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贸易专业

市场贸易专业范文精选

市场贸易专业

市场贸易专业范文第1篇

电子商务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显得便利且快捷。同时电子商务能够使得我国传统贸易可以与国际经济贸易对接,从而给予我国传统经济与电子商务融合提供更多支持。目前电子商务作为现代经济发展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成为了国际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经济支柱。我国对电子商务的应用目前呈高速发展态势,在世界电子商务贸易中占据领先地位。为确保电子商务能够在国际贸易上呈现更好发展趋势,本文将对现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做深度研究。利用现行的发展基础,分析未来世界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方向,切实贴合我国国情,合理制定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电子商务;国际经济贸易;对策

一、前言

如今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离不开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国际影响。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在世界各国发展中,已逐渐占据更多经济增长份额。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自身国际贸易能力,扭转传统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头等要事。为了促进传统经济贸易的转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准确、高效的将需求产品发送,以及收取。便捷的贸易方式,以及低廉的管理成本,不仅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同时还能够打开国外市场,刺激与促进经济发展。

二、电子商务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体现

(一)控制贸易成本,解决客户需求

电子商务由于其大部分办公与操作环节都通过网络来运行,所以能够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去完成传统贸易中的工作。从传统贸易来讲,在做市场交易时,必须先搜集好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发展动态以及贸易产品发展前景。之后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打开市场渠道,将产品投入到市场当中。最后还要安排众多的工作人员去完成贸易谈判工作,以及收款工作。而电子商务在运营环节,由于其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产品推销,将产品精准的投放到有需求的客户手上,减少拓宽产品渠道环节中的财力投入。同时利用网络视频谈判,能够大大缩短传统意义上的贸易谈判工作时间,防止因为天气或是其他状况导致的飞机误点,延误了双方谈判工作。众所周知,产品在推广到市场前,开发单位,或是持有单位将产品控制在自身手上需要支付高昂的维护费用,以及支付港口停付费用。所以缩短谈判时间就是在提高企业经济贸易份额,减少产品控制投入。提前将成本资金回收,扭转企业发展态势。另外由于电子商务通常包含在线选购,在线谈判,在线支付,在线发货四个环节。所以其便捷的采购方式能够及时帮助客户获得产品,以最短的时间获取客户所需。

(二)拓宽市场份额,打开全球市场

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打开外地市场。传统经济在贸易环节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拓宽市场渠道难。无法打开外地市场相当于减少了产品外卖渠道,没有办法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而电子商务由于现代化的网络铺设,人们能够在网络上寻找自己所需,并在第一时间得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可以有效降低因寻找产品,获取产品的风险。据调查在2018年我国的电子商务B2B市场贸易规模将达到15.3万亿元,环比增长率为12.01%[1]。同年我国B2B市场收入可达402.9亿元。这意味着,作为全球消费市场主流发展模式,我国在电子商务中,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而相比较国外市场,如果我国能够打破国际贸易壁垒,拓宽国际贸易能力。便可占据国际市场中的更多市场份额。同时强大的经济基础也是我国建立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利用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挥,对促进依赖于电子商务的企业来说,能有效提升自身企业社会知名度。提高社会知名度代表着企业影响力在市场中能够有效提升,从而提高市场竞争能立,保持经济高速发展。

(三)推动全球文化经济交流,促进和实现国际贸易一体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全球电子网络的一体化,以及信息系统的相互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通过建立相关企业档案,以及上架企业产品和企业信息,从而拓宽商品贸易渠道。在网络贸易过程中,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全球文化经济互相交流。例如在中国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英国GW公司的战锤模型,还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比利时的巧克力。而相互对应的则是在美国你可以买到中国的老干妈以及卫龙辣条,如果你想,你甚至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到中国的爆竹和春联。所以说电子网络的发展大大推进了经济文化的互相交流,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促进世界经济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可以帮助资源丰富的国家,拓宽其贸易渠道。同时世界市场的打开对经济较为落后、贫穷的地区,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社会就业,以及经济水平提升。进一步加快全球经济连锁,实现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2]。

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环节中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电子商务在贸易全球化过程中,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3]。通常来讲,在服务贸易过程中,信息渠道的建立是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前提以及重要内容。电子网络商务贸易可以有效减少拓宽渠道用到的开销。同时能够打破传统贸易壁垒,提高市场竞争活力,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生产贸易活动中,对促进当地电子网络信息化就业具有重要帮助。同时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成本开支得削减,使得在贸易活动中,产品的价格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提升产品交易效率。这是因为在传统商务贸易环节,产品的广告费用,以及交易过程中做的一切生产,交流环节都将成为产品附加价值。而在电子商务中,因为没有打通市场渠道的开销,也没有市场广告的高昂费用,所以能够对产品价值有效控制。通过压低产品生产贸易成本,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同时减少中间商在交易环节的成本差价,为贸易互动提供更多利润空间。例如B2B、B2C模式便可以直接去除国际贸易差价,剔除中间商贸易利润,使得产品生产商与产品贸易商能够在交易图中获取更高利润。电子商务在全球化进程中还有着一定促进作用。电子商务贸易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贸易方式格局,利用先进的网络电子信息传输系统,与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可以渗透在不同工艺、工艺领域。打破传统的贸易区域限制。同时在物质产品交流过程中,加强了国际间交流与企业贸易推动。进一步提升全球一体化发展进度。

(二)负面影响

我国在全球贸易过程中,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功。不过电子商务贸易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弊端,电子商务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虽说大多数情况下能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不过它的发展与成功也具备一定的风险存在,对传统贸易来讲是一冲严峻的挑战。首先,电子贸易是通过虚拟网络平台,建立交流与贸易的机会。而在网络的背后,由于其不可预知性,以及不稳定性,致使我们在贸易途中并不能知道对方供应能力。许多的贸易对象并不存在较为完善的供应能力。在面临小额的交易还好,如果当遇到订单量较大,客户需求较多时。由于产品供应链欠缺,将会严重导致产品对接受到冲击。如果无法及时弥补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空缺,那么电子商务在全球贸易活动中,将无法高效发挥其优势。其次,网络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安全性使得贸易的风险增加。网络提供给了贸易双方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交易的平台。不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这块肥肉的利润增加,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已经盯上这块利润肥肉。网络安全问题目前已经渗透到经济贸易活动当中[4]。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现今网络安全问题,提高网络安全监管能力,那么出于安全保护问题,以及产品保密性,电子商务在市场竞争贸易中将毫无优势。甚至往远了说将毫无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人放弃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商务贸易。最后则是网络人才的培养。在目前国际贸易交流中,出于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国际贸易订单量较大问题,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以及专业商务法律人员的支持。不过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较晚,虽说目前电子商务工作人员较多,不过多是由其他行业转行而来,并不具备专业的网络商务交易能力。同时对于网络安全保养与维护能力多数人员也毫无作为。根据调查,我国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力度要远低于其他欧美国家,同时经济法学生较国外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与电子商务经济贸易存在不对口问题。目前如何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以及网络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了,当前调整国际贸易架构,以及强化电子商务专业能力的发展关键。

四、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一)将电子贸易提高到国际经济交流中的核心地位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式的转变,我国的国际贸易优势正在逐渐减弱[5]。为了有效拓宽市场,牢牢把握住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机遇。必须要准确找好市场定位,将电子贸易提升至国家贸易经济交流核心地位,打响国际贸易交流第一枪。通过将电子商务提高到新的高度,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对参加全球贸易竞争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推动电子商务在国际上的快速发展,提高国际贸易能力。

(二)提高电子贸易供应能力,保障网络产品供应商供应能力

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中不同的是,网络商务工作多由产品制造地直接供货于客户。然而在网络这道虚拟墙壁的背后,我们往往无法得知对方的产品供应能力。网络供应商的产品供应实力短缺成为了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主要障碍问题。所以为了维护电子商务发展,必须要加强各国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间的合作。比如电子商务拓宽市场渠道,打开国外市场。而传统贸易公司因其具有大量仓储,以及货仓,能够有效保障产品供应。所以二者之间可以合作互赢,通过相关贸易协议的签署,推进网络贸易地区化,减少不必要的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的矛盾摩擦。利用高效的贸易方式,提高贸易竞争能力。同时建立地区网络货仓,提高电子商务供应能力。由信誉等级决定产品供应商供应价值,以此签署供应商供应条约[6]。

(三)保护电子商务合理利益,建立相关法规保护电子商

务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的一大管理问题的起因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不完善[7]。网络安全通常是因为网络管理法存在较多漏洞,同时由于相关保护制度的缺失,使得网络上存在着较多的网络欺诈、以及网络资源盗取。所以为有效保障商人以及国家利益,必须健全网络管理商务法规,同时还要讲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文件渗透到网络运营维护、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使心怀不轨之人无法在网络上大肆横行,打着“网商”的旗号,实行诈骗活动[8]。

(四)培养高素质网络商务人员,提高经济法学管理能力

电子商务目前在社会上呈现着专业化、信息化的现状。为有效发展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作为未来经济发展重要支柱去完善、去维护,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去帮助现代化电子商务的建立。电子商务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有着较好的前景。所以说电子商务人才在未来社会发展途中,具有良好的升职潜力。目前的国际贸易中,我国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量极大。如果没有专人去做经济报表,去打开市场渠道,去联络产品开发商。那么电子商务在市场中将毫无竞争能力。所以为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第一步就是提高电子商务人员专业能力。众所周知,电子商务虽然通过网络执行电子贸易互动,不过也是需要部分人员去维护网络交易工作。通常需要:电商网络运营员、美工、客服、网络安全管理员等。为了能够提高国际贸易竞争能力,必须要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因此电子商务工作必须加强与高校间的联系。通过开展人才培养计划,由高校建立相应电子商务人员培养专业。例如开办网络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运营专业等。由高校出人,企业出资,建设现代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根据高校的重视程度,培养专业对口的电商工作人员。这么做不仅实现了电子商务人员的培养与就业,同时因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开办,使得当地扩宽了就业机会。对当地的就业以及经济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

五、结语

电子商务伴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逐渐成为深入人心的一种购物方式,以及文化交流方式。作为当今热门话题,电子商务在国际经济贸易上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经济全球一体化。随着其利用价值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将电子商务渗透至经济贸易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了国际经济发展交流的核心发展方向。通过优化网络贸易平台,加强网络商务安全,积极推动现代化网络贸易的交流,以及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走向全球化,提升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田宇豪.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2):170.

[2]龚海林.试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11):2-3.

[3]刘越,张义.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6,(09):40-41.

[4]薛宏浪.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6,(02):180-181.

[5]杨思怡.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时代金融,2016,(05):14+17.

[6]杨敏,黄翔.新常态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5,(08):58-62.

[7]刘畅.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5,(06):46-47.

市场贸易专业范文第2篇

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培养模式则凸显重要。本文从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在构建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思路。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个性,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育思想,凝聚着教育主体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熟悉,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专业主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说等。2.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活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体现了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要求,也是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依据。3.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治理活动,也包括由学校设计并组织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虽然教育教学活动的地点不同,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运行机制以及非教学培养途径等各方面决定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要理论和实务要紧密地联系起来。二.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些理论为建构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制约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的生产力水平主要决定于科技发展水平。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结构、人才培养规模,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对于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来说,其发展规模与速度、专业的设置与课程的开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习条件的优劣,无不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制约。2.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社会制度的制约这里所说的社会制度,主要是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我国已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它就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我国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3.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潜在的制约因素。传统文化对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都有广泛的影响,其他社会因素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往往要通过文化传统的折射,即使生产力水平相当、社会制度相似的国家,其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模式、治理体制也不完全相同。发达国家,有的教育治理体制是集权制,有的则是分权制;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上,有的重学术,有的重实践。这些都与该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关。外来文化同样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有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于日木、韩国、新加坡来说是外来文化,而现已成为这些国家文化传统组成部分;对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也是外来文化,如今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文化,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主导作用。三、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在坚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的同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大体有以下一些。1.紧靠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原则周济同志曾指出“要把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抓,在招生、教学、治理、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都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紧贴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必须加强研究毕业生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使专业定位、招生规模等都能按市场规律变化而变化。2.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国际贸易专业是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的能力是建立在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之上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是指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与治理、教学的评估与改进等教学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同时必须注重贯彻“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3.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原则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经验表明: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学校国际贸易的企业相互合作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另外,国际贸易专业作为经济学范畴里的一门重点学科,必须重视科研活动。四、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1.培养目标的建构研究培养模式的建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培养目标,前面已经分析,我国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科学构建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面向”问题,要处理好教育的外部关系。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服务,要紧跟国际贸易发展的潮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国际贸易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定位”问题,要处理好教育的内部关系,教育是一个大系统,高等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务,通过人才和科研成果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育人”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都亟待提高。在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时,我们要把“育人”和“育才”、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既重智育,更重德育;既重理论,更重实践;既重知识,更重素质和能力,要显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培养目标时,国际贸易专业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人才发展趋势,使国际贸易专业具有鲜明行业特色,成为同类国际贸易专业院校的“品牌”专业。2.课程体系的建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的途径。在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课程体系的建构不是在现行课程之外增设新的课程,而是根据世界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变革传统的课程结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做到课程纵向横向的交叉渗透,补充新课程内容。要加强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注重国际贸易实务的练习,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综合教育,建立综合教育体系,通过增加第二课堂内容,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3.师资队伍的建构要实现培养从事国际贸易、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建立起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换句话说,就是既能做工程师,又能做教师。目前国际上国际贸易专业学校的师资构成,学术型和实务型教师的比例数为l:1。而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国际贸易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比较普遍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纯学术型教师,比较习惯于按学科体系组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职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加快国际贸易专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已显得十分紧迫。如何构建国际贸易专业院校高素质师资队伍,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要努力建设自身的专业教师队伍,作为自己教师队伍的常规部队。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送、下、带、引、聘”的方式。“送”,就是选拔部分教师出国进行深造,重点是针对从企业引进的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下”,就是让部分教师(主要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下基层锻炼。“带”,就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引”,就是从国际贸易企业中引进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聘”,就是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第二条途径就是借鉴其他国家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做法,聘请社会实践领域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实践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这个途径是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之一。五、结语通过理论分析,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构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我国国际贸易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1]陈学飞,秦惠民.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训.北京:中心编译出版社,2004.[2]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王强,宋协青等.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东北大学学报,2001,3

市场贸易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个性,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育思想,凝聚着教育主体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认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专业主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说等。

2.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活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体现了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要求,也是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依据。

3.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也包括由学校设计并组织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虽然教育教学活动的地点不同,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运行机制以及非教学培养途径等各方面决定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要理论和实务要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些理论为建构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制约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的生产力水平主要决定于科技发展水平。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结构、人才培养规模,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对于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来说,其发展规模与速度、专业的设置与课程的开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习条件的优劣,无不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制约。

2.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这里所说的社会制度,主要是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我国已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它就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我国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3.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潜在的制约因素。传统文化对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都有广泛的影响,其他社会因素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往往要通过文化传统的折射,即使生产力水平相当、社会制度相似的国家,其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模式、管理体制也不完全相同。发达国家,有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集权制,有的则是分权制;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上,有的重学术,有的重实践。这些都与该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关。外来文化同样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有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于日木、韩国、新加坡来说是外来文化,而现已成为这些国家文化传统组成部分;对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也是外来文化,如今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文化,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主导作用。

三、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在坚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的同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大体有以下一些。

1.紧靠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周济同志曾指出“要把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抓,在招生、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都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紧贴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必须加强研究毕业生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使专业定位、招生规模等都能按市场规律变化而变化。

2.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国际贸易专业是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的能力是建立在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之上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是指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教学的评估与改进等教学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同时必须注意贯彻“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

3.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原则

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经验表明: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学校国际贸易的企业相互合作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另外,国际贸易专业作为经济学范畴里的一门重点学科,必须重视科研活动。

四、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1.培养目标的建构

研究培养模式的建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培养目标,前面已经分析,我国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科学构建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面向”问题,要处理好教育的外部关系。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服务,要紧跟国际贸易发展的潮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国际贸易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定位”问题,要处理好教育的内部关系,教育是一个大系统,高等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通过人才和科研成果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育人”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都亟待提高。在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时,我们要把“育人”和“育才”、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既重智育,更重德育;既重理论,更重实践;既重知识,更重素质和能力,要显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培养目标时,国际贸易专业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人才发展趋势,使国际贸易专业具有鲜明行业特色,成为同类国际贸易专业院校的“品牌”专业。

2.课程体系的建构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的途径。在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构不是在现行课程之外增设新的课程,而是根据世界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变革传统的课程结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做到课程纵向横向的交叉渗透,补充新课程内容。要加强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注重国际贸易实务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综合教育,建立综合教育体系,通过增加第二课堂内容,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师资队伍的建构

要实现培养从事国际贸易、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建立起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换句话说,就是既能做工程师,又能做教师。目前国际上国际贸易专业学校的师资构成,学术型和实务型教师的比例数为l:1。而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国际贸易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比较普遍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纯学术型教师,比较习惯于按学科体系组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职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加快国际贸易专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已显得十分紧迫。

如何构建国际贸易专业院校高素质师资队伍,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要努力建设自身的专业教师队伍,作为自己教师队伍的常规部队。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送、下、带、引、聘”的方式。“送”,就是选拔部分教师出国进行深造,重点是针对从企业引进的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下”,就是让部分教师(主要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下基层锻炼。“带”,就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引”,就是从国际贸易企业中引进优秀人才

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聘”

,就是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第二条途径就是借鉴其他国家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做法,聘请社会实践领域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实践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这个途径是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之一。

五、结语

通过理论分析,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构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我国国际贸易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学飞,秦惠民.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训.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市场贸易专业范文第4篇

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以及竞争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要想深耕细分国际化市场,就需要中小企业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与自身核心能力相关的竞争力,借助于有限的资源在广阔的市场中进行企业深度创新,从而在国际化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取得一席之地。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全球经济环境中电商企业的代表,我们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充分的借助于这一优势,对电子商务进行深入系统的了解与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应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特色模式,在细分的国际化市场中展现企业价值[1]。我国的中小企业不断的借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东风,踊跃的融入国际化市场,但是理念、模式、资源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也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实现电子商务国际化进程中遇到了瓶颈。

1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

1.1中小企业国际化电子商务飞速发展

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电子商务在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影响下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头迅猛。中小企业在发展国际化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以B2B、B2C、C2C贸易模式为主,2015年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金额达到5.4万亿,发展规模已经达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5,2016年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金额达到6.3万亿元、2018年达到9.1万亿元、2019年达到10.8万亿元,预计今年(2020年)的国际化电子商务贸易金额将达到12万亿元。电子商务国际化贸易数据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增幅较大,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的成功来源于我国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各大中小型企业充分的借助于电商平台开展国际化的电子商务,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同时也得力于我国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201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税收政策的改革,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简化,提高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速度。

1.2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也存在多重问题

(1)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贸易以诚信作为基础,品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诚信代表,然而结合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模式以及现状进行分析,中小企业没有充分的重视品牌效应,品牌意识的淡薄使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环境中的诚信受到质疑。电子商务模式展现出的“同质化”特点,使商品在市场环境中的可替代性非常强,若缺乏品牌的力量,其附加值更低,当所有的企业都以价格优势来获取市场时,最终都将使产品利润受到严重的影响[3]。高度同质化的产品使企业在电商环境中很难发展出自己的品牌力量,这也是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环境中获取的利润低、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环境中并进一步加强品牌意识,发挥出企业和产品的特色,以质量作为信誉的突破口,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品牌,从而使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环境中得到更长远的发展。(2)缺乏专业化的人才。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全面改革转型时期,21世纪初期的“人才红利”优势已经逐渐消失,是否能够抢占人才市场已经成为了新时代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化的跨境电商人才,也成为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获取拥有外贸专业能力以及电子商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要相应的人才具有开展国际贸易政策、国际物流、外贸英语等一系列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现阶段在我国这类专业化的人才极度缺乏,一方面是因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时期不长,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与优化,专业人才的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没有通过后期的“充电”引导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领域中的人才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专业化人才的不足不仅限制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规模,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力和质量,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综合发展效果。

2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优化策略

2.1聚焦利基市场,创新品牌

中小企业借助于电子商务跻身于国际化发展市场,应对自己的企业发展特色进行重新审视,去寻找自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同时也找准自己的定位,将自己的特色展现出来,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在有限的市场竞争能力下,借助于有利的资源形成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独特竞争力,在国际化经济发展的大市场背景下于细分市场中站稳脚跟。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而不同的企业也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环境中,能够对国际化的大环境进行深入剖析,借助于对海外缝隙市场的有效识别和定位,创新出具有自己企业文化和产品特色的品牌,打造高质量特色品牌的产品,获取电商客户的信任,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以媒体类企业为例,在海外市场中,谷歌、领英这样的大型媒体公司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他们通过多年来在国际市场环境中的不断竞争与发展所获取了很大的市场份额[4]。然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类媒体公司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于欧洲、美国等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发达国家,而很多以小语种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对这类国际化的大型媒体适应能力却不强。因此瞄准市场方向,对以小语种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文化背景、文化特色进行分析,创新出符合当地人文特色、个性化的媒体产品,建立高质量的特色品牌,既弥补当地市场的不足,同时又在国际化市场环境缝隙中获取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以品牌立市,使中小型媒体企业在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环境中崭露头角。

2.2多头并进,打造电子商务国际化贸易的专业团队

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需要与信息技术为基础,同时需要兼具国际化贸易的能力,因此复合型人才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以人才为支撑打造电子商务国际化贸易的专业团队,从而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拥有独特的发展视角,拥有扎实的、过硬的技术和能力,才能引领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环境中更长远的发展与进步。专业团队的打造可以通过人才的内部培养以及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头并进才可能使企业快速的建立起专业团队。内部培养可通过对现有的电子商务国际化贸易人才进行知识的培训,企业内部多进行电商知识讲座、多进行国际贸易专业技术培训、多进行英语知识的夯实,都能使企业内部员工在国际贸易环境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力量。而外部引进人才则可以充分结合企业的产品优势和特点,结合自己的市场目标,招聘相对应的复合型人才,当然在现阶段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完善薪酬体系和晋升制度,为人才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是最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方式。

3小结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国际化贸易,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电商环境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品牌信誉低及及专业人才不足的挑战,战胜这些挑战便能够为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国际化贸易发展迎来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裴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小跨境电商国际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4(04):44-48.

[2]魏利平,邢文祥.跨境电商出口对我国品牌国际化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2019(12):19-26.

[3]吕扬.“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07):63.

市场贸易专业范文第5篇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构建

(一)“以岗为纲”,设置和构建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新型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图如下所示:

1•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然后再理解,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是基本功,基础不牢,专业难精。一般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3•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国际贸易行业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来确定,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

1•国际商务英语,含商贸英语、商务英文函电、英语口语等;

2•国际市场营销,含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等;

3•电子商务,含计算机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单证交换技能等;

4•国际贸易业务技能,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这四大模块中各有众多的课程组合,而前面三个模块的课程都是为后一个模块打基础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业务素质服务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各模块各门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要保证国际贸易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不受冲击和挤占,这就必须对各模块的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原学科的系统性,避免各课程内容的重复。可将相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例如,“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就可整合为一门课,电子商务的几门课可整合为一或两门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国际金融”课,可采取开讲座的方式,只侧重讲解与外贸紧密相关的内容。“国际商法”课程要打破原学科体系的框框,专讲其他专业课未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例如,WTO规则,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关托收、信用证的国际惯例等,相关课程已涉及到了,没有必要重复开设,可采取专题讲座方式讲授一些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相关的国际法律知识,这既节省大量课时,又达到扩展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效果。又例如,“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同样需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整合,删除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复的内容,专讲各种业务单证知识和单证制作的技能,把教学重点放到指导学生缮制业务单证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从事单证业务打下扎实的功底。另外,其他的课程也都可考虑进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分别做出详尽的方案,这里不再赘述。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发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岗为纲”的教学要求,为适应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的需要,国际贸易行业先后出台了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及单证员等资格证考试制度,凭有关机构认可发放的资格证书才能持证应聘上岗的普遍做法,应指导学生积极应试,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证的考试,这是应用型高校应尽的职责。专业资格证通过率的高低,这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前普遍要求参加有关资格证的考试,学校应组织开发有关资格证考试的“报关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报检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及“单证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等的编写和组织辅导工作,并使这些教材能有效发挥指导学生应试,大幅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这是国贸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学院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市场培养大批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采用“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实践性教学模块: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

(1)课程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调研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在《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实务》课程中,会有很多进出口贸易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收集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获得逼真的实训效果。同时,尽可能贴近业务和实际,收集实际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让学生学得踏实。

(2)考证实训项目。结合“双证书”制,要求学生获得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考证实训,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专业综合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报价与还价、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单证的缮制、审单付汇,验货收货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去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

实习基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同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订立实习协议;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到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商检局、商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如组织或鼓励学生参观港口、码头、仓库、生产车间,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货轮、火车车皮、大型拖车、集装箱、堆场、货物包装方式、海关监管场地等实物。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咨询相关问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归入这一模块。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实结,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指导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