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场所监测工作经验总结

公共场所监测工作经验总结

公共场所监测工作经验总结

公共场所监测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目的了解浙江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资源配置现状及能力。方法对浙江省79家疾控机构的检验资质、检验检测能力、仪器设备和人员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9家疾控机构实验室均通过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公共场所卫生检验项目平均开展率为8553%,计量认证通过率7975%;公共场所监测仪器设备1857件,平均每单位配置2351件,18种监测仪器设备平均配置率为7180%;从事公共场所检验检测工作人员1000人,其中初级职称311人,中级职称449人,高级职称240人。结论浙江省疾控机构公共场所检测项目的计量认证通过率有待提高,公共场所检测仪器设备装备及检验能力总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实验室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验能力;问卷调查

公共场所检验检测作为疾控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各级疾控机构在卫生检验检测方面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设施设备得到很大改善,卫生检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1]。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要求,为加强公共场所检验检测专业技术能力,规范开展工作,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门于2013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疾控机构公共场所卫生检验能力水平调查,以了解各级疾控机构公共场所卫生检验监测资源配置现状及其能力水平。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对浙江省79家疾控机构的公共场所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和检验能力情况进行调查。

1、2方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信息、公共场所检验项目计量认证情况、实验室认可情况、仪器设备种类数量、检测与评价等技术人员结构和相应的资质,其中检验项目限定为公共场所相关卫生指标5类46项:室内环境卫生指标13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臭氧、氨、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新风量、温度、湿度、风速、照度和噪声);顾客用品用具卫生指标4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游泳场所和公共浴室水质卫生指标5项(余氯、水温、尿素、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评价指标17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铁、锰、锌、铝、消毒剂余量、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氨氮、亚硝酸盐氮和耗氧量);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7项(积尘量、新风量、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嗜肺军团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

1、3统计分析利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检验检测资质及能力浙江省疾控机构包括省级1家、市级11家和县级92家,本次调查79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1家和县级67家。除省级实验室通过部级实验室资质认定外,其余均通过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但其中有5家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资格到期尚未进行复评。调查显示,各级疾控机构公共场所卫生检验必须开展的46项指标项目平均开展率8553%,计量认证通过率7975%。省级机构项目开展率和计量认证通过率分别为10000%和9348%,市级分别为9881%和9684%,县级分别为8313%和7674%。79家疾控机构共计未通过计量认证的项目为733项次,主要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和室内环境卫生指标,分别占5553%和3452%。前10位主要是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7项(积尘量、新风量、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嗜肺军团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室内环境卫生指标3项(臭氧、可吸入颗粒物和新风量)。以上10项指标的计量认证缺项率均在5155%~7722%。本次调查发现,公共场所常用指标如温湿度、风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也有一定比例未通过计量认证。

2、2仪器设备配置79家疾控机构对公共场所46个常用的卫生监测项目所涉及的18种监测仪器设备共配置1857件,每家单位平均配置2351件,其中空气质量检测仪器平均每单位配置1930件,水质监测仪器平均每单位配置420件。上述18种监测仪器设备的平均配置率为7180%,有6种仪器设备的配置率<70%,为定量采样机器人、皮托管、微压计、尿素检测仪、臭氧检测仪和可吸入颗粒物分析仪,见表2。调查显示,仅3家市级疾控机构完全配置了上述监测仪器,有7家疾控机构的仪器设备缺少10种以上,占总数的886%(7/79),省级缺少1种现场检测仪器,即尿素检测仪。

2、3人员配置79家疾控机构从事公共场所检验工作人员共1000人,其中初级职称311人,中级职称449人和高级职称240人。以平均每单位人数计,市级疾控机构的高级和中级职称检验人员明显多于其他机构。所从事的专业岗位类别,各级疾控机构分布较均匀,各类岗位均有专职人员,主要分布在现场监测、理化和微生物检验岗位。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785人,占7850%。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经过近几年疾控体系建设,浙江省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均通过省级及以上实验室资质认定,相应的仪器设备和检验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投入少、各地在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方面开展的日常工作项目较少,有部分公共场所卫生指标未通过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与《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2]中提出的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仪器设备以及检验能力的要求仍差距较大。各级疾控机构公共场所卫生检验必须开展的46项指标项目平均开展率8553%,计量认证通过率7975%,有10项指标的计量认证缺项率均在50%以上。仪器设备配置方面,18种监测仪器设备的平均配置率为7180%,与2002年广东省调查结果70%相近[3]。79家疾控机构中仅3家市级配置了公共场所卫生指标的所有监测仪器,省级机构有1种现场仪器缺少,有7家(886%)疾控机构缺少10种以上公共场所检测的必备仪器,尤其集中空调系统卫生监测仪器缺少明显。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仍存在卫生问题[4-5],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验检测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浙江省疾控机构的公共场所检验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实验室建设任重而道远。为进一步提高浙江省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能力,建议如下:在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的能力建设方面,各级疾控机构应避免从单纯的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尽快完善公共场所检验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认可,做到公共场所检验检测指标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全覆盖,以便依法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保障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科学性、完整性,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仪器配置的科学性,提高公共场所各项主要卫生指标,特别是集中空调系统和空气卫生质量项目的检验检测能力;上级机构应加强培训,规范基层专业监测人员对现场监测工作的开展,包括仪器的使用、保养和维护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的领导和督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适合各类公共场所监督监测的具体内容,便于各级疾控机构开展具体的现场监测。

参考文献

[1]陈昭斌.中国卫生检验的现状与未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319-33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办公厅.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Z].2004.

[3]张建鹏,李涛.广东省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能力调查与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2,28(6):44-45,58.

[4]何智敏,顾俊.南通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2):41-43.

公共场所监测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33-02 中图分类号:R1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46

公共场所由于人群聚集,流动量大,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与流行,为了加强经营单位卫生行政管理,提高本地区公共场所卫生水平,掌握本地区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确保黄浦区公共场所在世博会期间不发生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并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黄浦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内60家公共场所进行了主动性卫生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监测对象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60家公共场所作为监测点,其中宾馆、招待所19家;饭店、餐厅5家;酒吧、咖啡馆、茶室、KTV等娱乐场所8家;公共浴室2家;足浴室2家;理发美容店18家;游泳馆1家;商场、超市5家。

2.监测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1~30-2000)和《实施指南》(2004)对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用品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监测。在营业高峰期间监测1次。

3.评价标准 指标监测结果按现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 9663~9673-1996,GB16153-1996)、《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和《足浴服务卫生要求》(DB31/359-2006)进行评价。

结果

1.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饭店、餐厅,公共浴室及足浴室的合格率达100%,酒吧、咖啡馆、茶室、KTV,宾馆、招待所,理发店、美容店,商场、超市的合格率次之,游泳馆合格率最低,仅为62.5%。不合格指标有空气细菌总数、CO2和噪声,合格率分别为99.0%、98.5%和71.9%。见表1、表2。

2.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 宾馆、招待所仅1个细菌总数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99.6%,其余场所合格率均为100%。见表3。

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 在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的三个场所中,饭店、餐厅合格率相对较低,仅为80.0%,宾馆、招待所和商场、超市略高,分别为94.3%和96.7%。合格率最低指标为细菌总数,为80.2%,PM10、新风量合格率较高,均只有一个样品不合格。见表4、表5。

讨论

在公共场所监测工作中,卫生指标是决定该场所能否获得卫生许可证及是否对其进行卫生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监测指标必须要真实反映该场所的卫生状况,对监测的指标进行结果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总的来说,2010年黄浦区世博园区外公共场所卫生情况较好,主要特点如下。

1.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总合格率较高,不合格项目为CO2、空气细菌总数和噪声,其中噪声合格率最低,合格率较低的场所为游泳馆和商场、超市。噪声是影响人的正常休息、睡眠和工作的重要因素,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公共场所多在商业繁华区和城市交通主干道旁边,城市噪声、交通噪声是室内噪声一大固定来源,另外,商场等公共场所人流较大,场所内促销的播音、背景音乐以及人声等也是室内噪音的主要来源,在节假日等人流高峰期噪声容易超标。空气细菌总数不合格,主要与场所设计不合理、换气次数不够、场所人员密集、卫生习惯不好等有关。

2.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合格率较高,合格率为99.8%,仅宾馆、招待所细菌总数一个样品不合格。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既是致病微生物的载体,也是某些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公共用品消毒措施落实与否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2],宾馆、招待所和美容美发行业是公共用品卫生监测的两大主要行业,据国内相关报道,美容美发行业的公共用品卫生细菌学指标不合格情况较为突出[3],本次监测结果表明我区在美容美发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尤其是公共用具消毒知识的工作落到实处,公共卫生用品的消毒质量较高。

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不合格率较高,饭店、餐厅的合格率相对较低。这可能和饭店、餐厅厨房对室内空气的污染有较大关系。对于装备中央空调的公共场所,通风系统的污染后果十分严重,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场所的空气污染,而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对人员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不可忽视。建议各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场所对中央空调的风管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消除卫生隐患;各场所应设置专人对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规范和系统的维护;空调系统的冷却塔加强消毒工作,加强对环境中嗜肺军团菌的监测。

参考文献

[1]徐 村,毕学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19(1):75.

[2]郭 艳,何伦发,李炳烈.中山市2003~2007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0):2074-2076.

公共场所监测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调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71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95-02公共场所人口集中,相互接触频繁,流动性大,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因此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是反映公共场所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1]。因此为了全面掌握梅河口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梅河口市卫生监督所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助下,于2013年4月开展了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调查。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已经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158家,其中美容美发店77家,旅店32家,商场29家,文化娱乐场所20家。对其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卫生设施和卫生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等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空气质量、茶具和公共用品进行检验。

1.2方法

1.2.1采样及检验方法样品采集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进行。空气主要检测项目有微小气候、照度、噪声、CO、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和空气细菌总数,检测仪器有温湿度测量仪、数字微风仪、一氧化碳分析仪、二氧化碳分析仪、数字声级计、甲醛分析仪、数字照度计和数字粉尘仪,空气细菌采用沉降法。茶具和公共用品主要检测细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涂抹法采样。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GB/T18204-2000)对所采样品进行检验。

1.2.2统计及评价方法对监测检验结果整理后再进行卫生学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依据《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进行卫生学评价。2结果

公共场所监测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检查内容

(一)学校卫生:主要对各学校落实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控要求情况、教学生活环境卫生要求情况、落实饮用水要求情况、学校纳入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发现各学校均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防控领导组织,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有晨午检记录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记录,复课证明查验,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登记,每年按规定实施学生健康体检,传染病防控“一案八制”齐全。

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情况:各学校教室内均配备了俩种高度以上的课桌椅,教室采光和照明均符合要求,有俩所学校人均占地面积达不到标准,对此我们下达了监督意见书。教室和宿舍通风良好,宿舍每人一床。

学校生活饮用水情况:各学校均取得本年度合格的水质检测报告,水源防护符合标准,供管水人员均取得健康合格证。

(二)生活饮用水情况:我县有一家水厂,经检查水厂卫生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水源防护符合标准,供管水人员均取得本年度健康体检和培训合格证,涉水产品均取得卫生许可批件,水质消毒设施运转正常,水厂设有检验室,每月对水质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和消毒剂余量进行检测,也取得本年度由疾控中心出具的水质检测报告。

(三)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

按照《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重点检查生产场所卫生状况,清洗消毒设施。生产用水,使用洗消剂,消毒剂出厂检验包装标识等情况。同时进行了抽检,抽检2个批次,每批次采样10样品,共计20个样品,经检验全部合格,洗消剂,消毒剂建立索证,所使用的消毒产品都有企业生产许可证和检验报告单,企业配备检验人员,按批次进行检验,生产用水经检测合格,生产场所卫生符合要求,所有操作人员都取得了当年健康合格证明。每天生产4600套,供480家餐饮单位使用。

(四)公共场所

住宿场所、美发场所主要检查各经营单位是否设立卫生管理制度或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是否按规定建立完整的卫生管理档案、是否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识、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是否公示卫生许可证和卫生信誉等级以及对室内空气、床上卧具、毛巾、茶具、剪刀、梳子等顾客用品进行卫生检测。经检查,公共场所单位均建立了卫生管理制度(档案),设立专(兼)职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取得有效的健康证上岗;在醒目位置设置了禁止吸烟的警语和标识.

二、“国家卫生健康监督信息平台”完成情况

“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今年累计抽取49家。抽查完成情况:公共场所抽检9家,完成7家,关闭2家,完结率100%;生活饮用水抽检1家,完成1家,完成率100%;放射卫生抽检1家,关闭1家,完结率100%;学校卫生抽检7家,完成7家,完成率100%;医疗卫生抽检16家,完成16家,完成率100%;传染病防治抽检14家,完成14家,完成率100%;餐具消毒1家,完成1家,完成率100%;医疗卫生和和传染病防治建库率100%。培训平台:监督员线上培训全员在7月初全部完成。

三、“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完成情况

年初做了工作计划,“部门内双随机”共计8个专业,其中医疗机构抽取检查对象数量29家,占监管对象总数10%,完成29家;传染病防治抽取检查对象数量29家,占监管对象总数10%,完成29家;学校卫生抽取检查对象数量37家,占监管对象总数100%,完成37家;公共卫生抽取检查对象数量39家,占监管对象总数30%,完成39家;放射卫生抽取检查对象数量3家,占监管对象总数100%,完成3家;水质卫生抽取检查对象数量1家,占监管对象总数100%,完成1家;计划生育抽取检查对象数量4家,占监管对象总数100%,完成4家;餐具消毒抽取检查对象数量1家,占监管对象总数100%,完成1家;“跨部门双随机”共计1个专业,卫生健康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检查,抽取住宿业2家,占监管对象总数10%,完成2家。

公共场所监测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11年主要工作成绩

(一)完善岗位责任制,加强党建工作和廉政建设。

结合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岗位责任制,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党支部建设,积极参加机关党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制定了创建文明处室计划,并在日常工作逐项落实。加强廉政建设,11年度车管处未发生商业贿赂或不正当交易等不廉洁行为。

(二)完成机动车安检机构检验资格申报、现场评审和资格审批工作。

机动车安检机构检验资格申请及受理工作于2010年10月份开始,目前共完成41家机动车检测场的资格申报受理、现场评审和资格审批工作,为获得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资格许可的41家检测场颁发了资格许可证和检验专用印章;并为2家安检机构办理了变更手续。剩余朝开小关、蒋合2家检测场因搬迁改制停业未申报资格。

(三)完成检验人员考核、审查员培训考核。

分期分批,逐步完成了全市2400余名机动车安检人员的上岗资格考核工作,包括以前已取得市交管局颁发的上岗证的检验人员和新增检验人员,合格率92.9%,并为2200余名考核合格者颁发了上岗证。

完成了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审查员年度培训和考核工作

(四)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举办检测场监管工作培训班,召开执法检查现场会,与市环保局、市交管局交流座谈以及各区县局之间交流,使广大执法人员逐步掌握了机动车检验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水平,为依法行政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加强业务研究

开展了信息联网、安检机构设置规划、地方标准、执法检查规范、比对试验等研究项目。

1、信息联网

依托市局信息中心,与中科院力学所等专业单位就机动车检测场与我局信息联网问题进行了反复调研和讨论,并多次到市环保局、市交管局调研学习。通过对市交管局机动车安检信息监管网络、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检测信息监管网络和检测场现场调研,编制了质监部门与检测场信息联网草案,并逐步论证修改。

2、安检机构设置规划

委托汽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承担我市机动车安检机构设置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大量调研,编写了市2012年机动车安检机构设置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规划草案。已组织质监、交管、环保有关专家对规划草案进行了初步研讨,目前正挂在网上向社会征求意见。

3、安检机构地方标准

委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承担我市安检机构管理地方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已完成标准草稿,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初步修改,目前正挂在网上向社会征求意见。

4、执法检查规范研究

组织各区县研究讨论,编写了安检机构执法检查规范,并邀请公安部、总局有关专家进行了研究,统一了执法检查要求。

5、比对试验

委托市计量院,研究检测设备比对试验方案,以加强检测设备监管,提高执法技术含量。2011年底,对全市检测场检测设备技术指标符合性情况进行了抽检。

(六)与有关部门配合,与外省市质监部门交流,严格监管全市机动车安检机构。

与市交管局、市环保局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检查;同时大力发挥各区县稽查队的优势和主动性,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机动车检测场实施严格监管。依法查处机动车安检机构违规行为,全年共查处投诉举报等问题18起,涉及11个机动车检测场。车管处成立至今,全市未发生机动车检验安全责任事故。

与市交管局、市交通委配合,办理了市政协委员关于新车免检问题、免收养路费等问题的提案。通过提案办理,进一步加深了对机动车安检工作重要性和广泛性的认识,增强了忧患意识,开阔了管理思路。

我们还及时与外省市质监部门沟通,了解各地机动车安检机构管理工作情况,积累参考材料。与重庆市质监局、河北省质监局等兄弟单位交流,重点结合重庆市4.23特大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就如何发现和堵塞检测软件漏洞、监督处罚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相互吸取了经验;并在全市检测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安全责任意识专题教育活动,规范了检测场内部管理。

(七)加强安全监管手段,设立流动式起重机便民检测站。

近年来流动式起重机事故呈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有效控制流动式起重机检验情况,减少事故发生,经与市交管局等有关部门沟通,经特设处、法规处商定,由车管处具体操作,在我市北部的望京北检测场和南部的富多鑫检测场设立了2个流动式起重机一站式便民检测站,并向社会公告,为流动式起重机起重设备部分定期检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八)与时俱进,开展迎奥运保安全活动。

3.15消费者权益日期间,邀请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领导参加,指导朝阳区质监局组织区内8家机动车检测场,开展了“迎奥运保安全机动车安检知识竞赛”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正面报道,在全市推广,促进了检验人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九)因势利导,鼓励安检机构公开向社会推出服务承诺。

围绕奥运中心工作,引导机动车安检行业加强自律。3月29日,全市43家机动车安检机构自发组织,开展了“严格验车迎奥运优质服务建和谐”承诺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严格标准、价格透明、优质服务、欢迎监督”.这是安检机构监管职能划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来,我市机动车安检企业首次公开向社会作出服务承诺,标志着我市机动车安检行业在“企业自律、规范服务”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十)完成总局和市政府相关委办局的有关工作。

完成了总局质监司下达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设置规划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修订,和有关规划调研、监督抽查等配合工作。

积极配合市政府相关委办局,完成了市平安畅通区县检查、黄标车管理研究、非法营运车辆治理、校车等车辆标准修订研究、企业减负检查、民运运力国防动员等工作,为首都交通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主要问题:

(一)与年初计划相比,联网工作进展仍显缓慢。

(二)关于检测场的投诉举报多。主要反映服务态度不好、检测弄虚作假、申报材料造假、收费不透明、擅自降低外观检验标准等问题。

(三)少数检测场对评审整改要求不够重视,不是积极去整改,而是要求放宽政策,要求开口子。

(四)相当一部分检测场内部管理记录不全,质量体系和管理制度运行不畅。

(五)部分检测场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忧患意识不强。职工缺乏人性化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不到位。

(六)价格尺度不尽合理,需通过市场经济杠杆作用,使机动车安检行业既能自律,又能适当盈利发展;

难点:

(一)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地方标准,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

(二)机动车安检机构检测信息管理落后,需加快检测信息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建设;

(三)提高机动车安检技术含量,增加执法检查技术手段;

(四)全面提高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人员素质;

三、2012年工作初步安排

工作目标:加强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研究比对试验方案,完善监督管理技术手段,逐步实施联网和数字化管理,合理规划布局,逐步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质,规范经营行为,完成全年机动车安检任务,为首都经济和奥运会做出更大贡献。

重点任务:

(一)加强安检机构资格和检验人员管理。编写检验人员新版教材,认真开展安检机构资格监督审查和检验人员考核工作,加强安检机构检验资格监督管理和检验人员上岗资格管理。

(二)日常监管。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明年计划对每个安检机构月检查次数不少于1次,全年执法检查总数732次。与中国机动车辆安全鉴定检测中心、市计量科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合作,研究完善比对试验方法,增加监督管理技术手段,挖掘深层次问题,确保经机动车安检机构检验放行的每一辆车都是合格、安全的。

(三)信息联网研究。联网草案已完成,12年将重点研究解决我局机动车安检信息网络与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I/M(检测/维修)监管系统接口的有关技术问题,及介入公安网链路问题,共享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监管网及公安网有关信息内容,逐步实施联网。

(四)管理标准化。12年上半年完成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督管理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将机动车安全检测及其管理规范化、标准化;12年下半年宣贯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全面提升管理层次,提高监管效率。

(五)执法队伍建设。研究修订执法检查规范,规范执法检查;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重点是机动车安全检验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管理水平。

(六)研究论证设置规划。结合我市检测场分布、检测线数量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情况,与有关部门协商,12年上半年研究论证安检机构设置规划,修订后向社会颁布。

(七)审核安检机构年度工作报告。年底前将对各检测场进行年度考评,审核年度工作报告,做好年度总结工作。

重大举措: