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管控课程

风险管控课程

风险管控课程

风险管控课程范文第1篇

1.1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事故预防控制。事故是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管理科学为解决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安全科学借鉴风险管理科学成果,形成了用于实现事故预防控制的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风险管理科学原理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质是:系统全面地识别企业生产作业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导致安全风险的因素(危险源或危险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状况;确定对其采取的控制措施。

1.2风险、危险源辨识

安全培训是避免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重要手段,保证培训内容中涵盖所有岗位操作环节和管理环节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十分必要。本文以某石化码头为例,针对其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和生产工艺4个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针对现场的作业活动情况,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方法,配合企业经验丰富的一线操作人员,将整个作业步骤进行分解,对每一个步骤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找出导致风险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控制措施。针对作业过程中设备设施可能引发的事故,利用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对照企业设备设施清单分解出重要零部件,找出每一个零部件可能发生的故障或功能损失,分析每一个故障或功能损失可能导致的事故,最终提出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环境下能量意外释放的情况,利用能量源分析(ESA)的方法,找出不同场所环境的能量意外释放可能发生的风险,分析导致风险的原因并制定控制措施。针对流体装卸工艺这一重大危险因素,独立运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的方法,划分单元、确定每个单元的相关要素,运用先导词法分析要素是否存在偏差,得到发生偏差可能导致的风险及危险因素,并制定控制措施。多种模式下的风险及危险源辨识可以确保辨识结果全面,但也造成部分辨识结果重叠,综合辨识信息并去除重叠部分形成最终辨识结果。

2结合辨识信息开发培训矩阵、培训课程和试题库

2.1岗位培训矩阵

结合企业特点,由安全培训行业专家、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及各岗位人员三方组成培训开发小组,共同制定培训需求分析,确保将安全培训专业意见、公司实际安全培训需求状况、岗位员工工作习惯与易接受培训方式有效结合,既符合安培知识结构,又兼顾员工和企业实际需要。培训课程包含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法规要求、生产操作环节、设备设施、场所环境、特殊工艺等内容,适用性覆盖企业全部岗位。将培训内容分配给每个岗位的员工,生成培训矩阵。

2.2针对性培训课程

运用风险识别信息,结合企业现有的《体系文件》、《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企业安全生产操作手册》、《技术检保任务书》、《事故事件分析表》、《HSE卡片》、《施工安全教育记录》及安全培训材料等开发如下课程:《企业主要安全风险控制基础知识》,其中主要包括生产作业过程简介、生产作业过程主要安全风险、风险控制措施3部分,总体上介绍了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目的在于让参训人员对企业有所了解,宏观掌握安全注意事项,针对企业所有岗位。《三级安全教育》,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制定,涵盖厂级、队级和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侧重不同级别人员,使其了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等内容。《作业安全风险控制》,针对企业重点作业环节,逐项讲解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配以正误对比操作图解和经典事故案例分析,目标人群为一线操作各岗位。《内部维修安全风险控制》,主要规范企业内部维修部门,针对其涉及的维修项目,从操作工具、劳防用品、操作习惯等方面进行培训,培养良好作业行为,避免安全隐患。《委外维修安全风险控制》,针对委外施工承包方和企业现场管理人员,突出施工过程中企业特有施工要求和环境场所影响,明确双方权责,适用于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培训和企业安全监管部门日常培训。《设备设施和场所环境安全风险控制》,重点针对企业作业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设施和不同的作业场所环境的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设备安全使用、定期检查和故障处理等内容,也有场所环境中能量意外释放和能量隔离的要求。《流体输送工艺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是企业特有工艺的培训,针对性强,操作复杂,危险性高。目标群体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工艺改进和工艺评价中具有一定安全防范作用。考虑到参训人员受教育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增加参训积极性和趣味性,以上课程均配有专人讲解、视频、漫画、正误操作图片和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

2.3试题数据库

针对以上安全培训课程内容,选取主要知识点编成试题,分别以判断题、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生成数据库,并分配试题难易程度。试题库实施动态管理,内容定时更新,保证随机选取后形成的试卷兼具知识广度与深度。

3安全培训考试信息化

3.1在线培训

员工凭工号和密码登陆后便可见培训主界面,由于培训系统已嵌入原有办公系统中,所以员工在本部门即可随时完成。员工选择本部门下分属的自己岗位,针对分配的课程学习,系统自动记录接受培训时间,达到培训课时要求方可参加考试,避免了安全教育培训课时不达标的问题。

3.2在线考试

安全管理部门提前安排考试科目并配置试卷,确定考试时间、题目难易度、合格分数等内容,并在考试过程中拥有重新配置试卷和强制交卷等权限。员工凭工号登陆考试界面开始答题,试卷题目具有标记和提示功能,易于修改并防止参考人员漏答。答题完成后可自主交卷,或考试时间倒计时结束后自动交卷,交卷后系统同步显示成绩。

4结论

风险管控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业风险防控;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大学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应运而生,应用型院校大都是在原有高职、专科院校的基础上升格为本科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就相当滞后,还没有形成一套服仗逑怠K淙晃夜部分应用型高校已经开设了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但其内容多集中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计划等创业初级阶段,对于在创业过程可能遇到的风险却很少提及,对于如何防范及应对更是凤毛麟角。

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能实现成功创业的比例仅仅2.4%左右。而导致其创业失败的原因中,除了其技术本身的缺陷外,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也成为其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环在于必须使创业者了解创业的潜在风险,在创业教育课程中有必要设置系统课程,向未来的创业者传授风险防控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既可以让学生理顺创业开办公司或者其他经营形式的程序,亦能够培养拟创业学生缜密的思维,提高其依法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降低创业风险,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保障。

一、创业风险课程内容与模块设计

(一)课程思路与课时安排

通过教学实践,授课教师可按照“创业路径+风险预埋+风险剖析+风险应对+创业评价”的思路开展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应用型院校可以依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计划与要求,合理安排该类课程的教学学时。笔者按照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将该课程设置为公共选修课,共24课时,其中创业理论16课时,创业实践指导8课时。

在课程理论与实践指导之外,根据该课程的实践计划以及学校创业园区的学生创业需求,配套建设“大学生创业风控”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既可作为课程沟通交流载体,定期课程内容、创业常识,创业风险管理常识等内容,也可作为对外传递信息和展示教学成果的窗口,为创业意向者与创业实践者提供创业风控知识。课程的微服务平台可以由教师团队与选修课程的学生共同建设。

(二)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理论

该课程理论知识主要是课堂理论讲解与师生案例讨论。是以大学生自主创办经营企业的逻辑过程为主线,课程展现创业经营的关键步骤和主要细节,包括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准备,从创业形式的选择与创业筹备到企业设立登记,从企业经营管理到企业解散终止,以及创业纠纷处理等。课程结合和融入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真实案例,并运用系统思维进行分析,提炼出对创业学生有益的知识。

创业风险管理理论内容应按照以下四个模块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模块,大学生创业启蒙与项目生成;第二模块,创业计划实现路径分析与风险观察;第三模块,创业案例分析与风险讨论;第四模块,创业现状调研与风险识别及应对。通过四个模块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良好。

(三)创业风险防控实践指导

实践指导是学生模拟创业过程,自主解决创业风险问题。建议实践环节与理论内容的模块对应,分为四次开展教学指导。以下四个实践指导课题可以参考:实践项目一,创业计划书设计与撰写;实践项目二,大学生创业调研与风险分析报告;实践项目三,初创企业风控体系手册设计编制;实践项目四,创业经验分享与交流。

(四)创业风控服务微平台

创业风控服务微平台是教师团队带领部分学生共同建设的服务网络,包括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课堂、直播课堂、微网站等媒介。服务微平台的建设需要持续的长效运营机制,其基本的功能是为创业风控课程提供立体化的交流平台,为创新者和创业项目提供风控防控的指引。创业风控服务微平台还可以整合其他创业资源,使服务功能多元化,例如平台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经理人运营,可以为创业项目提供营销方案、项目可行性分析,还可以提供推广销售渠道等各类型的创新创业服务。

二、创业风险课程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通过师生共同实施项目完成教学的方法,对实践性强的创业课程教学非常适用。建议该课程可以学生自己的(拟)创业项目为课程主线,各项理论讲解与研究讨论不脱离学生自己设定的项目,实践环节的创业计划书、创业风控体系手册等内容均可以作为创业项目的子项目来完成,该方法能够体现教与学的针对性。

(二)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模块单元,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块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操作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少理论重实践操作。模块教学法是创业教育课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根据笔者对该课程的设计,课程可以分六个主题,每个主题即为一个课程模块。各模块之间为递进关系,该方法可以使教学层次更加清晰。

(三)模型分析法

课程用到SWOT模型分析法,用于分析创业个人以及创业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该方法可以使学生系统全面科学的分析问题。课程以初创企业的创设与运营全过程为研究主线,如果能够以沙盘模式或者实物、资料等形式反应出来,可以更加清晰生动的将创业过程呈现出来,有助于对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和实践。

(四)调查讨论法

课程的第四主题用到该方法,要求学生深入各高校创业园区观察调查企业,网络收集创业资料。该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一手的创业现状资料。课程每一主题均可采用该方法,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独立研究,课堂发言讨论。该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养成能力。

三、创业风险课程教学保障

(一)教学信息化建设

本课程采用立体课程教学模式,加强信息化要素的应用。教学信息化体现在:第一,该课程使用翻转校园软件系统,包括在线问题讨论,实践项目成果传递与共享,互联网资料收集与信息传递等便捷;第二,重视微课程建设,包括建立微信公众号、播放微课、发表微信文章等;第三,依托以上两媒介,建设创业微网络服务平台,让学生以及创业者可以及时沟通交流。

(二)教学团队组建

应用型院校的创业课程一定要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该课程需要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最为合适。教学团队可以由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企业人员合作组建,通过明确人员的职责与分工,

(三)教材与案例建设

因创业者、创业项目以及各种资源等要素的不同,大学生创业没有可复制的成功创业路径。故本课程拟不选择具体的独立的教程。课程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教学,材料可以参考该点线面上涉及到的相关教程一起其他各类学习资料和资源。

四、创业风险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一)教学评价体系

考核建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创业实训考试,占总成绩的50%。包括创业计划书20分,调研报告30分,项目风险体系手册50分。该成绩在实训结束后及时形成,并附实训成绩评分细则;第二部分,创业风控理论试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以闭卷论述的形式,包括两大题,第一题是创业的理论理解,第二题是创业设计题。

(二)预期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创业学员身临其境了解创业的风险,预知风险发生的节点与防控措施。无创业计划的学员熟悉初创企业的风险,进而了解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够更好的胜任未来的岗位。学员学习后会有系统的创业思维:自己创不创业,怎么创业,创业的合法合规流程,创业成功的基本风险防范要素。另外,通过新形式的创业课程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的能动性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虹,黄峻峰.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3).

[2]施险峰.培养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能力的路径选择[J].职业时空,2014(7).

[3]赵毅.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创业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12(27).

风险管控课程范文第3篇

Zhang Wei

(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64,China)

摘要: 文章针对体育伤害事故问题,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风险管理的现状,探究建立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sports injuries, the paper analyze the causes, its negative impacts and the status of risk manag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to establish a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课 风险管理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171-02

0引言

体育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征,从而使得伤害事故与体育活动如影随形。

1普通高校体育课的特殊性

1.1 体育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体育运动是体育课的必备载体,而由于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危险性、复杂性、实践性和对抗性等诸多特点,因此,在体育课堂上,由于各种原因,如器械使用不当、技术操作不当、保护不得力、场地不达标等所造成的伤害事故频发。

1.2 大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身体发育成熟定型;智力达到最高峰;对衣、食、住、行、爱情、理想等追求放大化;易接受新生事物,创造力强。大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使得大学生相比较中小学生而言,在课堂上更难于组织和管理,从而使得本身就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课堂变得更加复杂。

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挫伤。

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风险管理的现状

学校体育教学的风险管理是指制定并执行风险管理计划,以便有效地控制体育教育活动,以避免发生安全意外、伤害和损失的过程。[1]通过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约占13%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扭伤、拉伤、擦伤等),80%以上的教师认为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不可避免;71%的教师承认因为已经发生的伤害事故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减量、减强度、减难度;在访问的十位大学分管体育工作的负责人中,一致认为对体育课而言安全、不出事故最为重要。从以上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体育教学过程中导致的体育伤害事故所伤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身体、心理,更是对一线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学管理者的工作热情的一种挫伤,甚至由此导致的一系列法律纠纷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鉴于此,反观我们高校体育课风险管理的状况,却令人堪忧。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体育课堂教学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法规,一般在发生重大伤害事故时往往依据《民法》等相关法律来进行权责的处理。没有了法律的保障,就好比红军在前线打仗却没有后勤保障一样,所谓的“管理”是不完善的。

3风险存在的原因

3.1 目标伴随的必然性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动机作用下的具有目的指向性的活动,因此,人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必然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外部环境的变化性和不可控性,以及人对自身能力认知的准确与否都导致了在实现目的或目标的过程中伴随了风险的产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我国普通高校设立体育课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体质,使学生通过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的学习达到成为一名“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而在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必然伴随了风险的产生。这是从理论角度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存在风险的分析。

3.2 实践伴随的客观性实践包含了三方面的客观存在――教师、场地器材、学生。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大有小、认真程度有深有浅、对风险的预期有多有少,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疏忽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场地、器材不合乎运动规格,一旦发生损坏或是维护不得力等状况,都会直接导致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对于学生而言,态度认真与否、心理和生理准备是否充分、技术是否得当等是导致运动伤害事故的潜在因素。

3.3 管理的空间缺位在现实状况中,无论是从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都没有对学生的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诸多导致事故的安全漏洞。从管理者角度而言,学校领导虽然将安全工作纳入其管理条例之中,并且作为其工作开展的首要前提,但是,对于安全工作而言,不是仅仅思想重视就可以万无一失,而需要实实在在的指导与行动,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方能保证学生安全工作的实施。可我们在各个校园的课外体育运动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课余体育运动没有专人指导、没有相应的保护设备(如双杠、单杠下面所需的保护摔伤、扭伤的保户垫)、场地周围没有相应的安全预防提示、学生受伤后的抢救机制尚未建立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虽然不是导致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但是却成为安全事故发生和加重的潜在隐患;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其对安全工作的态度与事故发生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作为各项安全措施的具体执行载体,如若教师不能对安全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对教师而言,首先应对安全预防工作有着足够的重视,这是教师担负其安全教学任务的必要前提;其次,仅有重视是不够的,还必须落实到各个具体的工作环节当中去,如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教学事故的严重后果,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教会学生预防事故发生的一些可操作性的手段,如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不安全因素的警惕性、在没有专业人员保护的情况下不做高危险动作等,在课外活动需要指导时,教师应做到认真负责,预防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对学生而言,珍爱生命,主动去重视并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在做各种活动时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做好必要的准备,从事有危险的活动时做好考察、咨询和防范措施,都是一个现代化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体育素养。

4伤害事故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产生的影响

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在社会、家庭、教师、家长和学生中间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4.1 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学校作为人才培育的基地,担负着重大的社会使命。发生事故本身已经对学校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如果事故处理不当,或者引起相关纠纷,最终付诸法律,对学校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则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4.2 对家庭的负面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一旦在体育课上受伤,家长出于保护学生的愿望,往往对学生日后参与体育锻炼采取消极态度,在调查中,约有一半的家长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最大阻力。可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发生伤害事故对学生家长心理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进而也影响了学生的体育态度。

4.3 对教师的负面影响教师是离教学伤害事故责任最近的地方,一旦在教师的体育课堂上发生教学事故,将是对教师的责任心和能力的严厉拷问,尽管有时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失职。所以,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对教师的心理将会造成严重挫伤,同时,一些教师也由于害怕负担责任等多种理由,将上课风险降低,“因材施教”,给学校体育教学任务打折扣。

4.4 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最直接表现为躯体的伤害,在此基础上,对心理的伤害影响更为持久和深远。多数学生在发生躯体损伤后,对造成伤害的动作存在畏惧心理,心理素质不好和不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甚至会从此对体育课充满恐惧。

5我国普通高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

对风险的管理需要从以下两个环节入手:计划、组织和控制。

5.1计划计划是管理的第一步,有效的计划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在风险管理中,计划是建立在对风险存在原因认知基础上的。对于体育课堂而言,风险主要来自两个大方面――硬环境和软条件(如图1所示)。

在充分了解风险成因的基础上,针对每个环节做好风险预期的基础上,做好对风险的防范措施:针对硬环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课前认真观察教学环境,如天气是否炎热、场地是否有积水、裂缝、坑洼等,器材是否有坏损、螺丝松动、开裂、生锈等,教学现场是否存在分散教师和学生注意力的相关因素等。针对软条件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于体育部门管理者而言,选择和吸纳有能力的合格体育教师是减小课堂风险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对体育教师定期开展安全讲座,使每个体育教师都有强烈的课堂风险意识;使体育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风险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针对以往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课堂教学事故开展预防措施培训和交流,制定课前准备常规,纳入教师上课准备计划之中,从硬环境和软条件两个角度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

5.2组织和控制课堂组织的过程是发生伤害事故的土壤。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学生不认真;要求学生练习时,学生开始自发组织比赛;在教学比赛时,学生由于激动兴奋沉浸于比赛之中而导致教学场面失控等等。在这些过程中,都埋下了风险的隐患。因此,建立监控机制,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始终处于教师掌控的范围之内,才能有效事故的发生。

在这个环节中要做到对风险的防范,除了需要负责具体开展课堂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具有的高度的责任心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的能力。所谓风险防范能力即是对风险的预知和应对能力――即在认真履行教学计划所制定的教学常规的基础上,还需要教师随时观察教学环境、观察学生肢体、情绪和交流的变化,在教学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学生出现态度不认真、走神、嬉闹和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排除不利教学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而确保教学组织过程与计划环境和条件保持安全性上的高度一致,从而达到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进行有效风险防范的目的。

6结论

由于体育课本身和大学生心理的特殊性,普通高校体育课堂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对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对风险的预期和防范至关重要。但是,对风险的防范仅仅靠思想上重视是不够的,尚需要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尤其是后者,需要其在具体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中切实从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角度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圆满完成其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大超,李敏.国外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43-54.

[2]石岩.体育活动风险研究之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8,29(3):4-6.

[3]古维秋.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19(2):102-104.

[4]杨亚琴,邱菀华.学校体育教育组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84-87.

[5]刘一隆.试论体育课伤害事故及其法律处理[J].福建体育科技,2000,19

风险管控课程范文第4篇

要想实现财务管理的意义,只有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并且有序开展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其中主观风险是真正的风险,包括:投资风险、沾污风险、决策风险、生产风险和纳税风险等等,它们都可以人为操作和控制的,因此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进行助管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而客观风险就是企业外部环境造成的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国家政策法规变化和金融危机等风险,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不能够靠企业本身就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以内。对于客观风险常通过健全和规范财务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组织结构、强化内部管理体系等方法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规避。

二、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论述

(一)财务管理目标尚未明确

在财务管理指标的制定上面,企业都必须依照国家相关严格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宗旨。可是总会存在一部分企业领导者容易受利益驱使,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抛之脑后,也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从而导致国家制定的相应政策的支持和约束功能都大打折扣。另外有一些企业领导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忽视财务风险因素,导致无法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无法及时制定出优化方案和防治策略,最后使企业财务管理收到重创,严重影响企业建设和发展。

(二)财务管理理论难以灵活运用到企业实践项目当中

如今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和设备都很齐全,主要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各类企业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操作型人才。不过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项目有显著差异,导致理论很难运用到实际财务管理当中去。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面

1.重理论,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首次我们要明确财务管理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操作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储备充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经验来丰富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在企业项目中的灵活应用能力。但是我国很多高校的教育重理论,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到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灵活性差,并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财务风险管理中来。

2.理论知识滞后于实践。目前市场竞争日益严重,各个企业根据其结构和经营项目的不同,他们的财务管理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大部分企业都会积极对传统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特别是实践的风险管理上面,逐步发展成为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些适应市场需求做进行的显著调整是没办法马上体现在财务管理专业相关教材中的,这就导致学校的课本理论知识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毕业学生所储备的理论知识仍旧与实践的风险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差距。

3.教师的实践教学滞后于实际的财务管理。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必然有相应的实践课程的开展,分为校外和校内实践课。校内实践课既由学校老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进行,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掌握理论知识和熟练实践操作技能。不过校内实践课缺乏实际工作的真实感、压迫感和紧张感,所以学生们实践技能的提升不显著。另外大部分高校相关老师虽然都有高学历,但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老师们的实践经验也偏向于理想性的理论一些,并不符合实践性,这也导致学生符合要求的实践技能缺乏。

4.校外实践课程中,学生无法体会实际财务管理的本质。校外实践课程虽然与校内实践课程相比较而言,学生们可以亲身体会,不过由于时间短,企业员工身份的非正式性,不容易真正体会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所以校外实践课程具有短暂时效性的特点。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措施

(一)科学合理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以满足市场需要

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要。应该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教学,及时更新丰富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量,实践操作技能也很过硬,为企业提供专业水准极高的财务管理技能型人才。

(二)顺从企业发展举措,制定可行性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控制战略

各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规模不一样,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优势,制定可行性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控制战略,以保证在竞争力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优势,获得长久发展的契机。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创新改革,保证与时代同步,顺应市场发展。

(三)树立健全形态的风险防治意识

企业在持续化发展过程中,受外部和内部风险因素的影响,各部门经济效益都处于波动趋势,一旦出现漏洞,都会造成很大的风险,这个时候拥有健全形态的风险防治理念尤其重要,企业领导结合风险防治理念对风险进行协调处理,使企业损失最小化。

(四)强化预算管理

所谓预算管理指企业运营期间对各类经济活动作预算评估的模式。这样可以保证经济活动在科学合理的指导范围内开展,将风险也限定在可控范畴以内,保证企业的一切运营活动可以有条不紊得开展,妥善调配资金等等。

风险管控课程范文第5篇

    1进行岗位分解,分析工作任务

    在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之后,通过对审计岗位的具体任务进行分析,来掌握该岗位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列出该岗位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规范,从而确定《审计》课程的学习领域,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以助理审计岗位为例,该岗位的工作任务是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开设和整理审计工作底稿;负责收集、检查和复核审计证据;能完成项目主审交办的其他工作。

    2工作过程导向在《审计》课程的实施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10财务管理1班的《审计》课程进行改革,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我们以组织学生审计某个企业年度会计报表为例,按照审计工作流程将审计教学分为五个工作任务:审计业务承接阶段、审计计划阶段、风险评估阶段、实施实质性程序阶段、审计完成阶段。以工作任务三风险评估阶段为例介绍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在审计课程的具体运用。江苏天成公司风险评估阶段审计:(1)能力目标设计:①具备进行重要性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和控制审计风险的能力;②具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和评审的能力;③具备熟练运用审计抽样技术的能力;④能合理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2)知识目标设计:①审计重要性含义及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审计风险模型;②内部控制的涵义及构成要素,内部控制的描述,内部控制的评价及测试;③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及方法,固定样本量的抽样技术与均值估计变量抽样技术的运用。(3)工作任务设计:①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②评价内部控制;③确定重要性水平;④进行审计抽样,确定审计风险。(4)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描述风险评估阶段审计是审计计划阶段的前奏。民间审计组织在制定审计计划之前,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作初步的了解,然后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确定其重要性水平,分析审计风险,否则,极易造成审计任务失败。第二阶段:知识学习以江苏天成公司相关资料作为实训平台,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内部控制,如何去评价内部控制,重要性水平如何确定,什么是审计风险,怎样进行审计抽样来确定审计风险。第三阶段:布置工作任务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控制测试,接着确定重要性水平,把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个账户中,然后使审计风险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根据之前所确定指标和相关要求,进行有关数据的计算,最后根据审阅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重要性账户,完成分析性测试备忘录。第四阶段:学生活动与问题讨论根据给定工作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各小组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过程中,分组讨论审计风险水平确定的合理性、可行性。第五阶段:分组展示成果及学生互评每小组成员派一名代表讲解风险水平评估确定过程及合理性,并组织其他各组学生对其成果进行相互评定。第六阶段:教师点评及小结对每个小组的成果做出评定,强调风险评估的注意事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在整个学期《审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给学生布置一项具体的审计工作任务,学生进行仿真训练,加上实物的展示,对学习成果的演示和分析,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了审计职业岗位的快乐,同时也掌握了审计理论及审计方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