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最末端,餐饮服务食品具有饮食习惯的多样性,食物链的复杂性和安全风险的积累性等特质,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和压力。由于来自食用农产品和水产品养殖、食品生产及流通环节的产品均可能作为餐饮环节食品的原辅料,上游环节存在的各类食品安全风险将积累在餐饮环节并有可能引发食品危害事件。餐饮服务环节是食源性疾病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环节。自2004年以来,媒体相继报道了多起涉及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其中包括“苏丹红”、“瘦肉精”和“口水油”等事件。从相关数据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疾病在餐饮环节中占据了70%之多,因此,加强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势在必行。

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分析

餐饮服务是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即食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从我国餐饮服务的门槛标准来看,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且餐饮环节管理水平也比较低,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安全风险意识,尤其是大部分餐饮环节机构还没有完全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与诚信服务的理念。另外,餐饮食品服务机构在原材料选购以及加工销售、餐具消毒和场所卫生等关键环节上还存在着差距,尤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安全技术的支撑,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消费整个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食品品种比较多,制作工艺复杂,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必然为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这些方面:

一是由于相关因素的限制,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不能及时对加工后的食品实施监测检验,这是导致无法保障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是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制作工艺相对复杂涉及到的材料较多,需要加入大量的调味剂与添加剂等等,也会影响到监测检验工作的开展。

三是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复杂的反应,产生很多不可预测的物质,甚至有些有害成分的浓度较低,这就为监测检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是餐饮业涉及到人员较多,这就导致需要监测检验的对象主体增大,由于我国餐饮食品服务监测检验资源和能力极其有限,必然会增加监测检验工作的难度。

新形势下我国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的开展

目前,从餐饮环节食品安全危害的现状来分析,我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危害来源主要包括: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3类有害物质。生物性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菌(细菌、真菌、病毒)的危害及寄生虫危害;化学性质的危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体现毒素(人为霉素和天然霉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添加剂等,会影响到人的生命安全。

由于我国餐饮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区设置不同的标准从而开展餐饮环节食品监测检验工作,进一步把握不同地域危害所形成的必然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餐饮环节食品监测检验工作。监测检验工作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开展:一是重视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获得食品安全知识,强化自我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二是不断加强餐饮环节食品监测检验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做好对食品安全危害方面的评估与预测,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能够及时进行控制。四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食品危害信息的共享。五是,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对相关食品安全监测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

眼下,快速检验正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要重视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快件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不仅可以节省检验检测资源,满足日常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而且能大大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

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做好新形势下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的重要内容,是依法行政,维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市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不断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各环节专项整治,深度推进实施了食品药品“两网”建设,连续三年组织县城所在地乡镇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无假劣食品药品乡镇创建”和以“五进”(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户、进工地)为主的社会宣传活动。特别是各级卫生部门围绕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品种着力开展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环节专项整治,有效解决影响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问题,实施了餐饮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较好地落实了各项规范化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全市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食药监管部门履行监管新职能面临的形势任务还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餐饮业规模较小,90%以上为小餐馆、小吃店,业主和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法律意识不强;二是全市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事餐饮经营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还普遍存在无证非法经营的问题;三是硬件设施差,特别是小餐馆、小吃店的卫生设施、设备简陋;四是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五是餐饮食品原料采购渠道混乱,集中供应配送率低,索证索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六是少数餐饮服务经营者存在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违规行为,有的甚至有使用劣质食用油的问题;七是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以公益讲座、免费体检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八是农民的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淡薄,特别是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量大面广,存在监管盲区,群体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各县(区)局要高度重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管工作作为一件大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组织实施,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全市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以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为中心,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夯实基础,抓住关键,深入开展餐饮、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着力推进监管职责到位,坚持治理整顿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企业自律与依法监管相结合,加快建立健全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管责任体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监管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模式,全面提升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以《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宣传贯彻落实为切入点,着力营造良好的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社会工作氛围。

全面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宣传培训,各县(区)局要认真制定宣传方案,进行周密安排部署,扎实组织开展好以“五进”为主的社会宣传,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监管法律法规、科学合理饮食常识和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管职能。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在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开辟“食品安全专栏”,及时宣传报道监管动态,曝光典型违法违纪案件,紧急“餐饮消费”安全警示,为全面履行新职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等法律纪念日、农村集日、节会,广泛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向群众现场讲解法规政策,普及科学合理饮食常识,宣传保健食品安全知识,营造人人关心、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把广大群众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道道防线,织就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网。要在系统分析餐饮服务工作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创新培训形式,由市局统一编印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教材,采取集中培训、上门告知“双管齐下”的方式分批逐一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确保培训率达到95%以上。通过向社会公告、上门告知、集中培训和餐饮食品安全社会宣传活动等方式,促使餐饮服务经营者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增强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法律意识,积极指导督促其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不断强化餐饮服务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餐饮食品安全意识,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三、从基础的监管环节起步,从最关键的监管环节夯实规范化管理工作基础。

按照市局统一印制的《市餐饮服务单位调查摸底表》,对全市各类餐饮服务经营者逐一调查摸底,全面建立起餐饮服务单位监管档案,逐步建立完善电子监管档案,全面准确掌握餐饮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靠实餐饮食品安全责任,与餐饮服务经营者逐一签订“第一责任人”责任书,并发放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规告知书。

在餐饮服务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科学合理、规范统一设置公示栏目,公开上墙《餐饮服务许可证》、《监督明示公约》、《从业人员培训健康证书》及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标志。同时,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和餐饮食品安全培训档案。

借鉴药品日常监管的成功经验,在餐饮服务行政相对单位建立并推行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记录制度。对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的内容要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合理设计检查项目,细化量化扣分标准,并全力推进落实到位。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关,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督促落实餐饮加工不添加非食用物质、依法采购、使用、保管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严防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严格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盖有单位印章或负责人签名的采购清单。

切实加强餐饮食品抽验监测工作,根据餐饮服务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制定区域内餐饮食品年度抽样监测计划,对照抽样计划和抽样程序做好餐饮食品抽样检验工作。要加强凉菜、熟食卤味、盒饭、食用油脂、一次性餐具等高风险重点品种的抽验工作,有效保障餐饮食品质量安全。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严格落实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督促其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并加强餐饮具消毒监测,确保不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具、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严格落实环境卫生管理、场所及设施管理、设备及工具管理、质量验收、有毒有害物管理、投诉管理等制度,全面建立物品台帐、管理档案和各类记录,确保就餐场所,操作间、操作人员卫生,设施设备等达到规范、安全的要求。

围绕保健食品监管职能,全力推进落实规范化管理措施,在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逐一开展调查摸底、建立监管档案的基础上,开展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专项检查,规范进货渠道,建立进货查验工作记录,建立并推行保健食品进货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严把入口关,切实保障保健食品质量安全。

四、着力推进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切实解决影响群众饮食安全的隐患问题。

深入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项整治,各县(区)局要针对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整治重点、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整治成效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确保全面推进落实到位。重点解决以下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餐饮服务单位无证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有效解决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等突出问题;二是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馆等为重点单位,加强与教育、建设、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配合,切实解决从非法渠道采购和使用食品原料,生熟交叉污染等突出问题;三是以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消毒为重点环节,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提出预防和降低风险的防控措施,有效解决安全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餐具消毒不彻底的问题;四是严厉查处餐饮经营单位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处理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使用劣质食用油和废弃餐厨油脂等突出问题;五是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使用、保管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有效解决餐饮服务单位超越使用范围和标准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六是严厉打击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查处违规经营保健食品和伪造、冒用保健食品标签标识的行为,严查以公益讲座、免费体检、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规范委托加工行为。

五、标本兼治、立足之本,切实推进餐饮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推进餐饮食品安全供应网络建设,选择有合法资质的主体企业(市场、基地)开展餐饮食品原料集中配送,并协调有关监管部门落实规范化管理措施,确保米、面、油、醋、肉、菜等大宗食品全部实现配送,做到原料采购来路可追溯,质量问题有着落。大力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确保县城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和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全部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根据餐饮服务经营者的业态,实施市、县、乡、村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制定《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推行餐饮食品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切实做好经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记载。坚持年度诚信等级评定制度,将等级评定结果通过各种形式予以通报,褒奖守信、惩戒失信,对严重失信单位列入监管黑名单,有针对性地加大监管频次,促使企业把诚实守信落实到经营的全过程。加强与“三员”的联系,利用“三员”双月报告的相关信息,及时处置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宣传投诉举报电话,落实举报必查、查实奖励制度,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切实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

六、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应急防范,推进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在相关职能调整后,及时制定市级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县(区)要进一步细化措施,建立健全县(区)级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畅通信息收集渠道,按照相关要求报告餐饮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确保一旦发生事故,积极应对,妥善处置。要加强对餐饮服务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单位的风险监测。强化重大活动和节庆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全力防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针对餐饮食品安全面宽量大、监管力量不足、存在监管盲点的问题,要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总体要求,在当地政府和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进一步强化餐饮食品监管工作中的协调和配合,特别要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加强部门协作,靠实行业管理责任,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各项监管工作任务的有效推进落实,真正形成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食品安全认识

目前气温迅速回升,导致各种细菌繁殖较快,食物极易变质、腐败,引发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可能性较高,特别易发食源性疾病。各区市县局和分局要高度重视,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站在讲大局、保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吸取以往各地食物中毒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针对春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特点,结合当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亮剑行动”,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研判形势,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严防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共筑餐饮食品安全防线。

二、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力度

要针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难点、热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春季消费特点,突出监管重点,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要结合抽检和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深入排查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以餐饮服务集中区、旅游景区、地方特色小吃聚集区、城乡结合部等为重点区域;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大中型餐馆、农村集体聚餐、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家乐”、小餐饮等为重点单位;以凉菜、裱花蛋糕、生食海产品、饮料现榨、水果拼盘等为重点品种;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晨检制度的落实情况、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再加热、食品留样等重点环节的综合治理,特别针对各类专间和单独操作场所是否达到操作规范要求、食品的加工贮存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是否有未经许可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

三、加强宣传,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要强化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健全和落实内部管理制度,增强诚信自律、守法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等新闻媒体,加大政策解读、监管动态等宣传力度,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健康消费,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字】:饮食现状; 传统饮食文化; 运用

【中图分类号】TS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2年7月20日,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媒体交流论坛在北京举行。指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所有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约为69%”,并指出饮食问题是慢性病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改变不健康的饮食现状,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

1. 中国当代饮食现状

1.1饮食养生热潮鱼目混杂,难辨真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精神文明不断丰富,中医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吃饱”,“吃贵”;而是“吃得卫生”、“吃得精”、“吃出健康”。也不再是“有病才医”,而是“未病先防”、“延年益寿”。于是,养生热潮接踵而至,电视里养生节目盛行,互联网上各种养生网站相继出现,许多不法分子趁机而入,不少消费者也因此受到伤害,同时出现了许多荒谬的现象,如张悟本: “绿豆包治百病”,绿豆价格瞬间在各个城市疯长。

1.2饮食多元化

饮食多元化即“食物种类丰富”、 “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融合”和“各国饮食文化融入”。 食物种类丰富是指食物、饮品多样化。随着农业发展,蔬菜大棚的出现使食物不再受季节局限,冬季仍可吃到夏季盛产的蔬菜;新兴食物丰富了食物种类;添加剂的应用使许多食物得以长期储存;速冻技术的发明和交通运输发达使许多食物得以长期保存并远程运输;新兴饮品啤酒、奶茶、果汁、咖啡、碳酸饮料等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饮生活”。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成为当代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藏族的糌粑、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蒙古族的手抓肉、白族的乳扇等。饮品有青稞酒、藤酒、马奶酒、酥油茶等。随着经济、饮食的全球化,许多外国美食成为中国饮食的重要部分,如汉堡、炸鸡腿、炸薯条、比萨饼、可口可乐、咖啡等,目前,麦当劳在华门店数量超过1400家,而这类店正是油腻、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来源。这些“洋快餐”以肉食为主,植物性食物极少,其饮食结构极易引发各种慢性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还有不少国家的饮食文化也融入中国,如韩国料理、意大利牛排、日本寿司等。

1.3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即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符合国家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1]近年来,许多不法分子违背食品安全法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各种食品安全事件被频频曝光,食品安全隐患日趋恶化。安全卫生是饮食的前提,只有安全卫生得到保障才能追求饮食的营养、质量。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3.1食品生产过程

动物在养殖过程中食用不合格的饲料,人们食用该肉类后引发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危害,如“瘦肉精事件”;蔬菜水果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毒物残留食物中,人们进食后引发急慢性中毒等,如青岛连发的韭菜农药超标致食用后中毒事件;水果中各种化学制剂的使用如催红素运用于西瓜、番茄等。

1.3.2食物加工过程

食品加工过程中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达到防腐、抗氧化等目的,许多厂家非法滥用防腐剂、染色剂、香精,如“三聚氰胺奶粉”,此外,为了节约成本选用变质且被污染的食物导致胃肠道疾病、急慢性中毒,如 “病死禽畜肉类加工”。

2.现代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2.1饮食不洁

《金匮要略》:“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意指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宜食用,食之有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饮食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有钱便能吃到各种美食,然而,许多企业为了利益违背食品安全卫生法,销售不合格产品,导致许多细菌被我们吃下去,如选用腐败、变质的食材,食用这类食品轻则腹泻,重则中毒。饮食不卫生是当代社会的一大不良现象。

2.2饮食不节(饮食无时和食量无节)

一日三餐应遵循早吃早,午吃饱,晚吃少,然而现代生活都习惯晚吃好、吃多,生意应酬、朋友聚会、团圆饭都在晚上。中医认为晚上属阴,机体处于抑制状态,功能较弱,此时肠胃消化能力和机体对营养需求较少,若大量进食,会加重肠胃负担,轻则失眠,重则导致肥胖、胃肠道和心血管疾病。食量无节即暴饮暴食,随着饮食多元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吃到各个地区、民族、朝代、国家等各种风味美食,这就是我们暴饮暴食的根源。“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导致消食积滞,损伤肠胃,引起各种慢性病。因此,这样的饮食方式有待改进。

2.3饮食偏嗜

互联网上曾盛行:“我辛辛苦苦爬到食物链顶端就是为了吃肉的。”这正体现了饮食偏嗜的现象,部分人忘记了中国传统膳食结构,主食由谷物转为油炸食品、肉食、甜食、辣食、冷食、烧烤、油炸、膨化食品、酒等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的饮食。饮食偏嗜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而肥胖是各种慢性病的主要诱因。

3.传统饮食文化对当代人群的指导

面对当代不健康的饮食环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饮食文化的优越性,坚持传统饮食习惯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未病先防、建立正确的饮食养生观。二、坚持平衡膳食结构、补充人体所需气血精津液营养。三、健脾养胃、调理阴阳、三因制宜。四、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按时规律进食,远离不健康的食品。五、辨证进食,根据自身体质合理搭配饮食,真正实现饮食养生。

4.中医传统文化指导健康饮食运用

传统饮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整体观和辨证进食方法,坚持“审因施食”、“三因制宜”、“辩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遵循“阴平阳秘”的健康观;“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去除诱因,健脾调胃”的养生观,[2]使机体维持动态平衡,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国传统饮食方法是最科学的饮食方法。

面对当前各种不健康的饮食现状,我们应当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传承中医传统饮食文化,积极改善我们不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对此我们将以两条路线指导人们健康饮食。

第一条是“社区路线”,通过社区医疗护理开展健康饮食咨询,弘扬传统中医饮食习惯,使中医饮食养生观念深入人心。近年来,社区护理在中国发展蓬勃,其上门进行健康教育,更是惠及社区各个家庭。我们可以先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中医传统养生知识,然后开展健康咨询,接受别人饮食咨询或主动上门服务,医护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并运用中医理论及技能,熟知一些常食食物和家常菜养生功能,进而能够帮助咨询对象全面分析,介绍相应饮食食谱、指导其宜食宜忌。

第二条是“餐饮路线”,是通过饮食养生餐饮店直接传播中国饮食养生食疗和药膳文化。培训相应的厨师,制定养生菜谱;培训点菜员,使之能够对客人的养生目的和身体现状进行分析,介绍相应的食补菜谱供顾客选择,同时向顾客介绍平常饮食生活宜食宜忌。

通过以上两条路线,科学的指导人们健康饮食,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并且推广中医文化的目的,使老百姓真正了解中医文化。

参考文献:

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制订并印发了相关文件

根据省、市局有关文件精神,我市及时制订并印发了《市关于加强夏秋季食品经营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做好食物中毒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安排、及有关要求;同时,下发了《市严厉打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四打击二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突出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内容。

二、加强了当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端午期间,我市为保障游客饮食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结合实际工作,对旅游景点餐饮进行重点监控,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餐饮食品安全牵涉面广、关注度高,如应对不及时、处置不稳慎,不仅会造成工作被动,还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我局充分认识到当前预防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了监管责任的落实,要求抓紧抓实各项餐饮食品安全工作,针对各监管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排查整治,不能有丝毫懈怠和放松,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突出重点环节,加大监管整治力度。在总结分析研究以往发生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基础上,针对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根据省、市安排部署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稽查力度,及时排除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重点对旅游接待、景区及周边、农家乐、排档等餐饮单位,以及大型企业、工地食堂进行监管;重点落实工用器具、操作台面等严格消毒,生熟分开,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禁止冷、生食品供应团队餐,对群体性聚餐的单位一律要求提前48小时申报,并规范留样,禁止有毒有害动植物,餐饮单位禁止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严厉查处超范围经营凉菜、生食海水产品、无证经营和其它严重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