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产权管理;国有资产流失;产权管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产权系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产权具有经济实体性、产权具有可分离性和产权流动具有独立性。

一、当前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现状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扩大经营自阶段,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以及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阶段。十六大以来,我们不断推进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其中,国有企业产权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实施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重要环节。随着国有产权多元化改制及上市步伐的加大加快,我们在国有产权治理结构中进一步明确国有产权形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现代产权制度是非常迫切的。

二、现阶段国有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产权管理意识薄弱。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概念理解上的模糊,加上国有产权管理法制的不健全,就造成对国有产权管理意识的淡薄。部分国有企业人员觉得因为是国家的资产,不关己利,就放之任之,国有资产闲置、废弃、或是为谋个人利益未经正规程序转让,最终都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使国家人民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

2.未按规定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产权界定模糊。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持有国家股权的单位以及以其他形式占有国有资产的企业应按规定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国有产权登记。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企业产权登记的流程是由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完成。在办理产权登记过程中,容易出现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范围界定模糊。主要表现在:

(1)未将非持续经营企业纳入产权登记范围。由于部分大型集团公司是政府在实施政企分开过程中形成的集团公司,政府将原由政府管理的企业,按行业划分成立大型的集团公司,即将原由政府代表出资者的各类企业性质的企业划由这类集团公司管理,故存在部分企业因政策、产权权属、生产经营亏损等原因成为非持续经营企业而未纳入产权登记管理范围。

(2)部分境外国有企业未办理产权登记。目前,我国境外国有企业暂按《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产权登记。但产权管理不到位、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国有产权登记,使得境外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清晰,造成我国境外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3.国有资产产权转让交易流程不合规。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国有产权在转让时,转让方应当应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在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由于国家有关产权转让交易案例较少以及内部控制人的影响,常常会造成国有产权交易信息不对称、监管机构执法手段弱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国有产权评估值不能公允反映其市场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如何加强国有产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1.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主要作用是依法确认国有资产权属关系,企业通过产权登记取得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证是确认企业产权归属的法律凭证。

2.加强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合理合规运用资产评估结果。国有资产评估是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基础,是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推动国有产权有序流转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核准和备案手续。国有企业应加强对资产评估结果运用的管理,切实维护国有产权的合法权益。

3.规范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环节。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是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好地促进产权的顺畅流转和资源整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转过程中,为避免内部人控制,应将国有产权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从而客观反映国有产权的市场价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对所属控股和参股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对所出资的控股和参股企业日常产权管理工作,我们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建立国有产权代表制度,明确控股和参股企业利润分配行为和管理程序,以维护所出资企业的权益。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助于行政单位事业的工作的开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适时可以援助市场,帮助市场度过难过。

(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的角色一直在转变之中,职能也在随之变化,但加强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的管理是不可松懈的,他和改革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国有资产是从人民身上得来的,只是由政府来进行统一的使用,所以人民有权利对资产的使用作出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人民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国有资产无故减少的情况屡见不鲜,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否则甚至引起社会的动乱。

(二)有助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符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的,将政府各方面的开支公开化,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样就可以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减少其中一些灰色地带,做到对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在公共体制的基础之上,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形势要求的,这样才可以让资产的管理更加合理,科学,才可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才可以将资产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而且能做到完整的保存。

二、加强事业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制法规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规章制度的支持,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样也离不开这条定律。可见法规制度是作为基础性工程存在的。法制法规的制定者当然是国家的立法部门,立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的现状,加强管理,将所有的问题都细化,做到权力与义务的分明,建立起一个管理系统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出必要的指导。法规法制在确定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不同的事业单位单位进行,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所有只能有一个大致上的概念,细微的方面也和各个事业单位作出必要的沟通,这样才符合每个事业单位的标准,法制法规才有存在的意义,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才能得以进行。

(二)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所以不妨以这个为突破口,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到议事行程上来,加强管理人员全面素质,赋予他们全新的管理知识,使他们成为沟通市场经济和事业行政单位的中介。训练管理人员要根据管理人员的级别做出分类,对于一般的管理人员要加强他们在资产管理上的知识,对于比较高级的管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外聘,以此为整个团队增加亮点,成为普通管理人员前进的方向。管理人员的培养内容涉及面要广,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管理的基础,要熟悉各条规章制度,要在管理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固定资产的管理才可能向前迈进一大步。

(三)完善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在其基础工程上下苦功夫,这样才能为更高层次的打好管理基础。具体做法如下:要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个步骤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因此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法制法规作为准则;将固定资产的各项财务做出仔细的记录,利用数据库保存起来,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当然这就需要计算机技术作为保障;对于管理人员方面,要加强对他们培训与引导,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出色的管理人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与管理,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对管理赏罚分明,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四)加快固定资产的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上不断探索和努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距离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依然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管理体制;责任制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资产管理形式和制度的具体体现,是国家为了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而设置的一整套管理组织、管理机构,这些组织和机构的职能及其内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之间责、权、利的划分,以及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种种制度和管理办法的总和。

1 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缺陷

如何构建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仍然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本身存在的某些缺陷却始终无法解决,某些理论与实际问题仍急需解决,诸多操作性问题也需进一步明确。

1.1 重视程度以及创新意识缺陷

重视程度以及创新意识缺陷应是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首要缺陷。事实上,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一方面在于理论研究及思路创新;另一方面就在于管理制度以及方法先进与否。然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普遍缺乏对国有资产的清晰认识,研究深度也不足,致使管理目标并不明确。首先,不重视国有资产监管。管理者往往多重视有形资产而轻无形资产;重国有资产使用而轻其监管,致使其大量闲置、损毁、流失,使用效率大降,保值增值无从谈起。其次,对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国有资产认识不足。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固步自封,创新思维有限,鲜少在国有资产监管中运用先进资产管理理念,致使国有资产规模、结构、效率,乃至质量有所降低。

1.2 缺乏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

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滞后于改革,导致很多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从而极大地削弱了现行政策及改革举措的实际效力。例如,部分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随意将机关资产转让、抵押,利用机关资产非法牟利,或疏于监管等现象十分严重。另一个严重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法律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统”“分”关系进行规范,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在权衡国有资产效益与自身利益时总是“游刃有余”,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法律、制度手段的有效结合为途径,严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化水平,使其更具权威性,进而使国有资产管理更趋于法制化。

1.3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炔考喽剑对国有资产的数量、价格等没有进行准确的核算,一些购置的资产未能列入固定资产范围之内,某些单位对捐赠的款物等未纳入会计核算,最终却被个人挪用,而有些单位明细账与总账不相符合,致使账外资产现象严重。二是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管。审计部门只是对单位财务收入与支出进行核查,对国有资产使用以及管理方面未能核实,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2 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能否提升,关键在于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加快经营机制创新,想尽一切办法,使国有资产存量尽可能盘活、并实现安全和保值增值。

2.1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认识

思想是指导一个人的言行的,只有思想上重视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强化了,才可能制定出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才可能在管理工作中明确自身责任,积极创新,开辟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对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依照制度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对其任职期间的资产流动情况进行如实反映,在离任交接时不可交出“马虎财”,接任者不可接着算“糊涂账”。对那些收支数额较大的资金分配等问题,国有资产管理者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将经济责任审计、财政收支、预算执行以及决算审计等一系列活动联系起来,将任中审计以及离任审计等有效结合,加大廉政建设力度,使财政资产的使用用到实处,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2.2 切实的落实权责利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国务院通过《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授权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责。国资委作为特设机构,代表政府履行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管理权,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不能直接管企业,更不能直接去进行国有资产的运营。它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主要是采取股东的方式,依据《公司法》的有关条款行使股东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国资委的成立表明,代表国家股东的出资人机构已经到位。然而,出资人机构到位并不意味着出资人职责到位。要实现出资人职责到位,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一系列工作出资人职责要按照政府级次、产权级次逐层到位。只有明确出资人所出资企业的范围和边界,才能做到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到位。新的国资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国家所有,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履行出资人职责。

2.3 建立完善而成熟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系

全国人大作为国有资产最终的所有者是在代表全体公民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占有、管理和最终决策。因此它也拥有着立法权,要行使好这些权力,就要通过国家对各级政府设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要实实在在地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运营,并行使各项管理职能。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机构,这一机构既包括国有资产委员会自身的内部审计系统,还有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监督和委托独立的审计机构对它的监督。机构是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严格执行资产的评估、审计、预算、出纳等,并将运营和监督的情况实时反映给全国人大。

2.4 加强资本化管理

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引进资本化管理的理念,有助于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国企“退出”的问题,因此要吸取当年俄罗斯企业改革失败的教训。清楚地认识到国有企业退出不代表完全的私有化,对于和我国国计民生有密切关联的资源不可以私有化。要让国有资产可以流动起来,同时建立完整的法律制度来约束某些人的不法行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有一定下降,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保证国有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适应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刘株彬,张鸿超,马守凤.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5).

[2]戴荣.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J].国有资产管理,2006.1.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资产流失;管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国家对科研单位的投入不断增加,科研单位的国有资产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然而,由于体制不完善,改革不及时,科研单位在管理这些国有资产时出现了“迅猛增长与悄悄流失”并存的现象。前者是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后者是由于管理上的疏忽。因此,建立健全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搞好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科研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含义

科研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拨给科研单位的一种经济资源,是科研单位完成各项科研、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科研单位在深化改革中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科研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学校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学校的资产、学校按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等。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目前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有形资产,即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原材料等;二是无形资产,即各种发明、专利、信誉等。

(二)科研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为了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为事业、科研和后勤服务的作用,既要体现国有资产的价值属性,又要体现国有资产为事业、科研、后勤服务的属性。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将国家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也就是对国家资源的科学运营和合理使用的管理。加强和完善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改善目前混乱的国有资产管理,防止科研单位国有资产流失,有助于促进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有效的使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课题之一。

二、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形成吃“公家饭”的意识

科研单位的国有资产一般都由国家拨款形成的,国有资产的形成非常容易,形成之后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就无人问津。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拨款的使用和资产的利用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而科研单位本身也缺少在资金划拨和使用这方面的约束政策,这就使得科研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形成了吃“公家饭”的意识,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只管向国家向上级申报,购买回来后,却不重视资产的使用,有的甚至长期闲置不用,这也造成了财产管理方面较大的漏洞,给国家的资源造成了一种严重的浪费。

(二)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1、缺乏明确、有效的法律依据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环境的演变,国有资产相关的法规也颁布了不少,如《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条例》、《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条例》、《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规大多只是部门规章,立法阶位低,相互之间不配套,有些规定不明确,不能适应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导致科研单位在管理国有资产中存在严重的法律缺失问题。这就造成了管理部门在管理国有资产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出现问题时也无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

科研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应该具有一个综合的、专业化的、有一定职责权限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但是目前我国的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大多是以固定资产管理为主的设备部门,他们只管设备不管资金和流动资产,还有的科研单位是把管理工作分配到各个使用资产的部门如后勤管理处、实验管理处、图书馆、各院(系)等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使得资产管理工作交叉重复,各个部门一旦遇上问题就互相推卸责任,形成“踢皮球”的现象。还有些单位在人员调动的过程中不注重办理资产的交接工作,反应到财务账上的资产也不及时、不全面,有的资产购置多年却未到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入账,有的早已报废却仍挂在账上,引起账目不清和后续人员对资产数目的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就各自推托,造成家底不清和责任不明的想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构和约束机制

在资产经营管理上,资产的管理缺乏统筹的安排,未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制度,账物核算制度等都不健全,有的科研单位虽然有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但只是一纸空文,未发挥实效。

在设备的采购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使得各类经费的分配不合理以及各类经费在购置仪器设备时的协调论证不到位,导致许多重复采购的想象。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督和检查的管理制度,责任不明确。许多科研单位的国有资产都存在“重购买,轻管理”的问题,没有落实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资产非正常损坏无人赔偿,这就造成了科研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率低,给国家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而设备的转让和处理报废过程中缺乏统一有效的登记和确认手续。许多科研单位的资产实物报废了在账上却还仍然存在,还有些单位出售资产不进行资产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报废,也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有账无物,账物不符的状况。

(三)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产权不清、缺乏管理

由于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有些科研单位在国有资产的使用方面又缺乏管理,所以学校经营活动无偿使用国有资产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学校为了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创办了很多校办企业,利用国有资产进行一些收益性活动,比如说利用国家给学校拨的一些土地进行经营活动,利用学校配置的科研设备进行创收活动等,这样大量国有资产被无偿占有,很多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时也不经过申报、登记,也不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所以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的产权不明晰。

(四)科研单位的无形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但是目前大多数科研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都只停留在表面,注重固定资产的管理而忽视了无形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包括商誉、专利、生产技术等没有实物而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资产,这些无形资产通常是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能极大地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但科研单位的无形资产管理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在遇到无形资产的转让和有偿使用时,没有依法进行评定和估算,存在随意转让,随意定价现象。

三 完善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全员参与,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科研单位全体员工必须共同参与,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首先,科研单位的上级主管单位可以通过培训,组织科研单位领导学习国有资产管理,使其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单位能以身作则,切实履行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责;其次,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给员工定期的培训和交流,形成一支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兼备的管理队伍。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

1、建立科研单位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建立和健全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是完善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首先,科研单位应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在科研单位设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专门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国有资产;其次,建立相关的管理实施细则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之下。对国有资产的增加、减少、使用、投资、收益等各个环节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资产的账卡核对和资产的管理、使用、账务管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核对,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最后,建立产权登记制度,坚持设备的进出登记,年度盘点登记,资产主管部门与使用单位都能做到账账相符。

2、健全科研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

建章立制,健全科研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制度,实行相互牵制原则。首先,建立购置登记制度,在资产购置前,要同政府集中采购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做出预算,避免盲目购进,在资产购入后要及时登记造册,建卡建账,做到账物相符,账卡相符;其次,要建立监管制度,对教学、科研仪器等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实行“专管专用”制度,杜绝无偿外借,既要保证设备资产的完好,又要发挥使用最大效益;最后建立处置调剂制度,对损坏、淘汰的设备资产应做报废处理,要按程序履行鉴定和审批手续,对淘汰、转让、闲置的设备资产,应本着“物尽其用,合理调剂”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剂,促进合理流动。

3、减少重复购置,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由于科研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容易出现滥用的现象,所以从计划、审批到购买、使用,应该有科学的较严密的管理程序,防止重复购买现象;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对一些大型的精密仪器设备在购置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及可行性分析,避免盲目购置造成的国家资源浪费。

(三)加强资产评估,控制资产流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研单位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在创办“三产”、出租联营、股份合作等环节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资产转移行为。这就要求科研单位对出资的国有资产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是优化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资产评估确定的资产现行价值量,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资产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代表单位行使监督管理权、投资和收益权、资产处置权,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管理,促进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结构、布局的优化,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使其增值增效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科研单位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科研单位将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移到经营中,优化资产配置和盘活存量资产,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科研单位教育和经费的不足,提高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质量和使用效益,对科研单位的发展额起着积极的作用。

(五)注重无形资产管理

当前,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大多注重固定资产的管理,忽视了无形资产的管理。因为无形资产是无形的,所以在评估上存在着价值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科研单位资产的运营中容易被忽视并及易流失,有许多科研单位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经济行为,但又不确认为收入,这样就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认识,将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新时期科研单位资产迅速膨胀,融资渠道多样化,科研单位经营性产业扩大,使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难度日趋加大。要注重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然后从各个方面入手,综合管理,加强监督,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从方方面面去加以改善,我们才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得科研单位的国有资产更好地运用于科研单位的教学和科研。

参考文献:

[1]宋杰,朱美玲.浅谈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机化,2010(4).

[2]朱婷娟.浅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上).

[3]浙江省义乌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课题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J].财会研究,2011(17).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能力。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首先要不流失。在国有资产经营、转让、合并、重组等过程中,政府、出资人(国资委)、国有企业和经营国有资产的企业的权、责、利必须明确,并有法律制度保障。在这些既定的条件下,具体操作者的素质就起着决定性作用了。实践证明,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中的腐败分子,常常在国有资产改制过程中和政府中一些腐败分子相勾结,索贿受贿,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拱手送给行贿者;有的甚至利用行政手段,将国有资产千方百计地缩水,打折并隐匿,最终实现个人占有。

我国当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虽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但基本能保证国有资产的规范运行,而国有资产流失和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依然非常严重,这就需要认真审视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特别是高层干部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至2005年底我国在海外上市公司近310家,市值3700亿美元,为沪深股市A、B市场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其中80%都是具有垄断性资源的国有优质资产。这些企业均是低市盈率在海外上市,价格比国内资本市场同类企业低20%。剥离的不良资产造成的损失由国内纳税人负担,而优良资产运行带来的利润则与海外投资者分享。有资料表明,1993~2005年大中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至少600亿美元。大中型国有企业海外大规模上市,将导致国内资本市场空心化和边缘化,使国内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能力下降。

国有资产改制和在海外上市过程中,腐败分子毕竟是极少数,但的确有一部分参与这些工作的国有资产管理者职业素质低下,客观上充当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帮凶”。

从已经暴露出来的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看,不少国有资产高层管理干部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低,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从我国国有资产高层管理者的主要来源看:一是从企业职能部门的领导人中选拔;二是从政府部门选派;三是从外部招聘。虽然这些干部在原来的岗位上很出色,不等于一下就适应新的岗位,还需要一个培养和造就的过程。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管理战略缺失。政府在委派国有资产高层管理干部时,看重的往往是某个职位的级别应当与干部升迁的职位相对应,而忽视了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在实践中积累才干的差异,也缺乏健全科学的干部培养制度和培养规划。

因此,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的战略管理,是当前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当局必须认真积极抓紧抓好的工作。

――明确国有资产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战略,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国有资产管理高级人才。通过多种渠道积极选拔,大胆任用,有效管理。要按照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干部,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鉴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干部来源的多渠道和干部实践经验的多样性,必须逐步建立一整套干部开发和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将政策和制度落到实处,使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的结构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资产有效管理的需要。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干部持证上岗制度。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干部上岗时的职业素质水平,国资干部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上岗标准,组织科学的考核并颁发上岗合格证。不论是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岗位,还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高级管理岗位,只有持有相关上岗合格证者,才能参与高级岗位的上岗竞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干部培训基地,为国有资产管理干部和有志于国有资产管理的人员提供学习进修条件。国有资产管理干部培训基地不仅包含管理知识教学,还应当包含专业实习条件。同时,要建立国有资产高层管理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流入通道,还应当有科学合理的流出通道。

――实行干部轮岗制度,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大型企业、运作大规模资产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干部需要了解政府管理国有资产的政策法令和程序,熟悉多个产业的发展动态和企业运行规律。这类企业的高层管理干部必须经过多岗锻炼。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国有资产管理干部轮岗,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制度。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国资委与全部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初步建立起了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各地国资委加强了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的激励制度还不健全,同时在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制度中,过分强调产值及对国有资产造成损失的惩治措施比较模糊,也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干部负责而谨慎地经营国有资产。

――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近年来倒下的国有资产高级管理者中,哪个的财产不是几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他们倒下的原因,就是失去了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所以必须对国有资产管理干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内化认同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服从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自己的职业义务。对国有资产管理者的奖惩,不仅要考察其经营管理能力,还要考察其职业道德;不仅有经济激励,还要有精神激励。同时,在落实对国有资产管理者的奖惩时,切不可草率从事,使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人或平庸的人投机取巧而得逞于一时,败坏了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