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

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

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

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业 机械 事故 成因 对策 陇川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202-0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购置农机积极性越来越高,各种农业机械不断更新,农业机械在数量和种类得到快速发展,农业机械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在农田作业中,农业机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功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载体。由于农机分布面广,机动性强,作业种类多,农机手在农忙季节对农机农田作业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农机事故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农机农田作业事故的发生,减少农机事故的危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农机安全监理和农机推广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多种预防和治理措施,遏制和减少农机农田作业事故的隐患发生。

一、陇川县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陇川县位于云南西部,德宏州西南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贫困县,农业底子薄、基础设施差、种植成本大、自然灾害频发、种植管理粗放、群众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机产业现状也跟不上周边县市。辖5乡4镇1个农场管委,68个村民委,5个社区,708个自然村,757个村民小组。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18.0万人,辖区面积1931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1429.55%,是集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55.85万亩,其中:水田29.23万亩,旱地26.62万亩。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县有农机总动力314915.18千瓦特,有拖拉机11056台,其中:大中型农田动力机械2324台, 有联合收割机242台,微耕机2011台,农田作业用手扶拖拉机7662台,配套农机具8362台(套),水稻插秧机47 台,甘蔗种植机5台,全县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0%左右。农机化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机化事业呈现出如火如涂的发展态势。同时,也给农业机械农田作业安全事故隐患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改善农机手在农业机械农田作业技术状态、提高驾驶员操作水平、减少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我们农机工作者新的思考。

二、农业机械农田作业安全事故隐患

1.农机操作手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农田作业机械开展作业的季节性比较强,农机操作手平时不主动学习相关的操作规程,不把学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当回事,安全意识淡薄,购机后不按正规操作规程作业,不注意定期对农机具的保养和维修,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对可能存在农机事故隐患的零部件不及时进行修理和更换,没有保证农机具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农机具带病作业,违章操作现象严重,增加不安定因素。

2.农机操作手年龄普遍偏大

陇川县2013年,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服务组织5个,成员130人,农机户14605个,从业人员14628名,农业机械操作手中相当一部分的人年龄在45-55岁以上,年龄普遍偏大,动作慢,技术生疏,操作灵活性差,遇到紧急情况,采取措施不力,使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大。

3.农机操作手忽视机械维修保养

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后,为了尽快收回投资,一心想多赚钱,在农忙季节,忽视机械维修保养,做不到每天出车前的基本机械维修保养。在农忙季节,常常带“病”作业,日夜加班,长时间连续作业,操作手容易出现疲劳而导致判断失误,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安全事故隐患。

4.农机操作手掌握技术不规范

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后,农机手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机具缺乏学习,接受正规培训的人少,虽然掌握了机械的简单操作原理,但对于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操作事项却不以为然,导致每年都有农民在操作联合收割机、小型微耕机、粉碎机等机械时发生安全事故。

5.农机操作手不落户挂牌

近几年来,农机操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少拖拉机拥有者没有进行注册登记,他们认为拖拉机是自家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农田使用,只是偶尔上道路行驶,不必要挂牌落户和不需要驾驶证,还有一些登记在册的车辆落户后就不再参加年检,导致机手“黑车非驾”现象非常普遍。此外,由于拖拉机报废制度不完善,国家至今没有一部关于拖拉机报废的法律、法规,广大农村大量报废拖拉机超期服役现象比比皆是,导致农机生产安全隐患问题日趋严重。2013年全县开展的农村地区无牌无证拖拉机清理整治行动中共清理出无牌拖拉机33台,脱检拖拉机89台、报废拖拉机123台,这一状况突出表明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不争事实。

6.农机操作手无证驾驶

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后,就变成农机驾驶员,认为拖拉机特别是小型拖拉机是自己的农具,主要用于农田作业和生活服务,很少上公路,操作比较简单,技术容易掌握,一般的技术维护和维修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不存在安全问题,他们只在购机时由经销商进行过简单指导,没有必要到农机部门进行知识培训,花钱费工夫办理牌证和进行年度检验。在没有驾驶证,不懂拖拉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懂操作技术和安全作业知识。在使用过程中,一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处理,操作技术水平差,而引发事故隐患。

三、农业机械农田作业事故预防的措施

1.加强农田作业事故预防管理

对农业机械实行安全管理,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农业部门分管农机要积极争取党政重视和支持,对农机驾驶员和农机操作手实行安全管理,把农田作业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乡镇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县、乡、村、户五级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分解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建立有效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监督机制,做到年初有安排,平时有监督检查,年终有总结考核,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需要。

2.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力度

深入乡村,宣传农机安全法规知识,营造社会安全生产氛围,强化机手安全意识,遵章守纪,安全第一。搞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农机违章、农机事故的一项关键措施。要向农机操作手宣传《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农机操作手树立“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思想。要结合《陇川县农机安全监理站每年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提高农机操作手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单等把法律法规送到农机户家中,使广大拖拉机驾驶员学法、知法、懂法,提高机手法制观念。

3.强化农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力度

针对农机操作人员数量多、分布面广、较分散的特点,为方便农机手,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可进村入户举办培训,利用“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组织驾驶员学习有关交通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及方针政策,交流安全驾驶经验,介绍事故情况,分析不安全因素,拟定安全措施,有针对性地学习文件、听报告,参观事故图片展览或看录像。通过培训学习,让农机操作手懂得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掌握农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熟悉农业机械的操作技术规程,使农机手不断提高技术素质。

4.多举措严格规范农机牌证管理

为消除农机事故隐患,切实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牌证管理工作,采取多项措施,落实岗位责任,按照法定程序和操作规范办理牌证业务,严格把关,着力加强农机牌证监管,夯实监理业务的源头基础性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农业部42、43、72号令,实行“谁主办、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在办理注册登记时,由登记审核岗严格审查所有人提交的手续、凭证,审查注册登记的拖拉机。技术审验工作,严格执行《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全监理检验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及定期检验的有关规定,凡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检验员一律不予办理签证手续。

5.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

机构和队伍是农机监理执法、管理、预防事故的组织保证,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必须能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在纠正形形的违章现象的同时,模范遵守农机法规,维护农机作业秩序,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农机监理机构要加强对农机监理员进行纪律作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的关系,提高农机监理员的执法水平,做到尽职尽责,严格执法,秉公执法。在纠正违章时,一定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热情帮助驾驶操作人员解决安全运行中的问题,及时排除故障,消除“带病”作业所引发的农机事故的隐患,方便群众,相互沟通,以诚相待,不但做到文明纠章,而且还要自觉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6.极积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云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十看十查》要求。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力度,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深入乡镇农机作业区域进行认真检查,做到堵漏洞、不留死角;同时,要改善安全检查的装备,并运用现代化的检测工具提高检测的科学性、准确性。要扩大安全检查的范围,不仅要对进行作业的农业机械进行检查,而且要对作业前的农业机械进行检查,在安全检查中,要坚持严惩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严重违章的必须依法查纠和处罚,对于违章情节较轻,态度较好的,给予批评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检查,针对事故苗头,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消除了事故隐患,为陇川县农机安全生产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7.加大对农田操作人员的监管力度

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范文第2篇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整合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深化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我区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继续巩固完善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政策,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提高防汛除涝抗旱能力、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农田水利发展新格局。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实行连片推进,打造农田水利建设重点片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利基础。打破时间界限,常年开展农村河道坑塘疏浚整治和水源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灌排水条件与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支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要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增加农民劳动积累结合起来,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制度与财政奖补政策,充分发挥农民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坚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按照规定控制筹资筹劳标准。

(三)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合理安排。对灾情重、基础差、群众呼声高、筹资条件好的农田优先安排治理。要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把规划作为乡村两级组织农民出资出劳的必要条件和政府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科学有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五)坚持分级负责、各尽其职的原则。按照水利工作分级负责的原则,乡镇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不断增加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积极主动地组织发动农民群众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突出实效,以防洪除涝、抗旱兴利、节水灌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申报项目,努力争取各项水利资金,为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三、目标任务

年全区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完成年度项目工程和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1万亩;改善防洪面积12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6.2万亩,维修涵闸16座,新建泵站装机2台/300千瓦,新建维修桥涵1240座,坑塘改造280口,清洗机井1375眼,新打机井3238眼,提水机械配套3302台套,疏浚大中沟40条,高标准农田综合治理面积1.6万亩。解决6.22万人饮用水不安全问题。新建乡镇水利站11处。

四、实施内容

(一)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民生工程,要求工程所在乡镇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加快建设步伐。已建好的安全饮水工程,要加强运行管理。认真推行民办公助的实施办法,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企业主参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惠及更多的群众。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已编制上报,解决6.22万人的高氟饮用水问题,工程总投资约3098万元。

(二)搞好大中沟疏浚治理。大中沟疏浚治理,是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安排大中沟疏浚治理的乡镇,根据各自水利现状和灾害发生的情况,在开展调研和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在保证筹措资金到位的前提下,列入治理计划,提前将治理沟河名称、起讫地点,疏浚长度、流域面积、估算土方等报区农建办,以便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和设计。

(三)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开展农田综合治理。继续坚持以“沟、桥、路、林、井”建设为主,机井建设放在第一位,做好配套工作。按照“灌溉标准化、配套规范化”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高质量完成”的要求,坚决杜绝无效工程。根据《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年工作方案》分配我区每年3000眼农用机井建设与配套任务指标,实行分年实施,必须完成年度计划,并选定有资质的打井队施工,完善成井手续,财政奖补优先重点兑付。实现从年-2013年三年机井覆盖全部农田,真正做到遇旱能浇,保障农业丰收。

(四)围绕重点工程和涉农项目建设,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各有关部门的涉农项目,要规范操作,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人员安全”。要相互协作,整合资金,扩大优势,发挥效益。项目所在乡镇,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动员群众,全力支援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完成沟河疏浚、道路整修等土方工程和林网配套,并做好作物结构调整,以利管好、用好工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五)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建设。一是病险涵闸和水毁农用桥梁的除险加固和恢复重建。群管涵闸和属地管理的桥梁,乡镇要不等不靠,积极筹措经费维修加固,消除各类隐患,确保正常运行。二是各乡镇结合“村村通”工程,把此项工作当作富民实效工程来抓。利用轧砖、砖渣、砂礓、炉渣、山皮石、煤矸石等材料对生产干道进行硬化,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沥青或砼路面硬化。三是结合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疏通村庄排水通道,做好村庄绿化和环境美化。进行沿高速公路取土坑标准整修和废窑场取土坑塘及低洼废闲地坑塘改造,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休闲旅游垂钓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发动。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各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工作力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水务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财政、农业、国土等多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进农田水利事业加快发展的合力,并积极主动协调宣传部门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注重发现、培育、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方面的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统筹项目建设,实现资源整合。要树立“大水利、大工程、大整合”的理念,进一步加强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定期交流、立项衔接、过程检查等协作机制,推进水利重点片区建设。重点片区建设要依据已编制的全区农田水利规划、重点片区整合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大水利项目的自我整合、与涉农涉水项目的结合、与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的融合,促进农田水利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大整合,着力推进水系清洁、河塘生态、农田平整、水利配套、村庄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水利建设,彰显生态水利的特色。

(三)强化部门配合,协作团结治水。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水行业管理,担负起水利建设和改革的重任,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发展改革部门要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好年度投资计划;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年预算资金的安排和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调度资金,保证工程用款;国土资源部门要优先保证重点水利工程项目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切实做好土地征收工作,配合项目单位及时办理工程建设用地报批手续;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全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协调解决,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公安、交通、环保、电力、宣传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积极支持水利建设,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四)突出财政主导,多方筹措资金。在继续加大区乡财政投入的同时,根据国家和省水利投资重点和方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继续做好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重点县及专项工程、水土保持及节水灌溉建设等重点农田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形成农水项目“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积极调动社会资源。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主体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拓宽农水投资渠道。

(五)规范项目管理,严格工程质量。一是实行分类管理。对于中央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切实按照国家、省、市水利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建设程序,严格项目管理。对一般补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先干后补。二是确保建设进度。各类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要按照要求,特别是中央、省明确要求竣工时间的项目,全面加快建设进度,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加强监督检查。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各执法执纪机关,要强化招标、质量、安全、工期、资金、廉政等关键环节监管,重点农水项目实行设计审查、招标审查,推行质量检测,保证建设质量。

(六)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工程管理。一是突出工作重点。要突出抓好农用机井建设、河道疏浚治理、泵站改造和塘坝建设的管理,全面落实新建农水工程管理工作,做到一建就管、建管并重,注重引导农民多形式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二是加强检查考核。各地要加强对小农水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与考核,其结果作为年度农水工作考评的依据,区级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水工程管护的引导与考核,加强工作指导,精心培育管理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面上农水工程管理的加强。

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范文第3篇

建立农场式出口蔬菜示范区和蔬菜原料追溯体系,完善原料种植过程中用药信息收集功能和对追溯体系的验证功能,从而提高监管并检验针对性和有效性,是解决蔬菜农残问题的根本办法。建立和有效运行原料基地和种植追溯体系程序,实现与监管、检验的有机整合,达到检企、基地在原料种植、收购过程的互动控制,实现最终产品、原料、基地、种植田块、具体田块原料管理信息、原料收购信息的可追溯,实现信息的可验证,提高企业、基地自检自控能力,保障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发挥示范区的示范作用,推动区域内蔬菜种植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1 出口蔬菜源头管理安全隐患及污染途径

1.1 出口蔬菜源头管理安全隐患

①在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流通方面 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良莠不齐,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市场销售的农药名称不一、标签不清、成分不明,甚至有的混合药剂里含有违禁农药成分。

②在农业化学投入品治理方面 非法生产、违禁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现。

③在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方面 农业生产者整体知识技术水平不高,违规用药、不按安全间隔期用药、超标用药现象时有发生。

④在原料种植管理方面 乱混、滥用农药,破坏农作物原有的免疫能力,造成病虫害抗性逐年增高;病虫害测报及信息传递工作落后,防治工作不及时,造成防治效果较低;种植距离贴近,防治时间不统一,病虫害交叉感染和交叉为害现象严重;重茬地较多,病虫源基数高;过量使用化肥而不重视有机肥和微量元素的使用,造成作物长势较弱,抗病虫害能力较低。

⑤在原料溯源体系建设方面 原料溯源体系不完善,追溯信息数据采集不全面;有些原料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不强。

⑥在原料质量安全自检自控方面 企业原料质量安全自检自控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缺少建立与生产的产品相配套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原料验收标准和安全检测项目制定不合理。

1.2 蔬菜原料污染途径

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污染可分为本底性污染和种植过程污染。

①本底性污染 是指蔬菜产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的为害,主要包括产地环境中水、土、气的污染,本底性污染治理需要通过净化产地环境或调整种植品种等措施加以解决。

②种植过程污染 主要有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物理性因素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的为害,主要是在农产品收获、运输或储运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慎将有毒有害杂质混入蔬菜中,该污染可以通过规范操作加以预防。化学性污染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不合理而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的为害,如使用禁用农药,过量、过频使用农药等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污染,该污染可以通过标准化生产进行控制。生物性污染是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因子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的为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以及毒素污染等,生物性为害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控制难度大,大多采取综合措施治理。

2 农场式出口蔬菜种植示范区建设

相对于一般蔬菜种植基地而言,国有农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①在农田规模、机械化程度、农业基础设施、科技人才队伍、组织化程度等方面。②在土地统筹规划、种植布局规模化、生产管理组织化、技术推广规范化、生产水平集约化等方面。③在农场内推动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发动、企业自律、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的种植管理机制方面。④在对出口蔬菜生产各环节、全过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管方面。⑤在实施出口蔬菜安全区域化管理基础上,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五位一体”的出口蔬菜安全示范区方面。

2.1 示范区“工厂化”种植模式

示范区以国有大型农场为载体推行区域化种植,由企业租赁土地、提供种子,通过农场实施统一育苗、种植管理、产品采收,企业接收原料的方式,按照GAP体系要求开展种植。在种植过程中,从种植环境入手,通过开展种植适宜性的研究,确定种植品种和发展规划;通过制定蔬菜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实现标准化种植管理、农用化学投入品统一管理、农事活动统一管理、同一产品溯源标志、残留监控统一管理;通过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措施实施减农药栽培;通过对种植品种常发病虫草害的研究、信息收集和验证,参考进出口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确定可用农药名录;通过农残检测中心做好蔬菜生产过程中农残自检自控工作,确保蔬菜原料的安全卫生。

工厂化种植模式:订单评审种植计划制定标准化种植原料安全质量检验检测产品交付。

订单评审:订单包括外部订单和农场自主订单。订单评审包括种植适宜性评审和价格评审以及订单满足生产的能力评审。

标准化种植:出口蔬菜生产的标准化种植,就是遵循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原则,对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销售等活动进行全程控制。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蔬菜的安全卫生质量。

种植适宜性评审:包括通过分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环境条件、地形条件对蔬菜种植的影响作出最终判断: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

2.2 示范区管理模式

示范区由农场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和企业联合监管。发挥农场统一管理的组织优势、农业部门植保技术优势和监管部门的监管作用,通过视频监控、采收原料数据、原料溯源信息电子化的管理,构建示范区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实现农场、企业、监管部门网络互动。

农场统一种植管理+有关监管部门监管+订单企业监管三结合。

统一种植管理:包括种植计划制定、田块流转、种植过程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产品采收储运管理、溯源标识管理。

有关监管部门监管和订单企业监管:包括农业投入品管理,种植过程规范性管理,病虫害发生防治及防治效果评价,溯源标识管理,产品抽样检验检测。

2.3 示范区管理体系建设

示范区建立和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针对蔬菜生长特点,对种植基地环境、种子评估、土壤肥力保持、水源卫生防护、田间操作、植物保护,人员安全卫生操作等建立良好农业规范,从源头开始奠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基础条件,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为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提供了安全保障。良好农业规范的实施正在成为增强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互信、消除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措施。

2.4 示范区种植布局

①试验种植区 试验种植区通过吸纳国内外蔬菜领域的高科技成果,使其成为蔬菜科技交流和推广的平台。通过对新品种引进及其栽培技术研究,发展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的优良蔬菜品种;通过开展广泛的技术咨询与培训,引导生产者增强科技生产意识,促进蔬菜科研与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引进、使用适合本地的新型园艺机械和设备,不断提高蔬菜种植机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②推广种植区 建立示范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在试验种植的基础上进行推广种植。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科普培训,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效益引导农民发展蔬菜产业,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不断调优品种布局,促进产业升级,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蔬菜产量和产品质量。

③育苗中心(区) 随着出口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花色品种增多、复种指数提高,蔬菜业的产量、效益达到了阶段性的顶峰,为实现蔬菜业持续增收和种植安全,建设蔬菜育苗中心(区),推广机械化育苗。育苗中心(区)的建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壮苗率,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和自然灾害的威胁,节约了种子、能源、用工等,减轻了种植户在生产秧苗中的技术压力,促进了蔬菜早熟、高产、高质。

2.5 示范区农用投入品管理

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准入、专营、专供、专用综合管理。实行示范区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输入国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进入示范区。

成立示范区农业投入品销售专营店,执行定点、定牌购买和成分分析确认。建立农业投入品进货和销售登记建账存档备案制度,对每次所进的农业投入品名称、来源、数量、时间、批次和主要去向及时登记建档。定期公布并明示示范区内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实施示范区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示范区生产中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依法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杜绝使用禁用农药的行为。形成农业化学投入品“供、销、用”全程链式管理机制。

3 农场式蔬菜种植示范区溯源体系

总体思路:对不同品种按照其种植田块和采收日期进行标识和追溯。

3.1 标识

实施二维码标识,对原料采收信息进行二维码翻译,建立与管理系统的链接,对收购的原料进行标识,要具体到每个田块、收购日期,并对由原料加工后的产品进行数字标识,连接了原料从收购到田间到产品的所有信息,实现了产品信息与原料信息的互认,起到了田间管理系统中信息追溯与田间管理有效性验证。

原料标识通过对采收原料装载容器进行标识,既满足了溯源要求,又降低了标识成本。

3.2 体系及验证

利用二维码技术建立信息系统与原料、田块、田间管理、农药使用、种植技术信息及加工过程、成品信息的拓扑结构,最大程度地收集基地以及基地周边用药情况,对所用药品进行成分分析和确认,开展收购信息收集,实现对追溯体系内信息的验证。通过信息系统达到预防非指定可用农药的非预期使用,以及防止种植田外原料的非预期收购,实现原料种植、收购控制与监管的有机互动,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范文第4篇

本文作者:马鸾艳文鸿石桥德孟庆金工作单位:广西全州县咸水乡农技站

不依照化学防治指标施药防治农民对水稻病虫的防治大多数是按县植保站的《病虫情报》中预报的防治时期进行施药防治,但是90%的农户不懂得检查病、虫情,不懂得应用化学防治指标,不管稻田里病虫发生不发生、是否达到防治指标,要防治就是所种稻田全面喷药,不会挑治,而且很多人每次把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的农药都用上;还有一些农户盲目施药,施放心药,不管有无病虫发生,每相隔10-15d都要施药防治1次,造成在防治时间上提前、或是滞后,错开防治适期,影响防治效果。田间施药作业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一是配制药液不规范,79.8%的农友配制药液时不进行2次稀释,而是直接把农药倒入喷雾器内,加水稍搅拌就喷施,时常有搅拌不匀,局部药液浓度过高,造成药害的现象;二是农药对水量不足,用手动喷雾器在稻田施药防治,一般要求水稻前期每667m2喷药液30~40kg,水稻中后期每667m2喷药液45~60㎏,实际上很多农户在水稻中后期每667m2喷药液也只有30~40kg,有的农户为图快速不使用喷头或把喷头孔弄大;三是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差,取农药、配制药液都不戴胶手套,不戴口罩,喷施农药时都不穿长水鞋,有时逆风喷药,甚至有的穿短衣裤喷药,有的施药过程中抽烟、吃东西。施药防治成本高农户在水稻田施药防治病虫害,农药成本每季稻就达100~120元/667m2,多的达到200元/667m2,据测算,农药用量增加达20%~30%。1.6以手动喷雾器喷药为主,用工多,效率低据调查,全县97%的农户喷药都是用手动喷雾器。用手动喷雾器每人每天只能防治0.4~0.5ha,与机动喷雾机每人每天可防治1.3~1.7ha相比,效率很低。1.7菊酯类农药用于水田菊酯类农药速效性好,由于对鱼类表现高毒,对青蛙和蜘蛛等天敌杀伤大,易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除肟醚菊酯等个别品种外,在水稻田的应用受到限制。但调查中,90.1%的农户用过菊酯类农药防治水稻害虫,用得最多的是氯氰菊酯、氟氰菊酯等。

上述农民在稻田对病虫害施药防治的7点特点折射出当前分散防治的弊端。要优化稻田病虫害的施药防治,必须加强培训,发展种田大户,推行统防统治。强化对农村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化学防治技术水平,增强科学用药、安全施药意识,改变不合理用药习惯,促进科学防治。农村科技示范户是科学种田、科学防治病虫害的示范带动户,有关部门应首先强化对农村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完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种田专业大户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人地矛盾日渐突出的当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让愿意种田种粮的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大户成片种植格局,改善生产管理条件,便于技术服务和先进植保器械施药防治,提升对病虫害的防治效率、效果,提高种粮比较效益。2011年全县已有种田大户263户,其中:户种2~3.4ha的有229户,户种3.4~6.7ha的有26户,户种6.7~10ha的有6户,户种10ha以上的有2户。这些种田大户一般都是连片种植,用心管理,拥有机动植保器械,科学防治病虫害。例如,龙水镇种田大户谢合良经常与农业技术人员联络沟通,掌握最佳时期施药防治病虫害,使用机动喷雾机施药,所种植的8ha稻田2~3d便可完成病虫害的防治。发展专业防治服务,推行统防统治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建立具备植物保护专业技术和先进植保器械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由受过技术培训的专业防治人员实施统防统治,实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统防统治不仅方便群众,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而且能科学及时防治好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并能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节约防治成本,同时可有效规范田间作业行为,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发生。加强和稳定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力量,保障技术推广工作如在开展防治前与农民技术员联合做好病虫情调查,指导农户划分出防治对象田,确定防治时期、使用农药品种及剂量。蔗是安全的。

试验结果表明,140g/L氯虫•高氯氟CS对甘蔗螟虫具有很好的防效,3000倍液和4500倍液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对甘蔗安全。在生产实践中应用140g/L氯虫•高氯氟CS防治甘蔗螟虫时,推荐使用稀释液倍数为3000~4500倍液,注意掌握在甘蔗螟虫幼虫孵化盛期用药,可有效防治蔗螟为害,同时,还能兼治甘蔗绵蚜虫、蓟马、蔗龟等多种害虫[6]。为了防止害虫抗药性产生,建议多种农药轮换使用。140g/L氯虫•高氯氟CS含氯虫苯甲酰胺9.3%、高效氯氟氰菊酯4.7%,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能高效防治鳞翅目害虫外,还可兼治蚜虫、绿盲蝽、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和蓟马等锉吸式口器害虫,具有杀虫速度快、持效期长、广谱高效、对环境友好等特点[6]。与常规悬浮剂、常规微囊剂不同,其独特的微囊悬浮剂,使其在保证速效的同时还具有持效活性,持效期达20d以上。

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范文第5篇

一、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各级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创新农村水利建设机制,深化农村水利管理改革,在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农田节水灌溉、山地水利工程、河道清水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初级水利化县以及冬春水利建设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增强,在抵御洪涝灾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村供水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至******年底,我省已初步形成蓄、引、提并举的水利灌溉体系,已建成水利系统管理的各类水库******座,其中大型水库******座、中型******座、小(一)型******座、小(二)型******座。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万亩,占耕地面积的******%,保证灌溉面积******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旱涝保收面积******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节水灌溉面积达******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达******%。全省完成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座。建成乡镇供水工程******处,建设村级供水工程******个,解决了******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发展山地水利工程面积******万亩,建成小型蓄水工程******万多座,总库容约******7亿******3。完成河道清水工程******公里。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降至******%。实施建设了四批******个的初级水利化县。

全省已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处,其中拍卖******处,承包4******处,租赁******处,股份合作******处,改制共回收资金******亿元。同时,各地积极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全省共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1******个,管理蓄水工程******5处、渠道6******1条、机电泵站237处、供水工程******处,灌溉面积达******5万亩。

当前,我省正在进行******经济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既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难得机遇,又对农村水利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取消“两工”和农业税、村民事务实行“一事一议”后,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基层政府组织农民开展水利建设难度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了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村水利还面临着管理改革滞后、工程老化失修、水环境不容乐观、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困难和问题,与******经济区及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

一是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至******年底,全省农村人口中尚有1******53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农村总人口数的******%,其中水质不达标人口5******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数的******。饮水不安全,不仅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成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

二是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综合利用效率低。由于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长,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水库病险隐患多,灌溉设施不全,渠系淤积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灌溉得不到保障。同时我省大多数山地属于“望天田”,山地水利设施严重不足,经济作物抗旱能力低,直接影响作物的产品和质量,造成农业减产减收。根据有关规划,全省需改造的大型灌区******处、中型灌区******、小型灌区******6处。需除险加固水库******座。全省仍有中低产田面******万公顷(1******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三是农村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省仍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水库水域中,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农村地区,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这种状况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的饮水安全和食品安全。仍有部分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不但使山丘区耕地退化,土质脊薄,产量下降,农民贫困,还造成了河流水库泥沙淤积。据统计,全省仍有******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

四是管理机制不适应农村水利发展要求。从调研情况来看,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既有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同时,农村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我省农田水利建设尚缺乏一个长远的综合规划。

五是基层队伍薄弱,服务能力不强。从调研的情况看,全省原有乡镇水利水电工作站******个,水利员2******人。机构改革后,目前仅存水利工作站2******个,其余的6******8个归并于农业服务中心。在调研中,基层水利工作人员普遍反映,由于乡镇水利工作站被撤并,削弱了水利技术力量,农村水利建设缺乏及时的技术指导,水利业务工作难以开展。由于村级农民技术员选聘工作刚刚起步,普及面还不广大,所聘人员缺乏专业水利技术,难以及时指导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

二、农村水利建设的形势与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省农村发展的长远目标、又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突出发展、突出保障,水利部门肩负重要的责任。我们要全面认识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要求,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从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度,从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进一步发挥水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安全的农村饮水体系,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能否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事关农民的基本生活,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由于我省特殊的水资源条件,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问题依然存在,海岛、半岛人饮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水的供需矛盾仍较突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尽快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根据《福建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截止2******底,我省尚存在饮水不安全人口1******万人,4******0个行政村******以上的自然村供水未解决。调研中,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代表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必须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紧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把解决农民饮水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建立可靠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是根本,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又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的关键。因此,要下大力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紧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一是继续推进千万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资金******5亿元,发展农田节水灌溉面积******万亩,平均每年发展农田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重点实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处,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改造1******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处,以及田间节水灌溉配套工程。

二是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资金******0亿元。改造渠道******公里,配套改造建筑物4******6座,新建小型水源工程******0处。新增灌溉面积******8万亩,改善灌溉(排涝)面积******万亩。

三是继续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计划对637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进一步提高水库防洪保安和水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防洪安全。

四是继续抓好千万方山地水利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山地水利容积70******多万m3,主要为小(二)型

水库1******座,总库容6******万m3,农田灌溉面积2******28万亩;小山塘******座,总库容4******万立方,农田灌溉面积2万亩;山地蓄水池2万座,总容积******万立方,山地经济作物灌溉面积10万亩。

(三)建立良好的农村水环境体系,切实整治农村水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调研中发现,我省的水环境状况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农村众多中小河流淤积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非法采砂和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水生态建设,建立良好的水环境体系,促进全省农村形成山青水秀、河畅水清的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水生态保障。

一是继续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加大封育保护力度,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继续抓好以长汀为重点的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等,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及科技示范园建设。“十一五”期间,争取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降至******4%。

二是加大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综合整治的主要内容是疏浚河道、整治河堤、净化水质、恢复生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村镇生活污水排放治理系统建设,目标是“塘变深、水变清、岸变绿、家园变得更加洁净,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农村水利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水利工作需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投融资机制及服务体系改革,健全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组织方式、建设管理、领导形式及水利规划等新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更好地完成农村水利各项任务。

(一)健全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机制。农村水利建设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直接为“三农”服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建议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改革部门要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利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开征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补偿费的具体实施办法与标准,要加强对水资源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等规费和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管理工作,努力拓展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渠道,保持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调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发展,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收益权抵押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规范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载体,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

(二)健全农民主体参与机制。小型农村水利项目的确立,要以“农民要办”为前提,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采用民主的方法,多与农民商量,努力把一家一户农民想办但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办实办好,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学习上杭、明溪县高度重视,拨出专项资金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切实加大力度,积极推进我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不断健全农民主体参与机制。要通过宣传引导,扩大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范围,并规范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将农村民主管理事务紧密地与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用水户对协会的认识,努力转变农民用水户的观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吸收更多的用水户参与灌溉与供用水管理,自觉配合协会开展工作。

(三)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是基础。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建议各级财政适当安排专项规划经费,由省水利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以县(市、区)为单元,自下而上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形成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努力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性,使农田水利设施的功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批准的规划应作为各级各部门审核申报项目和安排政府补助资金的依据。各县(市、区)在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坚持农民群众参与的原则,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四)健全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开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要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受益范围的大小,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原则上村内工程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建设,乡镇范围的跨村工程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县(市、区)域范围内的跨乡(镇)工程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中坚作用,建立有效的用水户协会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确定协会建设主体、项目法人的地位,将国家补助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交给协会建设与管理,充分调动协会积极性。建设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采取招投标和项目评估等办法,确保工程质量,保证项目效益。政府部门要研究建立农业灌溉水费财政补偿机制,建立水利工程良性投入、运行和管理机制。政府补助资金要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办法,实行筹补结合、多筹多补,主要用于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等补助。要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切实规范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管理。要建立经常性农村水利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

(五)健全农村水利组织领导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农田水利规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抓好项目实施,加强检查督促;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利用农闲时节,深入发动群众,组织出资出劳,抓好项目实施;基层农村水利人员要深入建设现场,搞好技术服务。对自愿投资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社会团体、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充分肯定和必要的精神鼓励;政府、部门、社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