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质学专业知识

地质学专业知识范文精选

地质学专业知识

地质学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1.1改变教育观念

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准确性转变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教育思想和观念。它们的内容广泛。关于培养地质专业人才的质量,涉及到了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目标以及定位的问题。而高校在培养然才目标的问题上,定位于培养“地质工程师”上,但是经过实践证明,大学四年的教育很难让学生们在石油地质教学上,同时出现全面的专业教育和宽厚的基础。这就需要石油地质教学的改革,应该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目标,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要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标准。

(1)培养石油地址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基础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专业素质;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为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热爱祖国的政治素质;培养具有勇于挑战,不怕吃苦,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毅力以及自我控制和承受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文化修养、严肃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以及严谨的学风、良好的合作和人际关系的道德文化修养;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

(2)培养石油地质人才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培养从事外语语言、专业业务活动、开发计算机和应用、表达文字等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开拓的能力;培养管理组织、应变、表达语言等的社会活动能力。

1.2对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理论、专业和基础的关系要正确处理

石油地质专业的改革教学中,要摆正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关系,避免重实践轻理论或者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的发生。要在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扩宽专业知识和领域。通过国外专业的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在教学总量里,20%的军训、野外现场学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80%的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总时数里,50%的理论基础课,30%的专业选修课和基础课,20%的其他选修课。

1.3坚持创新改革新路

把石油地质专业教学办出自己的特色对于石油高校教育改革,石油总公司在1984年的时候就提出了“办出特色”的要求。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未来社会和石油企业的发展,为了培养一致目标的人才,对办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北京石油大学可以提高对北京地理、师资和生源的优势影响力。使北京石油大学称为研究生的预备基地,办成新型的特色鲜明的地质专业学校。

1.4更新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内容

加强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堂体系的优化,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的调整、删减、充实、更新受到课堂体系优化的影响。

(1)大学的课程内容出现了高中的内容或者硕士研究生的内容,严重的影响了四年本科的教学内容,出现了“上提”和“下拉”的状况,是课程内容变得复杂,混乱,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2)课程的内容出现重复,门数过多,对教学内容片面的强调了体系和系统的完整性。

(3)跟不上科技的新发展,课程内容陈旧。因此对石油地质的教学内容要进一步的改革优化,采取“删、增、合、建”的方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增加教学新内容,减少不要必要的门数和课时,以及删去重复的、繁琐的、陈旧的课程等。

1.5积极地调动教师参与到教改中,建立激励政策

广大教师的精力投入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有些高校的教师仍旧延续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忽略了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一部分的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精力还不够,重科研、轻教学的态度很普遍。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激励政策和措施,积极地调动教师的教师对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改革,并且加以高度的重视。学校领导和总公司相关的人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1.6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改善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方式

(1)利用多媒体的电子教材

把石油地质教学内容挂在局域网上,让学生们在课后、课前也能阅读使用,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要点,通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疑难问题,采取这样的方式方便了学生对巩固的复习和阅读。

(2)利用电子教案,改善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尹娜问题,长时间的得不到解决。随着科技的反战,教师们可以利用电子教案,把涉及到的课程内容进行图片处理。如:分布模式、典型事例、勘探情况等,通过图片加大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利用录像利用地质背景

勘探状况的录像,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和讨论,增加它的学习情趣,加深某些问题的认识。

(4)课堂讨论积极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

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让他们公开的叙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形式提高了学生对石油地质问题的表述和思考能力。总结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是一劳永逸和立即见效的。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取得石油地质专业教学的圆满

地质学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地质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主要研究与地质体有关的工程问题,是在利用地球的自然环境、物质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人类活动中,涉及地质体的评价、处理、改造和控制的科学技术。19世纪中期,国外地质工作者开始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逐步形成工程地质学科体系。1949年之前,我国没有独立的地质工程学科,地质工程学科被包含在土木工程领域内。1952年,国家先成立长春地质学院和北京地质学院,又成立武汉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等,后来,冶金部、铁道部、水利部等所属高校视各校实际状况开设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本科专业。国家教委在1993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含“勘察工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10多个工科类地质及相关专业。1998年,开始实行新专业目录,这次改革把“勘查技术与工程(080104)”和“资源勘查工程(080105)”两专业合并成“地质工程(080106)”,新的地质工程专业包含1998年专业调整前地质类所有的地质类工科专业。2004年9月,“教育部地矿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武汉召开,建议增设“地质工程”专业,保留“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并新增“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近年来,我国有28所高校开设了地质工程专业,28所高校以前隶属不同行业部委,与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都有所不同,根据各个学校长期办学的积累和特色,形成了特定的专业内涵和定位。学校需求侧重面各不相同,因此,各校的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差异也较大。江西理工大学位于享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美誉的赣州,其前身江西冶金学院成立于1958年,当时设有采矿与地质系;1977年增设矿山地质专业,地质工程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确立复合型地质工程本科的办学方向;2014年,地质工程已有3届毕业生,由于办学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毕业生以专业适用性高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受用人单位欢迎。专业连续3年,就业率为100%,考研升学率达34.3%。

二、地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一)社会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地质工程专业可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多领域。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好,就业门路宽。从2004年开始,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等工作日渐重要,为地质工程毕业生创造了很好的就业环境。据调查,从2004年至2014年,国内各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学生供应量与市场需求量之间的比例一般在1∶5到1∶6之间,有的甚至达到1∶1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工程钻探、基础工程施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对地质工程人才的需求量也较大。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减少,矿山企业对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随之减少。而近年,各校地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用人单位人员饱和,对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与前几年相比,2014年10月学校大型招聘会招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单位及需求量减少,不及前几年岗位数的三分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今后社会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将由技术型需求转向素质型需求,计划经济体制下“专才”模式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

(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复合型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良好的文化修养、较强的发展后劲和多种能力,主要体现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思维三个方面的复合。地质工程复合人才不仅要掌握地质学科专业知识,还需精通工程理论和设计知识;不但要逻辑思维能力强,还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懂施工、会管理、能经营。

三、江西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为保证地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断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形成学校独有特色。

(一)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作为学科专业建设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奠基性、导向性的重要作用。地质工程专业积极构造自己的课程体系,课程在模块设置上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任选课和集中实践环节。通识课程设置包括“体育”“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与法律”“英语”等,重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科基础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普通地质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等;专业任选课包括“工程钻探”“地质灾害防治”“地球物理勘探”“岩土锚固与支挡工程”等;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比例还不是很高,特别是工科专业。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根据地质工程专业需要,与相关企业、工程单位共同制定了双向培养计划。每年选派教师到工程单位进行工程训练,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同时,学校也从工程单位引进有多年工程经验的高素质人才,稳定和壮大教师队伍。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育

实践教学对本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实践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安排了普通地质学认识学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11门必修课程和专业任选课,安排210学时实验,3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江西理工大学作为江西赣州的一所本科院校,有得天独厚的实践教学条件,学校所在的赣州市有众多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施工企业及大量矿山企业。通过与这些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等方式,为复合型地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完备的实践教学平台。另外,学校每年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做学术报告以拓宽学生知识面,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地质学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矿山;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教学改革

0引言

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地质学与采矿学紧密结合的边缘学科。运用地质学的视角和理论,其研究旨在调查矿山或矿井地区内详尽工程地质条件,并予以科学分析,对于有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这些潜在问题对于建构筑物和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做出预测和评估,针对这些不良地质现象提出相应措施,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地质科学依据,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规划的合理以及建构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学习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岩体、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不良地质条件对矿山工程的危害;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顺利阅读地质勘探报告;了解利用不同的地质条件又好又快的完成工程。

1教学内容

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熟悉工程建设流程的前提之下,从地质学的角度了解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一些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并通过生动的举例,图示等方式认识到这些现象对于工程设计施工,乃至工程项目日后的运行和维护存在的危害和影响;准确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地质问题或现象选择正确的应对处理方式,利用所学矿山工程与水文地质知识指导具体工程设计和施工,并掌握一定的实践内容,如地质勘查的流程,要求与方式等;熟练掌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相关图表)的阅读,并能合理利用勘察资料进行工程设计,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矿物、岩体的认识;掌握地质年代表、地质构造的主要内容与地质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边坡知识,以及滑坡的原理以及治理;了解关于地下水的基础知识,认识地下水的分类和各种性质,针对矿井充水及其治理进行重点学习。复习加深对于地质图件的认识和应用,并学习水文地质相关图件,使学生熟练使用工程地质资料,根据资料进行或改变工程设计。不仅要注重工程地质知识学习的全面,同时要突出重点,构成完善而专业的知识体系,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本科生教学的核心内容。

2教学现状

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为矿业类学科的基础学科,在极其受到重视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教学方面的问题。(1)教材资源落后。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学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基础地质学教学,另一部分为煤矿地质教学。基础地质教学与煤矿地质教学所占比重应当适应于教学规划。例如,已经学过地质学以及相关课程学生,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煤矿地质学部分。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进度进行了解,灵活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进度和侧重点。另外,教材本身更新的速度远远无法做到和科研以及工程实际应用同步,导致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学科本身的发展。(2)教学人员匮乏。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学工作因为其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又因为其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有极高的科学素养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分布不均,所以授课效果也千差万别。(3)物资力量不足。矿山地质与水文地质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课程。相应的学习过程中会有诸如矿物,岩石的辨认的课程。但现时的教育过程中,实验室的建设和理论教学进度严重不符,除了示范和实验设备的短缺之外,矿物,岩体标本种类的限制也可能给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4)不注重实践教学。矿山地质工程与水文地质的因为其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在教学中加入多课时的实践教学。但是在现时的教学中,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联系起来,甚至导致对于理论的理解出现偏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大问题在于可选的实践教学地点不足。(5)数学建模困难。在制作地质勘探报告这一环节时,数据选择模糊不清,可选参量不统一,对于同一对象的建模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模型,以至于地质勘探报告图表部分千差万别,甚至有错误的地方。

3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为工程项目的基础学科也在不断的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展——信息化,快餐化的方向。为了向社会输出更多的工程技术人才,作为高校应该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所以教学改革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着力于加强教学投资。工程地质教学应着眼提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应该加大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全面掌握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最新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理论成果以及经典地质学知识,加强教师与地质一线工作者的联系,切勿“本本主义”。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酌情考虑增加或者删减一些教学内容,如学生已经学习地质学,教师可以适当将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部分中普通地质学的部分给予适当的删减。应加大对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室内实验室的建设急待推进,应根据学科本身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购进和更新成系统的矿物,岩石标本,建设先进的教学模型,并兼顾教学和科研用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如工程地质仪,岩石声波仪与探地雷达等先进设备。在加强巩固室内实验室建设同时,积极寻找具有代表性,全面性的室外实践地点,扩充实践地点选择。(2)应着眼于教育方式改革,教育方式改革的关键内容则是认识到大学生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务并不是让学生去进行机械式的记忆和练习,掌握特定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通过教授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做出创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开放式互动教学,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从实践出发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总是提不起兴趣,一方面因为理论知识的枯燥,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诸如“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下足功夫。激发学生兴趣,从兴趣出发,变“填鸭式”教学为兴趣教学。(3)应更充分利用科技新成果。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教学也应该跟随时代的进步而变得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信息量的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弥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验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创新成果,并且在参与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可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创新实验观。从学生从大学本科时期就有意识的加以启发,尝试接触,提出甚至制作一些科技创新项目,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综合性。(4)应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普通的教学模式下,在进行工程地质教学前会有岩石力学,高等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但是这些基础学科都是当作公共课进行学习。所以在进行工程地质课程学习时,学生很难联系这些基础学科,在建模过程中无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并且因为基础知识的缺失,在选择参量时会及其模糊,对与同一对象的建立,会有不同的数学模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安排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相关的力学与数学的“学前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欠缺,更加要求老师有更高的素质,积极的备课。主动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习过的基础学科,构建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中更游刃有余,提升基础学科掌握的同时更好的学习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这门课程。(5)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教育只教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面对问题,研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自身的进步和先进性。应该积极开展与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相关的活动,如岩石的辨认,工程地质模型建设,进行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对于地质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拓展思维,鼓励学生自主获得知识,通过自学来掌握所学知识,和拓展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相关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4结语

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排斥与否定,应然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应该是对矛盾的多样化冲突的扬弃、和谐、改革的实践,将克服一切偏颇、片面、极端、失和的状态,最终走向和谐的境界。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为一门工程基础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完善,使课程更加具有现代气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形成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科良好的学术气氛,为国家现代化事业输送更多兼理论与创新性于一身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绍祥.矿山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1-2.

[2]顾婉仪,黄永清,等.光纤通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刘勇健.工程地质学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4:25-27.

地质学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质勘探;矿产;勘探技术;找矿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其矿产的出量以及类型都存在差别,而想要保证矿产资源能够被有效的开采,就必须要确定每一地区矿产资源的含量,同时还要确定这一地区矿产资源的种类,这是提高开采效率以及开采效果的基础性保证。针对这一问题,将地质勘探技术应用到具体找矿过程中十分必要,这能够使一个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含量、所处位置以及类型均能够被确定,因此对于地质学领域以及社会与矿产有关的行业的发展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1地质勘探概述

所谓的地质勘探工作主要指的便是通过对一系列技术的应用,去对一个地区有关地质方面的一系列内容进行勘察与探测的工作,其勘探的内容具体包括岩石以及水文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对上述内容的勘察能够有效的提高找矿工作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找矿的效率,因此,在地质学领域,地质勘探技术一直被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2对成矿理论的分析

成矿理论是找矿工作的开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因此,想要做好找矿工作,同时想要将相应的相应的勘探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具体勘探过程中,就必须要对其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2.1对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分析

矿床成矿理论能够在寻找矿藏的过程中有效的帮助地质勘探人员。矿床成矿的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同地质成矿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矿种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形成,具有成矿联系的不同类型的矿床之间自然组合。按照组成层次的不同,可以将矿床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成矿系列类型、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组合等几个序次。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采用成矿系列理论,能够对地质找矿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2对深部流体作用成矿理论的分析

受近几十年来地壳流体研究的影响,深部流体作用的成矿理论主要是指地壳流体运动对矿藏形成的作用。通过对地壳的研究可以得知,地壳内部存在着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的形成地区就多在地壳流体活动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的地方,地质勘探已经证明,地壳流体运动同许多稀有金属,如Au、Cu、Sn等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也为地质勘探人员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找矿的影响因素

找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理论指导的缺乏、相应标准的欠缺以及人才支持的不足均是导致找矿效果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因素。想要使上述因素能够被排除,使找矿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要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1理论指导缺乏

虽然我国已经成功开采了一些深部矿藏,但是对于找寻深部矿藏的技术理论并没有明显的进步。针对找寻的主要依据始终没有系统的方法,一些人认为应该以找到为目标,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直接判断矿藏位置,再进行开采,可以降低总体投入。还有一些人认为开采矿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尤其是深层矿藏的开采,其开采难度及资金投入都比较大,不应该盲目开采,应该先进行总体评估,将投入与产出进行有效对比,当产出大于投入再考虑进一步开发问题。这两种意见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从而导致深部开采矿藏的指导思想不一致。

3.2相应标准欠缺

我国矿藏的开采一直以浅矿为主,对位于地壳较深矿藏的相关特点知道的不多,找寻地壳深层矿藏的技术并不发达。我们的找矿技术还停留在浅矿的技术层面当中,一直较为广泛应用在找矿当中的钓勘查技术对深层矿藏的寻找作用不大,技术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找寻深层矿藏的效率。

3.3人才支持不足

人是进行矿藏寻找的主体,先进的矿藏寻找技术也是通过人才能具体应用的。所以优秀的地质勘探工作人员也是制约矿藏寻找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匮乏,地质勘探工作的性质决定从事地质勘探的人员必然要时常面对风餐露宿的野外环境,这使很多人不会选择这份工作,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排除对这类知识的学习,先进的矿藏勘探技术的学习人数减少,使实际工作中先进知识的运用机会减少。另外,我国对从事矿藏地质勘探工作的人员待遇的重视程度不高,也使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不会选择这项相对艰苦的工作。矿藏地质勘探事业没有新鲜血液的及时补充,导致一些新的知识经验不能及时应用到矿藏寻找当中,使找矿的水平不能得到提高。

4地质勘探技术的实际应用

4.1综合技术

地形地貌对地质勘探找矿有一定的影响,我国领土面积较大,地理环境复杂,在寻找矿藏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增加矿藏寻找难度,运用单一的技术手段很难应付,所以需要各种技术的综合熟练运用。面对不同的环境因地制宜地运用各种方法,才能提高找矿效率。很多可能拥有矿藏的位置都比较偏僻,周围环境较差,这时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如物化探技术与“3S”技术相综合,从而加快找寻速度,确定矿藏位置。

4.2现代化技术

矿床有其生成的规律,且常通过地质构造、岩石颜色、类型等反映出来,为此应深入了解岩石的物理特性,掌握其成矿规律,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应积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所测量的数据加以处理,并将结果制作成表格,供研究人员参考用。实现地质勘探的现代化,除了能够更快、更准地找矿,还可以积累经验,提高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能力。只有地质勘探技术得到良好的保障,才能促进找矿工作。

4.3找矿创新

要加大研究力度,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加快全国地质工作的统一规划,出台相关法律,合理安排商业地质勘察及公益性质的勘察,并正确引导找矿布局和结构调整,防止出现过于分散的情况,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针对矿种、矿床较多的现状,应有重点地进行寻找开发,对矿产勘察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控。

结束语

在地质学领域,找矿工作属于一项关系着社会各领域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想要使找矿效果能够得到提高,必须要应用到地质勘探技术,而这一极速的应用并不是非常简单的,是需要应用相应设备,按照相应的流程来进行的。需要注意的是,找矿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便是有效的应用地质勘探技术,这必须要得到重视,同时,有关人员也必须讲其真正的应用到地质学领域的找矿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刘敏.浅谈在地质找矿中地质勘探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226.

[2]赵向前,张东阳.试析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4):174.

地质学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矿物岩石学;学习成果;教学改革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得到人们的重视与认可,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被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完全采纳[1]。OBE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OBE教育理念强调四个教育本质方面的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利用OBE的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中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我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矿物岩石学课程为例,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研究,对课程教学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期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一、课程内涵与建设现状

矿物岩石学课程是高等院校为非地质学的地学专业(如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地质工程专业等)大学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较系统地介绍了矿物岩石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结晶学基础、矿物的性质、主要造岩矿物各论和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类命名、观察鉴定等。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已经掌握基础地质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晶体、矿物和岩石的基本知识,理解晶体、矿物与岩石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使用最常规和简便的小三件工具(小刀、放大镜和锤子)对矿物和岩石进行正确的观察、鉴定和描述,培养学生根据矿物和岩石特征分析相关地质信息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和野外工作奠定基础。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调整,专业课学时缩减已成为普遍现象。我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矿物岩石学课程总学时为32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个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相对于本门课程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庞杂、实践性超强的特点,这些学时少之又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果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1]。近两年,课程团队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虽然做过一些调整,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不高,认为知识过于理论抽象,很难与生产实践结合。

(2)实验课程学生的融入感不强,教师带领学生简单回顾完实验课涉及的理论知识、阐明实验目的及要求、示例讲解完手标本的鉴定之后,除了少数学生遇到问题时会向教师提问外,多数学生都是程序化地进入实验,撰写实验报告,但实验结果或是鉴定结果有误,或是存在照抄实验指导书、同学之间互抄的现象,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3)期末考试答题得分不高,按照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及实验)占30%的权重来计算总成绩,有不少学生达不到及格线,主要是考试卷面分太低,学生给的反馈意见则是概念抽象、内容太多、记不清或记不住。

二、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调整与优化

OBE教育理念强调,四个教育本质方面的问题要落实在课程教学上,涉及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方式途径及教学效果。针对上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的教育理念,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从思想上认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在矿物岩石学课程讲授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传播在矿物岩石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地质学家的励志故事、与矿物和岩石相关的伟大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的选址)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如岩溶地区寻找水源)重要举措等,强调该课程学习在个人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点燃他们学习该课程的热情,陶冶学生的地学文化情操,使其立志为学好“矿物岩石学”等专业基础课而努力,坚定为祖国地质事业作贡献的决心与信心,为社会主义地质事业培养接班人[2]。

(二)结合专业特点,科学取舍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

在专业课学时不断压缩的背景下,结合专业需求科学取舍教学内容势在必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系统掌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与地下水有密切联系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学科交叉知识,具备解决水文地质及其相关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地勘、水利、交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从事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监测、评价、治理和管理等工作。前面在课程介绍中已经提及矿物岩石学涉及的三大板块———结晶学、矿物学和岩石学,对于从事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最多的是岩石。岩石是水系的载体,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对象,主要的研究范围为岩石的物性,包括岩石的溶解度、储水性、透水性以及密度、强度、弹性和韧性等力学性质。岩石的物性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综合考虑则取决于岩石的类型。可见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以掌握矿物学和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及对矿物和岩石的鉴定技能为主,且岩石学部分为重中之重。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里掌握到课程核心内容,结合其专业特色,可以在授课内容上做以下调整。

1.大幅度删减比较抽象的结晶学部分内容,只重点介绍晶体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晶体的对称分类、晶体的形态及结晶习性等矿物学部分必备知识,了解晶体的定向和晶面符号等,其他如晶体生长理论、单形和聚形的推导等知识不做讲解,可以推荐参考资料,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自学[3]。

2.矿物学部分关于矿物的物理性质章节在基础地质学中已做了详细讲解,所以在本门课程中简单回顾即可。矿物学部分重点介绍矿物的化学分类及各大类矿物的基本特征,详细介绍每一大类矿物中常见矿物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成因产状及工业用途等,为进一步学习岩石学打下理论基础。3.岩石学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考虑专业需求,把重点放在岩类学上,即主要介绍三大类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及分类命名等,并结合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岩石的肉眼鉴定和描述方法。岩理学(着重探索岩石成因演化)部分不特设课时,必要时会在岩类学的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解。

(三)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采用理实一体化,强化实践教学

“矿物岩石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在理解矿物及岩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正确观察、鉴定和描述矿物岩石。所以,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应该“定格”于特色、“定向”于实践。按照目前的教学计划,该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实验教学设置6个课时,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各安排一次实验教学。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大量增设实验课时,理论教学则很难完成。要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适当增加实验学时,把三大岩类各论部分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验课中讲解,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授课。如岩浆岩各论部分,主要介绍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颜色、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代表性侵入岩和喷出岩、分类命名和分布产状等。如果把这些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室里门类齐全的岩石标本相融合,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与理论紧密衔接,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节约了实验课前理论知识的概述时间。此外,实验教学都是小班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授课,不但能达到深化理论学习、加强实践训练的目的,还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学习成果产出最大化。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程的实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

OBE教学理念强调的是产出导向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过于死板,要尽量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讲授法外,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理论教学经常将实际工程问题进行简化或者理想化,使得系统问题单一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法将通过收集与本课程相关的实际工程案例,从多角度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因果关系,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坚定学生“学有所用”的专业思想,提升专业自信,实现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4]。

(2)现场教学法。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学到的知识是基于教师对幻灯片里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实验室不同岩石标本的讲解,往往强调的是微观尺度的认识,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矿物岩石学课程来说,这种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学生能获取的知识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把学生带到课堂之外,比如校园周边或者是桂林周边有岩石露头发育较好的地方现场观察,培养学生对岩石宏观现象的感性认识,如岩石的新鲜面和风化面、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变质岩中定向构造等,更能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实现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

(3)互动式教学。对于某些知识点,教师可以事先布置作业,指引学生线上线下收集相关资料,课堂分组讨论发言,并就学生发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点评和讲解。这一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的转变。

(五)改善考核方式,强调过程考核和实践技能的考核

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基于学生的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矿物岩石学课程来说,这种重理论、轻操作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悖OBE的教育理念。因此,改进考核方式势在必行,尤其是要加强过程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可以采用下列考核办法。

1.平时考核成绩(20%)。为了保证学生参与正常的教学活动,检查学生对上一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学习情况,平时考核设置了出勤、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三个环节,各占比5%、5%和10%,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的过程学习提供有效监督和保障。

2.实践考核成绩(40%)。实践部分包括实验报告(20%)及标本鉴定考试(20%)。实验报告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听课效果、观察手标本的步骤方法、实验报告编写的规范程度及独立完成情况等。实验报告的编写是基于验证性实验,即在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讲解主要实验内容及步骤之后,学生对已知岩性的岩石进行肉眼观察和描述。这一过程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观察描述岩石和矿物的方法、步骤,是对实验规范性的考核。标本鉴定考试是对未知岩性的岩石标本进行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这一考查环节,为学生准备三套未知岩性的标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各一套),每套标本5~6件,对每一件样品进行编号,如岩浆岩套系里编号为1-1~1-6,沉积岩套系为2-1~2-6,变质岩套系为3-1~3-6。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从三个套系中随机各抽取一件(共三件)样品进行现场观察、描述和命名。这是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实验准确性的考核。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部分野外工作则需要辨认岩石,如果无法准确鉴定,势必会影响其对工程地质属性的判断,耽误工作。在实践考核中增加鉴定未知岩石标本这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今后工作奠定扎实的地质基础。

3.期末考试成绩(40%)。以名词解释、选择、填空、判断、简答和识图综合等形式形成试卷,内容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大纲,保证内容覆盖面的同时,亦要突出重点和难点,难易程度适中,有效考核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结语

OBE理念强调教育评价基于学习产出,着眼于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是否明确、设定的目标要求是否能够达成。其注重学生学得怎么样,并以此来保证学生都能获得步入行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OBE理念强调教育的灵活性,教学理念不拘泥于特定的指导方法,教师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矿物岩石学课程作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将OBE教育理念有效融入课程教学改革,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科学取舍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实验课时,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善考核方式。相信这种改革模式能够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刘瑞斌,穆满根,荆丽波.应用型本科高校地质类专业“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9,37(2):122-126.

[3]谢辉,石红才.学时压缩背景下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