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农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农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农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提高供电公司农电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文明建设的重大目标,实现全民小康生活的政策实现,坚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经济建设的计划实施,进行针对农业生产生活的监管工作必然成为我国社会首要任务。

伴随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资源作为新时代下背景下的重要供给能源,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用电量不断增长,农业用电水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持续增加的农业用电量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财务现金储备能力不足,农业生产率下降,农产品销售状况不景气,都对农业供电费用的补充造成了问题。因此,当下社会对于农业用电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农业用电财务管理水平时时代的进步需求,能够及时为我国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促进我国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进步。

二、我国当下供电公司农电财务管理现状

现今我国的农业供电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实现更好的农电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进行现状的整理和分析。

(一)农电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首先,针对于当下我国社会的农电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制度上的分析,发现有制度缺失的问题。一般的农业公司都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销售当成公司的主要任务,没有进行适当的财务管控监督工作,造成公司内部的管理工作缺失。还有在进行农电财务工作的工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核制度,只是简单的应付了事。财务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的进行中,没有严格的制度监管资本流程,缺失了对生产销售利润和用电支出的平衡审核,出现财务入不熬出的危机隐患。

(二)农电财务现金管理松懈

针对财务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责任心,但是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会出现仅仅关心自己工作范围内的职能,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合作功能。比如有的职能部门不需要过多的流动资金,但是有的部门则需要大量的现金流转,不能进行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就会造成现金流转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影响农业公司和企业财务出现问题,影响整体的经济效益。

(三)农电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职能较低

从当下我国农业电力财务管控的发展整体趋势来看,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智能偏低,影响了我国社会农电财务管理工作良好进行。首先是在农村社会,大部分农电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相对专业的工作培训,没有专业的职能资格证,还会影响财务管理的工作运行。其次就是当下拥有财务管理资格认证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工作时间短,没有实际的操作和管理经验,有一些问题不能及时的根据经验进行判断,造成工作中的失误,导致出现农电财务管理的问题。

三、提高供电公司农电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增强农电财务管理制度

明确农电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农业发展企业和公司能够正确的认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财务管理工作是农业企业和公司发展的内部重要软件,是促进经济效益收入的主要措施。进行严格的财务核对制度,要求财务人员按照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财务报表整理。

(二)明确农电财务管理内容,实现各部门合作对现金统筹管理

进行各部门之间的现金流程互动,农业企业财务部门要了解所有部门的资本流转状态,保证进行合理的调动,促进现金资本应用。有效的实现现金资本应用,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还能够支持农电的支出消费,是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

(三)实现农电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认证实施

财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因为即使有再先进的财务资本管理系统,也不能代替人员对实际财务工作的管理。针对新近员工进行资格考核,考验财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并且,定期的实行财务资格认证,能够保证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还能促进财务人员职能学习能力培养。

农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电网维护费;集约化;集中核算

为使农村电网维护费集中核算工作再上新台阶,集约化功效再放大,切实使其为各个财务对口部门工作服务达实效,财务工作人员要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内涵,切实履行会计集中核算职能。

一、农维费集中核算的有效路径

(一)撤销各单位账户,设立农维费专用账户。实行农维费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支公司的农维费资金账户,其会计业务全部纳入公司本部统一核算,由公司本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实行集中管理,公司本部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借助ERP综合管理系统,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二)会计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管理。纳入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由公司本部统一保管、编目、立卷、归档。

(三)取消各单位农维费会计机构,实施“财务管理专责人”制度。单位撤销农维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财务管理专责人”,负责向公司本部申请办理农维费相关业务。

二、农维费集中核算的职能

农维费集中核算是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农维费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由公司本部各支公司行使农维费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资金的监督职能。农维费集中核算模式是通过建立专职的会计核算班组,由专业化的会计人员,运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和科学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

具体运作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与单位分离,解决了会计人员地方利益权衡的问题,会计业务处理由各单位处理变为公司本部处理,制止了弄虚作假行为。二是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实行农维费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权由各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公司本部行使,具体审批人与实际操作人实行分离,形成双重制约机制。三是会计资料的存放管理与单位分离,进一步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四是会计业务处理公开化,每项会计业务的处理,至少要经过各单位财务审批人、财务负责人、公司本部农维费负责人、公司本部农维费会计、公司本部财务负责人等五个环节,知情范围扩大、运作过程公开,从运作机制上有效遏制了行为。

三、农维费集中核算的优势

(一)强化了监督力度,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实行农维费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自设的银行账户,由本部财务在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并预留单位付款印鉴。通过对单位每笔资金的审核,全方位和全过程监督,保证每笔资金按预算、按项目使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夯实了会计基础,强化了会计监督。农维费集中核算的实行使监督的阵地前移。报账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许多财务管理专责人经常事先向公司本部财务人员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及有关支出的合理标准,有效地杜绝了乱支滥用,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三)推动了会计人员管理,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行农维费集中核算后,增强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使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解决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四、农维费集中核算的不足及完善农维费集中核算的策略

(一)应加强财产管理制度建设,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公司本部应督促各单位完善财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指定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农电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检查和维修工作,根据农电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登记数量卡片,记录、管理本单位的全部农电固定资产,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凡涉及农电固定资产数量的变动,应及时通知公司本部会计,保证账账、账实一致。公司本部则负责农电固定资产的统一建账、核算。通过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对各单位的资产进行数量、金额管理与控制,并定期与各所属单位农维费财务专责人对账,做到账账、账实相符,保证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二)应正确处理好核算与被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农维费集中核算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一些单位的既得利益,遇到一定的阻力,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态势。作为会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不能脱离服务搞监督,也不能失去监督搞单纯的服务;既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影响甚至干扰各单位的正常工作,也不能应付了事,甚至一团和气,放弃监督。各单位也要支持农维费财务专责的工作,积极主动地搞好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应进一步提高各单位农维费财务专责人的业务和职业道德水平。作为本部财务与各单位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各单位农维费财务专责人应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主动与本部财务人员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和技术上的切磋。强化自身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较高的执业水平,增强自己的使命感,从而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总之,农维费集中核算作为一项新的农维费核算模式在供电企业农维费财务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农维费集中核算将向更合理,更科学的方面转变,对维护公司利益、促进公司的发展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江.电子商务中网上支付方式分类研究[J].商业研究,2006,(7)

农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县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201-02

1 县级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风险分析

1.1 没有理顺固定资产产权关系、账实不符

“户户通电”工程和一期、三期农网改造资金是由省公司统贷统还,这部分资产归省公司所有,但所形成的资产归县级供电公司无偿使用,所产生的留存收益归县级供电公司,二期农网改造资金采用分贷统还的形式,资产归属于县级供电公司。县级供电公司的大部分资产都来源于农网改造资产,但由于大部分县级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前对属于县财政的资产没有细致评估,资产改造过程中也没有进行资产的报废清理,很多农网改造换掉的资产仍在账面留存。而二期农网改造的资产很多形成多个资产主体,即一条线路一部分属于省公司资产,一部分属于县级供电公司资产,造成了产权关系的混乱。

在现行的代管体制下,作为投资主体的省电力公司和农网经营主体的县级供电公司,并无资产纽带关系,使得农网资产的投资主体与经营主体不统一,权责不明确,不利于农网资产的管理,也影响了县级供电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从资产管理角度看,省市公司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实际管理的固定资产,而县级供电公司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实际管理的固定资产。农网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所有权与收益不一致,为资产的运行维护费的界定、财产保险理赔工作带来了难题,从而影响县级供电公司的经济效益。

1.2 没有进行多维度预算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很多县级供电公司在编制、执行预算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预算管理没有全盘的观念,没有整体意识,存在“上上下下讨价还价”的情况;二是编制粗放、准确性差,预算编制缺乏基础资料的支撑,重要指标偏差率较大;三是预算执行不到位,部分单位内部预算与上报预算口径不统一,年度预算刚性不强,预算调整的随意性较大。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县级供电公司不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盲目上项目、争投资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日趋恶化,财务风险逐渐加大。

县级供电公司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即使制定了一部分内控制度,也往往执行不到位,经济业务手续不全现象时有发生。从近年来对县级供电公司进行审计的结果来看,存在着银行账户混乱,农维费、农网还贷资金等专项资金核算不规范,工资附加和社保基金提取数据不准确,工程管理方面制度观念淡薄,招投标和竣工审计、工程转资制度不规范。

1.3 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网络风险

为服务于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ERP项目将会在县级供电公司层面上逐步建设实施。ERP系统的规划、建设和实施的好坏,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国县级供电公司网络基本已覆盖到各科室和下辖部分基层供电所、变电站,同时所有县级供电公司均已实现与市级供电公司联网。但目前县级供电公司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通偏低,缺乏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资源, 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这对企业网络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1.4 自然风险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而电网又是多层次大范围布局,这些因素决定了电网企业属于风险密集型行业,自然风险的影响巨大。例如2008年年初的南方冰灾就导致整个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共有37个地市的545个县(区)、2706万用户受到影响;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杆塔损毁1505 基;停运线路7917条、变电站707座。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了1110多亿元人民币。而对区域性的县级供电公司来说,发生任何一样自然风险都是无法估量的打击。

1.5 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许多县级供电公司都存在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学历低,无职称上岗的情况,他们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基建、生产、营销等方面综合业务知识相对欠缺,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2 新形势下多途径降低县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的几项措施

2.1 推行县级供电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

从县级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看,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对财务总监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一是接受市级供电公司财务、审计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二是接受县级供电公司的行政领导。基于这样的双重领导,一方面财务总监服务于县级供电公司,参与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县级供电公司的会计核算质量,主动为县级供电公司管理好财务;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总监的切身利益同县级供电公司脱钩,可以有效的实现单位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的分离和制约,将以往的事后监督,变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对财务总监委派制还要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补充工作。一是建立对委派的财务总监的监督机制,市级审计部可以通过定期审计,来检查监督财务总监的工作质量;二是由于近年来会计制度变化快,每年都有新的制度、规定出台,省市级供电公司每年还必须对委派的财务总监进行业务知识、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培训;三是对委派的财务总监定期轮岗,通过定期的轮岗交流先进的财务理念和工作经验,同时可以对委派的财务总监进行离任审计,加强对委派的财务总监的监督管理工作。

2.2 大力推行进行多维度预算管理、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县级供电公司要建立多维度预算控制系统,实现预算可控在控。针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从不同的维度采取相应的预算控制措施。在项目维度上,根据预算项目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监控,对影响公司预算目标实现及财务运行安全的现金流量、利润、成本费用等重点领域实施重点监控。在流程维度上,按照“流程-作业-任务”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流程维度预算控制,动态地将各项作业练习起来,明确各职能部门参与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规范业务的申请、审核、批准、执行和考评流程,明确各部门在业务流程执行和监控过程中的组织分工、权责划分及工作程序,确保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处于受控状态。在部门维度上,按照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部门,建立部门预算项目控制子系统,监控、分析预算执行偏离目标的根源,确保预算目标落到实处。

内部控制风险薄弱,可以引发经营风险,把轻微的暂时的风险演变成严重的连续的风险。县级供电公司必须尽快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一般来说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的内容应包含三个层次:(1)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主要应包括:岗位分离制度、作业规则、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员工行为守则等;(2)建立保证内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机制,如考核制度、激励机制等;(3)设置独立的具有专门的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进行检查评价,形成对每个员工、每项业务、每个工作程序、各种风险进行控制,并及时反馈管理层,以保证内部控制得到持续不断的高进。此外ERP系统的实施为县级供电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企业可以充分利用ERP系统的严谨以及系统的硬性控制功能,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减少人为管理的随意性。

2.3 加快上ERP系统,建立安全防护体系,防范县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通过建立标准化业务流程,实现公司业务与财务信息实时共享,提升财务管理的主动控制和决策支持能力,为防范实县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提供支撑。但ERP系统的规划、建设和实施的好坏,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巨大的。

对ERP系统实施风险的应对措施如下。(1)省级电力公司和市级供电公司要在各种场合以各种方式调动各县级供电公司的领导对ERP项目的积极性和信心,并指导县级供电公司建立ERP项目组织机构。(2)提前安排关键用户到市级供电公司见习,并和市级供电公司的关键用户和顾问进行各方面的沟通,了解关键用户应有的职责和在ERP项目实施建设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从而带着成熟的思路和信心进入到县级供电公司正式实施建设ERP项目过程中来。(3)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大部分县级供电公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差,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4)加强全员培训,提升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及团队合作意识。实践证明,有效的知识教育和应用培训是ER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ERP系统与信息安全全面纳入智能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落实安全评估制度和等级保护制度。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多层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建设从设备安全到用户安全的整体安全防护体系。县级供电公司的系统要在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范围内安全运行,防止泄密。对于网外的用户要实行防火墙隔离,采用身份识别系统来控制访问内容,保证信息的安全。

2.4 加强对自然风险的防范

县级供电公司针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防范在于超前规划,合理转移自然风险损失。县级供电公司除了省公司统保资产外,还要对属于县级供电公司的电网资产投保,通过聘请保险经纪公司,合理规划资产投保范围和条款,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转移部分风险损失。特别是在电网的防灾防损过程中,保险经纪公司凭借其掌握的历史经验数据和与社会其他机构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大灾预警、防灾防损建议和企业投保方案建议,从而促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更加完善和有效。以湖南省2008年的冰雪灾害为例,事情发生以后,保险经纪公司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制定索赔标准,根据电网公司主管部门下发的大面积冰雪灾害的索赔统计的文件,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拿出理赔预案,与保险公司进行多轮谈判,最终取得了超过7亿元的赔偿,创造了建国以来最大一起保险赔案,也是最大一起电力赔案。

2.5 全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全员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意识

县级供电公司要致力于将风险教育作为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持续不断地培训教育将风险控制的意识贯穿到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之中与部门间的业务环节中,培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员工队伍。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仅局限于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同时也要融合市场营销、法律咨询、规划发展、信息管理、设备采购、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知识,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风险防范不可能完全到位。通过全面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清醒的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自觉地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

县级供电公司是国电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我国最大部分的用户群体,在电力市场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其防范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县级供电公司的效益,建立健全符合县级供电公司特点的、高效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继续深化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向精细化管理迈进,更好地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静,曾红卫.网络安全检测与预警[J].计算机工程,2001,(12):109-110.

[2]谷文林.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8,(8):94-95.

农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一刀切”与“补贴联动”矛盾

“一刀切”指的是不论财政状况及农业发展情况如何,中央财政均按照统一的比例给予农业保险补贴。2012年实行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的通知》规定,种植业东部补贴35%,中西部地区补贴5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中央直属垦区补贴65%;养殖业,中西部补贴50%,东部补贴40%。“补贴联动”即地方财政对农业保险补贴一定比例资金,且各项资金到位后,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将会全部到位,地方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是中央对其进行补贴的先决条件。“一刀切”与“补贴联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各地公平,调动了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但忽视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人均GDP达5.8万元的内蒙古和人均GDP只有1.64万元的贵州省,农业占GDP比重26.1%的海南与农业占GDP比重5.5%的山西省,得到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比例相同。结果是政府补贴产生了“马太效应”,即经济发展程度越好的地区,越容易得到中央政府的补贴,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越不容易得到政府的补贴,出现“财政累退效应”。

2.政府补贴保险范围过窄

目前,我国中央财政补贴农险的保险责任主要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和冰冻6种。2012年,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发生粘虫灾害,仅山东省玉米受灾面积就达510万亩,但由于保险合同中只约定了玉米粗缩病和玉米螟两种病虫害,粘虫不在承保范围内,受灾农户未能得到赔偿。政府补贴范围过窄,使得保险公司减少了承保项目,降低了农险保障程度。为保证中央财政资金的可得性,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低保障、广覆盖”的成本保障式低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土豆种植保险为例,按每亩需250斤种子(每斤0.6元)、化肥160元、灌溉费用200元计算,不计劳工费每亩需投资510元;每亩收获土豆约2500斤,按批发价格每斤0.6元计算,每亩利润约1000元。若不需要灌溉,则每亩投资成本约310元,我国当前农作物保险金额常见的就是每亩200~400元。如果每亩保险赔偿少于510元,就会影响农户参保积极性。

3.财政补贴方式单一

受财政支付能力影响,我国目前广泛推行的只有保费补贴一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保险基础好的地区有不同类型的试点,如在上海市、江浙地区、吉林省等地,政府对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业务可予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等政策。这些局部的政府补贴方式,存在一些包括税收优惠幅度小、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费用补贴不足等问题。同时,虽然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对农业保险承担再保险业务,但我国至今仍没有一家专门的农业保险再保险公司,农业风险缺乏更为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影响农业保险公司经营的积极性。

4.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耕作制度等原因,农业保险标的分散,保险过程难以监管。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农业保险合同的任何一方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如保险公司在农险与非农险业务的选择中,尽量增加非农险业务、减少农险业务,减少风险较高地区的农业保险业务,利用虚假保单骗取政府保费补贴;还有些地区的保险公司在风险发生后,减少对损失的赔付。而作为投保者的农户,也会发生将易产生问题的高龄、带病牲畜进行选择性投保等类似问题,灾后以非投保地块代替投保地块索赔,人为夸大灾害损失等行为也时有发生。

5.巨灾风险补偿机制欠缺

我国巨灾发生频繁,危害损失较大。从2008年的南方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到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黑龙江洪灾,无不受损严重。仅5.12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人民币,农业损失400多亿元人民币,各保险公司共支付16.6亿赔偿金,不足地震损失的0.2%。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较晚,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本身就比较脆弱。同时由于尚未建立巨灾风险补偿机制,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难以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势必影响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二、对策建议

1.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

处理好“财政错配现象”,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制定合理的费用开支政策。调整“联动补贴”策略,增强补贴弹性,体现地方特色与差异化需求。对农产品基地或贫困地区,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应当大一些,地方责任小一些。对发达地区,中央财政的补贴力度可以小一些,地方责任相对大一些。地方政府应保证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效能的发挥。保险企业应通过管理、服务来占领市场,抑制恶性价格竞争。要建设好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技术强、情况明、农业熟的优势,掌握保险对象的相关信息,减少补贴资金浪费,降低农业保险经营成本,控制道德风险问题,减小政府财政压力,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效率。

2.以保费补贴为主其他补贴方式为辅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逐渐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增加中央财政补贴保险品种。给予经营费用补贴,对所有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农业保险及再保险公司等,给予一定程度的经营费用补贴,以降低其经营成本,提高经营积极性。应加大对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力度,如免征涉农保险的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等,允许保险机构在税前提取农业风险准备金等。增设更多的再保险机构,整合农业保险资源,增加对农业再保险的支持力度。

3.鼓励农业保险公司“联合共保”

保险公司可通过业务联合、区域联合及保险公司间联合的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风险保障能力。政府应加强相应的责任制约机制,合理测定不同地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费用率,以减少保险公司的道德风险。

4.采取适度的强制保险

强制保险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交易费用过高等问题。考虑到我国农民由于受收入的制约以及对风险认识程度和保险意识不强的影响,即使在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情况下,农业保险需求意愿也不高,难以分散风险。因此,在进行保费补贴的同时,可采取诱导性的强制措施,或实施有条件的强制,把强制保险和当前的一些惠农政策,如直接补贴、农业贷款和农业技术等相挂钩,力求提高参与性。

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农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8年10月21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专家认为,股改方案通过后,农行距上市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农行将推进财务重组,设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然后择机上市。此外,如何平衡盈利与服务“三农”之间的关系,妥善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也是未来农行完成股改需把握的重点。

股改绕不过多重门槛

金融界分析人士强调,由于农行股改的复杂之处――横跨农村金融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两大难点,其股改方案较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复杂得多。

目前,农行股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农行的外部审计、不良资产清理和法律尽职调查等工作基本完成,内部改革加快推进,服务“三农”总体实施方案已制订并试点推行。此外,农行对风险控制也加大了规范力度,在组织架构上为有效风险管理提供制度支持。

11月6日,汇金公司以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注资农行,农行财务重组启动。农行行长项俊波在注资仪式上表示,“此次注资标志着农行将由国有独资银行变为股权多元的股份公司,为实现上市和公开发行奠定了基础。”注资完成后,汇金公司将持有农行50%的股份,同时,财政部在农行的1300亿元所有者权益将保留,双方并列成为农行第一大股东,各持有50%的股份。另据汇金公司董事长楼继伟透露,汇金公司将与财政部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财务重组完成后,农行预测主要财务指标将与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后的数据基本相当。汇金公司对农行注资,标志着农行股改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农行已经确定了基本方案。与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明显不同的是,农行采取的方式是与财政部建立共管基金以剥离不良资产,基金的偿还来源于财政部作为股东的分红、农行每年的所得税、国有股本减持的溢价收入等,而不再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

实际上,农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与工行股改时损失类资产处置方式类似。2005年,工行将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划归财政部和工行共管基金账户,财政部将共管基金账户中的资产委托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但与工行不同的是,农行的不良资产最终还是委托农行来处置。

在引进战略投资方面,农行股改同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也会存在差异。在中、工、建等银行上市时,监管层对引进战略投资者有明确要求,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而此次对农行股改引进战略投资者并没有明确要求,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认为,在借鉴前几次经验的基础上,农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可能来自境外,但也有可能引进境内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此外,郭世坤认为,农行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参与,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解决规范产权问题,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农行公信力和品牌价值,甚至为以后农行选择海外上市打开方便之门。

平衡利益兼顾服务“三农”

此次国务院会议要求,农业银行改革要以建立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核心,以服务“三农”为方向。

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农行,由于承担着农村金融的重任,与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有着显著的区别。

农行股改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商业化改革,大体会按照工行模式进行;其二是立足于服务“三农”,加强农村金融工作,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三农”金融工作推进委员会。但由于农行股改横跨农村金融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两大难点,操作方案还需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论证。

项俊波说,为突出“三农”业务在农行改革中的战略地位,将对“三农”和县域业务进行单独分配经济资本,单独下达信贷计划,单独配置财务费用,单独配置固定资产指标。“三农”业务是农行的“战略支柱业务”,是农行发挥城乡联动优势的着力点,因此将纳入股份公司整体改制。

他说,商业化服务“三农”重在找准切入点,如吉林、甘肃分行选择农户和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支持对象,福建分行重点发展小企业业务和林权抵押贷款。同时,要研发特色金融产品,如面向广大农民发放农行贷款卡,研发农户联保贷款等。此外,要根据业务特点再造制度和流程,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要抢占县域市场制高点,把“三农”和县域业务打造成农行最具特色和最有竞争力的业务。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密切关注“三农”信贷,力争对“三农”信贷投放力度不放松,风险把握更科学,实际比例不下降。因此,农行的这一社会责任,将在股改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农行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服务“三农”之间的关系呢?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认为,此前农行选取了1300多家县支行着重服务“三农”进行单独核算。而这1300家县支行以外的支行,譬如在沿海发达地区的支行,其服务“三农”业务可能会收缩。

建行研究部郭世坤认为,对“三农”的服务就是亏损、利润低的观点现在需要改变,因为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这种农业运作是有很强的市场取向和盈利基础的。对“三农”的支持,不单是农行,其他金融机构也必须更加注重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支持。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作为上市银行,追求利润与服务“三农”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矛盾。

上市路径或遵循先例

目前,中国农业银行的股改方案正在推进中。农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农业银行拟于2009年下半年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筹备工作,但考虑到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IPO的时间现在还不能确定。潘功胜称,从股改方案获批到股份公司挂牌所需时间,农行将比工行与建行少得多。此前,工行与建行所需时间分别为六个月与八个月。

农行将争取用几个月时间完成财务重组,包括注资、不良资产剥离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搭建。就上市问题,潘功胜表示:“股改时间表目前基本确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08年年底或2009年年初建立新的股份制公司;第二阶段是对新公司的内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进行规范;第三阶段是计划在2009年下半年完成IPO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具体IPO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看2009年的形势而定。”此外,农行准备在近期发行次级债以补充附属资本,第一期规模可能为200亿元人民币。

对于发行方式,潘功胜表示,会借鉴其他几家银行的方式,会考虑A+H的方式。至于发行地点,主要考虑投资者的基本面以及资本流动性等因素。在目前形势下,香港最值得考虑。

“农行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健全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项俊波说,成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只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条件,而经营机制则是内因、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