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卫生资源状况

医疗卫生资源状况

医疗卫生资源状况

医疗卫生资源状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均衡性;现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

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主要有卫生机构的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经费配置等5个方面[1]。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健康公平性的重要前提[2]。有研究指出,国家在制定全国性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方案时,需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结构性优化,尤其需重点考虑卫生机构的均衡配置问题[3]。目前,国内学者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利用效率的研究虽然较多[4,5 ,6 ,7],但主要是对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的研究,而对医疗机构分布配置研究几乎没有。贺买宏[5]等人的研究中报道我国卫生机构等分别不均衡,但也没有进行区域间比较。文章将分析医疗机构在我国中部经济区域人均配置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分析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8]、《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9]等。

2.方法应用excel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医疗机构的人口配置情况及配置差异。

3.研究内容。对我国中部地区8个省市,从人口配置角度进行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分析研究。

4.定义。中部地区的省市划分,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定义,均采用《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的解释[8,9]。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医疗机构人均配置情况

由表1可见,医院每省市数542~1220个,平均843个;人均0.13~0.42个/十万人,平均0.212个/十万人。基层医疗机构每省市数18882~74208个,平均38005个;人均582.45~6562.59个/十万人,平均1496.25个/十万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每省市数260~646个,平均每省市475个;人均0.44~1.59个/十万人,平均0.77个/十万人。

三、结论

从表1可见,中部地区卫生机构人均配置差异较大。我国中部地区各省市各类型卫生机构总量和人均配置并不一致。大型医疗机构医院的配置总量江西最低,河南最高;人均湖南最低,黑龙江最高。基层医疗机构配置总量吉林最低,河南最高;人均安徽最低,江西最高。公共卫生机构配置总量吉林最低,黑龙江最高;人均吉林最低,安徽最高。

参考文献:

[1]姚玲亚,姚玉泉.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探讨[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7,4(5):28.

[2]何宁,辛怡.天津市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3):174-176.

[3]贺买宏,王林,贺加,等.我国卫生资源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评价[J].西北人口,2013,34(2):27-31.

[4]谢金亮,方鹏骞.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省际间的配置公平性和利用效率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1):60-62.

[5]贺买宏,王林,贺加,等.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3):197-199.

[6]乙军,周业庭,马小波.我国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s1):115-117.

[7]张国良.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28-129.

医疗卫生资源状况范文第2篇

>> 从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谈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罗店镇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状况研究 河北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顺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基层培养医疗卫生人才 夯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根基 浅谈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 浅谈建立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社区医疗卫生人才建立与培养战略探讨 医疗卫生人员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探索 医疗卫生人员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探究 温州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生存状况探讨 关于温州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现状的探讨 基于岗位需求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建议 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的探析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研究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研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与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在基层运转的模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4.20.

[2]报告编委会.“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http:///jrzg/2009-04/06/content_1278721.htm.2009.3.7.

[4]国家统计局统计指标解释.http:///tjzd/tjzbjs/t200

20327_14303.htm.

[5]国家统计局.2009中国统计年鉴.http:///tjsj/ndsj/

医疗卫生资源状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公共产品视角 医疗卫生支出绩效 经济性

公平与效率 对策研究

十八届五中、七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然而,随着政策的落实,我国的综合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提升,但通过绩效评估分析,仍有部分省市的医疗卫生支出的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如周口市)。因此本文以周口市为例,基于公共经济学中公共产品的理论视角,分别从经济、公平、效率三个方面对绩效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全民的福利水平。

一、河南省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的状况――以周口市为例

长期以来,对医疗卫生支出的统计口径各有不同,就实践而言医疗卫生支出应该包括医院、医疗中心、牙医中心,以及以医疗为主的门诊所的公共开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保险事业的开支,以及用于计划生育方面和预防疾病方面的开支。本文分别从周口市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情况和周口市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情况来分析周口市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状况,进而分析其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存在的问题。

(一)河南省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现状――以周口市为例。首先,对周口市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情况进行数据的分析。周口市财政支出占河南省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007的6.53%下降到了2012年的6.46%,下降比例不多,相对比较稳定,其中的各个支出项目变化也不是很强烈,相对稳定,说明周口市的财政支出水平与河南省的支出相适应。其中,文化教育与传媒支出比重从2007年的4.62%增长到2012年6.45%,增长较为明显;医疗卫生支出比重从2007年的7.27%增长到2012年9.60%;农林水事业支出比重从2007年的6.52%增长到2012年的7.50%。2012年周口市医疗卫生支出比重为9.60%,在其他支出项目中比重中最高,说明周口市在医疗卫生支出中投入较多。2012年周口科学技术支出比重为3.78%,在其他支出项目比重中最低,说明周口市在科学技术支出中投入较少。其次,对周口市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情况来进行数据的分析。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周口市公共财政收入绝对数不断增加,相对数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09--2014年周口市财政收入占河南省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007年的2.28%增长到2012年的2.95%,步入稳定增长阶段。

(二)河南省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存在的问题(以周口市为例)。第一,用于周口市公共医疗卫生方面的整体财力不足。随着河南省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卫生总费用虽持续增长,但是总量仍然显得不足。2014年周口市医疗卫生总支出占全省0.28%(由表一、表二计算可得), 这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限为5%要低很多。而该比例一般西方国家为8%~9%。而目前河南省医疗卫生总支出只占世界卫生总支出比重的0.29%,我们要用全省大约0.29%的卫生资源,去解决世界上6.86%人口的健康问题,这无疑是个很大的负担,自然也会影响医疗卫生项目的效率的提高。第二,河南省(周口市)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的较快,而财政收入增长的较慢。我国目前卫生总费用的投入主体是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构成,问题在于三者之间负担比例不协调,存在明显失衡,即政府、社会投入小,个人投入过多。而且河南省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上升很快,从2009年占卫生总费用的7.27%到2014年增加到9.6%,增加了近两个百分点,同一时期政府预算卫生收入仅从2.28%增加到2.95%,周口市医疗卫生支出增长的速度大于本市财政收入增加的速度,而且呈现出凸性变化的趋势。

这说明,除政府负担公共医疗支出相应的比例之外的部分由个人投入,而个人投入过多必然会加大个人的负担,尤其是贫困人群的负担,导致社会不公平性。虽然中央提出“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 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 但实际上财政卫生支出不仅长期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 也低于GDP 的增长,财政投入总量的不足和投入主体结构的失衡是导致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也带来城乡医疗水平悬殊,医疗卫生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二、周口市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分析

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对各国的公共医疗卫生绩效的分析方法,本文将从经济(节约)、公平和效率(包括社会效益)几个方面来考量周口市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绩效状况。

(一)经济(节约性)分析 。从微观层面上考察我市医疗卫生支出是否经济,我们可以借助医疗设备和病床使用率,药品使用状况以及检查状况等来分析其经济性。据周口市卫生部统计,2009--2014年,在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周口市人均检查治疗费用所占比重都在逐年增加,在2009年分别达到19.3%和25.7%,到2014年分别上升为29.8%和36.6%。药品滥用、重复检查等现象是过度医疗服务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它不仅导致有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对消费者健康的损害。在过去十几年里,周口市卫生系统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医疗设备明显改善。现在几乎所有部属医院都拥有数百万元以上X 光机、CT、肾透析仪等医疗设备。随着医疗仪器的普遍改善,医院提高了对疑难病症的诊断水平,降低了误诊率。但是大量宝贵的卫生资源流向耗资巨大的先进医疗设备,从而减少了用于卫生其它方面的资金。一些地区,大型医疗设备超过了实际需求,致使相当一部分设备开机时间不足,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在过去近2年里,反映医院微观运行效率的病床使用率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病床存在严重的闲置现象。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周口市医疗卫生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导致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失去了稳定的经费来源。根据河南卫生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周口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的收入中,政府补助仅占6%,药品收入占了46.2%。由于政府补助水平过低,医疗卫生机构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亦或强制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患者要负担医药成本, 还要负担医务人员的工资、补贴。这必然损害社会和患者的利益,引起医疗卫生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卫生系统为了更多获取政府的资金,盲目扩大规模,重复引进设备,也导致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大量浪费。

(二)公平性分析。由公共经济学理论可知,财政的三大职能之一就是公平分配,政府有责任为所有公民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卫生保健,但我国用于医疗卫生的公共支出却表现出极其严重的城市偏好和地区偏好,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周口市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底,在农村6%的儿童没有进行健康体检,5%的孕产妇没有进行产前检查,在家中分娩的产妇还有相当的比重。2014年,城市每千人口病床数为342张,大约是县城的2.5倍,是农村4.5倍。从资金投入的角度看,2009年年至2014年间,在农村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和社会卫生投入所占的比重下降,而农民个人直接支出费用所占的比重上升。2009年农村卫生费用351.39亿元,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47%。到2014年,农村卫生费用为2433.78亿元,仅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37%。与此同时,城市卫生费用从农村卫生费用的1.13倍扩大到1.71倍。目前周口市基层医院获得的财政补助越少,在基层医院就医的每个患者得到的财政补助也就越少。城市大医院对弱势群体的不可及性,使得对这些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实际上已偏离了在治疗服务中公共支出公平的目标,凸显了这种财政补助制度的缺陷。

(三)效率改善程度分析。周口市近年来一直处于“重治轻防”的状态中,导致在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方面也有退步迹象,对危机处理显得过于被动。由河南省卫生部显示,卫生防疫等公共卫生经费支出占卫生事业费的比重,从2009年的27%,下降到2014年的2%以下,预防支出中只注重常见疾病的控制,而缺乏完善的疾病预防体系和应对流行病突发的能力。据中国卫生部报告显示,河南每年的医学科研经费大约占卫生总费用的.5%~1%,而许多OECD国家高达3%~4%。科学研究体系的外部性影响是很大的,忽略对这一领域的资金支持必定会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提高。

三、基于公共产品理论下提出提高河南省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的若干建议

一般认为公共医疗卫生是外溢性较强的纯公共产品,包括安全的饮用水、环境卫生、传染病与寄生病防治、学校卫生等,政府全面介入这些项目不会造成对私人供给的替代,因此,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主要项目。另外,有一些医疗卫生项目,消费者在使用时利益具有一定的外溢性,完全由私人提供会引起消费不足,而消费不足会导致人群健康水平的下降。包括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重大疾病控制与预防等。政府对这些项目的供给方应给予必要的补贴,使消费者只负担少量费用,增加其消费。而类似治疗服务项目,一般被认为是针对个人的具有较小外部性的医疗服务,从保护消费者利益角度,政府应对治疗服务市场进行干预。政府介入治疗服务应遵循既不能对私人医疗服务产生替代效应,又要保证政府介入必须有利于公平,能够增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应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对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

(一)加大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劳动力素质的公共医疗卫生产品,政府财政应成为最为主要的投入者。为此,要加大财政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比例,增加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规模。争取在每年的公共预算中,公共卫生支出有所增长,同时在今后的财政预算支出中,政府应该在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下,用好税收等各项财政收入的增长部分,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尤其要加大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医疗卫生供给水平的提高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DP的增长相适应,其适度的标准是既保证人们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又不致过度消费有限的资源。

(二)提高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也会存在差异,但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变地区间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现象,进一步缩小城乡间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差别。充分补给那些能够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项目,把治疗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重点用在对初级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补贴上。加强乡镇卫生院、部分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建设,把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重点,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医疗的实物补贴帮助。目前农村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影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适当提高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待遇,吸引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要加强农村现有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三)将有限资金投入成本收益较高的项目。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 1993) , 在世界范围内, 政府可实施的效益成本比高( high cost- effectiveness) 的卫生公共干预领域包括: 幼儿疾病免疫、学生卫生服务、家庭计划生育、削减烟草和酒精消费计划、环境卫生、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 而最有效的医疗服务则包括: 母婴保健、计划生育、肺结核化疗、性传播疾病控制、对幼儿期疾病病例的管理等等,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所差异, 取决于各国疾病情况和卫生系统的状况。在周口口市现阶段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公共医疗卫生要优先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最基本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诊疗,随着今后经济和财政能力的提高再逐步扩大保障内容。另外,应合理分配突发性医疗事件事前投入和事后投入的比例,加大财政事前防范支出的比例,从而提高这部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提高危机管理的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明慧.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投入问题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5(2).

[2] 徐印州等.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财政支出问题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4(6).

[3] 代英姿.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规模与配置[J].财政研究,2013(6).

[4] 丛树海,周炜.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贸经济,2005(3).

[5] 张庆红.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绩效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

[6]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015-04-07.

医疗卫生资源状况范文第4篇

l要充分认识优化卫生资源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在卫生经济运行中各种卫生资源(包括医技人员、医疗设备与药品、医疗费用等)在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我们知道,任何社会都面临着经济资源稀缺性问题,不容置疑,卫生资源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将这些有限的资源得以合理、充分的利用,使其处在最佳的配置状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

首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出现了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在粗放型管理方面的表现颇多,如:在城乡配置上,80%的卫生资源集中于城市,而80%人口的农村卫生资源却只占20%,至使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农村医疗机构已难以维继。在区域配置上,由于条块分割、部门林立、职能交叉、责任不明,政府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各方面纷纷投资办医,盲目增加病床,扩充人员,购置大型医疗设备,造成了机构重叠,人、财、物浪费严重;在人才资源配置上,严重不合理,城市医院人才济济,每年的大学生、研究生纷纷拥入城市医院,而农村卫生队伍却人才匾乏,且素质不高;在医疗设备设置的配置上,重视高精尖设备的购置,忽视基础服务设备投人。这种重城轻乡、重医轻防、重高级次医院轻社区预防保健的卫生资源配置结果,既不能适应我国疾病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卫生服务需要,又不能提供费用低廉和方便群众的服务,只能加重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使现有的卫生资源不能产生应有的效应,严重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

其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由于医疗保健服务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不能按一般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但医疗保健服务客观地存在着卫生资源的配置问题,竞争、价格、供求等市场机制在卫生资源配置中起很大的作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卫生资源经营活动背离价值规律,又缺乏合理的调节手段,导致配置上的盲目性和使用上的低效性,难以适应社会成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卫生机构必须构建起与人口结构、疾病结构及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的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国家、集体、个人都能承受的起的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其三,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是我国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有力保证。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是总理代表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作出的承诺,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声誉,代表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社会的文明程度。世界银行在(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还有1亿贫困人口没有享受到卫生服务,而大量的卫生资源正在不合理地向城市大型医院集中,应该有的放矢,将有限的卫生资源用到最需要的人群身上”。这一问题的提出非常符合我国的实际。只有将卫生资源向农村特别是老少边贫地区倾斜,才能使不同经济水平下的人民群众都能得到基本的卫生服务,从而使社区内社会卫生状况及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改观。其四,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医疗卫生工作必须重视配置资源,以适应疾病谱的转变。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社会面临的卫生问题也日益增多,但受经济的制约,卫生投人的增长难以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问题就显得越发重要和突出。

2在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发展与增长的关系。卫生资源(体现在人、财、物方面)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卫生事业的发展。仅有卫生资源数量上的增长而没有一个优化的资源组合,有时反而带来大量的重复和浪费,反而不利于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生产要素的投人并不等于现实的生产力。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提在注重质量、结构和效益前提下的发展,那种盲目增医疗机构、床位、人员的增长是粗放型的,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发展与增长的关系,从注重数量向注重结构、质量、效益转变。

二是处理好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的关系。资源配置的调整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存量调整,一是增量调整。只有处理好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的关系,才能逐步实现区域内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目前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部门交叉、结构重叠等不合理现象,造成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有限的卫生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应把优化现有的存量调整放在首位。对医疗机构设置过多的地方,要按照区域规划,有步骤地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将节约出的资源向资源不足的地方倾斜。但是,也必须看到,存量调整涉及现有利益调整,而且象医院“消肿”后多余的医务人员妥善安置的问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和政策的实施。因此,在积极推动存量调整的同时,也可利用增量调整的手段,把新增投人用于加强资源不足的地方去,以促进整体卫生资源的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

三是处理好卫生资源的横向调整与纵向调整的关系。调整卫生资源在城区之间以及在医疗和防保之间的配置属于卫生资源横向配置,调整卫生资源在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的配置,则属于纵向配置。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针对城乡之间和医疗与防保之间的配置的不均衡的问题,加大对农村卫生和防保两个战略重点的投人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针对目前卫生服务体制不合理,医疗机构功能分工不明确,不同级次的卫生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必要的双向转诊体系,“大马拉小车”的资源利用不经济现象十分突出,调整卫生服务模式,相应降低卫生资源的配置重心,逐步从高层次上沉降下来,充实加强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同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有效、经济、便民、利民的卫生服务体系。

四是处理好卫生部门内部与卫生部门外部的资源调整关系。长期以来,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医疗机构,内部各系统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有过多强调各部门利益的倾向,缺乏必要的区域整体优化意识,存在职能交叉、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难以形成区域内资源组合的合力优势的问题。今后,卫生主管部门要从医疗机构的直接管理者的身份中超脱出来,从“当老板”,到“管老板”,以宏观调控者的身份,解决好卫生部门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改变由于机构过多,分工过细,造成的分工不清,责利不明,互相扯皮等弊端。同时,卫生部门所管理的卫生资源之外,还有一部分散在企业、社会各部门、各方面的卫生资源,如何同卫生部门的卫生资源一起共同纳人全行业管理,这涉及到现行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而这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体制是在长期内形成的,不仅存在于卫生行业,同时也存在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其他部门。因此,必须转换政府部门的职能,对区域内的全部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统一管理,实现从‘管脚下”到“管天下”,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管医疗机构到管卫生行业的转变,真正提高整个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

3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认真搞好卫生资源的配置卫生资源的配置涉及各个方面利益格局的调整,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认真搞好。

第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结构的调整。不合理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同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是相一致的,因此要把调整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切人口。首先,从服务地域上调整。城市医院着重提高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办出特色。在提高质量,上档次等级上下功夫,切忌再铺新摊子。对农村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三级医疗卫生网,对不足三万人的乡镇卫生院,不搞小而全,突出以防保为主,以为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为主,要加强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在人、财、物予以重点倾斜,使之在区域范围内发挥龙头作用。其次,从服务对象上进行调整,要立足于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面向大众。同时,也要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提供特需医疗保健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患者的要求。再次,从服务手段上予以调整。医疗卫生人员,对患者应因病施治,对症下药,避免开大方、滥检查,甚至开搭车药,不要为患者诱发超前的医疗保健服务,避免或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第二,加快医疗卫生机构资产重组,盘活存量,提高效益。要针对目前存在部分卫生资源浪费闲置,利用不充分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推动现有资产重组,盘活资产存量,苦练内功,提高效益,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在卫生资源的重组过程中,要以特色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以综合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不分隶属关系,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引导卫生资产向新的医疗保健服务领域转移,扩大医疗保健服务辐射网络,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技术效益。

医疗卫生资源状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激励措施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属于我国的事业单位领域,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并不是很高,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流失问题严重。虽然事业单位在社会大众眼中属于稳定的、有保障的单位,但是,这样的特点也给事业单位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比如能进不能出、工资效益较低,这些都是制约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关键问题。1.1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不能与时俱进。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迅猛发展,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针对医疗卫生领域,实行的是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方面的改革。不管是从哪个改革方面来说,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并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或许被改革的范围所包括,但是并不触及核心领域,这也就导致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只能浮于表面,改革创新仅仅局限在一些基本工作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对职工没有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激励措施,无法为职工提供更有效的晋升、学习平台等。1.2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过于片面单一。除了管理战略没有摆正位置之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也过于片面和单一。一般来说,我国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招聘人才的流程与事业单位的招聘流程基本一致,这也就导致重门槛轻专业,忽视招聘人员本身的价值观建设等主观问题。尤其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当中的管理层,被当作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晋升平台,这其实是不科学的,管理与医疗是两个方面,管理只是一个岗位、一份工作,缺乏对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考核,无法引进优秀人才,使得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过于片面和单一,这是阻碍当前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关键。1.3人力资源管理用人体制尚不完善。医疗对于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疗也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很多国家为了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致力于促进医疗卫生体制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改革。医疗卫生水平的高低还与人力资源的质量高低有关,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护士学历大多在专科以上,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国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并不缺乏人才,人才的来源保证了一定的人才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人才质量便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用人体制上来看,从招聘到考核再到聘用和任命,其中掺杂着诸多问题。首先,选人体系不够明确,透明度不高,部分有心者钻空子,以自身的利益为重,。其次,岗位的职责划分并不明确,很多岗位的职责和权力甚至是交叉的,缺少明确的职责规范标准,这也就使得部分岗位之间实际工作情况相差较大。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因为缺乏实际的奖惩标准、职责规范等,导致在岗职工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1.4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受原先僵化的管理体制影响,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比较落后,单纯的将人力资源管理看作是一种工作,而且是看作一种辅工作。这也就代表着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并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其中,不管是在人员的认知上,还是在机制的构建上,都处于一种固化思维和落后状态。甚至很多职工在任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还兼任着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责,缺乏专业性和完整性。正是思想层次上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及时地引起重视,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偏低,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导致人力资源出现浪费和短缺等情况,这对于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关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内部人力资源的调配问题,多半是结合领导看法和个人看法为准,个人的能力问题和岗位需求问题则要更加靠后一些,使得职工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岗位需求相结合,既不能满足个人价值观的实现,也不能满足岗位需求,阻碍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机制的问题分析

2.1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体系。现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首先,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机构的管理人员对激励机制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多以物质激励为主,不能满足员工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当今社会,职工的发展需求发生变化,很多时候物质激励并不是员工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单一的物质激励并不能起到充足的激励效果。其次,人性化管理并没有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条件不过关,建设重点多放在硬件条件上,比如设备资源等,机构内的组织文化尚未建立,员工缺乏感情激励。最后,职工个人需要发展平台,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不能为职工提供可以满足的条件,导致职工的工作动机并不能被完全激发,缺乏工作动力。2.2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原则。激励机制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构建完善的机制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最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战略目标。但传统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影响较为深重,导致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关于激励机制的问题上缺乏深度的理解和认知。比如,现存的激励机制原则并不明确,对其中最重要的公平公正原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除了上文提到的激励措施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相辅相成,共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除此之外,为了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就必须要避免绩效考核当中的主观因素。但目前关系社会的理论存在,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导致绩效考核目标定位不准确,考核结果有失偏颇,激励作用较弱。2.3缺乏有效的激励晋升培训活动。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大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得到职称晋升,是促进激励的有效途径。但是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晋升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职工需要熬资历熬年龄,即使是年少有为,也必须要经历时间的磨砺。反而是一部分空有年龄的工作人员,个人能力一直尚未提升,却仍然能够得到晋升机会,相比之下,对工作人员的激励效果大大削弱。除此之外,医疗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水平,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的医疗水平提高。但很多医疗人员在上班之后,单位并不能够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活动,导致医疗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缓慢,与目前的医疗行业发展不相匹配。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晋升和培训活动,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热情调动不足,很容易便会对工作产生厌倦,甚至出现“招不进、留不住”等人才流失的现象。

3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激励措施的策略

3.1完善薪酬制度和薪酬体系。薪酬是工作人员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通过完善薪酬制度和薪酬体系,加强绩效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积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医疗卫生全面发展。首先,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公平公正原则,根据工作内容与工作岗位的不同,明确各岗位的权责划分,再去确认薪酬的标准。再辅以相应的绩效管理,深化绩效考核标准,明确绩效考核对象,奖勤罚懒,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真正做到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其次,在薪酬之外,要考虑奖金的分配。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奖金的标准定得非常低,奖金的获得非常容易。还有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职称作为奖金分配的唯一途径,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引导工作人员的价值导向,将工作人员的能力与奖金直接挂钩,在公平的原则下通过奖金来提高效率。3.2加强培训和职称晋升改革。加强培训和职称晋升改革,为职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发展水平,满足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职称晋升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帮助工作人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优势长处,结合岗位需求,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合理规划岗位的工作职责及要求,帮助员工明确自身定位,清楚努力方向,发挥职位晋升的激励作用。其次,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不仅是职业技能的培训,还有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的培训,可以通过名师讲座、课外拓展等相关形式,致力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全面素质,发挥培训活动的激励作用。3.3健全医务人员的保障制度。国家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带薪休假、五险一金、住房补贴、例行体检等,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生活福利保障,以此来激励工作人员。通过健全医务人员的保障制度,将以上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从制度方面来看,要为医务人员的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满足医务人员的合理需求,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次,为了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重视福利保障制度,按照医疗人员贡献程度的高低,有序排列福利的多少。结合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可以适当放宽福利的标准,结合医疗人员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相关福利。

4结语

通过对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效的激励措施,希望可以改善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雪景.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2]陈巧玲,魏雨蒙,杨燕,等.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34(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