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牧业的重要性

畜牧业的重要性

畜牧业的重要性

畜牧业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现状

畜牧兽医实训教学是畜牧兽医学生在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切入点,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提高整体素质的教学活动。但是,目前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的内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关键要素还存在着系列问题。

(一)教育观念明显滞后

近年来,虽然高职畜牧兽医教育实训课程的受重视程度有很大提高,但教育者对实训教学的内涵以及本质了解还不够,认识也处于表浅阶段,教学中仍然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实训内容重复、陈旧,仍然是验证理论性的实验占多数。实训课程的设计大多也是仅围绕着专业理论进行,理论与实践难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实训教学模式缺乏多样化

高职畜牧兽医已对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及课程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整合,但教学模式还是以灌输性的方式为主,基本是在已框定的范围内完成操作,缺乏师生之间互动,学生自主性不够,创新性思维无法得到培养。另外,实训教学的安排不够系统,教学计划执行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实训时间缩短、实训内容减少、实训组织较为松散等现象。

(三)实训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实训实验场所比较落后,实验设备、仪器也存在老化、落后的问题,实验室试剂、耗材以及实验动物数量不足,许多实验实训无法正常开展,最终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难以很好培养。另外,实验室开放度也由于经费不足受到限制。大部分实验室只在学生上实验课时才开放,课余时间一般不能进入,这也阻碍了学生实训技能的提升。校内的实训基地,也往往因投入不足,规模有限,设施陈旧,无法与现代规模养殖场接轨,达不到实训目的。校外的实训基地多与企业相结合,但从经济角度出发,生产企业不可能接纳大批学生进场实训。(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要求存有很大差距实训教学需要大量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普遍的问题是:第一,师资结构不合理,年龄断层现象突出,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协调;第二,师资较紧张,教学任务繁重,大多教师没有时间下企业锻炼,专业操作技能不熟练,尤其是由学校到学校的青年教师,往往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

(五)实训教学的考核力度不够

实训教学形式和环节多样,鉴于此特点,其考核也应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各院校对实训教学环节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考核力度也低于理论教学,考核时也往往流于形式,随意性大,对引导学生加强实训环节、增强自身能力的培养不利。

二、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

解决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系统科学的实训教学模式。

(一)要明确职业能力的要求

综合职业能力是超越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所强调的是当职业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姜大源先生认为个人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因此在规划实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时,除了培养学生的理论、技能知识,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要体现职业能力的要求

1、以项目为核心进行实训课程开发。针对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差距,对生产岗位的系列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理出一些具有综合性和代表性的工作项目,并依据岗位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实训课课程大纲,进行实训课程开发。将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过程知识、技术性学科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的组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合生产企业共同设计实训项目。实训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试论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吴瑗王燕丽李君荣摘要:通过对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目前高职畜牧兽医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在此基础项目应体现一定的应用价值,并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设计的实训项目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可通过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利用企业技术资源来设计课程实训项目,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实训,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实际生产岗位。

3、生产企业参与实训教材的编写。为避免产生教材和生产实际脱节的情况,应邀请企业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畜牧师、兽医来参与编写,以使教材科学合理、直观生动、符合生产要求。

(三)要满足职业能力的要求

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模式,有利于培养出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人才(如图1)。建立满足需要的实训基地,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

1、开发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第一,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提高设备利用率。第二,基于职业能力,坚持虚拟与真实教学并重,将两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让学生掌握现代生产新技术、新思路,获得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第三,通过真实的职业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畜牧业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我国畜牧业发展成就显著,但也面临着严重的“三高一低”问题

记者:近期,农业部提出“畜牧业要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率先实现现代化”,为什么要提出“率先”这个目标?

于康震:我们提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目标已有十年。在这十年里,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35万吨、2876万吨、3650万吨,我国已是世界畜禽养殖第一大国。在这十年里,国家不断加大投入,持续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畜禽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模式正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加快转变,畜牧业与我国资源环境状态的相容性问题获得高度重视并逐步得到解决。在草原生态恢复方面,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草原牧区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草原更绿了,沙尘更少了,生态更好了。这些成绩应当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步伐还不够快,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也可以说是处于十字路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责任层面讲,我国正在步入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人均购买力逐渐增强,在过去吃饱基础上,必须保证人民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同时要严格控制畜牧业排放,消除污染,为“蓝天白云”做出应有贡献。但是从畜牧业自身发展状况看,我们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三高一低”问题。所谓“三高一低”,指的是我国畜牧业存在成本高、风险高、污染高、效率低的问题。在生产效率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例如,我国一头肉牛的平均产肉率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分之二甚至更低;鸡肉的饲料转化率我国是2.1:1,国际先进水平是1.9:1;我国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活仔猪数为14头,发达国家平均为22头,丹麦、荷兰等国可达26头。在成本方面,畜禽养殖的土地租金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饲料价格持续攀升,畜牧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是一个长期趋势。在环境方面,随着养殖总量的扩大,畜禽养殖粪污越来越重,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缺乏,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在风险方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市场波动剧烈的风险都严重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今年前7个月,生猪养殖的猪粮比价低于6:1,养猪严重亏损。这些年来,我国猪禽产量存在阶段性和周期性过剩,但是由于没有质量或价格优势,走不出去,目前肉类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不到1%,这与“三高一低”有关。

总之,我们提出率先实现现代畜牧业的目标,是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畜牧业发展已经取得的坚实基础,基于目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不紧不慢”地去建设现代畜牧业,必须“抓紧”,必须“率先”,否则,我们在满足国内肉蛋奶需要和环境需求方面,在参与国际竞争、迎接国际竞争挑战方面都可能吃败仗。必须指出,畜牧业出现大滑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上不去”的结果可能就是“掉下来”,我们应当有这个危机感和紧迫感。

畜牧业战略定位是一个重大问题,现代畜牧业建设应当具有中国特色

记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畜牧业承担着怎样的责任?或者说现代畜牧业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在建设现代畜牧业过程中,我们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于康震:怎样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畜牧业的战略定位,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达成共识,才能凝聚力量,戮力前行。回顾畜牧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大体上经历了原始畜牧业、传统畜牧业阶段,现在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速转变的过程之中。改革开放之前,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战略定位只是一个副业,“”中甚至属于资本主义的尾巴,经常成为被“割掉”的对象。改革开放之后,畜牧业承载了丰富肉蛋奶食品供应、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同时也是农民实现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有时候甚至更加重视畜牧业在农民家庭中的增收功能,这是这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的定位。近些年来,随着农民小规模分散养殖收益的持续下降,以三头五头分散养殖为特征的传统畜牧业的增收功能不断弱化,农民通过搞养殖副业实现增收日益困难,这是规律使然,并非政策使然。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畜牧业的首要责任就是确保畜禽产品供应的数量、品种和质量安全,农民依靠畜牧业增收主要通过在畜牧产业链中就业实现,而不是通过自己养几头猪、几十只鸡实现,看清这一点十分重要。因此,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而且这种需求的增长目前还看不到尽头),有力支撑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就成为现代畜牧业的历史使命,这也促使现代畜牧业必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独立产业。这应当就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是前所未有的。

明确了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就明确了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途径和方向。在建设现代畜牧业过程中,必须坚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我们要建设的现代畜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我认为,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应当具备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必须是资源高度节约型的畜牧业。资源不足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严重制约,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要更加重视资源节约。现在资源制约问题已经很突出了。例如,养殖业用地取得越来越难,而过去养殖场的建设又浪费严重。我国饲草料特别是高蛋白质饲草料资源比较缺乏,目前大豆和苜蓿进口量比较大。二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必须是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必须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原则,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畜牧业。要严格控制畜禽规模养殖排放,减少污染。三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必须是优质安全的畜牧业。要从转变方式和加强监管两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使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让人民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四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市场导向,让市场在畜牧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尊重消费者意愿。例如,从资源节约角度讲,我们应当引导消费者多消费些禽肉,因为与禽肉生产相比,牛羊肉生产耗费资源更多。但是,从满足人民意愿和市场需求来看,我们就应当想办法解决牛羊肉供应不足问题。五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必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畜牧业搞成什么样子,谁来搞很重要。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就是要提高畜牧业从业者的水平。要大力发展新型畜牧业养殖经营主体,包括家庭牧场、家庭养殖场、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推动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唯有如此,才能加快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

于康震:为了更好地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这些年,我们根据经济影响和公共卫生影响以及疫病传播力、防疫技术可行性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评估,确定了16种优先防治的国内动物疫病和13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其中,对畜牧业经济危害比较严重、影响较大的有口蹄疫(A型、亚洲I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对种畜禽影响严重的垂直传播性疫病有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围绕优先防治的疫病,我们将加快实施三大策略: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治策略,推进重点病种向免疫临床无病例过渡,为实现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奠定基础;二是畜禽健康促进策略,强化源头防治,提高动物整体健康水平;三是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对境外流行、尚未传入我国的重点外来动物疫病,如非洲猪瘟,要加强风险管理。根据不同地区畜牧业发展情况和疫情特点,我们设定了不同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对东北、中部、西南、沿海地区生猪优势区,将重点加强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猪场疫病净化。对中原、东北、西北、西南等肉牛肉羊优势区,将重点加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牛羊疫病防治。对中原和东北蛋鸡主产区、南方水网地区水禽主产区,将重点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禽类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禽场疫病净化。对东北、华北、西北及大城市郊区等奶牛优势区,将重点解决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等奶牛疫病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动物防疫部门应当着重提升6种能力:一是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完善监测机制,充实专业技术力量,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二是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健全应急机制,完善补贴政策,提升突发疫情应急管理能力;三是加强冷链体系建设,落实免疫责任,加强疫苗监管,提升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能力;四是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完善检疫监管和动物移动控制机制,健全规范标准体系,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五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信息收集与分析,提升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能力;六是构建服务体系,培育服务主体,明确配套政策,提升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畜禽产品供应失衡和价格剧烈波动问题

畜牧业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基础畜牧兽医组织是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种具有特性社会公益性职能的组织,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对于促进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畜牧兽医工作运作机制的作用出发,分析了当前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

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

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但是由于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服务体系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多样化服务落后,运行机制不灵活、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到我国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对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在基层畜牧兽医站建立完善的畜牧兽医工作机制,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1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的作用

在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运转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能保证各项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基层畜牧兽医工作部门,其工作任务量大、职能比较多,如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动物卫生监督、饲料兽药管理、出具动物疫病监测报告、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等,为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必须在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运转机制[1]。其次,良好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能极大的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是我国畜牧业的基础,其工作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畜牧业的工作水平,随着我国畜牧业改革的深入,畜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强,畜牧业在农村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能帮助农民及时了解畜产品行业信息动态,这对农村畜牧兽医工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当前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存在的问题

2.1运行机制需要理顺

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我国政府对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并且出台了各种改革政策,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比较落后,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如管理机构缺失与分散、管理机构权责不分与职责不清等[2],这就对畜牧兽医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带来极大的影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属于多个部门,受到各个方面的管理,这也就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出现管理交叉、管理混乱的现象,当出现问题后,各个管理部门相互推诿,这就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极大影响。

2.2技术推广不到位

就目前而言,新技术在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推广还比较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技术人员的结构层次不合理,当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大多是中老年群体,对于这部分人群,他们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新技术学习速度比较慢,从而对新技术的推广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学历比较低,在相关教育培训方面不足,而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对其进行针对性技能培训,导致其无法良好的应用新技术。对于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工资水平比较低,这就使得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不愿加盟到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中,这也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建立与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的措施

3.1加强培训

现阶段,我国畜牧业已经进入了良好的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加快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发展,全面提高防疫、检疫工作质量,促进畜牧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首先要加强培训,让广大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意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基层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宣传,纠正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错误观念,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才能为基层畜牧兽医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2科学配置管理机构

为确保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运行机制的畅通,必须科学的配置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机构,省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应该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技术支持、技术推广的建设力度,要对基层畜牧兽医进行进一步完善,从而促进基层畜牧兽医的合理化、健全化发展。此外,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机构应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扫清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运行障碍,并加强对动物防疫、检疫的管理,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进行全方位管理,以此全面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质量[3-4]。基层畜牧兽医工作领导小组还应该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并定期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以此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基层畜牧兽医站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为基层畜牧兽医的现代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基层畜牧兽医站应该注重对档案资料的管理,这样不仅能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良好依据,还能为今后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这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3.4保证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公益服务属性

基层畜牧兽医应该开源节流,保证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公益服务属性[5]。首先要积极的向上级部门争取经费,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促进兽医工作水平的提高。其次,基层畜牧兽医站要积极的构建开源节流的工作机制,增加收入来源,保证基层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建立和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基层畜牧兽医站应该积极探索对自身发展有利的运转机制,以此全面促进自身的发展。

作者:达日托 单位:青海省泽库县和日镇农牧业技术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张向前.建立与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1):21-22.

[2]李旭.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运转机制的建立[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3):90-91.

[3]王丽琴,冯志宏,史晨婕.加快推进兽医体制改革构建和完善基层兽医监督保障机制[J].山东畜牧兽医,2013,(12):61-62.

畜牧业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粮食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现有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强饲料生产和草原建设,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使我国畜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收人占农民收人的比重明显提高,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四)明确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把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肉牛。

肉羊和肉禽生产,突出发展奶牛和优质细毛羊生产。提高奶类在畜产品中的比重,积极推广和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五)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在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的同时,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农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应以粮食转化为主,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注重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加快草原改良,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加快集约型畜牧业发展,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三、加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六)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坚持国内培育与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畜禽品种、加大选育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重点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场(站)和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健全种畜禽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法制管理,保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

(七)建设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增加饲料供应能力。

继续做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扩大示范,加速推广。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开发饲料新品种,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体系,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建设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检测监督,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八)强化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制定防治预案,实施计划免疫。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测报、防治系统;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适量的储备。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的流通。加强口岸检疫,严防境外动物疫病传人。依法对进口动物产品的国外生产、加工、存放实行注册登记制度,严格卫生检验检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兽医行为。健全兽药管理法规、质量标准和监察体系,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加强县乡防疫队伍建设。

(九)加强对转基因畜禽产品生产、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法规及行政管理程序,对畜禽动物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

四、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十)合理使用草地资源。草原牧区要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科学管理,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半农半牧区实行草四轮作,舍饲圈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发南方草山草坡。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调动广大牧民发展牧业生产、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十一)强化草原建设、保护和监管。加快牧草种籽基地建设和草场水利设施建设,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和改良草场。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草地的非牧业使用。坚决禁垦牧区草原,制止采集发菜、滥挖甘草等固沙植物。加大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持草地生态多样性。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尽快制定草地生态建设规划,切实做好退耕还草和天然草原保护工作。要加强草原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草原地区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防火意识;同时,完善草原防火各项制度,充实防扑火设施装备,提高防扑火能力。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十二)加强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急需而在短期内又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要积极组织引进。加快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动物重大疫病流行规律和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研究。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高新科技企业。

(十三)加大畜牧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畜牧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继续实施"丰收计划"和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同时,要稳定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切实改善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强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六、促进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十四)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这些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加快在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企业重质量、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根据市场需求,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以冷却肉、分割肉、液态仍为突破口,生产方便卫生的肉、奶制品,开拓畜产品消费市场。搞好动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多次转化增值。

(十五)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牧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十六)促进畜产品出口。赋予有条件的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出口权,鼓励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竟争。加强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卫生质量检测监督,努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信誉,扩大出口。

七、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十七)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建设多种形式和规范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规范企业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完善羊毛拍卖制度,搞活羊毛流通。

(十八)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为农牧民进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各地生猪和禽蛋的民营运销组织十分活跃,对于搞活畜产品流通,稳定和促进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加以扶持和推广。

(十九)加强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检测监督。逐步推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畜产品的优质优价。

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

八、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二十)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畜牧业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有机畜牧产品的产出是有机畜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由于目前现有加工企业设备简陋,无法实现自动化作业,技术落后,生产过程不规范,畜产品的污染程度严重。体现不出有机食品的价值,加之缺少规模食品企业的参与,目前畜产品仍以活畜或宰杀后胴体的初级产品形式面对市场,不能完全体现有机食品的价值,牧民达不到增收的目的,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给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对策分析

2.1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有机畜牧业的发展

发展有机畜牧业,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有机畜牧对于生态保护、人畜安全、畜牧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积极参与引导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切实发挥其行政为民的职能。一方面要加大有机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拨款扶持力度,对于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地方企业、养殖户主等等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调动基层民众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有机畜牧基础设施地建设,积极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提高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2要加强对基层组织民众的宣传培训

从当地实际情况来看,各地方对发展有机畜牧业的认识尚显不足,部分存在抵触、漠不关心的处事态度。由此,加强基层组织民众的宣传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提高地方相关组织领导的重视,定期组织有机畜牧业相关知识座谈会、组织参观优秀有机畜牧业发展基地,使相关领导从实际出发认识到有机畜牧业发展必要性,从而提高其思想认识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民众对有机畜牧业的认识,定期组织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交流学习等等,营造一个良好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大环境,提高民众自觉参与到有机畜牧生产的积极性,加快推广力度。

2.3要重视地方的人才培训,追求科学化发展

技术人才对于推进有机畜牧业的发展非常的重要。积极推进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必须要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首先,加强地方人才队伍技术素质的考核力度,根据考核技术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训。其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营销、科研、管理类人才的引进。最后,要各尽其才,给予其充足发展空间,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其科研创新,保证用最前沿的科技来指导畜牧业的发展、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

2.4以优势企业带发展,扶持有机食品加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