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对策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灵活的经济主体,全国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74%的工业增加值、63%的GDP,占有金融资源不足20%。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小企业生产、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消费的增长带来了生产需求,中小企业扩大生产需要足够的设施与设备,为了获得这些设施设备必须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而投资需要足够、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融入充足的资本成为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然而,规模小、信用记录缺失是中小企业的软肋,以致中小企业得不到资本市场或银行的信任,故而难以获得这些机构的资金支持。因此,融资困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

一、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一)资金需求量不是很大

中小企业大多是依靠地利条件而建的,凭借极低的准入门槛、灵活的经营方式、小规模的生产获得了市场生存空间,它对资金的需求具有一次件量小且频率高的特点。但是这一特点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因为一项贷款的调查、审查、审批及发放需要很长的周期,如果商业银行满足这些分散的、小批量的融资需求,将会产生巨大的经营成本,得不偿失。

(二)自有资金不足,只能依靠金融机构融资

一般来讲,有着雄厚实力的大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直接融资,这是他们融资最重要的方式。但中小企业不同,由于底子薄、自有资金少,只能依靠金融机构实现融资。当然,不同区域的融资状况有所差别,在我国东部地区,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较多,民间资金也很宽裕,所以并不是完全依赖金融机构。比如台州市,金融贷款和民间借款各占一半,一些中小企业不用通过银行就能筹措到资金。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基础比较薄弱,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渠道不畅通,较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特别是西部地区,在无法得到银行贷款时,企业只能尝试“非法集资”来化解“燃眉之急”。

(三)抵押担保难

通过债券、股票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说显然是走不通的,只能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银行贷款。现在向银行贷款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多银行的坏账使他们“惧贷”,所以不是特殊的人情关系是根本贷不到钱的,目前,抵押贷款和担保仍然是主要的贷款方式,而纯粹的信用贷款几乎少之又少。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没有抵押担保物,又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再加上整个信贷过程中烦琐的审批手续,取得贷款非常困难。如某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猕猴桃果脯,很早就与北京、深圳等地签订了供货合同。然而到了猕猴桃成熟时期,该厂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却迟迟未到,缺少流动资金就无法正常加工生产,也无法完成合同约定。老板着急上火,但没有抵押或担保,就很难取得银行的信任。

(四)融资成本较高

贷款的规模越大,单位交易成本就越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频率高的特点,这样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而向银行贷款的途径走不通时,便不得不向典当行、民间资本借贷,这种筹资更加大了成本。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很大的风险。一是频繁偿债、频繁举借新债,增加了融资风险;二是在资金周转困难时缺乏应急能力;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时又承受着无法支付债务利息的风险。

(五)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融资难度

信息不对称指双方的信息产生偏差,这里主要指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信息的偏差。中小企业有贷款需求时,首先会全面了解与掌握银行的信贷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相反银行却没有这种能力,它无法掌握企业的全部信息,这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很多是家族式企业,不仅管理混乱,而且多开户头,财务制度及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也不高,这些都大大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二、开发性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理论依据

(一)可以躲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开发性金融在信息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优势。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具有国家背景的金融机构,它不是纯粹的盈利机构,其立场较为中立、公正。它可以利用各政府机关、民间企业广泛收集信息,获得一般性金融机构根本无法获得的信息,所以它具有很强的信息生产能力。另外,它还具有很强的信息“溢出效应”。鉴于融资市场的不成熟表现,减少信息不对称成为信贷的关键。开发性金融具有极强的信息审查能力,同时又处于相对中立的层面,这样就能产生一种溢出效应,其他金融机构时刻洞察着开发性金融的服务动态,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这样开发性金融又起到了中介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了新的桥梁。

(二)风险防范机制更科学、更合理

如果一项投资符合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政策,就能获得各种便利和优惠,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政策风险是任何投资都无法忽略的。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性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过滤政策风险,从而提高了风险的防范能力。另外,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业务充分利用了地方政府的组织优势,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投资合同,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引来更多的商业性金融

中小企业自身担保能力较弱而信用度低,导致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其望而却步。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其大量和广泛的投融资活动,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给予中小企业融资的非系统风险,过滤了政策风险,从而产生了示范效应,商业性金融就会纷纷跟进中小企业领域进行投资,从而能够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问题。

三、中小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构建

在开发性金融理论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政府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具体的策略如下:

(一)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

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及发展的领导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人民银行、市经委、财政局等重要职能部门组成,由分管中小企业的核心干部担任工作组组长。办公室要设在市经委,负责推动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制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企业信用征集、披露和查询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以便为中小企业的顺利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一是建立城市企业信用协会。要求申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企业,必须加入城市企业信用协会,发展一批各种经济指标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中小企业入会。二是建立企业信用网。信用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反映中小企业信用的查询服务平台,以便进行更好的管理。企业信用网由市经委、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组成,同时金融部门协助参与,构成了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公共信用服务机构。

(三)建立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

由市政府带头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每年向公司内注入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担保公司的资本金,专门为商品有销路的企业、有效益但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当然,为了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每完成一笔担保要收取举债企业一定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可以是一次性收取,也可以与担保份额挂钩。

(四)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政府是信用形成的关键,开发银行是实现贷款合作的主体,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则是贷款人。由服务中心对贷款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向中小企业(用款人)进行集中发放。担保公司主要提供担保,也进行部分的贷后管理工作。具体的贷款程序为:由中小企业发起贷款申请服务中心接纳并审查对有效益、有信用、有市场的中小企业进行确认向国家开发银行推荐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承担连带责任国家开发银行复审委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事项进行管理。

(五)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制定《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操作规程》,绘制操作流程图,确保形成贷前服务、贷后控制、服务中心代管的三方联动的风险防范机制。即便如此,仍然存在不可预料的风险,政府应从财政预算中抽出一部分的资金专门用于风险补偿,以弥补不可预料的损失。当然,如果没有损失,这部分资金可以回归到信用担保中去,这样又进一步提升了担保公司的实力。

总之,只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利用开发银行的开发融资优势,就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那些有潜力,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地方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子川.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现状分析及建议[J].经济视角(中旬),2012(02).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范文第2篇

前言

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既是企业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手段。如何确保企业融资质量并降低融资风险,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来看,在融资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不但无法满足企业融资的现实需要,同时也难以提高融资的实效性。因此,正确认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制定具体的融资

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必要性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比较薄弱,当遇到新的投资机会往往会因为资金不足而产生融资需求。结合中小企业发展实际,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为了拓展市场需要进行融资

中小企业企业在市场拓展中,需要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并需要向市场铺货,这些行为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作为中小企业而言,显然无法拿出如此多的资金进行全面的生产线改造和铺货。基于这一需求,中小企业需要运用融资手段筹集更多的资金。

(二)中小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行融资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产品需要不断进行升级,生产线的改造和产品研发的投入都是比较大的。为了满足这一市场竞争需求,中小企业自己的资金实力是无法满足的。在这一需求下,中小企业会积极利用融资手段实现快速融资,提高资金总体规模,满足市场竞争需要。

(三)中小企业融资是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必要手段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是保证企业有足够推动力的关键,对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以及中小企业的产品特点,做好融资工作是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的关键手段。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困境

基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企业自身因素和国家政策原因,还存在许多问题,其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信用度达不到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的融资贷款要求

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可以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导致了中小企业在信用度方面无法通过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的审核,最终给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资格和所获得贷款的数量产生较大影响。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固定资产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快速解决。但是企业信用度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信用稽核方式来进行变通。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自身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度

等级。

(二)中小企业内部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中小企业之所以存在融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资金不足以满足市场竞争需要。但是经过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分析可知,中小企业在资金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中小企业内部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不容易控制,形成了企业现有资金无法利用,却要去外部寻求资金支持的局面。为此,中小企业在融资的同时,应结合企业自身需要,认真分析内部可以利用的资金,在实现内部资金充分利用的同时,计算资金缺口,进而计算融资数量,保证融资数额能够满足实际需要,降低企业债务负担。

(三)融资渠道单一,缺乏针对性强的中小企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

在目前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融资的渠道相对单一,银行贷款成为了主要方式。综合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以及融资手段的发展,建立针对性强的中小企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缺乏针对性强的中小企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融资有效性的关键。为此,国家各部门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中小企业融资实际,批准成立中小企业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应对策略分析

基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需求,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中小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点做好融资准备工作:

(一)中小企业应不断提高企业信用度

考虑到中小企业信用度制约其融资的特点,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按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信用度,同时增加信用度方面的投入。同时,国家政策机构也应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在固定资产方面放宽贷款限制,使中小企业的信用度评价能够满足银行的贷款需要,达到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等级的目的。因此,中小企业信用度的提高,需要中小企业和国家政策部门一起努力才能实现。

(二)中小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

为了降低中小企业的债务负担,使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首先应盘活企业内部资产,确保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能够满足实际需要,最终达到提高中小企业资金利用质量的目的。其次,中小企业应加强内部资金管控,做到合理确定融资规模,保证中小企业所融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融资的实效性和资金利用效率。

(三)政府应批准建立多种形势的中小企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

充分发挥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组建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满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扶持的对象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保证中小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足额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资金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构建健全的资金支持渠道,保证中小企业的融资达到预期目的。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杭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9-0020-03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小微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财政税收以及出口、促进GDP的增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杭州市,中小微企业更已成为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支撑着杭州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对杭州市GDP的贡献已超过75%,无疑已成为杭州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有效供给与利用是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目前经济发展的实践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经济发展现状表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供给普遍是不足的,金融抑制已成为阻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为此,我们以杭州市江干区为例,选取161家中小微企业进行了融资情况的专项问卷调查,深入企业内部研究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问题,以总结归纳中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寻求破解中小微企业金融短缺问题的相关对策。

1 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中小微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等各方面都相对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对中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尽相同,并且会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动态变化。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小微企业”,即包括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标准,本文的中小企业标准参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和《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所规定的企业划分标准进行分类,微型企业指个体工商户,且在金融授信额度上小企业不超过500万元,个体工商户不超过100万元。

调查显示,目前杭州市江干区中小微企业虽然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但部分企业仍然缺少维持正常发展所需的资金,企业融资难度上升,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11 资金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杭州市江干区内所属四季青、采荷、凯旋、闸弄口、彭埠、笕桥、九堡等8个镇(街道)及科技园区企业共161家,其中44家企业暂无融资需求(约占总数的27%),117家企业有资金缺口,需要融资(约占总数的73%)。这117家企业中,融资需求主要集中在500万元以下的有66家,占564%,融资需求在1000万元的有22家,占188%,融资需求在1000万—5000万元的有20家,占171%,融资需求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9家,占77%。

12 企业构成情况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中小微企业基本构成情况为:文化和创意企业13家,其中10家有融资需求,占7692%;房地产企业7家,其中5家有融资需求,占7142%;制造业企业49家,其中32家有融资需求,占6531%;服务业企业57家,其中32家有融资需求,占5614%;商贸类企业32家,其中12家有融资需求,占375%;投资型企业3家,其中1家有融资需求,占3333%。不同行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强度见图1。

图1 不同行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强度

2 调查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

21 企业融资目的多样性

从调查中有融资需求的117家企业来看,其融资目的也大相径庭,既有维持生产经营的需要,也有购置机器设备、创新产品和技术等扩大生产的需要,还有扩展市场的需要。具体见图2。

图2 中小微企业融资目的情况

22 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单一

本次调查显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在被调查的中小微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融资来源于银行贷款,而采用发行债券、内部集资、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的企业所占比例不到20%,明显偏低。

23 企业融资难点比较突出

在调查中,有90家企业反映银行放贷要求高,在有融资需求企业总数中占比77%;有51家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高,占比为436%;73家企业反映动产难以融资,但又无法提供银行要求的固定资产等抵押物,这一占比为624%;78家企业反映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少、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占比为667%。

3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融资难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难题尤为突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浙江制造业企业,纷纷因资金链的断裂而倒闭。在本次调查中,笔者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造成浙江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31 银行信贷准入门槛不断提高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范文第4篇

1 参展商参展需求平均情况

企业参展需求较强烈,表1反映了企业年均参展数量情况。55.s%的企业年平均参展数量为1-5个,27.4%的企业参展数量为6-10个,16.8%的企业年均参展数量超过11个以上。

2 参展需求与企业规模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获得参展商的参展需求与企业规模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对参展商年均参展数量与参展商企业规模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Crosstab Analysis),结果如表2所示。

从不同规模的参展商数量来看,494家参展商中,其中员工数量在100-499名的企业有156家,企业数量最多;员工数量在10-49名的企业,其数量有126家,排序第二,排序第三的为员工数量在50-99名的企业,其数量为80家。员工数量为1-9名的小企业参展商数量最少只有35家,1000名员工以上的大型企业数量也较少,仅次于员工数量为1-9名的小企业,其数量为45家。

从行百分比来看,员工数量在100-499名的企业参展需求最强烈,其中年均参加11-20个展览会的48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43.8%的比例;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的275家参展商中,该类型企业中有33.1%的比例;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的136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8.7%的比例。参展需求排序第二的是员工数量在10-49名的企业,其中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的275家参展商中,该类型企业中有27.6%的比例;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的136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5.7%的比例;年均参加21个以上展览会的35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2.9%的比例。参展需求排序第三的是员工数量在50-99名的企业.排序第四的为员工数量在500-999名的企业,员工数量为1-9名的小企业参展需求最弱。1000名员工以上的大型企业数量也较少,仅次于员工数量为1-9名的小企业。

综合不同规模的参展商数量和行百分比来判断,员工数量在100-499名的企业及员工数量在10-49名的企业参展需求最强烈;员工数量为1-9名的小企业及员工数量为1000名员工以上的大型企业参展需求较弱(这说明中小型企业参展需求最强烈,明显高于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原因有两个,一则小型企业实力有限,不仅费用比较敏感,而且无法体现参展优势。二则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市场地位,只会选择参加大型的品牌展,其数量需求不大。

3 参展需求与企业开办时间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获得参展商的参展需求与企业的开办时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对参展商年均参展数量与参展企业开办时间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Crosstab Analysis),结果如表6-3所示。

从不同开办时间的参展商数量来看,总体494家参展商中,开办时间在21年以上的参展商数量最少,只有59家,数量最多的是开办时间在6-10年的参展商,其数量达到177家。

从行百分比来看,参展需求最强烈的是开办时间6-10年的企业,其中年均参加11-20个展览会的48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41.7%的比例;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的135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39.3%的比例;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的276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34.8%的比例。参展需求排序第二的是开办时间11-20年的企业,其中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的135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9.6%的比例;年均参加11-20个展览会的48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5%的比例;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的276家参展商中。该类型占了23.日%的比例。开办时间1-5年的企业排序第三,其参展需求也较大。参展需求最弱的是开办时间21年以上的企业,其中该类型企业中有9.4%的比例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11.9%的企业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12.5%的企业年均参加11-20个展览会,31.4%的企业年均参加展览会的数量超过21个以上。

综合不同开办时间的参展商数量和行百分比来判断,参展需求最强烈的是开办时间6-10年的企业,其次是开办时间11-20年的企业(这表明处于提升发展阶段的企业参展需求明显高于处于成长初始阶段或成熟稳定阶段的企业)。这其中的原因一则处于成熟稳定阶段的企业其市场形象、市场占有率已经比较稳固,企业参展需求相对较弱;二则处于创业或生存阶段的企业参展需求较弱的原因与企业实力、产品线、企业文化等方面有关。

4 参展需求与企业经营性质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获得参展商的参展需求与企业的制造商或商性质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对参展商年均参展数量与参展商主要经营性质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Crosstab Ahalysis),结果如表所示。

从不同经营性质的参展商数量进行判断,制造商性质的参展商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主体,总体494家参展商中,制造商的数量有329家,商只有86家。

从行百分比来看,制造商的需求程度远远高于商,在年均参加1-5个展览会的275家参展商中,制造商占了71.6%的比例;在年均参加6-10个展览会的135家参展商中,制造商占了65.9%的比例:在年均参加11-20个展览会的47家参展商中,制造商占了55.3%的比例;在年均参加21个以上展览会的34家参展商中,制造商占了50%的比例,

从不同经营性质的参展商数量和行百分比来看,制造商是产业型展览会的主体,他们参展需求非常旺盛。而商需求较弱的原因一则他们是专业销售公司,人员销售是最主要的营销手段,二则商通常规模较小,对费用比较敏感。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了解有效信贷需求、项目储备和贷款结构情况,有效提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根据《关于开展有效信贷需求情况和贷款结构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XXX高度重视,组织辖内机构认真开展了调研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开展情况

为确保此次调研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辖内机构高度重视,迅速开展,均按照调研通知要求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统计条线、业务条线和客户部门、办贷机构有关人员为成员的调研小组,严格对照通知要求选定调研企业,着专人进行沟通对接,就企业的实际信贷需求等认真填写了调查问卷,并做好相关记录,将调查情况充分与业务实际结合再次开展分析研究,从而形成调研报告。

二、总体调研情况

当前企业因疫情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国内市场需求下降,订单减少、库存压力大和资金紧张;针对疫情影响,企业主要希望政府出台阶段性免征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社保费,降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率,提供稳岗补贴,提供房租、水电费等补贴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也希望出台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贷额度,给予贷款周转、展期和降低抵押条件或提供信用贷款等金融政策。

三、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原因。

调研中发现,疫情期间辖内小微企业发展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工复工时间受限,原材料供应不足,几乎没有经营利润。2020年前三个月,小微企业经营运作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与工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工程等传统增长模式相关的行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困难,因此部分小微企业具有一定信贷需求,但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主要原因是辖内大部分小微企业从贷款的门槛、流程需求、抵押担保要求以及对风险的容忍度方面都不符合信贷条件。这类小微企业客户本身生产规模较小,销售渠道狭窄,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比较粗放和薄弱,无充足的抗风险能力,对于类似疫情的不可抗力因素,缺乏有效应对措施。虽然随着疫情期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税清费、返利退息、利率下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持续发力,企业资金得到了部分回笼,面临的部分支出也相应减少,生产经营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因不符合准入标准,难以与专业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农商行)的贷款服务相对接。

四、提高有效信贷需求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大力支持中小型金融机构。从调研情况和实证分析结果看,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农村信用社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效率远远高于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机构点多面广,具有信息、成本、管理等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既能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又能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竞争性。因此,市场定位为小型、微型企业的农村信用社可以有效提升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工作效率。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制度,解决中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与中小微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合理调整信贷投向,充分发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突出支持地方重点中小微企业。

(二)改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一是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管理机制,促进银行贷款营销的积极性,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贷款责任制,明确客户经理的责任,同时建立贷款激励机制,提高客户经理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与道德水平的考核,建立一支品质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二是严格按照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定程序办理和发放贷款,审核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可行性,按规定要求办理。三是改进和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及审批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手段,满足多元化、个性化资金需求。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业务开展的信贷制度、风险管控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保证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加快产品及担保方式创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四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后的监督,定时检查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掌握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对有多个户头的中小微企业,各银行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协作,减少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发生。五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所有者的约束,为了避免企业所有者逃废银行的债务,可以要求所有者以个人家庭财产作为抵押物品。六是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仅是银行的社会责任,更是金融机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调整信贷结构、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辖内县域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营销服务,主动参与所在区域政府的产业规划,加强与企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关系,取得营销优质客户的先机和相关行业优势客户资源的源头,锁定目标优质客户。借助政府出台与贷款相关的各种补贴、贴息、损失承担政策,可以促使企业按月还款提高企业守信意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银行只对大中型和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主动的营销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往往坐等上门,为此失去了不少潜在的优质中小微企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