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成本控制;对策;市场经济理念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313-01

1 公路运输经济的关键作用

公路运输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会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对我国而言起到关键作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就是公路运输,交通运输的主要环节就是公路,因而公路运输会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增长;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受到公路运输的影响,新形势下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并不一致与均衡,尤其是城区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而公路运输的建设可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与快速发展,使其尽快追上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公路运输会带动并促进区域的经济业务发展。

2 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控制效果过低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中应将经济方面的因素放在首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使公路运输经济得到良好发展。当前公路经济运输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成本控制效果过低,大多数地区在公路运输建设中并没有重视这一问题,从而导致公路运输经济的成本增加,使公路运输建设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成本的浪费。这主要是由于公路运输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对项目的可行性没有深入分析,从而使公路运输经济成本控制无法落实到位。

2.2 缺少充足的资金供应

发展公路运输经济需要比较多的资金支持,然而,因为这一系列的资金来源比较复杂,特别是针对如此需要较大投资的公路运输工程。并且,针对后期回收投资比较慢的项目而言,更是难以获得投资。因此,当今国家的财政支出是我国建设公路运输、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需要的绝大多数资金的投入,当然,我国的财政支出比较有限,这对我国发展公路运输经济的速度产生了直接影响,特别是在一部分偏远的区域,难以建设一部分大型化的公路项目。

2.3 信息化技术运用不足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当中,业已创建了关于公路运输经济的运输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网络,然而,信息化管理常常只是体现为运输业务,较难提供部署与决策要求的信息数据,这难以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决策与战略目标的实施,没有实现通过信息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公路运输客户服务信息系统不够成熟,这是因为行业经济要想获得发展,务必以客户作为核心。目前,我国公路运输领域没有创建以客户服务作为着眼点与归宿的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是还没有创建运输业务和客户需要相对接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客户较难借助专门的服务界面快捷、方便地查询运输信息以及体验运输服务。并且,依旧没有创建公路运输经济增长指标的分析系统,没有有效地开展公路运输经济的同比指标分析、环比指标分析、调研等,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趋势上的微观以及宏观层面上的分析缺少。

3 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对策

3.1 多渠道获得发展公路运输经济的资金

要想推动发展公路运输经济,需要创建资金保障体系,从而应对公路建设需要的资金问题。首先,政府需要主动地承担有关的职责,创建专项资金制,解决发展公路运输经济需要的资金问题。政府应当担负有关的责任,尤其是公路的建设资金成本与养护资金成本,强化各个级别政府间的联系,进而创建地方间的等级较高的公路网,实现公路运输经济投融资机制的创建与优化,借助BT或者是BOT的形式推动投资收费性公路,从而促进发展地方公路运输经济。其次,能够鼓励个人、社会、企业等捐赠资金,从而引导各种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公路。

3.2 加强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建设

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对促进我国公路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信息化技术具有的优点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方案;信息化技术能有效促进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具体实施首先要建立公路运输信息化网络,并将关联信息网络建设落实到位;接着收集公路运输经济发展需要的经营决策和战略部署相关的信息数据,尤其是保障针对性的经济数据的收集,其是为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提供参考的重要部分。最后在公路\输经济管理中采用数字化管理,实现在丰富的信息量的前提下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3.3 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从事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人们普遍关注的内容就是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而想要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与有效性,就需要全面提升相关从事职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职员是实施经济管理的主体,所以公路运输部门要强化对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与教育力度,长期并定期展开员工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术培养,以便综合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等。另外在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同时,还要创新经济管理方式,积极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吸进高品质、高素质专业人员参与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工作中。

3.4 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

需要实现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网络的建设,以目前业已创建的运输管理网络作为前提条件,强化建设关联的信息网络,从而对发展公路运输经济要求的战略部署和经营决策的信息数据进行搜集,尤其是对具备针对性的经济信息数据进行收集,进而为发展公路运输经济带来根据。需要重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数字化,通过数据模型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且对有关的外部信息进行整合,科学地引导与管理公路运输经济,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在缺少信息量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立足于客户的实际要求,根据服务客户的目标,创建信息化的管理机制;需要对对接运输业务和客户要求的界面进行积极地开发,让客户可以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便于查询有关的运输信息,且使服务于客户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将专业的服务提供给客户。除此之外,需要重视公路运输经济的分析评估,探究相应的时间段之内公路运输经济的一系列经济增长指标,熟悉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立足于微观与宏观的层次,尽可能地以行业的发展作为视角,实施有效的策略和建议,从而推动该领域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下的运输领域,公路运输能够体现比较高的贡献率,因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少不了公路运输经济的建设。为此,应当有效地挖掘和体现公路运输经济的长处,确保其能够担负越来越多的运输业务,进而方便人们的生活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自有资金较少,技术水平落后,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加上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给银行和投资方带来了投资风险;三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四是银行体制缺乏活力,营运方式呆板,贷款门槛较高;五是无直接融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一般通过增加股本金和银行借款融资,政策上不允许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

2.财务意识薄弱,财务结构失衡。一方面,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另一方面过度负债是高速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中小企业发展如此迅速,与高速成长战略有直接关系。高速成长战略必然会造成资金短缺,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而经营不利和内部财务管理弱化等因素又会加剧债务水平,造成企业过度负债。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就会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这就加快财务危机的爆发,最终不可避免地走上倒闭、破产的道路。

3.经营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低,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素质局限,不懂得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开辟二板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转变商业银行的观念,由被动贷款变为主动贷款,发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要改革和完善现有信贷管理方式,建立多层次担保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由城市、省、国家三级机构组成。其业务由担保与再担保两部分构成;担保主要以地市为基础,再担保主要以省为基础。城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以辖区内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并向区县延伸分支机构;省级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则以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实行业务指导和监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创办的初期不应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担保资金和业务经费以政府预算资助和资产划拨为主,担保费收入为辅。

2.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须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尽可能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物资合理库存、设备购置与管理等方面做进一步细致入微的工作,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关系。这牵涉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财务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还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各部门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作出贡献。

(1)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使管理者看得远一点,以增强其风险意识。为此,应从以下几个制度上入手加强管理。首先重视企业财务的内部牵制制度。其次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会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实施是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坚持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别独立,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部门,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再次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制度。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都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范了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字,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人员应拒绝执行。由此对于控制发生不合理的支出及保持支出的合法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的存在促进企业销售,增强竞争能力,但同时要避免应收账款对企业资金周转造成束缚及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为了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中小企业可采用以下两个措施:一是要健全信用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企业除了掌握应收账款明细账,进行帐龄分析外,应制定健全的催收及信用分析制度,以免造成销售信用泛滥、资金积压、坏帐过高,甚至诉讼的产生。二是业务与收款可由一人负责,并据此评估其工作绩效。

(3)保持适当的存货量。适当的存货量既能保证经营业务的正常需要,也能使存货占有的营运资本降低到最低的限额。适当的存货管理有赖于企业各部门的配合。

3.优化财务结构。平衡高成长和稳健发展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资本、负债、资产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1)建立最佳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筹资成本,企业价值等之间实现最佳均衡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安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设计最佳资本结构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些相关因素。

(2)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保持安全边际。企业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盈利能力最大的长、短期负债比例。

(3)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因为流动资产过多,影响企业的效益;流动资产过少,周转失灵,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市场经济;协调性;研究分析

引言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还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然而,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行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为此我们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稳定性,促进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下面我们就对房地产发展的相关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

1.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工程中,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了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内经济收入增加,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使得人们的住宅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第二,房地产行业的出现,也有效的解决了人们的就业问题,使得社会就业压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第三,虽然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处于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其中许多地方都还存在着问题,但是我国相关部门也颁布并实施了相关的规范制度,来现阶段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化、标准准化管理,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2.当前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共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房地产经济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整个市场经济的协调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价格和价值背离引发市场波动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保障其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就将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理念应用到其中。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建设现状也逐渐的背离了循环规则的相关理念,这就使得市场经济的健康性和持续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引起了市场波动。

2.2泡沫经济引起市场波动

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泡沫经济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经济,这就使得人们在房地产行业发展和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这不仅损害了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还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这就导致房地产行业在经济建设中,无法对整个市场经济秩序进行维护。

2.3没有贯彻实施节能环保的战略

低碳经济和房地产经济建设的关联比较紧密。在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的情况下,房地产如果不能回报以低碳住宅和环保住宅,不仅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且很明显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调,而我国目前房地产开发的状况就是低碳环保住宅开发数量仍然不多,所占比例也不高,所以要想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贯彻实施节能环保的方针。

3.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既然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退,促进两者有机融合的实现,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保证房地产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助力。

3.1合理规制房地产商品的价格

合理的价格规制并非一定要降下住宅价格,而是要使房地产的价格与其价值实现更好地结合,以避免出现价格与价值之间背离过高的情况。在我国,房地产的价格过高正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很多房地产产业在金融危机时期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价格过高对企业的影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部门,必须评估房地产在各个时期的经济行为,从而完成对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程度的判断。作为房地产经济领域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价格对行业内的其他因素有着无法割裂的影响,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稳定的过程中,价格规划的运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想让房地产商品的价格实现合理的回归,并使行业和市场秩序得以维护,政府的价格评估与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3.2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监管

在实现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下,政府应该严格的监管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秩序,全面深入的监督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进程、偿还能力以及贷款规模等,对在房地产领域中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加以控制,并对银行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最终实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一些朝阳产业[4]。针对上述的目标,政府应该大规模的改革创新与银行有关的各项业务,不仅要把银行传统的存贷模式打破,还要吸引优质资产,减少房地产经济中高风险业务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而服务,对现有业务进行整合,促进优质业务的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最终使房地产市场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降低。

3.3促进房地产经济转型

政府在政策上必须要支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目标向市场经济靠拢 ,以市场经济低碳环保的目标作为其导向。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对政策引导的杠杆作用的发挥具有足够的重视,这种杠杆具有两方面的特性:①对投资建设低碳环保住宅的开放商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使房地产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参与其中,使得开发新型低碳环保住宅的力度大大增加。②对购买低碳环保住宅的人也实行贷款利率的优惠,使得新购房群体对低碳住宅房的关注度提高,增强他们购买的决心。以长远规划作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理念,房地产经济在政府政策的激励下必然可以实现经济转型。

4.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成的系统体系,这就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从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为此保障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要对这些问题分析,进而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障房地产和市场经济的协调性。(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房产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计划与市场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计划与计划经济,市场与市场经济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都有必要把计划和计划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区分开来,模糊二者的界线,甚至将二者等同起来是不妥当的。计划和市场是可以而且应该相结合,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则不能相结合。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必须把握和处理好计划与计划经济,市场与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以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四个关系。只有把握和处理好四个关系才能卓有成效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偏差。

 

一、 计划和计划经济可以兼容,但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

 

计划和计划经济是可以兼容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甚至可以说计划和计划经济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因为计划经济离不开计划手段,没有计划也就谈不上什么计划经济。但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计划和计划经济的实质、内容和产生存在的时间都是有差别的。计划和计划经济并非同时产生,也不一定非得同时存在。计划比计划经济的产生在时间上要早得多。一般说来,人类一开始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就有计划。因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是逐利性的有目的的活动,因而必然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没有计划或计划性,要达到预定的目标,取得预定的成效则是相当困难的。在整个人类经济活动过程当中,都有计划,而计划经济并非存在于整个人类经济活动过程当中,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才有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建立初期,在生产力水平低,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确实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一体制所固有的弊端也明显地暴露出来。它的主要弊端就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大家都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实践证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 市场和市场经济可以兼容,但市场不等于市场经济

 

市场和市场经济是可以兼容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甚至可以说市场和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因为市场经济离不开市场,离开市场就没有市场经济。但市场不等于市场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实质、内容以及产生存在的时间都是有差别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并非同时产生,也不一定非得同时存在。市场比市场经济的产生在时间上要早得多。市场和商品、商品经济是差不多同时产生的,没有市场存在就没有商品经济的存在,离开了市场,商品经济就无法运行。市场和商品、商品经济确实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市场经济则是和资本主义制度差不多同时产生的,是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尽管商品经济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就产生了,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自然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所以不存在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性手段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已被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了的效率最高的经济运行方式,具有无穷的活力。市场经济之所以具有无穷的活力,带来高效率,是因为市场经济的逐利性、竞争性、开放性和平等互利性,能够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经济资源的作用,最有效地防止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带来人们经济活动的高效率。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出现过多种经济活动方式,如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开放的商品经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以及发展了的近现代的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市场经济等。在所有这些经济活动方式中,市场经济是效率最高的经济运行方式。对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所带来的高效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这一部伟大著作中,曾给予了热情的赞扬,他们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1〕“它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1〕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热情赞扬的奇迹,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必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事实也是如此,在短短30年的改革开放中,经济体制改革以市场取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的经济空前活跃,充满生机,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无疑是巨大的,取得的成效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振憾。

 

三、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并行不悖

 

计划和市场并非同时产生。一般说来,人们一开始从事经济活动就或多或少就有计划或计划性,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通过市场则是商品经济产生以后的事。然而市场产生后并不排斥计划,而是和计划一起调节人们的经济活动。计划与市场都是人们经济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既然二者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那么计划与市场就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兼容互补的。计划和市场通过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好的结合效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调节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计划调节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邓小平指出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2〕也充分说明了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可以结合,同时存在,并行不悖。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决不是说不要社会主义的计划,而是反复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同时并存合乎经济运行规律,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还是资本主义经济,都可以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调节手段来确保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四、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体制,难以兼容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方式,经济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也就是经济体制,是不能兼容的。实行公有制是计划经济有效运行的关键,实行多种所有制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关键。实行计划经济的情况下公有制和私有制是根本对立的,是不可以相容的。但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公有制和私有制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可以相容的。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我们已经突破了把公有制和私有制根本对立起来的观念,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运行方式,属于经济体制,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但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可兼容性。因此市场经济始终未能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干预和困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只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计划经济体制,那么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的要求来运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如果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两种体制同时运行,则必然阻碍甚至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于把本来不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弊端硬是强加于市场经济。如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坑、蒙、拐、骗等不道德行为,权力经商,以权谋私的行为等,本来是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绝不是骗子对骗子的经济,“要发财,靠胡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红顶商人”,坑、蒙、拐、骗等不诚信行为是难以容身,无法存在的。把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本来不属于市场经济的问题硬是强加于市场经济,这是对市场经济的偏见。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对经济生活的行政干预和权力的滥用则使以上行为大行其道,欲罢不能。从这个角度看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也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彻底退出经济运行领域的过程,是限制和减少行政权力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是政企职责分开的过程,是减少腐败,提高社会主义经济道德的过程。

 

五、 结语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这段话的精神实质,我认为一是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二是从新的功能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十分正确的、创造性的科学思想观点。但并没有明确计划与计划经济,市场与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以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结论:第一,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是方法,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运行方式,是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手段必须区分开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方式,而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手段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途径和方法。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同时并存合乎经济运行规律,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同时并存则违反了经济运行规律。也就说,在计划与市场关系上的结合论、在计划经济与市场关系上的对立论都是正确的。因此,不管是搞市场经济还是搞计划经济,经济的正常健康运行可以同时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不排斥市场的,同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不排斥计划的。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可以同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后,我国经济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但由于没有完全弄清楚计划与市场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因而使转轨变成了并轨。如不扭转这种倾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路将变得非常艰难而漫长。第三,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市场也不等于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是互补的,是可以内在统一的,也存在主辅的问题,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是互斥的,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根本不存在主辅的问题。所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由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再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最终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疑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实践上的重大进步和发展。第四,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计划与计划经济,市场与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以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四个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尤其是能够使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偏差。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01

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改革攻坚阶段,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实践不断的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市场经济体制给我过得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一些潜在的而且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通货膨胀问题、收入差距继续增大问题、经济市场秩序问题以及企业职工失职问题。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分析,让更多的民众去了解市场经济体制,并且通过详细的了解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并接受市场经济体制的观念,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攻坚提供保障。

一、市场经济改革与通货膨胀问题

1.通货膨胀及其现状。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现象一直存在,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全国消费品膨胀指数约为13%,其中大中型城市远远高于此值。这样的现状严重影响着我国人们正常的生活消费观念。

2.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面对于这样的现状,我国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及其根本问题所在。经研究分析,部分专家学者们认为,市场经济改革是造成目前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原因,总所周知,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明显上涨的市场物价导致货币贬值;有钱无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商品市场上我们不能通过货币直接进行物品交易,而只能是凭票供应,在政府的干预下有计划有限制的进行物品供应,这就是一种隐性的通货膨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掩盖了通货膨胀现象。然而目前的市场经济改革体制只是将隐性的通货膨胀问题明显化,根据市场商品价格的规律让人们意识到通货膨胀的存在,并且通过根据市场需求将不合理的商品价格进行有效的合理化调整。

3.市场经济改革是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市场经济改革是将市场的通货膨胀现象表现于人们面前,通过人们对于商品价格的承受范围,调节商品的价格,满足我国正在处于的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并且防止通货膨胀给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市场带来冲击。通过人们需求的宏观调控从而调整商品市场价格,为全面的市场经济改革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市场经济改革与两极分化问题

在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中,我们实行完全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目的是为了能够让人们大众收支平衡做到共同富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变以及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完全平均主义分配制度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体制占据主体,社会成员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收支差距不断拉大。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规律也是个人劳动价值的体现。在发展我国经济的过程中,完全的平均分配原则只能让我们更加的贫穷,只有我国的经济得以告诉的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使得我国富强。这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两极分化趋势日益明显,部分人认为这是市场经济改革产生的弊端,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体制的表现,是脱离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的标志。很多认为此人担忧。

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跟共同发展,基本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共存的分配方式。这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原则,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的积极性和合理竞争意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改革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其原因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方式既能限制通过膨胀又能体现多劳多得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市场经济改革中存在的激烈竞争的环境杜绝了部分人不劳而获的思想,促进了人们的积极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通过积极劳动获得的自我价值的认可能够使得人们提高自身的经济水平;市场经济改革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现富代后富,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

三、市场经济改革和市场秩序问题

目前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快的适应当前的经济体制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部分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例如,政企不分、权钱交易和区域垄断等等。这些现象明显是想通过当前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经济制度的漏洞而谋取利益,这样的现象是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必须通过有效的手段将其消除。

当我们沉下心来进行反思,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于市场经济的改革。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改革不只是为了满足我国的经济需求也是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需要,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之所以会出现上诉问题是因为我国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十分复杂,在转变期间市场改革机制软化;企业行为改革不够彻底;市场经济制度缺乏规范;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最终导致市场秩序问题的出现。

另外,市场经济改革实际上就是技术经济的改革,将原有的人工产业转变为高机械化、智能化产业,而这其中导致部分人事业是避免不了的。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效率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实际应用到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才能使得我国的经济不断高速发展。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