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律思维的特征

法律思维的特征

法律思维的特征

法律思维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法律英语 英语翻译 文化差异 法系差异 心理思维差异

法律英语,是以英语为基础,用以表述法律科学概念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语种或某一语种的部分用语,它是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法律英语特点鲜明,在词汇使用上庄重规范,书面语多,句法结构纷繁复杂,大量使用祈使句、被动语态、综合复杂句以及虚拟语气等。法律英语目前已经成为法律与英语中的一门交叉学科,在社会上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本文主要对法律英语翻译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够对法律英语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一、法律英语的特征

法律英语就其文体来说属于职业专用英语,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语体,是应用语的一个分支,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语种。其行文庄重、结构严谨、表达准确。作为一种专用英语,法律英语在词汇的使用、句法的安排、文体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具体来说:

1.句法特征

句法特征是法律英语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包括惯用长句,分词短语使用普遍(为了清晰地表达句意,法律英语往往更多地使用分词短语来代替从句做定语、状语或宾语),介词和介词短语使用频率高,条件从句使用率高。法律英语句法的这些特征是我们研究和对其进行翻译时所必须深入考虑和分析的。

2.词汇特征

词汇特征是法律英语特征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分为使用法律专门术语(法律英语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法律语言);拉丁语频繁被使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拉丁语在英美法律实践中频繁被使用);相对词义的词语大量涌现;普通词语被赋予法律含义,如Party在法律英语中被理解为“当事人”等。

3.文体特征

法律英语属于书面英语。在起草法律文件时,严密准确是法律英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只有严密准确的法律英语才能保障法律的权威性,才能更好地反映立法意图并体现立法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法律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便于对法律进行解读和执行,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制水平。

二、法律英语翻译

1.法律英语翻译的一般原则

法律英语是一种应用性比较强的语言类型,法律英语翻译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①词语使用的庄严性。法律英语由于其直接鉴定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对用词的准确性要求相当高。这一点是在进行翻译时必须牢记的。②准确性原则。在对法律英语进行翻译时应当表达清楚具体,并尽量摆脱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注意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的差异,避免因使用错误的词语而使翻译失去准确性。③精炼性原则。翻译法律英语除了准确外,还应遵循精炼的原则,即用少量的词语传达大量的信息。精炼性原则要求应尽量做到舍繁求简,避免逐词翻译、行文拖沓。④术语一致性原则。为了维护同一概念、内涵或事物在法律上始终同一,以免引起歧义,即使同一词语多次重复,一经选定就必须前后统一等。法律英语的这些翻译原则是我们在进行法律英语翻译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法律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法律英语翻译是国家间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英语翻译的目的就是克服客观物质世界存在的民族差异性的障碍,促进国家之间的法律交流。根据笔者多年的学习、观察,法律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选择内涵最接近的法律词汇进行翻译。在中西法律文化之间,有些词的含义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在这两种文化之间会存在内涵最为接近的词汇,这时可以采用而不会导致太大的误读。②创造新的法律词汇。很多的情况之下,译者们在面临一种文化中有而另一种文化中无的事物时,会采用音译的办法,翻译法律英语时也需要进行一种创造性的加工和想象,如罗马法系中的“legal person”最初被译成“法人”,“due procedure”译成“正当程序”等都是一种建设性的创新。③必要的解释。由于中西方诸多法律理念的基本差异,法律英语中有许多的词汇如果直接翻译,就会使它的意义非常不明确,此时,在忠实原文内涵的基础上做一些人为的增减就非常必要。法律英语以上的一些基本翻译方法是我们在进行法律英语翻译中可以采取的一些基本方法。转贴于

三、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因素

1.语言文化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在行文结构、遣词习惯及句法层面上相去甚远。英语句子重分析,故造句多形合。而汉语句子则重意合,是靠逻辑事理的顺序来实现意合、流动、气韵三位一体的横向铺排的。由于两种语言特征各异,再加之法律语言的措辞要求严谨,故在翻译时往往不能正确遵循各自的语法要求,从而不利于表达。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2.包括法系在内的法律文化差异

王佐良先生认为:“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之词,面对的却是两大文化。”法律英语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对译,恰恰相反,由于法律英语涉猎范围甚广,包括各部门法以及诸多法律边缘学科,故从事法律英语翻译的人士须熟悉中英有关的法律知识,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文化底蕴尤其是一些法制史方面知识的了解,稍有不慎就会谬以千里,造成不完全理解或理解错误。法律文化的差异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3.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由于语言文化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导致他们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同样存在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一方面将影响到其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将影响到其理解、翻译语言的方式。因而,可以说,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样是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法律英语是法律与英语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非常强的学科。法律英语翻译之难就在于翻译的过程要实现法律与英语的双重要求。区别于其他的英语翻译,法律英语由于其准确性要求高,法律知识面要求广,因而法律英语对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这既对他们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希望本文对法律英语翻译的有关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能够对我们认识和把握法律英语翻译,并进而提高法律英语的翻译质量和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邱贵溪.论法律文件翻译的若干原则.载.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5月.

[2]苏珊.法律英语及其语言特征.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3]陈水池,罗孝智.法律英语用词的准确性特征.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月.

[4]谢燕鸿.法律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模糊性.载.双语学习.2007年9月.

[5]李慧.文化差异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1期.

法律思维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抽象性 严密性 确定性 综合法 分析法 符号 概念

关于思维,心理学给出的定义是: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间接与概括的反应,数学思维既符合人类一般思维的规律,又有它自己的规律。一般来说,数学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思维结果的确定性。

数学思维的抽象性表现在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把思维对象某些非本质的(对数学本身来説)东西舍弃,把思维对象抽象化为一定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逻辑关系,然后再把这些特定的数量关系表示成为一般的符号形式。数学思维的抽象性还表现在它不仅仅停留在一次抽象的基础上,通常的数学符号形式可能经过了多次的抽象。与人类的所有思维形式相比,这种完全人为创造的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高度抽象化的基础。

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是指数学思维在发生、发展和表述的过程中,完全依据一种形式化的严密过程,这种过程中不容许出现一丝差错,也不允许有对与错之间的状况。正是数学思维的这种形式化的严谨性,使数学成为人类所有科学形式的最终表达手段。

数学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我们知道,排中律、同一律、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它们是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相对稳定性在思维中的反应,它是保证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正确表达思维的必要条件。正确的思维应该是确定的、无矛盾的、前后一贯的、论据充足的。不然的话,思维就将陷入混乱。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这些基本规律,就会产生逻辑错误,论证就得不到正确的结论。因此,数学思维中必须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数学思维结果的确定性,是指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其结果是唯一的。我们知道在数学领域中,每一个命题的结果都是唯一的,不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数学命题的结果在对与错之间二者必据其一。

数学思维的方法是数学的符号、概念、语言按照数学特定的规律、法则,运用数学思维在数学领域中形成的一种方法。数学思维方法具有一般科学的方法论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形式。

按照数学思维方法运用的领域、表现形式不同可以把数学思维方法分为宏观思维方法和微观思维方法,按照数学思维的逻辑形式不同,可分为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按照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程式化思维和发现性思维,按照数学教育的阶段或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带有专业特征的思维方法。

宏观数学思维方法,也称基本或重大的数学思维方法,是指对整个数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数学思维方法,如公理化思维方法、变量分析思维方法等。这些思维方法曾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数学的发展。

微观数学思维方法,是指对某个数学分支发挥作用或由某些数学家群体使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如代数学的一些思维方法、几何学的一些思维方法等。微观数学思维方法还包括数学问题解决和数学问题发现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最基本、最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分析法是从问题的结论开始,逐步推出已知条件或已确认成立的事实,从而断定命题成立的方法。综合法是从问题的条件开始逐步推出命题的结论的方法。演绎推理是按照严密的逻辑法则,采用由普遍到个别,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论证方法,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推理试图从个别的例子中得出一般的规律,采用由个别到普遍、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推理论证。在归纳推理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前提为真,结论不一定为真。通常情况下,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还需要用科学的数学方法进行论证。

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是指按照形式逻辑的方式展开数学思维方法。数学的定理、证明及理论构造都是严格按照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展开和构造的,可以说数学的结果都是按照形式逻辑来表现的。数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是指在数学思维中应用的猜想、直觉、灵感、现象等思维方式。这些思维形式经常地、大量地出现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随着数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非逻辑思维方法在数学学习和数学教育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数学思维的程式化方法,是指按照数学习惯的、原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种方式表现为规范的逻辑演绎方式。数学的发现性思维,又称之为创新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它不遵守程式化的逻辑演绎的思维方式,而选择带有个人特性、主观色彩、独立特性的思维方式。现代数学教育理论十分重视这种与传统的数学思维相区别的思维方式。

如果按照数学教育的阶段和领域不同还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带有专业特征的思维方法,如按数学分支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几何思维方法、代数思维方法、微积分思维方法、概率统计思维方法等。尽管现代数学的发展使某些数学分支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但对于初等数学或一般高等数学阶段的学习而言,不同数学分支的数学思维方法都有其自身的明显特征。对于初等数学的学习而言,集合对应的思维方法、公理化结构的方法、空间形式的思维方法变量思维方法等都是具有初等数学特征的一些思维方法。

在学习某个数学分支的数学思维中,还可以把数学思维分成不同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论证表述数学命题的思维方法;构建数学理论体系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法律思维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实验教学 自主学习

一、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物理教学方式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验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基本特征的必然体现,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的先河,他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堪称科学探究的典范。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充分遵循“物理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改变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显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应当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共同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改变物理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的本质特征之一,但以往在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直被忽视,新课程改革以来才开始积极探索。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在《物理教育研究与教师教育》一书中讨论的第一个专题就是物理学的本质。文章作者弗伦奇(APFrench)指出:“总的来说,科学的本质就是观察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和模式。物理学主要研究无生命的世界,总是力图确认最基本的原理,并把诸多规律统一起来。”他从科学的本质出发,指出了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学的本质特征可以看作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其过程性特征,即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究,体现了自然科学的共性;另一方面是研究对象和追求目标上的特征,以无生命的世界为主要研究领域,力图确认世界最基本的原理,追求内在的统一性。物理学是在不断追求认识统一性的探究过程中发展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寻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统一规律的思想方法是物理学的本质特征,是物理教学首先要体现的。

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

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最后达到一题多得的效果。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例如:逻辑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聚合和发散思维、类比和联想思维、局部和整体思维、批判和创新思维等等。具体表现为在常规思维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例如:理想法与估算法,等效法与类比法,对称法与极限法,微元法与整体法等等,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法律思维的特征范文第4篇

社会学上关于职业内涵的界定,认为一种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职业,在于其六个特征,即:学识性、独立性、同质性、组织性、规范性和垄断性。

(一)同质性其中同质性对于一种职业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思维方式的同质性是其中的关键内容。1.法律思维的同质性。职业群体拥有同质性的思维,这是该特定职业群体的人们形成凝聚力从而结成职业群体的基础。同时,这种同质性的思维方式的存在也是此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重要特征。这种思考方式有什么特征呢?它的特征就是依法办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等。2.其他方面的同质性。法律职业群体的成员如果能具有相同的教育背景、相似的职业经验、共同的话语系统和职业技能、共同的职业伦理,那么便会形成同质性。正是依靠这种同质性,分布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个性的人们才能够在心里上相互认同,共同归一于一种职业。具体来说,同质性是法律职业群体内部构建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法律思维的同质性与其他方面的同质性处于一个横向的逻辑,即它们是法律职业群体内部构建的共同形成部分,另一方面二者又是一个纵向的逻辑,即法律思维的同质性以其他方面的同质性为基础,并最终成为法律职业群体内部构建的重要力量。但不管横向还是纵向,二者都不可或缺。

(二)学识性、垄断性和独立性学识性、垄断性和独立性是每个职业群体必须具有的,只是每个职业群体的侧重点不同。如学者职业群体更侧重于学识性,而法律职业群体则更侧重于垄断性和独立性。可见,这种思维的同质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或者说加重了法律职业的垄断。但是,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这种垄断并没有使法律职业的发展衰败,反而提高了法律职业的质量。

(三)组织性和规范性对于组织性和规范性,法律职业群体和其他职业群体相比无疑更具有发言权,因为它本身追求的就是秩序和规则。可以看到,法律职业的形成与法律职业协会的产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法律职业协会对法律职业、法律职业群体乃至法律事业的存在和发展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和功能。至于规范性,一个社会若没有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就难以维持,一种职业缺乏能够有效约束其成员的规范、制度,就难以存在。与其他职业相比,法律职业群体更需要有白己的职业制度,而且是更严格的制度。

二、总结

法律思维的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比较法 汽车造型设计 导修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110-02

比较,汉语常用词汇,意为辨别事物的相同属性异同或高低。比较法,也是人类一种常用的认识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汽车造型设计专业导修课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市场在售的量产车型特点,发现未来汽车造型设计的趋势,所以必须选择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有了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教学质量就有可靠的保证,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的教学,也会变得理论与实践联系加紧密。

1比较教学法

1.1比较法的概念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中,着重体现辨析并确定教学内容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的难易或认识的正误深浅,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1.2比较的特征

首先,比较法的运用是事物间对照与对比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两种或以上的事物之间的区别、差异,把彼此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相异关系,认识其本质差异,这是一种求异的比较。

其次,比较法的运用是事物间参照与类比的过程。

按照某种逻辑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加以类比,或者参照某种规律、关系进行比较,得出相同属性的结论,这是一种求同的比较。

1.3比较法在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比较教学法,是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国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提质增效新引擎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将比较教学法引进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教学之中,更显得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比较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组织各种经典汽车造型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汽车造型设计趋势,进而引发学生设计理念的突变,实现设计创新能力的拓展。

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全面创新的时代,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要赶上飞快发展的时代,思维方式的变革尤为重要。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比较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大量直观信息,不断强化和冲击学生的思维,进而促使学生实现由二界思维到三界思维、由单级思维到多级思维、由渐进思维到飞跃思维转变。

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事物怕比较,比较能找到联系,比较能发现前人设计的思维轨迹。在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教学中,通过不同质的汽车造型比较,可以从中发现设计差异;通过不同形状的汽车造型比较,可以从中获得设计规律;通过集大成式的全面比较,可以从汽车造型设计表面现象中找出本质特性,进而帮助学生厘清概念,提高分析鉴别水平。

2 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特点

2.1课程分析

汽车造型设计导修是一门专业入门基础课,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造型设计的各个基本要素,对不同造型风格的汽车有基本认识和理解。课程重点内容是不同车型风格的特征表现,因此需要对大量的量产车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造型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2学情分析

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面对的是汽车造型设计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为素描、色彩等艺术类基础课,因此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以及对形体的理解力。但是在专业领域中,对于汽车造型只是浮于表面的认知,造型的来源以及造型与功能、材质、色彩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因此本课程需要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设计素养和汽车设计观察、鉴赏能力,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到“分析”到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效果决定教学方法改革的成败。将比较教学法引入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分析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一是可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法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如通过图片、实物等比对,从中发现我国汽车设计与国外汽车设计的差距,或从不同汽车造型设计中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这种差距和问题,就是学生今后设计创新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大大激发出学生的强烈求索意识、永不满足意识和敢于打破旧框框的意识,在如何完善和如何建立自己的领先地位中找到新思路、新方法、新规律。

二是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教学法的主要授课方式是启发式和讨论式,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精讲多练,精讲就是用准确、精炼、生动的语言讲授内容,提高课时效率;多练就是在精讲的基础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互动,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研究教材重点和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设想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快其掌握知识技能的进程。

3 比较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应用到专业导修课程中,将经典与现代、合资与国产车造型特点进行比较,会实现由点到线,多线交织的网络化立体式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鉴赏能力,对人类汽车历史进程有全面而整体的认识。在课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比较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教学法的优势和作用。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3.1横向比较法

横向比较法是指对同类的不同对象在统一标准下进行比较的方法。使用该方法按着调研目的确定比较基准和分类属性、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要善于发现和比较本质的不同。

在教学中,对于同一时期不同品牌、不同造型风格的汽车进行形态方面的比较,例如将宝马与奥迪汽车进气隔栅、前大灯部分进行对比,总结不同汽车品牌特征表现方法,能使学生轻松建立起跨文化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形成网络化的知识体系,为其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2纵向比较法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叫纵向比较法。它们之间常是层次的延伸或时间的连续。纵向比较法的特点是以时间为坐标。通过测量与比较研究对象在先后不同时间段中的变化,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汽车造型的发展变化经历了马车型、箱型车、甲虫型、船型车、鱼型车、楔形车几个重要的造型风格,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材料、新工艺都会对汽车造型风格带来变化,通过纵向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容易理解不同时期汽车造型风格的形成与变化,并能够明确其风格发生变化的历史原因。

3.3求同比较法

现代汽车造型设计按照消费者的喜好、消费能力以及企业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造型风格,每种风格都会呈现出各自的形态特征。造型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前,需要针对某种风格进行全面的认识以及特征的提炼,将大量具有相同特征、性质、颜色、功能等车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进而总结出关于造型的规律性认知以及造型的发展变化趋势,这一过程就是求同比较的过程。

求同比较法利用的是设计方法中的求同思维,他的特点是闭合性,方向同一,结果确定。这种思维使人思维条理化、逻辑化、严密化。

求同思维是一种聚合思维,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虽有助于对分析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了避免求同思维可能产生的弊端,在运用求同比较法时,还可以进行跨学科、跨领域但是具有相同特征的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从中得到造型规律。

例如豪华经典风格汽车造型特征的提取,可以从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中总结出“保守、传统、豪华、复古、怀旧、经典”等关键词。在比较过程中,跳出思维局限,寻找此类产品的共同造型特征,将此特征运用到汽车造型设计中。

3.4求异比较法

事物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世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一见解早已得到人们的认同。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同时代的不同品牌车型存在差异,不同时代相同品牌的车型也有差异,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这种差异揭示出来,透过差异的表面,揭示深层次的造型来源,最终得到造型方法规律性的认知,从而加深对于专业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求异比较是大量的、经常的、广泛的,其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求同比较。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事物的对比。

例如,豪华型、圆润可爱型、科技前卫型以及运动速度型是目前市场中并存的四种主要汽车造型风格,这四种风格在整车尺寸、形态、造型特征线、色彩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为了更好地掌握每种风格的造型特点,将四种车型同时进行求异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列举造型差异,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式,建立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是同一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的对比。

汽车造型设计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对当前产品进行比较分析,来探求和预测未来几年消费者的审美观、价值观的走向,以此来进行造型设计定位。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某定车型在近十几年的造型变化――列举出来,从而得到造型变化规律,依据此规律性的认知努力突破创新,力图使汽车造型设计风格超越同时代已经上市的其他车型的造型设计。如,对大众宝来从2011款、2006款、2008款、2013款的侧面特征线、车灯造型灯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该车最初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运动造型元素,但它的推出,给国内追求个性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也为日后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全新的“运动”概念,该车也在逐步转变造型特点,上扬的肩线、宽大的进气隔栅、切割造型的前大灯设计使整车运动感十足。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