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的财务分析

专业的财务分析

专业的财务分析

专业的财务分析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在职业中专《财务管理》课程的长期教学工作中,分析目前财经类职业中专《财务管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指出职业中专应区分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与应试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针对此提出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优化与改革的拙见。

关键词 :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应试型人才;教学改革

2010 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重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可见国家对培养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高度重视。遵循“纲要”的指导思想,许多职业中专对专业培养目标做出了与中专学生实际状况相吻合的调整,这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职业中专,尤其是财经类会计专业职业中专《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笔者还有一些话想说。

一、职业中专《财务管理》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脱离中职学生现状

目前财经类职业中专《财务管理》课程所有教材,大多内容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为主导,内容偏难,而且目前我国中等财经学校对于该课程无论是从设置、内容等都与专科、本科财经院校基本相同,导致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教材本科用、专科用、中等财经学校的学生还在用,教材定位与中职学生的不适应性体现的尤其明显,致使学生感觉学的知识和实践工作相脱节,学不会、学不精、产生学会了也没用的普遍心理。

(二)教学方法枯燥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大多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财管管理课程本身就是偏理科的内容,公式多、计算多,这对数学基础本就薄弱的中专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填鸭式”的枯燥讲授轻视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创设,因此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无法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热情、探索欲强的特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该学科就自动放弃了。

二、职业中专应用型与应试型相结合的《财务管理》课程优化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优化

多少年来的教育体制,使很多人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中职学生什么也做不了,财务管理这么高深的学科更是弄不明白,其实,职业中专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更胜一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更贴近中职学生的特点。

1.完善实践教材内容,有效开展案例教学

目前中职学生所用《财务管理》教材中采用的案例大多是具有权威性的大公司案例,但这会让学生感觉遥不可及。因此,授课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例如在讲解抽象、复杂的货币时间价值问题时,引入自己家中买房时是一次付款还是分次付款、是现在付还是以后付的决策问题,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现值、什么是终值,学会了这些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从这些身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理财的思维习惯,切实保证学生学到的东西有用、会用,使教学与实际生活、就业岗位有机结合。

2.增加多媒体等多样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图表模型应用能力

《财务管理》教学中有很多公式推导,板书费时费力,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加以小动画,学生感兴趣才能注意听,听明白了,只要课后稍加复习,就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财务管理课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学生掌握的财务方法和模型应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形式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多维空间的内容。例如在讲解货币时间价值时,可以借助时间线段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现值与终值的区别、复利与年金的区别,增强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3.利用情境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发现,利用情境式教学,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尤其是中职学生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可以将一个班级设计为一个公司或企业,设立董事会、企业管理中心、财务处、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职能机构,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通过情境模拟完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与考核等财务管理工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与职能作用,作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参谋,起到企业财务决策的助力作用,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培养应试型人才的课程优化

1.加强基础课程的教育

学好财务管理,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以适应高层次教育的需要。而中职学生数学、英语能力的严重不足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之前或同时,要加强数学、英语、政治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的教育,不需要象高中课程一样讲的深、讲的精,但要向空气一样弥漫在学生的周围,时时加强。

2.扩展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

《财务管理》是一科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想学好这门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是基础课程,同时要扩展如财政与金融、税法、市场营销、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以注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具备长期发展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应试能力。

3.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增强应试能力

即使是为参加高职考试,也要求职业中专的毕业生要具有熟练进行实务操作的能力,这是衡量职业类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即使是对考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设计,也要根据章节内容增设案例教学,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更好的理解、掌握有关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以加深和巩固教材内容,增强应试能力。

三、结语

综上,财经类职业中专根本不需要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开设了学生也学不会,学会了也找不到就业岗位,其实是一个误区。现在很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都大量需要会财务分析的初级财务管理人才,这就极大的拓宽了我们的就业渠道。当然,只有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设时段等教学体系不断创新优化,才能真正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逐步培养出适应就业岗位、适合升入高职的、具有综合管理业务素质的合格中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专业的财务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课程建设;金融学专业;会计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4-0076-04

收稿日期:2012-08-20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0年度省级教研项目“强化应用型的会计学教学内容设计”(20100435)资助

作者简介:朱炜(1966-),男,安徽怀宁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近年来,全球金融动荡日趋加剧,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金融管理及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对金融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金融分析的基础是会计基础,金融管理和金融分析人员除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外,必须熟练掌握财务分析方法。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都需要应用财务会计方法来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而且,财务分析,作为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手段,其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和经营目标的实现。这就对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金融学专业必须强化财务分析的专业建设和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

一、金融学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分析

(一)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1.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意义。

金融学专业建设意义主要包括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金融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在整个社会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研究目的。在现实方面,金融学专业建设可以为当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建设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国际化,不仅体现在国际贸易的相互依赖,而且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状态也不断地显现,并有日趋紧密的趋势。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金融市场已经成为现在和将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金融市场培养有用的建设人才也就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2.金融学专业建设的内容。

金融学专业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课程设置,其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所谓课程设置,笔者认为是目前高等学校立足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而确立人才培养的标准,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构建符合标准的知识体系框架,而这一框架的实现过程就是课程设置的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学生能够获取金融专业知识的必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高等学校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的优秀教师,推动高等教育金融专业的发展。

(二)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

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是金融学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金融人才的培养。以下从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1.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1)口径宽、重基础。

金融本科教育应该运用高等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传授金融学相关知识,进而培养金融学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要本着口径宽、重基础的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能够做到全面性和基础性。全面性要求课程设置涉及的方面既包括专业的理论学习也包括其他通识性的知识学习,比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以及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性要求在课程设置全面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具体体现在教材内容的选取,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程度上,以保证学生后期的发展。

(2)轻重分明。

金融课程从层次方面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在宏观方面,主要体现在金融学的发展、制度演变、政策沿革等方面。微观方面有金融市场效率、金融产品设计等。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其基础知识的扎实尤为重要,这就体现在微观层面上的知识获取,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突出和适当扩大微观金融课程的比重。

(3)体系完善。

体系的完善包括完整与改善两个方面。完整性要求金融课程建设的体系要完整,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核心理论课程、实务课程以及选修课程。也就是说每一种课程都要有,且比例应该是合理的;课程设置的改善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具体课程的内容和比例。

2.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定量分析的课程较少。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都是科研方法,两者具有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关系。目前国内高校与金融定量研究相关的课程设置比较少。未来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以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为主要形式的发展,而金融产品的创新依赖于具有定量分析功底的金融人才,因此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出定量研究金融产品的内容。

(2)财务分析在金融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不高。

金融管理和金融分析人员除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外,还必须熟练掌握财务分析方法。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无论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还是信贷市场参与者,企业、个人、政府及非营利性组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等,都需要应用财务会计方法来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而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财务分析在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明显不高,基本没有把财务分析作为金融课程中的核心位置考虑。而财务分析作为金融运用中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理应在运用者的知识框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金融课程的设置,应该强化财务分析在金融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3.目前《财务分析》课程在金融专业开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期货、证券投资学、公司财务等,财务分析课程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很低,内容往往只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主要是以会计学中会计报表信息为基本出发点,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影响会计报表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调整,为财务比率分析奠定基础,从而准确分析企业单位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等状况,仅仅这些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对财务分析的挑战以及财务分析主体和需求者的变化,缺乏与金融现实环境的协同,也缺乏随着管理决策与控制对财务分析信息需求转变的协同。

二、财务分析课程设置与内容剖析

以上分析了金融专业建设的意义、内容,也分析了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到当前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中,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还存在不足,以下就财务分析及财务分析课程设置与内容进行一定的剖析。

(一)财务分析的内涵

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二)财务分析的分类

基于基础学科的不同对财务分析进行分类财务分析的分类标准可以按分析主体不同、分析对象不同等多种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财务分析有不同的分类,本文基于财务分析学依赖的学科不同分类。财务分析按照所依赖学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其二是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主要依赖于会计财务报表,运用会计学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论基础是会计学原理,注重研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假设的不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运用报表中的会计数据构建一系列会计指标,形成对公司财务活动各种能力的分析,比如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是从财务管理的目标出发,一般而言是从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进行的财务分析。在此情况下,财务分析主要依赖公司对外财务报告以及内部报告,使用的工具是统计与计量模型等一系列量化技术。可见,无论是基于会计学还是基于财务学都要依赖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形成对财务分析具有着基础性作用。

(三)财务分析课程设置内容

我国高校一般将财务分析课程设置归在会计学或者财务管理学范畴内,这种划分的理论基础在于财务分析学是建立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基础之上的。具体来说,财务分析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有它自身的课程设置。本文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课程设置内容进行分析:

其一,学科基础类: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是一切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变化,对其深入的探讨需要有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理论知识储备。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要求管理学应该成为财务分析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一。行为理论涉入到经济领域在最近几十年来获得较快的发展,然而行为理论与心理学也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的设置可以有利于学生对财务分析的理解和把握。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经济领域内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法学已经成为各种学科的基础类学科,因此,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理应属于财务分析课程的基础类。

其二,专业基础类: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与财务管理是财务分析的专业基础,因为财务分析是基于会计与财务管理学的,只有学好了会计与财务管理才能做出有效的财务分析。金融学的考察对象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而财务分析应用主要面对货币与资本市场,因此金融学在财务分析课程设置中也应该作为专业基础课来加以重视。我们知道,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将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价值做出判断,而定量研究会使用到统计学方面的知识,统计学作为财务分析的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构建了财务分析课程中的专业基础类。

其三,专业方向类:财务分析原理、财务分析实务。一门独立的学科要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内容、方法,而财务分析原理就是对财务分析的这些组成要素进行系统阐述;作为应用型经济学的分支,财务分析课程设置应该按照分析主体和目的的不同设置一些应用型课程,也就是财务分析实务。

其四,专业选修类:此类的课程设置应该考虑与财务分析领域密切相关的专门性问题。比如证券分析学、管理控制、价值评估、企业管理学等。

三、强化金融学专业教学中财务分析地位的思考

(一)提高财务分析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地位的现实意义

1.基于金融分析师基本技能的需求。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对金融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一个优秀的金融分析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作为知识储备,金融分析师应该是财务分析专家和理财专家,不仅能够分析企业的财务实力、问题和风险,而且能够为企业的发展、风险控制和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因此,财务分析学在金融分析师的知识体系中将占有更为突出的地位。然而,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会计学,所以会计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金融分析师是至关重要的。

金融分析师应该熟悉各种会计报表的编制,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对企业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则、计量属性都要清楚。具体而言,在会计处理方面,理应熟练掌握如存货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所适用的条件;在原则方面,谨慎性原则是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但金融分析师对于它的使用合理性也应该有所了解;在计量属性方面,随着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探讨深入,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相对以往有所扩大,金融分析师尤其要重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在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成因方面,就有很多关于公允价值使用的争议。

金融分析师还应该根据表外信息披露,比如管理层报告与会计报表附注等,以求准确解读企业的财务状况、发展潜力、风险防范等问题。

综上所述,金融分析师只有有效掌握会计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分析,在分析时应该从财务报表及表外披露入手,获取诸如会计计量属性、原则、方法、企业管理层变动等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风险大小及发展潜能。

2.基于政策制定者及监管层的需求。

在金融领域内,除了金融机构的金融分析师需要财务分析外,对于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层来说,财务分析也尤为重要。因此在金融学专业强化财务分析地位有利于高等教育培养出更优秀的金融监管人才,以服务于政策制定及监管部门。

首先从政策制定角度来说,在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上,政策制定者需要了解经济发展形式适时调整金融政策,而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掌握必须依赖于对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认知,其信息的获得需要政策制定者对企业财务的分析。比如,某一时间段内行业回报总水平亦或是行业内各个年度、季度增长情况,而这些信息来源于会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其次,对于监管需求来说,在资本市场中,监管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主要依据还是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前不久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其中就包括了退市机制 2012年5月1日起在创业板实行退市制度,6月28日,上交所公布了《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同时深交所也做出了修订,对主板、中小企业板退市标准进行改进整合,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退市标准体系。。此外,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与否也会表现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上,监管层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进而做出合法性判断。

(二)强化金融学专业教学中财务分析地位的具体措施

1.基于会计学和财务学设置金融学专业财务分析课程。

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要求掌握会计学的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会计学中的会计分析方法;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要求以财务学或财务管理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以反映财务活动与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与内部报告为基本分析依据,以价值分析与量化分析技术为基础,以专门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为分析技术工具,以公司财务比率或能力分析、证券市场分析等为主要内容。因此,加强会计学、财务学的课程教学应该成为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之一。

2.基于金融学与财务和会计相结合安排财务分析教学内容。

为适应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的需要,财务分析要考虑从投资者、中介机构(如财务分析师)、管理者、监管部门、其他利益相关者等财务分析主体的各自目的出发进行设计和安排。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应该开设一些基于财务分析的实务类课程,比如投资项目评估、证券估价、业绩评价、风险管理、企业重组等,这些实务类课程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能够认识财务分析在他们未来工作领域内的基础性作用。

3.设置财务分析实务或专题教学。

根据财务分析实践的需求,从专业教学的关联性以及分析主体或分析目的出发确定财务分析实务专题,主要可考虑以下选择: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分析等,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金融学专业教学中财务分析授课教师水平。

金融学专业教学可挖掘、探索的领域很多很广,值得教师去探索,去努力。老师们应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能力等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对所授內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编排,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目的的达到需要软硬件的配合,在提高财务分析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的地位的同时,要重视财务分析教师水平的提高,只有那些专业知识扎实、财务分析实务经验丰富的教师才可以胜任教学任务,才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关于对财务学几门课程定位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2):53.

[2]陈希圣.企业财务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专业的财务分析范文第3篇

(一)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对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258名毕业学生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情况调查,分别从见习单位是否与专业对口,对见习岗位的了解程度,对自我专业能力满意度分析,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该岗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同学见习单位的与专业对口的所占比率为75.68%,对见习单位的了解程度为64.68%,有83.21%的同学认为财务管理的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有78.17%的同学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该财务管理专业岗位。以上数据说明,通过财务管理专业的岗位见习,学生对自我专业能力的认知有很大的提升,已经能够充分明确下一步即将如何提升本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自身认知程度较高,很愿意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说明总体教学效果较为明显。83.21%的学生认为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是从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财务管理岗位胜任能力分析

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学生,需要具备不同的岗位素质,从而能够胜任该岗位工作。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胜任能力分为职业价值观、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控制能力。其中职业价值观包括客观、诚信、具备职业能力和尽职、保密、职业行为符合规范等;分析能力包括财务分析、投资决策、项目可行性分析、财务管理专业能力分析等;协作能力包括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控制能力包括财务控制能力、执行能力等。总体来说,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具备客观、诚信等职业价值观和财务分析能力,同时要求具备协作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能够胜任该类岗位的工作。

(三)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见习教学模式分析

由于财务相关岗位要求实践能力较强,为了更好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胜任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见习主要有为下模式:

1.“准职业人”见习。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以“职业人”、“准职业人”标准要求学生,在见习单位遵循企业规章制度和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了解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岗位职责,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对该岗位的工作经验、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见习岗位的薪酬待遇情况(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参考),以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2.“分阶段式”见习。“分阶段式”见习是在整体优化的原则下,按照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不同模块的见习形式。一般使学生通过认知性见习到顶岗式见习的过渡,每个见习步骤均有不同的针对性,在每个不同阶段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见习模式能够帮助同学顺利进入见习角色的转换,同时也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发展模式。

3.“订单式”见习。“订单式”见习主要是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企业学院的建立是为“订单式”见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为学生进一步走进见习单位提供了便利。

二、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存在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校外见习具有特殊的局限性

企业学院作为校外见习实习基地,虽然为学生见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见习单位不愿意让学生过多接触实际财务资料,往往只安排做一些最基础的工作,不能涉及财务管理本质内涵的工作,不能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实际操作水平。

(二)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虽然在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对具体的财务管理的投资、筹资、资金运营、利润分配等活动没有深入了解。同时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部分内容和会计专业见习内容同质化较严重,没有达到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良好效果。

(三)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过程控制不够全面

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实践教学要树立“培养以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掌握金融和管理学,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高级应用人才”的理念,坚持以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规范、完善、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但现实中的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过程中,仅是教师单一的讲解后,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和校外见习指导教师结合不够紧密,教学过程控制不够全面。

三、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设计

针对上述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进行设计,以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一)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旨在使学生到企业实地进行见习,提高学生利用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实现培养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到企业实地进行财务管理岗位见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认识能力,熟悉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提升财务管理岗位技能。

(二)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围绕强化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强化财务管理岗位实习与见习环节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大学生见习过程考核。下面对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介绍。

1.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技能解析。

(1)筹资管理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结合见习企业对企业资本结构分析;结合见习企业与行业现状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决策;结合见习企业现状合理选择筹资方式;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充分考虑见习企业现状,如现有资本结构,目前经济状况等,结合实际进行筹资管理分析。

(2)投资管理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回顾项目评价的原理与方法;结合见习企业投资项目实际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进行估计;结合实际对项目风险进行衡量与处置。

②实习实训要求:引导学生与现实案例结合,并思考项目投资管理知识的运用。

(3)营运资金管理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见习企业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回顾;见习企业的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的管理;见习企业的短期投资情况分析。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对见习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全方位分析。

(4)利润分配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见习企业利润分配的流程;见习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

②实习实训要求:对见习企业利润分配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全面了解。

2.财务管理专业岗位体验见习。

(1)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分析。①教学内容:各企业学院的财务总监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从事的岗位进行分析,如一般企业、金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学生选择相关行业、企业和财务管理岗位;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每一个岗位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解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自己即将进行的财务管理相关岗位见习应该如何准备。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查缺补漏积极做好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前准备;提前查阅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采取恰当的见习和调查方法;需要对财务管理专业从事的岗位分类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

(2)财务管理专业岗位业务流程分析。①教学内容:财务管理专业个人岗位见习过程实录,见习岗位情况,财务管理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些岗位之间在横向与纵向上的联系);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见习的工作岗位,见习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见习岗位职责;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对该岗位的工作经验、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见习岗位的薪酬待遇情况(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参考);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具体深入到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进行见习与实习,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相关岗位的业务流程,体验专业人才的工作内容与氛围。

(3)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①教学内容:见习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见习岗位所需要的主要能力、重要程度及自我判断),如职业道德,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掌握度,沟通能力,协调与处理事务的能力。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在校外见习的过程中,认真操作财务管理相关岗位,对自身的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

(4)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见习总结。①教学内容: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对实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采取PPT和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内容真实,分析合理。

通过对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以及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从事财务管理岗位需要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需要运用哪些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即将见习的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进一步地了解与分析。其目的是巩固学生已学习过的《财务管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具有财务管理素质和技能。指导学生到企业见习,深刻认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掌握财务管理相关技术分析的方法;运用循序渐进的见习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财务管理理念,并深化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理解,将见习指导与学生实际结合,提升对财务管理岗位的适应性。改变财务管理作业布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带着问题到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岗位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来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交见习报告与PPT。对学生提交的见习报告进行评分,并对见习过程中得与失进行总结和点评,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和任务,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进入职场从事财务管理岗位实际工作做准备。

(三)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相关要求

1.见习单位的选择。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企业除了与学院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外,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见习单位,见习单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如财务咨询公司、银行、证券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在选择见习单位的情况之前,需要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查询见习单位相关资料对公司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见习。

2.对实践指导教师的要求。

(1)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指导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专业水平,见习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内容进行指导,而且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关注,要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见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2)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指导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正确组织见习活动,为学生指导见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3)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指导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较强的责任感,综合素质全面,专业素养较高。

专业的财务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专业见习 教学设计

一、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情况调查

(一)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对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258名毕业学生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情况调查,分别从见习单位是否与专业对口,对见习岗位的了解程度,对自我专业能力满意度分析,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该岗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同学见习单位的与专业对口的所占比率为75.68%,对见习单位的了解程度为64.68%,有83.21%的同学认为财务管理的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有78.17%的同学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该财务管理专业岗位。以上数据说明,通过财务管理专业的岗位见习,学生对自我专业能力的认知有很大的提升,已经能够充分明确下一步即将如何提升本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自身认知程度较高,很愿意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说明总体教学效果较为明显。83.21%的学生认为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是从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财务管理岗位胜任能力分析

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学生,需要具备不同的岗位素质,从而能够胜任该岗位工作。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胜任能力分为职业价值观、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控制能力。其中职业价值观包括客观、诚信、具备职业能力和尽职、保密、职业行为符合规范等;分析能力包括财务分析、投资决策、项目可行性分析、财务管理专业能力分析等;协作能力包括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控制能力包括财务控制能力、执行能力等。总体来说,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具备客观、诚信等职业价值观和财务分析能力,同时要求具备协作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能够胜任该类岗位的工作。

(三)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见习教学模式分析

由于财务相关岗位要求实践能力较强,为了更好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胜任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见习主要有为下模式:

1.“准职业人”见习。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以“职业人”、“准职业人”标准要求学生,在见习单位遵循企业规章制度和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了解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岗位职责,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对该岗位的工作经验、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见习岗位的薪酬待遇情况(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参考),以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2.“分阶段式”见习。“分阶段式”见习是在整体优化的原则下,按照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不同模块的见习形式。一般使学生通过认知性见习到顶岗式见习的过渡,每个见习步骤均有不同的针对性,在每个不同阶段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见习模式能够帮助同学顺利进入见习角色的转换,同时也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发展模式。

3.“订单式”见习。“订单式”见习主要是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企业学院的建立是为“订单式”见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为学生进一步走进见习单位提供了便利。

二、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存在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校外见习具有特殊的局限性

企业学院作为校外见习实习基地,虽然为学生见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见习单位不愿意让学生过多接触实际财务资料,往往只安排做一些最基础的工作,不能涉及财务管理本质内涵的工作,不能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实际操作水平。

(二)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虽然在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对具体的财务管理的投资、筹资、资金运营、利润分配等活动没有深入了解。同时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部分内容和会计专业见习内容同质化较严重,没有达到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良好效果。

(三)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过程控制不够全面

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实践教学要树立“培养以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掌握金融和管理学,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高级应用人才”的理念,坚持以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规范、完善、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但现实中的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过程中,仅是教师单一的讲解后,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和校外见习指导教师结合不够紧密,教学过程控制不够全面。

三、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设计

针对上述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进行设计,以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一)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旨在使学生到企业实地进行见习,提高学生利用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实现培养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到企业实地进行财务管理岗位见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认识能力,熟悉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提升财务管理岗位技能。

(二)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围绕强化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强化财务管理岗位实习与见习环节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大学生见习过程考核。下面对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介绍。

1.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技能解析。

(1)筹资管理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结合见习企业对企业资本结构分析;结合见习企业与行业现状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决策;结合见习企业现状合理选择筹资方式;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充分考虑见习企业现状,如现有资本结构,目前经济状况等,结合实际进行筹资管理分析。

(2)投资管理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回顾项目评价的原理与方法;结合见习企业投资项目实际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进行估计;结合实际对项目风险进行衡量与处置。

②实习实训要求:引导学生与现实案例结合,并思考项目投资管理知识的运用。

(3)营运资金管理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见习企业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回顾;见习企业的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的管理;见习企业的短期投资情况分析。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对见习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全方位分析。

(4)利润分配见习模块。①教学内容:见习企业利润分配的流程;见习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

②实习实训要求:对见习企业利润分配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全面了解。

2.财务管理专业岗位体验见习。

(1)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分析。①教学内容:各企业学院的财务总监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从事的岗位进行分析,如一般企业、金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学生选择相关行业、企业和财务管理岗位;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每一个岗位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解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自己即将进行的财务管理相关岗位见习应该如何准备。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查缺补漏积极做好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前准备;提前查阅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采取恰当的见习和调查方法;需要对财务管理专业从事的岗位分类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

(2)财务管理专业岗位业务流程分析。①教学内容:财务管理专业个人岗位见习过程实录,见习岗位情况,财务管理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些岗位之间在横向与纵向上的联系);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见习的工作岗位,见习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见习岗位职责;财务管理专业见习岗位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对该岗位的工作经验、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见习岗位的薪酬待遇情况(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参考);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具体深入到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进行见习与实习,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相关岗位的业务流程,体验专业人才的工作内容与氛围。

(3)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①教学内容:见习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见习岗位所需要的主要能力、重要程度及自我判断),如职业道德,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掌握度,沟通能力,协调与处理事务的能力。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学生在校外见习的过程中,认真操作财务管理相关岗位,对自身的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

(4)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见结。①教学内容: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对实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采取PPT和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

②实习实训要求:要求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内容真实,分析合理。

通过对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以及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从事财务管理岗位需要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需要运用哪些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即将见习的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进一步地了解与分析。其目的是巩固学生已学习过的《财务管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具有财务管理素质和技能。指导学生到企业见习,深刻认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掌握财务管理相关技术分析的方法;运用循序渐进的见习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财务管理理念,并深化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理解,将见习指导与学生实际结合,提升对财务管理岗位的适应性。改变财务管理作业布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带着问题到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岗位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来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交见习报告与PPT。对学生提交的见习报告进行评分,并对见习过程中得与失进行总结和点评,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和任务,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进入职场从事财务管理岗位实际工作做准备。

(三)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相关要求

1.见习单位的选择。财务管理专业见习的企业除了与学院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外,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见习单位,见习单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如财务咨询公司、银行、证券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在选择见习单位的情况之前,需要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查询见习单位相关资料对公司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见习。

2.对实践指导教师的要求。

(1)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指导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专业水平,见习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内容进行指导,而且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关注,要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见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2)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指导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正确组织见习活动,为学生指导见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3)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指导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较强的责任感,综合素质全面,专业素养较高。

(四)教学评价

以上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教学中的局限性问题以及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教学控制问题。财务管理专业见习课程的教学为后续该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对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专业见习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涛.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14(11):48-51

[2]阮萍.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与教学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蒲林霞,张才志.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会计之友2010(10):28-31

[4]王玉.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基于对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09(12):35-41.

[5]周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会计之友2008(27):75-85.

专业的财务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运用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优化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分析则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财务分析理念、财务分析程序、财务分析方法,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可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还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具体来说,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所说的财务分析,更多的是说外部分析,它可以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的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和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而我认为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更需要的是内部分析和专题分析。

1.1财务分析——外部分析

财务分析中的外部分析,主要是根据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用资金进行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果。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不同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分析其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2)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直接目的与动力源泉,一般指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能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盈利能力可反映出该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企业的经营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盈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3)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指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保证及时偿付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到期债务的可靠程度,其指标有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全部资本化比率和负债与EBITDA[注1]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支付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其指标有现金比率、营运资金、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

(4)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财务评价。常用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现金满足内部需要率等。

(5)投资报酬分析。投资报酬指企业投入资本后所获得的回报。投资报酬分析常用的指标有资本金报酬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等。

(6)增长能力分析。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和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它是投资者在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时最为关注的问题。增长能力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现金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股利增长率等。

1.2财务分析——内部分析

财务分析中的内部分析对经营与管理者而言还更为重要。如果说外部分析是提供给股东看、提供给决策者看,而内部分析却洽洽是经营与管理CEO看的,这个分析,更能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与管理上的各个环节。内部分析除上述外部分析的内容外,更多地是根据经营者、管理者的需要而做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利润总额分析:包括利润规模、利润的构成、完成预算情况、与同期比较等。

(2)经营收入分析:包括营业收入规模、营业收入构成、完成计划情况、与同期和历史比较等。

(3)上交税费分析:包括上交税费规模、上交税费构成等。

(4)主营业务成本分析:包括成本的构成、与同期和历史比较等。

(5)各类费用分析:包括各类费用的构成、与同期和历史比较等。

(6)资产状况分析:包括总资产分析、净资产分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析等。

(7)现金流分析: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投资、固定资产等。

(8)杜邦财务分析:包括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等。

1.3财务分析——专题分析

财务分析中的专题分析,主要是对专项项目进行分析,为决策者项目定位和是否执行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有:项目的投资计划、项目的预期收入、项目的运营成本、项目的税费、项目的资金保障等。

2.财务分析的运用

(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促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2)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3)财务分析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内部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4)财务分析是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善于理财的企业,财务分析可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特别是现金流的分析,挖掘潜力,合理控制资金占用、降低银行活期存款、有效调度资金,促进企业向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3.现行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3.1重视外部分析,忽视内部分析

由于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财务报表每月必报,财务分析每季必做,财务每月每季每年都必须完成财务报表。而这些财务报表更多是为完成企业纳税、审计的需要,而真正能指导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财务内部分析,却很少有企业对财务部门提出每月每季每年必做要求。现行企业对内部财务分析不够重视,特别是经营与管理人员看不到切实的内部分析报告,无法及时把握各项经营与管理成本及费用,往往是收入是增加了,而利润却是负数。

3.2财务分析与经营管理工作脱节

由于目前的财务分析多是事后外部分析,分析的项目与内容专业性强,与经营管理脱节较重。大多数经营与管理人员是看不懂财务报表的,他们只关心收入与利润,而收入与利润之间包括现金流的关系,报表上的内容,他们并不能看懂,所以需要内部的财务报表帮助经营与管理人员了解实际的经营与管理状况。

3.3财务分析滞后于投资

企业在投资项目的前期论证中,财务的介入较少,且在项目投资论证中财务更多地是回答资金有无或银行是否可以贷到款。由财务人员介入项目的前期论证,对项目的投资计划、项目的预期收入、项目的运营成本、项目的税费等专项进行分析,为决策者进行项目定位和是否投资提供投资财务专题分析,很少有企业这样做。财务分析只满足于事后分析或事后评价。

3.4企业还未引入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一种思想,其核心是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战略与运营结合起来,是基于企业整体层面的考虑,通过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共同参与来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计划,并确保预算的可执行性。管理会计还是成本管理,它完全不同于会计核算中的成本,其成本管理可将成本细化到各个不同的类别,进而直观的反应出哪部分业务是盈利的、哪部分业务是亏损的,这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数据。管理会计还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发展的动力,一般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关键在于指标分解,是将组织绩效逐层分解,落实到个人,这样的绩效管理才能真正的服务企业。

4.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4.1提高对企业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企业领导人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来认识,其次要让财务人员熟悉企业经营与业务流程。引入管理会计理念,让财务人员不仅介入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还要介入绩效管理,并提高对内部财务分析的重要性的认识。

4.2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1)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目前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但还不够具体全面,要严格按照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如人力资源状况。

(2)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特别是财务分析的内部分析,及时性非常重要。经营与管理者可随时可以查到企业内部财务数据,选取有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4.3努力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

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可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指标体系,除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引入数学分析及数据模型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分析方法简单的弊端,提高分析的效果。

4.4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本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

财务分析特别是内部分析和专题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做好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和专题投资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引入管理会计,可以使企业长久保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