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食品安全问题由于与人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来看,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食品原材料的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二是食品工业滥用添加剂等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三是食品销售过程中存在不诚信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产生,并且愈演愈烈,有着深刻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企业自身道德责任意识淡薄可以被认为是最根本的原因。政府的管制、法律的约束,舆论和公众的监督,这是规范企业发展的主要外部力量,但如果离开这些制约力量的发达,很难有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伦理规范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自己的自我约束、道德良知来起作用。不论在任何时候,真正的质量安全线是企业、更是个人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论何种管制、约束和监督都只能依赖于那些在这些制度内的人的诚信。因此,唯有加强自身道德约束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才能真正的解决我国目前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第一,加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强企业伦理道德教育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而健全的企业伦理道德教育体系,又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要谋得长久发展,需建立良好的品牌及口碑,而品牌和口碑的建立则需要时间的不断打磨,健全企业的伦理道德体系会增加顾客的认同感,使得企业不断地扩大再生产,通过逐步的扩大再生产,加之以良好口碑的保驾护航,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伦理道德体系虽然是无形的,但它无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不讲道德的企业,没有消费者会信赖它,那么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加强企业伦理道德教育可以使企业谋得可持续发展。

首先,企业盲目追求利润,不讲“义”只讲“利”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不合理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养成不正当经营的惯性,从而放弃企业自身的理念及追求,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其次,企业不道德会使员工的凝聚力下降,从而对员工的控制力也会下降,最终导致整个企业的气势下降,从而最终导致企业不能谋得可持续的发展。最后,对于企业来说“顾客就是上帝”,如果企业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就会失去它的立足之本。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食品行业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小企业、小作坊,生产技术水平不够高,食品安全基础薄弱,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检验检测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生产经营食品的企业,都是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保障食品安全,关键是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是维系社会运行最根本的准则,要让人们“吃的放心,用得安心”,不但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严格的监管体制,消费者正确的消费意识,更需要则是良好的道德教育体系,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超越市场,超越监管。要形成良好的食品交易氛围,就必须培养企业家们较好的伦理素养、员工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再加之以健全规章制度的保障,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贡献于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只有当所有企业都将伦理道德深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社会才能继续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伦理素养。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支持、领导和表率作用。管理者的伦理素养不仅仅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而且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因此企业管理者伦理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道德建设的建立,企业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企业管理者的伦理素养,每个企业都应积极努力认真地建设一支有高素质, 以身作则的管理者队伍, 从而促进全体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其次,要重视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在当前激烈紧张的市场竞争的氛围中,企业文化凝聚了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构建企业的重要条件,有了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撑,才能促使员工更好的工作,并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进而提升企业形象。每个员工都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每个员工都具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产品生产过程认真负责,重视质量,对产品的销售过程诚信经营,不弄虚作假,时时刻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精神深深根植于自己心中,那么企业将在稳定的环境中逐步发展壮大。

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等师范学校 德育教育 研究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培育的是未来幼儿园教师,因此,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未来的幼儿教育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加强德育教育十分重要。

一、加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阶段的要求,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并以积极的认识、体验以及实际行动,让师范生有一定的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教育活动。

中等师范学校作为培养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承载着为实现国家繁荣和昌盛,培养志向高远、道德高尚的综合型人才的重任,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还应具有高尚的品质,而加强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师范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使他们进入幼儿教育岗位时,能够承担起培养更多学生的重要责任。

二、目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高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古国,一直非常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很多该领域的研究者都对“修齐之道”的重要性进行过分析,但因思想品德自身的隐性化,使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德育教育仅仅是堂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方式存在形式化和表面化。

2.德育教育中忽视了师范生的主体性地位

从目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通常是师范生按照教学安排和既定课程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德育教育,这种流于形式的教育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互动,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

三、加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

1.完善德育教育内容

由于中等幼儿师范生自身的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中等幼师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针对性。首先,要根据时代特点及师范生的思想实际情况,精心设置德育教育的内容,即以马列主义、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其次,要加强理想信念、科学精神、法纪、学风、劳动就业政策等教育以及环境、和平与发展、合作、竞争等意识教育。

2.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

加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应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从师范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德育教育。一是争取做到用真理服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品德实践工作;二是坚持以情动人,为师范生的德育教育创设情景,从而让师范生在无形之中受到道德和思想情操的熏陶和感染;三是通过教育者的示范、伟人的典型案例以及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事迹等进行积极的影响,从而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身边的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四是采用教育疏导和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促进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五是要坚持指导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养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协调发展。

3.完善评价机制

目前,中等幼师学校的德育教育是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的,只要成绩好,就能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这种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现实表现,导致学生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加强德育教育,还应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及平时表现、个性特长等情况纳入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的范围内。

总之,随着近年来幼儿教师德育教育问题的频发,幼儿教师的德育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加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应从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完善德育教育内容及学生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出发,不断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志向高远、道德高尚的综合型师范人才。

参考文献:

[1]林云平.师范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德育园地,2007(9).

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问题研究 解决对策

一、引言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已经将职业道德当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迫使众多高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竞争力。

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加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达到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二、当前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轻视职业道德教育

从当前高校教育具体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教育,没有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来说,高校没有针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和理念,因此没有在课程设置、考核制度等方面开展工作,没有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有效教育。

一方面,高校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意识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因此没有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虽然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一定认识,但主观上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而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没有为职业道德教育配备专业教师。

(二)学生的主动性不高

从教育本质来说,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充分互动的过程,学生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换言之,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是否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但从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来看,大部分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具体地说,高校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当代市场对职业道德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学生从主观上认为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才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却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也是综合素质的一种。因此,学生不愿意主动配合职业道德教育,不愿意主动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进而导致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成效不高。

(三)缺乏实践性的职业道德教育

最后,从职业道德素质形成的途径来看,教师有意识地养是学生形成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学生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感受到真实的氛围,才能从中领悟到职业道德素质。

换言之,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中领悟职业操守与职业情操,在工作岗位中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理念,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拓展到实践教学的范畴,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无法通过真实的工作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三、解决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转变认识,加大投入

从根本上说,要解决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众多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认识,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发展职业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众多高校才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设,才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进行调整,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高校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独立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此基础上,高校才能为职业道德教育选择合适的教材,才能制定更有效的考核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为职业道德教育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既要掌握基本的职业道德标准,又要针对学生心中的负面意识和情绪进行疏导,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情操。

(二)做好课前教育

与此同时,高校必须改变学生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一种,对其自身未来就业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学生才能明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才会认真对待职业道德教育,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因此,高校应该做好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前教育,通过课前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正视职业道德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主动配合教育工作,并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三)增加实践教育

此外,高校需要通过实践教育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具体地说,高校需要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搭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敬岗爱业的职业精神。

首先,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尽量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逐步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其次,高校应该倡导学生有意识地实践,真正进入社会,在真实的实践工作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四)加强法制教育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道德与法制有密切联系,职业道德较低的人往往没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在不懂法的情况下触犯法律,违背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以会计类学生为例,部分学生从事会计后,因为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进而在岗位上犯错,不但违背法律,而且有悖职业道德标准。

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通过法律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中严于律己,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四、结语

职业道德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之一,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失的重要能力。因此,当代高校应该不断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和效率。这就需要众多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之处,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文.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D].西南大学:2013.

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新形势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一、引言

新形势下,社会医学观念不断发展,对于医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以及现实中存在的医生职业道德低的情况不断出现,使人们意识到提高医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工作者的摇篮,因此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基础上提高未来医疗工作者思想素质的重要手段。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直接关系着医务工作的水平,关系到人民的健康问题。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保障。

二、新形势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侧重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般作为公共课,而且课程时间短,造成课堂学生人数多,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得不到学校、老师以及学生的足够重视,存在课堂纪律差、考核管理松散的现象。此外,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主要把精力集中在课本理论原则的讲解上,内容抽象枯燥,没有和医学的职业道德结合起来,缺乏实用性和吸引力。

2.偏重技能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不足

现阶段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视技能的培养,对于人文教育不足的情况。医学具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然而,医学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也主要注重医学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思想方面的教育。此外医学院校专业性比较强,人文氛围以及人文类资源缺乏,对于思想政治课的重视不足。很容易造成医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健全、整体素养不高等现象。这也是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缺乏人文关怀的重要原因之一。

3.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效,没有发挥全员教育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医学生而言,除了思想政治课程外还应该包括职业道德的教育。然而现阶段,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由于学科的差距,对于医学专业的知识、医学精神以及医学的职业道德要求了解不深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渗透。而医学专业课的老师又只是注重专业的技术知识的教育、很少涉及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4.侧重学校期间的教育,对于实习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

一般来说,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集中在前3年,最后的实习阶段,对于思想教育出现中断的现象。实习阶段学生离开学校被分配到具体的实习地点开展实习,这一阶段医学生开始正式的接触临床工作,是职业道德形成和强化的关键阶段。然而,这一阶段,由于学生的分散性,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得很困难,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停止和中断,影响了思想教育的连续性,而医学生在这一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负面的影响。

三、新形势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对策

1.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医疗活动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还要求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精神。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例如鼓励医学生积极参加关爱弱势群体、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具有良好医德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还要求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把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人文思想教育工作。医学院校不应该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知识,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发展。首先,要发扬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并且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进行合理创新,把时代精神融入到人文教育中去,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操。其次,还要增加人文课程以及人文活动,通过先进的实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通过优秀教师感染和号召力,也有利于促进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感,这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充分调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所有教师要有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责任,医学专业教师也要做好思想道德的教育工作。医学专业的教师在医学院校数量多,医学专业课数量多,因此,医学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深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创建良好的思想教育的校园氛围

学校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医学院校应该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一种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同时又具有博爱、奉献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精神的校园氛围。具体来说,可以开展相关的社团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医学职业道德,提高以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举办思想教育的讲座等活动,吸引以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例如通过标语、校训等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

5.加强医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职业精神培养

对于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不同阶段,具体内容侧重不同,具体表现为:大学开始的两年主要是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侧重培养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德精神以及价值观、人生观。接下来两年,是医学生学习主要的专业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侧重于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德信念,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学校也必须重视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坚守职业道德的观念。

四、结论

新形势下,医德医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对于顺利开展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做好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针对新形势下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该根据现阶段医疗卫生的环境以及医学院校中医学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措施。如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思想教育的校园氛围、加强医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职业精神培养,以提高医学生的道德水平、职业素养,促进医疗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燕君.浅析新就业形势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功用[J].文教资料,2010,(22).

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道德;高校德育;荣辱观;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83-02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把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作为“四位一体”的社会建设目标,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我们党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因为只有实现了生态文明,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时下,“低碳经济”成为广大民众热议的话题,而生态道德建设正是发展低碳经济强大的内在驱动力。2011年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经济生态区规划,这标志着该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更加凸显了党和国家实现科学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眼光和坚定信心。由此可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成为了当前高校德育的时代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而且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大学生素质的时代要求,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更是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

一、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教育是时展的内在要求

现时代,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趋加深,生态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态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关系到人类的主体幸福。一些有识之士更是认识到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才是治本之策,进而发出了“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呼吁。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的挑战,加强倡导生态道德,已成为很多国家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些呼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呼声,不仅是对当今世界频发的生态灾难和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的现实回应,而且也体现了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一这时展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七大深化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体现了党和国家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生态道德建设,号召在全体民众别是青年学生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使生态道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的目标、内容和路径的制定和选择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五个统筹”来整体布局,分阶段推进,既考虑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利益,又要有关注未来的长远眼光,重视发展的生态性和可持续循环性,最终实现四个文明四位一体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教育他们知荣明耻,注重生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念,探索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也是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

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传统德育模式日益受到挑战的情境下,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实日益成为制约高校德育工作的瓶颈。造成这一状况虽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德育观念和内容体系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和青年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以及无法及时回应现实中的问题等显然是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较多地是遵循一种从上到下的灌输式或说教式的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现实世界脱离的倾向,故而影响了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增强,不仅要积极推进现代德育理念的创新,而且要紧密联系现实,回答人们在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特别是生态危机的应对和处理,生态道德的构建以及生态文明的形成等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不仅在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的持续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认为道德的目的不是用来限制人,而应该是为了人,人才是道德的目的,道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幸福。而且在现实中也更加重视回应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生态问题,从根本上帮助人们树立“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的生态道德观念,让人们活得幸福和有尊严。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这有利于把生态文明的要求内化为大学生主体的道德需要,并随着他们的生活实践外化为实际的生态道德行动,进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全面自由地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在于对青年的教育和培养。青年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各级各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而“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是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导向,要把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引导大学生把生态道德观念自觉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自我认同中去,使他们成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良好生态道德观念、知识能力突出的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道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的幸福生活,而不是与之相反,成为限制人们合理需要的枷锁。换句话说,道德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主体幸福,相对于人来讲,道德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目的是人们能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可见,人的幸福才是道德的目的,道德的根本指向就是幸福生活的建构。任何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这一主体的需要的。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教育,始终不能离开人,而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教育者要真正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现实需要出发,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信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向善”的种子,相信他们具有生态道德的自我建构能力,能够对时代的生态危机进行独立的思索,在此基础上,制定恰当的生态道德教育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生态道德观念,并促使他们的观念外化为实践中的生态道德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必须保持教育者的主导性地位

有人认为,在生态道德教育实践中强调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要求弱化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强调教育者的主导性并不矛盾。在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实践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道德教育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最终提升他们的主体幸福感。而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是为了保证生态道德教育过程按照预定的道德目标有序进行,不管是生态道德教育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呈现,还是教学过程的安排、生态道德两难情境的创设、教学结果的评价与反馈等,都离不开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强调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中是“一体两翼”的关系,都是为了确保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保证了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教育必须纳入大德育体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我们知道,道德意识的养成需要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协调一致、去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发挥作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教育,一方面必须将其纳入到大德育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综合优势,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注重沟通协调,齐抓共管,凝心聚力地做好德育工作。另一方面,还必须将其纳入到高校德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中去,现在的高校鲜见独立开设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但可以探索将生态道德教育融入到其他的人文课程中去的方法和路径,或是增设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公共课,从普及生态知识、培养生态情感和树立生态观念三个方面入手,构成三位一体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这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有利于他们生态伦理的构建,促进他们全面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