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经济风险

市场经济风险范文精选

市场经济风险

市场经济风险范文第1篇

一、采取妥善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对目前已形成的长期应收账款快速回笼工作

1.针对拖欠很久的应收账款,督促事业部要进行个性分析,形成书面文字说明,由熟悉情况的各事业部的人员参与到清欠当中,陈述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形成联动机制。2.由事业部和风险管理部人员对前期梳理出的应收账款的相关资料进一步细分整理,结合掌握的信息,对超过三十万的欠款客户和每类欠款协商拟定具体的个性催要方案。3.在制定催要方案的基础上迅速出击,按照所定方案和事业部熟悉情况的人员及财务部人员进行催要。4.为降低成本,打破以事业部为单位的催收模式,尝试以地区为主的催要原则,进行积极催收。5.在催收的过程中,注意收集有效的信息,必要时,通过诉讼解决催收问题。

二、建立新型的跟踪防护体系,强化监督和管理

1.完善应收账款项的实时动态系统。应收账款项目产生后,财务部门必须督促各部门完成资金回收任务,可定期以文书、表格等方式向各级领导和负责人传递信息。这不仅能够让企业领导了解应收账款的具体内容,也能有效提醒各级业务领导和员工积极催收应收账款,有效地避免因信息交流不及时而产生的各类资金回收问题,最大限度的优化企业资金配置。2.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对各事业部的合同进行抽查,监督各部门合同档案、台账等一体化建设,并及时有效的提醒各部门严密保存各类文档、信件、公函等重要信息,尤其重要的是要完整的保存合同未履行完户的资料。3.实时对客户的经营能力进行调查探访。各事业部对合同用户的资格、履约能力、诚信度、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实时的调研,防止客户因经营问题而产生拖欠款项时间的发生。对初次交流或信誉差的客户要建立个人信誉机制,并定期进行风险总结。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及时的向应收账款的客户定时发送询证函,核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保诉讼的时效性,这样可以防止应收账款体外循环的发生,堵塞违规违法行为的漏洞及防止法律诉讼收债的失效。4.完善与客户对账等相关制度。各事业部要有专人负责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不能按时履约的客户可索要书面还款协议,并保留邮寄凭证。一旦发现恶意拖欠行为,应及时和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协商解决。5.对欠款进行等级分类。可按照风险程度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风险最高(合同额度大、资信情况差、恶意拖欠、经营状况不佳等),对风险最高的要建立风险台账,分析原因,探讨能否采取抵押担保的措施。若对方不予办理,公司将根据掌握的情况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为可能提起的诉讼及时做好诉前准备工作。

三、健全内控制度,严格监控账目

按照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在财务部门设立一个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负责有关营销往来业务的核算与监控,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要进行分析与核算,以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针对应收账款在赊销业务中的每一环节,健全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对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程序,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

四、加强领导,建立常设性催收或诉讼收款机制

市场经济风险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一、加强主动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从西方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将由于利率变动而造成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限度,通过资产负债管理使银行保持稳定的利差,也使其具有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方法,积极地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在兼顾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前提下,通过资产负债在数量、时间、区域、品种、对象上的合理配置,实现银行收益的最大化。调整的主要思路:一是实现资产负债的结构平衡,如将长期高成本负债配置给高收益资产、短期负债配置给低收益资产,以实现资产负债成本对应性。二是实现资产负债的利差最大化,如增加高利率资产占比、降低高利率负债占比、灵活运用浮动利率等,扩大资产负债利差。三是适当增加一般存贷款以外的资产负债,如提高债券、投资、外币资产等非贷资产业务的比重,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积极开展主动型负债,如进行同业拆借、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贷款、向国际货币市场借人资金、争取发行金融债券等等,以此来分散、降低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四是严格控制库存现金、固定资产等非生息资产的过快增长,同时大力压缩银行不良资产的百分比。

二、借鉴国际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思想

(一)缺口管理。缺口解决的是缺口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对资产与负债管理,化解市场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因此,要求商业银行对在一定计划期内需要重新定价的资产与负债进行分析,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优化资产与负债结构,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可采取较为保守的缺口管理,使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利率敏感性缺口为零。这时利率的波动使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同向变动,收益大于成本,从而化解因利率波动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但资产与负债在动态过程中难以实现零缺口,银行也可采取积极的缺口管理。

(二)平均期限管理。平均期限管理指银行资产或负债的现金流量现值的加权平均期限。当固定利率资产平均期限不等于固定利率负债平均期限时就产生了风险。在正期限风险时,即固定利率资产的平均期限长于固定利率负债的平均期限,利率上升会导致资产的市场价格下降幅度大于负债的市场价格下降幅度,这时,银行可通过减少较长期限资产,增加较短期资产,增加较长期限负债,减少较短期限负债等达到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同理,在负期限风险时,利率下降会导致资产的市场价格上升幅度小于负债的市场价格上升幅度,银行可通过增加短期借款,减少短期贷款等措施来达到目的。

(三)衍生工具对冲。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使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难度加大,为使商业银行免受利率波动的损失,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通常采用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来回避利率风险。利用利率期货合约对冲风险:在正缺口时,商业银行面临利率下降的再投资风险,那么银行可买人期货合约。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损失可从期货市场上得到弥补;而利率上升时,银行会获得收益。相反,在负缺口时,卖出利率期货合约对冲风险。利用利率期权合约对冲风险:在正缺口时,银行可购买看涨期权,当市场利率下降,银行则可从期权合约中获益,从而抵销正缺口因利率下降而造成的流动性减少。在负缺口,银行可购买看跌期权,当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则可从期权合约中获益,并抵销负缺口因利率上升而造成的流动性减少。利用利率掉换对冲风险:通过利率掉换,银行可将固定利率变为浮动利率或将浮动利率变为因定利率,使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相匹配,降低利率风险。诚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市场利率波动受国内、国际的诸多因素影响,商业银行难以准确预见利率的走势,为防范流动性风险,就应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衍生产品。

三、掌握现代技术,提高利率管理水平

在西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中,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和深人的运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他一些信息处理加工技术,如金融工程技术、系统动力学技术、运筹学技术、决策预测技术等为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从长期看,我国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参与了大量的国际金融业务,因此,掌握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术不仅是未来的要求,而且是现实的需要。一方面,商业银行要运用编制缺口分析报告、净持续期分析、净现值分析、动态收人模拟等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模拟市场利率变化对银行资产、负债价值的影响,进而分析出银行现有的资产、负债承担了多大的利率风险,侧算出银行利润的变化状况,给出风险最小、效益最优的优化调整方案。另一方面,要探索利索风险的表外业务控制方法,加强对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期货、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和运用,特别是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在我国货币市场、债券发行和二级市场上,利用套期保值技术来规避利率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

市场经济风险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期货市场;交易所;期货公司;套期保值;发现价格

【论文摘要】期货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产品工具,是表明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重要标志。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期货市场的概念入手,对其发展历程、目前发展状况、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引言

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国际期货市场自1848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主要期货交易所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等。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企业风险管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在基本法律法规框架监管下、在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由四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180多家期货公司组成的、由市场各主体参与的、能顺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期货市场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我国期货市场将进入一个质变式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期货市场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金融危机下的启示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期货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是1570年伦敦开设的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98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期货市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勒说过:“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没有期货市场的市场经济,不是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的场所和工具。因此,一个健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离不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市场。这种买卖是由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和承受价格风险而获利的风险投资者参加的,在交易所内依法公平竞争而进行的,并且有保证金制度为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金融危机中期货市场角色分析

期货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完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对冲或转移的有效工具,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的特质。这次金融危机原因之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他通过“蝴蝶效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共振,其影响还在扩散和深化中。这场危机使人们意识到,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金融风险,引起了全球性的危机。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被发现得很晚,这是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机构风险评估的极限。一些评估机构对于新的、复杂的金融产品没有经验,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不亚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对这场危机进行反思,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现代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效应”。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但创新背后所隐藏的错综复杂的各种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因此,在金融创新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有效地监管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严峻的课题。

4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反思我国期货市场发展

4.1加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市场制度的稳定性。二是市场交易的公正性。三是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四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上述四个条件的形成和确立,首先取决于对风险处理的能力。如果市场本身缺乏风险管理体系,显然谈不上市场的稳定性,市场不稳定,就难以正常有序的运作,市场公正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保障不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市场就会风险不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4.2期货市场应实行法制化管理,用发展的思维统领监管工作

2003年以来,仅仅北京地区先后出台《期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指导意见》、《公司经营管理风险防范指导意见》等,充分兼顾了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深受北京地区期货业欢迎。

市场经济风险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式探索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我国取得十分显著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用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经济增长比例远远高于同时代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观。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的各种经济以及政策的保障尚没有完善,经济配套措施发展滞后,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给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的出现,极易使得企业运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威胁企业的运行。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从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浮动的安全区,选择合适的预警指标以及设置最合适的预警指标预警值等三个方面来入手,从而创建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严格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制定,以便于制定出完整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系统,构建信息化程度更好深入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当然,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建设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构建严谨缜密的企业财务信息控制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规则调动了企业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稳定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秩序,是保证市场经济时刻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任何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做到长足发展,必须要拥有相关完整的组织制度体系来加以严格的规范。在企业内部,严密的制度规则使得企业在组织上坚不可摧,以至于在面对来自外部的风险时能够有效的予以控制。因此,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从而严格保证企业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于在企业中,财务信息都是以报表的形式存在,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对相关财务工作者予以严格的规范,用制度原则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保证对企业财务信息时刻处于了解的状态,以便于在面对风险时保持对事态的可控性原则,避免企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二、强化企业内部工作者对财务风险的规避意识,在最大程度上做到风险的严格控制

在市场经济中,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两者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两种最为常见的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力,企业经营者想要在获得足够多的收益情况下而规避风险,这往往是不可能的,因为风险不可能避免,只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想要获得高收益,必须要有承受高风险的威胁的准备。因此,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理想的利润,必须调整好自身的状态,使自己在市场运行过程中遇到风险时能够抵御风险,控制风险,避免企业受到极大损失。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风险防范教育,加强企业工作者的财务风险意识,企业通过对工作者进行长期的培训,让企业员工对财务风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在在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风险的产生,减少风险带来的危害。与此同时,在市场运行中,企业必须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快企业财务部门的人才储备,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使得他们在面对风险时能够运用自身知识积极抵御风险,调动工作者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损失。

三、培养使用高素质的财务工作者,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规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已经愈演愈厉,各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份额,获取丰厚的经济利润而采取适当的手段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升级企业生产力。由于在现阶段,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值不仅仅体现于物质领域,更体现在企业软实力方面。拥有高素质人才储备,注意培养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更容易脱颖而出,哪怕该企业目前规模小,资金少。在企业中,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必须要有完备的企业财务人才的支持,因为财务工作是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就显得尤为迫切。企业财务工作者不仅仅是企业规避风险的力量支撑,更是企业走向壮大的宝贵财富。因此,这就在某些方面要求企业财务工作者具备多种复合技能,能够以多种视角审视企业发展现状,洞彻财务发展漏洞,敏锐的捕捉企业发展存在的风险,从而以专业的角度予以剖析,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使得风险能够最快的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企业大量的财务损失。现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因此想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一席之地,企业必须对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对来自市场的风险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从而保证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这就需要企业立足于市场发展规则,依托经济发展秩序,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编制缜密的财务制度,多方面的进行企业人才的储备,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晓峰.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J].商业时代,2012(2)

市场经济风险范文第5篇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总值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金融业是一门重要的发展行业,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金融业的公共性也在不断深化。从本质上讲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的范畴,现在社会经济是一体化发展现状,各种经济发展情况处于紧密相连的情况。当前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主要采用的是有股权无偿转化,冲销呆账、中央银行再贷款、债权转股权、地方财政的支持等,从这就可以看出金融风险财政化与政府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弊端逐渐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腐败概率增加、社会公众利益受到损害、国家财政脆弱性增强。首先,金融机构腐败现象较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组成金融机构的主要以银行为主,但是目前我国对银行内部监督力度明显不够,使得金融机构成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同时监督机制尚未完善为腐败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金融机构的高层为了规避审查,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与此同时,银行的管理机制存在问题,对于预算和资金管理问题没有完善的体制,而相关考核机制不完善造成金融机构的领导人员为了争取政绩拿国家的资金去冒险,在明知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仍然实施多项金融操作,而政府对金融企业的大力扶植也让大部分相关官员变得有恃无恐。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国家的监管部门存在体制漏洞,导致国家财政监管局对于银行存在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一定程度上也对滋长了银行官员的腐败行为。其次,公众利益受损。政府财政支出属于预算行为,每年国家都会对各个方向和项目制定计划,对财务资金问题进行合理的支出预算,而在金融风险给财政带来巨大负担的情况下,政府为了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必然要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进行补救,这就会造成如果这个行业的支出超出了预算,那么国家就会在其它行业中减小支出,以此类推,必然有一部分行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运作,导致我国建设的其他方面必将受到影响。而政府的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基本来源于国民的税收,因此受影响最大的是全体公民的公众利益。最后,财政脆弱性增强。财政脆弱性主要体现在政府财政出现恶化的情况下,财政预先制定的目标难以实现。就当前政府财政状况就可以知道政府财政收支处于不平衡状态,致使财政的目标实现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在金融风险传到政府财政领域后,政府财政支出就会处于收支不平衡状态,使得政府决策做出后没有相应的资金来落实。

二、金融风险财政化的解决对策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发展中的各项矛盾都会向金融系统集中。因而,金融风险财政化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其中各种可能存在与已经存在的问题。目前主要采取如下三种方式来缓解金融风险财政化带来的危机:

1.确定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始终处于第一位。实行市场经济,就应当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思路,充分落实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并在制度化实行的过程中,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过程中,政府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说明政府可以干涉市场发展中的各种经济活动,而是要求政府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尽力配合市场的发展,促使市场发展更具规范性与有秩序性,同时还应当减少干预过程可能出现的权力寻租现象,消除或者减少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并且市场发展中的政府内部应当明确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责任,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与之匹配的分级财政制度,进而解决政府内部的行政不一的现象。

2.实行银企改革。

现在我国银行的体制在经济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而体制也正处于转型的阶段,在此阶段财政风险主要来自金融领域,但是金融领域风险与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之处。金融机构大部分由银行组成,银行主要为国有商业银行。从这就可以看出导致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与国有企业效益不佳具有重要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国企改革应当抓住这一点,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在改革中一方面要实行政企分开的策略,政府和企业之间应该存在联系,但不能联系过于紧密,企业的发展不能靠政府来支配和扶植,应该面向市场,受市场经济的引导,要做到权责明确。另一方面,企业要深化体制改革,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适当的运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另外还应当加强国有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实行国企改革措施才有助于规避金融风险财政化。

3.建立潜在的政府监控体系。

我国对于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的处理方式其实就是对已经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事后认定,是一种事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此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被动性。从我国政府统计债务的情况来看,显性债务属于其统计的范畴,忽视隐性财政风险。为解决这样一种局面,政府应该从内部金融体制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潜在债务监控体系,并实行事前监控。同时由于潜在的债务具有隐蔽性,统计较为困难。但是如果政府采用的模型可以将隐性的财务危机转化为显性的债务,促使政府财政风险防范发挥应有作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