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草原环境保护

草原环境保护

草原环境保护

草原环境保护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牧区草原;建设研究

畜牧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目前我国畜牧业在发展中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就牧区而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与草原的生产能力之间的问题以及草原生态能力退化、沙化、盐碱化问题等,都对我国牧区的发展存在严重威胁。本文主要从牧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如何促进牧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期待我国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和谐发展。

1牧区草原的发展现状分析

青藏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被称为全球环境的“江河源”、“生态源”以及“亚洲心脏”,而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都取得较大的进步。地区人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畜牧业,农区有地可以进行耕种,但是牧区的经济收入只能是依靠畜牧产品,不管是出栏还是自用都只能依靠畜牧产品,但是目前畜牧业在我区发展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我区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牧区的出栏牲畜只能是家养牲畜,这种情况下牧民的家畜饲养数量应该要有所提高,但是目前牧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却是草场承包责任制下以及草原补偿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将可饲养的畜牧产品量改成了人均60单位,给牧区牧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生态保护在牧区草原的建设探讨

2.1合理规划草原资源生态功能,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地区牧区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的草地面积高达8807万hm2,可利用的草地面积达到7077万hm2。重点解决好人畜、草畜矛盾,加强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和地区的生态保护,相关的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畜牧产品的出栏数量做到从实际出发,不能制定过高的要求,加重牧民的生活负担,此外,这些解决措施的实施也可以为草场的生产力发展以及退化问题提供可恢复的可能,全面促进我国牧区生态保护的发展,解决牧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2.2发展区域产业,推行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

草原环境保护范文第2篇

锡林郭勒草原;矿产开发;草原生态保护

1.锡盟矿山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截至2011年5月,全盟实有在期采矿权635个。其中石油17个,煤炭32个,黑色金属矿24个,有色金属矿22个,贵金属矿7个。目前,全国五大电力企业集团全部入驻锡盟,胜利煤田、白音华煤电、上都电厂等一批重点能源工业项目相继建成。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因开矿造成的环境破坏现象日趋突出。目前,全盟已形成明显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有锡林浩特煤矿、西乌旗哈达图煤矿及其建材工业区、西苏旗查干淖尔碱矿及其工业区、东乌旗宝力格银矿矿区等。部分矿产企业缺乏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意识,在开采中只追求短期利益,环境恢复治理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矿产资源采、选、冶过程中“三废”数量大,治理率低,矿业开发引发的地面塌陷、废石堆放、破坏土地、污染水源等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尚未健全,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仍需加强。

2.锡林郭勒草原的环境及现状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典型草原类型最多,保护最完整的优质天然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从自然资源利用角度而言,它既是一种生产资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千百年来,推动着传统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维系着广大草原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作为地带性植被,它又具有不可替代的绿色屏障功能,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超载过牧、矿产开发等原因,使原本脆弱的典型草原出现了明显的退化趋势,荒漠化进程正在加速,草原的各项功能出现减退。目前,不断扩张的城市、露天煤矿及其它矿山和天然草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当前的能源基地、生态屏障和边疆少数民族牧区多重身份的形象注解,矿产开发、生态保护和牧民的生产生活在这片广褒的草原上交织碰撞。

3.如何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

A.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草原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没有经济的快速增长就会缺乏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条件和资金支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重视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纳入统一的发展模式之中,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共赢”发展。

B.加大投资力度,采用先进技术,恢复矿区的植被与环境,实现开发与恢复并举,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如采用先进的植被恢复技术,用专业的喷播设备,在被破坏植被的高陡岩石边坡上,瞬间制造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土壤培养基”,使边坡快速形成理想的植物群落。此外还可以采取“生物笆”灌草结合(灌木、草本型)人工补播、自然恢复植被技术;草藤型(草本、藤本结合)绿化技术等,快速恢复矿区植被,减少粉尘对周边草原的危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C.进一步强化草原生态监理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草原生态支持

各级政府切实把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落实到草原生态监理上来,草原监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草原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对于相关证件齐全的单位,划定占用草原的面积,明确界线,签定保护周围草原生态环境的协议,征收草原养护费,发放草原作业许可证。对于无任何证件的单位责令停产,加收草原养护费。对于一些可占可不占或少占草原的单位和个人,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草原,从而使草原的征、占、用有序进行,为草原环境保护设置一道制度保障。

D.把开发与保护和谐统一,树立保护优先原则,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首先,草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考虑保护优先,并对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作评估。这里的保护优先主要是指首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明确哪些区域必须保护不能开发。另外,矿产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方案,也要先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明确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面临哪些生态环境风险,需要有哪些环境污染和损害的治理项目。

其次,在草原矿产资源开发时,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开采区。开采区要体现对生态环境破坏少,资源开发的相对利用价值高等特点,并遵循“保护、协调、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矿产开发利用过程中,严格实施矿产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落实“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实现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最后,草原矿产资源开发后,要进行恢复。为此,矿产资源开发者应建立矿区环境治理恢复补偿保证金,用于矿区资源开发过程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治理与恢复,保证金的建立、运转由草原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进行监管,承担监管责任。

E.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一方面补偿草原地区的政府和人民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而导致的经济收入减少,鼓励其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规范、督促企业,爱护环境、减少排污的自觉性。

总之,在发展资源开发经济的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的草原环境价值和功能,认识到经济增长和草原生态保护都是人们正当的需要,我们既反对完全排斥外来经济发展的“生态原教旨主义”,也不赞成以牺牲草原生态环境换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主张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时推进,实现双赢。

[1]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2008.10

[2]锡林郭勒盟国土资源局.内蒙锡林郭勒盟矿产开发秩序督查工作阶段总结.2011

[3] 王 堃.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草原环境保护范文第3篇

一、设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是实现牧区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包含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又一条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上的“生命线”。设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对我区提升生态安全水平、维护边疆稳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客观需求

内蒙古草原自大兴安岭两麓到阿拉善荒漠,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我区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并且仍在持续,湿地仍在萎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持续下降。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设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结构完整、功能稳定的草原生态安全格局,从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二)实现牧区新型工业化的基本保障

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开展大规模草原生态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强社会发展,使全区牧区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内蒙古面对较为突出的能源、重化工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矛盾,如何创新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牧区发展与其他地区工业化文明的有序对接是新牧区建设进程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设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可以明确草原开发利用的警戒线,控制草原开发利用强度,避免盲目和过度开发利用,推进牧区工业化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民族团结与边疆安宁的内在要求

内蒙古外连俄罗斯和蒙古,内接国内八省区,边境线全长4200多公里,处在国家向北开放的前沿。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多,除了蒙古族外,还有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其他少数民族,多集中分布在草原牧区,牧区的稳定事关边疆安宁的大局。草原是牧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必须尽早设定并严格坚守草原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牧民生存和发展需要,加强内蒙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四)传承草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途径

“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和主要组成部分。草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如果草原生态环境被破坏,草原文化也就会随之消失,草原牧区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也将失去源泉。草原生态保护红线是确保草原基本生态功能、传承草原文化等所必需恪守的草原面积,是内蒙古草原牧区发挥生态功能、产业功能、草原文化传承功能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的基本保障。

二、设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需要在投入机制、用途管制和负债表制度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草原生态红线指对于草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草原生态保护区域的边界线,不仅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也是重要物种资源生存与发展的最小面积,严格管理与维护生态红线区,是确保人居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生态红线划定的主体对象是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生态红线划定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保护、人居环境保障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划定生态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对人类持续繁衍发展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系统。具体而言,划定生态红线旨在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而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减缓与控制生态灾害,从而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保护关键物种与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从而确保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草原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构建草原生态保护红线的制度体系,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

(一)建立差异性生态红线划分制度

在国家和内蒙古“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生态功能区划”中,确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单位面积都很大,一般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有的包括多个地市和旗县,单一红线标准难以实施。建议在以上生态功能区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部人口、经济密度和不同的土地用途类型,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居住区、工业区、草牧场等不同的功能区,划分差异性生态保护红线。并且在不同的功能区内部划分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区等,相应设定不同的生态保护“红线”。在确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范围以后,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通过生态重要性评估识别出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空间区域。在系统调研国内外生态功能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划定区域分别建立差异性划分方法,以保证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首先,对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划定,主要开展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包括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等评价内容。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分为3级,分别为极重要、中等重要、较重要。将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高且人类干扰和胁迫相对较小或易于管控的区域划为重要(点) 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红线。

其次,对于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的划定,主要开展不同类型生态敏感性评价,包括水土流失敏感性、土地沙化敏感性等评价内容。根据生态脆弱区/敏感区的空间分布差异,生态红线划定对象包括水陆过渡区、农牧生态交错区、沙漠化扩展区等。省级以下行政区可根据生态脆弱区/敏感区的内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生态红线划定区域。

再次,对于禁止开发区,考虑到各类保护区分布分散,空间交叉重叠程度高,主管部门多、管理严格程度不一等现实情况,将部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纳入生态功能红线范畴,体现其管理严格性。

最后,为便于对生态功能红线实行严格保护与长效管理,规范化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形式与内容,建立图件、数据库、文字报告为一体的生态功能红线成果库。其中,图件包括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过程中的各类基础图件、不同类型生态功能红线分布图与汇总图;数据库是生态功能红线的基础信息集成,包括地理位置与范围、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保护目标、主导生态功能、主要人类活动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管控措施等;文字报告主要说明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技术环节、工作过程及结论。

(二)完善基于草原生态红线的产业环境准入机制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生态保护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中国第四次绿色GDP测算结果,2010年,全国生态环境退化成本由2004年的5118.2亿元提高到15389.5亿元,增长了200%,比同期GDP增长高50个百分点,占GDP的比例由2004年的3.2%提高到3.8%,我国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越来越高。内蒙古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单位GDP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逐步控制或降低单位GDP生态环境退化成本是内蒙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将来即使能够实现单位GDP生态环境退化成本降低,但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总的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还会增多,并且因退化的生态环境短期难以恢复而生态环境退化成本会逐年累计。因此,建议根据不同类型草原生态红线的保护目标与管理要求,详细系统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实施严格的项目环评、环境准入和有效的奖惩激励,通过倒逼和引导企业不断加快循环低碳绿色发展,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性项目,形成草原合理有序开发的产业准入机制。

(三)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和负债表制度

贯彻落实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的“不仅要增加经济资产、减少财政负债,也要增加生态资产、减少环境负债,两个方面都要搞离任审计、搞责任终身追究,也要研究建立相应的财税制度”的要求,需要在明晰草原产权框架下,把草原生态环境纳入自然资产,对整个资产负债的体系进行量化评价。逐步建立草原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保障草原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的合理用途,确保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全国率先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统计、衡量与核算指标体系,摸清草原牧区自然资源底数,包括规模、结构、分布以及变化趋势等,准确把握自然资源的存量、增量和减量以及对工业化的支撑能力等,为设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未来绩效评估提供基础性支撑。

(四)完善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补偿和交易机制

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建立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长期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渠道、资金来源,保障补偿区域的生态保护质量。生态补偿与红线面积挂钩,多划多补、少划少补。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生态产品生产方和受益方明确的区域,建立不同地区间横向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模式。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健全牧区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使用制度,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尽快制定符合市场规律和体现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推进和提高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

(五)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体系和考核问责制度

草原环境保护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草原;生态环境

0引言

近年畜牧业也开始面向规模化与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危害,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因此,在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应做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1影响

1.1频发自然灾害

部分地区依然遵循传统的养殖模式,草场过量放牧动物,大量优质牧草逐渐消失,有毒有害牧草开始增加,草原大地,并在雨水侵蚀下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弱化了草场的生产能力。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降雨量逐渐减少,水分蒸发加快,地下水位出现断层甚至严重不足问题,草场缺水十分严重。

1.2降低草场利用率

大多地区畜牧产业与经济发展并未考虑林木与草原资源情况,存在乱砍乱伐与不合理利用等问题。部分基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养殖业发展难度较大,无法发挥草原资源优势,降低了草场资源的利用率。

1.3降低科技水平

畜牧业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并未科学设置,养殖品种较为单一,大多农牧民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无法在基层地区推广使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整体养殖科技含量较低,畜牧养殖处于落后状态[1]。

2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首先,畜牧生产经营方式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多草原牧区养殖时依靠自然生态资源,常见饲养方式为全年放牧、冬季补饲,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甚至在此基础上开展轮牧生产方式,导致草地超载,转而影响牲畜养殖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其次,盲目发展畜牧业,草原资源支持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但草原对牲畜的承载力有限。部分牧民在未考虑草原资源的情况下便大肆发展养殖业,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草原承载力。最后,缺乏资金支持,虽然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逐步改善生产方式,但实际保护期间依然缺乏人力、物力、技术及资金支持,尤其在修复草原生态环境时没有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无法更好地开展人工草地种植与草原恢复等工作。

3改善对策

3.1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政策

为解决制度不合理引起的草场退化问题,应在草原地区实行“双权一制”政策,落实草原牧场的所有权、使用权,实行草原牧场有偿使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期间应明确此政策可解决的本质问题,建立规章制度,探索“双权一制”政策落实的技术方法,保证公平性与公正性。农牧民可以优先续包以往承包的草牧场,使农牧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此外,应建设草地保护奖惩办法,对于草牧场保护较好的农牧民给予经济与物质补贴,严厉惩罚过度开发草场的农牧户,对于承包草地一直处于破坏状态的,可以解除承包合同。强化草地租用管理力度,尤其严厉惩罚租用草牧场却不养护的农牧户,严重的可以解除承包合同,通过强力措施,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使其恢复原始状态[2]。

3.2转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导致畜牧业无法实现产业与规模化发展,对此应合理调整以往畜牧养殖模式,对于放牧养殖的群体严格控制草原牲畜放养量,避免超出草原承载力,给予草场充分的休养生息时间,避免草原荒漠化。目前农牧地区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在完善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还应确定草原人口承载力,并合理安置。相关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宏观调控作用,严格落实法律规章制度,保证合理利用草原牧场。给予现代畜牧养殖业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改良品种,引进新型养殖技术,优化生产模式,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3.3严格落实草原建设保护措施

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场,应围栏封育,实行轮牧与阶段性的修复措施,缓解草场生态压力。对于退化严重的草场,应长期禁止放牧,保证草场具备足够的休养生息时间,及时恢复生机。若草场退化十分严重,存在明显的荒漠现象,还应建设人工草地,做好改良工作,保证牧草供给,必要时还应考虑生态移民。在建设人工草地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扩大饲料资源,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在旱作条件下,单位面积的人工草地产草量高于天然草地产草量3~5倍,灌溉条件下还可以增加10倍左右,饲草质量水平高,可以解决冬春季饲草不足问题。养殖人员应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开发高产饲料地,如高粱、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发展舍饲化、规模化的养殖业,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此外,可以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副产品,发展秸秆青贮技术,回收农作物秸秆,并进行青贮处理,充足供给青绿饲料,降低对草原的危害。

3.4提高草原生态保护意识

农牧民群众应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草地资源保护工作,减少人为破坏。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全体牧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认识到草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理解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意识,以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改变以往的草原畜牧方式。增强相关保护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设立良好规划,平衡畜牧生产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改善草原生态。

3.5实行动态监测

畜牧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便是草地资源,受土壤、水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多草地不宜发展种植业,适合放牧。因此相关部门应在遵循草业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草地区域特点,开发草地资源,并发展草业经济战略,保证草业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还应实行动态监测机制,构建完善的网络监测系统。草原管理部门应将草场资源划分为不同区域,做好网格化跟踪监管,随时了解草场资源动态,一旦发现草地资源破坏问题应立即制止,根据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罚。根据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严格的养殖计划,为牧民技术提供生产指导服务,强化监管,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3]。

3.6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

草原可持续发展属于综合性、知识性的密集发展模式,需要在畜牧生产方式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因此,相关部门应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科研院所、本科院校及推广机构等多方面的科技力量,充分利用技术、信息资源、人才等因素,集成高新技术,建设集培训、选择、吸引人才与示范技术推广于一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示范基地,鼓励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为草原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此外,还应生产高质量牧草种子,开设牧草种子工程,以资源为依据、市场为导向,建立优良的牧草种子繁育体系,种植出更多优良牧草,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草畜平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4结束语

牧民应充分认识到草原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严格按照规定放牧,转变以往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明东.草原特色畜牧养殖业发展措施探究[J].中国畜禽种业,2020(7):52.

[2]宋文婷.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建设发展绿色畜牧业[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5):187-188.

草原环境保护范文第5篇

大家好!我是五年四班的黄振辉,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的环保节日》。相信大家都知道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可以承载人类生命的星球。人类在了球上生活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就是依靠地球上的资源(空气、水分、阳光)生存、繁衍、发展的,所以,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无论是履行自然还是发展经济,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是与此同时,因为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现在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2000万公顷森林在消失,我国素以水草丰美著称的全国重点牧区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就是一个例子: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退化面积分别达23%和41%,鄂尔多斯草原的退化最为严重,面积达68%以上。以往沙尘暴基本上是从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的沙漠地带发起,今年却东移到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向世人拉响了最令人担忧的生态警报: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也已严重沙化。内蒙古乃至世界上最为典型的草甸草原东乌珠穆沁旗,草场退化面积已占全旗可利用草场的66%以上。以荒漠草原为代表的阿拉善盟和伊克昭盟,草原退化、沙化之势更为严峻。 由于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在加剧,使用权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南极冰冠开始溶化,海洋平面将不断升高,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岛屿和大量土地,将被海水吞没。这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所以爱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六月上旬,联合国在巴西首都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75个国家和15000名代表,其中包括131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都参加了会议,可见,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

同学们,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如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不仅损害我们这一代,还要遗害子孙万代!

我国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把保护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仅1989年颁布的《环境法》,对环保工作就有100多项法规,保护环境正成为我国人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