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这次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全市金融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刚才,会议对年度全市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市人行徐小林行长、银监分局局长、保险协会秘书长分别结合工作职能,讲了很好的意见,总结工作客观全面,安排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符合上级有关精神和我市实际,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年全市金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国家金融政策,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全市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信贷投放快速增长。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两次大型政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金额743亿元,资金到位率76.54%;组织了集团离子膜烧碱、鲁方金属材料公司多金属矿项目等银团贷款,实现投放16.52亿元。各县区也开展了一系列政银企对接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金融机构努力争取信贷规模,积极扩大资金投放,全力保障重点建设和企业资金需求。截至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80.21亿元,比年初增加268.09亿元,增长20.43%;各项贷款余额1189.51亿元,比年初增加255.25亿元,增长27.32%,贷款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农行新增53.37亿元,增长30.28%;建行新增40.85亿元,增长30.08%;工行新增38.64亿元,增长22.68%;农合机构新增30.12亿元,增长19.35%;中行新增贷款21.2亿元,增长14.4%;市商业银行新增18.11亿元,增长17.42%;恒丰银行新增15.22亿元,增长264.7%;农发行新增5.48亿元,增长17.91%;邮政储蓄银行新增5.06亿元,增长71.27%;中信银行贷款余额14.11亿元,华夏银行贷款余额10.68亿元,村镇银行贷款余额2.09亿元。

(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高效生态定位的产业。其中,制造业新增贷款161.09亿元,增长31.04%;涉农贷款新增153.15亿元,增长28.02%;小企业贷款新增64.46亿元,增长56.14%。银行业表外业务发展迅速,承兑汇票、保函、跟单信用证、承诺等四项主要表外业务总规模406.27亿元,较年初增加212.12亿元,增长109.25%,对信贷资金形成了有益补充。贸易融资取得显著成效,较年初增加38.7亿元,增长67.83%。截至年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4.99亿元,较年初减少5.3亿元;不良贷款比例1.26%,较年初下降0.91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三)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生物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6.9亿元;建安在天交所挂牌;化工、国瓷等企业已进入辅导,化工、集团等企业境外上市进展顺利,总体上形成了“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结构。证券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各营业机构总交易额1856.99亿元。期货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期货交易总额和成交总量分别达到2054.74亿元和236.46万手,同比增长170.88%和61.9%。与省产权交易中心签署了《关于组建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协议》,组建工作进展顺利。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筹。省政府已推荐高新技术开发区纳入国家“新三板”扩大试点。

(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动关键领域保险业务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承保各类农作物124万亩,支付赔款2072万元,为农民群众提供了5.62亿元的风险保障。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逐步推开,全市各类责任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342万元,同比增长57.05%。治安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保险资金与重点项目对接工作进展顺利。去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2.89亿元,较年初增长17.68%;其中人身险29.06亿元,增长13.19%,财产险13.83亿元,增长28.38%;保险密度达到2318.3元,保险深度达到1.8%;承担各类风险责任2888.46亿元,累计赔付6.97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五)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年是建市以来股份制银行进入最密集的一年。华夏、中信两家银行正式开业,交通银行试营业,民生、招商、浦发、青岛4家银行获准筹建,预计今年我市股份制银行将达到9家。小额贷款公司去年新批10家,总量已达到14家,注册资本总额15.66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区全覆盖。农村合作银行成功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已开业,村镇银行、村镇银行获准筹建。省政府明确以市商业银行为基础,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增资扩股,并支持适时更名为黄河三角洲地方性银行。保险、证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新引进保险公司5家,国寿财险、国华人寿开业运营;同信证券在设立营业部。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进展顺利,重新确认和新设12家。金融控股集团和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公司组建顺利,在实际操作层面对产业资本运作进行了高层次定位和设计,为搭建金融运作平台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金融环境进一步改善。各级对金融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地方金融工作体系逐步完善。编制了全市金融业发展规划,出台了银行和保险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考评办法,调动了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市金融办成立后,在加强组织协调、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构建金融体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市人行、银监分局、保险协会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强监管、当好参谋、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各金融机构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服务地方发展,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全市金融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建立了金融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和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稳妥处置证券市场风险,个别绩差上市公司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加大对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较好地维护了金融安全和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总之,年全市金融工作成效大、亮点多、势头好,为今年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对金融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金融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纵观今年的经济金融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p#分页标题#e#

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动力不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一些国家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很突出,特别是通胀预期增强,经济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中央确定,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二是国家信贷政策趋紧。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化,并逐步趋紧。今年以来,国家已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已突破历史最高值、达到20%。今年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预计增长16%左右,与前两年相比,贷款规模会适度缩小,增速将有所回落。据统计,1-2月份,全国人民币贷款新增1.58万亿元,同比少增4827亿元。我市情况也不容乐观。2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69.92亿元,比年初增加21.81亿元,增长1.9%,同比少增49.42亿元;其中2月份增加4.97亿元,同比少增32.08亿元。三是金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有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体制不完善,内控松懈,风险问题有所暴露。受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两高一剩”行业、房地产行业、出口行业和高负债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资金链断裂风险有所凸显。个别上市公司的风险问题仍需继续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在信贷环境趋紧的形势下,民间高息借贷和非法集资行为可能会有所抬头。

从面临的机遇看,一是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当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相继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全省唯一全部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必将吸引更多的目光,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全力奋战‘十二五’,建设黄蓝经济区,实现经济翻一番,再造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把今年确定为“项目攻坚年”,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初步统计,今年全市计划集中开工的项目有500多个,总投资2100多亿元。大投入需要大的信贷支持,这为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二是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带来发展机遇。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筑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市特色水产品养殖达到174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达到1300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8家。传统工业主要行业80%以上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4%;地方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60户,过10亿元企业达到82家,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8家企业入闱中国企业500强,19家企业入闱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服务业加速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会展业快速起步。地方经济快速突破,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98.95亿元、增加值1012.18亿元、利税595.78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83.4%、51.4%和58.7%,油地结构总体调整为3:7,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新进展。今年国家在信贷政策上,将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也就是说,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产业和项目,国家在信贷上还是大力支持的。

总之,大家一定要科学把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既要充分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市金融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年金融工作

今年全市金融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率先发展”的工作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以搭建现代金融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为目标,着力推进金融产业化,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金融发展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做好信贷工作。投入是永恒的主题,信贷仍然是资金来源的主渠道。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提供资金保障。一是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全市新增贷款不低于上年。要认真研究国家信贷政策变化,充分利用好“黄蓝”战略这两块金字招牌,积极跑上去争取信贷规模和信贷额度。对达成银企合作协议的项目,要加快贷款审批,确保资金尽快到位。各小额贷款公司要继续发挥好信贷“补充器”作用,各担保公司要不断扩大担保能力,共同推动信贷投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信贷保障服务工作,不断完善银企对接方式。今年市里计划建设银企对接网络平台,重点抓好投融资信息和金融政策咨询,实现银企双方经常化、低成本、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这项工作由市金融办牵头,市人行配合,力争年内完成。二是着力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市里确定了“四区一城”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筛选确定了优先发展的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各金融机构也要在信贷投放上予以优先考虑、重点扶持,保证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信贷需求。要继续支持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改造,加大对新兴战略产业信贷支持力度,改善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推动转方式调结构。三是大力发展表外融资业务。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开办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用证、保函、保理等表外融资业务,积极支持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业务,扩大融资规模。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鼓励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力争取得突破。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要坚持境内外并举,主板、创业板、场外市场并重,积极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优势突出的企业到主板、中小板上市,推动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进一步拓展境外上市渠道。要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一企一策,梯次推进。已上报上市申请材料的企业,要积极做好上级证监部门汇报争取工作;已签署保荐协议的企业,要重点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土地、税收、环境核查等问题。市金融办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合力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环境。二是积极培育产权交易和期货市场。要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市场筹建工作,积极探索设立碳排放权、土地使用权交易所,争取高新技术园区进入“中关村代办转让系统”试点范围。要深入研究财税、信贷等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期货市场主体。三是合理用好民间资本。这样,既能缓解当前信贷紧张局面,又能有效防范金融不稳定因素。市金融办、人行、银监分局要搞好联合调查,摸清全市民间资本情况,规范投资行为,合理引导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加快发展各类基金。股权投资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推动股权投资行业良性发展。要加快设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争取更大利用空间。#p#分页标题#e#

(三)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要积极推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保险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保险业风险补偿功能。要积极推动扩大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企财险、货运险等险种,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以及“四区一城”建设提供保险保障。二是大力推动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要认真总结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区域和品种;鼓励保险公司开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要继续大力发展责任保险与治安保险,加快发展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拓宽补充医疗保险服务领域,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发展秩序。要加强保险业诚信文化和行业自律建设,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四是积极探索利用保险资金。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和现有成熟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积极通过债权、股权以及不动产投资等方式,推动保险资金与重点项目对接,利用保险资金服务全市经济发展。

(四)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必须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一是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市金融办和银监分局要继续推动股份制银行引进,主动做好获批、筹建和开业工作,力争已启动入驻程序的银行年内全部落地。要有针对性地引进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鼓励引导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期货类机构和保险公司到县区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培育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要加快推动城商行实施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适时做好更名工作,确保完成省政府提出的任务,尽快做大做强。要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推动向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转制,力争实现破题。要加快村镇银行设立步伐,积极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搞好衔接,争取在我市发起设立更多村镇银行。要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加强监管、规范发展的原则,有序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发展以战略新兴产业和海洋经济为依托的小额贷款公司。要巩固和扩大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成果,加快培育规模较大的担保公司,重点培育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积极推进银担合作,引导担保机构业务创新,推动担保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探索组建创业投资集团。积极创造条件,有序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创业引导基金等融资机构,打造多种金融业态一体化的金融控股集团,为实施“黄蓝”国家战略搭建融资载体。同时,要树立金融产业化理念,探索推动实体产业和金融产业有机结合。

(五)切实维护金融安全稳定。金融要大发展,风险也要严防范。最近我省发生了“12.06”恶性金融票证诈骗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警惕,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金融风险的特点,密切关注企业资金链风险、金融机构内控风险,以及非法集资、非法证券等金融犯罪活动,努力把金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要认真落实金融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情况通报、监管协调和工作联动机制。要制定金融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实战演练,做到一旦风险发生,能够快速应对,稳妥处置。要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推进依法合规经营。要深入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内控机制。要引导各证券营业机构依法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金融诈骗等金融犯罪行为,做好重大案件处置工作。

四、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今年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任务很重,压力很大,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转方式、调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各县区政府要将金融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从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政策支持、工作部署等方面,下大力气抓好金融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规划、部署金融工作,分管负责同志要经常到金融机构调研,主动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金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整合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完善对金融业发展的考核体系,发挥好政策的激励效应。

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市金融办要认真履行“综合、协调、指导、管理、服务”职能,加强对县区金融工作的指导,积极配合金融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国家赋予地方管理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要严格管理,严控风险,确保不出问题。人民银行、银监分局、保险协会要认真研究国家有关金融政策,结合实际,积极为市委、市政府提建议、当参谋。各类金融机构要把提高自身效益与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不断开拓发展空间。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金融发展现状及对资源开发的支持情况

截至2005年,海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为111个,从业人员1448人。其中,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55个,占机构总数的50%;农村信用社分支机构34个,占机构总数的30%,邮政储蓄机构22个,占机构总数的20%。截至2005年,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8亿元,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3.4%,资产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6.2%。其中各项贷款总额44.9亿元,占全省贷款总额的7.03%;增速分别为7%、8%、14%、―6.45%、10%,资金供给受银行业机构信贷政策的影响呈不规则增长态势。

负债总额116亿元,占全省的13.2%,五年间银行业负债规模年均增速为16%。其中,各项存款总额91亿元,占全省的12.51%,增速分别为22%、34.26%、5.92%、14.4%、13.16%,呈现不均衡增长趋势,2001年和2002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源于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和部分大型资源开发项目的启动。存款规模与贷款规模比2004年和2005年为最低,仅为54%和48%。

综上分析,从“十五”期间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看,负债规模与信贷供给增长并非呈同趋势发展,2001年和2002年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青藏铁路二期及青钾百万吨工程等的开工建设,银行业存款业务迅速扩张,为贷款的增加提供了保障,但由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和金融资源配置制度的不当安排,五年间贷款业务平均增长6%,比存款年均增速低13.5个百分点,2004年出现了负增长。银行业整体经营能力和发展水平下降,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人均贷款增速低于人均GDPl5.88个百分点,凸现了信贷总量的投入不足,经济与金融发展形成反差。

二、柴达木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金融瓶颈问题

(一)金融瓶颈之总量分析

1. 银行信贷供给增长速度严重超低,与经济快速增长形成反差。按照经济增长和信贷供给的关系理论,贷款增长应比经济增长高5-8个百分点。“十五”期间,银行存款年均增长19.95%,贷款年均增长6.51%,分别比全国高5.13个百分点和低11.83百分点,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和低5.3个百分点;而全州GDP年均增长16.2%,资金输出型的态势和间接融资能力的萎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资产规模小,人均存贷款余额低于全国及全省水平。2005年,全州银行业存款总额9l亿元,贷款总额44.9亿元,分别比全国人均存款和人均贷款低225元和4290元,比全省人均存款和贷款高10091元和低2840元,不仅表明提供信贷资金的负债度不足,更重要的是表明属于资金输出型地区,全州存差达到46.93亿元,存贷比仅为48.89%,低于全省38.2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8.91个百分点。

3.金融贡献度低,与全国及全省水平差距很大。“十五”期间,海西全州金融贡献度平均为48.4%,并呈逐年降低趋势,2005年仅为33%,分别低于全省和全国84.6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表明银行信贷总量远不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

(二)金融瓶颈之结构分析

1. 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的非均衡性。“十五”期间,海西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拉动海西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占GDP总量的67.12。2005年末,第二产业产值占到GDP的74.5%,处于地域劣势的第一产业产值,仅显微弱增势,第三产业产值平缓增长。银行贷款结构与之不相适应,一、二、三产贷款占其产值的比重分别为72.23%、37.78%、12.41%,信贷供给远低于各产业产值,二产贷款年均增长29.46个百分点,一产贷款年均下降10.4%个百分点,三产贷款年均下降18.28个百分点,与一、二、三产产值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17.72个百分点和14.42个百分点相比同样凸现出贷款结构及增量与各产业结构及增长之间的不均衡。

2.金融机构设置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海西州境内除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及四家保险机构外还没有外资银行分支机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其他融资类金融机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融资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近年来商业银行在欠发达的县域机构纷纷撤并,有的县仅保留了一家银行机构,有的县除农村信用社外,商业银行机构全部撤出。金融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全社会资金配置效率,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因而银行机构和资金向发达地区的转移和流动符合资金的盈利性要求,但是客观上却造成欠发达地区进一步发展滞后的现实成本,金融对县域经济供给总量和能力严重滑坡,资金主要向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具有行业比较优势或价格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积聚,弱势地区的存款被大量抽出,经济发展处于严重的“贫血”状态。由于机构设置的不均衡,信贷供给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迅速萎缩,在产业配置中出现畸形,在区域配置中严重失衡。

(三)资源开发企业融资渠道较单一,金融机构信贷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柴达木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客观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多样的融资渠道。但企业的融资大多仍是以金融部门信贷支持为主的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部分。一方面柴达木近年来组建了许多新企业,银行由于资信方面的因素很少给予这类企业信贷资金支持。由于辖内各家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经营方向、内控制度的调整等因素,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尤其是近年来引进的新建企业,由于银行观念的陈旧和对企业资信状况的不了解,把企业拒之门外的事例时有发生。“十五”期间,海西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仅增加1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远低于经济增长水

平,这些因素造成州内企业到境外融资。据调查,辖内企业在外地区融入资金达50亿元左右,这不但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也不利于辖内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海西地区只有青海盐湖集团下属青海钾肥一家上市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99年国务院实施债转股,盐湖集团是海西州唯一一家债转股企业,通过债转股获得长期资金约4.6亿元,目前集团还获得国家重点支持建设资金4亿多元。州内其他企业因各种条件所限均未上市融资,但青海碱业、西部矿业等一些大型企业表示近几年内要抓紧上市场,以扩大融资渠道。

(四)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削弱了对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

一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自2000年开始逐步实行信贷资金“扁平化”管理,自上而下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企业贷款执行统一信贷管理和信用等级制度,信贷权限大幅度上收,企业贷款大多由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以上机构审批,省级以下分支机构贷款权限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县域机构除了拥有个人消费信贷发放权外,其它信贷权限一律上收。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只是其上级机构的资金吸存器,只有不贷或多存少贷,从县域吸收的资金大部分上存到其省级分行,造成在县域基层金融机构的存款大幅上升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日见突出。由于省级以下银行机构对地方工业企业和项目的贷款缺乏自主经营和决策权,客观上抑制了银行业对工业企业信贷支持的力度,延缓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速度。二是信贷观念陈旧,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企业轻小型企业,重生产经营轻消费,重重点项目轻非重点项目,使银行支持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窄。

(五)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资源开发建设不仅需要大批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而且还需要大批的中小企业,由于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向大中城市、大型企业、大项目转移,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逐年下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困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制约了资源开发的均衡发展。据调查柴达木地区90%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依靠银行贷款,由于受社会信用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辖内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追求效益最大化,提高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加之审批程序繁琐,直接制约了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一些具有潜能的企业因资金不足使其发展受到制约,一些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生存已受到威胁。

(六)信贷投向“三集中”现象严重,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

一是向优势行业集中。据调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2006年一季度新发放人民币贷款9.4亿元,投入主要集中在盐湖化工、盐湖科技开发等优势企业,占全部新增贷款的98Z。据对格尔木市调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均突出了以盐湖资源开发为重点的信贷经营战略,信贷投向侧重于盐湖大中型企业,省级分行直营贷款的比例不断增加,发挥了其整体优势。2005年格尔木市新增流动资金贷款占其新增流资贷款总额的90.3%,由此可以看出各国有商业银行都把信贷投向放在了支持盐湖资源开发上。

二是向大型骨干企业和上市公司集中。格尔木市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于青海盐湖集团、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和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青藏铁路建设单位、瀚海集团和格尔木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上述企业贷款占格尔木地区金融机构全部贷款的70.6%。其中上市公司1家为青海盐湖集团,而青海盐湖集团贷款占工行全部贷款的80%,占全部贷款的49.1%。

三是向信用程度高的企业集中。据调查,2005年各行新增贷款全部投向A级以上企业,其中,投向AAA级企业占71.2%,投向M级企业占24.7%,投向A级企业占4.1%。由此产生的后果一是导致信贷供求结构矛盾突出,货币信贷政策的调节效应大打折扣。二是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不利于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七)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和保险业发展缓慢,业务收费不公平、不透明

表现在:一是品种单一,中间业务发展不平衡。海西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后劲,加上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不足,对银行金融服务的要求仅停留在银行基本的结算类服务和类服务上。而作为商业银行,开办结算类和类中间业务,由于不为客户垫款,不参与收益分配也不承担风险损失,只收取手续费,投入少,操作简单,成为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主要方向。在融资性中间业务、服务性中间业务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二是中间业务市场竞争不规范。中间业务收费不合理现象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有力的收费依据,目前海西地区各行除基本结算和银行卡业务收费外,其他项目要么不收费,要么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行为不规范,有关部门又未对中间业务收费进行系统、明确的规定,商业银行各自为政。三是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工行的基金业务不能给予客户交易清单和查询业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四是保险业发展缓慢,产品单一,对试验区经济发展贡献率低。目前海西市场上在售的保险产品达千余种,产品种类涵盖财产、责任、信用、养老、健康、意外等各种保障层面。但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很小。

三、完善柴达木资源开发的金融服务意见和建议

“十一五”期间,随着柴达木资源的更大规模的开发及国家重点项目在盆地的开工建设,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还会迅速增长,预计年增长约20%。这给金融机构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保障。加之近年来,随着柴达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发展亦日新月异,金融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加强,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金融业务不断发展,金融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推出,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科技水平不断升级,信息平台不断完善,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结算等条件。柴达木资源的开发及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给金融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

(一)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在充分发挥现有国有商业银行支持柴达木资源开发、循环经济作用的基础上,寻求金融多元化支持,吸引发展信托、保险、证券、租赁、典当、财务公司、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二是组建和引进地方性商业银行或区域性银行在柴达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弥补国有商业银行从辖内一些地区部分或全部退出后的金融服务空缺,以支持整个柴达木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三是鼓励国有商业银行从长远利益出发,在资源新开发地增设服务机构,为资源开发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四是加快发展政策性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功能。建议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在德令哈市和格尔木市设立分支机构,采取

主动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措施,协商解决试验区重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申贷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对试验区上报项目的筛选、评估、论证和推荐指导工作,对市场需求迫切、工期要求紧的项目,建立绿色评审通道,加快试验区资源开发项目贷款的审批发放进度。办好各项政策性信贷业务,为柴达木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策性金融服务。五是放宽农村信用社经营范围,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六是建立邮政储蓄银行,为柴达木资源提供小额贷款和基础性金融服务。

(二)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体制。一是健全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各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同时也需充分发挥其规模小、经营机制灵活的特点,提供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对不同经营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要一视同仁,各商业银行可对中小企业实行综合授信,一次核定,循环使用。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通过担保方式,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最终通过实践形成银行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有力支持,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形成水融,相互依存的紧密型关系。二是通过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票据贴现、金融租赁等业务的开展,使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趋向多元化。三是有效运用多种贷款保障方式,增强银行贷款的安全性,设置专门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帮助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风险指标评价体系,从信贷关系、信用等级评估、综合授信和信贷投放等方面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在国家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条件下,加强与贷款担保机构的合作,引导企业加入贷款担保组织,简化担保程序。

(三)建立直接融资渠道,发展货币市场。一是引导区内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或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严格监管约束的条件下,可允许其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面向社会筹集发展资金,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和产权交易市场。二是设立循环经济开发基金,国家应放宽资源开发企业上市条件,发行循环经济债券,发行资源开发债券。三是除国有商业银行外,允许政策性银行和保险公司进入货币市场;按同等优先原则积极支持柴达木资源型企业直接融资;适当降低证券公司设立营业部的条件。四是增加国债资金投入资源开发的比例。五是增加柴达木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目前基础设施制约资源开发的现状。六是引导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积极推动合理、合法民间金融业务的发展,逐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允许民间资本在一定条件下从事金融服务,减轻银行、信用社的信贷压力,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拓宽投资渠道,满足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的合理金融需求,发挥其补充作用。

(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金融业支持柴达木资源开发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一是大力推广担保公司制度,完善担保体系和机制,建立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并依照市场规律,行使担保职责,使企业通过担保机构的运作,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二是规范抵押评估、登记程序和操作规程,减少贷款营销费用。三是大力培育中介机构,制定优惠政策方面,多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项目咨询管理机构、评估机构、会计审计机构等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机构在柴达木落户,为金融机构准确掌握企业信用状况,实现银企互信合作、共谋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主要银行中期业绩及动因

资产负债规模与资本充足

总资产比较。截至2012年6月末,欧美银行资产规模基本保持平稳,平均总资产约为2.14万亿美元,其中,欧洲样本银行资产普遍高于美资银行。汇丰银行总资产同比减少1.4%至2.65亿美元,主要由于交易性资产同比大幅减少所致。巴黎银行缩减了债券、交易资产及客户贷款等高风险业务,总资产比2011年末下降2.09%,排名滑落至第4位。RBS总资产虽同比上升2.9%,却比2011年末下降5.1%,主要是由于出售航空资本业务导致非核心资产中第三方资产大幅下降所致,为此,RBS管理层已降低2012年末第三方资产的目标值。美资银行中,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总资产同比分别上涨6.1%和1.9%,而花旗和美国银行总资产则同比下降。但与2011年末总资产规模相比,美资银行均有增长。6月末,工行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达2.7万亿美元,比2011年末上升9.89%,排名升至全球第1位。

贷款规模比较。6月末,欧美银行平均贷款规模为8098亿美元,桑坦德、巴克莱和摩根大通贷款增长相对较快,同比增长9.5%、8.1%和5.5%,其中,桑坦德银行贷款增长主要由于交易性资产中的客户相关贷款增长较快,而巴克莱在英国零售业务中按揭业务的回暖推动了贷款增长。汇丰由于大幅缩减北美个人金融和信用卡业务,贷款总额同比下降6.1%。RBS则因继续剥离非核心业务,贷款同比下降15.77%。工行贷款总额超过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5%,贷款的增速较高与国内较强的信贷需求和人民币的升值密不可分。

存款余额比较。截至2012年6月末,欧美银行业存款整体稳中有升,平均存款规模为9563亿美元,反映出在仍然“动荡”的全球金融背景下,居民资产配置的选择更为审慎,尤其是欧洲银行(除汇丰外)存款普遍增长。其中,巴克莱银行存款增速迅猛,同比增长15.53%,桑坦德银行存款余额同比也上升6.7%。6月末的工行存款余额达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3.2%,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资产负债结构比较。从资产结构来看,桑坦德银行和富国银行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为主营业务,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高,分别达到59.27%和58.02%,分列样本银行第1位和第2位。工行继续稳步调整资产结构,合理控制信贷规模,贷款占比保持在49%的水平,排名第3位。欧美其他银行的资产配置更趋多元化,除巴克莱银行(27.88%)外的贷款占总资产比重保持在30%~40%,摩根大通为31.77%,资产多元化表现更为突出。

从贷存比看,欧美样本银行贷存比普遍有所下降,主要是为抵御欧债危机,各家银行加强了流动性管理,风险偏好和信贷投放趋于谨慎。整体上看,欧美银行业贷存比仍较高,平均值高达91%,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摩根大通情况较好,贷存比为65.2%,同比下降59个基点,资金来源更趋稳定,资金运用更为稳健,但相比2011年末的64.17%有所上升,反映出欧美银行更偏好杠杆化经营方式。工行贷存比同比上升1.89个百分点至63.1%,但较2011年末的63.54%有所回落,与欧美同业相比依然保持“优秀”水平。

资本状况方面,欧美银行较中资银行在资本充足状况方面更具优势。其中,花旗和美国银行的资本状况处于同业领先位置。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工行资本实力继续增强,一级资本排名由第5位上升至第3位。2012年上半年,工行资本较2011年末进一步提高82亿美元。但与欧美银行相比,工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仍处低位。

资本充足率方面,至2012年6月末,欧美银行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12.7%和15.38%。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38%和13.5%,同比上升0.56个和1.17个百分点,主要缘于盈利增长带来内源性资本增加,而于6月份发行的200亿元的次级债券也有效补充了附属资本。与上年同期相比,工行资本充足率在国际同业中排名上升1位,但排名仍较靠后。由于工行目前的风险加权资产与国际同业相比增长仍较快,与2011年上半年末相比增长11.4%,日益强化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面临更多挑战。

盈利概况及驱动因素

净利润情况。2012年上半年,10家样本银行的股东应占利润总额达582亿美元,较2011年上半年增长11.3%。欧美银行盈利的分化趋势进一步扩大。在仍未稳定的全球环境下,欧美银行盈利能力普遍下滑。在样本银行中排名第2位和第3位的摩根大通和汇丰的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均大幅下降,分别下降9.7%和8.4%;花旗集团股东应占利润59亿美元,同比下降7.3%;巴克莱银行利润降幅最为明显,从2011年上半年盈利22亿美元减至1亿美元;桑坦德银行和RBS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其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下降49.6%和46.8%;由于法律诉讼及剥离非核心业务等原因,RBS当期亏损为31亿美元,与2011年末相比并未得到改善。但在“动荡”的环境中仍有一些银行表现突出。美国银行不仅扭亏为盈,2012年上半年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98亿美元,比2011年全年利润也增加了23亿美元;另外,富国银行继续保持利润稳步上升势头,股东应占利润为8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虽目前仍居第4位,但有追超汇丰之势。

2012年上半年工行实现股东应占利润195亿美元,同比上升15.1%,居样本银行之首,比第2名的摩根大通高出103亿美元。工行平均权益回报率和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分别升至26.09%和1.55%,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净利息收入。欧美银行净利息收入普遍下降,其中,美资银行净利息收入仍较高,但降幅明显。工行净利息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净利息收入总额和增速均保持首位。

2012年上半年,工行净利息收入达323亿美元,同比增长19.65%,增速居样本银行首位。欧美银行平均净利息收入为178亿美元,比2011年上半年减少2.09%。美资银行中的美国银行净利息收入降幅最为明显,达12.9%,摩根大通和花旗也分别有3.91%和2.93%的降幅,仅富国银行保持了2.79%的增长。欧洲银行中,桑坦德和巴克莱表现较好,净利息收入分别有12.14%和3.78%的增长,其他欧洲银行均有4%左右的下降。

信贷规模及净息差(NIM)的增减是构成净利息收入变化的主要动因。工行净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信贷规模增加;另一方面,净息差的扩大功不可没。2012年上半年,工行NIM比2011年上半年上升6个基点(BP)至2.66%,排名升至第3位,与欧美领先银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相比之下,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欧债危机影响,欧美银行资金收益水平普遍下降,美资银行和欧洲银行NIM平均值分别下降14BP和11BP,至2.9%和2.06%,样本银行中唯有花旗NIM微幅上升3BP,至2.81%。

非利息收入。在巩固传统利息收入业务的同时,工行继续推进经营转型,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2012年上半年非利息收入增速较快,而同期欧美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有所减少,工行与国际同业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应看到,欧美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总额及其占比仍高于工行,依然保持多元化经营优势。

2012年上半年,欧美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长乏力,除美国银行非利息收入高增长,其他8家欧美银行非利息收入均值比2011年上半年减少5.5%。2012年上半年美国房地产按揭业务的回暖为美资银行非利息收入带来积极作用,美国银行正是由于按揭业务扭亏为盈,促使非利息收入比2011年上半年增长了42.9%。经营模式偏重于传统业务的富国银行也由于按揭业务,收入增长58.54%,使其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8.33%。但由于全球资本市场的低迷,各家银行的投行业务收入和资金交易业务收入均大幅减少。其中,摩根大通二季度在资金交易业务上曝出重大损失,使其2012年上半年资金交易业务收入比2011年同期减少70.9%,也导致其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0%。花旗在资金交易业务方面大幅下降38.3%,使其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9.88%。欧洲银行中除汇丰外的非利息收入均有大幅降低。汇丰的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0.1%,主要是得益于剥离美国零售业务和信用卡业务获得的38.1亿美元收入。

2012年上半年,工行实现非利息收入93亿美元,同比增长6.14%。其中,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简称“手佣收入”)为87亿美元,同比增长4.25%,手拥收入余额上升至第4位。从总量来看,尽管工行的非利息收入和手佣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但仍与样本银行平均值相差45.1%和14.8%,差距较明显。

从总体收入结构来看,欧美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仍普遍较高,9家样本银行的平均占比约为48.4%。除花旗和桑坦德占比不足40%外,其他6家银行的占比均在48%~56%。工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22.36%,同比减少2.1个百分点,手佣收入占比为20.9%,其他样本银行平均值为27.8%,反映出工行在调整业务结构、增加非利息收入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从非利息收入结构来看,工行仍以手佣收入为主,占比达93.3%,比重略有下降,但仍位居样本银行首位。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为主的富国银行的手佣收入占比也较高,为82.4%,排名第2位。由于全球金融环境变化,资金交易业务和投行业务受到严重影响,也相对体现出传统业务对非利息收入的贡献。9家欧美样本银行中有7家的手佣收入占非利息收入比重明显提升。比较而言,欧美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除中间业务外,交易类收入、股权投资收入、保险业务收入等均是构成其非利息收入的重要部分。业务多元化也使银行在抵御市场间系统性风险时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

拨备计提。2012年上半年,欧美银行的拨备计提金普遍下降,主要由于盈利能力承压,调整拨备计提成为欧美银行维持净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相比欧美银行拨备计提的下降,工行拨备计提稳步增长,与欧美银行平均水平差距缩小。在样本银行中,工行上半年拨备计提排名上升3位,超过巴克莱、巴黎银行和摩根大通,排名第7位。

2012年上半年,除桑坦德和巴克莱增加拨备计提外,其他欧美银行的拨备均出现一定幅度下降,平均拨备额降至42亿美元,同比减少14.1%。其中,摩根大通为抵补营业收入的大幅降低而大幅削减了拨备计提,同比减少68.5%;富国银行和汇丰拨备计提降幅相对较小,分别为6.2%和8.9%;桑坦德持续提高拨备,2012年上半年拨备计提额同比增长47.5%,增速最快,主要为满足西班牙政府关于提高房地产业务拨备的规定(该项规定将导致西班牙的银行业拨备水平继续上升)。2012年上半年,工行盈利水平良好,出于更审慎、逆周期的资产质量管理理念,工行进一步提高了拨备水平,达到30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增速排名第2位,拨备计提总额排名上升3位,与欧美同业拨备计提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2年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至0.89%,由于提高了拨备水平,工行实现了高达281%的拨备覆盖率,为未来的经营发展预留了更富弹性的空间。同期,欧美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出现一定好转,不良率普遍小幅下降,平均不良率为3.71%,比上年同期下降5个基点。但由于拨备计提的减少,欧美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普遍下降,尤其是摩根大通拨备覆盖率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欧洲银行的资产质量受欧债危机及欧洲经济陷入衰退等因素影响,不良率明显高于美资银行,桑坦德银行、巴黎银行和RBS的不良率比2011年同期均有上升,而拨备覆盖率却远低于美资银行。

欧美主要银行战略动向

美国银行:不断调整业务模式,盈利逐步改善。自2012年以来,美国银行表现良好,在2011年下半年扭亏为盈的基础上巩固业绩,并持续开拓新的经营模式。一方面,美国银行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自2012年1月1日起,原有的存款部门和银行卡部门以及属于全球商业银行部门的商业银行业务,组成了消费者和商业银行部门;全球商业银行部门剩余业务与原属于全球银行和市场部门的全球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合并成为全球银行部门;原属于全球银行和市场部门的全球市场成为独立部门。另一方面,美国银行不断调整业务模式,包括从行贷款渠道退出,直接发放贷款,使其核心产品收入有所增长。另外,美国银行继续推进“新美国银行”成本控制计划,分两阶段缩减营业支出,简化业务流程,计划在2012年底前节约50亿美元年化成本,并预计在2015年中期前通过该计划节约年化成本80亿美元。

摩根大通:投资现巨额亏损,整体盈利受拖累。2012年上半年,摩根大通各项业务表现既有亮点也有不足。除公司及私人股权投资业务外的其他各项业务均实现盈利。其中,零售银行业务表现突出,比上年同期增长40.4亿美元,增幅达252%,对集团净利润的贡献达40.7%,但其贡献却被公司及私人股权投资业务的大幅亏损抵消。由于5月上旬摩根大通曝出自营投资业务部门约20亿美元的交易损失,使其二季度包括这笔重大损失在内的首席财务办公室(CIO)交易损失,总体计价为44亿美元。资金及证券服务业务则表现良好,在市场低迷环境下仍获得25.4%的利润增长。但投资银行业务、信用卡及汽车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均有超过10%的利润下降。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逐步企稳及按揭业务的回暖,摩根大通下调了房地产贷款拨备,并将继续发挥在零售银行业务中的优势。由于美国国内监管成本日益上升,未来摩根大通将继续加快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扩张步伐,以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继2011年底斥资5.65亿美元扩张巴西分公司业务后,2012年上半年,摩根大通向中国分公司增资4亿美元。通过网络拓展和人才招募,摩根大通在全球增加了2700多名员工和超过50个零售网点。

花旗集团:盈利水平下滑,需均衡各重点业务。目前,新兴市场已成为花旗的盈利新增长点。作为传统“势力范围”,北美地区盈利贡献持续下降,收入同比下降4.2%;拉美和亚洲地区收入持续增长,增幅分别为5.2%和4.9%。从业务模块来看,全球交易服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速为5.9%,零售银行业务走出上年的弱势,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2.3%的增长,证券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继2011年下半年来仍处于下降趋势,比上年同期下降7.2%。可以看出,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仍使投行、交易及固定收益等业务全面受挫。为逐步削减资产负债规模并筹集资本,花旗集团有意在2012年内将所持有的全部摩根士丹利美邦股权出售给摩根士丹利,但这仍有待两家公司的估值判断结果。2012年3月,美联储以财务状况欠佳为由驳回花旗提高分红比例的请求,令花旗在市场上的形象受到影响。未来,花旗需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和全球资源配置,才能扭转盈利下滑的局面。

富国银行:传统业务优势突出,探索多元化发展。经过2011年与美联银行北卡罗来纳州的机构整合,富国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优势持续提升。2012年6月末,富国银行核心存款达8821亿美元,其中,93%为支票与储蓄存款,存款成本进一步下降。富国银行的传统优势在于房地产抵押和消费贷款,低利率环境以及美国房地产抵押市场正逐步复苏,而富国银行在全美房地产抵押市场的份额超过30%,给富国银行带来了盈利空间,促进其房地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的快速发展。富国银行的资金净收益水平较高,净息差达3.91%,居样本银行首位,稳定的存款成为该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沃克尔规则”对银行自营交易的禁止,传统的高杠杆交易和以投行为主的营业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富国银行专注传统银行业务吸引了大量客户和储户,成为富国银行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在巩固发展传统业务基础上,富国银行不断开拓多元化业务发展。2012年上半年,在其他欧美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普遍下降情况下,富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却比上年同期上升1.31个百分点,至48.9%。零售银行和批发银行业务收入具有显著增长。

汇丰:继续调整集团架构,增强经营效率。2012年上半年,汇丰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与上年同期相比,税前利润增长11%至127.4亿美元。受欧债危机影响,除欧洲区外,其他经营区域均实现盈利。北美地区业绩增长迅速,由上年同期的6.1亿美元增长至33.5亿美元,占比26.3%。另外,在香港和亚太其他地区的税前利润也持续增长,对总利润的贡献占比均有所上升。

汇丰的稳定增长得益于管理层通过改革削减成本,出售或缩小无利可图的业务,以及直接投资增长较快的亚洲市场。汇丰行政总裁欧智华表示,2012年前6个月,汇丰在各重要领域均取得重大和理想进展,除成功提升亚洲等增长较快市场的收入外,亦继续重整集团架构。汇丰力图为在监控反洗钱活动方面的过失致歉,高管层致力借助已采取的措施,更有效地管理风险,确保守法合规。

未来,汇丰将进一步简化架构、重整业务和争取增长。在区域战略方面,汇丰将加大拓展香港、中国大陆等亚太高增长地区,适当缩减欧美市场投入。还继续推进全球组织机构重组,进一步减员增效,力求在2013年前节约成本25亿美元,至35亿美元。2012年上半年,汇丰裁撤美国零售业务及信用卡业务获得38亿美元收入,极大促进了集团营业收入增长。

巴克莱:重新定位核心业务,重塑市场新形象。2012年上半年,巴克莱银行继续加快信贷扩张速度,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4.8%,增速位居欧美样本银行首位。零售与小企业服务业务盈利同比增长15.5%,其中,信用卡业务盈利增速达到31.9%。另外,尽管上半年投行业务的表现差强人意,但巴克莱在公司业务方面表现出色,该业务调整后的税前利润比2011年上半年增长2.9亿英镑。

由于身陷利率操控调查,巴克莱银行在上半年额外支出了2.9亿英镑的费用。该事件对巴克莱的影响不仅在于费用增加,更重要的是对未来重塑形象的不良影响。巴克莱将重新进行业务调整,包括重新定位投资银行部门,更好地处理坏账较多的非洲零售银行业务和受到债务危机冲击的西班牙零售银行业务。

RBS:继续剥离非核心业务,经营效率未能改善。2012年上半年,RBS税前亏损达到23.6亿美元,比2011年同期亏损扩大1倍。RBS亏损的重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收入大幅减少,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分别同比下降了3.8%和14.8%,核心业务利润同比减少18.9%,其中,占比较高的零售和公司业务利润同比减少11.7%,共减少了2.7亿英镑的利润;二是,成本高企,营业费用同比上升3.1%,成本收入比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并有继续上升趋势。2012年1月,RBS宣布将批发业务并入国际银行业务,同时,针对新业务结构调整了资金、成本和资本分配方式。

RBS在2012年1月发出公告,计划出售或关闭旗下投资银行业务中盈利能力不佳的部门,出售或关闭现金股权、并购咨询、企业银行及股权资本市场部门,并将进行新的裁员计划。实际上,自金融危机后,RBS一直在剥离非核心业务,在出售部分零售业务、保险业务及传统的飞机租赁业务后,投行业务成为下一个重组的目标。目前,英国政府持有其82%的股份,英国政府正打算将RBS国有化。尽管RBS高层坚决反对,但如果RBS经营情况持续恶化,将很可能面临必须接受该提议的命运。

巴黎银行:深受欧债危机影响,进行重组计划。2012年上半年,巴黎银行总体表现依然乏力,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10.3%,特别是在主要业务区域的法国,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3%,投行业务的不景气成为主要原因。占比较高的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业务上半年税前利润同比减少34.8%。巴黎银行管理层表示公司已经开始去杠杆化过程,特别是投行部门,造成这部分收入有所下降。受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减速影响,欧洲资本市场表现不佳,各主要银行的业绩都因此受挫,巴黎银行亦未能幸免。另外,债务重估也为其带来了5.57亿欧元的损失。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贷;优势;不足;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2-65-03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山东省银行业努力支持经济发展,深入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调控要求,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规模和效益上均有较大的进展,货币信贷运行良好,金融市场交投比较活跃,资本市场融资速度加快,金融体系日趋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推进,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但与浙江、江苏等东部经济相当的省份相比。山东省银行业存在着其优势和不足。

一、山东省银行业信贷情况的优势表现

1 贷款增速较快,信贷结构持续变化

受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保增长投资拉动影响,近两年山东省本外币贷款增量同比翻番,新增、多增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省贷款投放节奏与全国基本同步,上半年增速较快,下半年增势趋稳。短期贷款增量占比微降,中长期贷款增长迅速,新增比达60%以上。票据融资冲高回落,月度间波动加大。与江浙地区相比,增速明显。新增涉农贷款居全国首位,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3.7个百分点,新增企业贷款八成投向制造业、公共服务业、租赁业和批零业。

2 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继续实现“双下降”

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同步增长,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继续实现“双下降”。今年上半,年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934.14亿元,比年初减少162.2亿元,不良贷款率3.1%,比年初下降0.9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7.08亿元,比年初减少32.22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0.36个百分点。

3 银行业信贷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引导作用明显

随着总量规模的扩大,银行服务业较好地发挥了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链条作用,服务和支持三次产业的能力大大增强。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首先表现在,突出了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全省22家银行设立了小企业贷款专业管理部门机构以及122家特色支行,组建了6740人的小企业信贷客户经理队伍,开发了数10个专门信贷品种。2007年全省小企业贷款余额1334亿元,扶持小企业14万户。其次,支持了新农村建设: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共对“三农”发放贷款3283亿元,累放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部贷款的15.3%,农户贷款余额近220亿元,农业贷款余额和新增量均已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第三,引导了消费结构升级:近5年,山东省银行业消费信贷业务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全省消费贷款增长28.1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4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比2003年提高17.5个百分点,汽车消费贷款已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全省汽车贷款增速为15.7%。

4 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贷款比例较高,发挥作用较好

根据表1“技术创新改进占比”一列分析可以看出,2006―2008年3年来,山东省银行业在贷款比重上,远远高于浙江和江苏两省,这些贷款在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促进技术的更新,新产品和服务的出现,为经济全省经济注入新的力量。

二、山东省银行业信贷发展不足的表现

1 信贷总量不足,与经济规模和发展不匹配

2008年,山东省GDP超过3万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全国排名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了广东,排名全国第一。而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在全国均排名第6位,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2008年末,山东省银行业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与全省GDP之比,即金融相关率为155%,分别低于同山东省经济规模大体相当的江苏和浙江等省60个和149个百分点(表1给出比率),且近3年来基本没有太大提升,经济货币化程度偏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业动员资金的能力偏弱。

2 投放于农业和基础产业的比例较大。投资效益差

2007年,山东省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比粤、苏、浙等3个省高出4.1、3、4.2个百分点,农业贷款所占贷款总额比例高于江苏和浙江(见表1),传统制造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所占比例达到了83%,基础产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所占比例比粤、苏、浙等3个省高出8.6、6.6和9个百分点,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远逊于粤、苏、浙。

3 贷款投放于非银行服务业比例较小,对第三产业促进作用小

相对于江浙两省,对于经济比较发达、总量较大的山东省,银行的网点数较少,地方银行投放给服务业的贷款比例较低,在民间借贷资本较少时,无法改进服务业的资金短缺现象,地方税收的税基也无法较大规模增长。中小银行业机构不能较好的培育和发展小型服务企业和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业客户,基本没有具体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银行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与规划指导。

4 投资于民营经济、私营企业和外向型企业的比例较小,银行竞争力不强

山东省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7年山东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的比重为54.1%,山东总体上还属于沿海外向型经济起步滞后的地区,外资企业不多。山东的这种经济结构导致银行业体系发展不全面,地方法人机构竞争能力偏弱,外资银行相对薄弱。相对于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股权结构单一,省外资金投入少。缺乏成长型大企业股东和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机构规模小、分布散,而且市场地位和信誉度不高,对外辐射和带动能力差。

三、信贷发展不足的原因和对策

山东省信贷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山东省的经济结构等金融发展外部环境、政策支持欠缺、不良贷款总额较大、金融机构竞争力不强等几个方面。

山东经济结构的典型特点是一、二产业明显占优,基础产业在工业中所占比例较高,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和基础工业是经济的主体,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比较大。山东省经济结构性特质决定了经济创造货币的能力不足,单位GDP创造的存贷款数量以及贷款派生能力都远低于粤、苏、浙,经济对银行业发展的反馈和回报较低,从而限制了银行业的发展。

很多省份确立了金融优先发展目标,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支持银行业的发展。在山东省银行业政策支持的传导和贯彻方面,措施力度不足,政策支持不多,并且一些政策设计初衷很好,但执行效果不理想,在数量和深度上

远未达到政策设计初衷,政策支持的导向和扶持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至2008年末,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例为7.18%,不良贷款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6个百分点。从不良贷款内部结构看。损失程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准备覆盖率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于金融机构竞争力方面,大型银行主要是信贷投向集中,以大型集团客户授信为主,经营战略转型及适应环境变化能力不强。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业务空间有限和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之资本监管指标的约束,业务发展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无法显现,核心竞争力欠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然处于艰难阶段,经营机制僵化依然未得到实质性转变。再加上信托业、金融租赁业以及资产投资等业务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影响了业务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针对山东省银行业的信贷的优势和不足及其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几点对策:

1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银行信贷结构,提高经营效益

要进一步加快山东省经济结构升级改造进程,第一、二产业内部要实现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加速生产要素向第二、三产业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政府应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改善经济结构,从宏观上引导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方向。鼓励向中小企业,尤其是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培育新兴企业,对新领域的行业给予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帮助其快速发展。改变目前过于集中的经济结构,最终实现优化信贷结构的目标。地方政府应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对山东产业格局进行统筹,合理选择兼顾超前性和现实性,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体系,鼓励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社会发展后劲。金融机构坚持总量微调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确保新增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发企业开展创新型投资,培育和发现新的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防止贷款过于集中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

2 加大政策扶持,加快发展银行业

学习借鉴金融发达省份和城市的经验,制定有关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金融机构用地及办公用房补助等政策,鼓励和吸引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部、区域总部或事业部总部落户山东。健全完善金融创新奖励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产品、机制、管理创新。尽快研究建立地方金融风险处置专业机构,构建市场化的地方金融风险处置长效机制。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促进全省银行业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

3 加强银行业自身竞争力建设

以较小的改革成本来满足银行业务、流程创新的内在管理需求,为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提供持续的制度保障,改革组织架构,为提升竞争力提供基础的组织保障。银行业的基础已经基本实现同质化,各银行机构亟需做好市场定位、客户细分等工作,加快建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体系,通过差别化竞争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以此实现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如果哪家银行能够真正在其中的一个方面创出特色、关注民生,打出品牌,它就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和稳定的客户群,并将极大地提高自身的声誉资产和社会地位,赢得无形资产价值。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京津冀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国家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在内11个地级市80多个县市经济带,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9000万人。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河北是农业、工业大省,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京津的“腹地”、资源供给者和产业转移承载者,与京津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领域密不可分。

河北省保定市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势。保定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战略署地,要适应这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则需要保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2年保定的三大产业结构为13.9:54.98:31.12,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一直保持第一产业比重稳定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态势。这一产业结构特征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即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是相符合的。

我们再来看看京津保三地产业结构差异。从产业增加值看,2013年北京的三大产业结构为0.8:22.3:76.9,天津的三大产业结构为1.3:50.6:48.1,保定的产业结构为13.1:55.8:31.1。北京基本上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保定则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自1992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后,直至现如今,保定的产业结构一直呈现“231”状态,如何甩掉这种工业化中期的帽子,加速推进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朝“321”目标迈进是保定未来战略制定的方向。这需要保定在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基础上,加速发展第二、三产业。在近十五年规划中保定应倾向第二产业投资力度、同时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地位;后十五年规划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稳定第二产业已有规模。因此,至少未来30年中,第二、三产业必定成为保定经济链中最重要的两环。但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下企业以及第三产业90%以上由中小微企业组成,其年GDP贡献达市总产值的60%左右,中小微企业势必成为保定市未来经济发展强大的种子力量。

2 保定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特点

本论文对保定市50家中小微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排除了数据严重缺失的18家,最终保留了32家样本企业。这些企业涉及有纺织服装业、旅游、零售、药材、房地产、加工行业、餐饮住宿业、交通、化工制药业、食品加工和其他当地企业,它们的平均成立时间为4.86年。调查内容包括主营业务、股权、年销售额、资金主要来源、筹资情况及其他。具体情况如表2、表3。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总资产规模低于1000万以下的通常存在融资限制,大约50%资产在5000~10000万的企业存在资金短缺。而占约12.5%的企业总资产超过5000万,其资金基本持平,不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再从销售收入来看,年销售额低于100万的企业通常资金紧张;100万~500万之间的,有超过60%的企业会被认为存在资金短缺或资金压力。500万~3000万的企业占12.5%,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几乎无资金困境;年收入在3000万以上的3.125%左右企业则可认为不存在资金拮据问题。

注:由于企业有多种融资选择,所以以上比例总和大于1。

从表3可以看出,保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经营积累、有限的自有资金投入,银行贷款的外部融资比例不是很大。相对于当前保定中小企业信贷缺口,银行业的贷款规模严重不足。企业的资产级别、项目未来前景的不稳定、金融环境低开放度、当地金融管制等都限制了信贷市场的活跃程度。其次,自有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投入不足,除原创始股东以外,风投资金、机构基金吸收不足。最后,内源融资积累欠佳,中小微企业若靠这部分资金完成后续发展显然十分乏力。

3 保定银行业信贷情况摸底

据保定银监分局公布,截止2011年末,全市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205.19亿元,各项贷款1352.33亿元,贷存比为42.19%。全市涉农贷款约628.4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6.47%,高于贷款平均增幅9.8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约294.7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1.8%,高于贷款平均增幅16.73%。

2011年保定全市各家银行的存贷款分布情况。其中存贷款余额最多的是河北银行保定分行。河北银行是本省成立最早的城市商业银行,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为保定中小企业提供了主要的金融支持。国有4大银行在保定各地区县分布是最广的,但贷款力度却不大,总额仅约700亿,相较河北银行一家的456亿,实在不是一份理想的水平。农业发展银行是专项资金,不是一般企业均符合申贷条件,因此贷款比例也小;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保定设点很少,仅华夏、中信两家,邮政储蓄虽然老字派,但储蓄能力实在太低;村镇银行起步慢、资本市场认可度几近无。总之,保定整体银行业欠发达,积蓄力量太薄弱从而影响放贷规模。虽然,保定市一直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辖区金融服务水平,但金融开放程度依然很低。若不加强实施“引银入保“的发展战略,吸引更多股份制商业银行进驻保定形成多元格局、百花齐放、公平竞争的银行业体系,恐怕很难改善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

4 搭建保定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议

4.1 打造京津冀三地联合融资平台

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不是一句空话,应用实际行动统筹区域利益、加强三方紧密合作。京津冀三地联合贷款就是基于三地利益一致的合作项目提供贷款支持。金融产品的设计要符合任何规模企业,特别针对中小微企要应扩大短期金融产品范围。

4.2 构建政策资金资助平台――“区域农业金融资金池”

北京和天津拥有三千多万常住人口及大规模外来人口,他们对粮食、蔬菜瓜果、蛋禽、牛奶等农林牧渔需求为京津周边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保定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从事农产品养植、生产和加工,但高级食品加工实力不足。为促进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壮大农业中小微企业实力,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可建立“区域性农业金融资金池”,将当地财政收入划拨一部分来充实资金池。其次,保定的农业经济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起到后勤保障作用,因此也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来充实资金池。最后,鼓励民间个人或企业向该平台注资,由于这类注资要求返利,因此注意资金拨款流向最好是选择高端食品加工企业。

4.3 创新城市商业银行平台

鼓励保定银行、保定商业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将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做精做细做强。鼓励民营企业控股公司在城市中建立。建立许多金融服务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在行动上,建立覆盖市内外的服务网点。打造本市中小微金融服务的标杆银行。发挥民间资本组建民营银行,一个新型民营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营业网点深入乡镇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是保定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主要力量,2011年贷款达456亿,而全市4家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的贷款总额不过700亿。

4.4 建立“物流银行”业务平台

虽然,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级普遍较低,货款拖欠现象突出、可抵押的固定资产也少,而中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只占企业资产很小比例,可每个企业手上都会有流动资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动产资源等,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琐碎资产”便是利用“物流银行”融资的质押基础。“物流银行”的具体思路是:首先,建立、收集保定市中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流和物流;其次,银行根据稳定、可监管的应收、应付账款、现金流信息,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进行信息整合、配型;最后,由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业务服务。这就是物流质押银行贷款业务,即企业以市场畅销、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抵押作为银行授信条件;银行根据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向物流企业提供贷款。

4.5 建立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平台

为了方便中小微企业运用融资渠道,可搭建一个直接融资平台,该平台是企业与金主直接沟通交流,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直接融资项目多种多样,有债券属性的,也有股权属性的,企业可灵活选择某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直接融资。(表4)

4.6创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组织平台

在本市国有股份商业银行中建立专门的机构来掌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根据产业集群建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银行,开展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业务,专门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建立金融机构法人系统,将商业银行的网络金融服务中心向乡镇延伸,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在重点乡镇、产业集群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优质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定向资产委托业务、发展定向债的质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渠道,将达到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村镇银行。为拓展中小微企业的深度和广度,由金融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中小微企业特色保险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

4.7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