生命气息的模仿,被动地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程序,教师也把原本应是十分活跃的“生命运动”引向了死气沉沉的“荒漠”。幼儿艺术教育方法应该本着个性化,民主性,开放性的原则,创造宽松、和谐的艺术教育氛围,让幼儿在其中自主地探索、体验和感受,让幼儿在其中自由地想像、创作、发表见解,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

4、选择多样化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活动的结构,是教学活动的结构特征,它规定了以什么样的外部形式使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下展开运行。幼儿艺术教育活动除了选择在幼儿园进行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和分组教学这些教学组织形式外,还应让幼儿走向家庭和社区,利用家庭和社区环境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应该与周围的人、事、物相处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就是一个和谐的小社会环境,社区教育也应成为一种幼儿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社区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民大教育的具体形式,在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谐社会构建的提出也对社区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良好的大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儿艺术教育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幼儿园中进行了,与社区的合作成了幼儿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扩大幼儿艺术教育范围,实行开放式的幼儿艺术教育,让和谐社会的大教育观早日深入人心。社区为幼儿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大舞台,社区的资源和幼儿园的资源互通有无,形成家——园——社区一条和谐的流型线条。

5、进行“以人为本”的幼儿艺术教育评价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范文第5篇

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蕴藏在民间工艺中的宝贵精华和它传达的优秀精神很适合融入到教育当中,而幼儿教育是我们发展教育的一个关键,因此很有必要将民间艺术和幼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这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民间艺术;幼儿园课程;教育价值

前言

民间艺术能否融入幼儿课堂教育,关键得看其有没有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幼儿教育加入民间艺术是为了让原有的课程内容以另一种异于传统课程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不是生搬硬套机械式的添加。我园研究的科研课题:冕宁民间刺绣在幼儿美工活动中的转换运用就是在探索如何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把民间艺术和幼儿的课程有效地结合,以一种生动活泼充实有趣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使他们的学习由一种单纯的“玩”变成一种有效的“玩”。当然,幼儿教育融入民间艺术不是对民间艺术的全盘复制,不能过分强调民间艺术而舍本逐末,应当选择性的添加和融入到幼儿教育中。

一.民间艺术具有的特殊的教育价值

我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对当代的幼儿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需要从小培养一种爱国思想,就必须对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有所了解。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因此,在幼儿教育课程中有选择性的添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举措。此外,民间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功能。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发明创造处处能看到它的缩影。如冕宁县域内流传的十字绣,黑底白花,简洁朴素,鲜明和谐,从孩子们穿的黑底白花领褂,大人们用黑底白花的翁裙背小孩,妇女腰上围的黑底白花的花围裙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它早已以一种物态化的形式扎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在精神文化层面,它也以一种潜移默化地方式改造、影响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因此,民间艺术对幼儿智力潜能的开发、思想品德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培养都有巨大作用。民间工艺取材于我国劳动人民自身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许多作品都传达了我国民间艺术传统的精髓。开展这项内容不但能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让幼儿充分体验艺术美带来的精神愉悦,而且锻炼了幼儿的认识、欣赏、思考、创作能力等。民间工艺中常常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真善美的崇尚,渗透着我国本真哲学,如儒家道家法家甚至佛家等正统思想。这些优秀的价值理念、思想情感都会对幼儿的良好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课程价值

2.1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具有社会与个人价值

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源,是我国传统文化这条大河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生俱来的乡土情味和地域特色最容易取得人们精神上的共鸣和认同,甚至唤醒深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爱国情愫。培养学生与传承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因此学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符合国家、社会、家长提出的要求下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这就提醒我们,主体价值的体现必须以社会价值为根据,幼儿自身得不到发展,文化传承又从何谈起。当然,实现社会价值不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发育,必须以一种积极健康的趋势良性发展。

2.2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弥补幼儿课程的不足

民间工艺有很强的地域性,它会以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落脚点,渗透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因此它不同于当前制度化的教育体制。当前的幼儿教育课程很难看到带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情味的民间文化,而我园将冕宁民间刺绣转换应用到幼儿美工活动中则是一种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融入民俗的教育方式,这正体现出民间工艺的实用性和教育价值。民艺诞生于普通人民生存的地方,与当地风土文化联系紧密,和其它手工制作相比,它更能给幼儿带来生活气息。将民间工艺活动与幼儿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带来的必然是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课程。因此,我园开展的科研课题――冕宁民间刺绣在幼儿美工活动中的转换运用的研究是实现幼儿园课程教育民艺化的一个很好平台,这是民艺化的幼儿教育的优势。

三.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索

3.1利用童话语言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幼儿喜欢可爱的卡通的事物,结合一些童话漫画不断提高幼儿绘画水平,这是幼儿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现在的卡通漫画丰富多样,指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如巴拉拉小魔仙、天线宝宝、海绵宝宝、大耳朵图图等。老师在示范画图的时候幼儿都特别激动,容易互相讨论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应把幼儿尽量集中在自己周围,让他们清楚地看到示范画图的整个过程,同时要注意一边画一边沟通,给他们一种心理暗示使之对画图不那么恐惧,消除压力,从而接受绘画这一活动,然后引导幼儿大胆的画出刺绣作品中的图案:“大团花”、“吊吊花”等较复杂的图案。对幼儿画出的图画,用童话式的语言进行评论,多对幼儿的进步和发现给予鼓励,使他们更乐于去做这一项绘画活动。

3.2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激发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手工课程包含泥工活动、纸工活动等。绘画与手工结合的美工活动,不仅仅是像绘画活动那样要求作品的好坏,而更注重幼儿从动手参与活动中体会到的乐趣,因此这是大多数幼儿所喜爱的课程,幼儿在玩泥、剪纸、绘画、填色、穿线、拓印、排水、扎染、彩线编织、粘贴等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模仿和利用这些模型。例如,通过给漫画涂色染纸,可以提高他们的整体感知能力。折叠、剪纸等活动,可以让他们理解对称结构。

3.3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创新

教师在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帮助幼儿面对民间艺术作品时有自己的判断,能做出自己的审美反应,帮助他们掌握怎么样认知和感受民间艺术作品的精髓,这是培养幼儿审美感和认知能的关键。教学内容的选材上,以灵活多样富有乐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幼儿才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课堂上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强带弱,大带小,认真的和不认真的为一组,课后和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幼儿多做民艺手工活动,如剪纸,剪吊吊花、大团花,做纸风车,泥塑。在家长的指导下了解民间艺术,如冕宁刺绣:绣花鞋垫、绣花领褂、绣花翁裙、绣花围裙等。经常组织一些制作小工艺品、绘画、剪纸的比赛,并设置奖品评选优胜,这样更能带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幼儿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应该针对他们的兴趣将民间艺术有机的设置在课程中,这样才能得到教学双赢的目的。

结论

民间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了解它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它就是感受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幼儿教育融入民间艺术是我国教育事业一个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对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弘扬。此项举措不仅使现代教育保持了中国民间文化的艺术根源,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意义,或许还会开启我国教育之路向更远的方向发展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曹蓉. 提高幼儿美工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J]. 科教文汇, 2010 (026): 174-174.

[2] 赵淑芳. 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及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