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讯技术培训

通讯技术培训

通讯技术培训

通讯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通讯分场交换机班管辖的交换机、小光端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技术含量很高,是全厂通讯系统的“心脏”。这个班13名员工中,仅有1名男同志,如何发挥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维护好交换机以至全厂通讯畅通的关键,班组技术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认真抓好班组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并配合班长积极作好女工的思想工作,树立了通讯分场这个“窗口”单位中的“窗口”班组形象。

交换机终端管理是通讯技术前沿,比较难于掌握,对于44岁的班组技术员李玉学来说,这个年龄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可以说不是很容易的事了。爱人工作繁忙,她要照顾孩子上学,写作业,做家务,身患腰间盘突出,带病坚持工作。可她就是凭借一股坚强韧不拔的精神,与班长和全班人员一起把整个交换机硬件、软件系统维护得畅通无阻,连续多年设备运行率达到100%,超过省调度局标准。多次获得省局“红旗通信站”、厂文明班组、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

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她多次参加系统内培训班并到厂家进行实地培训,努力钻研掌握新技术。特别是我公司归属华电公司后,通讯设施的检修维护完全由我们自行承担,为了肩负起这重要的责任,技术员李玉学在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配合班长加强了对职工,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培训,并严格保证学习时间,班员培训时间全部达到54学时,培训率达到100%。选派出选手参加省电网通讯知识竞赛,取得了优胜奖。

***还发挥大姐的作用,努力做好班员的思想工作,增强班员的责任心。与班长一起把《电力系统通讯行业服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树立“窗口”单位的形象行业服务标准为准绳,开展了话务员文明用语活动、设立了170话费查询台等,受到了全厂职工的好评,树立了“窗口”单位的形象。

通讯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信息经济时代澳大利亚教育部出台了一个宏观地涵盖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的总行动计划;本文对此计划的目标框架,学习策略和进程作了介绍。

1998年12月。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信息经济的策略框架》(strategicframeworkfortheinformationeoooomy)。《框架》的第二条明确规定:对澳大利亚公民要进行适应信息经济时展的理念教育与技能培训。澳大利亚联邦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部长大卫·坎普同时指出:“科学和技术正日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适应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迎接新世纪的严峻挑战,澳大利亚公民必须寻找一切机会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为响应政府的这一号召,澳大利亚教育网络咨询委员会erc(theeciucatiannetworkaus-traliareferencec}mussiam)组织相关的效育和培训机构,特别是委员会下设的信息经济工作小组iewg(rnfo}rnationeoananyworming}p),起草并修改完善了《信息经济的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azaeducationandtrainingactiomplanfourtheinfoaxration}),并得到了联邦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ielya(ijep-armnentofeducation,trainingandyouthaffairs)的认可。wwW.lw881.comx.000年3月,教育部支持该行动计划出台作为指导性文件二并同意了基础教育的行动计划“‘在线学习“’(learninginanonlineworld)。职业教育的行动计划’“为信息经济而学习”(fleaableleaningfortheinforrnatiariecorbo-my)和高等教育的行动计划“更新更高(thewayforward)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信息经济的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是一个宏观地涵盖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的总行动计划,旨在提供共同的目标框架、学习策略和进程,以便所有承担教育与培训的部门各自努力达到国家的共同目标。

该行动计划强调教育与培训结构的改革和创新,同时要求在总的框架下,所有相关行业和部门要做到如下三点:

1.制订规划、采取措施以保证所有公民拥有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生活、工作、终身学习的技术和技能;同时确保为澳大利亚的信息经济培养大量的信息和通讯(ict)人才。

2.转变行业观念,充分认识信息经济对教育、培训和研究将产生深远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

3一重新审视商业的运作方式,以保证在国际国内的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摆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1.给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教师、培训者、研究者及所有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以帮助全民适应社会的改革与进步;

2.给教育、培训机构、研究所及图书馆提供价格合理的先进信.息和通讯硬件,并提供长期可靠的技术支持;

3.在网络资源开发、网上信息、网络运行管理方面增进教育与培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4,政府为教育和培训机构制订适应信息经济和知识社会的综合政策;

5.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以保证澳大利亚的教育和培训与国际环境接轨。

教育与培训行动总计划涉及五个相关的行动领域:人的素质;硬件保证;资源建设与网上服务;政策保障:网上管理与监控。每个领域同等重要,它规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措施。

行动领域一:人的素质

1.目标:

(1}所有公民能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创新能力,管理者、决策者、领导者能充分认识信息通讯技术在其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适应信息经济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2}培养足够数量的拥有信.息通讯技术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信息通讯及其它行业的需要。

(3}教育与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师、培训者、研究人员要率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和研究的实践当中。各级管理和决策者们要提高适应新形势的领导和管理水平。硬件供货商和维护者同样要迅速掌握先进技术。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2优先措施:

(1)在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所有课程中开设“信息通讯技术ici"’综合课程;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扩大教育与企业的合作;

(2)检查、监控教育和培训机构中现有人员的信息通讯技术水平;

(3}鼓励专业发展的措施,不断推出新的模式,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的绝大多数工作者能熟练地把现代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学习过程之中;

(4}鼓励运用信.息通讯技术研究有效的专业发展,鼓励研究运用现代技术和提高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行动领域二:硬件保证

1.目标

所有教育和培训机构的硬件提供者必须提供低价格、高质量的先进信息通讯技术设备,包括用户终端和大容量的网络设备,以支持有效的教学模式,使澳大利亚达到世界级的研究和培训地位;鼓励教育与培训部门内部的竞争,同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竞争的机会。

2.优先措施

为教育与培训机构提供价格合理、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带宽支持在线学习、教学和科研。教育和培训机构要:

(1}监控本系统带宽的供应和需求,包括成本因素和国际价格比较;

(2)监督资金和立法到位,以保证硬件供货商在国际竟争中以合理的价格经销带宽;

(3)及时提供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最新信息,以保证硬件投入的最佳配置;

(4}调查适应未来发展的带宽的最低要求,以及未来教育和培训机构硬件配置和数量的标准:

(5)调查研究资金投入和硬件维护的方式,探讨教育培训机构、信息通讯行业和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为硬件和带宽建设创造新的模式。

行动领域三:资源建设与网上服务

1.目标

(1}澳大利亚教育和培训机构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能力提供网上资源和服务以支持新的学习、教学与研究模式和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以及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与管理。

(2)澳大利亚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能力建立强大的网上教育和培训服务系统,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宣传澳大利亚独特的民族文化,并利用网上信息出口创汇。

2,优先措施

在网上资源建设和眼务方面,教育和培训机构要加强系统内部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其它行业的合作。教育和培训机构应该:

(1)通过项目资助、联合开发和其它方式推动澳大利亚网上教育和培训资源的建设;

(2}保证澳大利亚网上教育和培训资源的质量,包括技术标准、信.息管理标准和知识产权管理;

(3)建设澳大利亚教育网(ednaon-line),作为澳大利亚教育培训资源和服务的公共网关;

{4}调查企业战略的发展,预测澳大利亚网上资源建设的发展潜力,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注册用户,制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的措施;

(5)鼓励网上资源的创新发展研究和网上资源与教育学关系的研究。

行动领域四:政策保障

1.目标

澳联邦、州和区域政府出台统一政策,认可教育和培训机构在澳大利亚向信.息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关键地位。

2.优先措施

教育和培训机构要制定跨区域的政策,由联邦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事务部(mceetya)认可。并继续支持教育和培训系统研究信息经济问题的唯一全国性组织—澳大利亚教育网络咨询委员会(erc)的工作。

行动领域五:网上管理与监控

1.目标

政府出台相关的管理和监控规定,诸如知识产权、通讯、网上资源、域名、电子交易及数据保护等,以推动信息经济的发展。这些管理规定将对教育和培训行业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教与学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

2.优先措施

(1)制定和执行在教育和培训机构中合法使用信息通讯技术的计划;

(2)制定和实施未来通讯战略,以提醒教育和培训工作者注意当前和今后将要出现的影响信.息通讯技术使用的管理问题;

(3)确立与政府管理规定中相关领域的特殊地位,如版权和通讯;

(4)通过澳大利亚教育网络咨询委员会(erc)继续研究网上管理的若干问题。

在国家总的行动计划指导下,澳大利亚各州根据本地教育的实际情况,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发展规划,如昆士兰州就出台了《2010年教育发展战略草案)。《草案》明确指出:教师不再仅仅是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掌握熟练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过程。同时,信息技术在学校的管理中应发挥重大的作用。州教育权威机构并承诺:

1‘提供足够的计算机供学生学习;

2‘提供足够的计算机供教师教学与科研;

3.提供计算机网络系统供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交流,并获取广泛的信息资源;

4.提供丰富的网上课程;

通讯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and overall train of thought of 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nd illustrates the specific operation mode of 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from two examples of ZTE communications combin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3G college) and WenCan Die Casting Company "3+1" joint talent training mode, finally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promoting meaning of 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工科;人才培养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engineering;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44-03

――――――――――――

作者简介:蔡容华(1984-),女,福建仙游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学生工作研究。

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新兴的应用型本科办学机制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应用型本科,有效解决了高等教育资源紧缺与社会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对社会民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随之应用型本科规模的扩展,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办学质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引领着应用型本科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了一种深度校企合作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种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1-3]。

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之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也不断扩大。但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并且就业于企业和生产一线;另一方面随着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企业岗位的科技含量,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指标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大量的知识与能力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企业用人标准转变为以能否胜任工作为标准,看重的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的是面向现代化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面向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懂技术、会操作、具备生产组织、工程实施、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4-5]。

目前,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各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应用研究,有不少老师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总的来说,各项研究多是分模块进行,综合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将技术和管理融合方面。而当前,广东省正在进行企业的升级换代,从低端走向高端,因此,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6]。

2 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总体介绍

2.1 深度校企合作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校企合作是高等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将在校所学的知识技能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研究,一方面可以将企业应用的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探索更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开展应用性科研,开发更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该项目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其结果将对人才培养研究和指导实际生产均有积极作用。

2.2 深度校企合作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校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实习、实践基地,把学校的部分教学实践环节放在企业的生产实践,实行学分认可制度。第二,企业在学校设立固定办事机构,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校和企业之间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水平。第三,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的资助和培训机制,提高学生在本学科专业技术水平,再次提高学生在各类全国专业技能大赛中的成绩。第四,校企之间建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企业重点培养部分顶尖人才。企业录用学校拔尖人才之后进行人才的定向培养、继续深造、培训等,使其成为企业的重点培育对象。

2.3 重点和关键问题

①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通过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及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贴近市场需求,缩短与工程实际的距离,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能力。

②将结合项目的训练方式引入到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

③切实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动力缺乏和合作制度环境的缺陷,为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地保障。

④将广州学院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要点系统化,使之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⑤解决专业课堂教学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和校外实习紧密结合,努力将工科学生培养成高质量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本文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开展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广东文灿压铸有限公司的深度校企合作项目为例,探索深度校企合作的具体运营模式。

①与中兴通信联合人才培养(3G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科专业,是IT行业中应用较宽的一个专业,可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电子通信工程,包括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创新精神,毕业后马上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通信产品设计与开发,通信网络和电子通信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综合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本专业需要建设大量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及与企业环境类似的各种实训室。一方面我们要建立高频电路与通信原理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等专业基础实验室。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建立与各种通讯网络相关的应用型联网实训实验中心,例如:3G-TD-SCDMA实训中心,3G-WCDMA实训室,3G-CDMA2000实训室,2G-GSM实训室,数据通信系统实训中心,宽带接入系统实训中心,NGN综合业务实训中心,EPON无源光网络实训中心,光传输技术实训中心,程控交换窄带技术实训中心,视频会议技术实训中心,视频会议技术实训中心等。

②广东文灿压铸有限公司人才培养计划。广东文灿压铸有限公司与我校开展了初步的合作,签订了学生实习基地。目前在我校已建立的“文灿压铸校企合作工作室”及聘请文灿公司总经理为我校兼职教授,本项目开展期间将进一步开展校企的产、学、研合作,重点在于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在人才培养上除了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实习、实训等课程方面的合作外,重点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即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中,用人单位进入到培养过程中,并对部分优秀的人才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以及外派学习等,作为将来的尖端人才储备。

3 与中兴通信联合人才培养模式(3G学院)

3.1 3G学院校企合作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全球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成立于1985年。中兴通讯3G学院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于2011年5月成立,是广东省教育界第一所本科3G通讯学院,其通信工程专业,面向通信行业的设备制造商、3G运营商、3G服务和产品销售企业等,研发课程体系,采用特有的“MIMPS”教学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通信技术人才。

目前开设的主要专业有:“3G移动通讯”方向和“IP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应用”方向;学院已有两届学生,近400人;所有专业课均有配套实验室,其中广州学院投入600多万元建设通讯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中兴投资1800万元建设11个实训室,全面满足实践需要。

3.2 专业建设与目标定位

①培养目标模式: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专业方向,以现代电子设计、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为重要工具,构建以 “3G移动通讯”方向和“IP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应用”两个方向的宽口径培养目标。②教学管理模式:以学分制管理为基础,以选课制、主辅修制为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对教学管理的检验与督促作用。③培养过程模式:以高素质、强能力为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需要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现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统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突出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广州学院教师为主体,专业课、技能实操课以中兴通讯工程师和实训师为主。以学生为本,坚持培养过程的个性化。

3.3 3G学院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兴通讯3G学院定位于将中兴的企业培训模式与中国大学教育体系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产生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教育产品,培养出大批次更加符合我国通信行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①投资建设方面。校企共同出资,共同建设,通过现代经济合同的形式使校企成为合作伙伴,并能保障中兴通讯3G学院正常运转。

②管理方面。校企共同管理,学校为主要行政管理方,企业为协助管理方,保障中兴通讯3G学院得到有条不紊的管理。

③师资教学方面。学院专业技术课程由中兴NC教育管理中心承担,由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中兴通讯讲师授课;公共基础课程由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承担,由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老师授课。专业课教学模式引入“中兴通讯S.M.A.R.T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为在校学生创造出与企业相似的模拟职业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职业学习,并科学设置课程体系,运用具有企业特色的评估方式,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实现目标明确的自我教育设计。

3.4 3G学院人才培养成果简介

目前,中兴通讯3G学院依托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丰富的办学经验,正在欣欣向荣地发展着。校方和企业方将继续共同努力,打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NC教育管理中心和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签署了合作协后,2010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85名学生整体转入3G通讯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学习,2011年和2012年通信工程专业又分别招生190和250人,现在校生总数已达625人。2013年预计招生350人。

4 与文灿压铸公司联合人才培养

4.1 文灿压铸联合培养模式简介 在广东文灿压铸有限公司开展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建立的“文灿压铸校企合作工作室”及聘请文灿公司的总经理为我校兼职教授为契机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努力培育更多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与广东文灿压铸有限公司建立“3+1”人才培养机制。参与本计划的学生大学前三年在学校学习课程基础知识,进入大四毕业班可以到文灿压铸参加为期一年的实习,而且毕业设计的题目可以选择公司的最新项目。等到毕业后,可以选择进入到文灿压铸公司,部分优秀的毕业生能够进入卓越人才计划中,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4.2 文灿压铸校企合作工作室建立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与广东文灿压铸有限公司开展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计划,签订了生产实习基地协议。双方利用此平台开展科研活动,建立“文灿压铸校企合作工作室”,针对压铸工艺、模具设计等方面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并在学校建立专门的模具CAD教学实验室。随着项目合作的深入开展,我校聘请文灿公司总经理为我校兼职教授,开展压铸与模具方面的专业讲座与课程。并以此为契机,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努力培育更多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4.3 “3+1”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与广东文灿压铸有限公司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相继生产实习基地建立之后,我们又建立了“3+1”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上除了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实习、实训等课程方面的合作外,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开展“3+1”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即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贯穿到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可以结合用人单位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本科生的最后一个学期通常都安排毕业设计,参与本“3+1”人才培养的学生,在大四的毕业设计中,可以结合文灿压铸公司的最新科研项目进行毕业设计,并且在参与公司的实习过程中,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完成公司为期一年的实习后,参与“3+1”计划的学生可以选择进入到文灿压铸公司工作,进入公司工作的部分优秀毕业生有机会进入公司的卓越人才计划中。通过“3+1”人才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尽早适应工作的需要,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应用型本科深度校企合作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中兴通信联合人才培养(3G学院)以及文灿压铸公司“3+1”联合人才培养两家公司中推广与应用,在这两个例子中阐明了深度校企合作的具体运营模式,以及在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果。如果在应用型本科中大力推广本文提出的深度校企合作,将对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戴林富,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75-76.

[2]王杰臣,庹莉.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6):1-4.

[3]郑庆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结合浙江省温州市所属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教育研究,2008(7):103-106.

[4]卢立珏,叶育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7):57-60.

通讯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据悉,玉林市外出务工人数达116.78万人。截至2月16日,全市共举办了“服务返乡农民工暖冬行动”技能培训班75期,培训返乡农民工8000多人次,发放就业、社保、维权等方面的宣传资料14万多份,服务群众5万多人次。

北流市 本刊讯(通讯员 梁宗庆)2月4日,北流市开展“服务返乡农民工暖冬行动”启动仪式暨返乡农民工“汽车修理工”职业技能培训班,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当日,参加“汽车修理工”职业技能培训班的返乡农民工共40多人。据悉,2012年北流市外出务工人员26.5万人,务工总收入48亿元,是广西劳务输出较大的县市。

陆川县 本刊讯(通讯员 李 志)2月4日,陆川县开展2013年“服务返乡农民工暧冬行动”。该县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返乡农民工提供面对面服务,宣传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摸清返乡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情况、就业和技能培训意向,指导农民工合理合法维护自身劳动权益,以增强服务意识。此外,该县还以就业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为依托,针对农民工实际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对有就业技能培训愿望的农民工分批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就业技能,提高劳动素养和精神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以顺利实现就业。

博白县 本刊讯(通讯员 甘 毅)2月5日以来,博白县积极开展服务返乡农民工“暖冬行动”活动,送技术进村,送培训上门,送就业信息到家,切实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大力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全县开展了20期39个班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返乡农民工2150多人,已发放技能知识读本19890多本、社保政策宣传资料3.95万多份,提供政策咨询服务8960多人次。

兴业县 本刊讯(通讯员 郑薇薇 甘诗园)2月1日、4日,兴业县先后在2个镇村开展“返乡农民工暖冬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共1600多名返乡农民工参与了活动。活动现场设立了新农村政策、返乡农民工维权、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宣传咨询点。同时,发放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调查表》,为下一步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此外,兴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举办了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班。

人事天地杂志社2012年度

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2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新出厅字〔2012〕515号)要求,人事天地杂志社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执证资格进行了严格审核,现将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十天。如对以上名单有异议,请于3月10日前将意见反馈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举报电话:0771-5516029。

记者人员名单:李国君、梁 欢

通讯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信息技术学科首先应承担起信息伦理教育的重任。笔者力图通过对江苏、台湾地区初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信息伦理教育比较研究,探索与建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提供参考。

一、两地信息伦理教育的表述比较

(一)江苏的表述

江苏的信息技术课程名称为“信息技术课程”,《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依据的是《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江苏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江苏信息伦理教育在《江苏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表述为:“应注重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有关信息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责任心,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课程目标”中的表述为:“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主动防范不良信息,抵制不良信息行为,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课程分为四大内容,即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与交流,而信息伦理方面的教育内容融入在四个模块之中。如在小学第一阶段“信息与交流”中,提出了“注意网络交流中的文明礼貌”;在小学第二阶段,提出了“形成信息与交流中的责任意识并注意安全”;在初中第三阶段,提出了“能够结合实例说明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畅想未来”。

由此可见,《江苏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比较重视信息伦理方面的教育。

(二)台湾的表述

台湾的信息技术课程名称为“资讯教育”,学校使用的教材须经台湾教育部门审定,依据的是《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重大议题(资讯教育)》。

《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重大议题(资讯教育)》将“资讯科技与人类社会”作为“六个核心能力”指标之一,并在“基本理念”别提出“资讯科技工具的运用也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议题,如不当使用造成个人的身心伤害,知识产权的归属与侵犯,以及利用资讯科技犯罪等。故而,培养学生有效的使用资讯科技工具,并了解资讯科技与人类社会相关的议题,应是学校资讯教育的中心主题”。台湾《中小学资讯教育白皮书(2008-2011)》提出:“养成学生运用资讯科技的正确观念、态度与行为,是资讯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标。”

可见,台湾非常重视“资讯伦理”“资讯安全”“资讯相关法律”及“网络世界的影响”等相关议题,非常重视培养使用资讯与网络科技的正确态度,非常重视应用资讯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分享各领域之学习成果,从而提升人文关怀,增进学生合作与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两地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比较

(一)台湾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情况

台湾的“资讯教育”目前无材,但学校选用的教材须经台湾教育部门审定。笔者在与台湾审定教材的相关人员交流时了解到,教材审定时,要看内容与纲要是否匹配,否则不予通过。由于《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重大议题(资讯教育)》明确了课时数,“教育辅导团”在教师研习时,有明确的要求,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信息伦理教育。

台北市教育局2005年组织编写和出版了《信息素养与伦理》教材(国中、国小版),2009年重新修改为国中2版、国小2版和专题网站,由此建立了完整、持续的信息伦理课程教育。网站将书面教材影像化、课件化,供师生学习、下载。学生每一单元学习后,通过“学习单元”形式练习。

台湾行政领导的推动力度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将信息伦理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旨在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校园信息伦理及网络知识产权等观念。在2009年10月份举行的教材改版会上,“台北市教育局康宗虎局长跨刀演出,扮演‘诸葛亮’,只为再一次强调本教材所代表的重要性与价值”。2011学年度,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动中小学“资讯素养与伦理”实施计划,每学期依授课单元为审核标准,并根据“学科教师”与“资讯教师”职能的不同分别给予奖励。

台湾非常重视以“资讯素养与伦理”为主题的教师研习。以台北市为例,台北市教育局组织的“资讯教育辅导团”,对所有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有关“信息科技与人类社会”的轮训,“资讯教育辅导团”每学期举办“资讯教育论坛”,举办多场“种子”教师的培训研习,与各校资讯人员双向交流,为教师提供了有关电子书箱、资料。

台湾教育部还组织录制了《资讯素养与伦理》网络影像资料,供教师下载学习(http://distance.shu.edu.tw/moe/)。资料共分五大模块:资讯素养、资讯识读、资讯社会、资讯伦理、网络安全与行为。通过网站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在线学习、培训,了解“资讯法律”的知识;网站还及时更新,提供有关资源。

台湾许多中学在校园网上建有本校特色的“资讯素养与伦理”专题网站。

(二)江苏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情况

江苏地区初中学校一般使用的是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制的《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教材。在教学中,虽然也有教师在信息伦理教育方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但总体来讲不尽如人意。在《江苏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由于没有规定信息伦理教育方面的课时要求,加之教材中信息伦理教育内容篇幅较少,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伦理教育显得非常薄弱。现行的信息伦理教育寄希望于教师自发地在信息技术知识教学中穿行,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从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只关注信息技术课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信息伦理的剖析与濡染,即使必须涉及信息伦理教育,也往往一带而过。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接受到有深度的信息伦理教育。

我们对某区部分初中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信息伦理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针对“游戏软件不管有无版权,都想会玩,不会抵制”这一项,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的学生之和超过了半数;又如针对“在网上看到或遇到一些不健康的图片, 你会直接回击、进行批评”这一项,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的学生之和仅占所有被调查学生的20%;等等。

相比于台湾,在教研和培训方面,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培训的多,教学方法、技巧研究的多,在信息伦理方面的培训较少;在学生各类竞赛中,针对技能方面的比较多,自觉融入信息伦理教育的活动较少。调研情况还说明,教研员一般不提供有关信息伦理方面的法规、文件,也看不到有关信息伦理专题网站。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信息伦理教育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其一是管理者、研究者、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信息伦理意识淡薄;其二是信息伦理教育在《江苏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表述较为笼统,教材对此呈现的方式又较为隐性;其三是教学研究人员比较注重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信息伦理与道德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教学视导中有关信息伦理教育方面的检查、评比较少;其四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技术培养,而淡化或忽视信息伦理教育。

三、两地信息伦理教育比较的启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大陆地区网民规模突破5亿;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规模为3.92亿,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比例为98.9%,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30.2%。

目前,未成年人因为沉迷于网络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而犯罪的案例常常见诸报端。信息技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上,预防信息犯罪、克制网络成瘾等伦理议题应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信息伦理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正确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下信息技术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教育观

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带给人类效率和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意想不到的伦理道德问题。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是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江苏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应注重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有关信息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责任心,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应该说,这样的要求十分明确,但关键在于落实。这其中,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教育观是前提条件。

首先是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学研究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从台北市教育局长在《资讯素养与伦理》会上“跨刀演出”,扮演“诸葛亮”,宣传信息伦理教育的重要性的案例,从台北市“资讯教育辅导团”每学期举办“资讯教育论坛”等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台湾对信息伦理教育的理解非常深刻。从台北市教育局建立的专题网站上,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在正确的信息伦理教育观指导下,推进信息伦理教育的工作是多么扎实而有效。

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某些信息技术可能很快被更新,某些技能、知识也可能很快被遗忘,况且我们也无法穷尽所有的信息知识与技能(尤其是软件的操作功能),但形成的良好信息素养将使人终身受益。为此,对于有些应用软件,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宁可讲得浅一些,而应在信息伦理教育上多深入一些。

(二)细化信息伦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强调要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信息伦理教育,但往往寄希望于教师自发地融入。这种方式对教师教育能力特别是教育艺术有很高的要求。为使信息伦理教育便于实施、便于操作,我们应将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加细化。借鉴台湾信息伦理教育经验,我们可从资讯素养、资讯识读、资讯社会、资讯伦理、网络安全与行为等方面增加内容,建构教育目标,并赋予一定的教学时数,将信息伦理教育系统化、具体化。

由此,我们在对信息技术纲要或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时,更应对信息伦理教育提出刚性指标;在教材编写方面,要安排专门章节,强化信息伦理教育的实践操作。

(三)对现行教材进行重组和拓展

鉴于目前《江苏信息技术课程纲要》对信息伦理教育目标表述过于抽象,我们应对现行教材进行适当重组和拓展,借助改编教材构建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详细的学习内容。这样,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度挖掘与教学相关的信息伦理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伦理素养。

下面,笔者借鉴台北市教育局编制的《资讯素养与伦理》,以《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为例,对教材中隐含的信息伦理内容进行发掘(如表1),以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信息伦理教育提供示范。

(四)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伦理教育的培训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