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4・3;F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2-0082-04

0引言

本文所讨论的农产品,是指以下的产品:初级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品与乳品等)和初级农产品经过简单加工而形成的食品(速冻食品、包装熟食与奶制品等)。

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在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活动与过程中,所涉及的农民(农业生产者)、生产商(农产品采购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等“从田头到餐桌”上下游企业构成的网链结构体系。

从农产品供应链问题提出开始,就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保证质量安全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集成物流管理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其研究的范围已经进一步向上游延伸到了农产品的最上游企业(如种子供应商等);其目的在于跟踪和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便快速和有效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即: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农产品,不得出现因食品原材料、包装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上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

农产品质量问题,在市场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大量存在的。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反映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和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等问题。因而,如何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些措施和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1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及现状

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力、自然条件及作物个体生命的依赖性比较明显,农产品本身往往具有鲜活性;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十分突出;同时,生鲜农产品又是人们的生活必须品,需求弹性小,具有消费普遍性和分散性的特点。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特别是物流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和物流,农产品供应链存在四方面的特点:

(1)农产品供应链的资产专用性高;

(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3)市场力量不均衡;

(4)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由众多的个体农产品生产者、生产加工企业、产地与销地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农贸市场的零售商、超市和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型如图1所示。

在上述模式下,农产品的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个体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1]

2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环节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个体农产品生产者众多且相对分散,加之中间环节过多,造成了农产品供应链链条长度较长、缺乏统一协作的局面。可以说,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还处在供应链的初级阶段,许多配套措施尤其是物流配送环节相当欠缺,质量保证体系匮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没形成完整的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评价体系。

由于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农产品标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因而致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检测,加大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隐患。

(2)物流技术和设备落后,保鲜成为影响家农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

农产品的“新鲜”是鲜活农产品的生命。但是,我国目前物流技术和设备落后,冷链物流不发达;8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在运输流通过程中,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从而使产品质量保鲜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由于农产品物流技术和设备落后,使得在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巨大。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物流环节损失率高达20%~30%,每年有总值约为750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腐坏、损失。所以我国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整体的物流技术设备落后,致使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的流通中耗损严重,给农产品供应链带来了不小的技术难题。

(3)农产品供应链上各结点之间信息不通畅,质量安全管理的信息缺乏共享。

由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不长,所以造成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总体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供应链结点间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缺乏共享。同时,农产品初始供应商多数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规模小且分布广,农民面对市场组织生产时,由于市场信息传递缓慢或者是信息割裂不能共享,导致盲目生产,造成销售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的不确定性信息从最初的农产品供应商开始沿供应链向各级逐级传递,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进一步产品的生产进程和交付时间;农产品供应链下游信息的不确定性表现为顾客需求从最终用户开始沿供应链的信息流方向朝供应商逐级传递,直接影响供应链上各级供应商的库存量和库存时间。这些现状所造成的信息化问题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4)作为核心企业的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影响了对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管理。

在企业组织系统中需要有一个核心企业肩负领导协调作用,推动供应链的有效运作。按照供应链不同的环节,核心企业可能是农产品原料生产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物流企业或农产品销售企业。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型图1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是批发市场。供应链运作的好坏,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协调能力。核心企业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信息交换中心;第二,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上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批发市场中,其交易机制使交易双方只存在竞争关系,不存在合作与协同,买方和卖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信息流通的不畅;同时作为核心企业的批发市场缺乏必要的领导力和权威性,致使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缺乏战略配合,严重制约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可管理性”,核心企业无法负起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

(5)没形成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方式,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农产品的产供销环节还没有形成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脱节,分散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没有意识到互相之间是经济利益共同体,每个环节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缺乏对供应商的分析、评估、比较和考察,造成供应商鱼龙混杂,大量伪劣产品堂而皇之进入食品超市。[2]

在上述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产品供应链中质量问题的特殊性,我们从过程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绩效,必须做到农产品从场地选择、环境监测、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包装、批发、零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质量管理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可从过程质量集成系统的思路出发,把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看成是形成最终农产品(食品)质量的一个质量环节或阶段。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和方法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关系,构成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物流质量保证在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突出体现为冷链物流系统的发展以及物流追踪技术的进步。在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中,不仅是各个环节全过程质量监控,还包括参与到各个环节的所有劳动者的全员质量管理。[2] 具体说来,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管理和支持职能。

政府是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最重要的监管者,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和保护。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建立和完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体系,加大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

②建立食品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对质量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使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控制建立在可量化的基础之上。

③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对食源性危害的控制,应包括从食品原材料到消费全过程。

④加大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的扶植,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为批发市场(物流中心)配备完善的硬件与软件设施。

⑤加大政府的投资,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努力推动交通网络的建设,减少农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时间。

⑥建设独立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对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培养,并开展针对农业服务的物流咨询业务等。

(2)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系统。

冷链物流(Cold Chain)是指使易腐和生鲜农产品从产地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即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自然属性不受损坏,防止食品变质和污染,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要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大力发展和采用箱式冷藏车和组合式冷库,它是现代化冷链运输系统的核心。

②对加工车间应配备温控装置,使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不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加工的食品不因温度变化而变质。

③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和信息技术,对食品的货架期和保鲜期进行管理,零售要求有冷柜,对在柜食品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作业,每天由作业人员检验食品日期,保证不出现超过保质期的食品。[1]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技术,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电子商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兴物流技术是实现农产品物流通畅、跟踪其质量水平以及事后追踪的关键。一些企业发展了基于质量安全的食品供应链高新技术追溯(tracing)系统,如农场主使用电子耳标识和相关数据收集卡来追踪食品或农产品的免疫记录、健康记录和饲养记录等。此外,还有电子签票拣货技术、GIS技术、自动识别技术、GPS技术等新兴物流技术的发展,对于跟踪、保障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①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结合电子商务,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

②加快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以上两者都能够使得农产品供应链中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局面,逐渐构筑起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4)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供应组织,从而确立核心企业在质量管理系统中的领导地位。

实践表明,在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企业充当发起者,成为供应链的核心。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核心企业为有效载体。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核心企业只能是批发市场这种理念,还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上其它环节的核心企业。比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企业等。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自身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战略的角度选择供应商,并与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还应开发后备供应商。

②采用接近客户的网上直销方法,缩短上市时间,直接获取需求信息,降低供应链风险。

③尽量简化供应链,即节点企业应按照农产品供应链流程需要进行组织流程重组,建立跨越企业和职能边界的团队,合作制定日常生产计划和战略规划。

④通过“核心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依托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⑤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信息手段管理并优化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核心企业向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并对农户提供的农产品集中采购,进行深加工,使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能够进行协同工作。

⑥制定农产品安全政策要与农产品供应体系建设保持协调一致。

⑦制定统一的物流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农产品的流通和检测。

(5)大力发展超市农产品供应链,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问题。

超市作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的销售节点,目前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要场所;而超市农产品的兴起和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和流通。其中以超市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模式也将得到迅速发展。超市农产品供应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①选择好的供应商,把好农产品采购关,即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选择供应商首要条件是产品质量状况,无论是食品加工企业的一级供应商,还是作为农产品生产大户的二级供应商,都要看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用什么方法、程序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经常对食品供应商进行评估分析,按产品质量状况和供货及时性,对供应商分为A、B、C等级别。采用末位淘汰制,对于级别高的供应商,可以结成长期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对于评估级别低的供应商要求限期提高产品质量,甚至于淘汰出食品供应商行列。[3]

②应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交换速度。

③进一步精简、优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④建立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通过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实现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最大限度的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霖、冯俊文:《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7(5):28-29。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范文第2篇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自有仓库仓单质押盈利模式自有仓库仓单质押是指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给仓储中心并对质押货物进行保管和监控。对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说,通过仓单质押模式可以让企业通过流动资产融资,获得一定的资金乘数效应,从而使企业总收入增加。由图1可以看出,在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的集成作用下,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涉及到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农产品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进行高效、有序地流转,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同时降低了相关的物流成本和风险。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异地监管仓单质押模式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自有仓库仓单质押模式的基础上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考虑到客户的实际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遵循“就近客户所在地”的原则来选择监管货物的仓库,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客户的质押成本。但是该模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物监管能力和监控技术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异地监管货物,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图2描述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的详细流程。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统一授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统一授信仓单质押模式是自有仓库仓单质押和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的进一步发展,简化了原先仓单质押的流程,提高了供应链运作效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规模、信誉、资质、经济产量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后,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并全程负责对质押货物的保管和监控。后期运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几乎不用参与,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统一授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中,以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为依托,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能够更加迅速、快捷地完成各项业务,以达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图3所示)。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合作伙伴不守约对个体农户进行融资是一项棘手的议题。个体农户往往在地理位置上是分散的、资源受限的、未受到良好的教育等等,所有这些特征都无形中放大了银行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带来了个体农户不守约的问题。例如,农民们在违背协议规定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途径暗自出售农产品来快速获取现金或者逃避还贷义务;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也会在暴利的驱使下从事一些不诚实的活动;甚至银行也会通过延迟放贷或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个体农户收取额外的费用而违背最初的合作协议。

2.质押货物的监管环境欠佳质押货物的监管场所一般有生产车间、仓库等。由于市场把关不严、门槛设定过低等因素,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充分结合质押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安排相应规格和类型的仓库。如对于品质较稳定的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密封性,还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并且要控制一定的温度,以防农产品的品质降低;而对于蔬菜、水果等季性较强的农产品,对冷藏仓库会有更高标准的要求。

3.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目前在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样会极大地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有些个体农户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也会影响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所以,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应该以简单、易用、快捷等为特征进行改进和开发。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实施的对策

1.建立农产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将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业务绩效评价系统作为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根据贷款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或农业个体户)在实际业务的绩效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便根据贷款方各自的业务表现被划分为优、良、差等不同的级别,从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评估贷款方资质信誉的有用指标。

2.提高对质押货物的监控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对仓库质押货物的保管监控工作主要是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完善的物流实体监控系统、信息监控系统以及一些必要的监控设备。

3.加强对供应链各成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在整个仓单质押业务运作过程中,供应链成员应该协同合作、相互信任。如果质押货物存放的地点就在农产品企业的加工车间,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监管,以便于物流企业和银行对该农产品企业的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产品企业内部开展工作,实施监管工作,形成一种供应链成员间相互监督和协同合作的关系。

4.完善电子支付系统随着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不断进步的电子支付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交易的时效性,并且降低彼此间的交易成本。应对现有的电子支付平台系统进行升级,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可扩展的系统,使来自农村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也可以访问和使用。

四、结语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the supplies which in relation to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Whether it can supply in time, not only in relation to the level of social public life and improve,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supply and price change, even in relation to the farmers and related to industry personnel income problem.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y chain of Xinghe county potato, it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joint inventory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Xinghe county in potato supply chain as example, puts forward the premise condition of Xinghe county potato implementing supply chain inventory joint inventory management model of supplier.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Xinghe county potato implementing supply chain inventory JMI supplier benefits, consider the joint inventory management model the inventory supplier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potato supply chain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reduce the storage cost,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joint inventory management

1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状

1.1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

在我国农产品生产中,一方面广泛存在着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小农户生产,另一面也有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专业化生产。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也有与之相对应的二元结构形式: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和现代农产品供应链。

1.1.1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户经营的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的农产品供应链。在这种传统供应链模式中,是由产供销所自发形成的物流链,这种供应链没有统一的协调管理,很不稳定的。对农户的生产过程也无法进行监控。容易导致问题食品进入流通。

1.1.2 现代农产品供应链

所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就是以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渠道体系、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等体系进行重塑,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各环节的反应速度,进而实现农户、企业、中间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并最终完成农产品价值增值、农民增收和消费者满意的目标(如图1所示)。

1.2 兴和县马铃薯供应链发展现状

1.2.1 兴和县简介

兴和县包含5镇4乡,161个村委会,8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2万人,总面积3 5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万亩,土地资源充足,农作物主要以马铃薯为主。目前,兴和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5万亩,种植时间为5月前后,种植周期100天左右,一年一季,总产量约9亿斤。其中8亿斤商品薯,商品薯中约有1亿斤内销,1亿斤留种,其他全部外销。大型马铃薯喷灌圈260套,喷灌面积约13万亩,滴灌面积约7.5万亩。鲜薯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广东等大中城市。

1.2.2 兴和县马铃薯供应链发展现状

(1)供应链结构不完整

目前,兴和县马铃薯种植已经初步实现规模化,但种植仍然以个人为主;虽然成立了很多合作社和公司,但大多空有其名。交易方式均为农民自己跑销路,采取地头交易的形式,不能形成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2)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

兴和县虽地理位置优越,但信息系统却异常落后,缺乏有效的农产品信息采集、整理和的系统。农户及下游节点企业的信息大多来自政府的官方网站,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不能确切了解市场,把握市场,经营环节信息滞后、失真现象严重。

(3)供应链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供应链的不完整性,使得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缺乏协同效应,且组织化程度低,组织形式单一,信息滞后,交易方式落后,组织之间缺乏合作。因此,马铃薯供应链标准化体系未能有效建立,各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滞后,政府在这方面缺乏整体统筹与宏观规划,因而极大地弱化了马铃薯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发挥。

(4)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欠缺

由于兴和县马铃薯供应链的各参与主体之间大多为“一次性买卖”,交易方式为农民自己跑销路,采取地头交易的形式。在交易的各个环节中,各主体仅考虑自身的利益,缺乏从长远利益来考虑相互的关系,缺少交易过程的监督和监管。地头交易结束后马铃薯的用途和走向都无迹可寻,不利于质量安全问题的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追溯。因此,供应链管理体系难以形成。

2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联合库存管理是建立在供应链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库存管理策略。它在机制上更加重视库存风险和利益在供需双方之间的共担与共享。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相比较,它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规避牛鞭效应,以及需求方的需求不能满足的风险。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是需求方通过向供应方支付定金、或预付货款、或提供保证金等形式,获得预定的某个时间的一定数量的货物所有权。但该批货物在当前并没有实际交付需求方,而是存放于供应方,由供应方负责管理。根据双方约定,或者需求方按照约定的提前期提出交付请求时,由供应商按照需求方的需求计划进行补给,并承担货物交付前和交付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数量、交付期等风险。因此,这种实现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所有权转移为基础的供应链委托,体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相对分离。

3 实施货存供方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

3.1 构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组织体系

3.1.1 发展专业农业合作社

兴和县目前已成立了几家农业合作社,但大多都是形同虚设,真正运营的且运营效率高的几乎没有。因此,要想实施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策略应完善已有的农业合作社,发展新的农业合作社。通过这些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建立,使马铃薯产销实现真正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加快兴和县马铃薯品牌的形成。

3.1.2 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

兴和县马铃薯工业加工多限于加工粗制淀粉,制作粉丝、粉条等,不仅数量少,且加工深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目前兴和县内只有一家加工企业,且濒临倒闭的边缘。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生产基地和农户,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稳定的马铃薯供应链,引导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合作等方式进行资产与业务重组,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业务,带动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3.2 构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体系

3.2.1 统一化、标准化种植

鼓励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并完善专业农业合作社,使马铃薯产销实现真正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实现生产规模化,加快兴和县马铃薯品牌的形成。

3.2.2 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扩大销售市场

建立马铃薯蔬菜物流中心,给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公平的交易环境,并且可以使交易双方充分了解市场信息。通过建立马铃薯蔬菜物流中心,不仅提供了一个市场交易平台,而且还可以吸引外地客商,带来更多市场。并且物流中心可以为加工企业与市场、政府、农民和相关行业的沟通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服务,促进物流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2.3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对于具有独特自然属性的马铃薯等农产品而言,其物流活动对信息管理技术的依赖性更高。可以依托物流中心,在物流中心建立兴和县马铃薯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交换、新闻、技术指导、信息查询、电子交易、行业管理、异地链接、论坛交流等功能。使条形码、EDI、GPS、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各环节能得到充分应用,实现马铃薯等农产品流通过程的有效跟踪和可追溯性。

3.2.4 建立相关制度

一是双方应当建立合作契约机制,共同遵循合作原则、互惠双赢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应当尽可能采用物流信息技术,使供应链运行信息即时共享、稳定协调。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合作关系。重点是建立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保证农户能在合作当中获得可观的收益。

3.3 构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安全体系

一是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议加强技术监督和质量控制,建立供应商管理库存体系、分拣认证管理体系、产地追溯体系,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供应链风险防范体系。在马铃薯重点产区,推广马铃薯政策性保险,将设施生产、集约化育苗和规模种植等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提高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意识和积极性,逐步全面实施商品马铃薯生产的政策性保险。建立马铃薯风险调节基金和灾害补偿制度,用于灾后恢复生产、马铃薯调运、稳定市场,保护马铃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4 实施货存供方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4.1 完善马铃薯产业的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实施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需要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结成合作联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 避免出现需求预测扭曲现象而产生“牛鞭效应”,体现了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思想。这不仅使马铃薯产业供应链得到完善,并且通过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兼顾与平衡,使得供应链运作体系达到可持续发展。

4.2 整合需求,提升仓储的经济型

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马铃薯供应链的发展密切相关。马铃薯的运输和仓储是整条供应链物流的关键环节,其中能耗成本是非常巨大的。目前,兴和县建设的储窖大小共有500座左右,却几乎不会使用到。由于农户对市场把握的不准确性,储存后的马铃薯不但价格不会上涨,有时连成本都不够。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模式能整合分散的需求, 由物流中心进行统一配送,合理使用储窖,降低储窖的闲置时间,实现订单的经济型。

4.3 降低不确定性,降低供应商的库存成本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是对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发展,使供需双方责任与权利更加平衡,避免了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环境下供应商不确定风险单方面放大现象。供应商通过与下游企业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信息共享,通过各级需求、存货持有量等关键数据的透明化与实时化传递,可共同协商制定库存决策,有效降低需求不确定性等所带来的积货、缺货、坏货等成本损失,消除需求变异现象。

4.4 实现供需双方的战略联盟

在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为了平衡供需双方的权利与责任,促进订单制生产的实现,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合作协议,确定双方的合作原则、规则、作业流程、争议解决机制等方面事项;共同组建订单制生产协作团队,处理计划与协调、订单与补给、现场管理、持续改善等问题;考虑供需双方的情况以及安全补给能力。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共赢远景,明确各自的责任,统一思想,形成一致的目标,实现供需双方战略联盟。

5 总 结

总之,货存供方联合库存管理是对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发展,使供需双方责任与权利更加平衡,避免了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环境下供应商不确定风险单方面放大现象,因此是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一种联合库存管理策略。兴和县马铃薯产业实施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合理使用配置资源,更能加快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 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王晓歌. 浅析农产品库存管理策略[J]. 价值工程,2014(3):20-22.

[3] 张歆祺,何静. 食品冷链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探析[J]. 江苏农业科技,2011,39(4):545-546.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9-0012-03

2004至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聚焦“三农”问题,只有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才有保障,才能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农产品物流,并进行优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进而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产品供应链链条长,流通环节多,各结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2009年8月7日总理“感知中国”理念的提出[1],“物联网”一时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也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带来了契机,使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管理成为可能。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也代表了未来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2]。

目前,对于物联网的研究,国内外还都处于起步阶段,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物联网的概念、特征、体系架构和系统模型等方面还缺乏统一的界定。但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外对物联网研究的高度重视,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物联网必将成为新一轮信息产业浪潮[3]。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必将为农产品生产、流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进而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4]。因此,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概念。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并受到国内外政府、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发展物联网在世界各国掀起了热潮。

进入21世纪,美国非常重视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物联网的研究已进入了美国政府层面,2009年2月奥巴马签署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110亿美元投入智慧电网,190亿美元投入智慧医疗。欧洲在信息化发展中也不甘落后,2009年6月18日,欧盟委员会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系统提出了物联网发展和管理计划;为了物联网标准化研究,欧洲RFID(Radio Frequency Idenification)研究项目组更名为欧洲物联网研究项目组。日本IT战略本部在2009年7月提出的I-Japan战略中也强化了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2009年10月,韩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物联网市场被确定为新的增长动力。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加快了物联网发展步伐[5]。

物联网在国内也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总理在2009年考察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理念之后,开启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新纪元,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在积极地开展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我国物联网的产业实力得到不断提升。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发展,信息产业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新一轮信息产业浪潮的“物联网”,是指将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纳米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通过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智能网络。相对于“互联网”实现的人与人交流,“物联网”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换,所有物体都可以通过物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

2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渠道商、消费者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沿着农户、加工企业、物流中心、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国外,用“种子-食品”来比喻农产品供应链,在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也被形象的比喻成“田头-餐桌”[6]。

由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各结点信息不通畅使得广大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农产品有的生产过量而有的供应不足,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信息不通畅,还使得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所涉及的各环节成本被无形中加大。所以,必须重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关键作用,将物联网运用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使得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管理成为可能。

2.1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通过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对温湿度、土壤pH值、风力、光照等农产品生产现场的环境进行检测,收集农产品生产现场的环境信息,进而对收集到的相关环境参数进行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专家在线指导等,确保农作物有最适宜的生产环境,从而获得高产量、高品质的农产品,实现农业的精准化种植、智能化管理。

2002 年,美国英特尔公司率先在俄勒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葡萄园,将无线传感器节点布放在葡萄园内,对园中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及养分含量等作物生长条件进行实时监控。2010年 5月 31日,湖南郴州烟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施数据采集,并进行智能分析与联动控制,使烟草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得到及时满足,实现精准生产[7];2011年8月20日,以“智慧农业”为核心的苏州稼泰丰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式启动,预计5年内建成,计划投资6亿元;2012年9月28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承担的《建宁智慧农业园区建设规划》通过了专家组审批,3年内拟投资2.6亿元打造福建首个“智慧农业园区”。预计不久,通过操作“手机终端”等就可浇水施肥的高科技农业将成为现实。

2.2 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农产品通过加工可以提高其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扩大农民增收渠道,因此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安全成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设备链接到电脑上,通过电脑终端下达生产指令,每台设备按照指令完成生产任务,有效控制每个生产环节,大量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加工成本。食品安监部门也可以通过物联网有效检测农产品加工过程。在农产品加工厂安装相关传感器检测装置,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对农产品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控,确保农产品加工安全。

2.3 在农产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将物联网应用到农产品仓储管理中,可以实现农产品仓储的智能化[8]。通过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对仓库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进行检测,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确保农产品保管所需的最适宜环境。

当贴有RFID标签的农产品进出仓库时,在入口处被阅读器自动识读,RFID标签中包含的入库农产品的各项信息被传输到数据中心,通过信息分析对农产品分配相应的仓位,将农产品放到正确的仓位上,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入库、在库、出库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更新库存数量,确保出入库的准确性,实现农产品仓储的智能化。

2.4 在农产品运输配送中的应用

农产品离开始发地后,通过RFID读写器、传感器、GPS装置、无线通讯装置等物联网相关设备,可以实现对运输车内的温湿度控制,降低农产品的在途损失。当农产品车辆在途发生意外时可以自动报警,管理者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接收报警信息并及时处理。通过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及时了解车辆信息,对车辆实时调度,提高车辆的实载率,降低运输成本。在配送阶段,贴有RFID标签的农产品通过自动分拣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分拣。将所有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运输配送车辆都纳入物联网,对农产品运输配送过程实时监控,随时了解农产品状态,实现对农产品运输配送的可视化管理。

2.5 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应用

贴有电子标签的农产品包含了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配送等信息。通过生产日期、储存方法、保质期等产品信息,可以实现农产品在保鲜、有效期等方面的实施监控,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损耗。智能货架上的农产品一旦被消费者取走,会被自动识别,当数量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就会有相应的补货提示。在销售结帐时,读写器可以将带有标签的货物一次性扫描,减少顾客排队结账时间,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进而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

3 结论

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实现农产品的精准生产。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供应链所面临的各项问题也将被一一解决,物联网的应用将成为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杨琰军.物联网在兵团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2,9:128-132.

[2] 徐建鹏,周鹿扬,张淑静.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2):66,77.

[3] 杨永志,高建华.试论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6-49.

[4] 李建伟.物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10-12.

[5] 刘 强,崔 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1-4,10.

[6] 杨维霞.农产品供应链信任风险及其规避策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4:112-114, 118.

[7] 王婷婷.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2,10:81-83.

[8] 尚明华,黎香兰,王风云.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在设施农业监控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9):13-16.

[9] 余利娥.物联网视角下的安徽省农产品物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70-72.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农产品种植;层次分析法;风险管理

一、引言

近期来, 农产品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农业自然灾害、农产品滞销到农产品食品安全再到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农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的运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问题, 越来越暴露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些脆弱性无疑给农产品种植者带来各种风险,农产品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现在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农产品食品安全的供应链管理上,却很少研究农产品种植的风险管理,因此有必要对农产品种植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以便保护农户的利益。文章将农产品供应链看成由农产品种植过程,加工运输过程,经营消费过程三个环节构成,建立了从农产品种植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价,即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风险指标权重进行评价,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国内外农产品种植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众多文献中,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定性、定量以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均被不同程度的加以运用,并显示了各自的特色[1]。Smelzer和Siferd(1998)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供应风险管理问题,为更好地从采购管理角度理解农产品 供应风险管理,他们用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赖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主动积极的采购管理有利于控制农产品 供应风险。Tah.J.和Carr.V.(2001)研究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供求风险,指出了当前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工具和技术的缺点,提出了一个等级风险统计结构的风险描述语言,作为一个可共享的知识驱动风险管理方法,并界定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涵义,建立相应的补救措施。此外,还简单分析讨论了建立风险知识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风险管理的框架。近年来,由于食品供应链合作的重点由原来的保证供货质量逐步转向加强食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农产品 供应链管理的每个部分或要素间的互动都是通过信息沟通来完成的,农产品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关键之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让农民、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建立协同关系来提高整个供应链抵御风险的能力。国内一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中信息流的管理和控制做了研究[1],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流的复杂性、不通畅性和不稳定性,提出应健全供应链信息网络,并对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 控制方式包括信息标准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效信息传递、信息提供方式选择、信息反馈的控制等。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风险, 显着地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为此,彭泰中和廖文梅(2007)采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链主体的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最后,针对市场交易中信息弱势方农民的特点,提出应从政府行为、农业组织合作经营、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防范和化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 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不仅要面临自然灾害的影响, 又要面临市场经济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农业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困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甚至会影响农业战略结构的调整。郝庆芹(2006)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农业的生产特征、农业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王晓燕(2006)从农业风险的角度阐述了农业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两方面内容, 提出在农业风险有效识别的基础上,在政府有关政策扶持下及在农业经营者及风险专业经营机构的配合下,对农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在源头上控制农产品 供应链的风险。

三、风险识别与评价

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与活动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3]。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从而有受损的风险和可能性[3]。风险识别主要是对风险的调查和分析。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条件、供应条件、销售条件在各个时期变化很大, 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我国人口的持续增加,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产品资源相对来说越来越稀缺。因此有效识别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有利于缓解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