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活动的概念

文学活动的概念

文学活动的概念

文学活动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物理规律教学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从物理概念及规律教学的过程入手,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作了一定程度上的剖析。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提高概念的教学效率

物理是一门以生活和生产经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并接触到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应用的事例。教师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通过分析、对比、细化、强化、深化、归纳、总结、抽象等思维活动,得出某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物理概念。

如在讲解质量的概念时,通过同一物质构成大小各异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区别与联系,通过对比,总结,得出质量的概念.在讲浮力概念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看到船在江、河中航行,人游泳等生活经验,知道船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就是浮力,进一步追问,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相同的铁块,做成空心可以浮在水面,如果是实心铁就沉于水下,为什么?古代的木船,是一根很大的树木,直接挖成空心来载人载物,挖去的部分越多,载物量越大;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再次追问:液体具流动性,是不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呢?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得出:浮力的概念。通过熟悉的生活事例的运用,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将生活中的事例在物理课堂中活化,减少了学生学习物理恐惧感,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物理的难度.更彰显了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二、创设生动的情境,构建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一些生动的物理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水到渠成地构建相关概念。如音调的概念,不少学生把音调和响度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嗓门喊得大就是音调高。在音调概念的引入时,可先让学生演唱《青藏高原》这首歌,特别是最后一句“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绝大多数学生是唱不上去的。接着播放韩红的演唱。然后再播放一首著名男低音杨洪基老师的歌曲《不怕不怕》,让学生们在欣赏美妙歌声,感受女高音的清脆嘹亮、男低音的宽广浑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建构音调的概念,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这样既纠正了学生原先的错误认识,又形成了音调的正确概念。再如比热容也是初中物理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海边沙滩的照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接着教师提问:看到这幅画面及文字提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请就可能的原因作出猜想与假设。生: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的缘故……然后再结合相关实验逐步建构比热容的概念。

三、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牢固掌握概念。而要使学生理解概念,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直观材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但概念不能从直观材料中直接得出,必须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飞跃,是使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一步。为实现这一飞跃,就必须启发学生思维。在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等许多种,只有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全面掌握概念。例如:“密度”这一概念的教学,通常用公式ρ=m/v定义,倘若不讲清楚其本质意义,则学生会受数学公式的影响,认为ρ与m成正比,从而形成错误观念。教师只有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密度”概念的本质特征,讲清其只与自身的性质有关,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密度”这一概念。揭示概念的本质,不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定义、熟记定义,更为重要的是应以定义为基础,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清概念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探究式教学

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拓展性,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是得不到打开物理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学生应亲自动手,在思考中认知,在动手实验中探究物理知识的奥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立足物理的学科特点,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快乐合作探究,主动体验物理认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物理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行为、主动行为。

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大厅或操场上做实验,探究外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第一实验区,光滑的地板;第二实验区,铺着薄布的地板;第三实验区,铺有厚地毯的地板。实验器材:三个篮球以及米尺。让篮球沿斜面从相同高度自由滚向三种实验区,然后用米尺测量篮球在不同区域运动的距离,验证外界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进而理解在没有外力影响的理想条件下,运动着的物体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另外,教师可以由此将知识拓展到磁悬浮列车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磁悬浮列车既跑得快又省能源。

在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由于物理概念过于抽象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教学中的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黄文.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4(7):40.

[2]裘重柏;;浅谈“激趣引探式”物理概念教学模式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5期

文学活动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 活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150-01

初中数学的学习应从概念入手,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并进行记忆,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概念具有言简意赅,用词练且含义深刻的特点。因此,需要用心去学习与理解其中的含义。初中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很容易对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有必要定期开展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们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概念,增强学习兴趣。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在新一轮课改理念的引领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概念教学的有关问题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 新旧理念下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的层次分析

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大多采用“属+种差”的概念同化方式进行。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给出定义、名称和符号;第二步,对概念进行特殊分类,揭示概念的外延;第三步,巩固概念,利用概念对定义进行简单的识别;第四步,概念的应用与联系,用概念解决问题并建立所学概念与其他概念间的联系。

这种教学过程简洁明了,使学生可以比较直接地学习概念,节省时间,被称为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方式”。但是,仅从形式上做逻辑分析让学生理解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数学概念具有过程与对象的双重性,既是逻辑分析的对象,又是具有现实背景和丰富寓意的数学过程。因此,必须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式表述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位理解一个数学概念,使之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将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的可怜的寿命。”就数学概念教学而言,素质教育提倡的是为理解而教。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活动阶段、探究阶段、对象阶段和图式阶段。这四个阶段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真实的思维活动。其中,活动阶段是学生理解概念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直观背景和概念间的关系;探究阶段是学生对“活动”进行思考,经历思维的内化、概括过程,学生在头脑中对活动进行描述和反思,抽象出概念所特有的性质;对象阶段,通过前面的抽象认识到概念的本质,对其进行压缩并赋予形式化的定义及符号使其达到精致化,成为思维中的一个具体对象,在以后的学习中以此为对象进行新的活动;“图式”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完善,起初的图式包含反映概念的特例、抽象过程、定义及符号,经过学习建立起与其他概念、规则、图形等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

二 数学活动课堂的特点及重要性

1.突出“灵活”性

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不是像学科课那样“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给他们选择的机会。活动的方式必须摆脱学科教师惯用的复习、新授、练习、小结、作业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如低年级可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小制作活动;中高年级可开设数学讲座,微机操作,数学病院,数学学习园地,举办数学竞赛等活动。

2.强调“自主”性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具体指导。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着重引导、启发学生去感受、理解和应用,广泛地接触事物,尽量感知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3.提倡“愉悦”性

数学活动课是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课题的引入要有趣,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活动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乐、有所得,活动中要创设欢乐的情境,形成和谐民主的气氛,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这种愉快的情境中求知、求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4.保留“异步”性

数学活动课不像数学学科课一样,要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至少“及格”,最好“优秀”,师生都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分数包袱。活动课从思想上使师生均可完全“放开”,同一年级同一内容,在培养层次上可以不同,效果上允许存在差异,发展上不受限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允许学生在活动中转移兴趣,以满足学生多种兴趣爱好的需求。

文学活动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探讨

一定的教学模式总是要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影响下形成,有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就会随之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教学“范型”,这种范型,既包括了教师在课堂活动步骤、技巧、策略,又包括了对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学习活动规律的研究。因而无论属于哪一类的教学模式,都要力求把教师“教”的艺术与学生“学”的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论述“概念获得”这一问题时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动的积极参加获得的“人”来看待。布鲁纳主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按教学要求,进行一定的探索活动。在探索中,学生逐渐发现概念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最终发现概念的全部。这里强调的“探索”和“逐渐发现”过程就不是单一的接受而是亲自获得了。教师只是起个引路人的作用。

在讲授由《土地》《雄关赋》等课文组成的这一单元时,笔者把单元重点“联想与想像”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教学步骤依据国内外有关理论,重新设计安排了以下主要活动内容: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阅读、揣摩单元课文。如果把被赏析的作品看作是一幅画,第一步是了解画的内容,侧重由表及里即由形式到内容,第二步则是引导学生了解画的妙处,进行揣摩,再由里及表,分析欣赏作者为塑造主体而运用的技巧。当然,这两个思维过程又常常是交替进行着的,很难把他们截然分开。随后在教师启发下,请学生指出文章的妙处,并要求列举课文原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老师归纳小结并进行引出概念的名称——“联想”与“想像”。

2.教师在小结的基础上讲明并强调“联想与想像”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接着教师读学生周记,由学生判断是否是“联想”或“想像”。学生比较事例、分析事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这样也就为“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3.介绍“联想”和“想像”的概念内容。“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联想。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起热)。“想像”:心理学名词。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到这里,学生对“联想”与“想像”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由于是建立在第一和第二两个教学步骤之上的,也就清楚多了。

4.在明确概念内容的基础上,再次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联想”和“想像”的句子。大家分析、确认、小结、归纳,并判定在“步骤一”和“步骤二”中,让同学们找出课文例句,以及学生周记中所写的内容是否应归属于“联想”或“想像”。再由此提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联想”和“想像”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5.教学步骤的最后一个活动内容是迁移训练,特别是落实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应当向学生指明,由于缺乏“联想”和“想像”,因而造成习作容量不大,内容贫乏,感染力差。学生提高了认识,他们在习作中运用联想和想像的自觉性也就增强了。而后,教师印发给学生课外范文,要求找出其中的“联想”和“想像”部分作为迁移练习,并再次体会二者的作用。接着进行小作文训练。

总之,围绕“概念获得”这一中心的教学活动,摒弃了教师首先提出概念具体内容,然后学生“对号入座”的做法。因为一开始就端出概念定义,势必强化了抽象化的概念本身,加大了难度。学生缺乏对概念认识的基础,以及对事物的分析,而造成了被动接受的局面。再者,“对号入座”由于没有比较、鉴别,缺乏理性的分析过程,思维能力也就不会得到提高。围绕“概念获得”这一中心的教学活动,还避免了教师那种“目中无人”、大唱独角戏的做法。整个教学过程依据认识规律,引进了诸多“活动”,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素质教育注重的是能力培养,而能力的培养应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由于课堂引入这种“活动”,这就为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文学活动的概念范文第4篇

【摘 要】如果把生物教学活动比喻成修建大厦,那么概念教学就是修建大厦之前的奠基工程。基础打的是否牢固,直接影响未来大厦的质量和落成。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以新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和设计生物概念教学,努力提高概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文就是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实例所总结出的一些提高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拙见。

关键词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直观化;抽象化

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能否准确有效地把握基本概念直接影响接下来的知识吸收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概念教学,认为概念只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其实是对概念教学的极大误读,直接影响学生的生物学习有效性。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概念教学理念,以更加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开展生物学科的概念教学。

一、注意概念引入的直观化

我们都知道,生物概念是对生物现象、规律等进行的高度抽象化,概念的本质就决定了概念内容带有很强的抽象性,这对抽象思维能力尚不成熟的高中生来说自然会在理解上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概念抽象化的问题,在引入概念的时候,直观化的表述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以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直观的实物、实例等来引入相关的概念,这样会大大降低概念的抽象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例如,在讲到细胞的渗透作用时,教师就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腌制食品为实例进行引入, 通过萝卜腌制以后表皮变皱,放进清水里又重新恢复饱满这样一个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现象给学生形象直观的表达出细胞的渗透作用的表现,这样有了一个直观生动的实例引入,学生在接下来的概念学习中就会变得更加轻松。

二、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经验

概念同化是高中阶段概念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利用学生原有的概念经验来学习新概念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反馈概念之前,就可以利用之前学习过的血糖调节和甲状腺激素调节的相关概念来进行概念教学活动的铺垫,由于有了之前的相关概念作为铺垫,这样,在学习反馈概念这样一个抽象性更强的概念时就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概念理解和接受能力。

三、善于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

在生物学科中,每一个概念都有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些字词往往可以精准地概括概念的主要内容、概念的本质等,因此,在学习生物概念的时候,注意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也是学好生物概念的一个有效方式。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向性运动”的概念时,教师就要注意抓住这样几个

关键词 ,一是“植物体”,这个词表明了概念的对象是植物而不是动物,二是“单一方向”,可以杜绝多向的错误理解,三是“定向运动”,准确表明向性运动非任意方向的重要特征。通过抓关键字词来学习生物概念不仅可以轻松的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同时,对于强化和巩固学生的概念记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积极利用生物实验手段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往往也离不开实验活动,很多时候,生物概念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很难说得清,学生很难理解的透彻,而一旦引入实验手段,所有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理”中,关于“自由组合”的涵义,很多学生总是不能准确的把握,即使教师费尽气力,一些学生依然懵懵懂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实验进行说明:准备两种长度的四双筷子,在每双筷子上用橡皮筋扎紧,用来表示复制过的染色体,用两组不同长度的筷子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并在相同的位置做标记,表示等位基因。接下来,在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把每组筷子分开,然后将不同组的筷子进行自由组合,这样筷子上的基因自然也会进行重新的组合,而在第二次分裂后,就不会再看见基因的重组现象了。通过这个简易的模拟实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自由组合”的涵义,比起语言讲解,这种实验的方式显然更有优势。

五、恰当引入多媒体工具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具在生物课堂上应用的越来越多,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恰当的引入多媒体工具,对概念教学的效果提升也会大有裨益,这是因为多媒体工具具有动画、图像、声音、文字等一体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轻松地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直观,既有效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又增加了概念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基因的表达”这一概念,是从水分子的水平来阐述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由于这一过程属于微观的现象,在表述时带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显得非常困难,如果这时候能够引入多媒体工具,把这个现象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见“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够轻松地理解相关的概念。

六、适当设疑突破概念难点

疑问是思维活动的催化剂,在概念教学中,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概念,通过适当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突破概念中的思维难点,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概念内容,例如,在讲到“内环境”的概念时,很多学生容易把内环境中的血浆和血液混为一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个难点提出问题“血液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就能明白血细胞是不再属于内环境的,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内环境概念中的这一难点。

总之,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所有的教学活动一样,概念教学的开展也需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就是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经验总结,不断地掌握和完善这些概念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努力通过科学高效的概念教学来为生物教学活动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刘祥君.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方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陈欣.概念模型在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4年10期

文学活动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积极自我概念 人格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 a Positive Self-concep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ZHANG Dazhi, LI Peipei, XU Yunhui, LI Peng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40)

Abstract Self-concept and mental health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Individuals through their objective situati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attitudes of others to evaluate and self-understanding, and form self-concept. Thus, how to help vocational students shape a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guide them to form a positive self-concept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ositive self-concept; personality

自我概念源于多种学科,不同的学者赋予它不同的概念,总的来说自我概念是一个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的认知机构,核心是价值系统。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关注。马斯洛、奥尔波特、罗杰斯等著名心理学家把自我概念用来衡量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可见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个人如能客观地认知自己、悦纳自己,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其心理就越健康。同理,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其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为此,笔者将从自我概念的内涵及功能出发,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谈谈自己的认识。

1 自我概念的内涵和功能

1890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最早提出自我概念,一直是西方心理学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全方面的主观知觉,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①积极自我概念具有以下特征:(1)积极的自我概念程度高。(2)能全面地认识自我。(3)和谐统一的自我概念。(4)自我概念确定、清晰。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是自我和谐的标志。

在自我概念的研究中,伯恩斯的贡献最为突出,②阐述了自我概念具有三种功能:(1)内在一致性的保持。(2)具有解释的作用。(3)对人们期望的影响。具体解释如下:

保持内在一致性的内涵是保持个人的想法与行为一致。实际上自我概念在引导一致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某次考试为例,学生A、B都考90分。A同学学习基础较好,平时对这门功课很感兴趣,在各类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但是由于粗心只考90分,因此学生A感到失败和挫折,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以后都不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学生B认为自己能力一般,学习对这门功课有些困难,但是对于这次考90分感到欣喜,从而鼓舞他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由此可见自我概念影响解释经验的方法。

自我概念会影响人们对事情结果的期待、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以及对情境中其他人行为的解释。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学生,当他取得好成绩时就认为这是意料中的事。相反地,具有消极自我概念的同学认为他取得差成绩是意料之中的事,反而当他考了个好成绩,却认为出乎意料。相应地差的成绩的出现加强了他消极的自我概念,因此而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消极的自我概念决定了人们只能期待外部社会消极的评价与对待,同时也决定了他们不愿更加努力学习,丧失了信心与兴趣。

2 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培养

由于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认识基础上的态度,这就意味着积极接纳自我,对自我的认同、不断完善自己。因为大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概念成熟的关键阶段,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阶段。因此, 从自我概念的三个功能来看,如何更好地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建议高校工作者从以下着手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③

(1)引导学生全面评估自己、正确认识自我。对于95后的大学生来说,由于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往往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因此在提升95后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发展中,尤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我。由于95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时代,使他本人认为自己很有优越感,导致95后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往往比较片面和易走极端,所以建议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各类工作中,尤需加强引导大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

(2)学会悦纳自我,这是积极自我概念的关键,即无条件地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理性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一个人只有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否积极接纳自我,不仅与个体能否全面客观认识自我有关,还与个人的抱负有关。

(3)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也呈现出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色彩。校园文化活动的高等性体现在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使之区别于社会社会流行的娱乐活动。它不是浮于表面的休闲,而是以其内涵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共鸣。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变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发现。

(4)拓宽实践渠道,增强自我实现意向的控制。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开展各类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创业创意大赛、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创业课程,帮助大学生学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实现路线,不断完善“现实的我”,从而达到“理想的我”,借助学校平台保证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积极自我概念、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协调能和心理素质等,提升了他们的内职业生涯,有助于他们了解自我特点,从而找到适合自我发展正确的方式和途径。

(5)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通过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科学系统地对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素质教育的落实,可以使大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深入挖掘自己的潜能,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6)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自身的意志努力。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理解个体行为的总结中,他提出了3个维度的归因模型:内、外归因,稳定、不稳定的归因,可控制、不可控制的归因。因此,高校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大学生掌握正确归因的方法,引导学生唤醒自己的主体意识,促进自我成长。

总之,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予大学生无条件的关注,指导大学生正确归因,只有充分运用这些因素,才能使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课题来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SJDFDY077)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高职学生自我概念在其生涯发展应用的研究

注释

① 陈支那.自我概念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D].硕士论文.沈阳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