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名著读后感

英语名著读后感

英语名著读后感

英语名著读后感范文第1篇

Little Women

Before I read this book, I had watched a cartoon movie made by Japan. So I have a strong interest on it.

It all begins in the dead of winter; The Christmas Season. The coldest one of all, were the war has made fuel for heating very scarce. While her husband is off at war, Marmee is left alone to raise their four daughters: Jo, Meg, Beth, and Amy.

On Christmas Eve, Marmee has just arrived home from passing out food to the less fortunate with a letter from her husband, the girls' father. The all gather together around the fire to read the letter. Afterwards, the girls are teary eyed. Marmee kisses them and they are off to bed.

Jo is longing to become a writer. So, every night she stays up late writing the script for soap operas. As morning comes she is the last one awake. The table is set, and food prepared for their Christmas feast.

As dusk falls, the girls are all up in the attic acting out Jo's play, which she reads from the local (fake) newspaper. As they are performing, their rich, next-door neighbors grandson watches from the window.

The 2 oldest girls: Jo and Meg, get ready to attend the Christmas Ball. While Jo is curling Meg's hair, there is a strange smell to the air. Amy screams, Megs hair is being singed. They continue digging through the old clothes bin for a pair of white gloves.

One of the prominent themes in Little Women is the coming of age or maturation of the girl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novel we see them grow in many ways -- physically, intellectually, and especially emotionally. One question which readers must ask themselves is whether the views the characters have on the coming of age process are shared by Alcott. If they aren't, what are Alcott's views and how do they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women in her story?

It is interesting to examine the last half of Chapter 20, "Confidential." Jo addresses the maturation issue as she speaks with Marmee of the situation between Meg and Mr. Brooke. The possible love between these two represent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aspects in coming of age for a teenage girl. Jo treats this natural process as if it were some sort of disease, however. Jo cannot understand why Meg would want to stop behaving "like a sensible creature" (p.202), and refers to love as "such nonsense."

【参考译文】

小妇人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看了一部由日本制作的卡通片。所以我对它有浓厚的兴趣。

这一切都始于严冬,圣诞季节。最冷的一个,是战争使燃料取暖非常稀缺。而她的丈夫在战争之后,Marmee独自抚养四个女儿:Jo,Meg,Beth,艾米。

在圣诞前夜,妈妈刚到家,从中传递出的食物不那么幸运的人和她丈夫的一封信,女孩的父亲。众人围坐在炉火旁念信。后来,女孩流泪的眼睛。妈妈的吻和他们上床。

Jo渴望成为一名作家。所以,每天晚上她熬夜写剧本的肥皂剧。清晨来临,她是最后一个醒来的人。餐桌上摆满了食物,准备了他们的圣诞大餐。

夜幕降临时,女孩们都站在阁楼上表演Jo的戏剧,她从当地(假)报纸上读到。正当他们表演时,他们有钱,隔壁邻居孙子从窗口看。

2个最老的女孩:Jo和Meg,准备参加圣诞舞会。当Jo卷曲Meg的头发时,空气中有一种奇怪的气味。艾米的尖叫声,兆头发被烧焦。他们继续为一副白手套穿旧衣服箱。

英语名著读后感范文第2篇

高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便是英语文学名著的教学,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得以体现,同时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很好彰显。然而很大一部分的高中生对文学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并不够,同时由于阅读材料的来源也相对较为狭隘,使得学生自主阅读文学名著的积极性变得每况日下,与此同时,很多文学名著的教学仍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因此,本文旨在推广文学名著的教学,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提出文学名著教学效用的方法及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1.高中生英语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人们获得信息,汲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通过阅读这一手段。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培养语感,体会语境,更能有助于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增加阅读实践,是实现阅读能力飞跃的有效方法。新课标中强调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要把英语课程学习提高到拓展视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鉴于此,名著类阅读在英语阅读中所体现的地位就毋庸置疑了。董亚芬在"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一文中引用了诸多专家之言,强调了英语教学应该坚持重视阅读的原则。她认为"广泛阅读及多读原著是学好外语不可缺少的条件"。从教师角度而言,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用的时间是最多的,然而,与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不同的是,阅读教学往往收效甚微,而名著教学更是如此。因此使得教师和学生一样,对阅读教学越来越缺乏兴趣和信心。

2.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高考升学率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得学生们越来越热衷于做习题,而普遍忽视了阅读本身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英语课本以外的阅读,,即使学生抽出时间去读,往往更关注现代流行文学, 而对经典的英语小说则很少涉及。除了学生对名著类小说本身缺乏兴趣之外, 他们普遍觉得长时间的阅读未必能换来成绩的提高,没有办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与此同时, 部分教师也未把英语小说阅读放在教学的重点, 同样也认为时间和精力的投资与收获不成正比。

究竟是何原因使得英文的名著阅读走进了这样的困境?根据笔者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进行的问卷调查,可将原因大致归于以下几个:

2.1 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报刊、杂志、流行文学等更为青睐。在我的问卷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对阅读趣味性的课外读物最为感兴趣,与之相较,爱好经典文学作品的人数则不足5%。 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她们一般以"有趣"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导致所选材料品味与文化素养并不高。而轻松愉快的读物恰好符合了他们热衷时尚,追求个性的年轻特点。

2.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获悉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 而网络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丰富、展现方式浅显易懂而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力, 也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如此快节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改变传统的阅读习惯,互联网渐渐的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纸质文学书籍的阅读兴趣,从而降低了他们购书与读书的欲望。与纸质书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信息化载体对于传统阅读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2.3 学生词汇量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名著阅读的效果。英语名著中会出现一些较为生僻的单词和结构较复杂的长句。学生的词汇量相对贫乏,而且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等阅读策略的掌握还不够好, 这无疑就增加了学生阅读理解的困难。但是,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词汇量要求始终限制在高考词汇手册的范围内。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部分教师误以为似乎只有精读,只有把词汇和语法讲透、练够,才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3.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

3.1 让学生为阅读做好充足准备。在学生的阅读发展过程中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的语言知识储备水平,学生们应该在阅读英语文学名著前积极储备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从而使这些知识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而在词汇、语法、文化三种知识中,词汇对阅读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因此,让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主动积累词汇,为阅读进行"物质"储备。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去克服困难、优化方法、科学安排时间、并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督,从而使学生更有效的做好阅读前的准备。

3.2 从缩略版等简易的名著开始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美国教学法专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指出:"学生吸收外语有一个前提,即语言材料只能稍稍高于他们的语言理解水平。如果难度太大,就会劳而无功。"作为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精简的,并且词汇、句式与教学任务相符合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篇章理解,重难点句型等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以精读的方式,确保学生将名著的最精华、最关键的部分理解好,近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理解这些段落的技巧及方法。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 ,教师也可以适当改编,使之更适合学生水平,但是改编后的文章要尽可能地保持语言的地道与原汁原味。

3.3 让学生欣赏英文原声电影,在兴趣的带动下,完成名著阅读。当纸质的书本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高中生的要求的情况下,原声电影的观看无疑会让学生增加兴趣。电影与文学本身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也被改编成了电影。这无疑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以及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电影中各种场景展现直观,可以使学生更直接的了解人物性格,内心活动,写作背景,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甚至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名著的印象,更能让名著的文化内涵得以体现。

3.4 让学生进行名著课本剧表演,在口语表达的同时,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可以让学生做到流利朗读故事片段近而进行分角色朗读,再接下来渐渐过渡到复述能力的训练。当学生具备良好的复述能力时,便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在改编台词,背诵台词,直至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口语的表达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通过以上这些有力度的措施, 让学生在欣赏名著魅力的同时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并且,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成果,并及时对不合适的教学方式加以改正。

英语名著读后感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以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托,探讨了David Hawkes和John Minford 所译The Story of the Stone (以下称霍译本)中仆人名字的英译。研究表明:霍译本对曹雪芹、高鹗所著《红楼梦》中仆人名字英译大部分实现了功能对等,小部分没有实现功能对等。

【关键词】《红楼梦》 仆人 名字英译 功能对等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名著之一,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文化的一个途径。然而,由于小说中人物名字的字面及隐藏含义给外国读者的理解造成了很大困难,有必要对该小说中的名字翻译进行研究。

霍译本是翻译界公认的《红楼梦》杰出作品;学者们从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等角度研究了其名字翻译。本文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综述、探究了原著中人名的特征、分析了霍译本中仆人名字英译的功能对等、不对等的现象并给出一些可能的更正办法。

二、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有两个层次的定义(Nida,2001:87):译入语读者应该可以“comprehend it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it in esse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original readers did.”该理论强调读者反应,若源语言读者与译入语读者对篇章的理解与欣赏程度基本一致, 译文可被认为达到了功能对等。因此评估译文是否达到功能对等可通过比较“the response of the target-language readers with that of the source-language readers”(马会娟, 2003:102)。

读者反应类似于市场调查:评估产品时应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顾客对该产品的反应上,而非产品本身(Nida & Taber,1969)。“isomorphs”(同型体)这一概念可帮助对功能对等进行讨论与识别。如,翻译“雨后春笋”时,“growing like bamboo shoots”和“growing like mushrooms”(Nida,2001:89-90)都可以。但后者可能在功能上更加Φ龋因为在传统的英语国家竹子并不常见,那里的读者可能并不能像中国读者那样能理解并欣赏“growing like bamboo shoots”的景象。因此,“mushrooms”是“春笋”的一个更好的同形体。

功能对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小说翻译,以使目标语读者能跟源语言读者一样阅读并欣赏小说。如引言所述,名字在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与欣赏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用该理论来分析其名字英译是合理的。若名字的英译未实现功能对等,目标语读者就无法理清谁是谁,更不可能与中文读者一样陶醉于故事。

三、《红楼梦》人名特征

为分析仆人名字的英译,有必要研究原著中的人名特征。原著中仆人名字主要有暗示及系统对称性两大特征。

暗示是指读者从名字中可了解到人物的性格命运,感受到作者对人物的喜恶。曹雪芹通过仆人名字来揭示其主人的性格,因为在古代中国,仆人的名字通常是由其主人起的。如“平儿”、“丰儿”和“旺儿”是王熙凤女仆的名字,从中读者可以感受到王熙凤作为管家对于家族繁荣的希望。

系统对称性是指若人物来自同一群体,其名字也可能来源于同一系统、带同一汉字、汉字字数一致或结构对称。如贾家四姐妹的女仆的名字:带两个汉字的名字“抱琴”、“司棋”、“侍书”和“入画”都是同样的“动词+名词”结构,都体现了古代中国贵族的高雅品味。

四、仆人名字英译中的功能对等

霍译本中大多数仆人名字的英译能使英文读者像中文读者一样理解并欣赏曹雪芹的命名意图。

如“袭人”一名源于诗词“花气袭人”(曹雪芹、高鹗,2004: 24),在霍译本中是“Aroma”(Hawkes & Minford, 1973),意为花香。虽然“动词+名词”结构的名字“袭人”在形式上与单一名词构成的“Aroma”并不对等,但是后者可说是前者的同形体:英语读者像中文读者一样能欣赏名字中芳香扑鼻的美感。

如“鸳鸯”被译为“Faithful”(Hawkes & Minford, 1973)也是一个功能对等的例子:鸳鸯这一意象让中国人联想到“忠诚”而“faithful”就是“忠诚”的同形体;从鸳鸯发誓终身不嫁而伺候贾母的事情中可看出,忠诚也是鸳鸯的一个重要品质。当读到“鸳鸯”这个名字时,中文读者会联想到鸳鸯的忠诚;而英语读者甚至不用知道 “鸳鸯”是“一种忠诚的水鸟”也能有基本一致的反应。

五、仆人名字英译中的功能不对等

如前文所述,王熙凤对于家业兴旺的期许体现在其女仆们的名字“平儿”“丰儿”和“旺儿”里。中文读者可推测出“平儿”的“平”取义于王熙凤所期盼的“平安”。但为了强调平儿作为王熙凤的女仆所必备的耐心品质, “平儿”被译成“Patience”(Hawkes & Minford, 1973),这样英语读者就无法感受到原著里“平儿”一名所表达的“平安”之义,他们与中国读者对此名字的感受就大不相同。从功能对等角度或许“Safety”才是“平儿”一名的更好的同型体。

“抱琴”、“司棋”、“侍书”和“入画”被译为“Lutany”、“Chess”、“Scribe”及“Picture”(Hawkes & Minford, 1973)。中国文化里“琴棋书画”即“古琴”、“围棋”、“书法”和“绘画”是古代贵族高雅品味的体现。中国传统的乐器“古琴”及游戏“围棋”分别被译作西方乐器“Lutany”及游戏“Chess”。从功能对等角度“Lutany”和“Chess”并非“古琴”和“围棋”的很好的同型体,因为前两者在欧洲文化里并非高雅品味的象征。当中文读者读到抱琴与司棋的名字时就会想到其主人元春及迎春是品位高雅的淑女;而当英语读者读到“Lutany”及“Chess”时就不会有一样的感受。“侍书”与“Scribe”从功能对等角度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同型体:“书”指中国传统“书法”而“scribe”意为“文书”。中文读者能从“侍书”一名中感受到其主人探春是一名擅长书法的淑女,而英语读者看到“Scribe”这样的名字或许会有探春为何会与抄书匠有联系的困惑。考虑到读者反应,“Calligraphy”或许是 “侍书”的更好译名。

英语名著读后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 名著阅读 有效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37

阅读经典、有涵养的文学作品是永远需要的,一个人的成长不应该离开优秀文学作品的熏染。读书,读好书可以使得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也可以使人文价值不嗟奶嵘,塑造一个人的品质和人格。小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阶段,这个阶段急需一些优秀作品的陪伴,他们可以从有些作品中学得一些优秀的思想和精神,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极其重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一部分经典名著的选读,教学效果显示,恰当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们阅读名著的兴趣。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一、小学生们阅读名著的现状

名著大部分都是难懂、成人化内容比较多,引用的案例或者故事老套并且很多名著中描写的内容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因此,导致很多学生们不爱读名著,没有养成读名著的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书目种类多样化的需求,很多学生们的阅读喜好更倾向于那些漫画多、趣味性强的书籍,这对于学生们良好世界观的形成很不利。小学生们大都处在6到12岁之间,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自控力比较差,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引导会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学校和家长们也宣传过经典名著的阅读,但是重视度不高以及宣传方法的不科学,导致小学生们阅读名著的效果比较差。试想,如果小学生们在正确方式的引导下,能够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那么学生们必然会从优秀作品中感悟到作品的精华。即使读不懂,也能使得自己的心灵受到熏陶和升华,这对于小学生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良好的作用。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阅读问题,学校和家长们应该高度重视,积极主动的采取一些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得小学生们逐渐喜欢上名著,并能够从中学得一些优秀思想和精华。

二、引导小学生们进行名著阅读的意义

首先,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作品中的英雄主义精神。通过阅读四大名著,我们不难发现名著中展现了很多位英雄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的108位好汉,各个英雄好汉都有自己的英勇事迹,都体现了为国为民和惩奸除恶的大义精神。正确的引导学生们阅读名著,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英雄主义,一种正气感,对于他们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受年龄限制,或许他们读不懂里面的精妙之处,但是教师们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浅显层面的理解,日后可以再次读这些经典。

其次,可以学习一些特色的语言。很多名著中都彰显着不一样的特色语言,有的含蓄典雅,有的诙谐风趣,还有语言简练、准确,这些都是值得学生们学习的。小学生们刚刚进入学习的初级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养成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引导小学生们进行有效的阅读名著,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还可以通过阅读名著让学生们学得一些特色语言,更好地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

最后,有利于提升语文写作能力。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们就开始接触作文写作。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作文写作是极其重要的,所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的,写作能力的提升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课外读物的阅读。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们写作的能力,从名著中学得一些写作语言、写作思路等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引导小学生们进行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小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重要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名著的内容都是比较成人化的,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比较差,因此,要想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就得要采用合适、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掺杂一些简单的故事来引导,这样学生们在较好的理解了寓言故事后就可以不断的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对于一些难一点的名著,教师们在做了简单的引导和讲解后,可以让学生们自己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见解,可能他们的见解不是那么准确以及明了,但是这种积极思考的态度,是值得提倡和鼓舞的。学生们发表完自己的见解后,教师们也要顺势的进行补充,并讲授为什么会这样解答。同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多媒体中的动画以及音频都是宣传阅读名著的重要方式,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时的耐心以及思考能力

名著中很多的故事都是寓意深刻的,大部分读一遍是很难完全读透的,这就需要阅读者们有一颗耐心。不管是国内的名著还是国外的寓言故事,都需要阅读者们静下心来,慢慢体会文章中的一些写作语言、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背后的寓意。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文章,耐心的一遍遍的阅读,发现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惊喜。小学生们更应该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培养自己阅读的耐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到名著中的一些精华。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泛泛而读,要认真思考,认真揣摩文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关键词,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也能不断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除了培养学生们阅读名著的耐心以及阅读的兴趣外,还应该注重名著阅读活动的定期开展。阅读的氛围对于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也是极具重要的,小学生们很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外在阅读环境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因此,学校也应该提高阅读名著的重视力度,采用多种有趣的宣传方式,开展阅读名著的各种活动,必然会掀起学生们的阅读潮流。小学生们也乐于参加有趣的外在活动,可以在活动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英语名著读后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经典阅读 英语专业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阶段研究成果(201310324032Y)

一、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分析

文学经典是人类智慧和各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缩影,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的热情逐渐褪去。通过对我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英文经典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处理,对英语专业学生英文经典阅读的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根据236名在校大三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有21.19%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读过英文经典著作。这说明英语文学经典阅读作为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对我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正逐渐失去吸引力,但事实上,在探索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道路上,英语文学原著经典阅读依然散发着不老的生机和活力,[1]而不应被遗弃。选择在校期间粗略读过一本以上文学经典著作的学生占59.75%,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这样一组数据,学生中有63.98%的学生认为阅读文学经典对提高英语专业能力有很大帮助。这说明,从认识上来讲,大部分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十分认可,而且很大一部分人也尝试通过英语文学经典阅读提升英语专业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文学经典原著阅读成了走马观花,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经典阅读沦落到如此尴尬的境地?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众多。

问卷调查显示,69.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文学经典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极少数的同学会花费超过两小时的时间来阅读文学经典,这组数据显示了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最基本的阅读时间无法保证,这也恰恰是经典阅读在传统教学中稳固地位遭到质疑的最重要原因。从学生自我查找问题的情况来看,55.09%的学生认为经典著作难以读懂,而没有耐性,但真正能够融入其中的学生会感到,英语文学原著经典承受了漫长时间的考验,散发着独特的语言魅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在阅读能力和英语基础知识积累上的薄弱造成学生在面对经典著作时阅读困难。35.59%的学生认为上课时间紧张,没有时间读经典。通过分析大三英语学生课程不难发现,课程的安排远没有紧张到难以抽出阅读时间,但是这个原因被抛出,归其原因是由于互联网及各类娱乐活动占据着大学生的主要课余时间,文学经典很难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学生主动挤时间阅读的积极性不高。11.44%的学生认为经典著作和考试并无直接关联,这说明应试性教育的理念仍然根深蒂固于部分学生的思想中,在英语学习中轻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重应试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12.7%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阅读经典的氛围,虽然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很高,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们对于学校层面关注经典阅读的期望。

二、文学经典阅读对英语专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多数学生认为英文经典阅读运用于生活的不多且对提升英语专业能力作用不够明显,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英语文学原著经典中千姿百态的社会画卷,从方方面面呈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适当地了解这些社会文化知识,适当地感受这些社会文化环境的特色,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增长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文化印记对词汇、语句乃至整篇读物的影响,社会文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语言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这就好比自然环境对其中生物的影响一样与生俱来、不可磨灭。[1]归纳起来文学经典阅读对英语专业能力有着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一)提升读、写等专业技能

文学经典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相对狭窄的知识面,而且对促进学生读、写等专业技能也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发散式的阅读可以推动学生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超越自己知识范围的字词、句型和表达。在彻底弄清这些疑惑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会对这些疑点有一定的掌握,学生会通过查阅工具书熟记一些生字词,通过摘抄等方式掌握一些地道的英文表达。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可以通过阅读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将优美的句型更好地运用于写作中,以此提升写作能力。读与写这些专业技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继而又可以更好地运用于阅读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文学经典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学经典阅读可以作为教师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和培养一种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平台。“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著名的文学评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思维存在差异性。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对相同的情节提出不同的看法。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正因如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通过对文中细节的标注和思考、读后感的撰写,学生对文学经典独特的理解能够更好地体现其创造性思维。

(三)拓宽学生视野,加强文化差异概念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阅读英语文学原著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社会文化体验,感受纷繁世事,领略异国风情,从而增强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感性认识。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应该对运用这门语言的国度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在阅读英语文学经典的过程,根据文章中所描写的独特行为方式对英语国家会有更深的了解。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与自己在母语中已获得的知识也会产生相应的比较,这会加强对文化差异这一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三、提升文学经典阅读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是一个开放结构,只是一种意义的可能性,读者的参与才意味着意义的生成及作品的最终完成。要求学生阅读原著,不仅是理解经典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需要。真诚地尊重经典,静心地阅读经典,悉心体味经典的精神内涵,不仅培养读者的人格,而且提高其语言文字素养。这才是英语文学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2]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质量,学生与老师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为此付出努力。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从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英语经典文学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不能够保持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认为所读名著对英语专业能力提升不够明显、感觉从阅读所获得知识运用于生活的不多等等。“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积极肯定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3]不难发现,学生对英文文学经典阅读缺乏兴趣是导致英语学习现状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尽量选择可读性、趣味性较强的书籍,使学生读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同时应该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程度的专业能力来引荐不同难度的书籍,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学经典。此外,学生也要设立详尽的阅读目标,规划好阅读书目、阅读数量和阅读时间等。在确立好目标之后要付诸实践,克服种种困难,努力落实计划,使阅读英文文学经典真正成为一种兴趣爱好。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在英语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当学生对阅读文学经典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一定要辅以良好的习惯才能将兴趣真正融入文学经典阅读之中。调查问卷显示,24.58%的学生阅读英美文学经典的时候只是单纯地看书,少数同学会做一些摘抄或者在书中进行批注,只有不到20%的同学会在阅读之后写一些读后感。这些数据显示学生在进行文学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误区。不难发现,学生从文学经典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很大方面取决于阅读的习惯,如此泛泛而读,必然造成阅读文学经典对英语专业能力提升不够明显的结果。因此,英语教师要在帮助提升学生阅读习惯方面做好领路人,帮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在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在书中进行批注,将有疑问之处着重标记,或者遇到有感而发之处可随笔标注一下自己的观点。在读完之后,教师应告诫学生切勿将书本立即抛之脑后,应及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以此加深对书本的理解。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阅读。学生可以标注自己不甚了解之处,多查阅相关的工具书来加强理解,也可与其他同学或者老师一起探讨书中精彩之处,集思广益,以此来体会书本的深刻含义。

(三)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了良好的环境对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文学经典阅读也正是如此。调查问卷中近乎60%的同学赞同在英语专业课程中增加“文学经典阅读”这门课程。83%的同学表示愿意参与学校举办的诸如“文学经典著作读书月”这类活动。由此可见,学生对一个浓郁的文学经典阅读氛围的强烈渴求。在大学校园里,教师可以开辟一些阅读角来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活动。同时学校也可根据课程设置适当地增设一些文学经典阅读的课程,以班级或者学院为单位展开一些文学经典阅读的辩论会和经验交流会,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此外,学生也可以自发地组成一些阅读兴趣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探讨,相互分享阅读心得等等。浓郁的阅读氛围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的质量。

虽然此次研究调查针对的仅是外国语学院的大三学生,但调查数据和结果存在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了现状、问题和趋势。这些对改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升文学经典地位、提高英语专业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如果能适当考虑文学经典阅读与英语专业能力培养的关系,从而设置恰当的课程,并且注重丰富提升英语专业能力的方法,将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一个经典与流行相融合、熏陶和提升齐并进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鲍旦旦.阅读英语文学原著经典 构建微型生态学习环境[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75-77.

[2] 高稳.英诗教学与阅读经典能力培养[J].文学教育,2010(8):66-68.

[3] 原芳.浅析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方法[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2):134-135.

[4] 刘海红.浅谈大学英语阅读材料的选取[J].群文天地,201l(1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