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教学法

文学教学法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文学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学教学法

文学教学法范文第1篇

一、引言

英美文学教学大纲指出,英美文学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增强对英美文学原著的理解”“提高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英美文学课程在高等院校的开设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由此可见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然而作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英美文学”课程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如教材过于理论化,课时紧、任务重,不实用、不重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倾向于采取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倾向于选择去阅读一些简写或缩写本的文学作品,甚至用观看原著改变的电影去代替阅读名著,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上课没有兴趣,对文学的认识停留在对作家、作品和文学术语的背诵基础上等现象,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种现状急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变。笔者通过实践发现近年来广受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能很好地改变这一状,能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输入”“输出”“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强调语言输出,将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任务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教学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符合英美文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英美文学课程的原则

范玲玲认为,制定任务应遵循如以学生为中心,以大纲和教材为基础,以学生需要和现实交际活动为参照;强调意义交流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际愿望和活动,使交流的愿望和需要产生学习语言形式的动力;强化小组活动,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学习;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任务编写、实施和评估的全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任务的设计还应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无心理压力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大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并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笔者在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时候,严格遵循这些原则,将任务型教学法从教师课前准备教学材料、制定任务,分组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执行任务,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展开。

(二)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制定任务

笔者目前教学所用的教材是学校指定的《英/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其采用年代顺序,涵盖英美各文学背景、作家作品、作品选读和难点注释等,内容量大,生僻单词多,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晦涩难懂,不利于教学实践的展开。为保证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进行,笔者在上课前,以教材为本,广泛查阅资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精心准备PPT,补充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等资料,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对于一些经典诗歌,如莎士比亚的Sonnet18,布朗宁的MyLastDuchess等通过播放经典朗诵帮助同学们感受其节奏、艺术魅力和主题等;对于一些抽象的文学术语,通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同学们去强化理解,如Modernism这个概念对于同学们而言,抽象而复杂,教材也未给出明确的定义,教师通过一些诸如印象派、抽象派等的绘画、雕刻、建筑的图片,并且播放一段权威的网络课程,有效地帮助同学们理解了现代主义的定义,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教学材料的准备,为任务型教课程的有效进行提供了基础。在准备教学材料的同时,为有效地激励同学们去“做”,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沟通、互动与合作,笔者还需制定可执行的任务。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作为内容涵盖量大、综合能力要求高的专业课程,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去学好《英美文学》,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课程教学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笔者所制定的任务也包括学期任务和课堂任务。其中学期任务主要指课程开始之前布置下去、穿插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任务,其需要课堂外的积极准备,主要包括小组ReadingReport和小组戏剧表演,小组阶段学习,个人的ReadingSharingExperience等。课堂任务指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制定的在课堂内执行的任务,主要指课堂内以同学们为中心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角色配音、诗歌分组朗诵比赛和作品赏析等。较之学期任务而言,课堂任务阶段性较强,时效性较短,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容完成。课堂任务与学期任务有效结合,才能确保课程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激励同学们去阅读文学作品,去思考和赏析文学作品,真正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分组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执行任务

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任务执行的核心,自始至终应该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的角色在于指导、监督和协助同学。教师有效地引进任务,科学地制定任务,积极地指导和监督任务的进展,是确保任务顺利进行的关键。所有的任务都必须在师生互动,共同努力下完成。学生在执行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小组协调合作的精神,如在小组戏剧表演中,小组组长将PPT制作、写台词、准备道具等工作一一分工,并分配角色,积极组织排练。小组成员结合老师的意见不断调整,力求充分诠释原作品的主题,展示原作品的魅力,以有效地带领同学们理解原作品的风格。执行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要熟背台词,而且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展示人物性格。同学们通过反复操练反复调整,口语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及自我表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表现优秀的小组被推荐到其它班级进行交流演出,进一步给同学们提供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使得同学们耳目一新,能够欣赏到其它班级的精彩表演,激发其竞争意识,激励他们更积极地投入自己小组表演的准备当中去。ReadingReport的任务中,每次作业需要同学们互相批改,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读书报告去理解更多作家和作品,并且通过批改其他同学的语言表达错误进行语言学习,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在“做”中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监督和帮助的角色。针对课堂任务,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的资料,明确任务目标,提前考虑好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应对准备;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巡回走动,维持纪律,适当答疑解难,监督各小组任务进展情况。针对学期任务,教师适时检查任务进展情况,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意见,如在小组戏剧表演的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展情况,适合检查戏剧的角色分配、台词、道具、PPT等的准备情况,并在表演前一个星期左右抽时间进行彩排,提出改进意见等。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协调指导,通过小组成员合作,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有效地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同学们对英美文学的兴趣,激励同学们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了文学欣赏能力,培养了人文意识,实现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及英美文学课程培养要求。

(四)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为确保任务型教学法成功运用于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凸出“以学生为本”、“在做中学”等原则,笔者对此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调整了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强调实践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总分100分,其中平时实践(如考勤及课堂表现、作业、个人展示、小组戏剧表演等语言实践)考核占50%,期末理论考核占50%。平时成绩是前提,平时成绩不及格者,期末考试无论考多少分,本课程视为不及格;在平时成绩及格的基础上,平时实践和期末理论两部分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期末总成绩,具体如下表格:此考核方式凸显“以学生为本,注重过程”的理念,引入过程性考核思路,注重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多元化,注重反馈机制,将学成绩分成若干个考核项目,学习过程中始终穿插着考核的过程考核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显著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率,使学生能够达到高效率的学习。另外,理论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减小,平时考核总成绩中比例的增加,明确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及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启发学生在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跳出教材和课堂的局限性,放眼世界,用思辨的思维去理解当今社会不同国家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进而督促和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文学教学法范文第2篇

1.1转变学生的地位,使其成为参与者

哈代出生于道塞特郡西北高原“德哈代”没落贵族之家,由于自小便过着穷困苦难的日子,因而对人世沧桑多有感慨,并对作品中的苔丝赋予了浓重的历史感。张承志是草原游牧民族混血后代的回民,在汉文明的不断同化下,失去了对故乡和母语的印象,因而在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对身世以及对历史的探索与反思。由以上分析可见,两部作品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因而在比较文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基于多个方面进行不同深度的问题的创设,包括人物特点、心理特征、时代背景、民俗习惯以及诗化手法等,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分析和讨论;最后从文化角度来比较它们的异质性。上述两部作品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因而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尽情阐述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一次成功的、精彩的个案教学并非易事,需要在课前予以精心准备,需要在课堂上予以深入的思想交流,需要在课后予以认真的回味反馈,并将所悟、所感、所得带入下一次课中,如此一来,便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高效的循环。在个案教学活动中,学生将要对客观、具体的材料进行处理,所以,需要结合自身已经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其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只有如此,才能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应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并针对涉及的问题予以深入思考,这样才能在讨论环节有理有据,获得别人的认同;通过讨论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认清自身的不足(包括知识储备问题及思维方式问题),这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1.2便于师生及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个案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双向互动式特点,应用过程中,先由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广泛思考与讨论,然后由教师予以相应的完善,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启发,如此一来,师生双方均会展开积极的思考,从而大幅提升各自的认知水平。比较文学尚未完善,仍处于持续发展之中,学派众多,意见不一,一言堂式的课堂模式是无法满足该门学科的本身特性的,所以,教师的权威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挑战。通过对个案教学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从而在深入交流中集思广益将问题解决,这种基于平等理念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敢于提出个人看法,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新型知识者。除此之外,思想的对撞能够拓宽学生视野,让他们学会并善于听取不同见解,并从中汲取养分,这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将要赋予学生的一种优秀品质。

1.3知识传授真正转变为能力养成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基于现有信息去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个人价值及能力的一个突出体现。对于比较文学而言,其研究领域极为宽泛,不仅囊括中外,而且兼具古今,至于研究方法更是数不胜数,这给学习者本身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体会其理论内容,掌握相关研究方法,是该门课程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应用个案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课堂讨论效果的提高,并予以适时、适当地引导、发问、鼓励以及评价;学生应重视主动参与,要有属于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获得“捕鱼的工具”,而不是“鱼”本身。

2、在比较文学教学活动中,个案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个案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并非一件易事,对教师及学生均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而且要保证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同时还需要控制情境讨论的高效进行。学生也需要在正式上课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2.1教师选择合适的个案

在应用个案教学法之前,教师应选择一个合适的个案,这是该方法得以成功应用的基础。对于比较文学而言,其研究领域是极为宽泛的。因此,在数不胜数的材料中确定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个案并非一件易事。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及目标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要保证材料资源的丰富性,还要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通常而言,一个优秀的个案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1)适应性。被选用的个案应尽量贴合教学内容,不管是基于影响研究,又或者是基于平行研究,不管是基于实证研究,又或者是基于文化研究,均应保证目标的明确性。应结合学生综合能力予以选择,如面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时,建议使用原著作为个案,面对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建议使用译本作为个案,面对理论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建议使用带有哲理色彩的作品,面对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建议使用情节丰富的作品;

(2)典型性。对于个案选择而言,适应性属于最基本的要求,而典型性则属于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典型性指的是,使用的个案,一方面要满足教学内容及目标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兼具明显的代表性,可将将来的教学活动中予以多次引用,如此一来,便能够实现“一例多用”的效果。在应用个案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均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能够对材料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通过个案多次运用,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

(3)开放性。在比较文学教学活动中,选用合适的个案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借助对某个客观情境的模拟再现以及对代表性材料的深入分析,来刺激学生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以实现对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及高效思考。假若个案在开放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那么将会妨碍问题的进一步拓展及深化,给既定教学目标和效果的实现制造严重阻碍。选用合适的个案仅仅是第一步而已,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具体需要针对个案予以必要的优化处理,如个案内容相对偏长时,应予以适度的精简,在此过程中,不允许违背或者脱离作品的主旨,也不允许弱化或者消除作品的主体特征。除此之外,应于课前便将附有问题的个案发放到学生手中,以便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为课堂上的高效讨论奠定有利的基础。

2.2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

采用讲授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即可,在课前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但是采用个案教学法时则恰恰相反,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认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熟悉,要对材料附带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需要的情况下,还应通过查资料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或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此同时,还能对个人观点展开必要的论证,不仅如此,还应该结合材料提出相应的看法或者问题,从而为课堂上的深入讨论做好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有时还需要学生对以前的某些理论知识予以回顾,以便新旧知识的有机串联,进而形成属于学生的一个理论架构或者思想体系,这对于问题最佳处理途径的确定很有帮助。

2.3课堂上的具体实施

在比较文学个案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还应发挥协助者的作用,要对问题讨论的原则及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和定位,在实际讨论环节,应对整个节奏有一个良好的控制,与此同时,应对讨论的方向有一个良好的控制,避免跑题。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应针对此次课堂开展效果予以画龙点睛式的总结与评价。不仅如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赋予学生足够的主动权,教师不可将个人见解强行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需要热情参与,各抒己见,要鼓起勇气表达个人看法,还要学会倾听,吸收其他同学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一旦遇到疑问,应大胆质疑。

3、个案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文学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情境教学法;应用

前言

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差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构建有效的知识结构,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对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合理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轻松、自主的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

1.情境教学法概述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构建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场景,引导学生在该场景中进行情感体验及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对于情境教学法,其关键在于学生情感态度的激发,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有极大的帮助。

2.采取情境教学法的方法

2.1实物演示方法

该种方法主要是将实物作为中心,简单的设置需要的背景,之后将它们构建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对某一特定情境进行很好的演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时,通过实物进行情景演示时,必须对相应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例如“飞翔的燕子”、“大海上的鲸”等,只能利用其背景,来全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教师无法通过实物展示在学生面前。

2.2生活展现方法

对于这种方法,主要是将学生带入到社会、自然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生活比较熟悉的场景,结合教师的语言描述,从而将场景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以往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利用“题海”来让学生进行知识记忆,这就会造成学生的左脑过度教育,而右脑缺乏教育,最终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造成限制。对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问题思考,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这样就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思考问题。

2.3音乐、图画影响方法

音乐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对人的刺激十分强烈,能带给人丰富的美感,音乐能通过特有的节奏、旋律构建出相应的形象,并将学生带入到特定意境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汉语言文学内容,选择相应的音乐,通过音乐欣赏、学生演唱等,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片,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2.4表演、语言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将教材内容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通过表演的方式,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强烈的亲切感,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采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一个充满活力的情景,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色彩,提高教学情景的直观性,能让学生的感官更加兴奋,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3.汉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3.1引导学生高效阅读

对于汉语言文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则体现出教学效果,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文本阅读是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的基础,因此,要想全面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水平。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定一定的要求、任务,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实践中,这种阅读方法并没有全面提高学生的热情。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能有效的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文学作品,并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不同的阅读方案,教师通过多媒体将阅读文本中的一些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设置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阅读质量。

3.2激发学生态度体验

情境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开阔学生学习和思考领域,同时,还能指引学生在广泛的接触、对比多种语言时准确的定位自己学习和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最终在轻松的环境中积极的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以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较为重视同“汉语言”相关的内容,认为其他语言文学同汉语言文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部分人甚至误认为他们之间是相对立的,因此,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该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致使汉语言文学改革和创新受到一定的制约,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汉语言同其他语言文学之间的联系及区别,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汉语言文学课程。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效的融入超国界的情境教学,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及实用性。

4.总结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从而全面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润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3(2):69-70

[2]许静.浅谈激情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4):72-73

文学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策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教学法;趣味教学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当前的语文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致力于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因此,在现实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运用趣味性的教学策略,结合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二、趣味教学法的意义

趣味教育以小学生本人的心理愉悦为核心,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和对学习训练的乐趣,这种教学方法本身是以学习者的个人心理特征为基础,在教育者有目的地进行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下,让学习者主观地、创造性地、周期性地、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相关的知识,巩固基础理论,并不断获得真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学习的愿望,这种方法的教学效率很高。趣味教学法是一种趣味教育,它以每个人的心理兴趣为核心,致力于塑造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老师的启发和具体指导下,学生可以积极主动、有条不紊地探索语文知识,并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巩固和吸收知识。趣味教学方式重在趣味,因人而教,以人为本,兼具创新性与人性化,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该开展自主创新,选择新型网络媒体、合作学习等对策,转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改变枯燥的课程内容,融入新的思维模式,并协助学生打开学习和进一步巩固知识的思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趣味教学法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三、趣味教学法的使用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其次,很多学生在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合理的学习观念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趣味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再次,趣味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趣味教学法在具体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使小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和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改进学习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重、难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趣味教学法能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投入语文学习中。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趣味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对语法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趣味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自在。因此,为了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需要优化教学模式,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让学生通过关注日常生活,从生活当中摄取素材,从而感受语文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

五、趣味教学法在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高度重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影响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够只承担语文教材的讲解任务,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只是简单地进行语文教材的讲解是不能满足社会对小学语文学习的要求的,因此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打破常规,摆脱过去的语文应试教育教学方式,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技巧,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教师应重视趣味教学法,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的简单知识,这样学生对教材文章的内容理解程度不会很深,遇到语文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语文学习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让教学方法越来越专业化、个性化,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具挑战性,让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教师可以构建语文阅读的相关情境并引导小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围绕作者创作文章时的情感,让学生深入讨论,梳理和解读文章内容的含义和创作者的情感,同时还要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积极处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出更具有趣味性的语文阅读方式

应当构建多元化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小学,学生的思维比较幼稚,小学生对学习特别是语文学习的具体目的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此教师首先就是要提出更多更新颖的语文教学方法,尤其是语文阅读方法,在学习中逐渐引入语文教学的意义。可以废除陈旧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阅读文章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认识更多的生字,运用更多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当下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乎已经走进了每一所学校,因此教师就可以在备课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在梳理文章思路的同时,使用多媒体展示“我”对于勒叔叔的本来印象的图片,以及于勒叔叔的真实样貌的图片,通过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举手回答两种形象的区别,从而展示出课文情节设置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助阅读文章,教师再对学生的阅读发表评论,从而让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近。

(三)让拼音教学含有更多的趣味性

拼音本身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课程内容越基础,越容易陷入课堂教学枯燥的困境。所以教师除了要在文章阅读上下功夫之外,还需要在最基础的拼音教学上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时提高汉字学习的效率。比如老师可以寻找或自己写一些通俗易懂的拼音版童瑶,让学生来朗读,在节奏感上提高记忆的逻辑性,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随时随地进行背诵,提高学习拼音的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拼音学习。例如,对拼音识别不是很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制作拼音卡片,以词汇表的形式呈现,可以是词句图或拼音图的形式,比如在学习汤圆这个词语的时候,就可以用一张卡片印上“tangyuan”的拼音,同时在拼音上面印上汤圆的图片。此外,还可以搜索包含拼音的互联网资源,搜索一些有谐音的阅读方式的物体的图像,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次识别和练习。具备一定的阅读熟练度后,教师将拼音去掉只留下图片,然后让学生背诵这个图片对应的词语,最后在此基础上开始课文内容中生词的拼音教学。

(四)构建有趣的课堂教学场景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转变师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双向、多向、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尤其是在交流环节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中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探索新事物的冲动。基于这样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特殊的课堂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多种课堂感知,完成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例如,在小学的教材《棉花姑娘》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把握本篇课文作为童话的特点,合理发挥其优点。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出课堂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更符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之后,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进学生的情境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课本的正文内容,扮演关键人物的角色,进而充分发挥正确的教学引导作用。同时让学生扮演燕子、小青蛙、小虫等角色,在交流环节中渗透教材的课文内容,延伸拓展益虫、鸟类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玩完游戏后可以独立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积累,开展下一堂课的交流,拓宽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交流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趣味性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

阅读课外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全新学习方式,应立足于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利用学生的学习拓展性的特点。同时,小学生有明显的探索新事物的冲动,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习挑战提出问题来吸引学生。小学语文阅读课首先要选择具有趣味性的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反应,区分学生阅读的内容,在充分把握学生阅读趋势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课文内容,根据提出的和课文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语文教学。例如,在小学课外《月球之谜》的学习中,学生通常会对课文中出现的有关科研天文的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问学生“有没有看过一些科幻题材的电影和书籍”“在这些电影和书籍中看过的最令人难忘的场景是什么”,然后,以此为基础,逐渐引入对《月球之谜》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

(六)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导入阶段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课堂的整体实际效果。小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环节,主观能动性和逻辑思维活动能力强,因此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走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相悖的。因此,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趣味性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小学生的语文掌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以趣味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趣味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策略,它强调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也要注意运用这种特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第一视角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来为喝不到水的乌鸦出谋划策,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总结这篇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将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升华。

(七)多使用趣味性的课堂游戏环节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性格开朗,喜欢玩游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积极性发展的情况来设计课堂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并且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性游戏环节,依靠游戏活动教授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例如,在课堂上教学生词汇时,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手机游戏来加强学生对新词汇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提前准备好代表学生和老师的帽子,让学生和学生互相扮演老师和同学的角色进行互相教学,然后进行帽子互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展趣味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小学生学会自我观察,及时纠正自己不良的学习行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小学生放下心理的警惕,打开心结,并且会让小学生主动地寻找教师获取帮助,从而及时改正不良的学习行为。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想得到理想的分数,还想得到语文教师的认可与鼓励。小学语文老师要认识到赏识与鼓励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及时表扬学生。教师可以以灵活的评价方式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抓住教育契机,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健全的人格的形成。语文教学一般是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融入学习,在语文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进行课前互动。比如在进行写作练习之前,向学生讲授相关的作家故事及文化知识,这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语文课堂中来,并且对写作练习充满好奇。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并且将学好语文的有益之处分享给学生。比如在语文课堂当中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进行写作练习,既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学习观念,并且让学生重视写作练习对自身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引导,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写作练习当中,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纠正自身错误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九)改革评价和考核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忽略了课堂中的评价功能,主要是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因此需要建立小学语文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重视度。建立评价体系,既能够提升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度,激发教师努力挖掘语文教材当中的趣味性教学元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技能,还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小学语文老师可以鼓励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语文老师不用给学生评分,而是让学生进行互评。因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分,就会让学生有压力,并且学生会将语文课程的学习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所以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相互支持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会放松自己的身心。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让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自由有序地进行学习。

六、结语

文学教学法范文第5篇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教与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积极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中,学生自觉的投身到学习当中,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所学知识。项目教学实践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打破了大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授课方式。

二、在语文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好处

(一)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靠自主思考,老师在旁协助,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项目教学法一般都是以小组形式展开,学生通过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计划加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有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要针对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各自负责相应的部分收集信息,最后将信息整合解决问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锻炼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行动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使用项目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比较高,老师要合理的选取项目,选取的项目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同时要清晰的了解所选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设置任务,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应变能力。教师在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加以指导,及时解决问题。此外,还要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状况。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不但要求教师有专业的文化素质,还要求教师有其他方面的素质,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一)备课环节

大学语文老师要对其他学科有所了解,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些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或者是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对教材进行补充。例如:屈原的《湘夫人》一课,老师要让学生从这篇文章中挖掘出楚文化的内涵,可以补充阅读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帮助学生学习。

(二)教学环节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例如《湘夫人》一课,老师在进行导入时可以先从身边的生活逐步过渡到所学课文,然后让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朗读,知其大意,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最后学生归纳、老师总结并布置作业,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把控课堂的氛围,保证课堂活跃但不喧闹。

(三)评价环节

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适用于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表现、方法和最终的学习效果都要进行评价,这就要求老师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将学生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都记下来。老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评价环节。

1、对学习进度进行检查

对学习进度进行检查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记录,老师对学习记录进行检查,不但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还能够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本组的问题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等,可以体现出整个学习过程。

2、让学生对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完成后,除了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对学习成果加以展示并做出自我评价,老师要给每一个学生阐述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并对自己的表现、组员的表现、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加以分享,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还能够在对学习成果的阐述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