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范文第1篇

在2013年的北京市政协会议上,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园长朱敏女士提交的提案,关注的是幼儿园保健医生培养问题。之所以会关注这个问题,朱敏认为,在幼儿园,保健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为孩子打预防针,早晨看看孩子有没有传染病,也不仅仅是卫生消毒,更重要的还有均衡膳食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保健医生承担的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常常被大家所忽略,很多幼儿园都没有职业保健医生。”

在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幕:在一个小角落,老师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小医院,在医院里,小朋友会按照他们自己的喜好,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孩、妈妈,就跟“过家家”一样。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要扮演妈妈,推着自己的病孩子到医院看病,中途不得不跟医生和护士打交道,需要沟通交流。“这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爱心、责任心非常有帮助。”朱敏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自信心,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关心别人,会合作,当然还有创新精神。我们所有的教育内容在选择的时候,都会集中到这几个元素里边。”

从事幼教事业十多年,朱敏一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钻研,“让所有的孩子在他们原有的水平上通过我们的教育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是她最大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她倡导“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的民主教育观。

学前教育弄潮儿

进入教育领域,朱敏坦言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早在中学时期,她就有一个很大的理想,立志要做一番大事,甚至是成就人类那样的想法。那个时候朱敏就觉得医生是很高尚的职业,所以在高考填志愿时,她选择了首都医科大学。后来在北京某医院儿科实习的时候,朱敏遇到的一件事情,让她对当医生产生了动摇。

有个唐山农村的小男孩,因为家里照顾不周,结果误食了治疗精神病的药,出现中毒症状。最后这个孩子的生命是挽救过来了,但是孩子的大脑却受到了严重损害,造成智障。这件事情对朱敏的触动很大,让她觉得医生不再是原先认为的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只能挽救孩子的生命,却拯救不了孩子的前途。朱敏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是在爸妈单位的幼儿园度过的。如果那个小男孩的家长也能让他上幼儿园的话,他就不会误食药物,悲剧就不会发生。

猛然间,朱敏萌生了从事幼教事业的想法。

1994年,朱敏所在的锡华集团准备筹建一所幼儿园,她毛遂自荐,参与了幼儿园的筹备工作。在此之前,朱敏也有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她自己的孩子上了一家公办幼儿园,没几天就发生不愉快的事,孩子磕破了头。当朱敏去接孩子的时候,还没等问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幼儿园的老师就先说了,“你这孩子太淘气了!”最后,朱敏给老师道歉了事。这件事情让朱敏立志创办“对家长和孩子负责的幼儿园”。1995年,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正式招生,朱敏做了园长。

做了园长之后,朱敏首先强调的是要去爱孩子,保证孩子不能有生理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伤害。然后才是管理上的调整。

弃医从教,朱敏自知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她在业余时间去北京师范大学读了一个学前教育的在职研究生。那3年时间里,朱敏是带着很多问题去学习的,让她受益匪浅的是,对教育理念更加清晰了,知道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在朱敏的幼儿园里,独具匠心地设置了一个教研中心。朱敏说,幼儿教育绝不仅仅是看护,更重要的是找出教育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深入地完成系统的儿童潜能萌发工作。从研究入手,以教育研究保障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水平,这是朱敏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

民主教育观开创者

朱敏曾多次考察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每到一个国家,她都要详尽地了解人家的教育理念、心得和方法。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朱敏总结多年的教育实践,率先提出了“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的独特教育观,并立足于婴幼儿多元智能的启迪,将多元文化及双语教育整合成“国际化”课程体系,成功将蒙台梭利教学模式与国内五大领域课程渗透,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二十一世纪教育之路。

朱敏解释,“蹲下来讲话”,是说教师和孩子应该平等地交流,不能让孩子觉得老师高高在上;“抱起来交流”,是说教师在幼儿园是一个替代母亲的角色,应该对孩子有一种母亲般的呵护;“牵着手教育”,是说老师是教育者,应该以教育为主,不能任由孩子的想法。牵着孩子的手,引导他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以前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虽然我很爱他,但是从来都是高高在上的,我跟他说话的时候我都低着头看他,小孩永远是仰着脸,我觉得他有点害怕,跟我有距离。后来我试着蹲下来跟他讲,我目光跟他平视的时候,我们俩的感觉都不一样,我自己觉得心就柔软起来了,孩子也不再那么恐慌了。”朱敏说,“交流的方式非常重要,其实这体现真正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10多年来,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以“民主、和谐、人文、创新”的办学宗旨,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科学的教育方法、出色的教育成果蜚声幼教界。如今,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投资近亿元人民币,在北京地区拥有分园十余所,以及全国最大的幼儿园——北京亦庄国际幼教城。在园幼儿总数5000余名,教职工1000余人。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已逐步在全国各地设立了数家国际高端幼儿园区,这意味着二十一世纪系统、专业的教育模式即将覆盖全国学前教育产业,并最终走向国际。

中西文化传播者

现在出国留学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家长把这种国际化的教育从基础教育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对此,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制定了一套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

朱敏认为,首先孩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那他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就没有根。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根基,未来他怎么跟同胞打交道?怎么沟通?“中国文化是孩子成长的根。众多外国人都在关心中国文化,我们的孩子更有理由,更应该责无旁贷理解中国文化,包容中国文化,更应该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另外,西方文化对孩子也非常重要。世界因为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小,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孩子也有影响。朱敏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刚刚开园的时候,曾经聘请了一位美国黑人教师,当时有一个2岁多的小朋友,一看见这个黑人教师就被吓哭了。因为孩子觉得这个黑人教师跟他见到过的其他教师长得很不一样,他害怕。“其实这种害怕也是需要文化的渗透和理解的。所以我们把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的价值观跟中国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让孩子对所有文化能够有所包容,充分理解,最后能做出正确选择,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朱敏的这个理想,得到了家长的认同。

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爱弥儿;自然教育;教育问题;教育策略

《爱弥儿》是18世纪卢梭的一本重要的小说类教育著作,该书描写了主角爱弥儿从出生到二十多岁时期所受的教育。书中的爱弥儿是在卢梭自然教育的观念下成长起来的,这些教育方式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18世纪的大环境与当今已经不同,当时人们的观念还较为落后,因此《爱弥儿》中的教育观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笔者就分析了《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观念,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育现状,总结了我们改善教育的一些方法,希望能为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一、《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观念综述

1.自然教育的含义

所谓自然教育,就是在尊重自然事实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教育,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自然教育的观念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然。第一是尊重孩子的自然年龄,孩子从出生以后,是会不断成长的,但是其不会一出生就走向成熟,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只有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年龄的自然差异,这与我国“因材施教”的观念是不谋而合的。在《爱弥儿》当中,卢梭着重强调了年龄这一自然因素,并提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第二是尊重孩子的自然独立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也有存在的权力和意义,因此卢梭认为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价值,不能将自己的教育强加于孩子,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爱好、能力、特长等进行教育,让每个孩子的价值都得到应有的体现。第三是尊重孩子的地位,卢梭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生而平等的,但是由于阶级、贫富、职业等因素影响,他们所受的教育是不平等的。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教育的平等,反对这些外在因素的限制,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权利意识。

2.自然教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

(1)两岁之前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认为两岁之前的孩子处在婴儿时期,思维、观念等尚不足以接受正规的教育。而这一时期的孩子身体较为单薄,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因此,卢梭建议我们在这一阶段主要注重孩子的健康。首先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体魄,以应对人生未来的事情。其次要关注孩子的精神健康,让这一阶段的孩子保持愉快,避免其受到负面的精神影响,从而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2)两岁至十二岁时期

卢梭认为,两岁到十二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对外界的感知十分敏锐。但是在这一阶段中,孩子的思想尚不成熟,而且理性思维能力还没有成型。所以,我们在这一时期的教育应当针对感知教育,培养孩子的全面感知力,使其具有更好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活泼开朗,我们在教育当中应当注重保持孩子的愉悦心情,避免使教育变成他们的负担。

(3)十二岁至十五岁时期

十二岁至十五岁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趋于成熟,而且也表现出一定的欲望。因此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针对孩子心理的日趋成熟,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智力,多带领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在面对社会问题的时候变得更加睿智。针对孩子萌生的欲望心理,我们可以教孩子劳动,让孩子明白劳动的价值。

(4)十五岁至二十岁时期

十五岁至二十岁是孩子欲望逐渐变强,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强、思考能力强。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引导其不断地思考和学习,并对其进行素质道德教育,引导其走向正确的道路。

二、《爱弥儿》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1.孩子的主体地位遭到忽视

读过《爱弥儿》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卢梭在书中很少提到爱弥儿对自己的教育,其教育都是来自于外人。当前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应当有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两种,而自我教育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说中,爱弥儿似乎变成了一张的任人描画的白纸,而没有一点自主能力。教育是针对孩子的,最终的受益者也是孩子,因此孩子才是教育的中心和主体,这种孩子主体地位的缺失是卢梭自然教育观的一大缺陷。或许这一缺陷是由时代和观念的差异造成的,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一缺陷则是十分致命的,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2.女性歧视观点的存在

女性歧视是卢梭的《爱弥儿》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全文中的大部分笔墨都在描写对男孩子的教育,而很少谈到女孩子的教育方法。在第五卷当中才有一点女性教育的观点,但是这一点也被卢梭一笔带过,另外,在年龄段的划分上,卢梭更是过分地将女子教育分为了十岁前和十岁后两个阶段。这是由当时社会重男轻女的大环境造成的,但这也是《爱弥儿》当中卢梭的一个自我相悖,一方面倡导教育的公平,一方面又将女性放到了男性的从属当中。

3.教育手段的僵化

教育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且也是一种精细化、针对性的工程。但是卢梭的《爱弥儿》则有把教育当作生产线的嫌疑,将教育程式化、简单化了。首先是阶段划分式的教育手段,这种阶段的划分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是其进步的地方,但是在这种阶段教育的模式下,孩子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则受到了忽视,每个孩子的亮点都被抹杀了,从而造成教育的僵化。我们当前的教育也注重阶段性,注重循序渐进,但也强调了特殊性,强调了差异性,对比之下,卢梭的理念还是较为落后的。其次是单一的教育方法,在书中,爱弥儿的教育都是在家庭和家庭教师的手中完成的,而缺乏学习教育的描写,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必定会让孩子的眼界受到限制,因此卢梭的这种教育方式看起来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设定。

三、教育策略的借鉴改进

1.主体突出,因材施教

在研究完《爱弥儿》之后,笔者认为我们当前的教育仍然要借鉴其阶段教育的观念,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让孩子受到更大的益处。但是,针对孩子的差异性,我们还要确立孩子的主体地位,突出孩子在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此外,在差异性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因材施教,不拘泥于阶段目标,而应当充分认识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受到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2.多模式教学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素质和能力,开阔孩子的眼界,最终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因此,我们应当避免爱弥儿接受的那种单一家庭式教育,让孩子在家庭、学校、自我教育中都受到益处,从而全方位地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

3.兴趣教学

在《爱弥儿》当中,卢梭不只一次提到兴趣的重要意义。没有兴趣,教育将成为孩子的负担,不仅难以产生教育效果,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将孩子引向歧途。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方法来增强孩子的兴趣,现代科技下的多媒体技术也可以更多的引向教育。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小说体教育著作,《爱弥儿》中体现的自然教育观念对我们的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笔者已经在这一情况下对《爱弥儿》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总结出《爱弥儿》的借鉴意义,希望能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徽.我读《爱弥儿》:本动人的人生教科书[J].基础教育,2004(03).

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范文第3篇

由此,要实现社会平安就难免得谈及——也根本无法回避——青少年的权益保障及教育问题。何况在当今这个注重“人权”,关注发展,提倡“法治”、“德治”的时代,作为社会进步的生力军、人类文明的未来的青少年,其合法权益及教育问题更应当是我们值得关注的焦点。

说到这儿,笔者不由想起了一个案例:在某中学附近的几个旅店里,几个十四、五岁的男生受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女生的指使和帮助,数次了同校的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女同学,其事由是那个女孩子品学兼优、人缘又好,还是学生干部,太招眼。

按常理说,对于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是无忧无虑、“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期间;从生理上说,这应当是个如花的季节、正当生长发育、茁壮成长的阶段。而正是这么一群本应天真无邪的孩子,却做出了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确切地说是触犯了国家的刑法条款。在我国刑法上,除了那个教唆、帮助犯罪的女孩儿外,其余的刚达到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年满14周岁,有故意杀人、抢劫、等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这些花季少年的身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那个十三岁女孩子说:只是为了教训她(受害者)一下!其他的男孩子也如是说,还说他们是从影视、录像上学来的,当时只是感觉“好玩”而已。他们是“好玩”了,不过等待他们的将是刑法制裁或强制管教;而那个受害的女孩子则从此步入自我封闭、神经几近失常的生活。更令人感到痛惜的是:至始至终,受害女孩未将事情报告校方或是讲给家里,只是一味的忍让。

为什么受害当事人在受到如此残忍的伤害后不敢反抗,也不敢揭露他们呢?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学校在孩子的身心受到如此大的摧残后却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异常变化呢?为什么那些家旅店会在没有任何证件的情况下就随意给几个孩子开房间呢?为什么听到房间里有呼救声却无动于衷呢?这些问题又反映出了我们在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进行教育过程中的什么问题呢?

震惊、痛惜之余,我们所面临的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如何预防、制止此类事情的发生,如何真正有效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笔者以为其合法权益中最主要的是要受教育权,如何完善目前的素质教育?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上仍存在漏洞。虽然现在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这种素质教育却是偏重于技能的全面性、知识的广泛性和应用的灵活性,对于道德教育方面有点过于走形式化,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不平衡状况。虽然提高了孩子们步入社会后,工作上的竞争力和适应力,却易出现精神空虚,当他们想去寻找精神支柱时,就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思想所擒获,或被犯罪分子所利用,或是自己走上不归路。上面那几个实施侵害行为的孩子不过是个特例,他们只以为这样“既出了气,又好玩”,而置受害人的伤害和感受而不顾,置道德与法律而不顾,准确些说他们根本就是法盲。

第二,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开展不够,从而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加强、巩固。上例中的那个受害的女孩子不敢对不法行为进行斗争或是揭露,就是事情发生后便不知所措,心理素质达不到,从而继续事态的恶化。在这方面的案例比比皆是,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件、从“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到安徽巨贪的尹西才案件,还有各高校里面屡屡传出的学生自杀事件等等。

第三,对青少年性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方式的不恰当,使青春期的孩子们对性充满好奇,一旦有机会看到网络上或者影视上的有关内容后,由于没有形成完全的辨别是非能力,便可能去模仿,甚至走上歧途。

第四,家庭教育的溃乏。现代家庭尤其是在城市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要么从小被四周的人呵护、溺爱,自理能力差,信赖性、攀比心、虚荣心自尊心都较强,不懂得尊重自己与他人;要么,或是家长忙于其它事务,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的则交于长辈代管,或是感情生活不合甚至离异,使孩子的心理无形中受到伤害,心灵上产生阴影,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第五,普法力度的欠缺,导致青少年甚至公众的法律常识不足,维护自己、他人和国家权益的意识淡漠,对于违法行为和不道德行为辨别不清,不然案例中那个男孩子不会在数次对受害人进行后,居然会说出“好玩”的话来。

最后,影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的管理力度不足,使它们倒是充分地利用了“言论自由的权利”:只要有获取经济效益的可能,什么健康内容、什么危险时段(未成年人易看到的时段),尤其是近段,各电台不约而同地大肆地播放输入生日、姓名等发短信至ⅹⅹⅹ(台)测运势、命运、爱情之类的广告。而现在的孩子们对这些媒体信息接触的可能性比较大,次数也很频繁,再加上不能很好地分辨是非,所以受到的影响也不逊于家庭、学校的所施加的影响。

综上,提出几点不太成熟的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及社会所提倡和需求的人才类型。从而针对青少年的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结合时代需要,对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进行深入、切实的改革,全面、充实素质教育的内容。如重新调整教育内容的比重,采用各种生动的形式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心理健康咨询、培训系列,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度健康的性教育。在教育的方式上,我认为最为有效地就是现身教育法或自身教育法。现身教育法是指教育者以其自身的经历对应受教育者进行相应教育;自身教育法就是指以受教育者中所出现的不良现象或优秀事迹对相似人群进行相关教育。另外,还需提高教职工自身的各方面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其次,号召公民注重家庭教育,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不要只是一厢情愿地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到校方,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育孩子首先要“正其身”、“慎其言”,但绝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要在把握基 本道德的原则下给孩子以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范文第4篇

一系列的教育规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完全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态:首先是“望子成龙”型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位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第二类是“随波逐流”型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就会上天,是虫就要入地,有这样心态的家长也为数不少;第三类兼于两者之间,对孩子的学习抓一阵,放一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现象在孩子的后期教育中尤为明显。各种心态都有它自身的利和弊。比如家长的“望子成龙”本身是一件好事,他能大大促进学校教育地发展。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火了,就会阻碍教育的进程。我们先不妨看看现在幼儿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幼儿园,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家长选择的余地很大。那么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是为了图个方便,有的是看中幼儿园的环境等等,但更多的家长还是在选择哪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识字多,会做算术。他们总是认为多教字,多做算术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到了大班,很多家长放学接孩子时,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写字了吗?”“今天学了哪个拼音?”,家长像模像样地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小学生。

这样一来,很多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为了自身的生存,就不得不迎合家长的意愿,在平时开展大量的认字,写字,算术的教学,致使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现象,我们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发展。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范文第5篇

带的第一届班主任时就遇到一些这样可爱又无奈的学生,由于中途接班,班级的不良风气十足,学生不交作业,课堂上一起打闹,不服从老师的管理,而且这些孩子都抱成了団与家长、与各科老师开始斗智斗勇,开家长会时好多的家长都面露难色,试想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这些难啃的骨头,我也十分的苦恼,思索了良久,事在人为。我一直认为“教师、家长、学生”应该是一个三角形的关系,在是数学中三角是最稳定的图形,但,那个边或点出现了问题呢?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学生的风气十分必要,所以,我最先先做的工作是在班级内扶正气,正气是什么?就是励志在“教”,教给他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从值日的组长,到组员的工作细化,从陪同值日,到组长负责,再到各司其职;从陪同上课、早读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从一起跑步、做操、参加运动会,到自我管理,大概花费了我半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打不分学生的不自主一部分责任在于老师的管理。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像一张白纸,老师是划算第一笔的人,学生接受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影响到了他在初中阶段的发展,而班主任是这个过程中是主导,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正气、严格、幽默、和蔼的班主任,会教会孩子如何做好学生,这不是课本上的死板知识,而是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孩子喜欢美的事物,也会模仿没的行为,而教师就是美的传递者。

这是初中三年我希望的班风:学习刻苦、顽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乐观、自信。我告诉我的每一个学生向着这个方向去做。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家长积极的参与和信任下才可做到的。

在第一次叫家长时候,我才明白,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老师叫家长,王某,是我这个班里比较聪明、但也比较叛逆的孩子之一,多次不交作业或晚交作业,将家长叫到办公室后,老师还没有说上两句话,家长就已经火了,对孩子的说教语言十分不当,甚至粗暴,对于没有什么经验的我,这让我十分后悔叫来家长。后来和这个孩子多次的沟通,才知道,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带着他过,平时没有什么说教方法,管理比较粗暴。但孩子也知道,父亲是想让他成才,也十分理解父亲的心情和期望。但,回到家里就感觉难受,不想写作业,有时还有离家出走的想法。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我多次家访,与其父亲沟通,把孩子的想法告诉父亲,而孩子的作业,建议他在课间多做,作不完的留在我的办公室完成,在后面的学习中他的成绩一直在进步。通过这件小事后我发现,“教师、家长、学生”我们需要良好的沟通环境,特别教师与孩子,在做每一个关于孩子的决定时,都不要忽略这个教育的主体的感受,在每一次和家长沟通之前,我们能不能先和孩子平心静气的谈谈,让他们放下包袱,认识到错误,让孩子又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父母,不要在心理上造成伤害和抵触情绪。在叫来孩子之前,和家长谈谈,因为,每个家庭的文化修养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对孩子的期望不同。但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你却承接着很多学生健康成长、阳光成长的责任,

但,在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值得每一个教育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家庭教育不是父母能管住孩子,有些家长在教育中多用‘粗暴’‘贬低’等方法。可这样的方法绝对不适合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所以,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他的一点点进步,肯定他,坚持鼓励他,耐心引导他,平和看待他,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培养她学会休息和调整。孩子爱玩、爱闹是他们的天性,不要把孩子玩的时间剥夺,是平等的开始,我们应该建议父母多有时间的适合多与孩子进行这样的互动,而且孩子开心和平和的适合也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说出心里话。同事,要让家长理解孩子,孩子每天要上六节课,非常辛苦,每天回家都很累。在这方面,作为家长,一是为她做好各种后勤服务工作,加强补充营养,帮她解乏;二是教他自己学会休息和调整。比如听听音乐,闭目养养神、轻松活动一会儿等等。

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教育过程会制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家长通过沟通使孩子本身有一定的认知,在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可以建立起来,这时老师就成为一个侧面、隐蔽的工作者,把孩子的缺点及时的与孩子沟通,同时建议家长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坚持每天关心一下孩子的作业、身体、情绪,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