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作品教学

文学作品教学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学作品教学

文学作品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影视作品;选取原则

外国文学教学是我国部分专业教学的重要构成,是一门兼具综合性与专业性的课程,学生理解过程中通常会面对文化差异的阻碍。借助影视作品来深化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探析选取原则和应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运用可行性和优势

我国教育部针对现代远程教育曾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当前我国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打造,不断推动各类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进一步巩固教育质量的同时,形成开放性的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选取影视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也是必要手段。在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教育过程中,针对审美教育的缺失问题普遍存在,领导部门对此并未予以高度重视,且对于审美教育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偏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审美感受力迟钝、情商较低、创造性思维差的问题。由于我国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在整个义务教育期间外国文化教育始终缺失,文化差异成为重要的障碍问题,阻碍了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因此,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外国文学教学需求,要不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学创新,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影视作品作为新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文学感受,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创造性思维,对外国文学教学具有积极影响。影视作品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快速兴起,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涌现,新媒体凭借自身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听觉、视觉所获取的知识记忆可高达65%。网络中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影视资源十分丰富,改变了以往的空洞说教,知识呈现更为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深化教育质量。

2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原则

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影视作品的运用,针对作品的选取至关重要,是影响教学成效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教师在运用影视作品开展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选取原则。

2.1目的性与准确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指的是外国文学教学所预期的教学效果,按照教材的整体大纲,严格执行授课计划,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准确性原则是立足于目的性基础上,通过选择有效育人的影视作品,来达到外国文学的教学效果。准确性原则具体体现在选取影视作品过程中,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具备多个影视改编版本,不同版本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外国文学教师对影视作品进行仔细筛选,以达到准确性的基本要求[1]。例如,较为经典的影视作品《哈姆莱特》,是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从1948年开始至2009年,已经拍出5个不同版本,那么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应如何进行选取,首先要明确《哈姆莱特》这部影视作品中主要体现的观点,1948年版本是最为经典的,将哈姆莱特的犹豫充分体现出来,更加具有生动化和感染力,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更加适合。

2.2基础性与创新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指的是,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影视作品的选取需要立足于教材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选取相对契合的影视作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影视作品的详细内容。创新性原则及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运用,应结合当前的文化背景进行创新性分析,让学生对影视作品有更深入的解读和理解,促进外国文学教学取得理想化效果[2]。

2.3文学联系实际原则。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影视作品,重点要遵循文学练习实际原则,外国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影视作品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对外国的文化、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对待不同的文化思潮具备正确的理解态度与能力。所以,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始终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培养学生文明精神、弘扬正气,使其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认知,以此作为影视作品选择的重要依据[3]。例如,著名的影视作品《人间喜剧》,主要内容是青年的奋斗经历与里程,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有良好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2.4教学相长原则。外国文学教学选取影视作品过程中,更要注重教学相长原则,影视作品选取应始终围绕学生为核心,保证所选取的影视作品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通过师生共同观看与探讨研究,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对学生的情感有一定的感染作用,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较高的积极性,形成融洽的外国文学教学氛围,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外国文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运用策略

3.1结合教学需求,合理调整影视作品时长。面对多样化的影视作品,均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但并不是所有影视作品均适合外国文学教学,所以在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展开具体的运用实践。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选取的影视作品内容应秉承原著精神风貌,并且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性,难以在一节课堂完整讲解,所以可进行合理的删减。教学开始可以为学生讲解外国文学作家的生平经历,许多作家均经历了十分坎坷的道路,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变故,甚至会对作家的一生以及文学创作有十分深远影响[4]。一些影视作品中介绍了作家的经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例如,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从童年时期起便经历了诸多残酷,母亲并未给予家庭的温暖与关爱爱护,母亲拒绝与爱子有任何爱的接触。在影视作品《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中,采用了首尾呼应的记录模式,均是巴尔扎克童年时期被母亲拒绝拥抱,母爱的欠缺影响着巴尔扎克的一生成长。外国文学教学中许多教学资料十分枯燥,通过引入影视作品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了解更多文学作品的细节部分,更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但是通常影视作品均在90min以上,课堂中观看完整版很难实现,所以可以结合教学需求,选取原著中的重点部分进行节选,在外国文学课堂中更加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

3.2结合学生接受,选取育人价值原声电影。许多较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在拍摄成为影视作品过程中,均会在不同导演的改编下呈现出一些新的内容,或者是存在不同时代的改编作品,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影视作品的拍摄手法不断改革创新。早期的影视作品,无论是从拍摄的色彩、技术以及音效等,均无法与后期拍摄的影视作品相比,后期影视作品技巧运用十分丰富。所以,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影视作品选取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兴趣,进而将一些较早期的影视作品排除。外国电影文学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注重引入译制片,配音的语言通常较为书面化,当代大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逐渐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均喜爱外国影视作品,养成了借助字幕观看影视作品的习惯。现如今有诸多改编成功的影视作品,外国文学教学中的选择性较多,所以教师可以选取具有育人价值的原声电影作为教学素材,特别是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通常是经过专业的评估,整体更具有代表性,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原著作品的兴趣,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学作品以及创作背景、创作手法[5]。例如,导演奥尔森·威尔斯导演改编的作品《堂吉诃德》、乔治·库克导演的《茶花女》、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导演的《奥德赛》,均是国际上获奖的影视作品,对于外国文学教学具有很好地启发意义,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使其对外国不同时代文学作品体现出的文化特点有所了解。

3.3结合课程特点,观看完整原著影视作品。外国文学这门课程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异质性特征,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多样化的文学作品,作品中描绘的战争场面、民族风情、神话色彩等,仅通过阅读很难体会其中的震撼。通常来说外国文学作品篇幅较长,学生阅读一部完整的外国原著文学作品,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文化差异性的影响,许多学生均会存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障碍。并且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学习压力、考试压力与就业压力,很难在外国文学作品阅读上投入大量时间。所以,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影视作品的选取应立足于课程的基本特点,选取原著作品一致性的影视作品,避免过多改编失去原著叙述风格的影视作品。原著影视作品通常整体的逻辑性较强,且情节安排较为紧凑,通过两个小时的观看,则能够对整部文学作品有一定了解,带给学生良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在此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缩短外国文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6]。可以在教学中讲解外国文学知识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原著改编影视作品,引导学生明确观看中的重点与思考内容,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外国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

3.4结合课程时长,剪辑片段插入教学课件。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影视作品的选取虽然至关重要,但教师更要善于利用影视作品中的片段,将其进行精细化的剪辑,插入到教学课件中作为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手段。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原因是课程时长的限制,主要目的是提高外国文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深化理解。选取过程中要把握影片的重点,如主人公内心独白、主人公情感挣扎等具有典型性的片段,如著名影片《包法利夫人》,这是一部十分忠于原著的影视作品,影片中有诸多细节部分处理十分得当,充分体现出爱玛对于爱情的渴望,在修道院弹钢琴的镜头中,爱玛由于宗教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情感,发泄着自己内心的不满。在要结婚的路上,爱玛开心的采集路边野花,这充分体现出她对婚姻的兴奋,但同时对婚姻充满一定的未知。选取这样的经典片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获取学生真实的审美享受,对于提高外国文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7]。

4结语

文学作品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教学

教学改革是未来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在当下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教学课程都在开展教学改革,但是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及规律,因此教学改革的方法也各自不同。在中国古代文学这样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本质上属于一门古典的学问。很多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概论、通史的教学,忽视了对于经典作品的解读,这导致学生只能够获得一些大而化之的文学知识,对于经典作品却一无所知。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围绕经典作品阅读来开展,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需要根据经典作品来进行。

一.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在教学中的价值

1.承载中华民族情感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经典作品教学的意义在于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情感经验以及人文关怀,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起情感上的共鸣。虽然当下科技水平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相比较之前已经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但是情感经验、心理结构方面我们并没有发生极大的变化,无论是苦难、离别、恐惧、幸福、收获,我们与古人之间产生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学坚贞的过程中,教师依旧可以使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感动与爱情的过程中,教师依旧可以使用“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在教学哀伤的过程中依旧可以使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由此可见,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文学作品不是固定的标准,而是承载了我国多年以来的文化情感,这其中的家国情怀、人生感悟,都能够为大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1]。

2.代表古代文学艺术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经典作品,也能够呈现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准,这拥有近乎永恒的审美价值,值得学生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反复的思考与学习。之所以称之为经典作品,就是因为其拥有根本性的美学根基,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时间、什么人,都能够对其起到充分的情感调动作用。经典作品的作者描绘物体时将不再仅仅使用一种形式,而是使用当时时代的语言,在作者的笔下,语言将会达到顶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明确了文学的概念,那就是语言的艺术,作品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语言,语言也正是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打开古代文学的钥匙。虽然语言形式属于文学审美的一个方面,但是总的来说属于一个民族的美学精神以及思维特征。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语言进行探究与临摹之后,不仅仅可以充分感受到古代文学拥有的艺术魅力,更可以提升学生整体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能力。

3.高效开展文学教学

在未来教学的过程中,专业课时将会不断的缩减,因此古代文学教学使用经典作品作为教学媒介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经典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着一个重要的属性,那就是经受考验的能力极强。冯友兰曾经说过,对于什么书适合读的问题不必深思,时间是最好的审阅家。并非所有的古代作品都适合历代传唱,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考研之后,现在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都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例如,在清代有许多小说出版,例如《林兰香》、《玉娇梨》等等,但是传承下来的却只有一本《红楼梦》。由此可见,未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古代经典作品拥有极强的代表性,这是因为古代经典作品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2]。

二.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的阅读途径

1.细致阅读,做好赏析

所谓的细致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透过表象来看到作者表达的本质,深度发掘出作者作品当中的隐藏密码,例如思想情感、语言艺术等等。就以古诗为案例进行分析,王维的《杂诗·其二》内容如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虽然这首诗传唱度很高,学生也会很容易就喜欢上这首诗,但是学生往往对这种喜欢没有产生深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人离家许久,好不容易遇到了故乡之人,往往会先询问家人的情况,而王维则是先问家里的梅花开花了没有。但是经过细致阅读与谨慎的思考之后,就能够明白王维那种想要知道答案又害怕知道答案的复杂心情。较为直观的有宋之问的《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由此可见,这首诗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主要是因为王维对思乡心情的描写可谓传神。除了故事之外,散文、现代史、记叙文等等文体都有着展现作者思维的独特方式,只有学生仔细的进行阅读,才能够更好的了解经典作品当中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维[3]。

2.比较阅读,宏观感受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阅读一篇文章,而是需要对一类文章进行详细阅读,就好比学习古诗时不能够仅仅学白,而是应该将多种题材甚至多种方向的作品进行集中阅读。例如刘禹锡与白居易都描写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但是只有白居易将这一爱情故事升华成为了政治悲剧。大多数作品当中都将杨玉环定性成为了祸国殃民的种子,只有白居易在作品当中写出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以及无能为力之感。经过这样的比较之后,甚至能够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当中感受到当年盛世大唐被毁灭的无奈以及痛苦。

3.与时俱进,情景交融

艺术品的实际意义不应该由一个时代的人来定论,而是应该长久感受,将这一艺术放在整个时间长河当中,它才能够熠熠生辉。因此后来读者在阅读静待你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了解这一作品,还需要了解这一作品在历史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传说、文章、解释、翻译、解读等等。只有学生未来在学习经典作品时能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够更好的了解文学艺术的整体作用,做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三.中国古代经典阅读的教学方式

1.课堂互动,感受作品内涵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讲授与讨论进行深刻的结合,在以往的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中心,而学生则是倾听者。实际上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听的再认真,教师讲的再精彩,学生对于经典作品内涵的理解往往也会存在问题。因此,未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形成互动与交流的关系,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从而让学生对经典作品发表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学生在这样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将会成为平等的对话者。例如,在文学历史上往往将陶渊明与谢灵运进行对比,两者都属于对自然景物描写的集大成者,但是在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方面又有着各自的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者的诗句进行分析,掌握陶渊明诗句中的经典性与谢灵运诗句的灵活性。随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思维以及想法做出必要性的指导性点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4]。

2.内外结合,提高阅读质量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际延伸,未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课后阅读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未来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课后阅读与课堂教学进行紧密结合。首先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需要为学生讲解经典阅读的路径与方法之外,还需要为学生的课后阅读列出明确的阅读名单。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思考,带着问题来对文章进行学习。最后则是需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书面作业等等,这些能够帮助课内阅读与课后学习进行深层次的结合。

3.深入探究,感悟经典故事

使用经典作品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细读与研究之间的关系,只有掌握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细读方面来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进行分析,《花间集》当中温、韦等等词人的作品都属于经典名片,受到了历代文人的喜爱以及追捧。这不仅仅是因为词曲华丽,离开了传统曲调的束缚,更是因为这些词人的创作形成了一种不同的美感[5]。总而言之,在未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经典名篇往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学经验以及传统情感体验,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传世经典进行反复的阅读,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认同,更可以为学生构建出新时代下中华先进文化所拥有的底蕴。

参考文献

[1]周秋良.理念·方法·效果———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导读教学之有效探索[J].知识文库,2019,(10):1-2+8.

[2]曹明升.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教学新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05):103-108.

[3]李婵娟.还原与移植: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蕴[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2(04):80-86+92.

[4]刘文兰.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反思与设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190-191.

文学作品教学范文第3篇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作文教学可谓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曾在教育刊物上看到过:上海对于未来的高考有只出一篇作文的构想;《烟台晚报》也刊登过许多教育专家的意见:即高考的作文分数要由现在的60分提高到120分,甚至更多。专家的建议不无道理,这些构想将来未必不能实现。其实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一篇文章就可以考察出学生对于字、词、句、段、篇的掌握情况,对于构思、布局等问题也都能反映其中,更能看出一个人对问题的思考、感悟。写作不仅在应试考试中占有相当高的比分,它在实际工作的应用更是广泛。从求职的应聘书,到工作中的论文、总结,哪样离得开文笔。由此看来,写作将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如此,开拓作文品牌教学,将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大胆探索,但在这其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在从事作文教学中,我发现真正喜欢写作、愿意上作文课的孩子真是寥寥无几,甚至有一大批孩子一提起写作就会头疼。怎样能让孩子们从此不怕写作文,而且愿意写作文,甚至能快乐写作文,这是我经常思考、琢磨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经常喜欢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时我会想,假如让我静坐着听一位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一节枯燥无味的写作知识,我或许还没有孩子们的那份耐心。将心比心,为了让孩子们喜欢我的作文教学,我将故事引入作文课堂。曾记得我小时候,非常盼望月明星稀的夏夜的到来,那时候,我们几个孩子会在院子里铺上一床大凉席,惬意地躺在上面,仰望满天的星斗,听奶奶讲那些动听的神话故事。不知不觉中,我学会了讲故事,编故事,这也开始了我的文学启蒙。上学后,非常渴望我的老师能通过故事形式传授知识,我知道,当初我的想法就是今日孩子们的想法。于是,在我的作文课上,一个个写作技巧地传授往往都是通过故事形式引出来,孩子们不仅听的投入,记得更是牢固。看着孩子们亮亮的眼睛,开心的笑容,我知道他们喜欢上作文课了。

面对当前写作班学生年龄、水平存在的极大差异,我的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又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写作班里,有上了中学的初中学生,有刚刚接触写作的二、三年级小学生;有对写作有着浓厚兴趣的写作爱好者,也有一听要写作就急的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的写作困难户。面对生源年龄、水平的参差不齐,我又有了新的构想,那就是将我的这套快乐作文教程分为两年时间,共分四个阶段,通过考察,让年龄水平存在差异的孩子进入适合自己的班级。这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个阶段是初级班,也可以称之为作文入门班。在这个阶段,避免讲授具体的写作技巧,主要以启发式教育,着重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和体验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这是个存储知识的重要阶段,这将为下一步写作打下坚实基础。这个阶段所需时间为半年。第二个阶段是初级提高班,在这个阶段,我们才真正解决如何将作文写好的问题。对于布局谋篇、创新立意、遣词造句,乃至修辞、标点的使用等技巧都将在这个阶段讲授。这也是概括性写作知识传授阶段,所用时间也是半年。第三阶段为高级提高班,结合名篇赏析,让学生充分掌握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技巧。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具体写作知识地传授,所用时间也是半年。第四个阶段为高级班,在此阶段,将对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等大量写作训练,指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稿,使之逐步形成自己的文风。此阶段所用时间也是半年。

二、孩子们在写作课上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找到了适合自己水平的班级,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苦练一番作文童子功

我从事教育教学已经整整二十载,工作之余常喜欢写点随笔,随笔立意还算是新颖独到,可对于词句使用却不能信手拈来。此时我就会感叹自己文学功底的浅薄,如果自己小时候能够打下深厚的古典文学底子,那表达起思想感情来一定会轻松自如。为了不再让我的学生有这样的遗憾,我不遗余力的带领他们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我相信随着他们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地酝酿,慢慢地发酵,最后一定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这是后天无论怎么学习也无法弥补和赶上的。这就是我对学生进行童子功训练的理念。

三、在从事写作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除了老师授课时幽默的话语,生动故事的穿插,再就是自己的作品能作为范文被老师讲评及投稿获奖时的那份来自内心的喜悦,这都是让孩子产生快乐创作的动力

李岳桥同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的父亲在与我交谈时曾说:我们的孩子数学、英语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之所以进行四次转校,看中的就是星海艺校对写作的高度重视。以前,一提起写作孩子就头疼,没法子,孩子写作文,全家都得行动起来。她妈妈上网查资料,我则负责在作文选中搜集素材,孩子忙着进行拼凑。时间长了,全家人真打怵过双休日,因为每周双休日老师必定要布置一篇周记。可自从来到星海艺校,跟随史老师学习写作以来,孩子不知不觉中有了写作兴趣,她能每天主动坚持练写一篇日记,史老师能将她的每篇日记做到细致批阅,在每篇文章后面都有鼓励的话语,这更激发了孩子的创作热情。晚上不管功课多忙,她都要进行创作或写日记。这一切完全是孩子自愿完成。我真不知老师是施了怎样的魔法,让孩子能产生如此的动力。家长赞扬的话语是发自肺腑的,我深知是自己对孩子写作的鼓励使他们更加愿意创作。在每周二自由创作日到来之时,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极度高涨,写作题材形式也随之变化多样:有写诗歌、散文、随笔的,甚至还有写文言文的,我从不加以限制,总是饶有兴趣的带领大家来共同赏析。后来我又组织班内大批同学参加晚报小记者,发动他们积极向报刊投稿,一年下来,班级有近六十篇稿子发于《晚报》,班内一度掀起创作热潮。李岳桥同学也积极报名参加了《晚报》小记者,当第一次拿到12元稿费时,她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全家人高兴地就像过节似的。自此,她的创作兴趣越发浓厚。一年下来,她竟有20多篇作品发表于报刊,稿费收入超过一百元。她在小学毕业时就已开了博客,许多网友都不相信那些作品是出自一位刚毕业的小学生之手。由于她在小学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上初中后她在学习上一路遥遥领先,今年她成为烟台二中唯一的一名跳级学生,未读初二,直接进入初三学习。我现在任教班级的杨瑷嘉同学,在第三届和谐中国冰心文学大赛中,她荣获铜奖,暑假在政协礼堂参加了授奖大会,这次活动更加激发了她对文学的爱好。从北京回来后,她写出了总字数超过四千字的颁奖全程记录。她母亲告诉我,这四千多字可谓是孩子一气呵成,这完全是兴趣索然。

四、我对于快乐作文教学的探索还有很多,这其中遇到的难题也比比皆是

文学作品教学范文第4篇

提问在美术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设置课堂提问的过程往往许多教师的提问过程都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将学生的思想全部集中到一个角度上,虽然,没有将学生的思想引入到一个误区当中,但是却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法使学生能够张扬出他们的个性,无法起到对学生进行个性思维培养的作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提问的过程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是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上的设问的过程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穿透性的意义,不能只对于表面上表现出来的浅层意义进行设问,要深入到作品的内在意义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问题的探讨。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对学生起到启发性的意义,美术教师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着手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学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每个作品的所处的时代以及历史时期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提问,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与美术作品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将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引入到生活当中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问题的思考的角度,通过自己对生活的不同见解表达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表现出他们的个性。

二.给学生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绘画空间

学生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的独特的见解往往可以表现出学生的的性格特征。而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只能通过课堂绘画以及日常的师生之间的表现出来他们的个性以及性格特征。所以,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要改变传统美术课堂上的“统一思想”的弊端。要想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升华他们的美术情感提高他们对美术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就需要给学生在美术课堂美术课堂上创造更多的空间。具体来讲,要想让学生能真实的表达出来他们思想以及内心想法,没有经过思想表达出来的想法往往只是起到了回答的作用,没有现实意义的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更不会体现一个人对不同艺术作品的见解。只有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找到一条符合学生能够表达出内心情感对艺术作品的出路,才能在以后的美术课堂上形成每个学生所特有的作品以及艺术风格,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在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相对稳定张扬自己个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课堂陶冶自己的情操。学生通过对每个作品的创作过程时都可以从中表现出来每个学生的性格与个性。但是,在以往的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对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规定了比较“死板”的创作要求,没有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学生往往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进行绘画的创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描绘。所以,要想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对绘画发挥自身的个性买就需要对学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对某一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绘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规定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出发进行绘画创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只有这样的美术创造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才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学生的思想,创作出来绘画作品才具有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整个绘画画面才更具有吸引力。

三.张扬个性的美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

文学作品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必要性教学开展

一、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1、语文学科性质的要求

语文是一门有着强烈人文性特征的学科,所以情感教育正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针对当代中学生缺乏苦难意识和悲悯情怀的现象,悲剧性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正视人间的痛苦,直面惨淡的人生,真正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特征。2、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当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使传统的道德观念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之中学生年纪和阅历有限,缺乏辨别能力,已经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比如缺少吃苦意识、情感脆弱、缺少承受痛苦的能力,一遇到挫折就会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等,甚至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都感到怀疑。鉴于这种状况,急需用悲剧性作品来帮助学生感受悲壮与崇高,磨砺意志,正视苦难,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生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二、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探讨

1、认识悲剧类型

要想更好的学习悲剧作品,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清悲剧的类型,包含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等。如社会悲剧。这类作品多是发生在特定时代下的悲剧,表现出了人们在社会大环境下的无奈和抗争。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儿媳妇,与丈夫焦仲卿相敬如宾,但是受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思想的影响,蛮横无理的焦母硬要拆散这对恩爱的夫妻,最终相约赴死。这是何等令人心痛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又如命运悲剧。这类作品的主人公多有着不幸和悲惨的人生,让人们不禁感叹造化弄人。《祝福》中的祥林嫂本是一个朴实勤劳的农家妇女,两次丧夫,儿子也被狼吃掉,最后流落街头。一生命运多舛,不仅让人心声叹息。再比如性格悲剧。这类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有着不同与常人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悲剧的结果。如西楚霸王项羽,既雄才大略又儿女情长,既仁爱恻隐又残暴无情,既坚定果断又犹豫不决。最后自刎于乌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性格所致。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悲剧的类型,从整体上把握作品。

2、分析悲剧人物

在明确了悲剧类型之后,则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合理选择。比如从人物的语言中分析。正所谓言为心声,语言是作家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先前比你们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明明是自己挨了打,偏偏要说成是“儿子打老子”,简单的几句话,就深刻揭示了孔乙己那种沉醉在虚幻中的悲剧人生。又比如从人物动作、神态上分析。杜十娘冷静的装扮好之后,文中写道:“十娘微窥公子,公子欣欣然似有喜色。”杜十娘试图通过自己的偷偷观察,看李甲是否有会悔改之意,但是李甲的欣欣然之色却毁灭了杜十娘最后的希望,既然爱情和希望已经毁灭,那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再比如从细节上进行分析。《祝福》中的“我”在遇到祥林嫂时,发现她拄着的竹竿下端已经开裂,篮子里有一个破碗。这说明她已经乞讨很长时间了,而且一天都没有要到吃的,可见她是多么的可怜,鲁镇的人又是多么的冷酷无情。通过以上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特别是作品的人物形象有更为深刻的了解,逐步感受到悲剧特有的震撼力。

3、思考悲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