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三优三满意”活动,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创新教育、品牌教育”建设,强化精细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打造精品特色示范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扩大我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品牌创建标准及可行性

(一)经典:学校自XX年就把创建“袖珍精品特色示范学校”作为办学目标,围绕经典诗文诵读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服务对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肯定,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知名度。学校先后被评为镇办“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市“校产、校舍管理维护优秀学校”、县“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和“县小学教学示范学校”、 县“经典诗文伴我成长”特色项目示范学校。诗文诵读成为学校的常规,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和习惯。

(二)精细:学校形成了与经典诵读和精细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相对完善的制度措施,“精细管理,提升品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三)精品:我校是现有学生143人,教师10人的六年制全日制定点完全小学,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厚,设施普及,管理规范,向精品努力是有基础和人心所向。

(四)通过品牌创建,有效地推进各项学校工作的开展,工作效率、教育质量和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校美誉度显著提升。

三、活动步骤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3日-3月10日)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xx小学创建“经典精细精品学校”活动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层层发动,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品牌创建活动中来。

(二)活动为媒,常规落实,全面推进阶段(3月11日-11月31日)

学校按照品牌的内涵和特征要求,认真组织好品牌名称的论证和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争创措施。在争创过程中以经典诵读特色和学生活动为中心,以活动竞赛为媒介和载体,以常规落实为抓手和特色,不断创新诵读活动的内涵和外延。

(三)总结经验,深入实施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

学校组建活动领导小组,及时进行情况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协调工作及信息交流、上报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创建学校品牌,要遵循品牌建设与发展的规律,坚持不懈地实施品牌战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持续创新,扩大影响,推动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把争创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抓好组织协调、调度督查。班子成员要结合各自分工,创新工作思路,深入业务活动,做出表率。

(二)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学校要对创建工作进行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教师都能掌握学校品牌的内涵和特征,自觉投身到品牌创建活动中。认真研究、制定品牌创建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长期、认真、踏实的工作,实现学校工作的品牌化,赢得社会的认可。

(1)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各校开展争创优秀学校品牌活动的重要意义、好做法、好经验,扩大品牌影响,塑造品牌形象。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范文第2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创新机制,引导全体党员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不断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决定开展“四个先锋耀党徽”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着力培养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共产党员,真正回答好“为谁育人”“怎么育人”“育什么人”的问题,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以树立党组织和党员良好形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全面推进党建品牌创建,力争通过“四个先锋耀党徽”党建品牌的创建,达到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充分调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动广大群众,达到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品牌名称、主题、内涵及理念

(一)品牌名称

“四个先锋耀党徽”

(二)品牌主题

提高教育质量,让家长满意;树立良好师表形象,让群众满意;彰显学校特色,让社会满意。

(三)品牌内涵

一是做学习先锋。坚持“思想在前、教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引领党员教师在政治理论上强基固本,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二是做业务先锋。每月开展一个主题党建活动,搭建教师快速成长平台,促使普通教师向优秀教师转变,优秀教师向名师转变。

三是做育人先锋。把师德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对于在师德师风、严守纪律、敬业奉献方面有特别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励人人都做育人先锋。

四是做服务先锋。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定期跟教师、学生交流,摸清困难教师和特殊家庭学生,带头将惠民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四)品牌理念

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遵纪、敬业、爱生”,勇于开拓,追求卓越,树立人人争当先锋的理念,发挥一个党组织一个堡垒,一个支部一个品牌,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提升党员教师形象,努力打造“四个先锋耀党徽”的党建品牌。

三、创建措施

(一)突出一个主题,叫响品牌

突出“四个先锋耀党徽”这一品牌主题,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教师走在前、干在先、作表率,进而带动各项工作升位争先。把创建党建品牌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结合起来,与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全体党员都要注意维护我校的党建品牌形象,在工作中依照品牌创建的标准和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并把品牌的各项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以赢得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信任和肯定。

(二)开展五大系列活动,打造品牌

1、要组织党员开展落实公开承诺和兑现承诺活动,利用集中点评、现场点评、谈话点评等方式,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当先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开展党员先锋岗和党员先锋号创建活动,大力营造爱岗敬业、创新开拓、勇于争先、甘于奉献、追赶跨越的新风尚。

3、以师师结对、师生结对共建为载体,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关注学校、服务学生、办好事、办实事,帮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4、凝心聚力,用文明打造品牌、用品牌促进文明。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通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提升党建品牌的影响力。

5、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四股泉村精准扶贫工作。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

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中来。组织教职工根据工作职能和群众的要求,开展创建党建品牌大讨论,集思广益,确定我校党建品牌的名称和定位。把党建品牌的定位过程变成宣传发动和增强机关党员干部服务意识的过程。

(二)创建实施

完善服务机制,建立创建载体,发挥品牌效应。

1、把党建品牌创建与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开展活动与做好日常工作的关系,把活动开展的效果落实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上。

2、培育品牌,加强宣传推介。围绕党建品牌创建,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水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加创建投入。要围绕党建品牌,切实使党建品牌创建的内涵不断充实、品质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促进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增强党建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效果。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专业;品牌;办学特色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使考生不再满足于能上大学,而是开始考虑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因此,高等教育办学者已开始重视品牌专业的创建与维护。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较短,目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具有整体品牌形象的高职院校还不多,因此,从打造品牌专业开始,真正办出高职特色,是提高高职办学质量的切实之路。只有将更多的专业建成品牌专业,才能形成品牌院校,才能不断提升市场形象,实现考生、用人单位、学校三赢的局面。

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发展急需建设品牌专业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之一就是推动高职院校加强高职专业的改造与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共识。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每年都增加一些高职专业,在专业数量上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专业建设的质量上仍重视不够,致使个别专业报考率、就业率低。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按照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打造高职品牌专业,以此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品牌专业是形成高职办学特色的基础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过程中,专业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是通过专业特色实现的,因此抓好品牌专业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充分利用地理和外部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管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满足了三峡旅游发展和三峡工程等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专业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和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必须具有体现自身特色的品牌专业。

品牌专业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地位品牌专业体现着一个专业的培养能力与质量、信誉和形象,是赢得市场的法宝,也是专业发展的潜力所在。品牌专业是一所大学社会地位的反映,是某一专业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凝结在专业品牌中的社会认可度。通过品牌专业向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的知名度自然会提高,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就会大量云集,学校的办学地位也会不断提升。

品牌专业能提高受教育者的市场竞争力就业问题是每位家长、考生在选择就读高校、权衡投入与回报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所以品牌院校、品牌专业自然成为首选。品牌专业的价值体现在能提供给受教育者比一般专业较多的利益,对受教育者来说,品牌专业价值的实现可以降低受教育者选择专业的风险。品牌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会在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成为用人单位竞相追逐的对象,从而大大提高受教育者的市场竞争力。

品牌专业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人才的培养、学校形象的树立和社会影响力的提高都离不开专业建设,学校应该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善于利用自身和社会资源,选择有代表性的专业进行品牌建设。品牌专业建设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所以必须科学拟定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品牌专业的建设。品牌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人才培养符合度指标品牌专业要求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建设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采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的办学模式,突出特色,达到省内领先、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水平,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品牌专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之一是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因此,品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符合时代要求,人才培养规格要定位准确,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要能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体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符合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科学,定位、课程设置等应通过专家与企业界人士的评审。

师资力量指标品牌专业必须拥有在该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学术水平或社会影响力较高的专家、企业界人士作专业带头人,带领专业教师齐心协力建设好该专业。一方面,专业带头人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凝聚一批专家学者为品牌专业建设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专业带头人长期致力于该专业领域工作或研究,对本专业的技术以及学术发展非常熟悉,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方案,有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一流的教学需要拥有一流的专业教师队伍,品牌专业教师队伍应该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高级职称比例要求≥30%,青年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要求≥35%,“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求≥60%,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由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主讲的比例要求≥80%。

实践技能训练条件指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尤其是“双师型”师资充足的条件下,品牌专业还必须有充足的可供学生实践、训练的基础设施与场所。首先,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应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功能,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需要,生均实验室面积或生均设备台数应达到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其次,应具有较稳定的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有相应的考核和监督检查指标,以确保实习实训能达到教学大纲预期的要求。

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指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因此,品牌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现代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课程内容应能反映当前社会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的要求。品牌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革新均应走在同类院校的前列,具体可作如下要求:省级或部级精品课程≥1项;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或使用反映教学改革要求、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质量的自编教材比例≥60%;专业课由“双师型”教师或兼职教师上课的比例≥80%;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20%等。应健全品牌专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教学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性地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需求调研与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应制度化、经常化,应能促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指标品牌专业除了在学术研究上达到同类专业的领先地位外,检验品牌专业的实力或优势要靠非常现实的指标,即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品牌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专业技术水平精湛,拥有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强,专业技能合格率≥95%;职业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率应达到95%以上并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品牌专业建设措施

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专业建设规划品牌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财力、物力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如品牌专业建设涉及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对师资的引进、培养等作出规划,以满足实践技能培养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为调动积极性,便于检查、监督,品牌专业建设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既要有短期的计划,又要有长期的建设规划;既要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特色,又要不断提升专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创新教学品牌专业建设要把转变教育观念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技术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素质教育体系,注重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探索产学研结合、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具有高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

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要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重组课程结构,创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编写、更新适合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要不断形成培养模式灵活多样、职业特点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专业,使品牌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与认同度不断提升。

加大品牌专业建设的软硬件投入完备的软硬件设施是品牌专业开展教学与科研的基础,拥有一支业务水平高、勤于钻研、充满朝气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品牌建设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对从事专业教学的师资要求更高,既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能培养出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又要能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职业修养很高的人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建设设施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使品牌专业在软硬件设施上与竞争对手比较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加强品牌专业的宣传品牌专业建设除了练好内功外,为了能够招收到高素质的人才,为今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带动专业形象的提升,必须注意加强对外宣传。一要积极鼓励品牌专业教师走出去,广泛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教师在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二要利用高考招生咨询等活动,广泛地向考生和家长宣传品牌专业的定位、办学条件及特色,达到使其了解、熟悉、认同的目的;三要通过参加校外各类技能比赛活动,展示品牌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精神风貌,使品牌专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施爱平,等.高校专业品牌化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4).

[3]甄贵章.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5).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特色建设 品牌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felections on Newly-built College Br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ZENG Li, MA Junnian

(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nzhou, Gansu 730050)

Abstract Professional connects the function of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and social needs, is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form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specialties of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to meet 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ccord with school orientation, to a certain discipline foundation. I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differentiation and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reflect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core on the professional brand.

Key words newly established colleges;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brand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高校间的竞争有了新的内容,即生源竞争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愈见明显。就业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适应社会需求是新建本科院校摆脱竞争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因地制宜,打造品牌专业,走特色发展之路。

1 新建本科院校打造品牌专业的内涵解读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体现。在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学科专业建设应摆在首位。新建的本科院校,如何能在同类院校中站稳脚跟,办出特色,就必须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上下功夫。像企业一样,企业要做强做大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高校要办出特色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而其落脚点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品牌”的定义为:指企业及其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综合标识。作为产品的标识,“品牌”产生于市场,反映了产品的质量、特性、形象和声誉。同样,如果将专业设置放到人才市场去衡量,各专业其培养出的学生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竞争优势足,受到企业的欢迎,被社会广泛认可,这样的专业就称得上是品牌专业。如果说商品的品牌反映了产品的质量、特性、形象和声誉的话,品牌专业则反映的是就是高质量、特色强、创新性、认可度。因此,品牌专业的打造同品牌商品的打造一样,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经受住社会的严峻考验,得到单位和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因此,品牌专业就是在一定的专业建设积累的基础上,有其自身特色和优势,受到社会认可,并随着社会的需求程度不断创新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简言之,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

2 打造品牌专业是办好本科教育的必然之选

(1)从学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打造品牌专业是办好本科教育的必然之选。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就应届高校毕业生而言,既不能迅速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也不愿下基层,做一线,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市场和毕业生不断博弈的情况下,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但由于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使得包括就业在内的严峻的社会问题剧增,针对这些社会现实,国家提出了“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方针,果断地将高等教育的指导方针由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上来。

新时期的专业设置和建设涵盖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重要环节,其建设和发展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而品牌专业的打造,就是学校自身结构的不断优化。打造品牌专业,就是要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协调问题,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增强高校专业建设的社会适应性。学校通过发挥办学优势,不断优化资源结构,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2)从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角度出发,打造品牌专业是办好本科教育的必经之路。在高等教育领域,我国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后,又实施了“质量工程”这一重要项目。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品牌专业的建设。国家实施“质量工程”这一重大举措是新时期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正在由规模的扩展逐步转向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教育要有个性,有特色。当今高校学科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是特色发展,就是要打造凸显特色的品牌专业。对一所高校来说,最重要的特色是突出优势,而不是一应俱全。高校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集中有限的资源,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社会需求,甄别筛选有特色、发展势头强的学科专业,将其打造成品牌专业。

高等学校的发展必须在充分挖掘利用自身所有的办学资源的基础上走特色之路。不能一味地“大而全”,而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重点和非重点。在资源利用上,并不是平均分配资源,而是想方设法在最能体现自身学术优势、最具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专业上加大资源投放比重。所以,正如我们知道的,实力再强的大学也不可能办齐所有的学科门类和专业,不可能让自己所有的学科和专业都处于领先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是高校科学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3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途径

(1)明确培养目标,找准优势定位。打造品牌专业,必须确立自己的特色,并不断加以深化和完善。由于学科建设的总体方向离不开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贡献。因此,就教学水平方面而言,在夯实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突出专业主干课程,柔性设置专业方向,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比例,最终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科研水平是一个高水平大学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在科学研究方面,认准方向与合理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前提,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还要走出一条让学生参与进来的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化道路。在社会服务方面,应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方面下功夫,打造品牌专业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来的人才受到社会认可,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最终是要由社会根据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和产生的影响大小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所以社会能否认可是评价品牌专业的重要的依据。

(2)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品牌专业的首要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在本校原有的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其他高校的有益经验,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构建适合自身特色、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作为品牌专业的培养方案,要随时关注学科专业的发展动向,及时整合、总结、借鉴所依托学科的学术成果,找到社会认可点所在,把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听取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的人才需求计划,研究和确定品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定位、培养特色、社会实践和社会需求等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结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动向,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中体现出自身建设特色成果,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服务。

(3)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内容。要突破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建设规范有序、和谐高效的教学环境。建立完备、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从严治教,确保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建立多元化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实现管理机制创新。另外,还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高水平师资,组成一支教学、科研、综合水平高、能力强、效果好、结构合理的优秀的教学团队。

(4)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品牌专业建设应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新时期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强化教学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主动改革、创新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手段与内容,提高对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兴趣和潜能的培养,分层次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全方位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要强化特色、品牌专业的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加强与企业联系,取得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与社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不断加强对就业实习环节的探索和实践,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经验,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实行统一管理,使就业实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5)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有计划地进行品牌专业的推广。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学校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合理的宣传和推广必不可少。同样,高校要打造品牌专业也必须进行积极的宣传。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进行就业宣传,不仅让高考学生明确一所学校的优势专业,也需要让用人单位了解这所学校的特色所在。打造品牌专业需要学校不断地调整、适应、融合、借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持续性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全方位的组织运作和经验积累。所以品牌专业的对外宣传工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施。

参考文献

[1] 董建春.试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9(7):36-39.

[2] 杨德广,谢安邦主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教育品牌创建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驱动;江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品牌专业

一、背景分析

实施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是目前江苏省高等教育领域启动的一大重点工程。高职院校紧盯“品牌”这一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突出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扶需”提升高职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通过“扶特”培育和强化高职院校特色优势,通过“扶强”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使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有根基、立得住。另外,在江苏省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例如,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的逐年上升,促使国际化旅游需求的骤增;科技在旅游产业中的广泛运用,促生了智慧旅游的方兴未艾;大众化的旅游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自由行等个性化旅游的发展也促使江苏省旅游业呈现出与以往迥然相异的特征。而旅游行业的新发展势必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品牌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融入行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够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最终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反哺行业的发展。

二、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

从旅游管理国内外办学特点来看,专业的“立地性”已经成为一大特色,通过和地方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相结合,突出专业的社会贡献度;对接“国际化”要求,把实训和行业标准引入到课程体系和内容,实现完成课堂教学和实习就业的无缝对接。校企合作上,从顶岗实习管理到实训基地建设,从教学内容深化到实践环节细究,均体现了旅游管理“学做行知”一体的办学模式,学生的旅游认知度和岗位胜任度在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不断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然而,旅游管理专业在管理体制上有待进一步创新,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专业品牌化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有待明确和完善

比如出台《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来指导和保障校企合作的开展,出台《紧密型合作标志型企业管理办法》和《企业制学院管理办法》以保障企业在经费筹措、技术应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方面提供优惠。

(二)教师培养方案需要制度化和标准化

在教师培养方面,缺少《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兼职教师岗位津贴制度》等制度性文件,无法有效推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缺少《顶岗实习基地考核奖励办法》《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补偿办法》等,不能有效激励和推动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

(三)课程设置对区域经济新业态跟进不够

只有依据本国或本地区的宏观经济需求来设置专业,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业态也在不断涌现,如智慧旅游、国际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相比行业发展,课程设置相对滞后。

(四)专业的国际化视域有待拓展

目前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主要以“实习项目”为主,缺少在师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交流。中外合作办学主要以安排学生赴海外实习、研修为主,缺少和办学点之间在学生上的互换双向交流。

(五)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

专业教师参与的横向课题多停留在本省范围内,且课题延展性较弱。国内外专业标杆学校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来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这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品牌化建设的途径

(一)设定品牌化建设的目标

通过努力,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力争建设成为教育理念上“三化鲜明”(国际化、本土化、科技化),师资队伍上“三百完备”(100%双师、硕士以上学历、旅游行业管理及国内外研修经历),人才培养上“三型凸显”(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旅游管理类人才),课程改革上“三层递进”(构建通识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培养路径上“三元并立”(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高职本科衔接三元培养路径科学),校企合作上“三共一体”(共同开发人才培训方案、共同教学、共同评价),实训实习基地“三点齐全”(三个重点:一个校园,一个实习基地,一个专业联盟)行业特点鲜明,标杆作用显著的省内杰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秀品牌专业。

(二)探索专业品牌化建设的路径

具体而言,教育理念上的“三化鲜明”指国际化、本土化、科技化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专业教育国际视野,专业建设能够契合和引领地域性旅游产业发展,专业教育教学中网络科技手段综合运用。师资队伍上的“三百完备”指本专业教师100%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10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00%具有旅游行业管理及国内外研修经历,从教学能力、行业实践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上的“三型凸显”是指本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是具有高超的旅游管理类工作技能,且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课程改革上的“三层递进”是指体现人文素质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旅游行业通用技能的平台课程和以职业特定技能习得为重点的专业核心课程,层层递进,多维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路径上的“三元并立”是指针对中高职衔接学生(如对口单招、中高职3+3入学)、普通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及高职、本科衔接学生(如3+2入学)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路径,达成共性和个性并存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上的“三共一体”是指与行业共同开发人才培训方案、共同教学、共同开展课程评价,使得“教”“学”“做”“评”“用”全面与旅游行业需求接轨。实训实习基地的“三点齐全”是指打造三个重点:其一,将校园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营造整体旅游实习、实训氛围;其二,打造一座高水平旅游管理类实训基地;其三,与旅游企业和旅游院校合作,建成专业联盟,共同建设实习、实训点,实现资源共享。

(三)创新专业品牌化建设的方案措施

1.明确教育理念目标:国际化、本土化、科技化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工作。拓宽专业教师国际化视野,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增加学院与国际院校间的合作。深入开展本专业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料库建设,建设成果覆盖本专业所有核心课程,实现“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创学生展示平台,构建多渠道教学平台。投入建立智慧应用系统,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

2.优化师资队伍目标:实现本专业教师100%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10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00%具有旅游行业管理及国内外研修经历。实行校企“双带头人”制“双骨干教师”制和“双兼职”制,培养“局长型教师”“经理型教师”,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100%。提升教师入职门槛,鼓励教师报考行业证书。秉承“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工作态度,完善教学人才“梯级培养机制”,增加人才储备量。

3.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旅游管理类人才。完成“课证融合”的建设方案。实施差异化学训交替式的教学方案,即班级之间进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学期交替的教学模式。

4.创新课程改革目标:构建通识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完成核心课程改革,核心课程服务行业企业,确立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鼓励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举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兼职教师教学示范课”活动,评选学院“十佳兼职教师”。

5.革新培养路径目标:开辟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高职本科衔接的培养路径。构建“2+0.5+0.5”的学程分段、“就业、升学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应用研发能力以提升校企互哺的社会服务能力,为省内外、中西部地区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并免费提供省内外专业教师来校作访问学者的机会。

6.坚持校企合作目标: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训方案、共同教学、共同评价。定期召开“校企专家专业指导会议”,成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编撰课程教材,完善校企合作课堂授课模式。课程成绩评定时实施第三方评价主体的介入,制定新的考核标准,把行业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融入平时的校内考核。

7.更新实训实习目标:组建一个校园,一个实习基地,一个专业联盟。依托4A级景区的规划标准,完善校园基础建设并优化配套设施。规划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校企共同体”实习基地。切实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系统。成立旅游管理专业联盟,形成联盟资源共享,联盟内资源共享平台,制定定期交流制度,拓展联盟院校间的校际合作范围。

总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品牌化建设需要宏观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应该是一个长久的、科学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品牌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应该是一个分阶段、分步骤的程序。专业建设规划是专业建设方向和目标的根本行动准则。因此,专业建设规划书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品牌化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莹雪.基于4H培养目标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1):120-122.

[2]苗耀华,李男.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3-77.

[3]葛丽芳.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